CN213210668U - 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10668U
CN213210668U CN202022585460.9U CN202022585460U CN213210668U CN 213210668 U CN213210668 U CN 213210668U CN 202022585460 U CN202022585460 U CN 202022585460U CN 213210668 U CN213210668 U CN 213210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strip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8546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修军
王翠娥
兰文利
李卅
王冬
王大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8546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10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10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106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属于显示技术领域。该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和覆晶薄膜。该背光模组可以包括:框体,以及位于该框体内的侧入式的光源、导光板、反射条、吸光条和光学膜片。由于该吸光条与光学膜片中的扩散片之间不存在粘接关系,而反射条与光学膜片中的扩散片之间存在粘接关系,因此,在该覆晶薄膜弯折后且与背光模组中的框体远离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粘接后,在覆晶薄膜中的弯折部分具有的反弹力的作用下,该扩散片不会跟随吸光条的位移进行位移,而会和吸光条跟随导光板的位移进行位移。保证导光板与扩散片之间不会分离,提高了该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设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背光面(也即远离出光面的一面)的背光模组,以及用于驱动液晶显示面板工作的驱动芯片。
为了减小液晶显示装置中的边框的尺寸,该液晶显示装置中的驱动芯片通常采用覆晶薄膜(英文:Chip On Flex;简称:COF)封装技术进行封装。采用覆晶薄膜技术进行驱动芯片的封装时,覆晶薄膜的一端与液晶显示面板电连接,其余部分需要弯折至背光模组远离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并与该背光模组远离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粘接。
但是,覆晶薄膜的弯折部分具有一定的反弹力,其会对背光模组远离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产生作用力,该作用力会破坏该背光模组中的膜层结构,导致该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可以解决目前的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较差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和覆晶薄膜;
所述覆晶薄膜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电连接,且与所述背光模组远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连接;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框体,以及位于所述框体内的侧入式的光源、导光板、反射条、吸光条和光学膜片;
其中,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导光板上;
所述反射条位于所述框体内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导光板之间,与所述光学膜片连接;
所述吸光条位于所述框体内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反射条的一侧,与所述光学膜片分离设置。
可选的,所述反射条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面与所述导光板分离设置。
可选的,所述框体中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具有凹槽,所述反射条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面与所述凹槽的侧壁连接。
可选的,所述反射条为带有单面胶带的白色胶条,且所述单面胶带位于所述白色胶条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面上,所述单面胶带与所述光学膜片粘接。
可选的,所述光学膜片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上的扩散片,所述反射条位于所述扩散片和所述导光板之间,所述光学膜片还包括:位于所述扩散片远离所述导光板一侧上的两层增光片。
可选的,所述扩散片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具有条状的吸光结构。
可选的,所述吸光结构的宽度大于所述扩散片与所述反射条接触区域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框体和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遮光胶,所述遮光胶的一面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粘接,且所述遮光胶的另一面与所述吸光条粘接。
可选的,所述光源包括:柔性电路板,以及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多个灯体,所述灯体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连接。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框体,以及位于所述框体内的侧入式的光源、导光板、反射条、吸光条和光学膜片;
