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72334U - 行星齿轮式组合传动机 - Google Patents

行星齿轮式组合传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72334U
CN212672334U CN202020465242.9U CN202020465242U CN212672334U CN 212672334 U CN212672334 U CN 212672334U CN 202020465242 U CN202020465242 U CN 202020465242U CN 212672334 U CN212672334 U CN 212672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planet
output
sealing plat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6524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上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46524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723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72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7233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星齿轮式组合传动机,包括箱体、输入构件、输出构件、支撑构件、支撑筒体和传动构件;所述箱体的一端设置输入构件,箱体的另一端设置至少一个输出构件,箱体的内设置支撑筒体;所述支撑筒体设置支撑构件和传动构件;所述输出构件设置于箱体的另一端侧面,并与传动构件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传动力矩大、传动效率高和省力节能等特点。

Description

行星齿轮式组合传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星式齿轮传动装置,具体为一种行星齿轮式组合传动机。
背景技术
齿轮传动是近代机器中最常见的机械传动,是传递机器动力和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机械产品的重要基础部件。它与带、链、摩擦、液压等机械传动相比,具有功率范围大、传动效率高、圆周运动速度高、传动比准确、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特点。因此,它已成为许多机械产品不可缺少的传动部件,也是机器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传动形式。
行星式齿轮传动是齿轮传动中的一种结构形式。行星式齿轮传动有时被称为“周转齿轮传动”,它描述的是一种带有外壳的齿轮***,其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围绕位于中心的太阳齿轮旋转的行星齿轮。然而,现有的行星式齿轮传动装置中传动力矩小,传动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行星齿轮式组合传动机。
为了实现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行星齿轮式组合传动机,包括箱体、输入构件、输出构件、支撑构件、支撑筒体和传动构件;所述箱体的一端设置输入构件,箱体的另一端设置至少一个输出构件,箱体内设置支撑筒体;所述支撑筒体设置支撑构件和传动构件;所述输出构件与传动构件传动连接;
所述支撑构件包括第一封板、第二封板和第三封板并依次设置于箱体内,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置于箱体的一端,第三封板置于箱体的另一端;
所述输入构件包括输入轴、输入主动齿轮、定位轴套筒、从动齿轮;所述输入轴依次贯穿箱体、第一封板、输入主动齿轮和第二封板,所述输入轴在箱体、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上设置轴承,所述输入轴与输入主动齿轮设置插键固定连接;所述输入主动齿轮与设在定位轴套筒的从动齿轮相匹配的外啮合传动连接;该从动齿轮通过插键限制固定于定位轴套筒;
