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4595U - 一种建筑墙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墙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04595U
CN213204595U CN202021195469.2U CN202021195469U CN213204595U CN 213204595 U CN213204595 U CN 213204595U CN 202021195469 U CN202021195469 U CN 202021195469U CN 213204595 U CN213204595 U CN 2132045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wall panel
body portion
wallboard
building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954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裕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engxu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engxu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engxu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engxu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9546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045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045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045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墙体,包括:第一墙板;第二墙板,所述第二墙板通过多个第一拉结件与所述第一墙板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墙板围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墙体结构钢筋,所述墙体结构钢筋包括暗柱钢筋和墙身钢筋。本实用新型的建筑墙体为空腔结构的预制构件,空腔内部集成了墙体的墙身钢筋和暗柱钢筋,不需要人工在现场绑扎钢筋,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和材料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墙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墙体。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时一般采用现浇工艺,需要人工进行支模、拆模作业,结构主体浇筑成型后,还需要人工进行抹灰等作业,每年我国在建筑施工上都要耗费大量的木材资源,以及人工成本,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退,建筑工人越来越少,人工成本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现浇工艺难以维系中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有装配式建筑中,需人工在现场绑扎钢筋,在施工现场采用现浇工艺形成暗柱,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样会耗费模板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预制墙体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墙体,为空腔结构的预制构件,空腔内部集成了墙体的墙身钢筋和暗柱钢筋,不需要人工在现场绑扎钢筋,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和材料成本。该建筑墙体吊装就位后,往空腔内浇筑混凝土,使得建筑墙体的墙身部分与暗柱部分一次性浇筑成型,不存在现浇与预制两种施工工艺交错的情况。相比传统预制墙板,该空腔建筑墙体自重更轻,制作成本更低、制作效率更高,能有效降低成本,更利于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推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建筑墙体,包括:第一墙板;第二墙板,所述第二墙板通过多个第一拉结件与所述第一墙板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墙板围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墙体结构钢筋,所述墙体结构钢筋包括暗柱钢筋和墙身钢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建筑墙体为空腔结构的预制构件,空腔内部集成了墙体的墙身钢筋和暗柱钢筋,不需要人工在现场绑扎钢筋,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和材料成本。该建筑墙体吊装就位后,往空腔内浇筑混凝土,使得建筑墙体的墙身部分与暗柱部分一次性浇筑成型,不存在现浇与预制两种施工工艺交错的情况。相比传统预制墙板,该空腔建筑墙体自重更轻,制作成本更低、制作效率更高,能有效降低成本,更利于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推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三墙板,所述第三墙板通过多个第二拉结件与所述第二墙板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墙板围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保温墙板,所述保温墙板与所述第二拉结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保温墙板与所述第二墙板相贴合,并与所述第三墙板之间间隔设置形成第三空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拉结件穿过所述第二墙板和所述保温墙板,一端位于所述第三墙板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每一个所述第一拉结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墙板凹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墙板凹凸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每一个所述第二拉结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墙板凹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墙板或所述第一空腔内浇筑的建筑材料凹凸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拉结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本体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本体部具有正面和背面;