其中,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导光板上;
所述反射条位于所述框体内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导光板之间,与所述光学膜片连接;
所述吸光条位于所述框体内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反射条的一侧,与所述光学膜片分离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该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和覆晶薄膜。该背光模组可以包括:框体,以及位于该框体内的侧入式的光源、导光板、反射条、吸光条和光学膜片。由于该吸光条与光学膜片中的扩散片之间不存在粘接关系,而反射条与光学膜片中的扩散片之间存在粘接关系,因此,在该覆晶薄膜弯折后且与背光模组中的框体远离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粘接后,在覆晶薄膜中的弯折部分具有的反弹力的作用下,该扩散片不会跟随吸光条的位移进行位移,而会和吸光条跟随导光板的位移进行位移。如此,可以保证导光板与扩散片之间不会分离,保证二者之间始终存在接触关系,有效的降低了背光模组中的光源出射的光线从二者之间漏射的概率,进而提高了该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并且,该显示装置无需对内部的结构的重新进行设计,仅是在背光模组中新引入了反射条,进而可以有效的降低该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又由于该反射条相对于吸光条靠近光源,因此,该光源出射的部分光线不会直接被吸光条吸收,而是被反射条进行多次反射,以将该光源出射的光线打散后,从导光板靠近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出射,有效的降低了该光源出射的光线中直接被吸光条吸收的概率,提高了该光源的出光效率,进一步的提高了该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保证了该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显示装置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示出的显示装置的受力分析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示出的显示装置的受力分析图;
图5是图3示出的显示装置内的导光板中的光路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图1是一种显示装置的膜层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
液晶显示面板01、背光模组02和覆晶薄膜03。
该背光模组02通常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01远离出光面的一侧。
该覆晶薄膜03的一端可以与液晶显示面板01电连接,且在覆晶薄膜03与液晶显示面板01电连接后,该覆晶薄膜03中的其余部分可以弯折至背光模组02远离液晶显示面板01的一侧,并与该背光模组02远离液晶显示面板01的一侧粘接。
该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模组02可以包括:框体021,位于该框体021内的侧入式的光源022、导光板023、黑色胶条024和多个层叠设置的光学膜片025,以及,位于框体021与液晶显示面板01之间的遮光胶条026。
其中,该光源022的出光面朝向导光板023的侧面。多个层叠设置的光学膜片025均位于导光板023上,该多个层叠设置的光学膜片025中与导光板023接触的一个光学膜片通常为扩散片025a。该黑色胶条024位于框体021中靠近光源022的一侧,且该黑色胶条024位于扩散片025a远离导光板021的一面上,该黑色胶条024与扩散片025a接触的一面具有单面胶带,该黑色胶条024可以通过单面胶带与扩散片025a粘接。该遮光胶条026通常为双面胶,该遮光胶条026的一面可以与液晶显示面板01粘接,该遮光胶带026的另一面可以与框体021靠近液晶显示面板01的端面,以及黑色胶条024远离扩散片025a的一面粘接。
在显示装置中的弯折后覆晶薄膜03与背光模组02中的框体021远离液晶显示面板01的一侧粘接后,背光模组02中的光源022位于框体021中靠近该覆晶薄膜03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请参考图2,图2是图1示出的显示装置的受力分析图。覆晶薄膜03的弯折部分具有一定的反弹力,在该反弹力的作用下,背光模组02内的框体021中与覆晶薄膜03粘接的部分会受到覆晶薄膜03的拉力F。在该拉力F的作用下,框体021中与覆晶薄膜03粘接的部分会沿该拉力F的方向进行位移,导致框体021中的光源022与导光板023靠近光源022的一侧的部分跟随框体021的位移,也会沿该拉力F的方向进行位移。而由于黑色胶条024与扩散片025a之间是粘接的,扩散片025a与导光板013之间仅有接触关系未有粘接关系,因此,黑色胶条024与扩散片025a中与黑色胶条024粘接的部分会沿移沿该拉力F的反向进行位移。
如此,导光板023靠近光源022的一侧的部分与扩散片025a中与黑色胶条024粘接的部分会分离,二者之间不再有接触关系,导致导光板023与扩散片025a之间形成喇叭状开口。光源022发出的光线可能会之间从该导光板023与扩散片025a之间的区域出射,也即是,背光模组02中的光源022发出的光线会出现漏光现象,进而导致该背光模组02的出光效果较差,影响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为了改善背光模组02的出光效果,目前常用的改善措施如下:
(1)重新对背光模组02中的导光板023进行设计,在导光板023靠近光源022中的灯体所在区域设置密度较为稠密的网点,而在导光板023靠近光源022中的两个灯体之间的区域设置密度较为稀疏的网点。
(2)在对覆晶薄膜03进行折弯时,采用专用治具进行保压处理,保证弯折后的覆晶薄膜03与背光模组01进行充分的粘接,以减小覆晶薄膜03的弯折部分处存在的反弹力。
(3)重新对覆晶薄膜03进行设计,以减小该覆晶薄膜03的厚度,进而减小覆晶薄膜03的弯折部分处存在的反弹力。
