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21866U - 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 - Google Patents

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21866U
CN212921866U CN202020951646.9U CN202020951646U CN212921866U CN 212921866 U CN212921866 U CN 212921866U CN 202020951646 U CN202020951646 U CN 202020951646U CN 212921866 U CN212921866 U CN 2129218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w
transverse
ship
midship
sem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516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梦
孙浩
蔡连财
付绍洪
袁海平
邱晓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sco Shipping Specialized Carrier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sco Shipping Specialized Carrie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sco Shipping Specialized Carrie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sco Shipping Specialized Carrier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5164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218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218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218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其包括窄体式的艏部延长体、宽体式的船舯艏部和双体式的船尾部,所述船尾部与船舯艏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船舯艏部的另一端与相对于船舯艏部为窄体的艏部延长体连接,所述船尾部为双体式构造,所述船尾部的两船体之间为空槽区域。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解决运输和拆装适货性的矛盾,又能兼顾经济成本考虑的多功能运输拆装船。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在功能上能够满足运输浮式生产储油轮等超长超宽的大型设备的要求、又能从事浮托安装、海上平台拆装等特种作业。所述船型目标市场大,适货范围广、抗市场风险能力强。

Description

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潜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兼具安装拆卸功能的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
背景技术
大型四岛式半潜船,是专门从事运输浮式生产储油轮、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大型舰船、潜艇等超长超重的大型设备的特种海运船舶。大型四岛式半潜船在作业时,通过控制船身压载水实现主甲板浸没至水面以下10-30米,仅露出位于四个角上的艏楼及浮箱。然后等需要运输的货物被拖拽到装货甲板上方时,启动大型空气压缩机或调载泵,将半潜船身压载水排出船体,使船身连同甲板上的承载货物一起浮出水面。绑扎固定后,即可将货物运输至指定地点。现有大型四岛式半潜船,为满足装载浮式生产储油轮等超宽的船型结构,其设计甲板宽度通常超过60米。这种大船宽的设计的在满足运输超宽结构要求的同时,也同时限制了其在海上浮托安装(通常要求船宽小于45米) 和拆卸领域的市场。
双体式拆装船是一种大型的用于海上拆卸和安装的特种作业船舶。双体式拆装船可以是由两艘独立的船舶通过临时加强和连接结构组成,也可以是双体部分固结的整体式双体船型。双体式拆装船的特点是双体船之间具备一个较大的空槽区域,用于拆装作业。大型的永久型双体式拆装船的缺点是设备本身成本高昂,对拆装市场依赖性强,抗市场风险能力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船型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够解决运输和拆装适货性的矛盾,又能兼顾经济成本考虑的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在功能上能够满足运输浮式生产储油轮等超长超宽的大型设备的要求、又能从事浮托安装、海上平台拆装等特种作业,具有船型目标市场大,适货范围广、抗市场风险能力强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包括船舯艏部和船尾部,所述船尾部与船舯艏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船尾部为双体式构造,两个两船体之间设置空槽区域,用于拆装作业,以满足不同货物运输需求。
