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77121U - 一种光伏地砖及光伏***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地砖及光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77121U
CN212677121U CN202021404167.1U CN202021404167U CN212677121U CN 212677121 U CN212677121 U CN 212677121U CN 202021404167 U CN202021404167 U CN 202021404167U CN 212677121 U CN212677121 U CN 2126771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bearing
annular
annular structur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0416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寸小涛
钟朋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Longi Green Energ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Longi Green Energ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Longi Green Energ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0416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771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771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771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伏地砖和光伏***,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该光伏地砖包括底座、双玻层压件以及接线盒,底座包括支撑部和承载部,其中,支撑部用于支撑承载部,承载部用于承载双玻层压件;承载部设在支撑部上;底座与双玻层压件的背光面围成容纳空间,接线盒位于容纳空间内;支撑部上开设供接线盒的接线端子引出的通孔。该光伏地砖可以增大双玻层压件和地基之间的距离,提高光伏地砖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应用了上述光伏地砖的光伏***。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地砖及光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地砖及光伏***。
背景技术
随着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光伏组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可以将光伏组件铺设在建筑物的顶部,此时,光伏组件不仅可以用作屋顶,还可以用作供给建筑物所包括的用电设备使用的发电***。再例如,还可以将光伏组件铺设在路面,此时,光伏组件用作地砖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太阳光,以实现道路照明等功能。
当光伏组件铺设在地面以用作光伏地砖使用时,光伏地砖的底部渗水而出现积水时,容易对光伏地砖中的线路造成影响,降低光伏地砖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地砖及光伏***,其增大了双玻层压件和地基之间的距离,提高光伏地砖的使用寿命。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地砖,包括底座、双玻层压件以及接线盒,底座包括支撑部和承载部,其中,支撑部用于支撑承载部,承载部用于承载双玻层压件。承载部设在支撑部上。底座与双玻层压件的背光面围成容纳空间,接线盒位于容纳空间内。支撑部上开设供接线盒的接线端子引出的通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光伏地砖在使用状态下,双玻层压件容置在承载部,承载部由支撑部支撑。此时,支撑部在垫高容置有双玻层压件的承载部的情况下,使得承载部和地基之间具有空间。设置在双玻层压件的背面的接线盒可以容置在支撑部所具有的容纳空间内,支撑部所具有的容纳空间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接线盒被挤压,而且,还可以增大接线盒与地基之间的距离。基于此,当支撑部的下方有积水时,可以有效的避免积水浸泡接线盒,降低接线盒因积水浸泡而失效的可能性,以提高光伏地砖的使用寿命。
而且,在支撑部上开设有通孔,接线盒的接线端子可以通过通孔引出。基于此,接线端子在支撑部和地基之间的空间内处于悬挂状态,以避免接线端子绕过支撑部的底部才能与外界相连。也就是说,在避免接线端子被支撑部底部挤压的同时,还可以增大接线端子至地基的距离。此时,可以避免因支撑部底部积水而浸泡接线端子,降低接线端子因积水浸泡而失效的可能性,以提高光伏地砖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支撑部包括第一环形结构,容纳空间位于第一环形结构的环内区域。承载部包括第二环形结构,第二环形结构的内壁围合在双玻层压件的边缘,第二环形结构设置在第一环形结构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支撑部至少包括第一环形结构的情况下,利用第一环形结构实现对第二环形结构支撑的同时,由第一环形结构的内壁围合而成的区域还可以为接线盒提供容纳空间。
