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05762U - 余热利用装置及包含其的灶具 - Google Patents

余热利用装置及包含其的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05762U
CN212805762U CN202021772867.6U CN202021772867U CN212805762U CN 212805762 U CN212805762 U CN 212805762U CN 202021772867 U CN202021772867 U CN 202021772867U CN 212805762 U CN212805762 U CN 2128057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irculation
waste heat
utilization device
heat utilization
bur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728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戎泽波
邵海忠
徐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728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057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057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057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余热利用装置及包含其的灶具,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水循环管道和水循环动力元件,部分水循环管道紧贴于燃烧器下方的灶具面板,部分水循环管道缠绕于灶具的燃气管道上;水循环动力元件与水循环管道连接,余热利用装置内设置有循环水,循环水自水循环动力元件流入水循环管道的一端,再从水循环管道的另一端流入水循环动力元件。余热利用装置不仅能对燃烧器下方的灶具面板进行冷却,而且能利用燃烧器燃烧产生的余热对燃气进行预热,使得喷入引射管内的燃气是经过预热的,进而在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的同时可降低灶具面板的表面温度,提高了灶具使用安全性能的同时可节约能源。

Description

余热利用装置及包含其的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余热利用装置及包含其的灶具。
背景技术
燃气灶在使用过程中,燃烧器温度过高,会向周围辐射大量热量,这些热量其中一部分被面板、旋钮、电池等吸收,导致面板、旋钮、电池温度过高,对客户造成一定的伤害的同时也降低燃烧器的热效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燃气灶散热效果不好导致的燃烧器热效率低、造成资源浪费的缺陷,提供一种余热利用装置及包含其的灶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余热利用装置,用于对灶具的余热进行利用,所述灶具包括至少一个燃烧器,其特点在于,所述余热利用装置包括:
水循环管道,部分所述水循环管道紧贴于所述燃烧器下方的灶具面板,部分所述水循环管道缠绕于所述灶具的燃气管道上;
水循环动力元件,所述水循环动力元件与所述水循环管道连接,所述余热利用装置内设置有循环水,所述循环水自所述水循环动力元件流入所述水循环管道的一端,再从所述水循环管道的另一端流入所述水循环动力元件。
在本方案中,余热利用装置在对燃烧器下方的灶具面板进行冷却的同时利用燃烧器燃烧产生的余热对燃气进行预热,使得喷入引射管内的燃气是经过预热的,进而在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的同时可降低灶具面板的表面温度,提高了灶具使用安全性能的同时可节约能源。
较佳地,所述燃烧器下方的所述灶具面板上还设置有第一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向所述燃烧器的引射管的空气入口的方向延伸。
在本方案中,第一散热件对燃烧器下方的灶具面板进行散热的同时,第一散热件自身的温度会增高,而将第一散热件向引射管的空气入口处延伸,使得燃气引射空气在进入燃烧器前经过第一散热件加热后再进入燃烧器,进而提高了燃烧器的热效率。
较佳地,所述第一散热件包括第一基板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肋片,所述第一肋片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底部,所述第一基板连接于所述灶具面板,所述第一肋片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超出所述引射管的空气入口。
在本方案中,在第一基板上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肋片以增大第一散热件的表面积,进而提高第一散热件的散热效果。而第一肋片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超出引射管的空气入口,增大燃气引射空气与第一散热体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燃气引射空气能被第一散热体充分预热,进而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
较佳地,所述水循环管道包括散热管道,所述散热管道环绕于所述燃烧器的底座的外部。
在本方案中,通过上述结构形式,使得散热管道能充分吸收灶具面板上的热量,以提高灶具面板的散热效率。
较佳地,所述水循环管道还包括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自所述燃气管道的一端呈螺旋状缠绕至所述燃气管道的另一端。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以增大换热管道与燃气管道的接触面积,一方面具有提高燃气管道内燃气的预热效果,另一方面也具有更好地降低换热管道内的循环水的优点。
较佳地,所述灶具的底盘上与所述燃烧器相对的位置开设有空气入口。
在本方案中,在灶具的底盘上开设空气入口,使得燃烧器燃烧时,一次空气从两个开口处进入,经过第一散热件后被加热,然后进入引射管,可以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