在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正面和/或背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部;
在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正面和/或背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凸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在由第一本体部的正面至背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中部区域形成有内凹面,所述内凹面凸出所述第一本体部的背面;或者,在由第一本体部的背面至正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中部区域形成有内凹面,所述内凹面凸出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正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内凹面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本体部呈平直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沿所述第一方向,每一个所述第一拉结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垂直连接;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一拉结件的所述第一本体部平行且面对面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拉结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本体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本体部具有正面和背面;
在所述第二本体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正面和/或背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部;
在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正面和/或背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凸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在由第二本体部的正面至背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本体部的中部区域形成有内凹面,所述内凹面凸出所述第二本体部的背面;或者,在由第二本体部的背面至正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本体部的中部区域形成有内凹面,所述内凹面凸出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正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内凹面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本体部呈平直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沿所述第一方向,每一个所述第二拉结件分别与所述第三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垂直连接;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二拉结件的所述第二本体部平行且面对面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墙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墙板,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之间的多个所述第一拉结件平行且等间距设置;所述第三墙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墙板,所述第三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之间的多个所述第二拉结件平行且等间距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相邻的所述第一拉结件间的间距小于相邻的所述第二拉结件间的间距。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建筑墙体的立体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建筑墙体的俯视图一;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建筑墙体的俯视图二;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建筑墙体的侧视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建筑墙体的俯视图三;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建筑墙体中第一拉结件的立体图一;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建筑墙体中第一拉结件的侧视图一;
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框架柱墙体中第一拉结件的立体图二;
图9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框架柱墙体中第一拉结件的侧视图二;
图10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拉结件固定工装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1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拉结件固定总成的侧视图一;