所述传动构件包括定位轴、行星轴、支撑板、A齿环、B齿轮、C齿轮、A双齿轮、B双齿轮、B输出齿轮、A行星齿轮、B行星齿轮、C行星齿轮、N行星齿轮、D行星齿轮、E行星齿轮、F行星齿轮、行星轴套筒B、行星轴套筒A和输入主动齿轮;
所述定位轴的二端分别设置轴承用于分别与第一封板、第三封板旋转连接,所述定位轴依次设置定位轴套筒、B齿轮、A双齿轮、C齿轮、B双齿轮和B输出齿轮,定位轴分别与B齿轮、C齿轮和B双齿轮设置插键固定连接,定位轴分别与设置轴承的A双齿轮和输出齿轮旋转连接;所述定位轴套筒贯穿置于第二封板和支撑板;
所述定位轴套筒依次贯穿第二封板、支撑板、A齿轮,所述第二封板、支撑板分别与定位轴套筒旋转连接,所述定位轴套筒通过插键和A齿轮固定连接;
所述行星轴二端分别通过滚动轴承Ⅱ与支撑板、B输出齿轮固定旋转连接,所述支撑板和B输出齿轮设置中心孔,支撑板安装在定位轴套筒,B输出齿轮通过滚动轴承Ⅱ与定位轴连接;行星轴依次设置行星轴套筒B、行星轴套筒A和A行星齿轮,所述行星轴套筒B、行星轴套筒A、A行星齿轮套于行星轴;
所述行星轴套筒B的二端分别用插键固定安装D行星齿轮和F行星齿轮,行星轴套筒B与E行星齿轮设置轴承旋转连接;
所述E行星齿轮和支撑筒体的A齿环相匹配的啮合传动连接;
所述D行星齿轮用插键固定在行星轴套筒B的一端与A双齿轮相匹配的啮合传动连接;
所述F行星齿轮用插键固定在行星轴套筒B的另一端与A齿轮相匹配的啮合传动连接;
所述行星轴套筒A安装有B行星齿轮、C行星齿轮和N行星齿轮;
所述B行星齿轮与B双齿轮的一端相匹配的啮合传动连接,所述B双齿轮的另一端与A行星齿轮的一端相匹配的啮合传动连接,所述A行星齿轮的另一端与支撑筒体的C齿环相匹配的啮合传动连接;
所述C行星齿轮的一端与C齿轮相匹配的啮合传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支撑筒体的B齿环相匹配的啮合传动连接;
所述支撑筒体的侧面开设有啮合口,该啮合口对齐B输出齿轮;
所述输出构件包括A输出齿轮、轴承座Ⅰ和输出轴,所述轴承座Ⅰ安装于啮合口边缘,所述输出轴的一端旋转固定连接于轴承座Ⅰ,另一端贯穿A输出齿轮和箱体,并向外延伸;所述A输出齿轮固定于输出轴,并通过啮合口伸入支撑筒体内与B输出齿轮相匹配的啮合传动。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星轴的数量为3根以上。常用数量为3到20。能利于实现多轴传动。有效提高传动效率。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星轴以定位轴为中心均匀分布于支撑板的周边和支撑板相对应的B输出齿轮。能有利于保证传动精度,进而提高传动效率。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B齿轮、A双齿轮、C齿轮、B双齿轮安装于定位轴的顺序为:由输入端至输出端依次为B齿轮、A双齿轮、C齿轮、B双齿轮,以此重复循环布置。可根据设定需要适当增加B齿轮、A双齿轮、C齿轮、B双齿轮的个数。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星轴安装的行星轴套筒A和行星轴套筒B的数量之和W≥2;所述A双齿轮和B双齿轮的数量之和等于W。两个数值相等,能有利传动输出。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筒体的内圆周面设有若干齿环。能方便E行星齿轮、C行星齿轮、A行星齿轮与支撑筒体的内圆周面啮合传动,并同时对E行星齿轮、C行星齿轮、A行星齿轮实现支撑作用,进而使得对行星轴和定位轴的支撑作用,增强行星轴和定位轴的承力能力。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A齿环与E行星齿轮相对应的设置于支撑筒体的内圆周面;所述B齿环与C行星齿轮相对应的设置于支撑筒体的内圆周面;所述C齿环与A行星齿轮相对应的设置于支撑筒体的内圆周面。支撑筒体上的A齿环、B齿环和C齿环能保证传动构件在其内进行转动。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的一端设有沉口Ⅰ,箱体的另一端设有沉口Ⅱ;所述沉口Ⅰ内固定安装第二封板和第一封板;所述沉口Ⅱ内固定安装第三封板。沉口Ⅰ能对第二封板起到限位固定作用,沉口Ⅱ能对第三封板起到限位固定作用,沉口Ⅰ与沉口Ⅱ结合能利于定位轴找准中心。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封板和第一封板之间安装有筒体;所述筒体、第二封板和第一封板之间形成容置空间Ⅰ。容置空间Ⅰ能为输入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传动提供足够的空间。利于有效传动。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示行星齿轮式组合传动机还包括输出箱体,所述输出箱体包裹于输出构件,并与箱体的外侧面形成容置空间Ⅱ。输出箱体能对输出齿轮旋转进行保护,避免输出齿轮在工作时受到外界干扰。容置空间Ⅱ为输出齿轮及其相关联的设备提供足够的容纳空间。
