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39480U - 压力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压力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39480U
CN212539480U CN202022469819.6U CN202022469819U CN212539480U CN 212539480 U CN212539480 U CN 212539480U CN 202022469819 U CN202022469819 U CN 202022469819U CN 212539480 U CN212539480 U CN 2125394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piezoresistive sensor
deformation
elastic member
pressure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6981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瑞朗
蔡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6981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394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394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394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ssure Sen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压力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弹性件、压阻传感器和支撑件。所述弹性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固定于所述支撑件,以与所述支撑件形成悬臂梁结构,其中,当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壳在外力按压下发生形变时,所述第一端能够压靠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使得所述弹性件随所述外壳的形变而产生形变。所述压阻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弹性件,以随所述弹性件的形变而产生形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实际检测准确度且能减少压力检测装置的成本。

Description

压力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压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力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压阻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和灵敏度高等优点,比如,能测量十几微帕的微压。此外,压阻传感器的动态响应好,长期稳定性好,并且滞后和蠕变小,频率响应高,生产成本也较低。在测量压力、压差、液位物位、加速度和流量等技术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压阻传感器也可以应用于耳机拉杆中,例如,压阻传感器可以设置于耳机外壳内,利用外壳受压的发生弯曲形变改变压阻传感器的阻值,以实现压感按键的功能。
但是,压阻传感器响应耳机外壳的按压形变而产生形变时,压阻传感器通常产生的形变较小,以致压力检测的信号量较小并使得压力检测的准确度往往不足。现有技术中有的通过选择灵敏度比较高的压阻传感器来提高压力检测的信号量及压力检测的准确性,但是灵敏度比较高的压阻传感器的成本非常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以部分或全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弹性件、压阻传感器和支撑件。所述弹性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固定于所述支撑件,以与所述支撑件形成悬臂梁结构,其中,当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壳在外力按压下发生形变时,所述第一端能够压靠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使得所述弹性件随所述外壳的形变而产生形变。所述压阻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弹性件,以随所述弹性件的形变而产生形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弹性件、压阻传感器和支撑件;其中,所述弹性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当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壳在外力按压下发生形变时,所述第一端能够压靠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使得所述弹性件随所述外壳的形变而产生形变,所述压阻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弹性件,以随所述弹性件的形变而产生形变,所述压阻传感器与所述第二端对应的部分固定于所述支撑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中,由于弹性件的第二端固定于支撑件,在电子设备在外力按压下发生形变时,第一端能够压靠在外壳的内表面,因此随外壳的形变而产生形变的弹性件对外力按压的形变的响应更大,进而使得固定于弹性件的压阻传感器产生的形变更大,从而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实际检测准确度。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值绘制的。附图中:
图1A为一种典型压力检测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B为图1A的压力检测装置的另一示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图1A和图1B的压力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压力检测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为图3的压力检测装置的另一示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压力检测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压力检测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压力检测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体实现。
