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28170U - 电机同轴内啮合齿轮泵 - Google Patents

电机同轴内啮合齿轮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28170U
CN212928170U CN202021292782.8U CN202021292782U CN212928170U CN 212928170 U CN212928170 U CN 212928170U CN 202021292782 U CN202021292782 U CN 202021292782U CN 212928170 U CN212928170 U CN 212928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oil
bearing
shaft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9278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新彪
沈树洪
张紫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Keste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Keste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Keste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Keste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9278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28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28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281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同轴内啮合齿轮泵,包括电机、外壳总成、设置在外壳总成内的工作油腔、设置在工作油腔内的齿圈、与齿圈啮合的齿轮,齿轮设置在齿轮轴上,齿轮轴与电机相连,齿轮与齿圈啮合处的的两侧分别形成吸油侧和出油侧,外壳总成内设置有轴孔,轴孔中设置有轴承,齿轮轴连接在轴承中,轴孔的一侧设置有底部油腔,工作油腔内设置有挡板,挡板位于齿轮的一端,挡板上设置有回油孔和可使轴承穿过的通孔,通孔的一侧设置有齿根吸油槽,齿根吸油槽位于吸油侧。本实用新型能够推动底部油腔中的液压油循环流动,从而将轴承产生的热量带出,对轴承起到降温作用,避免轴承过热,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电机同轴内啮合齿轮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机同轴内啮合齿轮泵。
背景技术
内啮合齿轮泵被人们所熟知。传统的内啮合齿轮泵如附图9所示,包括由外壳本体和端盖组成的外壳总成,外壳本体内设置有工作油腔,工作油腔中设置有齿圈和与齿圈偏心啮合的齿轮,齿轮设置在齿轮轴上,外壳总成内设置有轴孔,轴孔中安装有轴承,齿轮轴安装在轴承上,轴孔的一侧设置有底部油腔。传统的内啮合齿轮泵在工作过程中,工作油腔内的液压油会通过轴承与齿轮轴之间的间隙或者轴承与轴孔之间的间隙渗入到底部油腔中,由于底部油腔较为封闭,流动到底部油腔内的液压油无法形成循环流动,导致液压油会淤积在底部油腔中,因此无法通过液压油的循环流动将轴承产生的热量带出,使得轴承位置部分温度会明显上升,使得轴承过热,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内啮合齿轮泵在使用过程中液压油容易淤积在底部油腔中,无法通过液压油的循环流动将轴承位置处产生的热量带出,使得轴承过热,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提供电机同轴内啮合齿轮泵,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电机同轴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外壳总成、设置在外壳总成内的工作油腔、设置在工作油腔内的齿圈、与齿圈啮合的齿轮,齿轮设置在齿轮轴上,齿轮轴与电机相连,齿轮与齿圈啮合处的的两侧分别形成吸油侧和出油侧,外壳总成内设置有轴孔,轴孔中设置有轴承,齿轮轴连接在轴承中,轴孔的一侧设置有底部油腔,工作油腔内设置有挡板,挡板位于齿轮的一端,挡板上设置有回油孔和可使轴承穿过的通孔,通孔的一侧设置有齿根吸油槽,齿根吸油槽位于吸油侧;齿轮轴中设置有轴孔,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在轴孔中。
本实用新型中,工作油腔中的液压油可通过回油孔并顺着轴承与齿轮轴之间的间隙或者轴承与轴孔之间的间隙流入到底部油腔中,同时,由于齿根吸油槽位于吸油侧,在吸油侧的吸力作用下,能够将底部油腔中的液压油顺着轴承与齿轮轴之间的间隙或者轴承与轴孔之间的间隙吸回到工作油腔中,这样就流入底部油腔中的液压油能够进行循环流动,避免液压油淤积在底部油腔中,液压油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会进过轴承表面,从而将轴承产生的热量带出,对轴承起到降温作用,避免轴承过热,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中,齿轮轴与电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轴孔连接的方式相连,通过在齿轮轴上设置轴孔,电机的输出轴直接连接在轴孔中,电机的输出轴与轴孔之间通过花键相连,这样齿轮轴与电机轴之间无需通过联轴器等部件进行连接,简化了齿轮泵的结构,方便了齿轮泵的装配,且连接可靠,传动时同步性高,提供了传动效率;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中齿轮轴与电机输出轴之间采用轴孔连接的方式,实现同轴传动,即利用一根轴进行驱动,无需用到联轴器等装置,解决了因设置联轴器而占用较大的内部空间的问题,使得整个齿轮泵结构更加紧凑。
