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39070U - 一种胸外科医用胸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胸外科医用胸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39070U
CN212439070U CN202020524567.XU CN202020524567U CN212439070U CN 212439070 U CN212439070 U CN 212439070U CN 202020524567 U CN202020524567 U CN 202020524567U CN 212439070 U CN212439070 U CN 2124390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strip
air
airbag
stri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2456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亚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First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052456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390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39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390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胸外科医用胸带,其包括位于患者身体前方的前胸气囊片和身体后方的后背气囊片;其特征在于,前胸气囊片和后背气囊片由气囊条和套在气囊条外部的外罩组成,气囊条可以从外罩内拿出;在所述气囊条上通过设置控制结构用以调节气囊条的充气和放气,进而保证使用者的舒适程度;所述前胸气囊片右端和后背气囊片左端通过第一紧固带固定连接,前胸气囊片左端和后背气囊片右端通过设置连接结构实现活动连接。使用时,分别将前胸气囊片和后背气囊片放置在患者胸腹部的前方和后方,再利用连接结构将两者相连,并通过控制结构将气囊条内调节至合适压力,有效实现对患者胸部加压固定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胸外科医用胸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胸外科医用胸带。
背景技术
胸带是胸外科手术后经常使用的一种医疗器械,通过胸带对手术部位进行固定包扎,以起到止血、镇痛、保护伤口的作用,同时通过对手术部位的加压,促进手术部位的愈合。
目前临床上现有的胸带固定多采用普通系合的方式或者魔术贴的方式,对于普通系合来说,其固定效果比较差,在系合的过程中容易松动,而且松开时也比较麻烦;对于魔术贴来说,魔术贴的使用加大了胸带本身的厚度,降低了胸带的透气性,容易使患者产生不适感。另外,临床上还存在通过在胸带内设置气囊垫,利用气囊垫的充气和放气实现胸带与患者胸部之间预紧增加或减少,从而实现胸带戴紧效果的外科胸带,但是此类胸带没有将手术部位以及手术部位以外区域进行有效区分,且透气性较差,从而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将手术部位以及非手术部位有效区分,且透气性好的医用外科胸带。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医用外科胸带未将手术部位以及非手术部位进行有效区分的问题,同时也为了满足医护人员和患者对胸带的固定效果和透气性的需求,提供一种胸外科医用胸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医用外科胸带未将手术部位及非手术部位进行有效区分的问题,同时也为了满足医护人员和患者对胸带的固定效果和透气性的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胸外科医用胸带。