图1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拉结件固定工装的侧视图;
图1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拉结件固定总成的侧视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墙体1,包括: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可选地,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中没有钢筋结构,由混凝土或其他水泥基材料形成。第二墙板20通过多个第一拉结件40与第一墙板10连接,并与第一墙板10围成第一空腔 10a,第一空腔10a内设有墙体结构钢筋30,墙体结构钢筋30包括暗柱钢筋30a和墙身钢筋30b,墙身钢筋30b的两侧设有暗柱钢筋30a,形成建筑墙体1的结构功能区。
在工厂生产建筑墙体1的装配式免拆模板构件,并集成进了建筑墙体1的结构钢筋,免去了施工现场的人工支模、拆模作业,甚至免去了后期的人工抹灰作业。该建筑墙体1构件为空腔结构的预制构件,第一空腔10a集成了建筑墙体1的暗柱钢筋30a和墙身钢筋30b,不需要人工在现场绑扎钢筋,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和材料成本。
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为建筑墙体1的免拆模板,该建筑墙体1吊装就位后,往第一空腔10a内浇筑混凝土,将空腔填满,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即为混凝土浇筑时的模板,浇筑混凝土之前可将建筑墙体1两端的空腔开口部分用模板封死,使得建筑墙体 1的墙身部分与暗柱部分一次性浇筑成型,不存在现浇与预制两种施工工艺交错的情况。混凝土两侧的浇筑的混凝土与集成在第一空腔10a内的结构钢筋一起形成承担结构受力的剪力墙体。混凝土到达强度后,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即作为剪力墙体的抹灰层或装饰层,不需要拆除。相比传统预制混凝土外墙板,该空腔建筑墙体1自重更轻,制作成本更低、制作效率更高。能有效降低成本,更利于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推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建筑墙体1还包括第三墙板50,可选地,第三墙板50中没有钢筋结构,由混凝土或其他水泥基材料形成。第三墙板50通过多个第二拉结件41与第二墙板20连接,并与第二墙板20围成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内设有保温墙板60,保温墙板60与第二拉结件41连接,形成建筑墙体1的保温功能区。
从而,本申请的建筑墙体1在厚度方向(图3中H方向所示)上,建筑墙体1由两个功能区组成,分别为结构功能区与保温功能区。该建筑墙体1为空腔结构的预制构件,建筑墙体1带有第一空腔10a和第二空腔,集成了外墙保温、建筑墙体1的结构钢筋30,建筑墙体1的制作在工厂中进行,待硬化后脱模养护,运输到现场进行拼装,按施工图要求将墙体吊装就位,然后往第一空腔10a中浇筑混凝土,使建筑墙体的成型。免去了施工现场的人工支模、拆模作业、保温作业,甚至免去了后期的人工抹灰作业。
在工厂中即将保温墙板60通过第二拉结件41与第二墙板20和第三墙板50集成进预制构件,免去了施工现场的人工作业,也杜绝了因质量问题产生的保温防护层剥落的现象。
而且,第一拉结件40和第二拉结件41安装在建筑墙体1内,无需人工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及拆卸,相比传统的对拉螺杆,能有效节约人工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建筑工业化程度,相比预制混凝土墙体里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材料)拉结件或不锈钢材料拉结件,能有效降低成本,更利于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推广。
可选地,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为抗拉墙板,来抵抗第一空腔10a中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的侧压力,所用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水泥基复合材料、金属、人工合成复合材料。
可选地,第三墙板50是建筑墙体1的装饰层及保温墙板60防护层,保护保温墙板60不受外力及环境的破坏,同时第三墙板50上也可集成外墙的外装饰,且外墙装饰的喷涂和粘贴工艺可在工厂完成。
可选地,保温墙板60可使用防火等级在B级及以上的具有保温性能的板材,保温墙板60表面可以根据要求进行覆膜或涂层处理,保温板布置的部位及范围是根据实际项目的建筑图纸来布置。
可选地,第一拉结件40作用是将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连接在一起,并共同抵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侧压力,其所使用的加工材料具有一定的拉伸强度,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或人工合成的复合材料。
可选地,第二拉结件41作用是将保温墙板60、第二墙板20及第三墙板50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具有保温层保护功能的第三墙板50不会脱落,为使第二拉结件41与墙体结构部分可靠连接,第二拉结件41穿过第二墙板20和保温墙板60,一端位于第三墙板50内,另一端位于第一空腔10a内,第一空腔10a内会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硬化之后,第二拉结件41便能可靠固定在建筑墙体1的墙板内,不易脱落,使得结构功能区与保温功能区通过第一拉结件40和第二拉结件41连成一个整体,提升了建筑墙体1的整体强度。可选地,第二拉结件41可采用传热***低的材质,例如是不锈钢。
可选地,参考图3和图4,保温墙板60与第二墙板20相贴合,并与第三墙板50之间间隔设置形成第三空腔50b。第三空腔50b是建筑墙体1的防水层,一旦雨水通过拼缝或裂缝渗入第三墙板50之内,水分会顺第三墙板50的内壁往下滑落,或附在第三墙板50 的内壁上待其蒸发,不会再往内部渗透,防水效果佳。从而,建筑墙体1将保温和防水功能集成在预制构件上,无需人工后期对墙板进行保温和防水的工艺作业,降低了人工成本,缩短了施工周期。
参考图1、图4和图5,建筑墙体1的深度方向(图1和图4中Z方向所示),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之间设有多层第一拉结件40,每一层有多个间隔(图5中Y方向示出间隔方向)设置的第一拉结件40;第二墙板20和第三墙板50之间设有多层第二拉结件 41,每一层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拉结件41。参考图5,以第一拉结件40为例,沿第一拉结件40的延伸方向(图5中X方向所示),每一个第一拉结件40的一端与第一墙板10 凹凸配合,另一端与第二墙板20凹凸配合。