作为优选,外壳总成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与吸油侧连通,出油口与出油侧连通。外部的液压油通过进油口进入吸油侧,然后从出油口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总成包括外壳本体和端盖,外壳本体与端盖之间通过第一螺栓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总成的侧面设置有散热通道,散热通道的一侧设置有滑槽,滑槽中设置有活塞,活塞与滑槽的一端之间形成气腔,活塞与滑槽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弹簧;活塞上设置有第二磁铁,齿圈上设置有与第二磁铁相对应的第一磁铁;气腔与散热通道之间还设置有吸气通道和吹气通道,吸气通道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吹气通道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内啮合齿轮泵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热量,使得壳体发热,需要对壳体进行散热。通过在外壳总成的侧面设置有散热通道,散热通道能够增加壳体的散热面积,能够提高壳体的散热效果。活塞能够沿着滑槽进行滑动,当齿圈在旋转时,设置在齿圈上的第一磁铁会以一定的频次通过第二磁铁,每次通过第二磁铁时,第一磁铁均是先靠近第二磁铁,当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之间的距离达到最近后,第一磁铁开始远离第二磁铁,当第一磁铁靠近第二磁铁时,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相互吸引,第二磁铁在第一磁铁的磁力作用下,使得第二磁铁往第一磁铁的方向移动,当第一磁铁远离第二磁铁时,第一磁铁对第二磁铁的磁力逐渐减弱,第二磁铁在弹簧的作用下朝远离第一磁铁的作用下移动直至移动至初始位置,第二磁铁在移动过程中,带动活塞同步移动,每次第一磁铁通过第二磁铁时,活塞均完成一个往复移动,活塞完成一次往复移动,均进行一次吸气和吹气,在吸气时,气体从吸气通道被吸入气腔,在吹气时,气腔中的气体通过吹气通道向外吹出并吹入散热通道中,从而在散热通道中形成气流,将散热通道中的热量排出,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阀体上设置有第一锥孔,第一锥孔上设置有第一阀球,第一阀体上还设置有第一弹性压片,第一弹性压片的一端与阀球的一侧抵靠。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阀体,第二阀体上设置有第二锥孔,第二锥孔上设置有第二阀球,第二阀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弹性压片,第二弹性压片的一端与阀球的一侧抵靠。
作为优选,所述吹气通道与散热通道之间的夹角为15~30度。吹气通道与散热通道之间的形成一定的夹角,从吹气通道吹出气体是以一定角度吹入散热通道中的,吹出的气体能够有效推动散热通道内的空气流动,提供散热效果。
作为优选,齿圈上设置有若干个油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推动底部油腔中的液压油循环流动,从而将轴承产生的热量带出,对轴承起到降温作用,避免轴承过热,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泵体的剖视图。
图3为泵体除去端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泵体除去端盖和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隔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A部放大图。
图8为图7中B部放大图。
图9为图7中C部放大图。
图10为现有的齿轮泵的剖视图。
图11为实施例2中隔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弹性片的侧视图。
图中:1、电机、2、外壳本体,3、端盖,4、第一螺栓,5、出油口,6、进油口,7、法兰板,8、第二螺栓,9、齿轮,10、挡板,11、轴承,12、底部油腔,13、齿圈,14、散热通道,15、齿根吸油槽,16、回油孔,17、吸油侧,18、出油侧,19、限位柱,20、第一隔块,21、第二隔块,22、油孔,23、弹性件,24、第一磁铁,25、滑槽,26、挡圈,27、活塞,28、第二磁铁,29、弹簧,30、气腔,31、吸气通道,32、吹气通道,33、第一阀体,34、第一锥孔,35、第一阀球,36、第一弹性压片,37、第二阀体,38、第二锥孔,39、第二阀球,40、第二弹性压片,41、安置槽,42、抵接柱,43、弹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10所示,电机同轴内啮合齿轮泵,包括电机1、泵体,电机1上设置有法兰板7。泵体包括外壳总成,外壳总成包括外壳本体2和端盖3。端盖3通过第一螺栓4连接在外壳本体2上。外壳本体2通过第二螺栓8连接在法兰板7上。外壳总成内设置有工作油腔,工作油腔为圆柱腔。工作油腔内设置有可转动的齿圈13,齿圈13上设置有若干个油孔22。油孔22分布在齿圈13的圆周方向上。齿圈13中设置有齿轮9,齿轮9与齿圈13的一侧啮合。齿轮9设置在齿轮轴上。齿轮轴中设置有轴孔,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在轴孔中。本实用新型中,齿轮轴与电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轴孔连接的方式相连,通过在齿轮轴上设置轴孔,电机的输出轴直接连接在轴孔中,电机的输出轴与轴孔之间通过花键相连,这样齿轮轴与电机轴之间无需通过联轴器等部件进行连接,简化了齿轮泵的结构,方便了齿轮泵的装配,且连接可靠,传动时同步性高,提供了传动效率;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中齿轮轴与电机输出轴之间采用轴孔连接的方式,实现同轴传动,即利用一根轴进行驱动,无需用到联轴器等装置,解决了因设置联轴器而占用较大的内部空间的问题,使得整个齿轮泵结构更加紧凑。工作油腔的两端设置有轴孔,轴孔中设置有轴承11。齿轮轴连接在轴承11上。其中一个轴孔的一侧设置有底部油腔12。齿轮9与齿圈13啮合处的的两侧分别形成吸油侧17和出油侧18。外壳本体2上设置有出油口5和进油口6,出油口5与出油侧18连通,进油口6与吸油侧17连通。工作油腔内设置有挡板10。挡板10设置在齿轮9上靠近底部油腔12的一端。挡板10与齿轮9的端面接触。挡板10上设置有回油孔16和可使轴承11穿过的通孔,通孔的一侧设置有齿根吸油槽15。齿根吸油槽15位于吸油侧17。