所述船舯艏部的另一端与相对于船舯艏部为窄体的艏部延长体连接,艏部延长体可以进入装货架内进行浮托拆装作业,有利于装卸作业。
本实用新型为四浮岛式下潜浮力布局设计与双体式船尾部、宽体式船舯艏部及窄体式艏部延长体三种模块设计的有机结合,使其在满足了不同作业功能对船舶主尺度要求的矛盾;使其在能够运输浮式生产储油轮等超长超宽的大型设备的同时,还能使用窄体式船艏进行浮托拆装作业,及使用尾部双体结构进行海上平台拆装等特种作业。
所述船舯艏部设置至少一只可以移动式浮箱。所述船尾部设置至少设置两只浮箱,所述浮箱分别设置在空槽区域两侧的船体甲板侧边缘。
所述船尾部每一船体的甲板侧边缘设置两浮箱。这样在空旷甲板上可以设置5只可移动式浮箱。浮箱可移动至空旷甲板的任意处,其可以是通过焊接或锚接的方式固定在船体甲板上。
所述艏部延长体的艏封板为平面结构,有利于抵靠作业码头,待装船货物可以通过滑移方式装载到船舶甲板上,装载极其简便。
所述船尾部的尾封板为平面结构,有利于抵靠作业码头,待装船货物可以通过滑移方式装载到船舶甲板上,装载极其简便。
所述浮箱由下部浮力模块及上部系泊模块组成,所述下部浮力模块与所述上部系泊模块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部系泊模块内设简易控制室,用于瞭望及控制靠离泊作业。
所述浮箱可通过设置在其内的电力电缆接线箱与主船体人行通道内的电力电缆通道连通,从而实现主船体向浮箱上的上部系泊模块及控制室供电,并实现信号连通。
所述船舯艏部的过渡区域设置流线型过渡外板,以减小航行阻力。
所述过渡区域设置内部横向强桁材、纵向骨材、内部纵向强桁材、内部纵向舱壁及内部液舱甲板。
所述船舯艏部与船尾部的内槽过渡区域设置弧形过渡板,所述弧形过渡板与舯尾部的弧形过渡外板进行光顺过渡连接,以减小结构应力集中。
所述控制室外漂支撑结构上设置流线性过渡外板。
所述空槽区域可以设置可拆装式甲板填充结构进行填充,使其尾部甲板与船舯艏部主甲板形成完整的整体,加大了有效甲板面积,更有利于货物布置和承载受力。
所述可拆装式甲板填充结构可以是组装型填充结构或者整体式填充结构。
所述组装型填充结构由包括若干填充式跨梁单元、跨梁单元面板以及跨梁单元腹板组成,所述跨梁单元面板通过填充式跨梁单元内部加强构件跨梁单元腹板焊接形成整体。
所述船尾部的空槽区域船体的整体式填充结构在填充前,整体预制完成,通过连接固定构件与尾部内槽外板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相连。
所述船尾部的空槽区域船体侧壁设置缓冲定位模块,所述缓冲定位模块包括碰垫、横向护舷和纵向护舷。
所述横向护舷包括横向护舷基座、横向碰垫和导向碰垫,所述横向护舷基座焊接安装在船体侧壁的内槽,所述横向碰垫固定在横向护舷基座横向面,所述导向碰垫分别固定在所述横向护舷基座的两侧;所述横向碰垫包括横向碰垫面板、横向碰垫弹性体以及横向碰垫基座,所述横向碰垫基座通过焊接或铆接固定在横向护舷基座上,横向碰垫面板固定在横向碰垫基座上,在横向碰垫面板与横向碰垫基座之间设置横向碰垫弹性体。
本实用新型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由双体式船尾部、宽体式船舯艏部和窄体式的艏部延长体组成,主甲板以上结构采用四岛式下潜浮力布局;其控制室位于船舯艏部右舷靠前位置,甲板配备5只可移动式浮箱。下潜作业时,浮箱通过焊接或锚固连接固定在主甲板,分别布置在主甲板舯艏部前部左舷、船尾左舷及右舷,形成四岛式浮力布置格局,以满足下潜稳性和储备浮力要求。船身舯艏部采用宽体设计、船宽以满足运输大型浮式生产储油轮为设计目标;艏部延长体是窄体式设计,以满足浮托安装功能需求为设计标准;船尾部采用双体式设计,以满足海上拆装作业需求为设计目标。艏部延长体载重线以下整体呈流线型设计、以减小航行阻力,艏部延长体船底外板采用了前倾型设计,提高了船舶轻载工况下的航行快速性。艏部延长体及船尾部临近主甲板区域采用了艏封板及尾封板结构,在码头装货时,除侧靠外,还可以用艏部靠码头及尾部靠码头两种纵向靠泊方式,支持装船作业。艏部延长体下部线型的前倾设计,降低了船舯艏部靠码头时对码头水深的要求。可移动式浮箱采用分体式设计,底部为浮力结构,上部为系泊模块,两者通过焊接或铆接连接固定。根据作业工况和需要,两者可以选择组合使用或分开使用。舯艏部左舷可移动式浮箱浮力结构以上、系泊模块以下部分设计有简易控制室,同时可用于瞭望和左舷操纵船舶。船尾部的可移动式浮箱底部浮力结构在下潜浮箱的设计基础上,按照吊机底座的结构设计要求设计,后续可作为吊机基座使用。主船体内人行通道在纵向上沿着船体外舷布置、横向设三条通道,分别位于艏部延长体连通两舷、船舯艏部靠前位置从控制室底部通至左舷可移动式浮箱底部、船舯艏部靠后位置连通左右尾体。在人行通道内设有若干通向主甲板的电缆通道,支持可移动式浮箱在甲板外沿范围移动时,从主船体取电及与主船体进行信号对接。
为实现船舯艏部装载区域载货的需要,窄体式艏部延长体与船舯艏部的过渡连接部位进行了结构强化,以增强应对艏部延长体货载重量集中、艏部延长体与船舯艏部几何形状变化造成的水动力载荷突变等造成的结构负荷。