可选地,第一拉结件40的两端分别锚入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是由混凝土或其他水泥基材料形成,即,第一拉结件40的两端是分别锚入混凝土或其他水泥基材料中。由于第一拉结件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 凹凸配合,这样设置可以提高第一拉结件40在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中的握裹力,从而提升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共同抵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侧压力。可选地,第一拉结件40的两端形状被加工成凹凸状。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一个第二拉结件41的一端与第三墙板50凹凸配合,另一端与第二墙板20或第一空腔10a内浇筑的建筑材料凹凸配合。即,第二拉结件41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墙板50和第二墙板20凹凸配合,可以提高第二拉结件41在第三墙板50和第二墙板20中的握裹力。或者,第二拉结件41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墙板50和第一空腔10a 内浇筑的建筑材料凹凸配合,可以提高第二拉结件41在第三墙板50和第一空腔10a内浇筑的建筑材料中的握裹力。
可选地,参考图6和图7,第一拉结件40包括沿第一方向(图6和图7中X方向所示)延伸的第一本体部43,可选地,第一本体部43呈长条状,第一本体部43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宽度方向(图6中M方向所示)的尺寸;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图7中Y 方向所示),第一本体部43具有正面46和背面47;在第一本体部43的一端44,第一本体部43的正面46和背面47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部441,即第一本体部43的一端44被加工成凹凸状,图7中示出了两个第一凸部441,但第一凸部441的数量不限于此,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做相应的选择;在第一本体部43的另一端45,第一本体部43的正面46和背面47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凸部451,即第一本体部43的另一端45被加工成凹凸状,图7中示出了两个第二凸部451,但第二凸部451的数量不限于此,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做相应的选择。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本体部43的一端,所述第一本体部43的正面 46和背面47均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凸部441,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本体部43的正面46的相邻的第一凸部441的厚度不一样,所述第一本体部43的背面47的相邻的第一凸部441的厚度不一样;在所述第一本体部43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本体部43的正面46和背面 47均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凸部451,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本体部43的正面46的相邻的第二凸部451的厚度不一样,所述第一本体部43的背面47的相邻的第二凸部451的厚度不一样。这样设置,可以使得第一拉结件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 更好地凹凸配合,可以提高第一拉结件40在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中的握裹力,从而提升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共同抵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侧压力。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本体部43的一端的正面46或背面47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部441,第一本体部43的另一端的正面46或背面47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凸部451。
可选地,参考图6和图7,第一本体部43呈平直状,沿第二方向,第一本体部43的厚度在1mm至3mm之间,包括1mm和3mm,例如1.8mm、2.2mm等。在由第一本体部 43的正面46至背面47的方向(图7中C方向所示)上,第一本体部43的中部区域形成有内凹面48,内凹面48凸出第一本体部43的背面47。可采用但不限于是冲压工艺将第一本体部43的中部区域加工成内凹状,可有效增加第一本体部43的弱轴方向(图7中Y 方向所示)的强度,在外力作用下,第一拉结件40在弱轴方向不易变形,起到了增强第一拉结件40平面外刚度的作用,继而提升了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通过第一拉结件 40连接在一起后的强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内凹面48凸出第一本体部43的背面47的厚度在1mm至3mm之间,包括1mm和3mm,例如1.8mm、2.2mm等。这样有利于在减小第一本体部43的厚度的情况下,增加了第一本体部43的弱轴方向的强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由第一本体部43的背面47至正面46的方向上,第一本体部43的中部区域形成有内凹面48,内凹面48凸出第一本体部43的正面46。即,加工出内凹面48的形式与上述实施例相反。
参考图5,沿第一方向(图5中X方向所示),每一个第一拉结件40分别与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垂直连接;沿第二方向(图5中Y方向所示),相邻的第一拉结件40的第一本体部43平行且面对面设置。即,建筑墙体1的深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本体部43,垂直于第一本体部43的弱轴方向,第一拉结件40这样设置后,可防止建筑墙体1在运输到现场进行拼装的过程中,第一拉结件40不易变形。