图1A为现有的一种典型压力检测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A所示,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外壳10、钢片12和压阻传感器13。其中,外壳10与钢片12之间可以通过双面胶11贴合。如图1B所示,当用于进行按压操作时,由于手指14的按压,压阻传感器13发生按压形变,但是压阻传感器13的形变远小于外壳10的形变,较小的弯曲形变较小进而导致了较小的信号量,使得不能进行精确的感测处理。
具体而言,实际的外壳按压形变可以等效于位移和弯曲两部分,由于位移这部分形变对压阻传感器而言基本是无效的,因此实际上传递到压阻传感器的形变只有完全的部分。进一步地,图2示出了图1A和图1B的压力检测装置所基于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B表示外壳受力时实际发生的形变,A表示壳料受压力发生的弯曲形变,也就是对压阻传感器产生信号量的形变,通过实测变动A小于变动B,导致耳机感测部件的感测准确度较差。
另外,压阻传感器通过贴合的方式固定在耳机外壳上,其需要外壳具有较大(通常超过10mm以上)的平整区域才能产生足够的按压形变,进而产生可靠和准确的检测结果,这对于拉杆不拆件的工业设计构成了较大的限制条件。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压力检测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示意性结构图。具体地,图3示出了压力检测装置处于非按压状态的结构。如图3所示,图3的压力检测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弹性件33、压阻传感器35和支撑件34。电子设备包括外壳32。
外壳32具有包括按压区域的外表面。弹性件33、压阻传感器35和支撑件34均可以设置在外壳32的内侧。
弹性件33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端固定于支撑件34,以与支撑件34形成悬臂梁结构,其中,当电子设备的外壳32在外力按压下发生形变时,第一端能够压靠在外壳32的内表面,使得弹性件33随外壳32的形变而产生形变。
压阻传感器35固定于弹性件33,以随弹性件33的形变而产生形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中,由于弹性件的第二端固定于支撑件,在电子设备在外力按压下发生形变时,第一端能够压靠在外壳的内表面,因此随外壳的形变而产生形变的弹性件对外力按压的形变的响应更大,进而使得固定于弹性件的压阻传感器产生的形变更大,从而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实际检测准确度。
具体地,图4示出了压力检测装置处于按压状态的结构。如图4所示,在外壳32具有按压形变时,第一端能够在对应于按压区域处压靠在外壳32的内表面,使得弹性件33随按压形变而产生形变。相应地,压阻传感器35贴合于弹性件33,随弹性件33的形变而产生形变。
应理解,支撑件的位置相对于外壳是大致不变的,当外壳受到按压压力时,无论是发生位移形变或弯曲形变,诸如弹性体的弹性件的支点始终跟随变化。相比于图1A和图1B中的压阻传感器的整个表面进行形变响应的方案,相同压力能够得到更大的形变量,经由测试,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能够使得对应的信号量可以提高一个量级。
此外,由于弹性件的第一端能够获得最大的形变响应,因此相对于第一端,可以在第二端的那侧布置的压阻传感器能够得到最优的形变响应,无需在与第二端相对的另一侧布置压阻传感器,从而与图1A和图1B中的压阻传感器的整个表面进行形变响应的方案相比,使得压阻传感器的长度或面积实现了小型化,例如,在与第二端相对的另一侧布置压阻传感器时,压阻传感器可以减小到大致为原来的一半。因此,对于给定的按压外力而言,由于弹性件的第一端对外壳的充分的形变响应,在本实施例中的压阻传感器相比于图1A和图1B的示例会产生更大的形变,得到更大的检测信号,从而得到更准确的检测效果。换言之,对于产生相同的检测效果而言,由于弹性件的第一端对外壳的充分的形变响应,对本实施例中的压阻传感器自身的性能要求比图1A和图1B的方案低很多,采用成本低和性能普通的压阻传感器能够获得图1A和图1B的方案中的高成本和高精度的压阻传感器所产生的检测效果。
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力检测装置能够得到更高实测感测准确度,因此对按压区域的面积的要求较低,例如,无需较大的电子设备平整区域,从而可以实现为可拆卸压力检测装置,或者,安装到可拆卸部件中,或者,与电子设备的部件实现一体化。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检测装置可兼容任何拉杆拆件与不拆件工业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压阻传感器贴合于弹性件的朝向外壳一侧的表面。由于压阻传感器贴合于弹性件的朝向外壳一侧的表面,因此压阻传感器可以位于弹性件与外壳之间,从而充分利用了弹性体与外壳之间的区域设置压阻传感器,因此使得压力检测装置的结构更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件包括横梁部和从所述横梁部的一端突起的突起部,所述横梁部的另一端形成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所述突起部形成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其中,所述压阻传感器沿着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贴合于所述弹性件的朝向所述外壳一侧的表面。由于弹性件具有横梁部和从横梁部突起的突起部,因此为压阻传感器提供了充足的容置空间,避免了外壳与压阻传感器之间的误接触,从而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检测可靠性。另外,由于弹性件具有横梁部和从横梁部突起的突起部形成了弯折形状,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紧凑度。