工作原理:
输入构件传动:输入轴与驱动电机旋转连接,驱动电机驱动输入轴旋转,输入轴带动输入主动齿轮旋转,输入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传动,驱动从动齿轮旋转,从动齿轮带动定位轴套筒旋转,定位轴套筒带动A齿轮旋转;
输出构件传动:A齿轮与F行星齿轮啮合传动,驱动F行星齿轮旋转,F行星齿轮带动行星轴套筒A旋转,行星轴套筒A带动D行星齿轮旋转,D行星齿轮与A双齿轮的一端啮合传动,驱动A双齿轮旋转,A双齿轮的另一端与N齿轮啮合传动,驱动N齿轮旋转,N齿轮带动行星轴套筒B旋转,行星轴套筒B带动B行星齿轮旋转,B行星齿轮与B双齿轮的一端啮合传动,驱动B双齿轮旋转,B双齿轮的另一端与A行星齿轮的一端啮合传动,驱动A行星齿轮旋转,A行星齿轮的另一端与支撑筒体啮合传动;
同时,B双齿轮带动定位轴旋转,定位轴带动B齿轮、C齿轮旋转,B齿轮与E行星齿轮的一端啮合传动,E行星齿轮的另一端与支撑筒体啮合传动;C齿轮与C行星齿轮的一端啮合传动,驱动C行星齿轮旋转,C行星齿轮的另一端与支撑筒体啮合传动;
E行星齿轮、C行星齿轮、A行星齿轮分别与支撑筒体啮合传动,支撑板与定位轴套筒旋转连接,定位轴与输出齿轮、第三封板旋转连接;E行星齿轮、C行星齿轮和A行星齿轮带动行星轴以定位轴为中心在支撑筒体内做圆周运动,同时行星轴带动输出齿轮绕定位轴作绕轴旋转运动;
输出构件传动:输出齿轮在行星轴驱动下产生旋转,输出齿轮与输出齿轮啮合传动,驱动输出齿轮旋转,输出齿轮带动输出轴旋转,输出轴驱动与其连接的输出装置工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突出的特点和进步:
1.本实用新型设置一轴多用,具有结构紧凑、齿轮可分别实现正转动或反转动,传动力矩大,传动效率高和省力节能。
2.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路线为:输入轴传送至输入主动齿轮,输入主动齿轮传送至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传送至定位轴套筒,定位轴套筒传送至A齿轮,A齿轮传送至F行星齿轮,F行星齿轮传送至行星轴套筒B,行星轴套筒B传送至D行星齿轮,D行星齿轮传送至A双齿轮,A双齿轮传送至N齿轮,N齿轮传送至行星轴套筒A,行星轴套筒A传送至B行星齿轮,B行星齿轮传送至B双齿轮,B双齿轮传送至A行星齿轮和定位轴,定位轴传送至C齿轮、B齿轮,C齿轮传送至C行星齿轮,B齿轮传送至E行星齿轮,A行星齿轮、C行星齿轮和E行星齿轮驱动行星轴绕定位轴做圆周运动。多根行星轴时,每根行星轴的按相同的路线传动。
3.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路线中E行星齿轮、C行星齿轮、A行星齿轮分别与支撑筒体的啮合点作为支点,而动力臂则为E行星齿轮、C行星齿轮、A行星齿轮各自的直径,行星轴、定位轴在B输出齿轮的连接处的轴心至B输出齿轮与A输出齿轮啮合点是阻力臂,而B输出出齿轮与A输出齿轮的啮合点则为是阻力点,当阻力点在支点线上时,阻力由动力和支点共同承担。B输出齿轮的阻力由A齿轮、B齿轮、A双齿轮、C齿轮、B双齿轮共同承担。实现省力作用。多根行星轴时,B输出齿轮的阻力由多个A齿轮、B齿轮、A双齿轮、C齿轮、B双齿轮共同承担,取得更好的省力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行星齿轮式组合传动机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C-C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D-D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E-E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驱动电机,2-输入轴,3-箱体,4-滚动轴承Ⅰ,5-定位轴套筒,6-从动齿轮,7-第一封板,8-容置空间Ⅰ,9-沉口Ⅰ,10-筒体,11-第二封板,12-支撑板,13-支撑筒体,14-A齿轮,15-A齿环,16-B齿轮,17定位轴,18-A双齿轮,19-B齿环,20-C齿轮,21-B双齿轮,22-C齿环,23-输出箱体,24-轴承座Ⅰ,25-容置空间Ⅱ,26-A输出齿轮,27-轴承座Ⅱ,28-轴承座Ⅲ,29-飞轮,30-轴承座Ⅳ,31-输出装置,32-输出轴,33-输出轴孔,35-啮合口,36-第三封板,37-B输出齿轮,38-螺母,39-滚动轴承Ⅱ,40-行星轴,41-A行星齿轮,42-行星轴套筒A,43-B行星齿轮,44-C行星齿轮,45-N行星齿轮,46-D行星齿轮,47-E行星齿轮,48-行星轴套筒B,49-F行星齿轮,50-输入主动齿轮,51-沉口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6所示,一种行星齿轮式组合传动机,包括箱体3、输入构件、输出构件、支撑构件、支撑筒体13、输出箱体23和传动构件;