若第一拉结件40以这样的方式与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垂直连接:建筑墙体1的深度方向垂直于第一本体部43,平行于第一本体部43的弱轴方向,那么,建筑墙体1 在运输到现场进行拼装的过程中,第一拉结件40会易变形,降低了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之间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参考图6,内凹面48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通孔49。至少两个通孔49起到了定位功能,当把第一拉结件40安装进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时,通过相应的工装(详见后文描述),使第一拉结件40与其两端的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保持相对垂直状态,并保证第一拉结件40***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的深度精确。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个孔洞能帮助第一拉结件40与两端的墙板保持相对垂直的状态,以达到第一拉结件40的精确定位。
可选地,第二拉结件41的结构和第一拉结件40的结构相同,可结合图6、图7,参照前文第一拉结件40的描述。第二拉结件41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本体部,可选地,第二本体部呈长条状;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第二本体部具有正面和背面;在第二本体部的一端,第二本体部的正面和背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部,即第二本体部的一端被加工成凹凸状,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做相应的选择;在第二本体部的另一端,第二本体部的正面和背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凸部,即第二本体部的另一端被加工成凹凸状,但第二凸部的数量不限于此,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做相应的选择。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本体部的一端的正面或背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部,第二本体部的另一端的正面或背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凸部。
可选地,第二本体部呈平直状,沿第二方向,第二本体部的厚度在1mm至3mm之间,包括1mm和3mm,例如1.8mm、2.2mm等。在由第二本体部的正面至背面的方向上,第二本体部的中部区域形成有内凹面,内凹面凸出第二本体部的背面。可采用但不限于是冲压工艺将第二本体部的中部区域加工成内凹状,可有效增加第二本体部的弱轴方向的强度,在外力作用下,第二拉结件在弱轴方向不易变形,起到了增强第二拉结件平面外刚度的作用,继而提升了第三墙板50和第二墙板20通过第二拉结件41连接在一起后的强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内凹面凸出第二本体部的背面47的厚度在1mm至3mm之间,包括1mm和3mm,例如1.8mm、2.2mm等。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由第二本体部的背面至正面的方向上,第二本体部的中部区域形成有内凹面,内凹面凸出第二本体部的正面。即,加工出内凹面的形式与上述实施例相反。
沿第一方向,每一个第二拉结件41分别与第三墙板50和第二墙板20垂直连接;沿第二方向,相邻的第二拉结件41的第二本体部平行且面对面设置。即,建筑墙体1的深度方向平行于第二本体部,垂直于第二本体部的弱轴方向,第二拉结件41这样设置后,可防止建筑墙体1在运输到现场进行拼装的过程中,第二拉结件41不易变形。
若第二拉结件41以这样的方式与第三墙板50和第二墙板20垂直连接:建筑墙体1的深度方向垂直于第二本体部,平行于第二本体部的弱轴方向,那么,建筑墙体1在运输到现场进行拼装的过程中,第二拉结件41会易变形,降低了第三墙板50和第二墙板20 之间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内凹面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通孔。至少两个通孔起到了定位功能,当把第二拉结件41安装进第三墙板50和第二墙板20时,通过相应的工装(详见后文描述),使第二拉结件41与其两端的第三墙板50和第二墙板20保持相对垂直状态,并保证第二拉结件41***第三墙板50和第二墙板20的深度精确。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个孔洞能帮助第二拉结件41与两端的墙板保持相对垂直的状态,以达到第二拉结件41的精确定位。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1至图3,第一墙板10平行于第二墙板20,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之间的多个第一拉结件40平行且等间距设置;第三墙板50平行于第二墙板20,第三墙板50和第二墙板20之间的多个第二拉结件41平行且等间距设置。
可选地,相邻的第一拉结件40间的间距小于相邻的第二拉结件41间的间距。这样设置后,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间的连接强度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可减少第二墙板20 和第三墙板50间的第二拉结件41的数量。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拉结件41 的一端位于第一空腔10a内时,可进一步增大相邻的第二拉结件41间的间距,以减小第二拉结件41的数量。
可选地,与第一墙板10的第二部分12连接的其中一个第一子部分11a、第一墙板10的第二部分12、与第二墙板20的第二部分22连接的其中一个第二子部分21a及第二墙板 20的第二部分22所围成转角空腔(类似“L型”空腔),所述第一墙板10的其余的第一子部分11a和第二墙板的其余的第二子部分21a围成直段空腔。即,第一墙板10的第一子部分11a平行于第二墙板20的第二子部分21a,第一墙板10的第二部分12垂直于第一子部分11a,第二墙板20的第二部分22垂直于第二子部分21a。
可选地,墙体结构钢筋3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直段暗柱钢筋骨架31、直段墙身钢筋骨架32及第二暗柱钢筋骨架34;直段墙身钢筋骨架32位于第一直段暗柱钢筋骨架31和第二暗柱钢筋骨架34之间,在第一直段暗柱钢筋骨架31和第二暗柱钢筋骨架34处设有暗柱钢筋30a,在直段墙身钢筋骨架32处设有墙身钢筋30b。
