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84717U - 一种连接器外壳及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外壳及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84717U
CN213184717U CN202022344361.1U CN202022344361U CN213184717U CN 213184717 U CN213184717 U CN 213184717U CN 202022344361 U CN202022344361 U CN 202022344361U CN 213184717 U CN213184717 U CN 2131847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hell
casing
lu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4436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渝昊
王龙
张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ms Automotive Control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ms Automotive Control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ms Automotive Control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ms Automotive Control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4436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847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847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847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外壳及连接器,其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连接器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扣合并形成一容置腔,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壳体本体和一体成型于第二壳体本体上的护套,护套凸设于第二壳体本体背离第一壳体的一侧,第二壳体本体上设有与电路板端接插件配合的接插孔组件,护套围设接插孔组件设置并形成接插保护腔,接插保护腔被配置为:电路板端接插件能够自容置腔伸入接插保护腔内;第二壳体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耳,第一凸耳上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凸耳,所述第二凸耳上设有腰型孔。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连接器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外壳及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外壳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汽车连接器是汽车上常见的功能部件之一。
汽车连接器在使用时一般与接插件配合使用。随着对整车成本的控制,需要对汽车的各个功能部件进行优化,以降低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外壳及连接器,能够降低连接器的生产成本。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连接器外壳,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能够扣合并形成一容置腔,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壳体本体和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壳体本体上的护套,所述护套凸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本体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壳体本体上设有与电路板端接插件配合的接插孔组件,所述护套围设所述接插孔组件设置并形成接插保护腔,所述接插保护腔被配置为:所述电路板端接插件能够自所述容置腔穿过所述接插孔组件进入所述接插保护腔内;
所述第二壳体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耳,所述第一凸耳上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二壳体本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凸耳,所述第二凸耳上设有腰型孔。
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本体的另一端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凸耳,两个所述第二凸耳的两个所述腰型孔和所述定位孔分别位于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
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本体上设有若干个所述接插孔组件及若干个所述护套,所述护套与所述接插孔组件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地,至少两个所述护套对应的所述电路板端接插件的型号不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耳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壳体本体连接的第一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第二凸耳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壳体本体连接的第二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底板及四个第一侧板,所述第一凸耳、所述第二凸耳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底板位于同一平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卡扣扣合。
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垂直设有支撑柱,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后所述支撑柱的端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壳体抵接。
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上述的连接器外壳。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连接器外壳及连接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形成的容置腔用于放置电路板;通过在第二壳体本体上设置护套,护套围设接插孔组件设置并形成接插保护腔,电路板端接插件能够自容置腔穿过接插孔组件进入接插保护腔内。如此设置,无需专门在电路板端接插件上设置护套,在第二壳体本体上设置护套的成本要低于专门在电路板端接插件上设置护套的成本,进而能够降低电路板端接插件的成本,而汽车上需要大量的电路板端接插件,从而降低整车成本。同时,在第一凸耳上设有定位孔,第二凸耳上设有腰型孔,当需要安装连接器外壳时,使用定位孔对连接器外壳进行初步定位安装,腰型孔由于长度较长,能够降低定位精度要求,从而对连接器外壳的加工精度要求较低,便于安装连接器外壳且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外壳的第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外壳的第二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壳体;
2、第二壳体;21、第二壳体本体;22、护套;221、接插保护腔;23、第一凸耳;231、定位孔;232、第一加强筋;24、第二凸耳;241、腰型孔;242、第二加强筋;25、支撑柱;
3、卡扣;31、卡接凸耳;32、卡接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外壳。
具体地。连接器外壳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
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能够扣合并形成一容置腔,具体地,该容置腔用于放置PCB板。
第二壳体2包括第二壳体本体21和一体成型于第二壳体本体21上的护套22,护套22凸设于第二壳体本体21背离第一壳体1的一侧,第二壳体本体21上设有与电路板端接插件配合的接插孔组件,护套22围设接插孔组件设置并形成接插保护腔221,接插保护腔221被配置为:电路板端接插件能够自容置腔穿过接插孔组件进入接插保护腔221内。
具体地,电路板放置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扣合形成的容置腔内。
具体地,接插孔组件包括与一个电路板端接插件上的PIN针一一对应的若干个接插孔。
第二壳体本体21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耳23,第一凸耳23上设有定位孔231,第二壳体本体2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凸耳24,第二凸耳24上设有腰型孔241。