但是,上述三种改善措施,均无法有效的抑制背光模组02中的光源022发出的光线存在的漏光现象,且这三种改善措施均涉及对结构的重新设计,如此会导致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较高。
请参考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膜层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
背光模组100、液晶显示面板200和覆晶薄膜300。其中,该背光模组100通常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200远离出光面A的一侧。
该覆晶薄膜300与液晶显示面板200电连接。示例的,该液晶显示面板200的非显示区域具有绑定结构,该覆晶薄膜300的一端具有连接结构。该覆晶薄膜300的一端可以通过连接结构与液晶显示面板200中的绑定结构电连接,如此,可以实现覆晶薄膜300与液晶显示面板200之间的电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液晶显示面板200中的绑定结构与覆晶薄膜300中的连接结构之间可以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膜(英文:Anisotropic ConductiveFilm;简称:ACF)粘接,通过该异方性导电胶膜不仅能够实现液晶显示面板200与覆晶薄膜300之间的电连接,还能够保证液晶显示面板200与覆晶薄膜300之间能够进行紧固连接。在本申请中,该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控制液晶显示面板100进行画面显示的驱动芯片(图3中未画出),该驱动芯片可以采用显示装置中的覆晶薄膜300进行封装。由于该覆晶薄膜300的可以与液晶显示面板100电连接,因此,显示装置中的驱动芯片可以通过该覆晶薄膜300与液晶显示面板100电连接,以实现对该液晶显示面板200画面显示的内容进行控制。
该覆晶薄膜300还可以与背光模组100远离液晶显示面板200的一侧连接。示例的,在覆晶薄膜300与液晶显示面板200电连接之后,该覆晶薄膜300可以进行弯折,如此,弯折后的覆晶薄膜300可以与背光模组100远离液晶显示面板200的一侧可以通过双面胶进行粘接。在本申请中,在覆晶薄膜300与背光模组100远离液晶显示面板200的一侧粘接后,该覆晶薄膜300所封装的驱动芯片位于背光模组100远离液晶显示面板200的一侧。如此,显示装置中的边框无需对该驱动芯片进行遮挡,进而可以减小该显示装置的边框的宽度,从而可以提高该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模组100可以包括:框体101,以及位于该框体101内的侧入式的光源102、导光板103、反射条104、吸光条105和光学膜片。
其中,该光源102的出光面可以朝向导光板103的侧面。在本申请中,该光源102出射的光线可被导光板103进行匀化后,从该导光板103靠近液晶显示面板200的一侧出射。
该光学膜片位于导光板103上。
该反射条104可以位于框体101内靠近光源102的一侧,且该反射条104可以位于光学膜片与导光板103之间。该反射条104与该光学膜片可以连接。
该吸光条105可以位于框体101内靠近光源102的一侧,且该吸光条105可以位于光学膜片远离反射条104的一侧。该吸光条105与该扩散片106分离设置。也即是,该吸光条105与光学膜片之间不存在粘接关系。
示例的,该光学膜片可以包括:位于导光板103上的扩散片10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扩散片106可以与导光板103接触。该反射条104可以位于光学膜片中的扩散片106与导光板103之间,且该反射条104与扩散片106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该吸光条105可以位于光学膜片中的扩散片106远离反射条104的一侧,且该吸光条105与扩散片106分离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显示装置中的覆晶薄膜300弯折后,该覆晶薄膜300可以与背光模组100中的框体101远离液晶显示面板100的一侧粘接,且该背光模组100中的光源102位于框体101内靠近该覆晶薄膜300的一侧。
在这种情况下,请参考图4,图4是图3示出的显示装置的受力分析图。在该显示装置中的覆晶薄膜300弯折后,该覆晶薄膜300中的弯折部分具有一定的反弹力,在该反弹力的作用下,背光模组100内的框体101中与覆晶薄膜300粘接的部分会受到覆晶薄膜300的拉力。在该拉力F的作用下,框体101中与覆晶薄膜300粘接的部分会沿该拉力F的方向进行位移,此时,该框体101中的光源102以及导光板103靠近光源102一侧的部分会跟随该框体101的位移,也会沿该拉力F的方向进行位移;而吸光条105通常需要与液晶显示面板200与框体101之间的遮光条(图3中未标注)粘接,因此该吸光条105会沿该拉力的反向进行位移。
在本申请中,由于吸光条105与扩散片106之间不存在粘接关系,而反射条104与扩散片106之间存在粘接关系,因此,该扩散片106不会跟随吸光条105的位移沿拉力F的反向进行位移,该扩散片106与吸光条105会在重力作用下,跟随导光板103靠近光源102一侧的部分一起沿拉力F的方向进行位移。如此,可以保证导光板103与扩散片106之间不会分离,进而保证二者之间始终存在接触关系,有效的降低了背光模组100中的光源102出射的光线从二者之间漏射的概率,进而提高了该背光模组100的出光效果,保证了该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较好。
如图1所示,由于黑色胶条024位于框体021内靠近光源022的一侧,因此,该光源022出射的部分光线可能会被该黑色胶条024吸收,导致背光模组02中的光源022的出光效率较低。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5是图3示出的显示装置内的导光板中的光路图。由于本申请中的背光模组100内的反射条104相对于吸光条105靠近光源102,因此,该光源102出射的光线不会直接被吸光条105吸收,而是被反射条104进行多次反射,以将该光源102出射的光线打散后,从导光板103靠近液晶显示面板200的一侧出射。有效的降低了该光源102出射的光线中直接被吸光条105吸收的概率,提高了该光源102的出光效率,进一步的提高了该背光模组100的出光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和覆晶薄膜。该背光模组可以包括:框体,以及位于该框体内的侧入式的光源、导光板、反射条、吸光条和光学膜片。