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15893U - 一种支撑件及其支撑结构和现浇模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撑件及其支撑结构和现浇模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15893U
CN212715893U CN202021471222.9U CN202021471222U CN212715893U CN 212715893 U CN212715893 U CN 212715893U CN 202021471222 U CN202021471222 U CN 202021471222U CN 212715893 U CN212715893 U CN 2127158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support
template
balk
matc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7122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Magic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Magic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Magic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Magic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158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158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0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walls, e.g. curved end panels for wall shutterings; filler elements for wall shutterings; shutterings for vertical ducts
    • E04G11/08Forms, which are completely dismantled after setting of the concrete and re-built for next pour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0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walls, e.g. curved end panels for wall shutterings; filler elements for wall shutterings; shutterings for vertical ducts
    • E04G11/08Forms, which are completely dismantled after setting of the concrete and re-built for next pouring
    • E04G11/12Forms, which are completely dismantled after setting of the concrete and re-built for next pouring of elements and beams which are mounted during erection of the shuttering to brace or couple the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E04G17/06Tying means; Spacers ; Devices for extracting or inserting wall ties
    • E04G17/065Tying means, the tensional elements of which are threaded to enable their fastening or tensioning
    • E04G17/0651One-piece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撑件及其支撑结构和现浇模板***,涉及土建工程施工技术领域,支撑件包括长条形的支撑本体,所述支撑本体的长度方向上布置有若干限制结构,所述限制结构能配合并限制背枋;在支撑本体上还布置有若干安装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件及其支撑结构和现浇模板***,无需对模板裁切、打孔、钉钉等,提高了模板的装配效率;可使施工人员快速安装或拆卸背枋;工艺易于掌握,施工周期短,节约了人力成本;可控制浇筑墙体的厚度;能确保浇筑的墙体表面光洁、平整;提高了模板的周转率和周转次数,降低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支撑件及其支撑结构和现浇模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建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撑件及其支撑结构和现浇模板***。
背景技术
现浇模板建筑是采用大型工具式模板,以工业化方法在现场灌筑混凝土承重墙体的房屋,适用于内墙较多的住宅、旅馆等。和预制装配房屋相比,可以节省建预制构件厂投资和大型运输设备;和框架结构房屋相比,用钢省、隔墙装修简单、房间内无外露的梁和柱,现浇墙体表面平整,可以减少装修工作量,工人劳动强度减轻,模板周转快、工期短,工艺易于掌握。
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组件是一种临时性结构,其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正确位置,并承受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载荷,与工程的质量与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和工程成本密切相关。
现浇模板建筑在施工时,例如申请号为201410019553.1,申请日为2014 年1月16日公布的现浇自养护保温墙体模具结构及其使用方法,采用支护结构控制浇筑墙面的厚度,该支护结构在与模板配合使用时,需在模板上钻若干安装孔,不仅破坏了模板的整体结构,影响其承载能力,而且在安装时费时费力,降低了施工效率。