为满足舯尾部装载区域载货能力的要求及双体式船尾部拆装作业的需要,双体式尾部与船舯艏部的连接部位进行了结构强化,以应对尾部货载重量集中和偏心、双体式尾部与舯艏部几何形状变化造成的水动力载荷突变等因素引起的舯尾部过渡段的应力集中。控制室与舯艏部的连接部位进行了结构强化,以应对因控制室重量大、重心高等因素造成的其与舯尾部连接部位在运输过程中的船体结构负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解决运输和拆装适货性的矛盾,又能兼顾经济成本考虑的多功能运输拆装船。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在功能上能够满足运输浮式生产储油轮等超长超宽的大型设备的要求、又能从事浮托安装、海上平台拆装等特种作业。所述船型目标市场大,适货范围广、抗市场风险能力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的立体图;
图2为艏部延长体的型线立体图;
图3为艏部延长体的型线侧视图;
图4为艏部延长体靠码头作业侧视图;
图5为船尾部靠码头作业侧视图;
图6为可移动式浮箱的立体装配图;
图7为可移动式浮箱中上部系泊模块的立体图;
图8为人行通道与主船体电力电缆通道俯视构造图;
图9为浮箱与人行通道内电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艏部延长体与船舯艏部的过渡区域连接强化示意图;
图11为船尾部与舯艏部的过渡连接强化示意图;
图12为控制室外漂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空槽区域组装型填充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空槽区域整体型填充结构示意图;
图15为船体舷侧构造的普通肋位截面图;
图16为船体舷侧构造的强肋位截面图;
图17为碰垫***布置示意图;
图18为横向护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拆除作业抵达拆卸位置立体结构图;
图20为运载大型浮式生产储油轮的立体图;
图21为运载立柱式平台的立体图;
图22为装载半潜式生产平台的立体图;
图23为艏部延长体浮托拆装作业布置立体图;
图24为尾部双体式浮托拆装状态图。
其中,1为艏部延长体,2为船舯艏部,3为船尾部,4为控制室, 5为控制室外漂支撑结构,6为可移动式浮箱,7为艏封板,8为艏部延长体船底外板,9为艏部延长体两侧型线,10为作业码头,11为待装船货物,12为支撑框架,13为尾封板,14为下部浮力模块,15 为上部系泊模块,16为简易控制室,17为系泊绞车,18为导缆桩, 19为巴拿马导缆孔,20为四柱式导缆桩,21为浮箱吊耳,22为双柱式缆桩,23为组装螺栓,24为浮箱电力电缆通道,25为人行通道, 26为主船体电缆通道,27为电缆接线箱,28为主甲板,29为舯艏部弧形过渡外板,30为内部横向强桁材,31为纵向骨材,32为内部纵向强桁材,33为内部纵向舱壁,34为内部液舱甲板,35为弧形过渡板,36为内部强肋板,37为内部肋骨,38为舯尾部弧形过渡外板, 39为横向主桁材,40为流线性过渡外板,41为船体舷侧外板,42 为舯艏部主甲板,43为组装型填充结构,44为填充式跨梁单元,45 为跨梁单元面板,46为跨梁单元腹板,47为跨梁单元内部加强构件, 48为尾部内槽外板,49为整体式填充结构,50为连接固定构件,51 为浮式生产储油轮,52为立柱式平台,53为半潜式生产平台,54为浮托拆装上部模块,55为上部模块支撑框架,56为浮托安装对接缓冲装置,57为甲板支撑臂,58为导管架;101为外壳,102为甲板, 103为二甲板,104为双层底,105为纵舱壁,106为箱型单元,107 为舷侧纵桁,108为肋骨,109为防倾肘板,110为肘板,111为弧形肘板,112为实腹板,113为水平加强筋,114为竖直加强筋,115 为强肋骨,116为纵骨,117为横梁,118为肋板,119为甲板纵桁, 120为舷侧纵向护舷结构,121为甲板间纵桁,122内底板,221为适配式拆除支撑臂,224为碰垫,222为横向护舷,223为纵向护舷,225为横向碰垫面板,226为横向碰垫弹性体,227为横向碰垫基座,228为横向护舷基座,229为导向碰垫基座,230为导向碰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艏部延长体1载重线以下整体呈流线型设计、以减小航行阻力,艏部延长体的1船底外板采用了前倾型设计,降低了艏部靠码头时对码头水深的要求,以提高轻载工况下的航行快速性。艏部延长体1及船尾部3临近主甲板区域采用了平板式艏封板7及尾封板 13结构,用于支持纵向靠码头作业。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可移动式的浮箱6设计,可以根据需要在整个甲板外沿调整浮箱的位置;可移动式浮箱6采用分体式设计,底部是可作为吊机底座使用的浮力结构;顶部为上部系泊模块,其内设简易控制室,用于在控制室外区域操纵船舶。
人行通道设计与可移动式浮箱6在主甲板的可能移动位置呼应,内设若干通向主甲板的电缆通道,支持可移动式浮箱6在甲板外沿范围移动时,从主船体取电及与主船体进行信号对接。
为应对各种作业工况带来的强大船体结构负荷,对关键连接部位进行了加强设计。其中艏部延长体1与船舯艏部2的连接部位、双体式尾部3与船舯艏部2的连接部位、控制室与船舯艏部2的连接部位进行了加强设置。这些加强设计使船体结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支撑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整体结构布局的结构实现。