具体而言,弹性件可以具有弯折形状,压阻传感器容置于弯曲形状与外壳所围成的空间中。由于弹性件具有弯折形状,压阻传感器能够容置于弯曲形状与外壳所围成的空间中。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突起部的突起高度大于压阻传感器的厚度。由于突起部的突起高度大于压阻传感器的厚度,因此有效地防止了压阻传感器与外壳的误接触,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感测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横梁部被设置成与外壳平行,突起部被设置成垂直于横梁部。由于横梁部被设置成与外壳平行,突起部被设置成垂直于横梁部,因此实现了压阻传感器对于外壳的按压形变的最大程度地响应,从而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实际检测准确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第一端具有尖端,阻止第一端的尖端压靠在外壳的内表面时第一端与外壳的内表面之间发生滑移。由于尖端实现了较大的压强,有利于第一端压靠在外壳的内表面时第一端与内表面之间不发生滑移,因此有利于提高弹性件的形变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第一端在外壳未产生按压形变时压靠压在外壳的内表面上。由此,提高了按压形变发生前后的形变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压阻传感器包括位于支撑件的正上方的第一部分及自第一部分向第二端延伸以与支撑件的投影不重叠的第二部分。应理解,压阻传感器的第一部分随弹性件的形变而产生形变,压阻传感器的第二部分固定于弹性件的第二端。由于第一部分位于支撑件的正上方,因此第一部分由于固定于弹性件的第二端而不产生形变,并且由于第二部分自第一部分向第二端延伸以与支撑件的投影不重叠,因此第二部分随弹性件的形变而产生形变。因此,在弹性件产生形变时,第二部分不随第一部分产生形变,因此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区域的形变较大,进一步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实际检测准确度。具体而言,弹性件的第二端通过贴合支撑件固定于支撑件,弹性件与支撑件之间可以具有第一贴合表面,弹性件与压阻传感器之间具有第二贴合表面,第一贴合表面和第二贴合表面在弹性件的形变的方向上部分重叠。由于第一贴合表面和第二贴合表面在弹性件的形变的方向上部分重叠,第一部分相应地对应于第二贴合表面的与第一贴合表面重叠的部分,第二部分对应于第二贴合表面的与第一贴合表面不重叠的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第一部分的几何参数(长度、面积或体积)与压阻传感器的几何参数(长度、面积或体积)之间的比例在20%至70%之间。应理解,基于上述比例关系,第一部分的几何参数与第二部分的几何参数之间的相对比例适中,避免了第一部分远大于第一部分的情况或者第二部分远大于第一部分的情况,相应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产生较大形变的位置处于压阻传感器的中部,有利于感测压阻传感器的阻值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实际检测准确度。相应地,第二贴合表面的对应于重叠的部分与第二贴合表面之间的比例可以在20%至70%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第一部分的几何参数(长度、面积或体积)与压阻传感器的几何参数(长度、面积或体积)之间的比例为40%-50%之间。基于上述比例,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产生较大形变的位置更加靠近压阻传感器的中部,更有利于感测到压阻传感器的阻值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实际检测准确度。
在理想情况下,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比例为50%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最优的形变响应,与第二部分也随弹性件的形变而产生形变的示例相比,本例中的压阻传感器的形变能够增大到两倍。
在实际情形中,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比例为40%时,能够实现最优的形变响应,经由测量,与第二部分也随弹性件的形变而产生形变的示例相比,本例中的压阻传感器的形变能够增大到两倍。
具体而言,第二贴合表面的对应于重叠的部分与第二贴合表面之间的比例可以在40%至50%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第一端位于外壳的外力按压部分的中部。由于位于外壳的外力按压部分的中部,例如,第一端在对应于外壳的外力按压部分的中部处压靠于外壳的内表面,因此外壳在该中部处的按压形变最大,充分地利用了外壳的按压形变产生弹性件的形变响应,从而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实际检测准确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其中,压阻传感器固定于弹性件,例如,压阻传感器贴合于弹性件。具体而言,压阻传感器与弹性件之间可以设置有双面胶或点胶的贴合层,由于双面胶或点胶占用的空间较小,贴合的强度较大,因此双面胶或点胶的贴合层在保证压阻传感器与弹性件之间的稳定贴合位置关系的前提下,提高了贴合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弹性件为弹性钢片,由于弹性钢片的韧性较大,更有利于产生线性形变响应,从而提高了弹性件对外壳的按压形变的响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压力检测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5的压力检测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弹性件53、压阻传感器55和支撑件54。电子设备包括外壳52。外壳52具有可以包括按压区域的外表面。
弹性件53、压阻传感器55和支撑件54,可以均设置在外壳52的内侧。
弹性件53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端固定于支撑件54,以与支撑件54形成悬臂梁结构,其中,当电子设备的外壳52在外力按压下发生形变时,第一端能够压靠在外壳52的内表面,使得弹性件53随外壳52的形变而产生形变。
压阻传感器55固定于弹性件53,以随弹性件53的形变而产生形变。压阻传感器65的整体随弹性件的形变而产生形变。