承载部至少由第二环形结构构成,第二环形结构的内壁围合在双玻层压件的边缘。此时,第二环形结构相当于双玻层压件的边框。基于此,不需要单独设置用于承载和保护双玻层压件的边框,利用第二环形结构即可以实现对双玻层压件的承载和保护。而且,第二环形结构的内壁仅围合在双玻层压件的侧边和底面边缘区域,并未对双玻层压件的正面进行覆盖,可以有效的减少第二环形结构对双玻层压件的遮挡,以提高光伏地砖对太阳光的利用率。
再者,至少由第一环形结构构成支撑部,以及至少由第二环形结构构成承载部的情况下,由于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为中空的结构,因此,可以降低由支撑部和承载部构成的底座的重量。从而降低整个光伏地砖的重量,基于此,光伏地砖具有便于运输和施工的优点。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环形结构是由多个中空承载板围合成的第一环形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一环形结构由中空承载板围合形成时,利用中空承载板实现对第二环形结构支撑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一环形结构的重量。基于此,可以从整体上降低光伏地砖的重量,便于光伏地砖的运输和施工。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环形结构是由L形承载板、工字形承载板、或C形承载板围合而成的第二环形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当第二环形结构包括L形承载板时,L形承载板所具有的底板用于承载双玻层压件的边缘的底边,L形承载板所具有的侧板围合在双玻层压件的侧边。此时,双玻层压件的正面没有被L形承载板遮挡。基于此,可以提高光伏地砖对太阳光的利用率。
当第二环形结构包括工字形承载板或C形承载板时,双玻层压件边缘的底边、侧边和顶边被工字形承载板或C形承载板包合。基于此,可以提高第二环形结构对双玻层压件的承载和保护作用,避免双玻层压件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受到损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支撑部具有转角,底座还包括设置在转角处的加强件,加强件为L形加强板或一字形加强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在支撑部具有转角的情况下,由于应力集中或连接强度不足等原因,在降低支撑部的连接强度的情况下,使得支撑部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而在转角处设置加强件,可以有效的增加转角处的连接强度。基于此,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支撑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整个光伏地砖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承载部可拆卸或紧固连接在支撑部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在承载部可拆卸的连接在支撑部的情况下,当承载部或支撑部破损或报废时,可以将两者拆开,仅更换破损或报废的部分即可。基于此,可以重复利用未破损或未报废的部分,降低使用成本。
在承载部紧固连接在支撑部的情况下,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底座的稳定性。基于此,可以提高光伏地砖的稳定性,提高光伏地砖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双玻层压件和承载部的接触处填充有密封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填充在双玻层压件和承载部的接触处的密封胶,一方面可以使得双玻层压件与承载部紧固连接在一起,以确保在光伏地砖组装完成后,有效的避免双玻层压件从承载部脱落,同时,还可以确保在光伏地砖铺设完成后,有效的避免双玻层压件相对于承载部发生移动或晃动。光伏地砖铺设完成后,当光伏地砖上有积水时,密封胶还可以有效的阻挡积水顺着双玻层压件和承载部的连接处向下渗透,以避免在支撑部产生积水。基于此,可以降低支撑部的积水对光伏地砖上设置的如接线盒和接线端子造成的影响,提高光伏地砖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支撑部是由四根铝合金方管拼接而成的环形支撑框,环形支撑框的转角处通过铝合金角码固定在一起。承载部是由四根铝合金角铝拼接而成的环形承载框。环形承载框通过密封胶粘接在环形支撑框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在支撑部是由四根铝合金方管拼接而成的环形支撑框情况下,铝合金方管相对于如中空钢管具有更轻的重量,在减小支撑部的重量的情况下,可以减小整个光伏地砖的重量,以使光伏地砖具有便于运输和施工的优点。
在承载部是由四根铝合金角铝拼接而成的环形承载框的情况下,铝合金角铝相对于如钢结构具有更轻的重量,在大大减轻承载部的重量的情况下,可以从整体上降低光伏地砖的重量,以使光伏地砖具有便于运输和安装的优点。
而且,当双玻层压件容置由铝合金角铝围合而成的环形承载框时,铝合金角铝不会对双玻层压件的受光面造成遮挡,此时,可以提高双玻层压件对太阳光的利用率。