再例如申请号为201420872706.2,申请日为2014年12月24日公布的一种钢模板与木模板结合结构,采用螺栓穿过背枋的方式,使背枋和木模与钢模紧密连接,该方法需要在施工人员在背枋和木模与钢模相应的位置钻若干安装孔,需要较长时间的手工操作,安装和拆卸均耗时费力,不利于模板组件的搭建和再利用,且由于施工人员在钻孔时存在一定的人为误差,容易形成相邻模板之间的错位,进而造成模板组件定位不准,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件及其支撑结构和现浇模板***,通过在相邻的两个支撑件之间布置模板形成支撑结构,并排设置于墙体骨架两侧的支撑结构间,通过在支撑件上穿过拉杆的方式使两支撑结构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模板上钻孔或钉钉、施工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在支撑件上设置限制结构固定背枋,使背枋可从限制结构与支撑本体之间形成的开口处卡入被固定或被取出,解决了模板与背枋之间的组合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手工操作,安装和拆卸均耗时费力,不利于模板组件的搭建和再利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支撑件,包括长条形的支撑本体,所述支撑本体的长度方向上布置有若干限制结构,所述限制结构能配合并限制背枋;在支撑本体上还布置有若干安装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件的支撑本体上布置限制结构,配合并限制背坊,使得背枋可从限制结构与支撑本体之间形成的开口处卡入被固定或被取出,减少了安装背枋时所用到的工序,解决了模板与背枋之间的组合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手工操作,安装和拆卸均耗时费力,不利于模板组件的搭建和再利用的问题;在支撑本体上还布置有若干安装孔,通过在安装孔内穿过拉杆,使相对的两支撑件相互连接,进而使相邻两支撑件之间布置的模板位置固定,无需在模板上钻孔或钉钉,装配过程便捷,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本体包括一个限位面、一个浇筑面和两个装配面,其中限位面与浇筑面位于支撑本体的相对面,所述装配面位于限位面与浇筑面之间的支撑本体两侧;其中限制结构设于限位面和/或装配面上,所述安装孔贯穿限位面与浇筑面。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支撑本体区域的划分,使支撑本体多功能化,限位面与限制结构共同限定背枋的容纳区域大小,起到快速安装并限制背枋的功能;浇筑面204分隔模板,并在浇筑的过程中与模板形成现浇模面,共同起到承载的作用,且通过在限位面与浇筑面上贯穿设置安装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模板上钻孔或钉钉、施工效率低的问题;两个装配面起到快速安装模板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限制结构与背枋之间为卡接、扣接、挂接、插接、铆接或卯榫连接的匹配关系。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限制结构与背枋之间有多种方式配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配合方式,使限制结构与背枋在配合的过程中更加灵活,适用范围更广。
进一步地,所述限制结构包括设于支撑本体上的承重部、以及与承重部连接和/或匹配的限制部;所述支撑本体、限制部与承重部共同限制背枋。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制部和承重部来与限位面共同限制背枋,确保在使用过程中,背枋不会受碰撞、震动等影响掉落,且使限制结构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作。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部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本体的限位面,另一端连接限制部;所述限制部、承重部与限位面之间形成容纳区域,该容纳区域与背枋的尺寸匹配,所述容纳区域设有向上的开口,所述背枋能从该开口处卡入容纳区域内。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形成的容纳区域内安装和限制背枋,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实现支撑件与背枋间的快速组合,有效得缩短了施工周期。
进一步地,在限位面上设有内凹的卡槽,使限位面的卡槽与限制部、承重部之间形成容纳区域,该容纳区域的宽度与背枋宽度尺寸匹配,所述卡槽高度高于限制部,所述容纳区域的开口尺寸大于背枋尺寸,使所述背枋能从该开口处卡入到容纳区域内。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槽限制背枋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在保证背枋与支撑件装配效率的同时,提高了背枋装配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槽底到浇注面之间的距离,与模板的厚度相匹配,使得卡入的背枋能够抵于模板的外表面。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背枋能够在水平方向上限制模板,有效防止模板膨胀变形,保障浇筑墙面的平整度。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部与限制部分布连接于限位面,所述限位面、承重部与限制部之间形成容纳区域,所述承重部与限制部之间相互配合将背枋限制于容纳区域内。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将限制结构的限制部与承重部分布连接于限位面,使承重部单独承受压力,限制部单独承受剪力,结构更加稳固。
进一步地,在所述限制部水平方向上设有固定背枋的螺钉,所述螺钉贯穿限制部,且螺钉尾部处于容纳区域内。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完背枋后,可通过螺钉使背枋在水平方向上受压,使背枋与紧贴于支撑本体上,限制背枋以及抵于背枋上的模板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进而提高浇筑墙面的平整度。
进一步地,所述限制结构为设于支撑本体上挂槽/挂钩,所述背枋上设有对应的挂钩/挂槽,使所述限制结构与背枋之间为挂接的匹配关系。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可使限制结构与背枋之间为挂接的匹配关系,无需使用配件辅助限制背枋的移动,安装或拆卸背枋时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限制结构为设于支撑本体的凸块,所述背枋上设有与之匹配的限制孔,所述凸块与限制孔之间相互配合并固定,使所述限制结构与背枋之间相互匹配并固定。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凸块与限制孔相互配合的方式固定背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进一步地,所述凸块***限制孔内被固定;或者所述凸块上设有插孔,在凸块穿过限制孔时,所述插孔中***有插销锁定/铆接;或者所述凸块上设有插孔,所述凸块为两个且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所述背枋置于两凸块之间时,所述插孔与限制孔中***有插销锁定/铆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插销锁定/铆接背枋,提高了背枋安装时的稳定性,有效防止背枋位移或掉落;将凸块设为两个时,可使背枋安装得更加稳固