其中,压阻传感器55固定于弹性件53,例如,压阻传感器55贴合于弹性件5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中,由于压阻传感器65的整体随弹性件的形变而产生形变,因此充分利用了压阻传感器的各个部分的压阻特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中,具体而言,弹性件53的第二端通过贴合支撑件54固定于支撑件54,弹性件53与支撑件54之间具有第一贴合表面,弹性件53与压阻传感器55之间具有第二贴合表面,第一贴合表面和第二贴合表面在弹性件53的形变的方向上部分不重叠。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第一端具有尖端,阻止第一端的尖端压靠在外壳的内表面时第一端与外壳的内表面之间发生滑移。由于尖端实现了较大的压强,有利于第一端压靠在外壳的内表面时第一端与内表面之间不发生滑移,因此有利于提高弹性件的形变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第一端在外壳未产生按压形变时压靠压在外壳的内表面上。由此,提高了按压形变发生前后的形变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第一端位于外壳的外力按压部分的中部。由于位于外壳的外力按压部分的中部,例如,第一端在对应于外壳的外力按压部分的中部处压靠于外壳的内表面,因此外壳在该中部处的按压形变最大,充分地利用了外壳的按压形变产生弹性件的形变响应,从而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实际检测准确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其中,压阻传感器固定于弹性件,例如,压阻传感器贴合于弹性件。具体而言,压阻传感器与弹性件之间可以设置有双面胶或点胶的贴合层,由于双面胶或点胶占用的空间较小,贴合的强度较大,因此双面胶或点胶的贴合层在保证压阻传感器与弹性件之间的稳定贴合位置关系的前提下,提高了贴合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弹性件为弹性钢片,由于弹性钢片的韧性较大,更有利于产生线性形变响应,从而提高了弹性件对外壳的按压形变的响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压力检测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6的压力检测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弹性件63、压阻传感器65和支撑件64。电子设备包括外壳62。外壳62具有可以包括按压区域的外表面。
弹性件63、压阻传感器65和支撑件64,可以均设置在外壳62的内侧。
弹性件63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端固定于支撑件64,以与支撑件64形成悬臂梁结构,其中,当电子设备的外壳62在外力按压下发生形变时,第一端能够压靠在外壳62的内表面,使得弹性件63随外壳62的形变而产生形变。
压阻传感器65固定于弹性件63,以随弹性件63的形变而产生形变。弹性件63可以位于压阻传感器65与外壳62之间。压阻传感器65贴合于弹性件63的背向外壳62一侧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中,由于压阻传感器贴合于弹性件的背向外壳一侧的表面,因此弹性件与外壳之间具有更大的空间,因此弹性件能够随按压形变而产生较大的形变,从而贴合于弹性件的压阻传感器产生的形变较大,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实际检测范围。此外,弹性件与外壳之间具有更大的空间,能够防止弹性件与外壳之间的误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第一端具有尖端,阻止第一端的尖端压靠在外壳的内表面时第一端与外壳的内表面之间发生滑移。由于尖端实现了较大的压强,有利于第一端压靠在外壳的内表面时第一端与内表面之间不发生滑移,因此有利于提高弹性件的形变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第一端在外壳未产生按压形变时压靠压在外壳的内表面上。由此,提高了按压形变发生前后的形变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第一端位于外壳的外力按压部分的中部。由于位于外壳的外力按压部分的中部,例如,第一端在对应于外壳的外力按压部分的中部处压靠于外壳的内表面,因此外壳在该中部处的按压形变最大,充分地利用了外壳的按压形变产生弹性件的形变响应,从而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实际检测准确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其中,压阻传感器固定于弹性件,例如,压阻传感器贴合于弹性件。具体而言,压阻传感器与弹性件之间可以设置有双面胶或点胶的贴合层,由于双面胶或点胶占用的空间较小,贴合的强度较大,因此双面胶或点胶的贴合层在保证压阻传感器与弹性件之间的稳定贴合位置关系的前提下,提高了贴合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弹性件为弹性钢片,由于弹性钢片的韧性较大,更有利于产生线性形变响应,从而提高了弹性件对外壳的按压形变的响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压力检测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7的压力检测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外壳72可以具有包括按压区域的外表面。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弹性件73、压阻传感器75和支撑件74,均可以设置在外壳72的内侧。
弹性件73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当电子设备的外壳72在外力按压下发生形变时,第一端能够压靠在外壳72的内表面,使得弹性件73随外壳的形变而产生形变,压阻传感器75固定于弹性件73,以随弹性件73的形变而产生形变,压阻传感器75与第二端对应的部分固定于支撑件7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中,由于压阻传感器固定于弹性件,压阻传感器与第二端对应的部分固定于支撑件,因此可靠地实现了弹性件的第二端的固定,另外,在电子设备在外力按压下发生形变时,第一端能够压靠在外壳的内表面,因此随外壳的形变而产生形变的弹性件对外力按压的形变的响应更大,进而使得固定于弹性件的压阻传感器产生的形变更大,从而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实际检测准确度。此外,弹性件与外壳之间具有更大的空间,能够防止弹性件与外壳之间的误接触。
具体而言,压阻传感器的第一贴合表面的与第二端对应的部分(具有第一贴合面积)固定于支撑件,压阻传感器的与第一贴合表面对侧的第二贴合表面贴合(具体第二贴合面积)于弹性件的第二端。第一贴合面积S1大致等于第二贴合面积S2。其中,S2-10%<S1<S2+10%。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第一端具有尖端,阻止第一端的尖端压靠在外壳的内表面时第一端与外壳的内表面之间发生滑移。由于尖端实现了较大的压强,有利于第一端压靠在外壳的内表面时第一端与内表面之间不发生滑移,因此有利于提高弹性件的形变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第一端在外壳未产生按压形变时压靠压在外壳的内表面上。由此,提高了按压形变发生前后的形变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第一端位于外壳的外力按压部分的中部。