将铝合金角码固定在环形支撑框的转角处,在不增大环形支撑框的重量的前提下,可以利用铝合金角码有效的提高环形支撑框的转角处的连接强度,使得环形支撑框的稳定性得到提高,进而确保光伏地砖的使用寿命。
利用密封胶将环形承载框粘接在环形支撑框上,在组装或施工过程中,可以将密封胶直接涂抹在环形支撑框与环形承载框的连接处,然后将环形支撑框与环形承载框利用密封胶紧固连接在一起。基于此,本发明不需要额外的紧固件即可实现环形承载框与环形支撑框的紧固连接,具有结构简单和便于实现紧固连接的优点。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双玻层压件包括透光板、光伏电池和背板。光伏电池设在透光板和背板之间。透光板远离光伏电池的一面具有防滑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透光板远离光伏电池的一面具有防滑结构,此时,可以利用防滑结构避免踩踏在光伏地砖上的行人滑倒,以确保光伏地砖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防滑结构包括防滑膜层或压花结构。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背板上具有彩色釉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在背板上设置彩色釉层的情况下,当有光照射在光伏地砖上时,在彩色釉层的反射下,可以使光伏地砖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以美化光伏地砖。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透光板和背板均为钢化玻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在透光板和背板均为钢化玻璃的情况下,不仅可以确保光伏地砖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而且还可以使透光板具有较好的透光性,以确保光伏地砖对太阳光的利用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透光板的厚度不小于10毫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透光板的厚度不小于10毫米的情况下,可以使得透光板具有一定的承载力,以避免光伏地砖被踩踏时,位于透光板下方的光伏电池发生隐裂。基于此,可以提高光伏地砖的使用寿命。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包括龙骨以及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光伏地砖,光伏地砖安装在龙骨上。
第二方面提供的光伏***具有第一方面和/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伏地砖通过自攻自钻钉安装在龙骨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采用自攻自钻钉将光伏地砖与龙骨固定在一起,可以利用自攻自钻钉实现支撑部的调平。也就是说,可以避免光伏地砖在组装完成后,相对于地面发生倾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地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地砖侧视方向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玻层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双玻层压件, 10-透光板, 11-光伏电池,
12-背板, 13-互联条, 14-汇流条;
2-底座, 20-支撑部, 21-承载部,
22-通孔, 23-加强件, 24-密封胶,
30-龙骨, 31-地基, 32-自攻自钻钉,
33-石材地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地砖。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地砖包括双玻层压件1、底座2以及接线盒(图中未示出),底座2包括支撑部20以及设在支撑部20上的承载部21。承载部21用于承载双玻层压件1,支撑部20用于支撑承载部21,支撑部20与双玻层压件1的背光面相对的位置具有容纳空间,接线盒位于容纳空间内。支撑部20上开设供接线盒的接线端子引出的通孔22。
参见图1,上述双玻层压件1可以是现有任意一种双玻层压件,只要可以满足光伏地砖使用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参见图2和图3,上述支撑部20和承载部21均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刚度或强度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由于双玻层压件1承载在承载部21内,因此,承载部21与双玻层压件1的边缘轮廓基本一致。此时,双玻层压件1可以容置在承载空间内,并与承载部21固定在一起。
参见图2和图3,上述支撑部20的形式多种多样,只要能够满足对承载部21的支撑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支撑部20可以与承载部21基本一致。又例如,上述支撑部20可以是与承载部21连接的多个支撑柱等。
参见图2和图3,光伏地砖处在使用状态下,支撑部20连接在承载部21的下方,至于支撑部20与承载部21的连接方式则是多种多样。例如,支撑部20可以直接与承载部21接触连接。又例如,支撑部20和承载部21之间还具有用于使两者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柱或连接件等。