可选地,第一空腔10a内的暗柱钢筋30a能够沿深度方向相对于建筑墙体1移动,从而,暗柱钢筋30a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如吊装时发生暗柱钢筋30a碰撞情况,可以较轻易的纠正碰撞的暗柱钢筋30a。
参考图8和图9所示,每一个所述第一本体部43的正面46和/或背面47设有至少一个套环431,套环431垂直于第一本体部43,暗柱钢筋30a沿所述深度方向套设于所述套环431内,且能够沿所述深度方向相对所述套环431移动。即,套环431对暗柱钢筋30a 起到定位作用,防止暗柱钢筋30a倾倒,影响浇筑质量,同时,不影响暗柱钢筋30a在深度方向的移动。第一拉结件40还能替代框架柱墙体1的拉筋或单肢箍,限制暗柱钢筋30a 变形。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本体部43的背面47设置了两个套环431,套环431的数量不限于此。另外,也可以是在第一本体部43的正面46设置套环431。套环431的设置位置和数量与暗柱钢筋的布置形式相匹配。
可选地,位于所述套环431内的暗柱钢筋30a能够在水平方向移动设定距离,设定距离不做限制,根据施工需求做相应选择,例如是1mm、2mm、3mm等。从而,暗柱钢筋 30a在深度方向和水平方向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利于对暗柱钢筋30a进行碰撞检查,并进行纠正。
此外,为使第一拉结件40与其两端的墙板保持相对垂直状态,参考图10至图14,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拉结件固定工装7,包括:安装部70,沿长度方向(图10至图12中E方向所示)延伸,安装部70具有安装面71,用于与第一拉结件40相贴合,安装面71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能够与第一拉结件40相贴合即可,可选地,安装面71为平面,与第一拉结件40的第一本体部43相贴合;安装部70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具有能够与第一拉结件40相贴合的安装面71即可,可选地,安装部70为矩形管,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安装部70为多边形管、圆管等。
安装面71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第一定位部72,每一组第一定位部72包括沿宽度方向(图12至图13中F方向所示)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凸块721,所有的凸块721 在同一直线上,所有的凸块721的连线与长度方向的夹角为设定角度,每一个凸块721用于在第一拉结件40沿宽度方向贴合于安装面71时穿过拉结件上的通孔49。即,一组第一定位部72对应一个第一拉结件40,用于定位第一拉结件40。
拉结件固定工装7还包括第二定位部73,第二定位部73包括卡条732和至少两个卡接部731,至少两个卡接部731沿长度方向间隔设于安装面71上,卡条732用于在第一拉结件40的通孔49套设于凸块721上并与安装面71相贴合后,沿厚度方向(图10、图13 和图14中G方向所示)分别与第一拉结件40和卡接部731相抵,第一拉结件40在厚度方向的运动受到限制,以将第一拉结件40安装于固定工装7上;其中,厚度方向、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相互垂直。
相当于,将所有的待安装的第一拉结件40沿宽度方向贴合于安装面71,第一拉结件 40的延伸方向(第一方向)与宽度方向保持一致,待所有的第一拉结件40的多个通孔49分别套设于相应的凸块721上之后,将卡条732放置于卡接部731内,使得卡条732和第一拉结件40以及卡接部731在厚度方向相抵,卡条73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根据卡接部 731和第一拉结件40在厚度方向的间隙选择卡条732的数量,以压紧第一拉结件40为宜,从而,第一拉结件40在厚度方向的运动受到限制,第一拉结件40不会脱出凸块721,实现将第一拉结件40安装于固定工装7上,并且所有的第一拉结件40是垂直于安装部70 的长度方向。
那么,将第一拉结件40与其两端的墙板垂直连接时,只要保证固定工装7是沿着建筑墙体1的深度方向延伸,即固定工装7的长度方向和建筑墙体1的深度方向保持一致后,固定工装7上的所有的第一拉结件40就可以垂直于建筑墙体1的深度方向,相应地,所有的第一拉结件40垂直于沿深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
因此,使用本申请的固定工装7可以保证第一拉结件40与其两端的墙板保持相对垂直状态,使得第一拉结件40与其两端的墙板之间的拉结力得到保证,这样在第一拉结件40的作用下,其两端的墙板拉在一起,可抵抗空腔中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的侧压力。
可选地,所有的凸块721的连线与长度方向的设定角度为90°,即所有的凸块721的连续沿宽度方向延伸,第一拉结件40上的多个通孔49的连线也沿宽度方向延伸。所有的凸块721的连线与长度方向的设定角度具体数值不做限制,满足以下条件:第一拉结件40 上所有通孔49的连线与第一方向的夹角与上述设定角度一致,第一拉结件40沿宽度方向贴合于安装面71上,第一拉结件40上的通孔49套设于相应的凸块721上。例如,所有的凸块721的连线与长度方向的设定角度为10°,第一拉结件40上所有通孔49的连线与第一方向的夹角也为10°,第一拉结件40沿宽度方向贴合于安装面71上,第一拉结件 40上的通孔49套设于相应的凸块721上。
可选地,多组第一定位部72沿长度方向等间隔设于安装面71上,从而,所有的第一拉结件40也是沿长度方向等间隔设于安装面71上,有利于多个第一拉结件40与其两端的墙板的拉结力均衡分布于建筑墙体1上。
可选地,至少两个卡接部731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位于同一直线上。可选地,所有的卡接部731的连线沿长度方向延伸。相应地,卡条732也是沿长度方向延伸。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有的卡接部731可以不是位于同一直线上,能够实现通过卡条732将第一拉结件40压紧在安装面71上即可。
可选地,参考图11,每一个卡接部731与安装面71形成缺口733,用于供卡条732 卡入缺口733内。在所有的第一拉结件40套设于安装面71的凸块721上后,将卡条732 塞入卡接部731和安装面71之间的缺口733内,方便将第一拉结件40安装于固定工装7 上。同时,在所有的第一拉结件40与其两端的墙板垂直连接后,再从缺口733处拆除卡条732,便可方便将安装部70的凸块721与第一拉结件40的通孔49分离,方便从第一拉结件40上拆除固定工装7。
可选地,每一个缺口733的开口方向相同。这也方便将卡条732塞入卡接部731和安装面71之间的缺口733内。