由于位于外壳的外力按压部分的中部,例如,第一端在对应于外壳的外力按压部分的中部处压靠于外壳的内表面,因此外壳在该中部处的按压形变最大,充分地利用了外壳的按压形变产生弹性件的形变响应,从而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实际检测准确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其中,压阻传感器固定于弹性件,例如,压阻传感器贴合于弹性件。具体而言,压阻传感器与弹性件之间可以设置有双面胶或点胶的贴合层,由于双面胶或点胶占用的空间较小,贴合的强度较大,因此双面胶或点胶的贴合层在保证压阻传感器与弹性件之间的稳定贴合位置关系的前提下,提高了贴合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弹性件为弹性钢片,由于弹性钢片的韧性较大,更有利于产生线性形变响应,从而提高了弹性件对外壳的按压形变的响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压阻传感器包括位于支撑件的正上方的第一部分及自第一部分向第二端延伸以与支撑件的投影不重叠的第二部分。因此,在弹性件产生形变时,第二部分不随第一部分产生形变,因此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区域的形变较大,进一步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实际检测准确度。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图8的电子设备包括压力检测装置81。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电子设备主体80,当电子设备为耳机时,电子设备主体80可以包括耳机扬声器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中,由于压力检测装置的弹性件的第二端固定于支撑件,在电子设备在外力按压下发生形变时,第一端能够压靠在外壳的内表面,因此随外壳的形变而产生形变的弹性件对外力按压的形变的响应更准确,进而使得固定于弹性件的压阻传感器产生的形变更准确,从而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实际检测准确度,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控制准确度。
上述电子设备可以为耳机,也可以为其他电子设备。例如,压力检测装置81可以安装在耳机的杆部82(例如,耳机拉杆)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实现方式中,外壳为耳机的杆部82的壳体,第一端位于耳机的杆部的中部(在一个示例中,弹性件具有横梁部和从横梁部突起的突起部,突起部位于耳机的杆部的中部)。由于第一端位于耳机的杆部的中部,因此在外壳发生按压形变时,压力检测装置能够得到最大的形变响应,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实际检测准确度。
可选地,电子设备的控制器(未示出)可以与压阻传感器电性连接,并且可以被配置为基于产生形变的按压手势生成控制信号。
可选地,支撑件可以为固定于耳机壳体的功能部件,由此,充分地利用了耳机自身的功能部件作为支撑,提高了压力检测装置的按压稳定性,节省了压力检测装置的占用空间,更好地实现了工业设计一体化。
可选地,功能部件可以为天线支架83,在具有上述效果的基础上,基于适配于人体的耳机的尺寸,天线支架与耳机外壳之间的区域适于与现有压力检测装置的尺寸适配,同时,该尺寸还有利于将压力检测装置装配到耳机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但不限于:
(1)移动通信设备:这类设备的特点是具备移动通信功能,并且以提供话音、数据通信为主要目标。这类终端包括:智能手机(例如iPhone)、多媒体手机、功能性手机,以及低端手机等。
(2)超移动个人计算机设备:这类设备属于个人计算机的范畴,有计算和处理功能,一般也具备移动上网特性。这类终端包括:PDA、MID和UMPC设备等,例如iPad。
(3)便携式娱乐设备:这类设备可以显示和播放多媒体内容。该类设备包括:音频、视频播放器(例如iPod),掌上游戏机,电子书,以及智能玩具和便携式车载导航设备。
(4)其他具有数据交互功能的电子设备。
至此,已经对本主题的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压力检测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弹性件、压阻传感器和支撑件,
其中,所述弹性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固定于所述支撑件,以与所述支撑件形成悬臂梁结构,其中,当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壳在外力按压下发生形变时,所述第一端能够压靠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使得所述弹性件随所述外壳的形变而产生形变,
其中,所述压阻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弹性件,以随所述弹性件的形变而产生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阻传感器贴合于所述弹性件的朝向所述外壳一侧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横梁部和从所述横梁部的一端突起的突起部,所述横梁部的另一端形成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所述突起部形成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
其中,所述压阻传感器沿着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贴合于所述弹性件的朝向所述外壳一侧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的突起高度大于所述压阻传感器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部被设置成与所述外壳平行,所述突起部被设置成垂直于所述横梁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阻传感器贴合于所述弹性件的背向所述外壳一侧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具有尖端,使得所述第一端的尖端压靠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时,阻止第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之间发生滑移。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在所述外壳未产生所述形变时压靠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阻传感器包括位于所述支撑件的正上方的第一部分及自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第二端延伸以与所述支撑件的投影不重叠的第二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为所述压阻传感器的长度的20%至70%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为所述压阻传感器的长度的40%-50%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外壳的外力按压部分的中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阻传感器与所述弹性件之间设置有双面胶或点胶的贴合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性钢片。