一种胸外科医用胸带,其包括位于患者身体前方的前胸气囊片和身体后方的后背气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胸气囊片和后背气囊片由气囊条和套在气囊条外部的外罩组成,气囊条可以从外罩内拿出;在所述气囊条上通过设置控制结构用以调节气囊条的充气和放气,进而保证使用者的舒适程度;所述前胸气囊片右端和后背气囊片左端通过第一紧固带固定连接,前胸气囊片左端和后背气囊片右端通过设置连接结构实现活动连接。使用时,分别将前胸气囊片和后背气囊片放置在患者胸腹部的前方和后方,再利用连接结构将两者相连,并通过控制结构将气囊条内调节至合适压力,有效实现对患者胸部加压固定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气囊条包括位于前胸气囊片内部上方患处的第一气囊条,位于前胸气囊片内部非患处的第二气囊条,以及位于后背气囊片内部的第三气囊条;所述第一气囊条和第二气囊条之间,第二气囊条之间,第三气囊条之间分别通过与其等宽的连接带相连,且在第一气囊条,第二气囊条和第三气囊条上分别设置有调节其内部压力的控制结构;此种设置可以满足对手术部位和非手术部位区别加压的需求,促进手术部位的愈合。
进一步,在满压情况下,所述第一气囊条,第二气囊条和第三气囊条的纵向宽度相一致,但第一气囊条的横向直径小于第二气囊条和第三气囊条的横向直径;此种设置方便医护人员对手术部位进行观察、换药等操作。
进一步,所述第一气囊条设置为1-2个,优选设置1个;所述第二气囊条设置为2-4个,优选设置3个;所述第三气囊条设置为3-5个,优选设置4个;此种设置可以满足大多数患者的体型需求。
进一步,在所述第一气囊条上与患者患处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敷药层,敷药层可以根据需要从外罩内侧揭开,以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换药。
进一步,在所述第一气囊条和第二气囊条之间的连接带上靠近患者患处部位处设有第一透气孔,以增加患处周围的透气性。
进一步,在所述第二气囊条之间、第三气囊条之间的连接带上分别设有传气道,传气道的设置可以有效保证第二气囊条之间、第三气囊条之间的相互连通;另外,在第二气囊条之间和第三气囊条之间的连接带上,以及外罩的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透气孔,且第二透气孔与所述传气道不连通。
进一步,所述控制结构包括与第一气囊条左端、第二气囊条左端和第三气囊条右端一体连接的进气管,以及与进气管另一端一体连接的加压气囊;通过调节加压气囊实现对气囊条的充气效果。
进一步,在所述进气管任意一侧设有放气口,并设有与放气口配合使用的阻气塞,通过将阻气塞拔出放气口实现对气囊条内部压力的减压,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所述外罩包括套在前胸气囊片外部的第一外罩和套在后背气囊片外部的第二外罩,且在第一外罩左端和第二外罩右端的对应位置设有供进气管伸入的伸入孔,进而有效实现调节气囊条内压力的功能。
进一步,所述外罩上端缝接有拉链,通过设置拉链可以有效实现气囊条与外罩的可拆卸连接,从而对外罩和气囊条进行定期拆洗。
进一步,所述第二外罩下端设有用于防护患者腰部的海绵防护垫,海绵防护垫与第二外罩下端一体连接;此种设置可以帮助患者坐起身进行呼气训练时腰部的有效发力。
进一步,所述第一紧固带分别与第一外罩的右端、第二外罩的左端固定连接;使用时,所述第一紧固带位于患者身体左侧或右侧的腋窝下方。
进一步,在所述第一外罩左端一体设置有第二紧固带,在第二外罩右端一体设置有第三紧固带;通过将第二紧固带和第三紧固带的连接实现前胸气囊片和后背气囊片间的活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三紧固带的右侧边缘处设置供第二紧固带穿过的固定孔,第二紧固带的左侧边缘处顺序设置粘带毛面和粘带刺面;通过此种方式先将第二紧固带左端穿过固定孔,再翻折回将粘带毛面紧贴粘带刺面,实现将第二紧固带和第三紧固带的活动连接,进而使本装置固定的更加稳定,有效避免因患者适当的运动,造成胸带的偏移。
进一步,所述固定孔设置2-5个,优选设置3个,以根据不同患者的体型进行调整。
进一步,所述第一紧固带、第二紧固带和第三紧固带设置2-4个,优选设置为3个;此种设置既可以有效保证对患者的固定效果,又可以防止皮下脂肪在腋窝处聚集造成摩擦伤。
进一步,在所述第二紧固带和/或第三紧固带靠近患者身体一侧设置2-4个引流管固定部,优选设置2个,以便于不同手术部位的人进行引流管固定。
与现有技术的器械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手术部位及非手术部位设置可充气可放气的多个连接在一起的气囊条实现对手术部位和非手术部位进行有效区分的效果,进而实现对患者胸部加压固定,促进手术部位愈合的功能;同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有效满足医护人员和患者对胸带的固定效果和透气性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胸外科医用胸带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胸外科医用胸