上述支撑部20与双玻层压件1的背光面围成的容纳空间在双玻层压件1上的投影面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般接线盒安装在双玻层压件1的背面。此时,接线盒可以容置在上述容纳空间内。因此,可以根据实际容纳的接线盒的尺寸和数量等参数确定容纳空间在双玻层压件1上的投影面积。
参见图3和图4,在支撑部20上开设的通孔22的位置、数量和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上述通孔22的设置可以便于将接线端子从光伏地砖中引出,因此,上述通孔22的设置位置可以是便于引出接线端子的位置。例如,通孔22所具有的轴线延伸方向可以与接线端子的延伸方向重合。为了便于引出接线端子,上述通孔22的直径较接线端子的直径大即可。上述通孔22的数量可以与接线端子的数量相同,此时,一个通孔22对应一个连接线。当然,上述通孔22的数量也可以与接线端子的数量不相等,此时,可以是一个通孔22对应多个接线端子,或者多个通孔22对应一个接线端子。
参见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地砖在使用状态下,接线盒设置在双玻层压件1的背面。此时,接线盒可以容纳在支撑部20所具有的容纳空间内。接线盒的接线端子可以从支撑部20所具有的通孔22引出。支撑部20的底部与地基紧固连接在一起。
参见图2至图4,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地砖的使用过程可知,与承载部21连接在一起的支撑部20可以垫高容置有双玻层压件1的承载部21,使得承载部21和用于固定支撑部20的地基之间具有空间。可以有效的避免容置在承载部21所具有的容纳空间内的接线盒被挤压,而且,还可以增大接线盒与地基之间的距离。基于此,当支撑部20的下方有积水时,可以有效的避免积水浸泡接线盒,降低接线盒因积水浸泡而失效的可能性,以提高光伏地砖的使用寿命。而且,接线端子通过通孔22引出时,接线端子在上述空间内处于悬挂状态,以避免接线端子绕过支撑部的底部。也就是说,在避免接线端子被挤压的同时,还可以增大接线端子至地基的距离。此时,可以避免因支撑部20底部积水而浸泡接线端子,降低接线端子因积水浸泡而失效的可能性,以提高光伏地砖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2和图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部20包括第一环形结构,容纳空间位于第一环形结构的环内区域。承载部21包括第二环形结构,第二环形结构的内壁围合在双玻层压件1的边缘。第二环形结构设置在第一环形结构上。
参见图2和图3,支撑部20包括第一环形结构时,由第一环形结构的内壁围合而成的空间为上述容纳空间。上述容纳空间可以容纳接线盒和连接线,此时,可以利用上述容纳空间避免接线盒和接线端子被挤压。
参见图2和图3,由第二环形结构的内壁围合而成的空间为容置双玻层压件1的空间,第二环形结构相当于双玻层压件1的边框,实现对双玻层压件1的支撑和保护。基于此,针对双玻层压件1可以不需单独设置边框,即可实现对双玻层压件1的承载和保护。双玻层压件1容置在第二环形结构后,仅双玻层压件1的边缘与第二环形结构的内壁接触。也就是说,双玻层压件1所具有的受光面和背光面均没有被遮挡。基于此,未被遮挡的受光面可以提高光伏组件对太阳光的利用率。未被遮挡的背光面方便接线盒的设置。
参见图2和图3,第一环形结构的轮廓和第二环形结构的轮廓可以基本保持一致。也就是说,第一环形结构在第二环形结构的正投影覆盖第二环形结构。具有上述结构特征的第一环形结构可以为第二环形结构提供均匀的支撑力。基于此,可以确保由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构成的底座2的稳定性,使得整个光伏地砖的稳定性更佳。
参见图2和图3,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实质均为中空结构,在实现前文述及的功能的同时,还可以减轻底座2的整体重量。与双玻层压件1组装完成形成光伏地砖后,光伏地砖的整体重量也被大大减轻。基于此,可以方便光伏地砖的运输和施工。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的具体结构,下面将以具体示例的形式进行详细的阐述,应理解,以下阐述仅作为解释,不作为限定。
作为第一环形结构的第一种示例,第一环形结构是由多个中空承载板围合成的第一环形结构。第一环形结构具体可以是由中空承载板围合而成的与第二环形结构形状一致的第一环形结构。当第一环形结构与第二环形结构连接在一起时,中空承载板所具有的顶面与第二环形结构的底面连接在一起。由中空承载板围合成的第一环形结构能够减轻第一环形结构的重量,此时,由第一环形结构、第二环形结构和双玻层压件1组装形成光伏地砖的重量也会被减轻。基于此,光伏地砖具有方便运输和施工的优点。
作为第一环形结构的第二种示例,第一环形结构是由实心承载板围合成的第一环形结构。第一环形结构具体可以是由实心承载板围合而成的与第二环形结构形状一致的第一环形结构。由实心承载板围合成的第一环形结构可以为第二环形结构提供较大的支撑力,此时,由第一环形结构、第二环形结构和双玻层压件组装形成光伏地砖的稳定性被提高。基于此,可以提高光伏地砖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6,作为第二环形结构的第一种示例:第二环形结构可以是由多个L形承载板围合形成。第二环形结构具体可以是由多个L形承载板围合而成的与双玻层压件1边缘轮廓一致的第二环形结构。当双玻层压件1容置在由L形承载板围合而成的第二环形结构内时,双玻层压件1边缘的底面与L形承载板所具有的底板接触,双玻层压件1边缘的侧面与L形承载板所具有的侧板接触。此时,由于双玻层压件1边缘的顶面没有任何遮挡,因此,可以增大双玻层压件1对太阳光的利用率。