较佳地,所述水循环动力元件为水泵。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结构简单,而且能为水循环管道内循环水的流动提供动能,进而加快循环水的流速,从而提高水循环管道对灶具面板的降温效率以及对燃气管道内的燃气的预热效率。
较佳地,所述余热利用装置还包括温差发电***,所述温差发电***包括温差发电片、第二散热件,所述温差发电片具有冷端和热端,所述温差发电片的冷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散热件,所述温差发电片的热端紧贴于所述燃烧器下方的所述灶具面板上,所述温差发电***与所述水循环动力元件电连接。
在本方案中,使得温差发电片的冷端和热端具有温度差,从而输出电流和电压,使得温差发电***为水循环动力元件的运作提供电能。
较佳地,所述第二散热件包括第二基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基板并沿所述第二基板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肋片,所述第二基板的顶部连接于所述温差发电片,所述第二基板环设于所述燃烧器的底座和所述水循环管道之间。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以增大第二散热件的表面积,进而提高第二散热件的散热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增大温差发电片的热端和冷端之间的温度差,进而使得温差发电片上获得的电流和电压越大,有利于为水循环动力元件提供充足的电能。
一种灶具,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如上所述的余热利用装置。
在本方案中,在灶具中使用如上的余热利用装置,不仅可降低灶具表面的温度,提高客户使用的舒适性,同时也能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进而节约能源。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余热利用装置及包含其的灶具,余热利用装置在对燃烧器下方的灶具面板进行冷却同时利用燃烧器燃烧产生的余热对燃气进行预热,使得喷入引射管内的燃气是经过预热的,进而在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的同时可降低灶具面板的表面温度,提高了灶具使用安全性能的同时可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余热利用装置连接在灶具上后去掉灶具面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余热利用装置连接在灶具上后去掉灶具面板和底盘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余热利用装置连接在灶具上后去掉灶具面板和底盘后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余热利用装置中的水循环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余热利用装置中的水循环管道与底盘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余热利用装置中的温差发电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余热利用装置中的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连接后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水循环管道 10
散热管道 101
换热管道 102
水循环动力元件 20
温差发电*** 30
温差发电片 301
第一散热件 302
第一基板 3021
第一肋片 3022
第二散热件 303
第二基板 3031
第二肋片 3032
底盘 40
空气入口 401
底座 50
燃气管道 60
引射管 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余热利用装置,用于对灶具的余热进行利用,其中,灶具包括至少一个燃烧器。本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水循环管道10和水循环动力元件20。其中水循环管道10的一部分紧贴于燃烧器下方的灶具面板上,还有一部分的水循环管道10缠绕在灶具的燃气管道60上;水循环动力元件20与水循环管道10连接,余热利用装置内设置有循环水,循环水自水循环动力元件20流入水循环管道10的一端,再从水循环管道10的另一端流入水循环动力元件20。
由于燃烧器下方的灶具面板上的温度相对较高,将水循环管道10的一部分紧贴在燃烧器下方的灶具面板上用于吸收灶具面板上的热量以对灶具面板进行降温。在水循环管道10中的循环水流经温度较高的灶具面板时会吸收灶具面板的上的热量以降低灶具面板上的温度,同时,灶具面板上的热量传递至水循环管道10上进而使得水循环管道10内的循环水的温度上升。然后将部分的水循环管道10缠绕在燃气管道60上,使得设置在燃烧器下方的水循环管道10内的热量传递至燃气管道60上,对燃气管道60内的燃气进行预热,使得喷射至引射管70内的燃气是经过预热的燃气,从而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利用装置在对燃烧器下方的灶具面板进行冷却同时利用燃烧器燃烧产生的余热对燃气进行预热,使得喷入引射管70内的燃气是经过预热的,进而在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的同时可降低灶具面板的表面温度,提高了灶具使用安全性能的同时可节约能源。
参照图1至图3予以理解,在本实施中,燃烧器下方的灶具面板上还设置有第一散热件302,第一散热件302向燃烧器的引射管70的空气入口401的方向延伸。第一散热件302对燃烧器下方的灶具面板进行散热的同时,第一散热件302自身的温度会增高,而将第一散热件302向引射管70的空气入口401处延伸,使得燃气引射空气在进入燃烧器前经过第一散热件302加热后再进入燃烧器,进而提高了燃烧器的热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散热件302包括第一基板3021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肋片3022,第一肋片3022连接于第一基板3021的底部,第一基板3021连接于灶具面板,第一肋片302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超出引射管70的空气入口401。在第一基板3021上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肋片3022以增大第一散热件302的表面积,进而提高第一散热件302的散热效果。而第一肋片302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超出引射管70的空气入口401,增大燃气引射空气与第一散热体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燃气引射空气能被第一散热体充分预热,进而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