带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胸外科医用胸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胸外科医用胸带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胸外科医用胸带的海绵防护垫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胸外科医用胸带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胸外科医用胸带控制结构与外罩、气囊条连接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胸外科医用胸带控制结构与外罩、气囊条连接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胸气囊片;11、第一气囊条;12、第二气囊条;13、敷药层;14、第一紧固带;15、第一外罩;16、第二紧固带;17、粘带毛面;18、粘带刺面;2、后背气囊片;21、第三气囊条;22、第二外罩;23、伸入孔;24、拉链;25、海绵防护垫;26、第三紧固带;27、固定孔;3、连接带;31、第一透气孔;32、传气道;33、第二透气孔;4、进气管;41、加压气囊;42、放气口;43、阻气塞;5、引流管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胸外科医用胸带
一种胸外科医用胸带,其包括位于患者身体前方的前胸气囊片1和身体后方的后背气囊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胸气囊片1和后背气囊片2由气囊条和套在气囊条外部的外罩组成,气囊条可以从外罩内拿出;在所述气囊条上通过设置控制结构用以调节气囊条的充气和放气,进而保证使用者的舒适程度;所述前胸气囊片1右端和后背气囊片2左端通过第一紧固带14固定连接,前胸气囊片1左端和后背气囊片2右端通过设置连接结构实现活动连接。使用时,分别将前胸气囊片1和后背气囊片2放置在患者胸腹部的前方和后方,再利用连接结构将两者相连,并通过控制结构将气囊条内调节至合适压力,有效实现对患者胸部加压固定的效果。
所述气囊条包括位于前胸气囊片1内部上方患处的第一气囊条11,位于前胸气囊片1内部非患处的第二气囊条12,以及位于后背气囊片2内部的第三气囊条21;所述第一气囊条11和第二气囊条12之间,第二气囊条12之间,第三气囊条21之间分别通过与其等宽的连接带3相连,且在第一气囊条11,第二气囊条12和第三气囊条21上分别设置有调节其内部压力的控制结构;此种设置可以满足对手术部位和非手术部位区别加压的需求,促进手术部位的愈合。
在所述第二气囊条12之间、第三气囊条21之间的连接带3上分别设有传气道32,传气道32的设置可以有效保证第二气囊条12之间、第三气囊条21之间的相互连通;另外,在第二气囊条12之间和第三气囊条21之间的连接带3上,以及外罩的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透气孔33,且第二透气孔33与所述传气道32不连通。
所述控制结构包括与第一气囊条11左端、第二气囊条12左端和第三气囊条21右端一体连接的进气管4,以及与进气管4另一端一体连接的加压气囊
41;通过调节加压气囊41实现对气囊条的充气效果。
在所述进气管4任意一侧设有放气口42,并设有与放气口42配合使用的阻气塞43,通过将阻气塞43拔出放气口42实现对气囊条内部压力的减压,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所述外罩包括套在前胸气囊片1外部的第一外罩15和套在后背气囊片2外部的第二外罩22,且在第一外罩15左端和第二外罩22右端的对应位置设有供进气管4伸入的伸入孔23,进而有效实现调节气囊条内压力的功能。
所述外罩上端缝接有拉链24,通过设置拉链24可以有效实现气囊条与外罩的可拆卸连接,从而对外罩和气囊条进行定期拆洗。
所述第一紧固带14分别与第一外罩15的右端、第二外罩22的左端固定连接;使用时,所述第一紧固带14位于患者身体左侧或右侧的腋窝下方。
在所述第一外罩15左端一体设置有第二紧固带16,在第二外罩22右端一体设置有第三紧固带26;通过将第二紧固带16和第三紧固带26的连接实现前胸气囊片1和后背气囊片2间的活动连接。
所述第三紧固带26的右侧边缘处设置供第二紧固带16穿过的固定孔27,第二紧固带16的左侧边缘处顺序设置粘带毛面17和粘带刺面18;通过此种方式先将第二紧固带16左端穿过固定孔27,再翻折回将粘带毛面17紧贴粘带刺面18,实现将第二紧固带16和第三紧固带26的活动连接,进而使本装置固定的更加稳定,有效避免因患者适当的运动,造成胸带的偏移。
实施例2一种胸外科医用胸带