进一步地,所述限制结构为设于支撑本体的滑块/滑槽,所述背枋的长度方向上设有相对应的滑槽/滑块,使所述限制结构与背枋为滑动配合关系。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限制结构与背枋为滑动配合关系,让背枋可以根据实际的施工需要,调整其在限制结构上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限制结构为设于支撑本体上的卯眼/榫头,所述背枋上设有对应的榫头/卯眼,所述限制结构与背枋之间为卯榫配合关系。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限制结构与背枋之间为卯榫配合关系,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该结构稳定性高。
进一步地,所述限制结构为设于支撑本体上的凸块,所述凸块上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的尺寸与背枋尺寸匹配,且所述背枋能***插接孔内,使所述限制结构与背枋相互配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将背枋插接于限制结构上,安装方别快捷,通过凸块上的插接孔对背枋进行进一步限制,有效防止背枋位移或掉落。
进一步地,所述限制结构的装配面与模板之间相互匹配,且所述模板表面与模板表面、或者所述浇筑面与模板表面平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可确保浇筑出的墙面光洁、平整,有效缩短了打磨墙面的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面和/或装配面上设有挡位块,所述装配面与模板配合时,所述挡位块挡于模板上限制其移动,使浇筑面与模板表面平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挡位块,限制模板的位移,解决了相邻模板之间的错位容易的问题,提高了模板的定位精度,确保支撑本体的浇筑面与模板表面平整,使得浇筑出的墙体表面光洁、平整;在浇筑过程中,档位块可以防止模板与装配面的连接处产生漏浆现象,污染浇筑环境。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面和/或浇筑面上设有装配槽,使所述装配面与模板配合时,所述模板表面与模板表面平整,或者所述浇筑面与模板表面平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相比挡位块,模板与装配槽配合的稳定性更高,能更好得限制模板的位移;在浇筑过程中,装配槽与模板之间形成迷宫式结构,防漏浆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面/限位面和装配面上设有收纳口,所述限制结构的承重部抵于限位面的收纳口开口处;所述限制结构上设有可使其转动的调节连杆,所述调节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装配面连接,使限制结构能够以调节连杆为轴转动并收纳进支撑本体中。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限制结构上设有可使其转动的调节连杆,使限制结构可以收纳进支撑本体中,减少了支撑件所占的空间,可有效降低支撑件的运输和储存成本。
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本体长度方向的同一位置处,并排设有两个以上的限制结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若某一限制结构出现问题时,另一限制结构仍能保证支撑件的使用,在提高了支撑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且制作过程中,消耗钢材少,减轻了支撑件的重量,节约成本。
一种支撑结构,它包括上述的支撑件,相邻的两个支撑件之间布置有模板;所述支撑件和模板相互配合,形成有表面齐平的现浇模面;所述支撑件上设有限制结构,在所述支撑件之间设有限制模板的背枋,所述背枋与限制结构匹配。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件与模板相互配合,省去了模板在安装过程中的钻孔或钉钉的工序;解决了模板与背枋之间的组合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手工操作,安装和拆卸均耗时费力,不利于模板组件的搭建和再利用的问题,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
进一步地,两相邻支撑件上的限制结构为位置相对,使同一背枋的两端与两相邻支撑件上的限制结构配合时,所述限制结构分别与该背枋的两端匹配固定。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相邻支撑件上的限制结构固定背枋,结构简单,安装时,无需加装螺栓或螺钉固定背枋,工艺易于掌握,背枋安装或拆卸速度快,解决了模板与背枋之间的组合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手工操作,安装和拆卸均耗时费力,不利于模板组件的搭建和再利用的问题。
进一步地,还包括竖向枋,所述竖向枋设于相邻的支撑件之间;所述背枋与限制结构匹配时,所述背枋将竖向枋抵于模板外表面。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实际施工需要设置若干竖向枋,减小模板外表面受力处的间距,使模板膨胀、变形程度小;由于增设了竖向枋,可增加支撑件的装配面高度,提高支撑件的刚度;由原来安装于支撑件上的背枋受模板压力,替换为由竖向枋受模板压力,使支撑件上的受力减小,支撑件在安装时可减少紧固件的数量,缩短安装时间。
一种现浇模板***,采用上述支撑结构,并排设置的两支撑结构位于墙体骨架两侧,且二者之间设有一定间距;两现支撑结构中,对应支撑本体的安装孔内,穿过有拉杆将两支撑结构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件上的安装孔内穿过拉杆,使墙体骨架两侧的两支撑结构相互连接,进而使相邻两支撑件之间布置的模板位置固定,无需在模板上钻孔或钉钉,装配过程便捷,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
进一步地,在支撑结构与墙体骨架之间布置有若干拉条,所述拉条抵于墙体骨架和支撑件上,使支撑结构与墙体骨架之间保持一定间距。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在支撑结构与墙体骨架之间布置若干拉条,使支撑结构与墙体骨架之间保持一定间距的方式控制浇筑墙体的厚度,安装方便、快捷,节约了人工成本,且能够保证现浇模板***的浇筑精度。
进一步地,平行布置的两支撑结构中,同一位置处的支撑件位置相互对应;且所述支撑件上的安装孔在高度上位置对应,确保拉杆水平穿过安装孔并将支撑件固定。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支撑件上的安装孔的位置进行限定,确保拉杆水平穿过安装孔并将支撑件固定,使得浇筑的墙面光洁、平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无需对模板裁切、打孔、钉钉等,提高了模板的装配效率。
2、本实用新型可使施工人员快速安装或拆卸背枋。
3、本实用新型工艺易于掌握,施工周期短,节约了人力成本。
4、本实用新型可控制浇筑墙体的厚度。
5、本实用新型能确保浇筑的墙体表面光洁、平整。
6、本实用新型可防止在浇筑过程中产生漏浆现象。
