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30542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30542U
CN212930542U CN202021849074.XU CN202021849074U CN212930542U CN 212930542 U CN212930542 U CN 212930542U CN 202021849074 U CN202021849074 U CN 202021849074U CN 212930542 U CN212930542 U CN 212930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refrigerant
air conditioner
reversing valve
way rever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4907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利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4907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305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30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305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通过冷媒管路连接的压缩机、第一四通换向阀、室外侧换热器、冷媒散热装置、节流装置、室内侧换热器,以及连接在冷媒管路中的第二四通换向阀,第二四通换向阀连接在冷媒管路中,用以调节冷媒管路的冷媒流向,以使在制冷和制热工况下,第二四通换向阀均位于冷媒散热装置的上游,节流装置均位于冷媒散热装置的下游。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避免电控组件由于温度过低而产生凝露的情况,进而有效降低空调器中电控组件因凝露发生短路的风险。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冷暖空调分别在制冷和制热模式下,经过节流装置的冷媒流向是相反的,在其中一种模式下,冷媒会先流经节流装置再流经冷媒散热装置,节流后的冷媒温度过低,会使冷媒散热装置温度过低而导致电控组件表面产生凝露,从而导致电控组件存在较大的短路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器,旨在解决冷媒散热装置温度过低而导致电控组件表面产生凝露,从而导致电控组件存在较大的短路风险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包括:
压缩机、第一四通换向阀、室外侧换热器、冷媒散热装置、节流装置和室内侧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第一四通换向阀、室外侧换热器、冷媒散热装置、节流装置及室内侧换热器之间通过冷媒管路连接;以及,
第二四通换向阀,连接在所述冷媒管路中,用以调节所述冷媒管路的冷媒流向,以使在制冷和制热工况下,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均位于所述冷媒散热装置的上游,所述节流装置均位于所述冷媒散热装置的下游。
可选地,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与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联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包括D1端口、C1端口、S1端口和E1端口,所述D1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C1端口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连通,所述S1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入口连通,所述E1端口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连通;
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包括D2端口、C2端口、S2端口和E2端口,所述D2端口与所述冷媒散热装置连通,所述C2端口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连通,所述S2端口与所述节流装置连通,所述E2端口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连通;
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工况时,在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中,所述D1端口与所述C1端口导通,所述E1端口与所述S1端口导通;在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中,所述D2端口与所述C2端口导通,所述E2端口与所述S2端口导通;
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工况时,在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中,所述D1端口与所述E1端口导通,所述C1端口与所述S1端口导通;在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中,所述D2端口与所述E2端口导通,所述C2端口与所述S2端口导通。
可选地,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或节流阀。
可选地,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
可选地,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所述冷媒散热装置和所述节流装置均设于所述空调器的室外侧。
可选地,所述冷媒散热装置包括冷媒散热管及设于所述冷媒散热管上的散热器,所述冷媒散热管连接在所述冷媒管路中,所述散热器用于对所述空调器的电控组件进行散热。
可选地,所述冷媒散热装置与所述电控组件接触,以对所述电控组件进行散热。