所述箱体3的一端设置输入构件,箱体3的另一端设置输出构件,箱体3的内设置支撑筒体13;所述支撑筒体13设置支撑构件和传动构件;
所述输出构件设置于箱体3的另一端侧面,并与传动构件传动连接;
所述支撑构件包括第一封板7、第二封板11和第三封板36并依次设置于箱体3内,第一封板7和第二封板11置于箱体3的一端,第三封板36置于箱体3的另一端;
所述输入构件包括输入轴2、输入主动齿轮50、定位轴套筒5、从动齿轮6;所述输入轴2依次贯穿箱体3、第一封板7、输入主动齿轮50和第二封板11,输入轴2在箱体3、第一封板7和第二封板11上设置轴承,输入轴2与输入主动齿轮50设置插键固定连接;所述输入主动齿轮50与设在定位轴套筒5的从动齿轮6相匹配的外啮合传动连接;输入主动齿轮50与定位轴套筒5通过键固定连接;定位轴套筒5通过键与从动齿轮6固定连接;
所述传动构件包括定位轴17、行星轴40、支撑板12、A齿轮14、B齿轮16、C齿轮20、A双齿轮18、B双齿轮21、B输出齿轮37、A行星齿轮41、B行星齿轮43、C行星齿轮44、N行星齿轮45、D行星齿轮46、E行星齿轮47、F行星齿轮49、行星轴套筒B48、行星轴套筒A42和输入主动齿轮50;
所述定位轴17的二端分别设置轴承用于分别与第一封板7和第三封板36旋转连接,定位轴17依次设置定位轴套筒5、B齿轮16、A双齿轮18、C齿轮20、B双齿轮21和B输出齿轮37,定位轴17分别与B齿轮16、C齿轮20和B双齿轮21设置插键固定连接,定位轴17分别与设置有轴承的A双齿轮18和输出齿轮37旋转连接;B输出齿轮37通过滚动轴承Ⅱ39与定位轴17连接;定位轴17还通过滚动轴承Ⅰ4分别与第一封板7第三封板36连接;
所述定位轴套筒5上还安装有第二封板11、支撑板12、A齿轮14,以主动齿轮50为起点,依次向右(以图1作为参考,人面向结构示意图)安装第二封板11、支撑板12、A齿轮14;A齿轮14通过键与定位轴套筒5固定连接,而定位轴套筒5可在第二封板11、支撑板12上旋转;
所述支撑板12和B输出齿轮37设置中心孔,能便于定位轴17进行定位安装;
所述行星轴40二端分别通过滚动轴承Ⅱ39分别与支撑板12、B输出齿轮37固定连接,行星轴40延伸出支撑板12、B输出齿轮37的部分采用螺母38连接;进而能起到限位固定作用;
所述行星轴40依次设置行星轴套筒B48、行星轴套筒A42和A行星齿轮41,行星轴40与行星轴套筒B48和行星轴套筒A42旋转滑动连接,A行星齿轮41可绕行星轴40旋转;
所述支撑筒体13与E行星齿轮47相对应的内圆周面设置有A齿环15;所述支撑筒体13与C行星齿轮44相对应的内圆周面设置有B齿环19;所述支撑筒体13与A行星齿轮41相对应的内圆周面设置有C齿环22;能利于传动构件位于支撑筒体内旋转;
所述行星轴套筒B48的二端分别用插键固定安装D行星齿轮46和F行星齿轮49,行星轴套筒B48与E行星齿轮47设置轴承旋转滑动连接;所述D行星齿轮46与A双齿轮18相匹配的啮合传动连接;所述E行星齿轮47设置轴承分别与B齿轮16和支撑筒体13的A齿环15相匹配的啮合传动连接;所述F行星齿轮49与A齿轮14相匹配的啮合传动;
所述行星轴套筒B48安装有B行星齿轮43、C行星齿轮44和N行星齿轮45;所述B行星齿轮43与B双齿轮21的一端相匹配的啮合传动,所述B双齿轮21的另一端与A行星齿轮41的一端相匹配的啮合传动,所述A行星齿轮41的另一端与支撑筒体13的C齿环22相匹配的啮合传动;所述C行星齿轮44的一端与C齿轮20相匹配的啮合传动,其另一端与支撑筒体13的B齿环19相匹配的啮合传动;
所述支撑筒体13的侧面开设有啮合口35,该啮合口35对齐B输出齿轮37;
所述输出构件包括A输出齿轮26、轴承座Ⅰ24和输出轴32,所述轴承座Ⅰ24安装于啮合口35边缘,所述输出轴32的一端旋转固定连接于轴承座Ⅰ24,另一端贯穿A输出齿轮26和箱体3,并向外延伸;所述A输出齿轮26固定于输出轴32,并通过啮合口35伸入支撑筒体13内与B输出齿轮37相匹配的啮合传动;
所述输入轴2与箱体3、第一封板7、第二封板11分别通过滚动轴承Ⅰ4连接,使得输入轴2分别与箱体3、第一封板7、第二封板11实现旋转连接。能便于输入轴2将传动力传送至输入主动齿轮50;
输出构件还包括轴承座Ⅱ27、轴承座Ⅲ28、飞轮29和轴承座Ⅳ30;轴承座Ⅱ27安装于输出箱体23内,轴承座Ⅲ28和轴承座Ⅳ30置于箱体3外;输出轴32依次贯穿轴承座Ⅰ24、A输出齿轮26、轴承座Ⅱ27、箱体3、轴承座Ⅲ28、飞轮29和轴承座Ⅳ30后与输出装置31连接;输出轴32与箱体3之间通过输出轴孔33连接;
