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40657U - 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40657U
CN213040657U CN202021662658.6U CN202021662658U CN213040657U CN 213040657 U CN213040657 U CN 213040657U CN 202021662658 U CN202021662658 U CN 202021662658U CN 213040657 U CN213040657 U CN 2130406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heat
heat exchanger
sub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626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子涛
何延林
刘金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626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406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406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406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属于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包括壳体;空调子模块,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用于换热处理室内洁气;以及全热子模块,设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空调子模块相对的另一侧,用于将室内污气与室外的新风进行热量传递;其中,所述空调子模块包括:内循环风道,大致为直线型;和换热器,其为直排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相对所述壳体的底面倾斜设于所述内循环风道内。本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可以降低风道涡流的产生、减少气流能量损失。

Description

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
背景技术
被动房通过采用高隔热隔音、密封性强的建筑外墙和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一种新的节能建筑;相关技术中被动房采用集成了换热、新风和净化功能的一体机对室内空气进行处理,然而目前的一体机的风道布局较为偏折,存在产生涡流多、气流损失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提出一种风道布局合理的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可以降低风道涡流的产生、减少气流能量损失。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壳体;空调子模块,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用于换热处理室内洁气;以及全热子模块,设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空调子模块相对的另一侧,用于将室内污气与室外的新风进行热量传递;其中,所述空调子模块包括:内循环风道,大致为直线型;和换热器,其为直排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相对所述壳体的底面倾斜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通过对空调子模块和全热子模块进行模块化设计,使得空调子模块和全热子模块位于壳体相对的两端,进而方便对各模块风道进行设计,将内循环风道设置为大致呈直线型。这样,直进直出的气流流动方式可以有效减小气流的偏折和流动分离带来的流动损失,很好地抑制了风道内涡流的产生,减小了气流能量损失;采用直排换热器可以使得换热面积最大化,直排换热器不存在折弯,减少了涡流损失,提升了整机换热能力。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对应所述内循环风道的两端设有室内循环风进口和室内出风口。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设置所述室内循环风进口的壳体侧壁上还设有室外出风口,设置所述室内出风口的壳体侧壁上还设有室内污风进风口和室外新风进口。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全热子模块具有全热新风风道,所述内循环风道与所述全热新风风道倾斜相交。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全热子模块包括全热滤芯,所述全热滤芯具有形成部分所述全热新风风道的第一风道,以及第二风道,新风经过所述第一风道流动至所述内循环风道,室内污气经过所述第二风道排向室外;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面与所述内循环风道的垂直面呈钝角相交。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子模块包括:送风机,进入所述壳体内的室内洁气和/或热量传递后的新风依次经过所述送风机、所述换热器排到所述壳体外。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送风机具有并排设置的两个。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通过隔板分隔有至少五个腔室,分别为新风进风腔、污气进风腔、洁气进风腔、室内出风腔和室外出风腔,所述新风进风腔通过全热滤芯与所述洁气进风腔连通,所述污气进风腔通过所述全热滤芯与所述室外出风腔连通;所述送风机设于所述洁气进风腔并连接在所述洁气进风腔和所述室内出风腔之间的隔板上,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室内出风腔内。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朝向所述送风机侧倾斜设于所述壳体内。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子模块还包括:净化滤网,设于所述送风机的上游,用于初步过滤进入所述壳体内的室内洁气;静电集尘模块,设于所述换热器下游,用于过滤排向所述壳体外的室内洁气和新风。