7、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模板的周转率和周转次数,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限制部向下扣合实施例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限制部向上扣合实施例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限制部上设有固定背枋的螺钉实施例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结构为设于支撑本体上挂槽/挂钩实施例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与背枋之间为挂接的匹配关系实施例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限制结构为凸块且其上***插销锁定实施例 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限制结构为凸块且其上***插销铆接实施例 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限制结构为两个凸块且其上***插销铆接实施例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限制结构与背枋为滑动配合关系实施例A-A 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关于图10两种背枋结构的主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支撑件限制结构与背枋之间为卯榫配合关系实施例 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背枋***支撑件限制结构插接孔实施例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支撑件使得模板表面与模板表面平整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支撑件设有挡位块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支撑件设有装配槽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支撑件限制结构可收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支撑件并排设置的两支撑结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俯视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增设竖向枋实施例的现浇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增设竖向枋实施例的现浇模板***结构俯视图;
图23本实用新型增设竖向枋实施例的支撑件结构图;
图24本实用新型增设竖向枋实施例的支撑件B-B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现浇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现浇模板***剖视图。
图中标记:201-支撑本体,202-限制结构,221-承重部,222-限制部,203- 安装孔,204-浇筑面,205-限位面,206-装配面,207-挡位块,208-卡槽,209- 装配槽,100-墙体骨架,200-支撑件,400-模板,300-拉条,500-背枋,600- 现浇模面,700-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支撑件,如图1、图2、图4、图16所示,包括长条形的支撑本体201,所述支撑本体201的长度方向上布置有若干限制结构202,所述限制结构202 能配合并限制背枋500;在支撑本体201上还布置有若干安装孔203。
通过在支撑件的支撑本体201上布置限制结构202,配合并限制背坊,使得背枋500可从限制结构与支撑本体201之间形成的开口处卡入被固定或被取出,减少了安装背枋500时所用到的工序,解决了模板与背枋500之间的组合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手工操作,安装和拆卸均耗时费力,不利于模板组件的搭建和再利用的问题;在支撑本体201上还布置有若干安装孔203,通过在安装孔203内穿过拉杆,使相对的两支撑件相互连接,进而使相邻两支撑件之间布置的模板位置固定,无需在模板上钻孔或钉钉,装配过程便捷,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
所述支撑本体201包括一个限位面205、一个浇筑面204和两个装配面206,其中限位面205与浇筑面204位于支撑本体201的相对面,所述装配面206位于限位面205与浇筑面204之间的支撑本体201两侧;其中限制结构202设于限位面205和/或装配面206上,所述安装孔203贯穿限位面205与浇筑面204。
限位面205与限制结构202共同限定背枋500的容纳区域大小,起到快速安装并限制背枋500的功能;浇筑面204分隔模板,并在浇筑的过程中与模板 400共同起到承载的作用,且通过在限位面205与浇筑面204上贯穿设置安装孔203,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模板400上钻孔或钉钉、施工效率低的问题;两个装配面206起到快速安装模板400的作用。
所述限制结构202与背枋500之间包括但不限于为卡接、扣接、挂接、插接、铆接或卯榫连接的匹配关系,只要可实现两者固定连接的方式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所述限制结构202包括设于支撑本体201上的承重部221、以及与承重部 221连接和/或匹配的限制部222;所述支撑本体201、限制部222与承重部221 共同限制背枋500。
所述承重部221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本体201的限位面205,另一端连接限制部222;所述限制部222、承重部221与限位面205之间形成容纳区域,该容纳区域与背枋500的尺寸匹配,所述容纳区域设有向上的开口,所述背枋500 能从该开口处卡入容纳区域内。
通过设置限制部222和承重部221来与限位面205共同限制背枋500,确保在使用过程中,背枋500不会受碰撞、震动等影响掉落,且使限制结构202 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作。将背枋500从容纳区域的开口处卡入,无需在模板或者背枋500上打孔钉钉便可完成背枋500的安装,拆卸时,可将背枋500从容纳区域的开口处取出,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
在限位面205上设有内凹的卡槽208,使限位面205的卡槽208与限制部 222、承重部221之间形成容纳区域,该容纳区域的宽度与背枋500宽度尺寸匹配,所述卡槽208高度高于限制部222,所述容纳区域的开口尺寸大于背枋500尺寸,使所述背枋500能从该开口处卡入到容纳区域内。
通过卡槽208限制背枋500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在保证背枋500与支撑件装配效率的同时,提高了背枋500装配的稳定性。
所述卡槽208槽底到浇注面之204间的距离,与模板400的厚度相匹配,使得卡入的背枋500能够抵于模板400的外表面。使得背枋500能够在水平方向上限制模板400,有效防止模板400膨胀变形,保障浇筑墙面的平整度。