在船尾部2的双体船结构之间的空槽区域,设置了组装型填充结构及整体型填充结构两种可拆装式甲板填充结构,使半潜式运输船舶营运能力得到拓展。
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如图1所示,包括窄体式的艏部延长体1、宽体式的船舯艏部2和双体式的船尾部3,所述船尾部3与船舯艏部2的一端连接。所述船尾部3与船舯艏部2可以是可拆卸式连接,提高了船舯艏部2与船尾部3使用的灵活性。所述船舯艏部2的另一端与相对于船舯艏部2为窄体的艏部延长体1连接。这样形成所述艏部延长体1和船尾部3分别与船舯艏部2的前部和后部可拆卸的连接的组合。其中,所述船尾部3为双体式构造,可以由两个浮岛式可下潜船体组成,所述船尾部3的两船体之间设置空槽区域,用于拆装作业,以满足不同货物运输需求。在船舯艏部2右舷靠前位置设置控制室4,所述控制室4设置在船舯艏部2甲板的外漂支撑结构5上,可以有效的扩展船舯艏部2的甲板载货空间。在船舯艏部2设置至少一只可以移动式浮箱6。所述船尾部3设置至少设置两只浮箱6,所述浮箱6分别设置在空槽区域两侧的船体甲板侧边缘。优选的,所述船尾部3每一船体的甲板侧边缘设置两个浮箱6。所述浮箱6与甲板之间为可移动拆卸式活动结构,这样在空旷甲板上可以设置5只可移动式浮箱6。所述浮箱6移动拆卸地固定在空旷甲板的任意处,其可以通过焊接或锚接的方式固定在船体甲板上。船体甲板上配备5只可移动式浮箱6与控制室4形成四岛式下潜浮力布局。可移动式浮箱6 在下潜作业时分别布置在主甲板船舯艏部2左舷、船尾部左舷及右舷,可以满足下潜稳性和储备浮力要求。本实用新型为四浮岛式下潜布局设计与窄体式艏部延长体1、宽体式船舯艏部2及双体式船尾部3三种模块设计的有机结合,使其在满足了不同作业功能对船舶主尺度要求的矛盾;使其在能够运输浮式生产储油轮等超长超宽的大型设备的同时,还能使用窄体式船艏进行浮托拆装作业,及使用尾部双体结构进行海上平台拆装等特种作业。
所述艏部延长体1如图2和图3所示,设置有艏封板7,所述艏封板7为平面结构,这样的设计使得艏部延长体1可以方便靠泊码头。艏部延长体1的底外板8为前倾型设置,底外板8的前倾范围在2-4 米之间,提高了船舶轻载工况下的航行快速性,并降低了艏部延长体1靠码头时对码头水深的要求。所述艏部延长体1两侧型线9使用分浪式流线设计,减小了航行阻力。
艏部延长体1在码头装货作业时,如图4所示,艏部延长体1的艏封板7可以抵近作业码头10,待装船货物11可以通过滑道或者货物支撑框架12移上艏部延长体1甲板上,装载待装船货物11极其简便。
所述船尾部3设置尾封板13,所述尾封板13为平面结构,以利于用船尾部3装载待装船货物11。船尾部3在码头装货作业时,如图5所示,船尾部3是尾封板13可以抵近作业码头10,待装船货物 11可以通过滑道或者货物支撑框架12移上船尾部3甲板或者空槽区域上,装载待装船货物11也极其简便。
本实用新型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的艏部延长体1、船尾部3 和船舯艏部2靠码头作业时,得益于艏封板7以及尾封板13平板式设计结构,在码头装货作业时,除传统侧向装船外,还可允许艏部延长体1靠泊纵向装货以及尾部靠泊纵向装货。
所述浮箱6如图6和图7所示,其由下部浮力模块14和上部系泊模块15组成,所述下部浮力模块14与上部系泊模块15可以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下部浮力模块14的上部四个角部设置浮箱吊耳21,在上部设置电力电缆通道24。其中,上部系泊模块15内设简易控制室16,所述简易控制室16设置若干瞭望窗口,用于观察环境,以便于根据实际环境情况调整控制参数。所述上部系泊模块15上还设置有系泊绞车17、导缆桩18、巴拿马导缆孔19、四柱式导缆桩20、浮箱吊耳21以及组装螺栓上部结构22等。所述下部浮力模块14在下潜过程中提供浮力,其与主甲板通过底部焊接或铆接固定相连。所述下部浮力模块14上包括有组装螺栓下部结构23和电力电缆通道 24,所述组装螺栓下部结构23通过螺栓与所述上部系泊模块15连接固定,所述电力电缆通道24与上部系泊模块15内设简易控制室16 连通,使得主船体与上部系泊模块15之间实现电力及信号相连。
如图8和图9所示,主船体的人行通道中设置通往主甲板的垂直电力电缆通道26,所述垂直电力电缆通道26与浮箱6的电力电缆通道24连通,主船体通过电力电缆通道26与浮箱6连通的设计,考虑了在下潜作业时,为浮箱6在主甲板28的主要可能位置实现供电及信号连通。人行通道25与所述垂直电力电缆通道26连通,以利于连通电源作业以及检修作业。所述浮箱6与人行通道25内电缆连接。在人行通道25内的垂直电力电缆通道26与浮箱6的电缆接线箱27 内的电力电缆通道24连通,用于向浮箱6的上部系泊模块15及简易控制室16供电,并实现信号连通。
如图10所示,所述船舯艏部2的过度区域设置弧形过渡外板29,以减小航行阻力。该过渡区域设置内部设置横向强桁材30、纵向骨材 31、内部纵向强桁材32、内部纵向舱壁33及内部液舱甲板34来加强结构。其中,所述内部横向强桁材30是横向主要加强构件,其与外板、甲板、纵舱壁以及内部纵向强桁材32交叉连接,用于形成支撑甲板的加强框架结构。所述内部纵向舱壁33是中体结构舱壁的延伸,既分割舱室,又作为纵向最主要的加强构件,与内部横向强桁材 30交叉连接组成加强框架结构。内部纵向强桁材32为纵向主要加强构件,布置在两个横向强桁材之间,与主甲板直接连接,提高甲板承载能力。纵向骨材31是中体结构纵骨的延伸,布置在两个内部横向强桁材之间,垂向布置在内部强桁材顶部,为纵向加强构件。