为了保护输出构件免于外部环境干扰,输出构件上增加安装输出箱体23,即所述输出箱体23包裹于输出构件,并与箱体3的外侧面形成容置空间Ⅱ25。
所述行星轴40的数量为3根。所述行星轴40以定位轴17为中心圆周均匀分布于支撑板12的周边;而另一端连接与支撑板12相对应的B输出齿轮37。并分别与支撑板12、B输出齿轮37旋转固定连接。
所述B齿轮16、A双齿轮18、C齿轮20、B双齿轮21安装于定位轴17的顺序为:由输入端至输出端依次为B齿轮16、A双齿轮18、C齿轮20、B双齿轮21,以此重复循环布置。
所述行星轴40安装有行星轴套筒A42和行星轴套筒B48的数量之和W为2;所述A双齿轮18和B双齿轮21的数量之和为2。即为单根行星轴40上安装有行星轴套筒A42和行星轴套筒B48的数量之和等于A双齿轮18和B双齿轮21安装于定位轴17的数量之和。
A齿环15、B齿环19、C齿环22传动方式:A齿环 15与E行星齿轮47啮合传动,B齿环19与C行星齿轮44啮合传动,C齿环22与A行星齿轮41啮合传动;E行星齿轮47、C行星齿轮44和A行星齿轮41带动行星轴40绕定位轴17在支撑筒体13内做圆周运动。行星轴40驱动B输出齿轮37绕定位轴17作绕轴旋转运动,而B输出齿轮37与A输出齿轮26啮合传动,从而驱动A输出齿轮26旋转,A输出齿轮26旋转后,带动输出轴32旋转,输出轴32位于箱体3外侧的一端与输出装置31旋转连接,进而驱动输出装置31工作。
输出装置31可为增减变数箱。
为了便于定位安装第二封板11和第三封板36,所述箱体3的一端设有沉口Ⅰ9,箱体3的另一端设有沉口Ⅱ51;所述沉口Ⅰ9内固定安装第二封板11和第一封板7,第二封板11顶至沉口Ⅰ9的底面;所述沉口Ⅱ51内固定安装第三封板36。
所述第二封板11和第一封板7之间安装有筒体10;所述筒体10、第二封板11和第一封板7之间形成容置空间Ⅰ8。
为了便于传动及后续检修,所述输入主动齿轮50通过键固定安装于输入轴2。从动齿轮6通过键与定位轴套筒5固定连接。A齿轮14通过键与定位轴套筒5固定连接。
为了实现有效传动及拆装便利,所述B行星齿轮43通过键与行星轴套筒B48固定连接。所述N齿轮45通过键与行星轴套筒B48固定连接。所述D行星齿轮46通过键与行星轴套筒A42固定连接。所述F行星齿轮49通过键与行星轴套筒A42固定连接。
具体的工作方式:
输入构件传动:输入轴2与驱动电机1旋转连接,驱动电机1驱动输入轴2旋转,输入轴2带动输入主动齿轮50旋转,输入主动齿轮50与从动齿轮6啮合传动,驱动从动齿轮6旋转,从动齿轮6带动定位轴套筒5旋转,定位轴套筒5带动A齿轮14旋转;
输出构件传动:A齿轮14与F行星齿轮49啮合传动,驱动F行星齿轮49旋转,F行星齿轮49带动行星轴套筒A42旋转,行星轴套筒A42带动D行星齿轮46旋转,D行星齿轮46与A双齿轮18的一端啮合传动,驱动A双齿轮18旋转,A双齿轮18的另一端与N齿轮45啮合传动,驱动N齿轮45旋转,N齿轮45带动行星轴套筒B48旋转,行星轴套筒B48带动B行星齿轮43旋转,B行星齿轮43与B双齿轮21的一端啮合传动,驱动B双齿轮21旋转,B双齿轮21的另一端与A行星齿轮41的一端啮合传动,驱动A行星齿轮41旋转,A行星齿轮41的另一端与支撑筒体13啮合传动;
同时,B双齿轮21带动定位轴17旋转,定位轴17带动B齿轮16、C齿轮20旋转,B齿轮16与E行星齿轮47的一端啮合传动,E行星齿轮47的另一端与支撑筒体13啮合传动;C齿轮20与C行星齿轮44的一端啮合传动,驱动C行星齿轮44旋转,C行星齿轮44的另一端与支撑筒体13啮合传动;
E行星齿轮47、C行星齿轮44、A行星齿轮41分别与支撑筒体13啮合传动,第一支撑板12与定位轴套筒5旋转连接,定位轴17与B输出齿轮37、第三封板36旋转连接;E行星齿轮47、C行星齿轮44和A行星齿轮41带动行星轴40以定位轴17为中心在支撑筒体13内做圆周运动,同时行星轴40带动B输出齿轮37绕定位轴17作绕轴旋转运动;
输出构件传动:B输出齿轮37在行星轴40驱动下产生旋转,B输出齿轮37与输出齿轮A啮合传动,驱动A输出齿轮26旋转,A输出齿轮26带动输出轴32旋转,输出轴32驱动与其连接的输出装置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路线为:输入轴2传送至输入主动齿轮50,输入主动齿轮50传送至从动齿轮6,从动齿轮6传送至定位轴套筒5,定位轴套筒5传送至A齿轮14,A齿轮14传送至F行星齿轮49,F行星齿轮49传送至行星轴套筒B48,行星轴套筒B48传送至D行星齿轮46,D行星齿轮46传送至A双齿轮18,A双齿轮18传送至N齿轮45,N齿轮45传送至行星轴套筒A42,行星轴套筒A42传送至B行星齿轮43,B行星齿轮43传送至B双齿轮21,B双齿轮21传送至A行星齿轮41和定位轴17,定位轴17传送至C齿轮20、B齿轮16,C齿轮20传送至C行星齿轮44,B齿轮16传送至E行星齿轮47,A行星齿轮41、C行星齿轮44和E行星齿轮47驱动行星轴40绕定位轴17做圆周运动。多根行星轴时,每根行星轴的按相同的路线传动。