作为第二环形结构的第二种示例:第二环形结构由多个工字形承载板和/或多个C形承载板围合形成。第二环形结构具体可以是由多个工字形承载板和/或多个C形承载板围合而成的与双玻层压件1边缘轮廓一致的第二环形结构。当双玻层压件1容置在第二环形结构内时,双玻层压件1边缘的底面与工字形承载板或C形承载板所具有的底板接触,双玻层压件1边缘的侧面与工字形承载板或C形承载板所具有的侧板接触,双玻层压件1边缘的顶面与工字形承载板或C形承载板所具有的顶板接触。此时,虽然双玻层压件1边缘的顶面被顶板少量遮挡,但是对双玻层压件1对太阳光的利用率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同时,还可以提高第二环形结构对双玻层压件1的支撑力,此时,可以避免双玻层压件1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受到损坏,以提高光伏地砖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4,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支撑部20具有转角,底座2还包括设置在转角处的加强件23。
参见图4,作为一种示例,支撑部20是由四根空心承载板围合而成的方形支撑框。此时,方形支撑框具有四个直角转角。可以在直角转角的内壁和/或外壁紧固连接与直角转角的角度一致的如L形加强板等加强件23,或者在形成直角转角的两个承载板上同时紧固连接一个一字形加强板。加强件23紧固连接在承载板位于转角处的位置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可以是粘贴的方式、通过自攻自钻钉紧固连接的方式、焊接的方式、一体成形的方式等。应理解,在转角处,由于应力集中或连接强度不足等原因,会导致支撑部20的连接强度降低,使得支撑部20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而在转角处设置加强件23,可以有效的增加转角处的连接强度。基于此,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支撑部20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整个光伏地砖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参见图2和图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承载部21可拆卸或紧固连接在支撑部20上。
参见图2和图3,作为一种示例,可以在支撑部20与承载部21的连接处设置凸棱(图中未示出),而在承载部21与凸棱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凹槽(图中未示出)。将凸棱以过渡或过盈配合的方式卡装在凹槽内,以实现承载部21与支撑部20可拆卸的连接。在承载部21可拆卸的连接在支撑部20的情况下,当承载部21或支撑部20破损或报废时,可以将两者拆开,仅更换破损或报废的部分即可。基于此,可以重复利用未破损或未报废的部分,降低使用成本。
参见图2和图3,作为另外一种示例,承载部21通过焊接、粘贴或一体成形的方式紧固连接在支撑部20上。在承载部21紧固连接在支撑部20的情况下,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底座2的稳定性。基于此,可以提高光伏地砖的稳定性,提高光伏地砖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双玻层压件1和承载部21的接触处填充有密封胶24。
参见图6,作为一种示例,当承载部21是由L形承载板围合而成的第一环形结构时,可以在L形承载板的底板和侧板的内侧面涂覆密封胶24,利用密封胶24将L形承载板紧固连接在双玻层压件1的边缘。此时,密封胶24不仅能够使双玻层压件1和L形承载板固定在一起,以防止在运输、施工或使用过程中双玻层压件1从L形承载板上脱落下来或发生晃动。而且,光伏地砖铺设完成后,当光伏地砖上有积水时,密封胶24还可以有效的阻挡积水顺着双玻层压件1和L形承载板的接触处向下渗透,以避免在支撑部20产生积水。基于此,可以降低支撑部20的积水对光伏地砖所具有的接线盒造成的影响,提高光伏地砖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部20是由四根铝合金方管拼接而成的方形支撑框,方形支撑框的转角处通过铝合金角码固定。承载部21是由四根铝合金角铝拼接而成的方形承载框。方形承载框通过密封胶24粘接在方形支撑框上。四根铝合金角铝以及四根铝合金方管的拼接方式可以是焊接或粘接。
参见图6,在支撑部20是由四根铝合金方管拼接而成的方形支撑框情况下,铝合金方管相对于如中空钢管具有更轻的重量,在减小支撑部20的重量的情况下,可以减小整个光伏地砖的重量,以使光伏地砖具有便于运输和施工的优点。
将铝合金角码固定在方形支撑框的转角处,在不增大方形支撑框的重量的前提下,可以利用铝合金角码有效的提高方形支撑框的转角处的连接强度,使得方形支撑框的稳定性得到提高,进而确保光伏地砖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6,在承载部21是由四根铝合金角铝拼接而成的方形承载框的情况下,铝合金角铝相对于如钢结构具有更轻的重量,在大大减轻承载部21的重量的情况下,可以从整体上降低光伏地砖的重量,以使光伏地砖具有便于运输和安装的优点。而且,当双玻层压件1容置由铝合金角铝围合而成的方形承载框时,铝合金角铝不会对双玻层压件1的受光面造成遮挡,此时,可以提高双玻层压件1对太阳光的利用率。由于现有双玻层压件1的边缘轮廓一般是方形,当承载部21为方形承载框时,可以与现有双玻层压件1相匹配,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可以利用密封胶24将方形承载框粘接在方形支撑框上,在组装或施工过程中,可以将密封胶24直接涂抹在方形支撑框与方形承载框的连接处,然后将方形支撑框与方形承载框利用密封胶24紧固连接在一起。基于此,本发明不需要额外的紧固件即可实现方形承载框与方形支撑框的紧固连接,具有结构简单和便于实现紧固连接的优点。