如图11所示,所述船舯艏部2与船尾部3的内槽过渡区域设置弧形过渡板35,所述弧形过渡板35与舯尾部3的弧形过渡外板38 进行光顺过渡连接,以减小结构应力集中。所述弧形过渡板35从主甲板到船底板沿垂向在强结构处分别布置。内槽过渡区的内部设置内部强肋板36与内部肋骨37进行额外加强。内部強肋板36为内槽过渡区的主要横向加强构件,横向垂直布置,与外板和弧形过渡板35 直接连接,支撑弧形过渡板35的同时提高局部强度。内部強肋板36 中间开有人孔,便于人员进出维修检查。内部肋骨37为横向垂直布置,为过渡区域横向加强构件,与外板和弧形过渡板35直接连接,提高局部强度。纵向骨材31为纵向加强构件,纵向垂直布置,是纵骨的延续,并在述弧形过渡板35的边缘终止。在甲板、二甲板、内底板、船底板等布置内部強肋板36和弧形过渡板35提高局部强度。
如图12所示,在控制室的外漂支撑结构5上设置流线性过渡外板40。在流线性过渡外板40的横向上局部设置横向主桁材39加强。主船体内部设置横向强桁材30以提高结构强度。横向主桁材39与横向强桁材30对接形成横向整体加强结构。纵向加密的纵向骨材31是纵向加强构件,其布置在两个横向主桁材39之间,垂向位于顶部位置,以提高局部强度。所述横向主桁材39、纵向骨材31、外飘的流线型过渡外板板40和船体舷侧外板41形成整体承载框架结构,应对控制室4重量大、重心高等因素造成的船体局部结构负荷。
如图13所示,所述船尾部3的两个船体间的空槽区域设置组装型填充结构43,所述组装型填充结构43由包括若干填充式跨梁单元 44、跨梁单元面板45以及跨梁单元腹板46组成,所述跨梁单元面板 45通过填充式跨梁单元44内部加强构件47与跨梁单元腹板46焊接形成整体,在岸上整体预制完成后,通过焊接或锚固方式与双体式的船尾部3的船体相连。所述跨梁单元腹板46底部成弧线型设计,根据跨梁承载力设计的不同,其弧形半径在20-200米之间,在单元承受垂向载荷时,可使其结构内部应力流较为平顺。所述跨梁单元腹板 46与船尾部3内部横向强桁材30在横向位置上相对,使其受力能有效传递到船体强结构上。
如图14所示,所述船尾部3的空槽区域的整体式填充结构49在填充前,整体预制完成,通过连接固定构件50与船尾部2的内槽外板48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相连。与组装型填充结构43类似,整体式填充结构49内部的横向与纵向强结构与主船体横向强桁材30及纵向强桁材32的位置呈整体布局考虑,使得填充结构受力最终能有效传递到船体强结构上。
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在长期作为半潜运输船舶营运时,其船尾部双体船结构之间的空槽区域可以使用可拆装式甲板填充结构进行填充,使其尾部甲板与船舯艏部主甲板形成完整的整体,加大了有效甲板面积,更有利于货物布置和承载受力。其中,组装型填充结构以满足填充甲板空间为主要目的,其甲板承载能力相对较低,但单件施工重量小,施工要求低。组装型填充结构的设计为开放式结构,无水下浮体设计。整体型填充结构施工速度快,可根据需要,该结构可设计成封闭式结构,从而提供浮力,提高承载能力。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的设计预留了船尾双体部分与整体型填充结构的压载舱室的压载***接口。
为增加了整体承载能力,提高舷侧承载能力,节省工期、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船体舷侧构造,如图15和图16所述,其包括船体外壳101、主甲板102、二甲板103、双层底104、纵向舱壁105和箱型单元106。所述双层底104与船体外壳101底部连接,所述船体外壳101上部设置主甲板102,所述二甲板103设置在所述主甲板102 下方。在船舱内,所述双层底104与二甲板103之间设置纵向舱壁 105,所述箱型单元106与船体外壳101顶部连接,所述箱型单元 106在普通肋位内部发发上部和下部各设置横梁117分别与主甲板 102和二甲板103连接,两个所述横梁117之间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肋板118连接支撑。所述箱型单元106在靠近船中处的甲板间纵桁 121上开有人孔,便于人员进出检查、维修以及保养等工作。所述船体外壳101内侧设置舷侧肋骨108,以提高强度。所述舷侧肋骨108 与箱型单元106的下部横梁117连接,舷侧肋骨108的底部与双层底104连接;相邻的舷侧肋骨间距在600-800毫米之间。所述船体外壳101自上到下设置若干个水平布置的舷侧纵桁107,所述舷侧纵桁107的两端分别延伸到船头和船尾,以增强总纵强度,同时可以用于支撑竖向布置的舷侧肋骨108。每3个舷侧肋骨间设置水平布置的舷侧纵桁107,所述舷侧纵桁107两端连接水密舱壁,并分别向船首船尾延伸,提高总纵强度。所述舷侧肋骨108与舷侧纵桁107十字交叉连接,并且通过上下两块防倾肘板109加强连接。所述舷侧肋骨 108上端与箱型单元106连接处设置肘板110加强连接,下端与双层底104连接处设置不规则三角形肘板111光顺过度链接,有利于缓和传递载荷至双层底104,提高强度,也可以加强支撑甲板及舷侧。
所述箱型单元106内部设置一整块与四边连接的实腹板112,在对应的纵骨116位置布置水平加强筋113和竖直加强筋114以提高承载能力,可以与货物支架连接承受相应外力。所述箱型单元106下方,二甲板103和船底的双层底104之间设置竖向布置的强肋骨115。所述强肋骨115上端与箱型单元106连接处拉长两到三个纵骨间距,下端在船舶舭部处弧线过度并连接到船底结构。所述强肋骨115和舷侧纵桁107连接处通过肘板118沿纵向水平布置加强连接,同时起到防倾倒作用。在甲板102与二甲板103之间以及在二甲板103与内底板122之间的舷侧的外壳101处分别设置沿纵向布置的舷侧纵向护舷结构120,起到保护现场结构的作用。在两个强肋位位置截面之间设置三个普通肋位截面,结构之间相互连接相互支撑,以保障足够的结构强度满足装载要求。