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路线中E行星齿轮47、C行星齿轮44、A行星齿轮41分别与支撑筒体的啮合点作为支点,而动力臂则为E行星齿轮47、C行星齿轮44、A行星齿轮41各自的直径,行星轴40、定位轴17在B输出齿轮37的连接处的轴心至B输出齿轮37与A输出齿轮26啮合点是阻力臂,而B输出出齿轮37与A输出齿轮26的啮合点则为是阻力点,当阻力点在支点线上时,阻力由动力和支点共同承担。B输出齿轮37的阻力由A齿轮14、B齿轮16、A双齿轮18、C齿轮20、B双齿轮21共同承担。实现省力作用。多根行星轴时,B输出齿轮的阻力由多个A齿轮、B齿轮、A双齿轮、C齿轮、B双齿轮共同承担,取得更好的省力效果。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之处在于:所述输出构件的个数为2个。输出箱体23是对应于输出构件安装,则输出箱体23的个数与输出构件相等。
所述行星轴40的数量为5根。
单根行星轴40安装有行星轴套筒A42和行星轴套筒B48的数量之和W为3;
所述A双齿轮18和B双齿轮21的数量之和为3。A双齿轮18和B双齿轮21相同。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之处在于:所述输出构件的个数为3个。输出箱体23是对应于输出构件安装,则输出箱体23的个数与输出构件相等。
所述行星轴40的数量为4根。
单根行星轴40安装有行星轴套筒A42和行星轴套筒B48的数量之和W为4;
所述A双齿轮18和B双齿轮21的数量之和为4。A双齿轮18和B双齿轮21相同。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之处在于:所述输出构件的个数为5个。输出箱体23是对应于输出构件安装,则输出箱体23的个数与输出构件相等。
所述行星轴40的数量为6根。
单根行星轴40安装有行星轴套筒A42和行星轴套筒B48的数量之和W为4;
所述A双齿轮18和B双齿轮21的数量之和为4。A双齿轮18和B双齿轮21相同。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之处在于:所述输出构件的个数为2个。输出箱体23是对应于输出构件安装,则输出箱体23的个数与输出构件相等。
所述行星轴40的数量为8根。
单根行星轴40安装有行星轴套筒A42和行星轴套筒B48的数量之和W为3;
所述A双齿轮18和B双齿轮21的数量之和为3。A双齿轮18和B双齿轮21相同。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至5相比,区别之处在于:所述支撑筒体13的内圆周面可设有若干个齿环。该齿环为在支撑筒体13的内圆周面加工形成,可利用这些加工所得齿环代替A齿环15、B齿环19和C齿环22。支撑筒体13的内圆周面加工所得齿环与传动构件啮合转动。
显然,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行星齿轮式组合传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3)、输入构件、输出构件、支撑构件、支撑筒体(13)和传动构件;
所述箱体(3)的一端设置输入构件,箱体(3)的另一端设置至少一个输出构件,箱体(3)内设置支撑筒体(13);所述支撑筒体(13)设置支撑构件和传动构件;
所述输出构件与传动构件传动连接;
所述支撑构件包括第一封板(7)、第二封板(11)和第三封板(36)并依次设置于箱体(3)内,第一封板(7)和第二封板(11)置于箱体(3)的一端,第三封板(36)置于箱体(3)的另一端;
所述输入构件包括输入轴(2)、输入主动齿轮(50)、定位轴套筒(5)、从动齿轮(6);所述输入轴(2)依次贯穿箱体(3)、第一封板(7)、输入主动齿轮(50)和第二封板(11),所述输入轴(2)在箱体(3)、第一封板(7)和第二封板(11)上设置轴承,所述输入轴(2)与输入主动齿轮(50)设置插键固定连接;所述输入主动齿轮(50)与设在定位轴套筒(5)的从动齿轮(6)相匹配的外啮合传动连接;该从动齿轮(6)通过插键限制固定于定位轴套筒(5);
所述传动构件包括定位轴(17)、行星轴(40)、支撑板(12)、A齿环(15)、B齿轮(16)、C齿轮(20)、A双齿轮(18)、B双齿轮(21)、B输出齿轮(37)、A行星齿轮(41)、B行星齿轮(43)、C行星齿轮(44)、N行星齿轮(45)、D行星齿轮(46)、E行星齿轮(47)、F行星齿轮(49)、行星轴套筒B(48)、行星轴套筒A(42)和输入主动齿轮(50);