可选地,所述冷媒散热管呈弯折设置。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为分体式空调器或一体式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冷媒管路中接入第二四通换向阀,用以调节冷媒管路的冷媒流向,以使在制冷和制热工况下,第二四通换向阀均位于所述冷媒散热装置的上游,节流装置均位于冷媒散热装置的下游。因此,无论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还是制热模式下,冷媒的节流方向都是相同的,都能使冷媒先通过冷媒散热装置再通过节流装置,从而避免冷媒先通过节流装置进行节流后再通过冷媒散热装置,进而避免造成冷媒散热装置温度过低而导致电控组件由于温度过低产生凝露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空调器中电控组件因凝露发生短路的风险,保证空调器的正常制冷及制热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冷媒流路示意图;
图2为另一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冷媒流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冷媒流路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第二四通换向阀、冷媒散热装置和节流装置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第一四通换向阀 200 第二四通换向阀
300 压缩机 400 室外侧换热器
500 冷媒散热装置 510 冷媒散热管
520 散热器 600 节流装置
700 室内侧换热器 100′ 第一四通换向阀
300′ 压缩机 400′ 室外侧换热器
500′ 冷媒散热装置 600′ 节流装置
700′ 室内侧换热器 800′ 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可以为分体式空调器和一体式空调器。具体的,分体式空调器可以为壁挂式空调器、落地式空调器、天花机等;而一体式空调器可以为窗机、移动空调等,本实用新型不对空调器的具体类型进行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空调器包括:
压缩机300、第一四通换向阀100、室外侧换热器400、冷媒散热装置500、节流装置600和室内侧换热器700,所述压缩机300、第一四通换向阀100、室外侧换热器400、冷媒散热装置500、节流装置600及室内侧换热器700之间通过冷媒管路连接;以及,
第二四通换向阀200,连接在所述冷媒管路中,用以调节所述冷媒管路的冷媒流向,以使在制冷和制热工况下,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200均位于所述冷媒散热装置500的上游,所述节流装置600均位于所述冷媒散热装置500的下游。
具体而言,当空调器处于制冷工况下,压缩机300、第一四通换向阀100、室外侧换热器400、冷媒散热装置500、节流装置600和室内侧换热器700之间通过冷媒管路连通形成制冷循环;当空调器处于制热工况下,压缩机300、第一四通换向阀100、室内侧换热器700、冷媒散热装置500、节流装置600和室外侧换热器400之间通过冷媒管路连通形成制热循环。
相关技术中,在制冷工况和制热工况下,经过节流装置的冷媒流向是相反的,在其中一种工况下,冷媒会先流经节流装置再流经冷媒散热装置500′。例如,如图1所示,当空调器处于制冷工况下,冷媒会先流经冷媒散热装置500′再流经节流装置600′,此时,由于流经冷媒散热装置500′的冷媒温度高于室温,冷媒散热装置500′和电控的表面都不会产生冷凝水;而当空调器处于制热工况下,冷媒会先流经节流装置600′再流经冷媒散热装置500′,此时,由于节流的冷媒温度低于室温,会造成冷媒散热装置500′和电控的表面产生冷凝水,从而导致电控存在短路风险。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冷媒管路中接入第二四通换向阀200,用以调节冷媒管路的冷媒流向,以使在制冷和制热工况下,第二四通换向阀200均位于所述冷媒散热装置500的上游,节流装置600均位于冷媒散热装置500的下游。因此,无论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还是制热模式下,冷媒的节流方向都是相同的,都能使冷媒先通过冷媒散热装置500再通过节流装置600,从而避免冷媒先通过节流装置600进行节流后再通过冷媒散热装置500,进而避免造成冷媒散热装置500温度过低而导致电控组件由于温度过低产生凝露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空调器中电控组件发生短路的风险,保证空调器的正常制冷及制热运行。
进一步地,第一四通换向阀100与第二四通换向阀200联动。本实施例中,第一四通换向阀100与第二四通换向阀200均为电磁换向阀,两个电磁换向阀均与空调器的控制***电性连接,通过控制***控制两个电磁换向阀同时换向,来实现第一四通换向阀100与第二四通换向阀200的联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四通换向阀100包括D1端口、C1端口、S1端口和E1端口,D1端口与压缩机300的冷媒出口连通,C1端口与室外侧换热器400连通,S1端口与压缩机300的冷媒入口连通,E1端口与室内侧换热器700连通;第二四通换向阀200包括D2端口、C2端口、S2端口和E2端口,D2端口与冷媒散热装置500连通,C2端口与室外侧换热器400连通,S2端口与节流装置600连通,E2端口与室内侧换热器700连通。
当空调器处于制冷工况时,在第一四通换向阀100中,D1端口与C1端口导通,E1端口与S1端口导通,以使压缩机300的冷媒出口与室外侧换热器400导通,室内侧换热器700与压缩机300的冷媒入口导通;在第二四通换向阀200中,D2端口与C2端口导通,E2端口与S2端口导通,以使室外侧换热器400与冷媒散热装置500导通,节流装置600与室内侧换热器700导通。即在制冷工况下,冷媒的流向为:压缩机300的冷媒出口→室外侧换热器400→冷媒散热装置500→节流装置600→室内侧换热器700→压缩机300的冷媒入口。
具体的,当空调器制冷运行时,由压缩机300流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先经过室外侧换热器400换热与室外空气变成常温高压液态冷媒,液态冷媒由第二四通换向阀200的C2端口流向第二四通换向阀200的D2端口,然后流经冷媒散热装置500对电控组件进行散热,再流经节流装置600进行节流降压后,流至第二四通换向阀200的S2端口,并继续流向第二四通换向阀200的E2端口,接着由第二四通换向阀200的E2端口流至室内侧换热器700,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变成低温低压气态冷媒,气态冷媒再流回压缩机300进行压缩,如此循环实现制冷目的。