一种胸外科医用胸带,其包括位于患者身体前方的前胸气囊片1和身体后方的后背气囊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胸气囊片1和后背气囊片2由气囊条和套在气囊条外部的外罩组成,气囊条可以从外罩内拿出;在所述气囊条上通过设置控制结构用以调节气囊条的充气和放气,进而保证使用者的舒适程度;所述前胸气囊片1右端和后背气囊片2左端通过第一紧固带14固定连接,前胸气囊片1左端和后背气囊片2右端通过设置连接结构实现活动连接。使用时,分别将前胸气囊片1和后背气囊片2放置在患者胸腹部的前方和后方,再利用连接结构将两者相连,并通过控制结构将气囊条内调节至合适压力,有效实现对患者胸部加压固定的效果。
所述气囊条包括位于前胸气囊片1内部上方患处的第一气囊条11,位于前胸气囊片1内部非患处的第二气囊条12,以及位于后背气囊片2内部的第三气囊条21;所述第一气囊条11和第二气囊条12之间,第二气囊条12之间,第三气囊条21之间分别通过与其等宽的连接带3相连,且在第一气囊条11,第二气囊条12和第三气囊条21上分别设置有调节其内部压力的控制结构;此种设置可以满足对手术部位和非手术部位区别加压的需求,促进手术部位的愈合。
在满压情况下,所述第一气囊条11,第二气囊条12和第三气囊条21的纵向宽度相一致,但第一气囊条11的横向直径小于第二气囊条12和第三气囊条21的横向直径;此种设置方便医护人员对手术部位进行观察、换药等操作。
所述第一气囊条11设置为1-2个,优选设置1个;所述第二气囊条12设置为2-4个,优选设置3个;所述第三气囊条21设置为3-5个,优选设置4个;此种设置可以满足大多数患者的体型需求。
在所述第二气囊条12之间、第三气囊条21之间的连接带3上分别设有传气道32,传气道32的设置可以有效保证第二气囊条12之间、第三气囊条21之间的相互连通;另外,在第二气囊条12之间和第三气囊条21之间的连接带3上,以及外罩的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透气孔33,且第二透气孔33与所述传气道32不连通。
所述控制结构包括与第一气囊条11左端、第二气囊条12左端和第三气囊条21右端一体连接的进气管4,以及与进气管4另一端一体连接的加压气囊41;通过调节加压气囊41实现对气囊条的充气效果。
在所述进气管4任意一侧设有放气口42,并设有与放气口42配合使用的阻气塞43,通过将阻气塞43拔出放气口42实现对气囊条内部压力的减压,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所述外罩包括套在前胸气囊片1外部的第一外罩15和套在后背气囊片2外部的第二外罩22,且在第一外罩15左端和第二外罩22右端的对应位置设有供进气管4伸入的伸入孔23,进而有效实现调节气囊条内压力的功能。
所述外罩上端缝接有拉链24,通过设置拉链24可以有效实现气囊条与外罩的可拆卸连接,从而对外罩和气囊条进行定期拆洗。
所述第一紧固带14分别与第一外罩15的右端、第二外罩22的左端固定连接;使用时,所述第一紧固带14位于患者身体左侧或右侧的腋窝下方。
在所述第一外罩15左端一体设置有第二紧固带16,在第二外罩22右端一体设置有第三紧固带26;通过将第二紧固带16和第三紧固带26的连接实现前胸气囊片1和后背气囊片2间的活动连接。
所述第三紧固带26的右侧边缘处设置供第二紧固带16穿过的固定孔27,第二紧固带16的左侧边缘处顺序设置粘带毛面17和粘带刺面18;通过此种方式先将第二紧固带16左端穿过固定孔27,再翻折回将粘带毛面17紧贴粘带刺面18,实现将第二紧固带16和第三紧固带26的活动连接,进而使本装置固定的更加稳定,有效避免因患者适当的运动,造成胸带的偏移。
实施例3一种胸外科医用胸带
一种胸外科医用胸带,其包括位于患者身体前方的前胸气囊片1和身体后方的后背气囊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胸气囊片1和后背气囊片2由气囊条和套在气囊条外部的外罩组成,气囊条可以从外罩内拿出;在所述气囊条上通过设置控制结构用以调节气囊条的充气和放气,进而保证使用者的舒适程度;所述前胸气囊片1右端和后背气囊片2左端通过第一紧固带14固定连接,前胸气囊片1左端和后背气囊片2右端通过设置连接结构实现活动连接。使用时,分别将前胸气囊片1和后背气囊片2放置在患者胸腹部的前方和后方,再利用连接结构将两者相连,并通过控制结构将气囊条内调节至合适压力,有效实现对患者胸部加压固定的效果。
所述气囊条包括位于前胸气囊片1内部上方患处的第一气囊条11,位于前胸气囊片1内部非患处的第二气囊条12,以及位于后背气囊片2内部的第三气囊条21;所述第一气囊条11和第二气囊条12之间,第二气囊条12之间,第三气囊条21之间分别通过与其等宽的连接带3相连,且在第一气囊条11,第二气囊条12和第三气囊条21上分别设置有调节其内部压力的控制结构;此种设置可以满足对手术部位和非手术部位区别加压的需求,促进手术部位的愈合。