所述定位轴(17)的二端分别设置轴承用于分别与第一封板(7)、第三封板(36)旋转连接,所述定位轴(17)依次设置定位轴套筒(5)、B齿轮(16)、A双齿轮(18)、C齿轮(20)、B双齿轮(21)和B输出齿轮(37),定位轴(17)分别与B齿轮(16)、C齿轮(20)和B双齿轮(21)设置插键固定连接,定位轴(17)分别与设置轴承的A双齿轮(18)和输出齿轮(37)旋转连接;
所述定位轴套筒(5)依次贯穿第二封板(11)、支撑板(12)、A齿轮(14),所述第二封板(11)、支撑板(12)分别与定位轴套筒(5)旋转连接,所述定位轴套筒(5)通过插键和A齿轮(14)固定连接;
所述行星轴(40)二端分别通过滚动轴承Ⅱ(39)与支撑板(12)、B输出齿轮(37)固定旋转连接;行星轴(40)依次设置行星轴套筒B(48)、行星轴套筒A(42)和A行星齿轮(41),所述行星轴套筒B(48)、行星轴套筒A(42)、A行星齿轮(41)套于行星轴(40);
所述行星轴套筒B(48)的二端分别用插键固定安装D行星齿轮(46)和F行星齿轮(49),行星轴套筒B(48)与E行星齿轮(47)设置轴承旋转连接;
所述E行星齿轮(47)和支撑筒体(13)的A齿环(15)相匹配的啮合传动连接;
所述D行星齿轮(46)用插键固定在行星轴套筒B(48)的一端与A双齿轮(18)相匹配的啮合传动连接;
所述F行星齿轮(49)用插键固定在行星轴套筒B(48)的另一端与A齿轮(14)相匹配的啮合传动连接;
所述行星轴套筒A(42)安装有B行星齿轮(43)、C行星齿轮(44)和N行星齿轮(45);
所述B行星齿轮(43)与B双齿轮(21)的一端相匹配的啮合传动连接,所述B双齿轮(21)的另一端与A行星齿轮(41)的一端相匹配的啮合传动连接,所述A行星齿轮(41)的另一端与支撑筒体(13)的C齿环(22)相匹配的啮合传动连接;
所述C行星齿轮(44)的一端与C齿轮(20)相匹配的啮合传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支撑筒体(13)的B齿环(19)相匹配的啮合传动连接;
所述支撑筒体(13)的侧面开设有啮合口(35),该啮合口(35)对齐B输出齿轮(37);
所述输出构件包括A输出齿轮(26)、轴承座Ⅰ(24)和输出轴(32),所述轴承座Ⅰ(24)安装于啮合口(35)边缘,所述输出轴(32)的一端旋转固定连接于轴承座Ⅰ(24),另一端贯穿A输出齿轮(26)和箱体(3),并向外延伸;所述A输出齿轮(26)固定于输出轴(32),并通过啮合口(35)伸入支撑筒体(13)内与B输出齿轮(37)相匹配的啮合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式组合传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轴(40)的数量为3根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星齿轮式组合传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轴(40)以定位轴(17)为中心圆周均匀分布于支撑板(12)的周边和支撑板(12)相对应的B输出齿轮(3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式组合传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B齿轮(16)、A双齿轮(18)、C齿轮(20)、B双齿轮(21)安装于定位轴(17)的顺序为:由输入端至输出端依次为B齿轮(16)、A双齿轮(18)、C齿轮(20)、B双齿轮(21),以此重复循环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星齿轮式组合传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轴(40)
安装的行星轴套筒A(42)和行星轴套筒B(48)的数量之和W≥2;
所述A双齿轮(18)和B双齿轮(21)的数量之和等于W。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式组合传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体(13)的内圆周面设有若干齿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行星齿轮式组合传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A齿环(15)与E行星齿轮(47)相对应的设置于支撑筒体(13)的内圆周面;
所述B齿环(19)与C行星齿轮(44)相对应的设置于支撑筒体(13)的内圆周面;
所述C齿环(22)与A行星齿轮(41)相对应的设置于支撑筒体(13)的内圆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式组合传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的一端设有沉口Ⅰ(9),箱体(3)的另一端设有沉口Ⅱ(51);
