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28354U - 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28354U
CN212628354U CN202021765061.4U CN202021765061U CN212628354U CN 212628354 U CN212628354 U CN 212628354U CN 202021765061 U CN202021765061 U CN 202021765061U CN 212628354 U CN212628354 U CN 2126283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hole
contact
earphone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6506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宗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owe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sheng Xiame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Zowe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sheng Xiame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Zowe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sheng Xiam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6506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283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283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283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耳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外观面,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外观面的限位孔。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以及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并具有用于与外界充电设备抵接的接触面,所述限位孔与所述充电组件配合以限定所述充电组件的安装位置,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外观面两者平滑对接。通过限位孔的限位作用,确保接触面在确定的安装位置与壳体的外观面平滑对接,这样一方面提高耳机外表面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粉尘聚集在外表面上,确保接触面能与外界充电设备的充电端子形成良好接触,保证接触面与充电端子保持接触而使充电组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提高耳机的充电稳定性。

Description

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相继涌现,并在多领域存在广泛的应用。上述电子设备使得耳机等配套产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提高耳机使用的方便性,摆脱传统耳机连接线在使用和存储过程中的干扰,基于蓝牙芯片技术开发的蓝牙耳机相继问世。对于传统的蓝牙耳机,通常采用穿设在蓝牙耳机的壳体中的铜柱与外界充电设备抵接,从而实现对蓝牙耳机的充电。但是,在铜柱的安装完成之后,会导致各种污渍聚集在铜柱端部的死角位置处,从而影响整个耳机充电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保证耳机充电的稳定性。
一种耳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外观面,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外观面的限位孔;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及
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并具有用于与外界充电设备抵接的接触面,所述限位孔与所述充电组件配合以限定所述充电组件的安装位置,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外观面两者平滑对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组件包括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穿设在所述限位孔中,所述第二弹片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二弹片两者相互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外观面朝向相反的内表面,所述限位孔包括相互连通的台阶孔和第一贯穿孔,所述台阶孔由所述外观面凹陷形成,所述第一贯穿孔由所述台阶孔的底壁面凹陷形成并贯穿所述内表面;
所述第一弹片包括接触片和第一连接片,所述接触面设置在所述接触片上,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接触片上与所述接触面朝向相反的表面上,所述接触片与所述台阶孔配合,所述第一连接片穿设在所述第一贯穿孔中并与所述第二弹片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内表面连接并相对所述内表面凸出,所述第一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接触片上,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弯折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抵接在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二弹片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孔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贯穿孔间隔设置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由所述台阶孔的底壁面凹陷形成并贯穿所述内表面,所述第一弹片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片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固定在所述接触片上与所述接触面朝向相反的表面上,且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部分贴附所述内表面而与所述壳体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片包括固定片和抵接片,所述抵接片与所述固定片成夹角连接,所述固定片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抵接片与所述固定片弹性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弹片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片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弹片设置的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弹片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弹片设置的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两者相互抵接,所述第一抵接面为平面,所述第二抵接面为圆弧曲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抵接面的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限位孔中的胶接层,所述胶接层连接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充电组件之间,所述胶接层用于密封所述壳体与所述充电组件之间的缝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面为曲面或者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通过限位孔的限位作用,可以有效防止充电组件相对限位孔转动而改变安装位置,使得充电组件在壳体上的安装位置是确定的,继而使得接触面的安装位置是确定的,最终确保接触面在确定的安装位置与壳体的外观面平滑对接,即接触面和外观面在对接处的切平面重合而保持相互“平齐”的关系。