15.一种压力检测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弹性件、压阻传感器和支撑件;
其中,所述弹性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当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壳在外力按压下发生形变时,所述第一端能够压靠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使得所述弹性件随所述外壳的形变而产生形变,所述压阻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弹性件,以随所述弹性件的形变而产生形变,所述压阻传感器与所述第二端对应的部分固定于所述支撑件。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或者,权利要求15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控制器与所述压阻传感器电性连接,并且被配置为基于产生所述形变的按压手势生成控制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耳机。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所述耳机的杆部的壳体,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耳机的杆部的壳体的中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功能部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件为所述耳机的天线支架。
CN202022469819.6U 2020-10-30 2020-10-30 压力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25394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69819.6U CN212539480U (zh) 2020-10-30 2020-10-30 压力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69819.6U CN212539480U (zh) 2020-10-30 2020-10-30 压力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39480U true CN212539480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27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69819.6U Active CN212539480U (zh) 2020-10-30 2020-10-30 压力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394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21162A1 (zh) * 2020-12-09 2022-06-16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特征信息的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21162A1 (zh) * 2020-12-09 2022-06-16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特征信息的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43098U (zh) 电子设备和耳机
CN102692286B (zh) 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机器人
EP3330840B1 (en) Touch stylus
CN102402320B (zh) 手持终端的控制方法及手持终端
CN106066712B (zh) 力量感测模块
TW201017488A (en) Pressure detection module, and touch panel with pressure detection module
CN212539480U (zh) 压力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5890830A (zh) 一种压力感测装置
JPWO2012160844A1 (ja) 荷重検出装置及び前記荷重検出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ならびに荷重検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4740999B (zh) 压力触控板、压力触控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306267B (zh) 主动式电容笔
WO2010024031A1 (ja) 情報入力システム、情報入力方法、情報入力プログラム
JP2014026460A (ja) ペン型入力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WO2022088110A1 (zh) 压力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825247B (zh) 压力感测位置指示装置
CN204085769U (zh) 一种压力传感器组件及检测装置
CN214702567U (zh) 压力传感器和电子设备
CN209590698U (zh) 一种按键及移动终端
KR102293761B1 (ko) 반도체형 풀 브리지 스트레인 게이지를 이용한 필압 측정모듈 및 이를 적용한 전자펜
CN205719353U (zh) 一种压力感测装置
CN212391154U (zh) 压力感应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20473968U (zh) 笔尖组件及电子触控笔
CN117930997B (zh) 触控笔及触控笔的压力检测方法
KR101924546B1 (ko) 압력 계측 장치
US11693495B2 (en) Active styl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