实施例2
一种支撑件,替换了实施例1中的限制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承重部221 与限制部222分布连接于限位面205,所述限位面205、承重部221与限制部 222之间形成容纳区域,所述承重部221与限制部222之间相互配合将背枋500 限制于容纳区域内。
将限制结构202的限制部222与承重部221分布连接于限位面205,使承重部221单独承受压力,限制部222单独承受剪力,结构更加稳固。
实施例3
一种支撑件,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在所述限制部222 水平方向上设有固定背枋500的螺钉,所述螺钉贯穿限制部222,且螺钉尾部处于容纳区域内。
在安装完背枋500后,可通过螺钉使背枋500在水平方向上受压,使背枋 500与紧贴于支撑本体201上,限制背枋500以及抵于背枋500上的模板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进而提高浇筑墙面的平整度。
实施例4
一种支撑件,替换了上述实施例中的限制结构,如图6、图7所示,所述限制结构202为设于支撑本体上挂槽/挂钩,所述背枋500上设有对应的挂钩/ 挂槽,使所述限制结构202与背枋500之间为挂接的匹配关系。无需使用配件辅助限制背枋500的移动,安装或拆卸背枋500时方便快捷。
实施例5
一种支撑件,替换了上述实施例中的限制结构,如图8、图9、图10所示,所述限制结构202为设于支撑本体的凸块,所述背枋500上设有与之匹配的限制孔,所述凸块与限制孔之间相互配合并固定,使所述限制结构202与背枋500 之间相互匹配并固定。
所述凸块***限制孔内被固定;或者所述凸块上设有插孔,在凸块穿过限制孔时,所述插孔中***有插销锁定/铆接;或者所述凸块上设有插孔,所述凸块为两个且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所述背枋500置于两凸块之间时,所述插孔与限制孔中***有插销锁定/铆接。
采用凸块与限制孔相互配合的方式固定背枋500,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通过插销锁定/铆接背枋500,提高了背枋500安装时的稳定性,有效防止背枋 500位移或掉落;将凸块设为两个时,可使背枋500安装得更加稳固。
实施例6
一种支撑件,替换了上述实施例中的限制结构,如图11、图12所示,所述限制结构202为设于支撑本体的滑块/滑槽,所述背枋500的长度方向上设有相对应的滑槽/滑块,使所述限制结构202与背枋500为滑动配合关系。
使限制结构202与背枋500为滑动配合关系,让背枋500可以根据实际的施工需要,调整其在限制结构202上的位置。
实施例7
一种支撑件,替换了上述实施例中的限制结构,如图13所示,所述限制结构202为设于支撑本体上的卯眼/榫头,所述背枋500上设有对应的榫头/卯眼,所述限制结构202与背枋500之间为卯榫配合关系,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该结构稳定性高。
实施例8
一种支撑件,替换了上述实施例中的限制结构,如图14所示,所述限制结构202为设于支撑本体上的凸块,所述凸块上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的尺寸与背枋500尺寸匹配,且所述背枋500能***插接孔内,使所述限制结构202 与背枋500相互配合。
将背枋500插接于限制结构202上,安装方别快捷,通过凸块上的插接孔对背枋500进行进一步限制,有效防止背枋500位移或掉落。
实施例9
一种支撑件,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5所示,所述限制结构202 的装配面206与模板400之间相互匹配,且所述模板400表面与模板400表面平整,可确保浇筑出的墙面光洁、平整,有效缩短了打磨墙面的时间。
实施例10
一种支撑件,替换实施例9装配面与模板间的结构,如图16、图17所示,所述限制结构202的装配面206与模板400之间相互匹配,且所述所述浇筑面 204与模板400表面平整,可确保浇筑出的墙面光洁、平整,有效缩短了打磨墙面的时间;在装配过程中,不用在模板400上钻孔或钉钉,提高施工效率。
实施例11
一种支撑件,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6所示,所述限位面205和/ 或装配面206上设有挡位块207,所述装配面206与模板400配合时,所述挡位块207挡于模板400上限制其移动,使浇筑面204与模板400表面平整。
通过设置挡位块207,限制模板的位移,解决了相邻模板400之间的错位容易的问题,提高了模板400的定位精度,确保支撑本体201的浇筑面204与模板400表面平整,使得浇筑出的墙体表面光洁、平整;在浇筑过程中,档位块207可以防止模板400与装配面206的连接处产生漏浆现象,污染浇筑环境。
实施例12
一种支撑件,替换实施例11中挡位块的,如图17所示,所述装配面206 和/或浇筑面204上设有装配槽209,使所述装配面206与模板400配合时,所述模板400表面与模板400表面平整,或者所述浇筑面204与模板400表面平整。相比挡位块207,模板400与装配槽209配合的稳定性更高,能更好得限制模板的位移;在浇筑过程中,装配槽209与模板400之间形成迷宫式结构,防漏浆效果更好。
实施例13
一种支撑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8所示,所述限位面205/限位面205和装配面206上设有收纳口,所述限制结构202的承重部221抵于限位面205的收纳口开口处;所述限制结构202上设有可使其转动的调节连杆,所述调节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装配面206连接,使限制结构202能够以调节连杆为轴转动并收纳进支撑本体201中,减少了支撑件所占的空间,可有效降低支撑件的运输和储存成本。
实施例14
一种支撑件,替换了实施例1中的限制结构,如图19所示,在所述支撑本体201长度方向的同一位置处,并排设有两个以上的限制结构202。
若某一限制结构202出现问题时,另一限制结构202仍能保证支撑件的使用,在提高了支撑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且制作过程中,消耗钢材少,减轻了支撑件的重量,节约成本。
实施例15
一种支撑结构,如图20所示,它包括上述支撑件200,相邻的两个支撑件 200之间布置有模板400;所述支撑件200和模板400相互配合,形成有表面齐平的现浇模面600;所述支撑件200上设有限制结构202,在所述支撑件200 之间设有限制模板400的背枋500,所述背枋500与限制结构202匹配。
两相邻支撑件200上的限制结构202为位置相对,使同一背枋500的两端与两相邻支撑件200上的限制结构202配合时,所述限制结构202分别与该背枋500的两端匹配固定。
通过支撑件200与模板400相互配合,省去了模板400在安装过程中的钻孔或钉钉的工序;解决了模板400与背枋500之间的组合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手工操作,安装和拆卸均耗时费力,不利于模板组件的搭建和再利用的问题,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
通过两相邻支撑件200上的限制结构202固定背枋500,结构简单,安装时,无需加装螺栓或螺钉固定背枋500,工艺易于掌握,背枋500安装或拆卸速度快,解决了模板400与背枋500之间的组合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手工操作,安装和拆卸均耗时费力,不利于模板组件的搭建和再利用的问题。