齿圈13和齿轮9之间设置有隔离件。隔离件设置在出油侧18。工作油腔内设置有用于对隔离件的一端进行限位的限位柱19。隔离件包括第一隔块20和第二隔块21,第一隔块20与第二隔块2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23,第一隔块20的一侧表面与齿轮9外表面接触,第二隔块21的一侧表面与齿圈13的内表面接触。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3为波形弹簧条。传统的隔离件为一个整体部件,由于齿轮和齿圈在长期转动过程中,齿轮和齿圈与隔离件接触的表面产生磨损,使得隔离件与齿轮和齿圈之间的间隙增大,分隔效果严重下降。而本实用新型中,隔离件由第一隔块和第二隔块组成,第一隔块和第二隔块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将第一隔块和第二隔块向两侧撑开,使得第一隔块和第二隔块能够与齿轮表面和齿圈表面紧密贴合,提高隔离效果。
外壳本体2的侧面设置有散热通道14,散热通道14的一侧设置有滑槽25,滑槽25靠近散热通道14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滑槽25中设置有活塞27,活塞27可沿着滑槽25的轴向滑动。活塞27与滑槽25的封闭端之间形成气腔30。滑槽25的开口端处设置有挡圈26,挡圈26与活塞27之间设置有弹簧29。气腔30与散热通道14之间还设置有吸气通道31和吹气通道32,吸气通道31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吹气通道32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吹气通道32与散热通道14之间的夹角为15~30度。活塞27上设置有第二磁铁28,齿圈13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二磁铁28相对应的第一磁铁24。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阀体33,第一阀体33上设置有第一锥孔34,第一锥孔34上靠近气腔30的一侧直径大于第一锥孔34的另一侧直径。第一锥孔34上设置有第一阀球35,第一阀体33上还设置有第一弹性压片36,第一弹性压片36的一端与第一阀球35的一侧抵靠。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阀体37,第二阀体37上设置有第二锥孔38,第二锥孔38上靠近气腔30的一侧直径小于第二锥孔38的另一侧直径。第二锥孔38上设置有第二阀球39,第二阀体37上还设置有第二弹性压片40,第二弹性压片10的一端与第二阀球39的一侧抵靠。内啮合齿轮泵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热量,使得壳体发热,需要对壳体进行散热。通过在外壳总成的侧面设置有散热通道,散热通道能够增加壳体的散热面积,能够提高壳体的散热效果。活塞能够沿着滑槽进行滑动,当齿圈在旋转时,设置在齿圈上的第一磁铁会以一定的频次通过第二磁铁,每次通过第二磁铁时,第一磁铁均是先靠近第二磁铁,当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之间的距离达到最近后,第一磁铁开始远离第二磁铁,当第一磁铁靠近第二磁铁时,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相互吸引,第二磁铁在第一磁铁的磁力作用下,使得第二磁铁往第一磁铁的方向移动,当第一磁铁远离第二磁铁时,第一磁铁对第二磁铁的磁力逐渐减弱,第二磁铁在弹簧的作用下朝远离第一磁铁的作用下移动直至移动至初始位置,第二磁铁在移动过程中,带动活塞同步移动,每次第一磁铁通过第二磁铁时,活塞均完成一个往复移动,活塞完成一次往复移动,均进行一次吸气和吹气,在吸气时,气体从吸气通道被吸入气腔,在吹气时,气腔中的气体通过吹气通道向外吹出并吹入散热通道中,从而在散热通道中形成气流,将散热通道中的热量排出,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工作油腔中的液压油可通过回油孔并顺着轴承与齿轮轴之间的间隙或者轴承与轴孔之间的间隙流入到底部油腔中,同时,由于齿根吸油槽位于吸油侧,在吸油侧的吸力作用下,能够将底部油腔中的液压油顺着轴承与齿轮轴之间的间隙或者轴承与轴孔之间的间隙吸回到工作油腔中,这样就流入底部油腔中的液压油能够进行循环流动,避免液压油淤积在底部油腔中,液压油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会进过轴承表面,从而将轴承产生的热量带出,对轴承起到降温作用,避免轴承过热,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如图11和图12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2中,隔离件包括第一隔块20和第二隔块21,第一隔块20上靠近第二隔块2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安置槽41,安置槽41中设置有弹性片43和抵接柱42,抵接柱一侧与第二隔块21抵靠,另一侧与弹性片43抵靠,弹性片43呈波浪形。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电机同轴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外壳总成、设置在外壳总成内的工作油腔、设置在工作油腔内的齿圈、与齿圈啮合的齿轮,齿轮设置在齿轮轴上,齿轮轴与电机相连,齿轮与齿圈啮合处的两侧分别形成吸油侧和出油侧,外壳总成内设置有轴孔,轴孔中设置有轴承,齿轮轴连接在轴承中,轴孔的一侧设置有底部油腔,其特征在于:工作油腔内设置有挡板,挡板位于齿轮的一端,挡板上设置有回油孔和可使轴承穿过的通孔,通孔的一侧设置有齿根吸油槽,齿根吸油槽位于吸油侧;齿轮轴中设置有轴孔,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在轴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同轴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外壳总成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与吸油侧连通,出油口与出油侧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同轴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总成包括外壳本体和