大多数的半潜船、自航驳甲板强横梁在2米到3.6米之间,所述的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的强横梁间距设置为2.4米,纵骨116间距一般为800毫米左右。所述主甲板102和二甲板103之间的距离通常在2米到3米左右。在主甲板102和二甲板103之间靠近舷侧外板处设置一列从船头到船尾的甲板纵桁119,用于提高船体总纵强度。所述甲板纵桁119上开有标准尺寸的人孔,便于人员进出检查、维修、保养等工作。如此,该甲板纵桁119和舷侧外板、主甲板102、二甲板103一起组成一个箱型结构。该结构内部通过横梁117、肋板 118、纵骨116以及加强筋等构件加强,从而提高舷侧甲板承载能力。沿着箱型结构往下,在二甲板103和内底板122之间设置舷侧肋骨,间距为800毫米左右。同时,每3个肋骨108间距设置水平布置的舷侧纵桁107。舷侧纵桁107两端连接水密舱壁,并分别向船首船尾延伸,参与总纵强度。舷侧肋骨与舷侧纵桁107交接处通过防倾肘板加强连接。上述构造在沿船舶纵向在每两个强肋位框架结构之间布置三到四个普通肋位框架结构,结构型式强弱交替层次分明,以保障足够的结构强度满足使用目标要求;通过在普通肋位甲板边板和二层甲板之间设置一个由纵骨、横梁、肋板及纵桁组成的箱型结构来提高船舶甲板舷侧的局部强度及抗扭强度。同时,在二甲板至内底板之间改用混合骨架式结构,减小肋骨间距增加肋骨数量并且从上至下设置舷侧纵桁。上述结构具有增加了整体承载能力,提高舷侧承载能力;纵向护舷起到的保护舷侧结构作用。
为满足拆除作业需求,所述船尾部3的主甲板内部纵向结构和横向加强结构设置密度进行了分布式设计。纵向加强结构包括横向舱壁和纵向舱壁,所述横向舱壁和纵向舱在壁分隔舱室形成垂直隔板结构。在船体原有的纵向骨材的基础上,在纵向骨材旁增设若干内部纵向强桁材。在船体横向上,在船体的强横梁旁增设一系列的内部横向强桁材。其中内部纵向强桁材与内部横向强桁材的设置密度考虑了拆卸作业时船体受力向船舯艏部2方向逐渐变大的规律,从而在船体设计阶段将拆卸作业的需求进行了整体考虑。
所述船尾部3设置对接模块、缓冲定位模块。所述对接模块由适配式拆除支撑臂221与对接缓冲器母锥组成,所述适配式拆除支撑臂 221的底座固定在甲板上,所述对接缓冲器母锥固定在适配式拆除支撑臂221顶部。所述适配式拆除支撑臂221的底座与甲板可以是焊接固定。底座与主甲板接触部位的长度和宽度与船体尾部内部纵向结构和横向加强结构的跨度呈倍数关系,可实现其底部外框架与船体强结构相对接,确保了待拆除平台的重量载荷能够有效传递到船体加强结构上。所述适配式拆除支撑臂221固定在船尾部3的空槽区域的甲板边缘。所述对接缓冲器母锥是焊接固定在适配式拆除支撑臂221顶部的任意位置。优选的,所述对接缓冲器母锥固定在所述适配式拆除支撑臂221顶端背向空槽区域一侧,这样有利于提高强度和优化受力结构。在接缓冲器母锥上表面设置内部橡胶弹性体,用于提高接触缓冲效果。所述适配式拆除支撑臂221结构设计允许对接缓冲器母锥固定在其顶部的任意位置来支撑上部模块的重量。通过调整适配式拆除支撑臂221在主甲板的位置和方向以及对接缓冲器母锥在支撑臂顶部的二次位置调节,可实现对接缓冲器母锥位置的灵活布置,从而实现可适用于对不同结构特征的海上平台的支撑点布置,分别适用于不同待拆上部模块。可移动式浮箱6在拆除作业时,可作为配重使用,也可用于增加船体的压排水能力;其置于不同的位置、起到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所述可移动式浮箱6置于船艏延长部1主甲板上,可增加船艏船艏部1的重量和可调压载水量,可起到减小船尾吃水、并在压排水能力上,起到增加尾部拆除作业能力的作用。可移动式浮箱6固定在尾部外舷侧,在船体总纵强度足够的情况下,可起到减缓由模块重量偏心引起的船体扭转力矩,在结构强度维度上,起到增加尾部拆除作业能力的作用。在拆除作业时,可移动式浮箱6在船舯艏部2主甲板上。可移动式浮箱6这样布置形式是综合提高压排水能力、减缓尾部结构扭转力矩两种因素的一种平衡型布置。当待拆除平台重量较小,偏心引起的船体扭转力矩较小时,可移动式浮箱6可布置在甲板面积更为宽阔的舯部区域。如图17-19所示,在船尾部3的空槽区域侧壁设置缓冲定位模块,所述缓冲定位模块包括碰垫224、横向护舷222 和纵向护舷223。所述碰垫224、横向护舷222和纵向护舷223固定在船体空槽区域侧壁上。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海上施工和安装,减少施工成本,拆除作业方法所需的碰垫224将最大限度的在安装在船尾部3的空槽区域侧壁上。所述碰垫224用于进出船辅助,可以是固定在船侧向边缘的橡胶碰垫条,用于提供侧向缓冲,其用于进船和出船阶段,导管架与船尾侧壁之间的横向缓冲。所述横向护舷222用于抵达拆除位置后,精确定位船体与导管架之间的横向相对位置并起到缓冲两者之间的横向相对运动的作用。所述横向护舷222固定在船体侧向边缘,其包括横向护舷基座228、横向碰垫和导向碰垫230,所述横向护舷基座228焊接安装在船体侧壁的内槽,所述横向碰垫固定在横向护舷基座228横向面,所述导向碰垫230分别固定在所述横向护舷基座228的两侧,用于进船和出船的导向。所述横向碰垫包括横向碰垫面板225、横向碰垫弹性体226以及横向碰垫基座227,所述横向碰垫基座227通过焊接或铆接固定在横向护舷基座228上,横向碰垫面板225固定在横向碰垫基座227上,在横向碰垫面板225与横向碰垫基座227之间设置横向碰垫弹性体226。