本公开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公开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的立体图;
图2-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的主视图;
以上各图中:1、壳体;11、新风进风腔;110、室外新风进口;12、污气进风腔;120、室内污风进口;13、洁气进风腔;130、室内循环风进口;14、室内出风腔;140、室内出风口;15、室外出风腔;150、室外污风出口;2、空调子模块;21、换热器;22、送风机;23、净化滤网;24、静电集尘模块;3、全热子模块;31、全热滤芯;40、混风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6,本公开提供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的实施例,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包括壳体1、空调子模块2和全热子模块3。空调子模块2和全热子模块3设于壳体1内,空调子模块2用于换热处理室内洁气,实现室内空气的制冷/制热;全热子模块3用于将室内污气与室外的新风进行热量传递。
其中,空调子模块2设于壳体1的一侧,全热子模块3设于壳体1内与空调子模块2相对的另一侧,在当前实施例中,空调子模块2位于左侧,全热子模块3位于右侧,两者组合形成完整的混风模块;空调子模块2和全热子模块3在壳体1内的空间占比S满足:4/5≤S≤8/5。
如果空调子模块2和全热子模块3的布局在壳体1内较为分散,没有集中的较大空间,会造成影响静压损失的阻力元件(全热滤芯、净化滤网等)不能进行较大面积的迎风设置,进而带来较大的静压损失,而在本一体机中,对空调子模块2和全热子模块3进行模块化布局,使得空调子模块2和全热子模块3分别在壳体1内的分布较为集中,不会因为空间布局较为分散而导致对阻力元件大小的限制进而造成内部静压的较大损失。
基于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体机,对空调子模块2和全热子模块3进行模块化布局,使得空调子模块2和全热子模块3分别具有集中的较大空间来放置阻力元件,进而可以增大阻力元件的迎风面积来降低一体机内部的静压损失。
在模块化设计的基础上,合理分配空调子模块2和全热子模块3的空间占比S,保证了两者内部各自的阻力元件的空间,不会因为任一方空间少而无法增大阻力元件,同时该空间占比S也保证了新风风量的需求。
基于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体机,通过对空调子模块2和全热子模块3进行模块化设计以及对两者的空间占比进行设计,保证了混风时新风风量需求,降低了一体机内部静压损失,有效提升空调子模块2向室内送风的输出静压能力,进而提升产品远距离送风能力,降低了内部气流能量损失。
本公开对空调子模块2和全热子模块3的空间占比S的范围进行了设置,在具体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产品设计需求在该范围内选值;在一种优先实施例中,设置S=11/9,兼顾了空调子模块2中元器件较多和全热子模块3中全热滤芯31需要较大迎风面积的要求,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一体机内部静压损失和气流能量损失。
具体地,壳体1具有通过隔板隔开的至少五个腔室,五个腔室分别为新风进风腔11、污气进风腔12、洁气进风腔13、室内出风腔14和室外出风腔15,各腔室对应在壳体1的侧壁上至少设置有一个风口;
本实施例是以五个腔室、五个风口为示例,新风进风腔11对应的风口为室外新风进口110,在室外新风进口110连接管道可以通向室外,以从此室外新风进口110引入室外的新鲜空气;
污气进风腔12对应的风口为室内污风进口120,在室内污风进口120连接管道可以通向室内污浊空间(例如厨房、卫生间等),进而从此室内污风进口120引入室内污浊空间的污浊空气;
洁气进风腔13对应的风口为室内循环风进口130,在室内循环风进口130连接管道可以通向室内洁净空间(例如客厅、卧室、书房等),进而从此室内循环风进口130引入室内洁净空间的洁净空气;
室内出风腔14对应的风口为室内出风口140,在室内出风口140连接管道可以通向室内洁净空间(例如客厅、卧室、书房等),进而从此室内出风口140向室内循环换热后的洁净空气和新风;
室外出风腔15对应的风口为室外污风出口150,在此室外污风出口150连接管道可以通向室外,以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向室外。
全热子模块3包括全热滤芯31,全热滤芯31具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新风进风腔11和洁气进风腔13分别连接在第一风道的两端,从而实现新风进风腔11通过全热滤芯31的第一风道与洁气进风腔13连通;污气进风腔12和室外出风腔15分别连接在第二风道的两端,从而实现污气进风腔12通过全热滤芯312的第二风道与室外出风腔15连通;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的空气在全热滤芯312处进行能量传递,进而通过引入的新风对排出污气的能量回收。