由于该吸光条与光学膜片中的扩散片之间不存在粘接关系,而反射条与光学膜片中的扩散片之间存在粘接关系,因此,在该覆晶薄膜弯折后且与背光模组中的框体远离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粘接后,在覆晶薄膜中的弯折部分具有的反弹力的作用下,该扩散片不会跟随吸光条的位移进行位移,而会和吸光条跟随导光板的位移进行位移。如此,可以保证导光板与扩散片之间不会分离,保证二者之间始终存在接触关系,有效的降低了背光模组中的光源出射的光线从二者之间漏射的概率,进而提高了该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并且,该显示装置无需对内部的结构的重新进行设计,仅是在背光模组中新引入了反射条,进而可以有效的降低该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又由于该反射条相对于吸光条靠近光源,因此,该光源出射的部分光线不会直接被吸光条吸收,而是被反射条进行多次反射,以将该光源出射的光线打散后,从导光板靠近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出射,有效的降低了该光源出射的光线中直接被吸光条吸收的概率,提高了该光源的出光效率,进一步的提高了该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保证了该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较好。
可选的,请参考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膜层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模组100中的框体101中靠近光源102的一侧具有凹槽101a。该背光模组100中的反射条104远离导光板103的一面可以与该凹槽101a的侧壁连接。例如,该反射条104远离导光板103的一面与该凹槽101a的侧壁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射条104远离导光板103的一面不仅可以与扩散片106粘接,还可以与框体101中的凹槽101a的侧壁粘接,如此,可以避免该扩散片106在平行于该扩散片106的方向上进行移动,有效的提高了该背光模组100中的扩散片106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提高了该背光模组100的出光效果。
在本申请中,该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模组100内的框体101还具有背板101b,通过该背板101b可以对背光模组100中的导光板103进行有效的支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背光模组100中的反射条104靠近导光板103的一面与该导光板103分离设置,也即是,该反射条104与导光板103之间不存在粘接关系,即,反射条104与导光板103之间未设置粘接胶。由于粘接胶容易形成聚光效应,其会破坏光源102出射的光线在导光板103中传输时的光路,因此,当反射条104与导光板103之间未设置粘接胶时,可以进一步的提高该背光模组100的出光效果。
示例的,该反射条104可以为带有单面胶带104a的白色胶条,且该单面胶带104a位于白色胶条远离导光板103的一面上,该白色胶条可以通过该单面胶带104a与扩散片106粘接,且该白色胶条可以通过该单面胶带104a与框体101中的凹槽101a的侧壁粘接。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是以反射条104为白色胶条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的,在其他的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反射条104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反射结构,例如,该反射条104为条状的镜面反射结构,或者,该反射条104为带有绝缘层的条状的金属反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背光模组100中的光学膜片可以包括:位于导光板103上的扩散片106,该背光模组100中的反射条104可以位于扩散片106与导光板103之间。该光学膜片还可以包括:位于该扩散片远离导光板103一侧上的两层增光片107,该两层增光片107需要层叠设置在扩散片106上。
可选的,该背光模组100中的扩散片106靠近光源102的一侧具有条状的吸光结构106a。该扩散片106中的吸光结构106a可以与背光模组100中的反射条104接触。如此,当该背光模组100中的反射条104为白色胶条时,虽然该反射条104能够对光源102出射的大部分光线进行反射,但是还有少量的光线会从该反射条104透射过去,透射过去的这部分光线可以被该扩散片106中的吸光结构106a吸收,有效的避免了光源102出现漏光的现象。
示例的,该扩散片106中的吸光结构106a可以为丝印黑油。如此,可以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在扩散片106靠近光源102的一侧印刷该丝印黑油,以在扩散片106中形成吸光结构106a。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扩散片106中的吸光结构106a与背光模组100中的反射条104均呈条状,且该条状的吸光结构106a的宽度所在方向平行于反射条104的宽度所在方向。该条状的吸光结构106a的宽度,可以大于扩散片106与反射条104接触区域的宽度。
在这种情况下,该扩散片106中的条状的吸光结构106a的不仅可以与反射条104接触,该扩散片106中的条状的吸光结构106a还可以与导光板103接触。如此,通过该扩散片106中的条状的吸光结构106a,不仅可以吸收从反射条104投射过去的光线,还可以吸收从导光板103中未与扩散片106接触且未与反射条104接的区域中出射的光线。