可选地,参考图13,每一个卡接部731呈Z型状。每一个卡接部731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部分7311、第二部分7312和第三部分7313;其中,第一部分7311贴合并固定于安装面71,可通过螺栓将第一部分7311固定于安装面71上,第二部分7312垂直于安装面 71,第三部分7313与安装面71平行并在厚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缺口733。在固定第一拉结件40时,卡条732塞入缺口733内后,分别与第一拉结件40和第三部分7313相抵,以压紧第一拉结件40。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卡接部731的形状不限于此,能够实现在卡接部731和第一拉结件40间塞入卡条732,以压紧第一拉结件40即可。
参考图12和图14,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拉结件固定总成8,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拉结件固定工装7;多个上述实施例的第一拉结件40,每一个第一拉结件40包括第一本体部43,第一本体部43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本体部43上设有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通孔49,拉结件的通孔49套设于凸块721上,第一本体部43沿宽度方向与安装面71相贴合,第一方向与宽度方向保持一致;卡条732沿厚度方向分别与第一本体部43 和卡接部731相抵,拉结件在厚度方向的运动受到限制。
本申请还提提供一种建筑墙体1,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拉结件固定总成8,安装部 70的长度方向与建筑墙体1的深度方向一致,每一个第一拉结件40的一端与第一墙板10凹凸配合,另一端与第二墙板20凹凸配合。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墙板;
第二墙板,所述第二墙板通过多个第一拉结件与所述第一墙板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墙板围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墙体结构钢筋,所述墙体结构钢筋包括暗柱钢筋和墙身钢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墙板,所述第三墙板通过多个第二拉结件与所述第二墙板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墙板围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保温墙板,所述保温墙板与所述第二拉结件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墙板与所述第二墙板相贴合,并与所述第三墙板之间间隔设置形成第三空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结件穿过所述第二墙板和所述保温墙板,一端位于所述第三墙板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一拉结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墙板凹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墙板凹凸配合。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二拉结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墙板凹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墙板或所述第一空腔内浇筑的建筑材料凹凸配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结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本体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本体部具有正面和背面;
在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正面和/或背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部;
在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正面和/或背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凸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在由第一本体部的正面至背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中部区域形成有内凹面,所述内凹面凸出所述第一本体部的背面;或者,在由第一本体部的背面至正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中部区域形成有内凹面,所述内凹面凸出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正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面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通孔。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呈平直状。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每一个所述第一拉结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垂直连接;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一拉结件的所述第一本体部平行且面对面设置。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结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本体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本体部具有正面和背面;
在所述第二本体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正面和/或背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部;