实施例16
一种支撑结构,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如图21-24所示,还包括竖向枋 900,所述竖向枋900设于相邻的支撑件200之间;所述背枋500与限制结构 202匹配时,所述背枋500将竖向枋900抵于模板400外表面。
增设竖向枋900后,支撑件200上的限制结构202需要加长,限制结构202 与支撑本体201连接的一端设有一段与竖向枋900厚度相匹配的凸台,所述凸台分别连接支撑本体201和承重部221。在支撑结构装配过程中,先在支撑件200之间安装竖向枋900,使凸台表面与竖向枋900的外表面齐平,再把背枋 500卡入限制结构202中,此时背枋500将竖向枋900抵于模板400外表面。浇注过程中,模板400向外膨胀,使得竖向枋900压紧背枋500,将背枋500 抵于限制部222上,从而限制模板400的膨胀变形,确保浇筑墙面光洁、平整。
在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施工需要设置若干竖向枋900,减小模板400 外表面受力处的间距,使模板400膨胀、变形程度小;由于增设了竖向枋900,支撑件200装配面206的高度可不受模板400厚度的限制而增加,提高支撑件 200的刚度;由原来安装于支撑件200上的背枋500受模板400压力,替换为由竖向枋900受模板400压力,使支撑件200上的受力减小,支撑件200在安装时可减少紧固件的数量,缩短安装时间。
实施例17
一种现浇模板***,如图25、图26所示,采用上述支撑结构,并排设置的两支撑结构位于墙体骨架100两侧,且二者之间设有一定间距;两现支撑结构中,对应支撑本体201的安装孔203内,穿过有拉杆700将两支撑结构连接。
通过在支撑件200上的安装孔203内穿过拉杆700,使墙体骨架100两侧的两支撑结构相互连接,进而使相邻两支撑件之间布置的模板400位置固定,无需在模板400上钻孔或钉钉,装配过程便捷,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
在支撑结构与墙体骨架100之间布置有若干拉条300,所述拉条300抵于墙体骨架100和支撑件200上,使现支撑结构与墙体骨架100之间保持一定间距。通过拉条300控制浇筑墙体的厚度,安装方便、快捷,节约了人工成本,且能够保证现浇模板***的浇筑精度。
平行布置的两支撑结构中,同一位置处的支撑件200位置相互对应;且所述支撑件200上的安装孔203在高度上位置对应,确保拉杆700水平穿过安装孔203并将支撑件200固定。
在安装现浇模板***的过程中,使背枋500与限制结构202上的限制部222 之间保留1mm的间隙;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模板400和背枋500受压向外侧移动,使得背枋500抵靠于限制部222上,模板400与拉条300之间产生间隙并灌入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顺次拆卸背坊500、模板400和支撑件200,此时拉条300被混凝土包覆在浇筑墙体内,使得整个浇筑墙面光洁、平整。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6)

1.一种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形的支撑本体(201),所述支撑本体(201)的长度方向上布置有若干限制结构(202),所述限制结构(202)能配合并限制背枋(500);在支撑本体(201)上还布置有若干安装孔(20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本体(201)包括一个限位面(205)、一个浇筑面(204)和两个装配面(206),其中限位面(205)与浇筑面(204)位于支撑本体(201)的相对面,所述装配面(206)位于限位面(205)与浇筑面(204)之间的支撑本体(201)两侧;其中限制结构(202)设于限位面(205)和/或装配面(206)上,所述安装孔(203)贯穿限位面(205)与浇筑面(20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结构(202)与背枋(500)之间为卡接、扣接、挂接、插接、铆接或卯榫连接的匹配关系。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结构(202)包括设于支撑本体(201)上的承重部(221)、以及与承重部(221)连接和/或匹配的限制部(222);所述支撑本体(201)、限制部(222)与承重部(221)共同限制背枋(50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部(221)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本体(201)的限位面(205),另一端连接限制部(222);所述限制部(222)、承重部(221)与限位面(205)之间形成容纳区域,该容纳区域与背枋(500)的尺寸匹配,所述容纳区域设有向上的开口,所述背枋(500)能从该开口处卡入容纳区域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在限位面(205)上设有内凹的卡槽(208),使限位面(205)的卡槽(208)与限制部(222)、承重部(221)之间形成容纳区域,该容纳区域的宽度与背枋(500)宽度尺寸匹配,所述卡槽(208)高度高于限制部(222),所述容纳区域的开口尺寸大于背枋(500)尺寸,使所述背枋(500)能从该开口处卡入到容纳区域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208)槽底到浇筑面(204)之间的距离,与模板(400)的厚度相匹配,使得卡入的背枋(500)能够抵于模板(400)的外表面。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部(221)与限制部(222)分布连接于限位面(205),所述限位面(205)、承重部(221)与限制部(222)之间形成容纳区域,所述承重部(221)与限制部(222)之间相互配合将背枋(500)限制于容纳区域内。
9.如权利要求5-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限制部(222)水平方向上设有固定背枋的螺钉,所述螺钉贯穿限制部(222),且螺钉尾部处于容纳区域内。
10.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结构(202)为设于支撑本体上挂槽/挂钩,所述背枋(500)上设有对应的挂钩/挂槽,使所述限制结构(202)与背枋(500)之间为挂接的匹配关系。
11.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结构(202)为设于支撑本体的凸块,所述背枋(500)上设有与之匹配的限制孔,所述凸块与限制孔之间相互配合并固定,使所述限制结构(202)与背枋(500)之间相互匹配并固定。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限制孔内被固定;或者所述凸块上设有插孔,在凸块穿过限制孔时,所述插孔中***有插销锁定/铆接;或者所述凸块上设有插孔,所述凸块为两个且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所述背枋(500)置于两凸块之间时,所述插孔与限制孔中***有插销锁定/铆接。