所述导向碰垫230 作为进船以及出船时导管架的主支撑腿的导向及缓冲件,其通过进出船导向碰垫基座229焊接或铆接固定在横向护舷基座228上。纵向护舷223用于抵达拆除位置后,定位船体与导管架223之间的纵向位置以及缓冲两者之间的纵向相对运动,其结构与横向护舷222一样。所述纵向护舷223安装在所述船尾部3空槽区域的纵向底部,可以与横向边缘接触。拆除作业时,船尾部3朝向导管架,在距离导管架约500 米处开始,在DP控制下移动至待拆平台前;其后在缓冲定位模块的辅助下,缓慢前进直至抵达待拆上部模块的下部位置;然后,通过调节船体压载舱室以及可移动浮箱6的压载水来调节尾部吃水、改变对接缓冲器母锥的高度,使其与上部模块的对接缓冲器公锥对接,对接缓冲器母锥内部橡胶弹性体在对接过程中起到缓冲的垂向及水平方向的冲击载荷的作用。在支撑起待拆上部模块的重量后,通过调节压载进一步减小船尾吃水,从而实现导管架在切割处的完全分离。在分离初期,设置在分离缓冲器内部预压缩的橡胶体232将弹出,作用在分离缓冲器受体的上部支撑面上,用于缓冲导管架上下两体分离时产生的冲击载荷。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在达到设计间隙后,在DP控制下和碰垫的辅助下,缓慢驶离导管架。在船尾离开导管架500米左右后,完成上部模块的拆除作业。上述结构分利用了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本身结构特点,所需辅助工装件重量小,通用性较强,甲板准备简单灵活;该作业方法的海上施工准备主要依托于导管架主支撑腿,而对上部模块的结构改造需求少,海上施工准备的总体工作量较少;具备施工效率高、施工成本低的优点。
如图20-图2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作为半潜运输船作业时的典型状态,包括运输浮式生产储油轮51、立柱式平台52以及半潜式生产平台53的运输状态。可以无艏楼及尾楼的遮挡,能充分发挥其运载超长、超宽的海工设备的优势。舯尾部宽大的甲板面积以及充裕的装货空间,使得所述实用新型在装载超宽的大型半潜式生产平台具有独特的优势。
如图23所示,所述艏部延长体1上部模块支撑框架55,用作浮托拆装上部模块54在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上的结构支撑。浮托安装对接缓冲装置56,用作浮托拆装作业时本实用新型与海上固定结构的缓冲对接装置。
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的船尾部双体式浮托拆装作业模式下,通过压排水调节尾部吃水,实现在本实用新型与海上导管架58之间转移拆装上部模块54的重量。待拆装上部模块54的结构重量由预装在尾部甲板上的支撑臂57来支撑并分布到船体的主结构上。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舯艏部和船尾部,所述船尾部与船舯艏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船尾部为双体式构造,两个两船体之间设置空槽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舯艏部的另一端与相对于船舯艏部为窄体的艏部延长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舯艏部设置至少一只可以移动式浮箱;所述船尾部设置至少设置两只浮箱,所述浮箱分别设置在空槽区域两侧的船体甲板侧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艏部延长体的艏封板为平面结构,所述船尾部的尾封板为平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箱由下部浮力模块及上部系泊模块组成,所述下部浮力模块与所述上部系泊模块通过螺栓连接;述下部浮力模块底部与主甲板焊接或铆接固定,其内设有电力电缆接线箱与主船体人行通道内的电力电缆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舯艏部的过渡区域设置流线型过渡外板;所述过渡区域设置内部横向强桁材、纵向骨材、内部纵向强桁材、内部纵向舱壁及内部液舱甲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尾部的两个船体间的空槽区域设置组装型填充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型填充结构由包括若干填充式跨梁单元、跨梁单元面板以及跨梁单元腹板组成,所述跨梁单元面板通过填充式跨梁单元内部加强构件跨梁单元腹板焊接形成整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尾部的空槽区域船体侧壁设置缓冲定位模块,所述缓冲定位模块包括碰垫、横向护舷和纵向护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护舷包括横向护舷基座、横向碰垫和导向碰垫,所述横向护舷基座焊接安装在船体侧壁的内槽,所述横向碰垫固定在横向护舷基座横向面,所述导向碰垫分别固定在所述横向护舷基座的两侧;所述横向碰垫包括横向碰垫面板、横向碰垫弹性体以及横向碰垫基座,所述横向碰垫基座通过焊接或铆接固定在横向护舷基座上,横向碰垫面板固定在横向碰垫基座上,在横向碰垫面板与横向碰垫基座之间设置横向碰垫弹性体。