当空调器处于制热工况时,在第一四通换向阀100中,D1端口与E1端口导通,C1端口与S1端口导通,以使压缩机300的冷媒出口与室内侧换热器700导通,室外侧换热器400与压缩机300的冷媒入口导通;在第二四通换向阀200中,D2端口与E2端口导通,C2端口与S2端口导通,以使室内侧换热器700与冷媒散热装置500导通,节流装置600与室外侧换热器400导通。即在制热工况下,冷媒的流向切换为:压缩机300的冷媒出口→室内侧换热器700→冷媒散热装置500→节流装置600→室外侧换热器400→压缩机300的冷媒入口。
具体的,当空调器制热运行时,由压缩机300流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先经过室内侧换热器700换热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变成常温高压液态冷媒,液态冷媒由第二四通换向阀200的E2端口流向第二四通换向阀200的D2端口,然后流经冷媒散热装置500对电控组件进行散热,再流经节流装置600进行节流降压后,流至第二四通换向阀200的S2端口,并继续流向第二四通换向阀200的C2端口,接着由第二四通换向阀200的C2端口流至室外侧换热器400,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变成低温低压气态冷媒,气态冷媒再流回压缩机300进行压缩,如此循环实现制冷目的。
因此,本实施例技术方案中,无论空调器处于制冷工况还是制热工况下,冷媒的节流方向都是相同的,冷媒都是先通过冷媒散热装置500再通过节流装置600,从而有效避免冷媒散热装置500温度过低而导致电控组件温度过低而发生表面凝露的情况,进而有效降低空调器中电控组件发生短路的风险,保证空调器的正常制冷及制热运行。
可选地,节流装置600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或节流阀。本实施例中,节流装置600为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利用被调节参数产生的电信号,控制施加于膨胀阀上的电压或电流,进而达到调节供液量的目的。如果采用毛细管或节流阀作为节流装置600,会使空调器的节流处于非可调的模式,使得空调器只能在某个特定工况下(例如特定的室内外温度,特定的运行频率,特定的室内外风量下)运行状态达到最佳,无法保证全天候下的运行状态最佳。
相关技术中,如图2所示,为了解决电控组件出现凝露的问题,在冷媒散热装置500′的上游和下游都接入节流装置600′,其中一个节流装置600′为电子膨胀阀,另一个节流装置600′为毛细管,并增加单向阀800′控制冷媒流向。但在该技术方案中,只能够在制冷或制热一个模式下采用电子膨胀阀进行节流,另外一个模式下则电子膨胀阀必须全开,并采用毛细管或节流阀等非可调方式进行节流。空调器无法实现在制冷和制热工况下,电子膨胀阀都可调,从而也无法保证空调在复杂工况下均能最优状态运行,采用这种方案,必须要牺牲制冷或制热其中一个模式下的季节能效。
因此,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可以让空调器无论出于制冷或制热工况都可用电子膨胀阀进行可调节流,从而保证空调器在各种复杂工况下,均能以最佳状态运行,进而有效提高空调全年度的能效。
进一步地,第二四通换向阀200、冷媒散热装置500和节流装置600均设于空调器的室外侧。如此,特别是对分体式空调而言,能够有利于减小空调室内机的体积,进而减小空调室内机在室内的占用空间。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冷媒散热装置500包括冷媒散热管510及设于冷媒散热管510上的散热器520,冷媒散热管510连接在冷媒管路中,散热器520用于对空调器的电控组件进行散热。可以理解,当冷媒流经室外侧换热器400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后,或者流经室内侧换热器700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后,再流经冷媒散热装置500时(还没有经过节流),冷媒散热管510内的冷媒会高于空气温度但会低于电控组件的温度,因此,冷媒散热装置500以及电控组件的表面都不会产生凝露。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利用冷媒散热管510中的低温冷媒对空调器的电控组件进行散热,具有散热能力强和成本低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冷媒散热装置500与电控组件接触,以对电控组件进行散热。具体的,冷媒散热装置500的散热器520与电控组件接触。控制器的功率器件通常为电控组件的主要发热元器件,因此,可以使散热器520与电控组件的功率器件接触。进一步地,可以在散热器520上设置凹槽等结构,用以增加散热器520与电控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冷媒散热装置500对电控组件的散热效率。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冷媒散热装置500与电控组件仅邻近设置而不直接接触,利用空气对流进行散热,当然,直接接触散热效果更佳。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冷媒散热管510呈弯折设置。如此,能够增加散热器520与冷媒散热管510的接触面积,以确保冷媒散热管510与散热器520充分换热,以尽可能降低散热器520的温度,从而提升对电控组件的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第一四通换向阀、室外侧换热器、冷媒散热装置、节流装置和室内侧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第一四通换向阀、室外侧换热器、冷媒散热装置、节流装置及室内侧换热器之间通过冷媒管路连接;以及,