鉴于耳机的外表面包括充电组件的接触面和壳体的外观面,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耳机外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结构,保证耳机外表面形成浑然一体的视觉感受,提高耳机外表面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粉尘聚集在凹凸不平结构处,确保接触面能与外界充电设备的充电端子形成良好接触,保证接触面与充电端子保持接触而使充电组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提高耳机的充电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耳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耳机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耳机包括壳体和第一弹片在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耳机的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耳机中第一弹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耳机中第二弹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组装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同时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10为可以充电的蓝牙耳机,该耳机10包括壳体100、电路板200和充电组件300。电路板200设置在壳体100内,充电组件300穿设在壳体100中并与电路板200电性连接,当充电组件300与充电盒等外界充电设备内的充电端子抵接时,充电盒可以通过该充电组件300和电路板200对耳机10内的电池进行充电,以便电池补充能量以循环利用。
同时参阅图2、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具有外观面110和内表面120,壳体100的外观面110直接与外界接触,壳体100的内表面120用于界定壳体100内腔的边界,显然,外观面110与内表面120两者的朝向相反。壳体100上开设有限位孔130,限位孔130为通孔,该限位孔130同时贯穿壳体100的外观面110和内表面120。限位孔130的数量为两个,显然,充电组件300的数量同样为两个,每个限位孔130中穿设有一个充电组件300。当其中一个充电组件300与充电盒内的正极充电端子抵接,且另外一个充电组件300与充电盒中的负极充电端子抵接时,可以使得充电盒通过该两个充电组件300对耳机10进行充电。
同时参阅图2、图5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孔130包括第一贯穿孔131、第二贯穿孔132和台阶孔133,壳体100包括凸台140。第一贯穿孔131和第二贯穿孔132两者的横截面尺寸均小于台阶孔133的横截面尺寸。凸台140位于壳体100的内腔中,凸台140与壳体100的内表面120连接,且凸台140相对该内表面120凸出一定的高度,凸台140的形状可以大致呈长方体状。第一贯穿孔131和第二贯穿孔132两者间隔设置,使得第一贯穿孔131和第二贯穿孔132两者分居凸台140的相对两侧。台阶孔133由壳体100外观面110的一部分朝内表面120凹陷设定深度形成,台阶孔133可以大致为弯曲的跑道形孔,当然,台阶孔133还可以为椭圆形孔或其它正多边形孔等。第一贯穿孔131大致为矩形孔,当然第一贯穿孔131还可以为椭圆形孔或其它正多边形孔等。第二贯穿孔132同样大致为矩形孔,当然第二贯穿孔132还可以为椭圆形孔或其它正多边形孔等。
第一贯穿孔131由台阶孔133的底壁面133a的一部分凹陷形成,且第一贯穿孔131将壳体100的内表面120贯穿,使得第一贯穿孔131同时连通台阶孔133和壳体100的内腔。同样地,第二贯穿孔132由台阶孔133的底壁面133a的另一部分凹陷形成,且第二贯穿孔132将壳体100的内表面120贯穿,使得第二贯穿孔132同时连通台阶孔133和壳体100的内腔。
同时参阅图1、图3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片301包括第一连接片310、第二连接片320和接触片330。接触片330与台阶孔133的形状相适配,使得接触片330能够与台阶孔133相适配。接触片330具有接触面331和安装面332,接触面331直接与外界接触,接触面331和安装面332两者的朝向刚好相反,接触面331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曲面。当接触片330与台阶孔133配合时,使得接触面331与壳体100的外观面110两者平滑对接。例如,接触面331与外观面110两者在对接处的切平面相互重合,通俗而言,使得接触面331与外观面110两者相互“平齐”。事实上,整个耳机10的外表面包括接触片330的接触面331与壳体100的外观面110,当接触面331与外观面110两者平滑对接时,可以消除整个耳机10外表面上的凹凸不平结构,从而使得整个耳机10的外表面处处平滑过渡,避免接触面331与外观面110因无法“平齐”而使耳机10外表面出现凹坑或凸起等缺陷,确保耳机10外表面形成浑然一体的视觉感受,即很好保证耳机10外表面的完整性。有效防止粉尘聚集在上述凹坑或凸起处,避免因粉尘的覆盖而使得充电组件300与充电端子接触不良,从而提高整个耳机10的充电稳定性。
同时参阅图4、图5和图8,第一连接片310包括第一连接段311和第二连接段312,第一连接段311的一端与接触片330的安装面332连接,第一连接段31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段312弯折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段311与第二连接段312成夹角连接,例如第一连接段311和第二连接段312两者可以相互垂直。第一连接段311穿设在第一贯穿孔131中。第二连接段312抵接在第二弹片302和凸台140之间,当第二弹片302对第二连接段312施加抵压力时,可以使得第二连接段312被夹置在凸台140和第二弹片302之间,显然,通过凸台140与第二连接段312的抵接和限位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第一弹片301的安装稳定性,防止整个第一弹片301在第二弹片302抵接力的作用下从限位孔130中退出。事实上,第二连接段312具有朝向相反的两个表面,其中一个表面记为第一抵接面312a,第一抵接面312a朝向第二弹片302设置,第一抵接面312a与第二弹片302直接接触而形成抵接关系,另外一个表面直接贴紧在凸台140上以与凸台140的表面相抵接。同时第一连接段311也可以贴紧凸台140,使得整个第一连接片310对凸台140形成一定的包覆效果,进一步提高第一弹片301的安装稳定性。
第二连接片320与接触片330的安装面332固定连接,使得第二连接片320与第一连接片310位于整个接触片330同侧,此时,第一连接片310和第二连接片320两者相互间隔设置。第二连接片320可以呈弯曲状,使得第二连接片320的一部分穿设在第一贯穿孔131中,第二连接片320的另一部分贴紧壳体100的内表面120。通过第二连接片320与内表面120的抵接关系,可以进一步增加第一弹片301与壳体100之间的干涉,防止整个第一弹片301在第二弹片302抵接力的作用下从限位孔130中退出,进一步提高整个第一弹片301的安装稳定性。
