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05120U - 一种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处施作的灌注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处施作的灌注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05120U
CN212405120U CN202021448644.4U CN202021448644U CN212405120U CN 212405120 U CN212405120 U CN 212405120U CN 202021448644 U CN202021448644 U CN 202021448644U CN 212405120 U CN212405120 U CN 2124051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manual
digging
retaining wall
reinforced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486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凯
李冀伟
李果
曹平
卢致强
刘建伟
钟扬
申小兵
何伟
刘洋
刘春宇
曾理彬
张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engdu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214486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051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05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051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处施作的灌注桩,包括人工挖孔,人工挖孔内浇筑有若干人工挖孔护壁,人工挖孔下侧设置有机械成孔;还包括钢筋笼,钢筋笼设置于人工挖孔和机械成孔内,人工挖孔和机械成孔内浇筑有混凝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占用施工场地小且更加经济的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处施作的灌注桩。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处施作的灌注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处施作的灌注桩。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社会的蓬勃发展,市政工程往往需要在日益苛刻的环境条件下修建。灌注桩作为基础工程以及基坑围护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破除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如废弃的人防工程、市政地下建筑、既有围护桩等。
目前工程中常采用的破除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影响灌注桩穿越范围内的废弃人防工程及市政地下建筑等,常采用放坡开挖使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暴露之后破除。但是,此方法需要大范围占用施工场地,既有结构破除期间,对地面交通和地下管线影响大。
2、影响灌注桩施工的既有围护桩,目前常采用在施工前利用专用拔桩机械拔除,并对桩孔进行回填处理。但是,此方法需要利用专用设备,既有围护桩拔除数量较少的情况下,采用此方法拔除既有围护桩适用范围较小且不经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用施工场地小且更加经济的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处施作的灌注桩。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处施作的灌注桩,包括人工挖孔,人工挖孔内浇筑有若干依次设置的人工挖孔护壁,人工挖孔下侧设置有机械成孔;还包括钢筋笼,钢筋笼设置于人工挖孔和机械成孔内,人工挖孔和机械成孔内浇筑有混凝土。人工挖孔护壁能对逐渐掘进人工挖孔进行及时支护,避免人工挖孔塌陷。而设计的灌注桩孔内的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破除完后,采用机械设备钻出机械成孔,提高效率。在放置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后,形成灌注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机械成孔的直径小于等于人工挖孔护壁的最小内径。钻头能顺利下方到人工挖孔内并对人工挖孔下方的土方进行钻孔。通过对人工挖孔下方进行机械钻孔,可提高施工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人工挖孔护壁的内壁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则人工挖孔护壁的上端方便设置限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人工挖孔护壁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槽,上层人工挖孔护壁的下端套设与下层人工挖孔护壁的限位槽内。当上层人工挖孔护壁的下端套设与下层人工挖孔护壁的限位槽内后,若干人工挖孔护壁能较好地对中,避免人工挖孔护壁偏斜。并且,若干人工挖孔护壁良好卡合,使得若干人工挖孔护壁稳定性提高,保证人工挖孔护壁对人工挖孔的良好支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最上层人工挖孔护壁的上端伸出地平面。灌注桩的上端漏出地表,便于观察到灌注桩位置,方便后续施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钢筋笼的直径小于机械成孔的直径,则钢筋笼能顺利下放到机械成孔的底部。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填满机械成孔和人工挖孔,并与钢筋笼形成一个整体,凝固后形成灌注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挖孔内浇筑若干人工挖孔护壁,人工挖孔护壁能对逐渐掘进人工挖孔进行及时支护,避免人工挖孔塌陷。设计的灌注桩孔内的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破除完后,采用机械设备钻出机械成孔,提高效率。在放置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后,形成灌注桩。本实用新型的灌注桩的结构决定了其施工方式,则本实用新型采用人工挖孔破除钢筋混凝土,并用机械成孔方式施工至桩底标高,避免了放坡开挖钢筋混凝土结构时需要大范围施工场地、对地面交通和地下管线影响大的问题,也避免了采用专用拔桩机械拔除既有围护桩时需要专用设备、经济性差的问题。