在满压情况下,所述第一气囊条11,第二气囊条12和第三气囊条21的纵向宽度相一致,但第一气囊条11的横向直径小于第二气囊条12和第三气囊条21的横向直径;此种设置方便医护人员对手术部位进行观察、换药等操作。
所述第一气囊条11设置为1-2个,优选设置1个;所述第二气囊条12设置为2-4个,优选设置3个;所述第三气囊条21设置为3-5个,优选设置4个;此种设置可以满足大多数患者的体型需求。
在所述第一气囊条11上与患者患处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敷药层13,敷药层13可以根据需要从外罩内侧揭开,以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换药。
在所述第一气囊条11和第二气囊条12之间的连接带3上靠近患者患处部位处设有第一透气孔31,以增加患处周围的透气性。
在所述第二气囊条12之间、第三气囊条21之间的连接带3上分别设有传气道32,传气道32的设置可以有效保证第二气囊条12之间、第三气囊条21之间的相互连通;另外,在第二气囊条12之间和第三气囊条21之间的连接带3上,以及外罩的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透气孔33,且第二透气孔33与所述传气道32不连通。
所述控制结构包括与第一气囊条11左端、第二气囊条12左端和第三气囊条21右端一体连接的进气管4,以及与进气管4另一端一体连接的加压气囊41;通过调节加压气囊41实现对气囊条的充气效果。
在所述进气管4任意一侧设有放气口42,并设有与放气口42配合使用的阻气塞43,通过将阻气塞43拔出放气口42实现对气囊条内部压力的减压,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所述外罩包括套在前胸气囊片1外部的第一外罩15和套在后背气囊片2外部的第二外罩22,且在第一外罩15左端和第二外罩22右端的对应位置设有供进气管4伸入的伸入孔23,进而有效实现调节气囊条内压力的功能。
所述外罩上端缝接有拉链24,通过设置拉链24可以有效实现气囊条与外罩的可拆卸连接,从而对外罩和气囊条进行定期拆洗。
所述第二外罩22下端设有用于防护患者腰部的海绵防护垫25,海绵防护垫25与第二外罩22下端一体连接;此种设置可以帮助患者坐起身进行呼气训练时腰部的有效发力。
所述第一紧固带14分别与第一外罩15的右端、第二外罩22的左端固定连接;使用时,所述第一紧固带14位于患者身体左侧或右侧的腋窝下方。
在所述第一外罩15左端一体设置有第二紧固带16,在第二外罩22右端一体设置有第三紧固带26;通过将第二紧固带16和第三紧固带26的连接实现前胸气囊片1和后背气囊片2间的活动连接。
所述第三紧固带26的右侧边缘处设置供第二紧固带16穿过的固定孔27,第二紧固带16的左侧边缘处顺序设置粘带毛面17和粘带刺面18;通过此种方式先将第二紧固带16左端穿过固定孔27,再翻折回将粘带毛面17紧贴粘带刺面18,实现将第二紧固带16和第三紧固带26的活动连接,进而使本装置固定的更加稳定,有效避免因患者适当的运动,造成胸带的偏移。
实施例4一种胸外科医用胸带
一种胸外科医用胸带,其包括位于患者身体前方的前胸气囊片1和身体后方的后背气囊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胸气囊片1和后背气囊片2由气囊条和套在气囊条外部的外罩组成,气囊条可以从外罩内拿出;在所述气囊条上通过设置控制结构用以调节气囊条的充气和放气,进而保证使用者的舒适程度;所述前胸气囊片1右端和后背气囊片2左端通过第一紧固带14固定连接,前胸气囊片1左端和后背气囊片2右端通过设置连接结构实现活动连接。使用时,分别将前胸气囊片1和后背气囊片2放置在患者胸腹部的前方和后方,再利用连接结构将两者相连,并通过控制结构将气囊条内调节至合适压力,有效实现对患者胸部加压固定的效果。
所述气囊条包括位于前胸气囊片1内部上方患处的第一气囊条11,位于前胸气囊片1内部非患处的第二气囊条12,以及位于后背气囊片2内部的第三气囊条21;所述第一气囊条11和第二气囊条12之间,第二气囊条12之间,第三气囊条21之间分别通过与其等宽的连接带3相连,且在第一气囊条11,第二气囊条12和第三气囊条21上分别设置有调节其内部压力的控制结构;此种设置可以满足对手术部位和非手术部位区别加压的需求,促进手术部位的愈合。
在满压情况下,所述第一气囊条11,第二气囊条12和第三气囊条21的纵向宽度相一致,但第一气囊条11的横向直径小于第二气囊条12和第三气囊条21的横向直径;此种设置方便医护人员对手术部位进行观察、换药等操作。
所述第一气囊条11设置为1-2个,优选设置1个;所述第二气囊条12设置为2-4个,优选设置3个;所述第三气囊条21设置为3-5个,优选设置4个;此种设置可以满足大多数患者的体型需求。
在所述第一气囊条11上与患者患处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敷药层13,敷药层13可以根据需要从外罩内侧揭开,以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换药。