在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正面和/或背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凸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在由第二本体部的正面至背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本体部的中部区域形成有内凹面,所述内凹面凸出所述第二本体部的背面;或者,在由第二本体部的背面至正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本体部的中部区域形成有内凹面,所述内凹面凸出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正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面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通孔。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部呈平直状。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每一个所述第二拉结件分别与所述第三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垂直连接;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二拉结件的所述第二本体部平行且面对面设置。
1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墙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墙板,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之间的多个所述第一拉结件平行且等间距设置;
所述第三墙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墙板,所述第三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之间的多个所述第二拉结件平行且等间距设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拉结件间的间距小于相邻的所述第二拉结件间的间距。
1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正面和/或背面设有至少一个套环,所述套环垂直于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暗柱钢筋沿建筑墙体的深度方向套设于所述套环内,且能够沿所述深度方向相对所述套环移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套环内的所述暗柱钢筋能够在水平方向移动设定距离。
CN202021195469.2U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建筑墙体 Active CN2132045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95469.2U CN213204595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建筑墙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95469.2U CN213204595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建筑墙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04595U true CN213204595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31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95469.2U Active CN213204595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建筑墙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045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2451A (zh) * 2021-06-24 2021-09-07 上海衡煦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建筑墙体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2451A (zh) * 2021-06-24 2021-09-07 上海衡煦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建筑墙体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37166B2 (en) Building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same
EP2715004B1 (en) Stronger wall system
CN213204595U (zh) 一种建筑墙体
CN111576667A (zh) 一种剪力墙墙体
CN213174321U (zh) 拉结件固定工装、拉结件固定总成及建筑墙体
CN212957112U (zh) 一种拉结件和建筑墙体
CN213174782U (zh) 一种框架柱墙体
CN212715498U (zh) 一种剪力墙墙体
CN111576668A (zh) 一种拉结件和建筑墙体
JP3759142B2 (ja) 組立式型枠ユニット
CN213539399U (zh) 一种外墙保温免拆复合模板
KR200308707Y1 (ko) 철근과 거푸집이 매트릭스 구조로 이루어진 경량 단열거푸집
KR100694824B1 (ko) 철근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데크 플레이트 및 그에 따른구조물의 시공방법
JP2002061320A (ja) コンクリート躯体の嵩上げ工法およびコンクリート型枠板の型枠固定金具
US20060185283A1 (en) Interlocking construction panel showing fabrication thereof and the building system
CN216948932U (zh) 内置背楞预制混凝土免拆模空心墙
JP4546979B2 (ja) 取り付け手段を有する型枠用部材とコンクリート壁形成方法
CN216109188U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中空剪力墙体
CN214657982U (zh) 一种lh装配式预制复合模壳组合部件外墙
CN217400011U (zh) 一种先锚装修挂件免拆模墙板结构
CN217500643U (zh) 一种免拆模的装配式保温墙体
JPH05187022A (ja) 永久型枠用堰板
KR20050112913A (ko) 벽 및 슬라브 시공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공방법
CN216379926U (zh) 一种装饰结构一体化的建筑结构
CN215978036U (zh) 一种装配式轻质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