参见图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双玻层压件1包括透光板10、光伏电池11和背板12。光伏电池11设在透光板10和背板12之间。透光板10远离光伏电池11的一面具有防滑结构(图中未示出)。
参见图5,上述透光板10、光伏电池11和背板12可以通过EVA等胶膜(图中未示出)层压在一起。
参见图5,上述透光板10和背板12均可以是具有一定强度的钢化玻璃,当透光板10为光滑玻璃时,可以确保光伏地砖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当行人踩踏在透光板10上时,可以有效的避免踩踏力导致光伏电池11发生隐裂,以提高光伏地砖的使用寿命。而且,钢化玻璃的透光性较好,可以确保光伏地砖对太阳光的利用率。至于作为透光板10和背板12使用的钢化玻璃的厚度均可以不小于10毫米,以进一步提高透光板10和背板12的强度。
参见图5,上述光伏电池11可以包括多个电池串,每一电池串所具有的多个电池片均可以通过互联条13连接在一起。电池串的端部可以通过汇流条14连接在一起。
参见图5,上述背板12上还可以设置彩色釉层(图中未示出)。当有光照射在光伏地砖上时,在彩色釉层的反射下,可以使光伏地砖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以美化光伏地砖。
上述防滑结构可以包括防滑膜层或压花结构。此时,可以利用防滑结构避免踩踏在光伏地砖上的行人滑倒,以确保光伏地砖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参见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伏***,包括龙骨30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地砖。光伏***处于组装状态下,光伏地砖所包括的支撑部20与龙骨30固定在一起。
参见图6,光伏地砖在组装完成后,投入使用前,一般需要在地面挖槽,以槽底作为地基31,并在槽内固定设置由如钢方管制成的龙骨30。可以利用自攻自钻钉32将支撑部20和龙骨30固定在一起时,自攻自钻钉32实现支撑部20的调平。也就是说,可以避免光伏地砖在组装完成后,相对于与其相邻的石材地砖33发生倾斜。当然,支撑部20与龙骨30的紧固连接方式还可以是焊接或其他任意一种紧固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光伏地砖,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双玻层压件以及接线盒,所述底座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双玻层压件的承载部和用于支撑所述承载部的支撑部,所述承载部设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底座与所述双玻层压件的背光面围成容纳空间,所述接线盒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支撑部上开设供所述接线盒的接线端子引出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环形结构,所述容纳空间位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环内区域;
所述承载部包括第二环形结构,所述第二环形结构的内壁围合在所述双玻层压件的边缘,所述第二环形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是由多个中空承载板围合而成;
所述第二环形结构是由L形承载板、工字形承载板、或C形承载板围合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具有转角,所述底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转角处的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为L形加强板或一字形加强板;
所述承载部可拆卸或紧固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玻层压件和所述承载部的接触处填充有密封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是由四根铝合金方管拼接而成的环形支撑框,所述环形支撑框的转角处通过角码固定在一起;
所述承载部是由四根铝合金角铝拼接而成的环形承载框;
所述环形承载框通过密封胶粘接在所述环形支撑框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玻层压件包括透光板、光伏电池和背板;所述光伏电池设在所述透光板和背板之间;所述透光板远离所述光伏电池的一面具有防滑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结构包括防滑膜层或压花结构;
所述背板上具有彩色釉层;
所述透光板和背板均为钢化玻璃;
所述透光板的厚度不小于10毫米。
9.一种光伏***,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骨以及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地砖,所述光伏地砖安装在所述龙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地砖通过自攻自钻钉安装在所述龙骨上。