为了便于描述,我们将设置在燃烧器下方的灶具面板处的水循环管道10的部分称之为散热管道101,将缠绕至燃气管道60上的水循环管道10的部分称之为换热管道102。对于散热管道101和换热管道102的布置形式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管道101环绕于燃烧器的底座50的外部,使得散热管道101能充分吸收灶具面板上的热量,以提高灶具面板的散热效率。散热管道101为由一根管道环绕多圈后形成的构件,环绕后的多圈管道同心且间隔设置。采用这种结构形式以增大散热管道101与灶具面板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好地对灶具面板进行降温。在本实施例中,将换热管道102设置成自燃气管道60的一端呈螺旋状缠绕至燃气管道60的另一端的管道。采用这种结构形式,以增大换热管道102与燃气管道60的接触面积,一方面具有提高燃气管道60内燃气的预热效果,另一方面也具有更好地降低换热管道102内的循环水的优点。
其中,余热利用装置还包括温差发电***30,温差发电***30包括温差发电片301、第二散热件303,温差发电片301具有冷端和热端,温差发电片301的冷端连接于第二散热件303,温差发电片301的热端紧贴于燃烧器下方的灶具面板上,温差发电***30与水循环动力元件20电连接。使得温差发电片301的冷端和热端具有温度差,从而输出电流和电压,使得温差发电***30为水循环动力元件20的运作提供电能。
进一步地,第二散热件303包括第二基板3031和连接于第二基板3031并沿第二基板303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肋片3032,第二基板3031的顶部连接于温差发电片301,第二基板3031环设于燃烧器的底座50和水循环管道10之间。采用这种结构形式以增大第二散热件303的表面积,进而提高第二散热件303的散热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增大温差发电片301的热端和冷端之间的温度差,进而使得温差发电片301上获得的电流和电压越大,有利于为水循环动力元件20提供充足的电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3021和第二基板3031为一整体,并为一环形片状结构,这一环形片状结构的顶面与温差发电片301贴合,底面上一部分扇环上间隔地连接有第二肋片3032,这些第二肋片3032围成一扇环状环绕在灶具燃烧器的底座50的外径处,在环形片状结构上与引射管70相对的位置连接有第一肋片3022,第一肋片302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出引射管70的空气入口401。采用这种设置,使得第一散热件302对燃气引射空气进行加热的同时,第一散热件302表面的热量被燃气引射空气带走,进而使得温差发电片301的冷端和热端之间的温差很大,从而使得温差发电片301获得更多的电流和电压。
其中,水循环动力元件20为水泵。水循环动力元件20采用水泵,结构简单,而且能为水循环管道10内循环水的流动提供动能,进而加快循环水的流速,同时具有提高水循环管道10对灶具面板的降温效率以及对燃气管道60内的燃气的预热效率。
而且,在灶具的底盘40上与燃烧器相对的位置开设有空气入口401。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入口401开设在温差发电***30的正下方的底盘40上,使得燃烧器燃烧时,一次空气从空气入口401处进入,经过第一散热件302和第二散热件303被加热,然后进入引射管70,可以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同时两个散热件被冷却,降低温差发电片301冷端温度,使温差发电片301冷热两端温差更大,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燃烧器的数量不做限制,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当然也可以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灶具上设置了两个燃烧器,在两个燃烧器的下方的灶具面板上均设置有散热管道101,同样散热管道也是环绕多圈以后设置在温差发电***30的外侧。而两个燃烧器下方的散热管道与换热管道102的连接顺序不做限制,可以是换热管道102位于两个散热管道之间,也可以是两个散热管道连接以后,第二散热管道的末端与换热管道102连接。将散热管道在紧贴灶具面板高温处也就是燃烧器的下方的灶具面板处缠绕几圈,有利于热量充分吸收,然后螺旋缠绕在燃气管道60上,有利于将热量传递给燃气,然后再经过面板高温处,如此循环。当水流经过灶具面板时,高温面板将热量传递给管内的水,提高水循环管到内循环水的温度,同时降低灶具面板的温度,杜绝了烫伤用户的事故发生,面板温度降低,向底盘40内传递的热量减少,降低了电池盒等的温升。当循环水流经燃气管道60时,高温水将热量传递给燃气,预热燃气,提高了燃烧器的热效率,从而实现灶具的余热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
而且对于水循环管道10的设置也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另外布置水循环***经过旋钮、电池盒等,用来降低旋钮、电池盒等的温度,延长灶具的使用年限,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灶具,其包括如上的余热利用装置。在灶具中使用如上的余热利用装置,不仅可降低灶具表面的温度,提高客户使用的舒适性,同时也能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进而节约能源。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余热利用装置,用于对灶具的余热进行利用,所述灶具包括至少一个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装置包括:
水循环管道,部分所述水循环管道紧贴于所述燃烧器下方的灶具面板,部分所述水循环管道缠绕于所述灶具的燃气管道上;
水循环动力元件,所述水循环动力元件与所述水循环管道连接,所述余热利用装置内设置有循环水,所述循环水自所述水循环动力元件流入所述水循环管道的一端,再从所述水循环管道的另一端流入所述水循环动力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下方的所述灶具面板上还设置有第一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向所述燃烧器的引射管的空气入口的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件包括第一基板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肋片,所述第一肋片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底部,所述第一基板连接于所述灶具面板,所述第一肋片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超出所述引射管的空气入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管道包括散热管道,所述散热管道环绕于所述燃烧器的底座的外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管道还包括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自所述燃气管道的一端呈螺旋状缠绕至所述燃气管道的另一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的底盘上与所述燃烧器相对的位置开设有空气入口。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动力元件为水泵。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装置还包括温差发电***,所述温差发电***包括温差发电片、第二散热件,所述温差发电片具有冷端和热端,所述温差发电片的冷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散热件,所述温差发电片的热端紧贴于所述燃烧器的下方的所述灶具面板上,所述温差发电***与所述水循环动力元件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件包括第二基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基板并沿所述第二基板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肋片,所述第二基板的顶部连接于所述温差发电片,所述第二基板环设于所述燃烧器的底座和所述水循环管道之间。
10.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余热利用装置。
CN202021772867.6U 2020-08-21 2020-08-21 余热利用装置及包含其的灶具 Active CN2128057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72867.6U CN212805762U (zh) 2020-08-21 2020-08-21 余热利用装置及包含其的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72867.6U CN212805762U (zh) 2020-08-21 2020-08-21 余热利用装置及包含其的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05762U true CN212805762U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84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72867.6U Active CN212805762U (zh) 2020-08-21 2020-08-21 余热利用装置及包含其的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057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98108U (zh) 一种高效液冷散热排
CN105186927A (zh) 一种利用余热发电的燃气灶锅架
US20160204328A1 (en) Waste heat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and gas appliance using the same
TWM525395U (zh) 一種燃氣灶具的餘熱發電結構
CN212805762U (zh) 余热利用装置及包含其的灶具
CN107769617B (zh) 温差发电***及燃气灶
CN207947727U (zh) 燃气灶温差发电结构
CN218672647U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的余热回收机构
CN204665437U (zh) 一种取暖装置
CN107616709A (zh) 一种温差发电野炊炉
CN114076325A (zh) 余热利用装置及包含其的灶具
CN209957639U (zh) 一种烟道辐射散热的回收装置
CN208011837U (zh) 一种电磁式加热取暖器
CN216114189U (zh) 聚热且易散热电陶结构及其炉体
CN206386179U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高温散热器
CN208447218U (zh) 一种高效热风对流的蒸汽烤箱
CN201197247Y (zh) 冷却装置
CN112984566B (zh) 一种节能大锅灶
CN215062345U (zh) 一种发热体及电暖器
CN214153665U (zh) 水循环散热智能抽屉柜
CN109524205A (zh) 外置式变压器用散热装置
CN214745998U (zh) 一种具有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的供暖***
CN212204476U (zh) 发电厂余热供水***
CN215188065U (zh) 一种发电机组散热结构
CN210350999U (zh) 一种水泠电磁驱动变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