其中,洁气进风腔13和室内出风腔14位于壳体1的左侧且两腔之间连通形成空调子模块2的内循环风道;新风进风腔11和全热滤芯31的第一风道连通形成全热子模块3的全热新风风道。
空调子模块2可包括换热器21和送风机22,换热器21和送风机22设于内循环风道内,换热器21用于从引入到内循环风道中的空气吸收热量或者向所述空气传输热量;送风机22用于吹出空气,使得空气可在内循环风道内流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上相对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上依次分布室内出风口140、室内污风进口120和室外新风进口110,第二端上分布室内循环风进口130和室外污风出口150,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风口在壳体1上多面布局的形式,本一体机采用风口相对两端布局的形式,极大地节省了安装面积,也方便一体机的安装,降低了外接管路难度。
参照图3,图中实线大箭头示意室内洁气的流动路径,制冷/制热模式时,室内洁气经室内循环风进口130、内循环风道、由室内出风口140循环到室内;
其中,室内出风口140和室内循环风进口130相对,内循环风道大致为连通室内出风口140和室内循环风进口130的直线型。这样,直进直出的气流流动方式可以有效减小气流的偏折和流动分离带来的流动损失,很好地抑制了风道内涡流的产生。
参照图4,图中虚线小箭头示意新风的流动路径,新风模式时,室外的新风经室外新风进口110、全热新风风道、内循环风道、由室内出风口140排到室内。
新风气流需要发生180°偏转再从室内出风口140送出,在风道布局上,全热滤芯31的第一风道的出风面与内循环风道的垂直面呈钝角α设置,例如,α=135°,使得新风的全气流路径大致呈“U”型,本一体机通过调整设置全热滤芯31的摆放角度,减小了新风在经过全热滤芯31后的气流偏折角,进而减小了气流能量损失和减弱了涡流的发生。
参照图5、图6,图中实线大箭头示意室内洁气的流动路径,虚线大箭头示意新风在全热新风风道的流动路径,虚线小箭头示意新风在内循环风道的流动路径,混风模式时,室内洁气经室内循环风进口130、内循环风道、由室内出风口140循环到室内;同时,室外的新风经室外新风进口110、全热新风风道、内循环风道、由室内出风口140排到室内。内循环风道和全热新风风道大致组合形成“r”形混风风道,在混风模式下,新风和室内洁气在洁气进风腔13的混合区域40发生不充分混合。
通常情况下,混风模式时在一体机内新风量要比室内洁气的循环风量少,需要对换热器21的换热能力有效分配才能提高整机的能量利用率。而本公开的该种风道布局,新风经过全热滤芯31进行一次热传递后,经过送风机22的新风与换热器21的右端进行二次热传递,而室内洁气经过送风机22的全部气体均匀经过换热器21进行一次热传递。新风在一次热传递后,热量已经调节过一次,所以在仅与换热器21的后端进行二次热传递也可以满足制冷制热的要求,可以节省换热器21左端的能量供洁气换热使用,实现了混风模式下的换热能力有效分配,改善冷热出风不均匀问题,提升整机的能量利用率。
在相关技术中,送风机22一般设置在室内出风口140处,以此来将新风和洁气引到室内出风口140处送出,然而此种形式下,送风机22位于换热器21的下游,换热器21上的冷凝水会随着气流流落到送风机22上,而且,冷热风作用在送风机22上容易在送风机22处产生凝露。因此,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内循环风道内,送风机22位于换热器21的上游,经过送风机22的空气还未经过换热器21传递热量,气流温差不大,可以减少送风机22上凝露的产生,也可以避免了换热器21上的冷凝水流落到送风机22上。
基于本公开的实施例,换热器21设置在室内出风腔14内,送风机22设于洁气进风腔13内并且连接在洁气进风腔13和室内出风腔14之间的隔板上,即换热器21和送风机22分隔在两个不同腔内,避免送风机22上产生凝露的效果更好。
具体而言,空调子模块2在隔板上并排设置两个送风机22,一方面满足风量风力要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混风模式下新风大部分由右侧送风机22送到换热器21的右端,有效分配混风模式下的换热能力。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21采用直排换热器21,相对壳体1的底面倾斜放置在室内出风腔14内,例如,换热器21呈45°倾斜设置,可以使得换热面积最大化,直排换热器21不存在折弯,减少了涡流损失,提升了整机换热能力;在本风道布局下直排换热器21表面上的风速均匀,不存在低能力段,且气流经过送风机22在经过预定间距吹到换热器21上能够有效利用换热器21的整流作用,提升室内出风口140气流均匀性,改善整机噪音。
基于本公开的实施例,空调子模块2还具有净化处理功能,具体的,包括净化滤网23和静电集尘模块24,净化滤网23设于送风机22的上游,具***于室内循环风进口130处,用于初步过滤进入壳体1内的室内洁气;静电集尘模块24设于所述换热器21的下游,具***于换热器21和室内出风口140之间,用于过滤排向壳体1外的室内洁气和新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空调子模块,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用于换热处理室内洁气;以及
全热子模块,设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空调子模块相对的另一侧,用于将室内污气与室外的新风进行热量传递;
其中,所述空调子模块包括:
内循环风道,大致为直线型;和