在所述第一气囊条11和第二气囊条12之间的连接带3上靠近患者患处部位处设有第一透气孔31,以增加患处周围的透气性。
在所述第二气囊条12之间、第三气囊条21之间的连接带3上分别设有传气道32,传气道32的设置可以有效保证第二气囊条12之间、第三气囊条21之间的相互连通;另外,在第二气囊条12之间和第三气囊条21之间的连接带3上,以及外罩的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透气孔33,且第二透气孔33与所述传气道32不连通。
所述控制结构包括与第一气囊条11左端、第二气囊条12左端和第三气囊条21右端一体连接的进气管4,以及与进气管4另一端一体连接的加压气囊41;通过调节加压气囊41实现对气囊条的充气效果。
在所述进气管4任意一侧设有放气口42,并设有与放气口42配合使用的阻气塞43,通过将阻气塞43拔出放气口42实现对气囊条内部压力的减压,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所述外罩包括套在前胸气囊片1外部的第一外罩15和套在后背气囊片2外部的第二外罩22,且在第一外罩15左端和第二外罩22右端的对应位置设有供进气管4伸入的伸入孔23,进而有效实现调节气囊条内压力的功能。
所述外罩上端缝接有拉链24,通过设置拉链24可以有效实现气囊条与外罩的可拆卸连接,从而对外罩和气囊条进行定期拆洗。
所述第二外罩22下端设有用于防护患者腰部的海绵防护垫25,海绵防护垫25与第二外罩22下端一体连接;此种设置可以帮助患者坐起身进行呼气训练时腰部的有效发力。
所述第一紧固带14分别与第一外罩15的右端、第二外罩22的左端固定连接;使用时,所述第一紧固带14位于患者身体左侧或右侧的腋窝下方。
在所述第一外罩15左端一体设置有第二紧固带16,在第二外罩22右端一体设置有第三紧固带26;通过将第二紧固带16和第三紧固带26的连接实现前胸气囊片1和后背气囊片2间的活动连接。
所述第三紧固带26的右侧边缘处设置供第二紧固带16穿过的固定孔27,第二紧固带16的左侧边缘处顺序设置粘带毛面17和粘带刺面18;通过此种方式先将第二紧固带16左端穿过固定孔27,再翻折回将粘带毛面17紧贴粘带刺面18,实现将第二紧固带16和第三紧固带26的活动连接,进而使本装置固定的更加稳定,有效避免因患者适当的运动,造成胸带的偏移。
所述固定孔27设置2-5个,优选设置3个,以根据不同患者的体型进行调整。
所述第一紧固带14、第二紧固带16和第三紧固带26设置2-4个,优选设置为3个;此种设置既可以有效保证对患者的固定效果,又可以防止皮下脂肪在腋窝处聚集造成摩擦伤。
在所述第二紧固带16和/或第三紧固带26靠近患者身体一侧设置2-4个引流管固定部5,优选设置2个,以便于不同手术部位的人进行引流管固定。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胸外科医用胸带,其包括位于患者身体前方的前胸气囊片和身体后方的后背气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胸气囊片和后背气囊片由气囊条和套在气囊条外部的外罩组成,气囊条可以从外罩内拿出;在气囊条上通过设置控制结构用以调节气囊条的充气和放气,进而保证使用者的舒适程度;前胸气囊片右端和后背气囊片左端通过第一紧固带固定连接,前胸气囊片左端和后背气囊片右端通过设置连接结构实现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外科医用胸带,其特征在于,气囊条包括位于前胸气囊片内部上方患处的第一气囊条,位于前胸气囊片内部非患处的第二气囊条,以及位于后背气囊片内部的第三气囊条;第一气囊条和第二气囊条之间,第二气囊条之间,第三气囊条之间分别通过与其等宽的连接带相连,且在第一气囊条,第二气囊条和第三气囊条上分别设置有调节其内部压力的控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胸外科医用胸带,其特征在于,在满压情况下,第一气囊条,第二气囊条和第三气囊条的纵向宽度相一致,但第一气囊条的横向直径小于第二气囊条和第三气囊条的横向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胸外科医用胸带,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气囊条上与患者患处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敷药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胸外科医用胸带,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气囊条之间、