同时参阅图3、图4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弹片302包括固定片340和抵接片350,固定片340通过贴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电流板上。抵接片350与固定片340弹性连接,抵接片350与固定片340两者之间连接形成一定的夹角。抵接片350用于与第一弹片301的第二连接段312相抵接,抵接片350上具有第二抵接面351,第二抵接面351可以为圆弧曲面,第二抵接面351朝向第一弹片301设置。对于第二连接段312上的第一抵接面312a,该第一抵接面312a可以为平面,第一抵接面312a的面积可以大于第二抵接面351的面积,当第一弹片301与第二弹片302相互抵接时,第一抵接面312a和第二抵接面351相互接触。因为第一抵接面312a为平面且面积大于为圆弧曲面的第二抵接面351,在第一弹片301与第二弹片302相抵接的过程中,圆弧曲面的第二抵接面351能够相对平面的第一抵接面312a顺利滑动,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阻力,以便第一弹片301和第二弹片302顺利找准抵接位置。同时,第一抵接面312a的面积相对较大,可以为第一抵接面312a与第二抵接面351的接触提供足够的空间,避免第二抵接面351无法与第一抵接面312a接触,确保第一弹片301和第二弹片302之间存在稳定的弹性力,最终提高整个充电组件300导电的稳定性。
假如充电组件300采用铜柱,该铜柱与壳体100上的圆孔配合时,一般地,铜柱的端面在设计上并未与外观面110保持“平齐”。即便在设计方案中使得铜柱的端面与壳体100的外观面110平齐,但是,在铜柱与电路板200的焊接过程中,铜柱会相对圆孔产生转动而导致安装误差,从而改变铜柱端面的位置,加上壳体100的外观面110通常为曲面,使得该安装完毕后的铜柱的端面无法与外观面110平齐。
而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弹片301,当第一弹片301穿设在整个限位孔130并与限位孔130配合时,由于接触片330与台阶孔133配合,第一连接片310穿设在第一贯穿孔131中,第二连接片320穿设在第二贯穿孔132中,通过限位孔130的限位作用,可以有效防止第一弹片301相对限位孔130转动而改变安装位置,使得第一弹性相对限位孔130的安装位置是确定的,进而保证接触面331的安装位置是确定的,最终保证接触片330在确定的安装位置与壳体100的外观面110保持“平齐”的关系。一方面可以防止耳机10外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结构,保证耳机10外表面形成浑然一体的视觉感受,提高耳机10外表面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粉尘聚集在凹凸不平结构处,确保接触面331能与充电端子形成良好接触,保证接触面331与充电端子接触而使充电组件300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提高耳机10的充电稳定性。另外,接触面331的面积相对较大,可以为充电端子的抵接提供足够的空间,以确保充电端子始终能够与接触面331形成抵接关系,提高整个充电组件300导电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10还包括胶接层,胶接层位于限位孔130中,胶接层连接在壳体100和充电组件300之间,胶接层用于密封壳体100与充电组件300之间的缝隙。具体而言,可以在限位孔130中灌注胶水,例如,胶水可以流入台阶孔133中,从而填充在接触片330与壳体100之间的缝隙中,胶水也可以流入第一贯穿孔131中,从而填充在第一连接片310与壳体100之间的缝隙中,胶水还可以流入第二贯穿孔132中,从而填充在第二连接片320与壳体100之间的缝隙中。因此,当胶水凝固形成胶接层后,一方面胶接层可以为上述缝隙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防止外界液滴和粉尘通过上述缝隙进入壳体100内部,避免液滴和粉尘对壳体100的电路板200等零部件构成侵蚀,提高整个耳机10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胶接层可以将第一弹片301固定在壳体100上,提高第一弹片301的安装稳定性,防止第一弹性片301相对壳体100产生晃动,使得第一弹片301、第二弹片302和充电端子之间均保持良好接触,确保整个充电组件300导电的稳定性。
通过将第二弹片302固定在电路板200上,并使第一弹片301与第二弹片302相抵接,避免第一弹片301和第二弹片302形成一体成型的连接结构。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充电组件300的装配难度,提高耳机10的组装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第一弹片301的设计和加工难度,而第二弹片302可以直接选用标准件,这样可以降低充电组件300和整个耳机10的制造成本,提高耳机10的市场竞争力。
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前壳101和后壳102,限位孔130设置在前壳101上,前壳101和后壳102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例如前壳101和后壳102可以通过螺钉连接或卡扣连接等进行固定。由于前壳101和后壳102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当整个壳体100内的零部件因出现故障而需要维护时,可以将前壳101和后壳102进行快速拆卸。
参阅图1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组装方法,该组装方法可以对上述耳机10进行组装,该组装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410,第一步,将第一弹片301穿设在壳体100的限位孔130中。S420,第二步,将第二弹片302通过贴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电路板200上。该第一步和第二步两者的先后顺序是可以交换的。S430,第三步,将固定有第二弹片302的电路板200收容在壳体100的内腔中,并对第一弹片301上的第一连接片310进行弯折,从而使得第一连接片310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连接段311和第二连接段312,并使得第二连接段312的第一抵接面312a与第二弹片302的第二抵接面351相抵接,此时,第二连接段312被夹置在凸台140和第二弹片302之间,凸台140对第二连接段312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确保第二连接段312与第二弹片302之间形成可靠的抵接关系,提高充电组件300导电的稳定性。S440,第四步,在限位孔130中通过点胶的方式灌注一定量的胶水,当胶水凝固形成胶接层后,胶接层将填充在第一弹片301与壳体100之间的缝隙之中,从而对限位孔130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防止外界粉尘和液体经限位孔130进入壳体100内部以对电路板200等零件构成侵蚀,同时可以使得第一弹片301直接固定在壳体100上,提高第一弹片301安装的可靠性。
通过上述组装方法,可以使得第二弹片302稳定可靠地固定在电路板200上,也使得第一弹片301稳定可靠地与壳体100连接,并使得第二弹片302和第一弹片301两者之间形成可靠的抵接关系,以实现第二弹片302和第一弹片301之间稳定的电性连接,确保充电组件300导电的稳定性,且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不需要焊接连接,组装效率高。同时,胶接层填充在第一弹片301与壳体100之间的缝隙之中,可以防止外界粉尘和液体对壳体100内部的零件构成侵蚀,提高整个耳机10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外观面,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外观面的限位孔;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及