换热器,其为直排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相对所述壳体的底面倾斜设于所述内循环风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对应所述内循环风道的两端设有室内循环风进口和室内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室内循环风进口的壳体侧壁上还设有室外出风口,设置所述室内出风口的壳体侧壁上还设有室内污风进风口和室外新风进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子模块具有全热新风风道,所述内循环风道与所述全热新风风道倾斜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子模块包括全热滤芯,所述全热滤芯具有形成部分所述全热新风风道的第一风道,以及第二风道,新风经过所述第一风道流动至所述内循环风道,室内污气经过所述第二风道排向室外;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面与所述内循环风道的垂直面呈钝角α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子模块包括:送风机,进入所述壳体内的室内洁气和/或热量传递后的新风依次经过所述送风机、所述换热器排到所述壳体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具有并排设置的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通过隔板分隔有至少五个腔室,分别为新风进风腔、污气进风腔、洁气进风腔、室内出风腔和室外出风腔,所述新风进风腔通过全热滤芯与所述洁气进风腔连通,所述污气进风腔通过所述全热滤芯与所述室外出风腔连通;
所述送风机设于所述洁气进风腔并连接在所述洁气进风腔和所述室内出风腔之间的隔板上,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室内出风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朝向所述送风机侧倾斜设于所述壳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子模块还包括:
净化滤网,设于所述送风机的上游,用于初步过滤进入所述壳体内的室内洁气;
静电集尘模块,设于所述换热器下游,用于过滤排向所述壳体外的室内洁气和新风。
CN202021662658.6U 2020-08-11 2020-08-11 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 Active CN2130406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62658.6U CN213040657U (zh) 2020-08-11 2020-08-11 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62658.6U CN213040657U (zh) 2020-08-11 2020-08-11 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40657U true CN213040657U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31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62658.6U Active CN213040657U (zh) 2020-08-11 2020-08-11 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406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26954U (zh) 一种能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26750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040657U (zh) 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
CN213019978U (zh) 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
CN213040658U (zh) 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
CN213300269U (zh) 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
CN215723639U (zh) 室内空调器
CN210128426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399238U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CN111678202A (zh)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643190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031407U (zh) 新风空调器
CN212227231U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5747263U (zh) 基于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空调装置
CN215765399U (zh) 室内空调器
CN214841245U (zh) 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7785401U (zh) 一种全热交换新风机
CN21979735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84112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057701U (zh) 一种天花机和空调
CN216203782U (zh) 室内空调器
CN218993521U (zh) 空调器
CN216131993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3146849U (zh) 一种交叉热交换新风***
CN220229366U (zh) 一种新风单冷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