CN202021404167.1U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光伏地砖及光伏*** Active CN2126771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04167.1U CN212677121U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光伏地砖及光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04167.1U CN212677121U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光伏地砖及光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77121U true CN212677121U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38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04167.1U Active CN212677121U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光伏地砖及光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771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90897B1 (ja) 2022-11-07 2023-06-14 株式会社エネルギーギャップ 太陽電池ユニット及び太陽電池ユニットの設置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90897B1 (ja) 2022-11-07 2023-06-14 株式会社エネルギーギャップ 太陽電池ユニット及び太陽電池ユニットの設置方法
JP2024067607A (ja) * 2022-11-07 2024-05-17 株式会社エネルギーギャップ 太陽電池ユニット及び太陽電池ユニットの設置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29081B2 (en) Self-adhesive photovoltaic module
CA2331024A1 (en) Solar battery unit and solar battery device
CN103022193B (zh) 一种光伏瓦
CN212677121U (zh) 一种光伏地砖及光伏***
GB2496944A (en) Insulating panel with through hole for wires of solar collector
CN102709369A (zh) 一种瓦片太阳能光伏组件
CN213626333U (zh) 具有防风、防水、防灾功能的建筑一体化光伏屋顶
JP2007113255A (ja) バス停待合所用発電システム
CN105897134A (zh) 一种包含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屋顶
CN102544147A (zh) 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2544162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2253314U (zh) 太阳能光伏-照明一体化组件
JP2001007375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とその設置方法
JP6391929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03026528U (zh) 一种光伏瓦
JPH09279789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取付構造
CN211369176U (zh) 光伏幕墙***
CN201738511U (zh) 一种可发电太阳能瓷砖
JP4738669B2 (ja) 太陽電池屋根材
JP2006028803A (ja) シート防水型太陽光発電パネルセット、その施工方法及び施工構造
CN203085596U (zh) 一种太阳能金属瓦
JP2001182264A (ja) 建材用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装置
CN202280219U (zh) 太阳能光伏p-n结构墙面砖
CN205864355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5629088U (zh) 光伏发电地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9

Address after: 710000 Shangyuan Road, caotan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ONGI LERRI SOLA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8369 Shangyuan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n, Shaanxi 710018

Patentee before: Xi'an Longji Green Energ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