端盖,外壳本体与端盖之间通过第一螺栓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同轴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总成的侧面设置有散热通道,散热通道的一侧设置有滑槽,滑槽中设置有活塞,活塞与滑槽的一端之间形成气腔,活塞与滑槽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弹簧;活塞上设置有第二磁铁,齿圈上设置有与第二磁铁相对应的第一磁铁;气腔与散热通道之间还设置有吸气通道和吹气通道,吸气通道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吹气通道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同轴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阀体上设置有第一锥孔,第一锥孔上设置有第一阀球,第一阀体上还设置有第一弹性压片,第一弹性压片的一端与第一阀球的一侧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同轴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阀体,第二阀体上设置有第二锥孔,第二锥孔上设置有第二阀球,第二阀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弹性压片,第二弹性压片的一端与第二阀球的一侧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同轴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通道与散热通道之间的夹角为15~3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同轴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齿圈上设置有若干个油孔。
CN202021292782.8U 2020-07-03 2020-07-03 电机同轴内啮合齿轮泵 Active CN212928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2782.8U CN212928170U (zh) 2020-07-03 2020-07-03 电机同轴内啮合齿轮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2782.8U CN212928170U (zh) 2020-07-03 2020-07-03 电机同轴内啮合齿轮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28170U true CN212928170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28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92782.8U Active CN212928170U (zh) 2020-07-03 2020-07-03 电机同轴内啮合齿轮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281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9673A (zh) * 2020-07-03 2020-10-16 浙江凯斯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同轴内啮合齿轮泵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9673A (zh) * 2020-07-03 2020-10-16 浙江凯斯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同轴内啮合齿轮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937546Y (zh) 一种液压电机轴向柱塞泵
CN102135082B (zh) 双斜盘液压电机柱塞泵
CN104235018B (zh) 一种涡卷式机械
CN209781143U (zh) 轴向柱塞泵
CN108397383A (zh) 泵体组件、压缩机及换热设备
CN212928170U (zh) 电机同轴内啮合齿轮泵
CN109356822A (zh) 一种高压隔膜压缩机及其缸盖及缸盖的加工方法
US4457671A (en) Hermetic type rotary compressor with silencer means
CN111779673B (zh) 一种电机同轴内啮合齿轮泵
JPH02140486A (ja) 回転式圧縮機
CN103967802B (zh) 一种内部集成前置泵的柱塞式液压电机泵
CN202391740U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208380788U (zh) 一种对置式直线压缩机活塞
CN110821830A (zh) 螺杆转子组件、螺杆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10925211A (zh) 一种低背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
CN109763962A (zh) 一种自冷却活塞式压缩机
CN109268271B (zh) 一种静涡盘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WO2022087922A1 (zh) 一种容积式空气压缩机
CN201972873U (zh) 双斜盘液压电机柱塞泵
US20150132167A1 (en) Rotary pump or motor with orbital piston aspiration, methods of production and uses thereof
CN214424691U (zh) 一种三角转子泵
CN215170568U (zh) 活塞式可变排量机油泵
CN112879283B (zh) 一种三角转子泵
CN107503940A (zh)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N110080982B (zh) 一种双级涡旋盘组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