CN202020951646.9U 2020-05-29 2020-05-29 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 Active CN2129218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51646.9U CN212921866U (zh) 2020-05-29 2020-05-29 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51646.9U CN212921866U (zh) 2020-05-29 2020-05-29 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21866U true CN212921866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19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51646.9U Active CN212921866U (zh) 2020-05-29 2020-05-29 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218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2437A (zh) * 2021-08-23 2021-11-05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新型分体式大型海上作业平台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2437A (zh) * 2021-08-23 2021-11-05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新型分体式大型海上作业平台结构
CN113602437B (zh) * 2021-08-23 2023-12-19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分体式大型海上作业平台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88248B2 (en) Submersible catamaran
CN101397050A (zh) 一种可拆卸式多功能浮船坞
US4615292A (en) Submersible twin-hull watercraft
US6170420B1 (en) Rebuilt double hull vessel and method of rebuilding a single hull vessel into a double hull vessel
US9446825B1 (en) Self-propelled, catamaran-type, dual-application, semisubmersible ship with hydrodynamic hulls and columns
WO2005092699A1 (en) Rebuilt double hull tanker and method of rebuilding an existing single hull tanker into a rebuilt double hull tanker
CN104229099A (zh) 一种海洋工程船舶接载下水的***及方法
CN111661235A (zh) 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
WO2001064507A1 (en) Submersible heavy lift catamaran
US6912965B2 (en) Semisubmersible trimaran
CN101027213B (zh) 船舶
CN111791983A (zh) 一种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的船体舷侧构造
CN212921866U (zh) 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
CN107856819A (zh) 浮动船厂及浮动式舰船维修和建造方法
GB2075432A (en) Barge-carrying vessel
CN107187554B (zh) 用于半潜式钻井平台干拖运输的双体半潜驳船及作业方法
US4714041A (en) Structure of surface effect ship with side walls
CN207985137U (zh) 浮动船厂
US5090346A (en) Multi-part ship construction system
CN216861736U (zh) 长江干线lng罐箱运输船
CN212386643U (zh) 一种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的船体舷侧构造
CN212605705U (zh) 一种组合式滚装过驳渡船
Carmichael Practical ship production
US10000258B2 (en) Vessel with selectively deployable hull members
CN110696999A (zh) 一种移动式双体浮船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