第三气囊条之间的连接带上分别设有传气道,传气道的设置可以有效保证第二气囊条之间、第三气囊条之间的相互连通;另外,在第二气囊条之间和第三气囊条之间的连接带上,以及外罩的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透气孔,且第二透气孔与传气道不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外科医用胸带,其特征在于,控制结构包括与第一气囊条左端、第二气囊条左端和第三气囊条右端一体连接的进气管,以及与进气管另一端一体连接的加压气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胸外科医用胸带,其特征在于,在进气管任意一侧设有放气口,并设有与放气口配合使用的阻气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外科医用胸带,其特征在于,外罩包括套在前胸气囊片外部的第一外罩和套在后背气囊片外部的第二外罩,且在第一外罩左端和第二外罩右端的对应位置设有供进气管伸入的伸入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胸外科医用胸带,其特征在于,外罩上端缝接有拉链,通过设置拉链可以有效实现气囊条与外罩的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胸外科医用胸带,其特征在于,第二外罩下端设有用于防护患者腰部的海绵防护垫,海绵防护垫与第二外罩下端一体连接。
CN202020524567.XU 2020-04-11 2020-04-11 一种胸外科医用胸带 Active CN2124390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24567.XU CN212439070U (zh) 2020-04-11 2020-04-11 一种胸外科医用胸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24567.XU CN212439070U (zh) 2020-04-11 2020-04-11 一种胸外科医用胸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39070U true CN212439070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72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24567.XU Active CN212439070U (zh) 2020-04-11 2020-04-11 一种胸外科医用胸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390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5991A (zh) 乳腺术后固定文胸
CN210277427U (zh) 乳腺术后多功能加压止血球囊内衣
CN212439070U (zh) 一种胸外科医用胸带
CN207136956U (zh) 一种乳腺良性肿瘤术后加压内衣
CN215534780U (zh) 一种乳腺临床术后加压止血装置
CN212938125U (zh) 一种腋窝压力气囊背心
CN211962295U (zh) 一种妇产科用剖腹产手术后护理带
CN211095286U (zh) 一种新型医用腹带
CN209563509U (zh) 一种舒适型护腰带
CN207940376U (zh) 气囊式护理服
CN219516827U (zh) 一种乳腺术后护理胸带
CN218607069U (zh) 一种护理用腹带
CN216091057U (zh) 一种乳腺外科术后充气护胸带
CN215273639U (zh) 用于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的充气加压马甲
CN221331669U (zh) 一种气囊式胸带
CN213608653U (zh) 一种乳腺癌术后固定带
CN210644339U (zh) 一种乳腺癌术后上臂制动装置
CN212877747U (zh) 多功能妇科术后病号裤
CN211356256U (zh) 一种多功能医用胸带
CN219250683U (zh) 一种加压胸带
CN213961959U (zh) 一种做腹灸用的治疗衣
CN209122816U (zh) 一种产妇产后用护理带
CN212014595U (zh) 用于血管外科腹部开放性手术患者的病员服上衣
CN215020554U (zh) 一种单肩斜跨式胸带
CN217611722U (zh) 一种自粘式多功能胸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