13.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结构(202)为设于支撑本体的滑块/滑槽,所述背枋(500)的长度方向上设有相对应的滑槽/滑块,使所述限制结构(202)与背枋(500)为滑动配合关系。
1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结构(202)为设于支撑本体上的卯眼/榫头,所述背枋(500)上设有对应的榫头/卯眼,所述限制结构(202)与背枋(500)之间为卯榫配合关系。
1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结构(202)为设于支撑本体上的凸块,所述凸块上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的尺寸与背枋(500)尺寸匹配,且所述背枋(500)能***插接孔内,使所述限制结构(202)与背枋(500)相互配合。
1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结构(202)的装配面(206)与模板(400)之间相互匹配,且所述模板(400)表面与模板(400)表面、或者所述浇筑面(204)与模板(400)表面平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面(205)和/或装配面(206)上设有挡位块(207),所述装配面(206)与模板(400)配合时,所述挡位块(207)挡于模板(400)上限制其移动,使浇筑面(204)与模板(400)表面平整。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面(206)和/或浇筑面(204)上设有装配槽(209),使所述装配面(206)与模板(400)配合时,所述模板(400)表面与模板(400)表面平整,或者所述浇筑面(204)与模板(400)表面平整。
19.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面(205)/限位面(205)和装配面(206)上设有收纳口,所述限制结构(202)的承重部(221)抵于限位面(205)的收纳口开口处;所述限制结构(202)上设有可使其转动的调节连杆,所述调节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装配面(206)连接,使限制结构(202)能够以调节连杆为轴转动并收纳进支撑本体(201)中。
20.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本体(201)长度方向的同一位置处,并排设有两个以上的限制结构(202)。
21.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20之一所述的支撑件(200),相邻的两个支撑件(200)之间布置有模板(400);所述支撑件(200)和模板(400)相互配合,形成有表面齐平的现浇模面(600);所述支撑件(200)上设有限制结构(202),在所述支撑件(200)之间设有限制模板(400)的背枋(500),所述背枋(500)与限制结构(202)匹配。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相邻支撑件(200)上的限制结构(202)为位置相对,使同一背枋(500)的两端与两相邻支撑件(200)上的限制结构(202)配合时,所述限制结构(202)分别与该背枋(500)的两端匹配固定。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向枋(900),所述竖向枋(900)设于相邻的支撑件(200)之间;所述背枋(500)与限制结构(202)匹配时,所述背枋(500)将竖向枋(900)抵于模板(400)外表面。
24.一种现浇模板***,采用上述权利要求21或22或2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并排设置的两支撑结构位于墙体骨架(100)两侧,且二者之间设有一定间距;两现支撑结构中,对应支撑本体(201)的安装孔(203) 内,穿过有拉杆(700)将两支撑结构连接。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现浇模板***,其特征在于:在支撑结构与墙体骨架(100)之间布置有若干拉条(300),所述拉条(300)抵于墙体骨架(100)和支撑件(200)上,使现支撑结构与墙体骨架(100)之间保持一定间距。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现浇模板***,其特征在于:平行布置的两支撑结构中,同一位置处的支撑件(200)位置相互对应;且所述支撑件(200)上的安装孔(203)在高度上位置对应,确保拉杆(700)水平穿过安装孔(203)并将支撑件(200)固定。
CN202021471222.9U 2020-04-30 2020-07-23 一种支撑件及其支撑结构和现浇模板*** Active CN21271589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19269 2020-04-30
CN202010361926.9A CN111535577A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金属龙骨墙体结构现浇轻混凝土快装标准模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15893U true CN212715893U (zh) 2021-03-16

Family

ID=71973315

Famil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1926.9A Pending CN111535577A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金属龙骨墙体结构现浇轻混凝土快装标准模板***
CN202010707989.5A Pending CN111809865A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现浇轻混凝土快装模板***
CN202010717242.8A Pending CN112196258A (zh) 2020-04-30 2020-07-23 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结构及***
CN202021470983.2U Active CN213115480U (zh) 2020-04-30 2020-07-23 一种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装置
CN202021471222.9U Active CN212715893U (zh) 2020-04-30 2020-07-23 一种支撑件及其支撑结构和现浇模板***
CN202021471398.4U Active CN213115481U (zh) 2020-04-30 2020-07-23 一种现浇模板***的拉条及现浇模板***
CN202021469763.8U Active CN212715892U (zh) 2020-04-30 2020-07-23 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结构及***