在本申请中,如图6所示,该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模组100还可以包括:位于导光板103远离扩散片106一侧的反射片108。通过该反射片108可以将该导光板103出传输的光线从导光板103靠近扩散片106的一侧反射出导光板10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背光模组100中的光源102可以包括:柔性电路板1021,以及位于该柔性电路板1021上的多个灯体1022。在本申请中,每个灯体1022可以为发光二极管(英文: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该光源102中的每个灯体1022的出光面均可以与导光板103的侧面连接。该光源102中的柔性电路板1021可以与导光板103远离扩散片106的一侧连接。如此,该每个灯体1022的出光面与导光板103的侧面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该柔性电路板1021与导光板103远离扩散片106的一侧也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常见的背光模组中的光源内的柔性电路板均是与导光板的正面(也即导光板的出光面)粘接,因此,在导光板的正面需要预留出用于粘接该柔性电路板的区域,且这部分区域需要被显示装置中的边框遮挡,导致该显示装置中的边框的宽度较大。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柔性电路板1021与导光板103远离扩散片106的一侧粘接时,无需在导光板103的正面预留出用于粘接柔性电路板1021的区域,进而可以进一步的减小显示装置的边框的宽度,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该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可选的,如图6所示,该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模组100还可以包括:位于框体101与液晶显示面板200之间的遮光胶109。该遮光胶109可以为双面胶带,如此,该遮光胶109的一面可以与液晶显示面板200粘接,且该遮光胶109的另一面可以与吸光条105粘接。示例的,该吸光条105可以为不带胶带的黑色胶条,如此,在黑色胶条粘接在遮光胶109上后,通过该黑色胶条可以吸收未经过背光模组100中的两层棱镜片107出射的光线,如此,可以保证从背光模组100出射的光线均能够依次经过导光板103、扩散片106和两层棱镜片107。
在本申请中,该遮光胶109的一面还可以与框体101靠近液晶显示面板200的端面粘接。如此,通过该遮光胶109可以实现背光模组100与液晶显示面板200之间的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显示装置中的液晶显示面板200通常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201和彩膜基板202,位于该阵列基板201和彩膜基板202之间的液晶层(图6中未画出),以及位于该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入光侧的第一偏光片203和位于该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出光侧的第二偏光片204。
由于位于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入光侧的第一偏光片203的面积较小(通常率大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面积),且该第一偏光片203与会背光模组100中的遮光胶109粘接。因此,为了提高背光模组100与液晶显示面板200之间连接的牢固性,该背光模组100可以包括:位于遮光胶109与液晶显示面板200之间的缓冲泡棉110,该遮光胶109可以通过该缓冲泡棉110与液晶显示面板200粘接。示例的,该缓冲泡棉110靠近液晶显示面板200的一侧具有单面胶带,该缓冲泡棉110可以通过该单面胶带与液晶显示面板200中的阵列基板201粘接。通过该缓冲泡棉110可以增大遮光胶110与液晶显示面板200的粘接面积,从而可以提高液晶显示面板200与背光模组100之间的粘接的牢固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和覆晶薄膜。该背光模组可以包括:框体,以及位于该框体内的侧入式的光源、导光板、反射条、吸光条和光学膜片。由于该吸光条与光学膜片中的扩散片之间不存在粘接关系,而反射条与光学膜片中的扩散片之间存在粘接关系,因此,在该覆晶薄膜弯折后且与背光模组中的框体远离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粘接后,在覆晶薄膜中的弯折部分具有的反弹力的作用下,该扩散片不会跟随吸光条的位移进行位移,而会和吸光条跟随导光板的位移进行位移。如此,可以保证导光板与扩散片之间不会分离,保证二者之间始终存在接触关系,有效的降低了背光模组中的光源出射的光线从二者之间漏射的概率,进而提高了该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并且,该显示装置无需对内部的结构的重新进行设计,仅是在背光模组中新引入了反射条,进而可以有效的降低该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又由于该反射条相对于吸光条靠近光源,因此,该光源出射的部分光线不会直接被吸光条吸收,而是被反射条进行多次反射,以将该光源出射的光线打散后,从导光板靠近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出射,有效的降低了该光源出射的光线中直接被吸光条吸收的概率,提高了该光源的出光效率,进一步的提高了该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保证了该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较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模组100。请参考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膜层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模组100可以包括:
框体101,以及位于该框体101内的侧入式的光源102、导光板103、反射条104、吸光条105和光学膜片。
其中,该光源102的出光面可以朝向导光板103的侧面。该光学膜片位于导光板103上。示例的,该光学膜片可以包括:位于导光板103上的扩散片106,该扩散片106可以与导光板103接触。
该反射条104可以位于框体101内靠近光源102的一侧,且该反射条104可以位于扩散片106与导光板103之间。该反射条104与该扩散片106可以粘接。
该吸光条105可以位于框体101内靠近光源102的一侧,且该吸光条105可以位于扩散片106远离反射条104的一侧。该吸光条105与该扩散片106分离设置。也即是,该吸光条105与扩散片106之间不存在粘接关系。
可选的,该反射条103靠近导光板103的一面可以与导光板103分离设置。
可选的,该框体101中靠近光源102的一侧具有凹槽101a,该反射条104远离导光板103的一面可以与该凹槽101a的侧壁粘接。