所述沉口Ⅰ(9)内固定安装第二封板(11)和第一封板(7);
所述沉口Ⅱ(51)内固定安装第三封板(36)。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行星齿轮式组合传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板(11)和第一封板(7)之间安装有筒体(10);所述筒体(10)、第二封板(11)和第一封板(7)之间形成容置空间Ⅰ(8)。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星齿轮式组合传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出箱体(23),所述输出箱体(23)包裹于输出构件,并与箱体(3)的外侧面形成容置空间Ⅱ(25)。
CN202020465242.9U 2020-04-02 2020-04-02 行星齿轮式组合传动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72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65242.9U CN212672334U (zh) 2020-04-02 2020-04-02 行星齿轮式组合传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65242.9U CN212672334U (zh) 2020-04-02 2020-04-02 行星齿轮式组合传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72334U true CN212672334U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11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6524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72334U (zh) 2020-04-02 2020-04-02 行星齿轮式组合传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723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33374B1 (en) Electric motor driving device
US3894621A (en) Splined thrust washer
EP0388207B1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CN106979280B (zh) 并联式多级行星齿轮减速传动机构
EP0196650B1 (en) Transmitting unit
US8727931B2 (en) Gear train unit and arrangement for a stamping press
CN109654208B (zh) 无级变速器
CN116498718B (zh) 一种轻量化高速齿轮箱
US6050152A (en) Motor vehicle gearbox
CN212672334U (zh) 行星齿轮式组合传动机
US3584474A (en) Spindle coupling
CN111336220A (zh) 行星齿轮式组合传动机
KR100777333B1 (ko) 감속기
CN216343711U (zh) 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机器人关节减速机构
JPH03181640A (ja) 伝動装置
CN209977163U (zh) 一种大扭矩径齿轮滚针减速机
CN209818656U (zh) 一种扭矩加载器用减速器
KR101333799B1 (ko) 유성기어 증속기
CN109611517B (zh) 一种变速箱传动***
CN202451807U (zh) 带整体机架同轴式行星齿轮箱
CN217808470U (zh) 具有止逆功能的齿轮传动机构及电动葫芦
CN210344227U (zh) 一种平动减速机
CN112747098B (zh) 一种农用搬运机变速箱的传动结构
RU2039903C1 (ru) Редуктор, соосный с многопоточной передачей
CN218440540U (zh) 一种变速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