第二四通换向阀,连接在所述冷媒管路中,用以调节所述冷媒管路的冷媒流向,以使在制冷和制热工况下,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均位于所述冷媒散热装置的上游,所述节流装置均位于所述冷媒散热装置的下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与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联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包括D1端口、C1端口、S1端口和E1端口,所述D1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C1端口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连通,所述S1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入口连通,所述E1端口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连通;
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包括D2端口、C2端口、S2端口和E2端口,所述D2端口与所述冷媒散热装置连通,所述C2端口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连通,所述S2端口与所述节流装置连通,所述E2端口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连通;
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工况时,在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中,所述D1端口与所述C1端口导通,所述E1端口与所述S1端口导通;在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中,所述D2端口与所述C2端口导通,所述E2端口与所述S2端口导通;
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工况时,在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中,所述D1端口与所述E1端口导通,所述C1端口与所述S1端口导通;在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中,所述D2端口与所述E2端口导通,所述C2端口与所述S2端口导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或节流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所述冷媒散热装置和所述节流装置均设于所述空调器的室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散热装置包括冷媒散热管及设于所述冷媒散热管上的散热器,所述冷媒散热管连接在所述冷媒管路中,所述散热器用于对所述空调器的电控组件进行散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散热装置与所述电控组件接触,以对所述电控组件进行散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散热管呈弯折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为分体式空调器或一体式空调器。
CN202021849074.XU 2020-08-28 2020-08-28 空调器 Active CN212930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49074.XU CN212930542U (zh) 2020-08-28 2020-08-28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49074.XU CN212930542U (zh) 2020-08-28 2020-08-28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30542U true CN212930542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02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49074.XU Active CN212930542U (zh) 2020-08-28 2020-08-28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305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47331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9282401A (zh) 分离式热管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US11441789B2 (en) Convection/radiation air conditioning terminal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2024523487A (ja) 冷媒と水を用いたマルチコネクテッドエアコンシステム
US11499727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6288080B (zh) 喷气增焓空调***
CN101749884A (zh) 直热式冷暖型空调热水器
CN212930542U (zh) 空调器
CN101109588A (zh) 定频一拖二空调器制冷***
CN112797675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0921855U (zh) 空调***
JP7280522B2 (ja) 流量調整弁、及び、熱交換ユニット
CN212319849U (zh) 空调器***
CN213778222U (zh) 空调***
CN110864387A (zh) 空调机组
CN205690568U (zh) 一种具有模块换热装置的空调***及具有其的空调
CN112797657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8901672U (zh) 空调***
CN210292115U (zh) 空调***及空调器
CN110848850B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210292118U (zh) 空调***及空调器
CN210292117U (zh) 空调***及空调器
KR102509997B1 (ko) 실외 유닛
CN114111104A (zh) 一种多联机***
CN208186898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