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外壳,通过在第二壳体本体21上设置护套22,护套22围设接插孔组件设置并形成接插保护腔221,电路板端接插件能够自容置腔进入接插保护腔221内,由护套22对电路板端接插件进行防护。如此设置,无需专门在电路板端接插件上设置护套,在第二壳体本体21上设置护套22的成本要低于专门在电路板端接插件上设置护套的成本,进而能够降低电路板端接插件的成本,而汽车上需要大量的电路板端接插件,从而降低整车成本。
同时,在第一凸耳23上设有定位孔231,第二凸耳24上设有腰型孔241,当需要安装连接器外壳时,使用定位孔231对连接器外壳进行初步定位安装,腰型孔241由于长度较长,能够降低定位精度要求,从而对连接器外壳的加工精度要求较低,便于安装连接器外壳且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定位孔231为圆形孔。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通过卡扣3扣合。卡扣3包括卡接凸耳31和卡接凸块32。第一壳体1上设有卡接凸耳31,卡接凸耳31上设有卡接孔;第二壳体2上设有与卡接孔配合的卡接凸块32。
优选地,为了保证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扣合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产品的可靠性,沿第一壳体1的周向设有多个卡接凸耳31,沿第二壳体2的周向设有多个卡接凸块32,卡接凸耳31和卡接凸块32一一对应设置。
为了防止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扣合后外界的作用力挤压第一壳体1或者第二壳体2而导致容置腔变形,优选地,第二壳体2朝向第一壳体1的一侧垂直设有支撑柱25,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扣合后支撑柱25的端部能够与第一壳体1抵接。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连接器外壳的安装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本体21的另一端设有两个第二凸耳24,两个第二凸耳24的两个腰型孔241和定位孔231分别位于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包括底板及四个第一侧板,第一凸耳23、第二凸耳24与第一壳体1的底板位于同一平面,以便连接器外壳能够通过第一凸耳23、第二凸耳24顺利固定安装,且固定安装后第一壳体1的底板与安装面贴合,进一步提高固定的稳定性。
为了保证第一凸耳23与第二壳体本体21连接的稳固性,第一凸耳23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第二壳体本体21连接的第一加强筋232。
为了保证第二凸耳24与第二壳体本体21连接的稳固性,第二凸耳24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第二壳体本体21连接的第二加强筋242。
可选地,第二壳体本体21上设有若干个接插孔组件及若干个护套22,护套22与接插孔组件一一对应设置。优选地,至少两个护套22对应的电路板端接插件的型号不同,可以使得该连接器外壳兼容多种型号的电路板端接插件。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连接器包括上述的连接器外壳。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1);
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能够扣合并形成一容置腔,所述第二壳体(2)包括第二壳体本体(21)和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壳体本体(21)上的护套(22),所述护套(22)凸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本体(21)背离所述第一壳体(1)的一侧,所述第二壳体本体(21)上设有与电路板端接插件配合的接插孔组件,所述护套(22)围设所述接插孔组件设置并形成接插保护腔(221),所述接插保护腔(221)被配置为:所述电路板端接插件能够自所述容置腔穿过所述接插孔组件进入所述接插保护腔(221)内;所述第二壳体本体(21)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耳(23),所述第一凸耳(23)上设有定位孔(231),所述第二壳体本体(2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凸耳(24),所述第二凸耳(24)上设有腰型孔(2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本体(21)的另一端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凸耳(24),两个所述第二凸耳(24)的两个所述腰型孔(241)和所述定位孔(231)分别位于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本体(21)上设有若干个所述接插孔组件及若干个所述护套(22),所述护套(22)与所述接插孔组件一一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外壳,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护套(22)对应的所述电路板端接插件的型号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耳(23)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壳体本体(21)连接的第一加强筋(2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耳(24)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壳体本体(21)连接的第二加强筋(24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包括底板及四个第一侧板,所述第一凸耳(23)、所述第二凸耳(24)与所述第一壳体(1)的所述底板位于同一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通过卡扣(3)扣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的一侧垂直设有支撑柱(25),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扣合后所述支撑柱(25)的端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壳体(1)抵接。
10.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外壳。
CN202022344361.1U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连接器外壳及连接器 Active CN2131847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44361.1U CN213184717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连接器外壳及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44361.1U CN213184717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连接器外壳及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84717U true CN213184717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79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44361.1U Active CN213184717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连接器外壳及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847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47282B2 (ja) 自動調芯用コネクタ
CN117410748B (zh) 线缆连接器
CN110380248B (zh) 电连接器的公头、母头、电连接器、显示终端组件和车辆
CN213184717U (zh) 一种连接器外壳及连接器
US6077114A (en) Electric connector set
CN210120265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3093425U (zh) 一种fpc连接器
CN210692942U (zh) 连接器结构及电机控制器集成装置
CN219628063U (zh) 一种车载放大器
CN108767533B (zh) 汽车充电座及汽车
CN108808308B (zh) 一种插座结构及三相电机
CN114039249A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15280606A (zh) 连接器装置
CN219919494U (zh) 车载充电机及汽车
CN221201686U (zh) 双口连接器
CN211858995U (zh) 贴片式板载obd汽车插头母座
CN219145879U (zh) 控制器平台总成
CN218771362U (zh) 充电器壳体和充电器
CN221428051U (zh) 线缆连接器
CN218240801U (zh) 装配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20652407U (zh) 一种线到板连接器
CN219180794U (zh)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CN214505349U (zh) 一种驾驶室翻转开关
CN217468925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9513337U (zh) 一种车载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