CN202010717026.3A Pending CN111997358A (zh) 2020-04-30 2020-07-23 一种支撑件及其支撑结构和现浇模板***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1926.9A Pending CN111535577A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金属龙骨墙体结构现浇轻混凝土快装标准模板***
CN202010707989.5A Pending CN111809865A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现浇轻混凝土快装模板***
CN202010717242.8A Pending CN112196258A (zh) 2020-04-30 2020-07-23 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结构及***
CN202021470983.2U Active CN213115480U (zh) 2020-04-30 2020-07-23 一种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71398.4U Active CN213115481U (zh) 2020-04-30 2020-07-23 一种现浇模板***的拉条及现浇模板***
CN202021469763.8U Active CN212715892U (zh) 2020-04-30 2020-07-23 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结构及***
CN202010717026.3A Pending CN111997358A (zh) 2020-04-30 2020-07-23 一种支撑件及其支撑结构和现浇模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8) CN11153557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2634A (zh) * 2021-11-10 2022-03-15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悬臂梁体浇筑的端模板加固结构及其加固方法
CN114458006A (zh) * 2022-01-25 2022-05-10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现浇混凝土墙板钢筋模板固定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2104A (zh) * 2008-09-11 2010-03-17 黑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小钢模板组合的大模板
KR101616867B1 (ko) * 2015-06-18 2016-04-29 유대식 벽체 시공장치 및 시공방법
CN106245821B (zh) * 2016-10-12 2018-07-17 成都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轻钢结构轻混凝土预制装配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CN108590167A (zh) * 2018-06-29 2018-09-28 绍兴明煌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混凝土凝固用模板结构及其搭建方法
CN110761551A (zh) * 2019-10-24 2020-02-07 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铝合金模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09865A (zh) 2020-10-23
CN212715892U (zh) 2021-03-16
CN112196258A (zh) 2021-01-08
CN111997358A (zh) 2020-11-27
CN213115481U (zh) 2021-05-04
CN111535577A (zh) 2020-08-14
CN213115480U (zh)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15893U (zh) 一种支撑件及其支撑结构和现浇模板***
CN110273466B (zh) 装配式剪力墙及其构筑方法
CN210767243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
CN210396246U (zh) 一种拼接式整体卫生间
CN211396109U (zh) 一种钢管柱组合墙
CN212154120U (zh) 一种用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铝合金模板组
CN114575495B (zh) 一种建筑墙体结构
CN214739042U (zh)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
CN211114959U (zh) 一种免焊接的钢结构支撑架
CN112922359A (zh) 预制叠合剪力墙安装***及安装方法
CN221073470U (zh) 一种房建梁体系的模板支撑结构
CN2880959Y (zh) 一种新的建筑施工材料
CN210316543U (zh) 一种变形缝侧模支设装置
CN210067442U (zh) 一种建筑用标准通用型倒角阴角铝模板
CN215519173U (zh) 一种抗震钢混结构
CN219653747U (zh) 一种可拼接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基础
CN217810480U (zh) 一种砌体结构加固墙面与基础的连接结构
CN217439255U (zh) 一种预制剪力墙连接结构
CN217680496U (zh) 一种房屋建筑拱式支护体
CN220580517U (zh) 钢结构住宅支模
CN115404992B (zh) 一种模块化建筑
CN217951495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方形管廊
CN217536555U (zh) 一种混凝土装配式机场道面面板
CN218581153U (zh) 一种可拆卸的钢梁牛腿支座
EP4400672A1 (en) Support system for construction form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Chengdu Wall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Chengdu magic Building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510000033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supporting component and its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cast-in-place formwork syste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6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