可选的,该框体101还具有背板101b,通过该背板101b可以对背光模组100中的导光板103进行有效的支撑。
可选的,该反射条104可以为带有单面胶带104a的白色胶条,且该单面胶带104a位于白色胶条远离导光板103的一面上,该白色胶带104a与扩散片106粘接。
可选的,该背光模组100还可以包括:位于该扩散片远离导光板103一侧上的两层增光片107。
可选的,该扩散片靠近光源102的一侧具有条状的吸光结构106a。
可选的,吸光结构106a的宽度大于扩散片与反射条104接触区域的宽度。
可选的,该吸光结构106a可以为丝印黑油。
可选的,该背光模组100还可以包括:位于导光板103远离扩散片106一侧的反射片108。
可选的,该背光模组100还可以包括:位于框体101远离导光板103一侧的遮光胶109,该遮光胶109的一面用于与液晶显示面板粘接,且遮光胶109的另一面与吸光条105粘接。
可选的,该背光模组100还可以包括:位于遮光胶109远离框体101一侧的缓冲泡棉110,该遮光胶109用于通过缓冲泡棉110与液晶显示面板粘接。
可选的,该光源102包括:柔性电路板1021,以及位于柔性电路板1021上的多个灯体1022,该灯体1022的出光面可以与导光板103的侧面粘接,该柔性电路板1022与导光板103远离扩散片106的一侧粘接。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背光模组中各个结构的工作原理以及连接关系,可以参考前述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实施例中的对应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能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而且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者可以存在中间的层。另外,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下”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下,或者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的层或元件。另外,还可以理解,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时,它可以为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惟一的层,或还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层或元件。通篇相似的参考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
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和覆晶薄膜;
所述覆晶薄膜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电连接,且与所述背光模组远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连接;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框体,以及位于所述框体内的侧入式的光源、导光板、反射条、吸光条和光学膜片;
其中,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导光板上;
所述反射条位于所述框体内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导光板之间,与所述光学膜片连接;
所述吸光条位于所述框体内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反射条的一侧,与所述光学膜片分离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条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面与所述导光板分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中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具有凹槽,所述反射条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面与所述凹槽的侧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条为带有单面胶带的白色胶条,且所述单面胶带位于所述白色胶条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面上,所述单面胶带与所述光学膜片粘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膜片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上的扩散片,所述反射条位于所述扩散片和所述导光板之间,所述光学膜片还包括:位于所述扩散片远离所述导光板一侧上的两层增光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片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具有条状的吸光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光结构的宽度大于所述扩散片与所述反射条接触区域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框体和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遮光胶,所述遮光胶的一面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粘接,且所述遮光胶的另一面与所述吸光条粘接。
9.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包括:柔性电路板,以及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多个灯体,所述灯体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连接。
10.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以及位于所述框体内的侧入式的光源、导光板、反射条、吸光条和光学膜片;