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并具有用于与外界充电设备抵接的接触面,所述限位孔与所述充电组件配合以限定所述充电组件的安装位置,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外观面两者平滑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组件包括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穿设在所述限位孔中,所述第二弹片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二弹片两者相互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外观面朝向相反的内表面,所述限位孔包括相互连通的台阶孔和第一贯穿孔,所述台阶孔由所述外观面凹陷形成,所述第一贯穿孔由所述台阶孔的底壁面凹陷形成并贯穿所述内表面;所述第一弹片包括接触片和第一连接片,所述接触面设置在所述接触片上,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接触片上与所述接触面朝向相反的表面上,所述接触片与所述台阶孔配合,所述第一连接片穿设在所述第一贯穿孔中并与所述第二弹片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内表面连接并相对所述内表面凸出,所述第一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接触片上,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弯折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抵接在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二弹片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贯穿孔间隔设置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由所述台阶孔的底壁面凹陷形成并贯穿所述内表面,所述第一弹片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片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固定在所述接触片上与所述接触面朝向相反的表面上,且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部分贴附所述内表面并与所述壳体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片包括固定片和抵接片,所述抵接片与所述固定片成夹角连接,所述固定片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抵接片与所述固定片弹性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弹片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弹片设置的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弹片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弹片设置的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两者相互抵接,所述第一抵接面为平面,所述第二抵接面为圆弧曲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抵接面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限位孔中的胶接层,所述胶接层连接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充电组件之间,所述胶接层用于密封所述壳体与所述充电组件之间的缝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为曲面或者平面。
CN202021765061.4U 2020-08-21 2020-08-21 耳机 Active CN2126283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65061.4U CN212628354U (zh) 2020-08-21 2020-08-21 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65061.4U CN212628354U (zh) 2020-08-21 2020-08-21 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28354U true CN212628354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13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65061.4U Active CN212628354U (zh) 2020-08-21 2020-08-21 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283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39142B2 (en) Battery case
JP2002134196A (ja) バッテリコネクタ
US6511329B2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apparatus
US7781096B2 (en) Battery case
JP2013225386A (ja) 防水ジャック
CN111988694A (zh) 耳机及其组装方法
CN108696782B (zh) 一种线控组件及线控式蓝牙耳机
US20060210871A1 (en) Short-circuit free battery receptacle
CN212628354U (zh) 耳机
CN210006934U (zh) 充电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07200630A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その組立て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携帯電子機器
CN210838204U (zh) 多功能插头以及电源适配器
TWM385114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00233522A1 (en) Battery connector and holding structure for battery
TWM471038U (zh) 電池連接器
CN104241912A (zh) 电连接器
CN212934995U (zh) 防尘型usb连接器
TWM508141U (zh) 電連接器
JP3114114U (ja) 電池コネクタ
CN211629482U (zh) 一种新型充电线
CN211295244U (zh) 一种电池仓
CN214754499U (zh) 一种usb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0723444U (zh) 连接器组合及其弹性连接器
CN216057088U (zh) 防水密封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8244078U (zh) 元器件的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9

Address after: 518051 Building 5, xilipingshan private enterpri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OWE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1 Building 5, xilipingshan private enterpri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OWE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Yisheng (Xiamen)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