其中,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导光板上;
所述反射条位于所述框体内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导光板之间,与所述光学膜片连接;
所述吸光条位于所述框体内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反射条的一侧,与所述光学膜片分离设置。
CN202022585460.9U 2020-11-10 2020-11-10 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 Active CN213210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85460.9U CN213210668U (zh) 2020-11-10 2020-11-10 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85460.9U CN213210668U (zh) 2020-11-10 2020-11-10 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10668U true CN213210668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27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85460.9U Active CN213210668U (zh) 2020-11-10 2020-11-10 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1066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5488A (zh) * 2021-08-11 2021-11-09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835268A (zh) * 2021-09-30 2021-12-2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973949A (zh) * 2022-05-24 2022-08-3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5488A (zh) * 2021-08-11 2021-11-09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835268A (zh) * 2021-09-30 2021-12-2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835268B (zh) * 2021-09-30 2023-11-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973949A (zh) * 2022-05-24 2022-08-3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14973949B (zh) * 2022-05-24 2023-11-2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210668U (zh) 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
CN100378537C (zh)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JP5091602B2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211123566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896578A (zh) 一种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928041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21190414A1 (zh)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1104351A1 (zh) 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200719A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6970485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0174723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841445A (zh) 显示装置
JP2004309774A (ja) 液晶装置
CN110764313A (zh) 背光模组、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60776A (zh) 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
CN212379690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104350A1 (zh) 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TWI470323B (zh)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JP200023109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212781605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4141164A (zh) 电子设备
CN112415814A (zh) 一种具有防漏光高反射侧边反射结构的背光模组
CN112612074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3987119U (zh) 一种具有防漏光高反射侧边反射结构的背光模组
CN220872849U (zh) 一种带光感元件的背光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