2.人工挖孔护壁的内壁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则人工挖孔护壁的上端方便设置限位槽,当上层人工挖孔护壁的下端套设与下层人工挖孔护壁的限位槽内后,若干人工挖孔护壁能较好地对中,避免人工挖孔护壁偏斜。并且,若干人工挖孔护壁良好卡合,使得若干人工挖孔护壁稳定性提高,保证人工挖孔护壁对人工挖孔的良好支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三种形式的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和人工挖孔护壁的截面图;
图3是人工挖孔桩底部截面图;
图4是破除浇筑第一节人工挖孔护壁后桩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人工挖孔护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人工挖孔;2-人工挖孔护壁;3-机械成孔;4-钢筋笼;5-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21-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处施作的灌注桩,包括人工挖孔1,人工挖孔1内浇筑有若干依次设置的人工挖孔护壁2,人工挖孔1下侧设置有机械成孔3;还包括钢筋笼4,钢筋笼4设置于人工挖孔1和机械成孔3内,人工挖孔1和机械成孔3内浇筑有混凝土。人工挖孔护壁2能对逐渐掘进人工挖孔1进行及时支护,避免人工挖孔1塌陷。而设计的灌注桩孔内的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5破除完后,采用机械设备钻出机械成孔3,提高效率。在放置钢筋笼4并浇筑混凝土后,形成灌注桩。
如图2和图3所示,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5与待施工的灌注桩桩孔的位置关系是不确定的。直接使用机械设备挖孔难以操作,则先通过人工手持风镐来破除桩孔内的地下混凝土结构,再通过机械设备钻孔至设计桩底标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避免了放坡开挖钢筋混凝土结构时需要大范围施工场地、对地面交通和地下管线影响大的问题,也避免了采用专用拔桩机械拔除既有围护桩时需要专用设备、经济性差的问题。
为了方便机械钻孔,所述机械成孔3的设计直径小于等于人工挖孔护壁2的最小内径,则钻头能顺利下方到人工挖孔1内并对人工挖孔1下方的土方进行钻孔。通过对人工挖孔1下方进行机械钻孔,可提高施工效率。人工挖孔1下方区域的土方较为紧固,施工过程中不需要一节一节浇筑护壁。
为了使若干人工挖孔护壁2位置准确且稳定,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人工挖孔护壁2的内壁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所述人工挖孔护壁2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槽21,上层人工挖孔护壁2的下端套设与下层人工挖孔护壁2的限位槽21内。人工挖孔护壁2的内壁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则人工挖孔护壁2的上端方便设置限位槽21,当上层人工挖孔护壁2的下端套设与下层人工挖孔护壁2的限位槽21内后,若干人工挖孔护壁2能较好地对中,避免人工挖孔护壁2偏斜。并且,若干人工挖孔护壁2良好卡合,使得若干人工挖孔护壁2稳定性提高,保证人工挖孔护壁2对人工挖孔1的良好支护。由于最上方的人工挖孔护壁2的上端不需要连接其他人工挖孔护壁2,则最上方的人工挖孔护壁2上可不设置限位槽21。
为了避免灌注桩被掩埋,最上层人工挖孔护壁2的上端伸出地平面。灌注桩的上端漏出地表,便于观察到灌注桩位置,方便后续施工。
为了方便钢筋笼4的放置,钢筋笼4的直径小于机械成孔3的直径,则钢筋笼4能顺利下放到机械成孔3的底部。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填满机械成孔3和人工挖孔1,并与钢筋笼4形成一个整体,凝固后形成灌注桩。
实施过程:
如图1~5所示,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处施作的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场地整平,桩位放线。
S2:开挖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5的一节桩孔土方,清理泥土和残渣,利用支模浇筑该节桩孔的人工挖孔护壁2。
其中,人工挖孔护壁2的内壁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人工挖孔护壁2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槽21,上层人工挖孔护壁2的下端套设与下层人工挖孔护壁2的限位槽21内。人工挖孔护壁2的内壁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则人工挖孔护壁2的上端方便设置限位槽21,当上层人工挖孔护壁2的下端套设与下层人工挖孔护壁2的限位槽21内后,若干人工挖孔护壁2能较好地对中,避免人工挖孔护壁2偏斜。并且,若干人工挖孔护壁2良好卡合,使得若干人工挖孔护壁2稳定性提高,保证人工挖孔护壁2对人工挖孔1的良好支护。
S3:依次向下进行若干次步骤S2,直至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5破除完,若干节桩孔形成人工挖孔1。
在往下施工时,每破除一节桩身范围内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5,即浇筑一节人工挖孔护壁2,保证该节桩孔得到及时支护,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人工挖孔1塌陷或人工挖孔1侧壁残留钢筋混凝土对工人造成伤害的情况。
S4:在人工挖孔1下方采用机械钻孔至设计桩底标高,形成机械成孔3,清理泥土和残渣。
S5:在人工挖孔1和机械成孔3内下放钢筋笼4,并浇筑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处施作的灌注桩,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挖孔(1),人工挖孔(1)内浇筑有若干依次设置的人工挖孔护壁(2),人工挖孔(1)下侧设置有机械成孔(3);还包括钢筋笼(4),钢筋笼(4)设置于人工挖孔(1)和机械成孔(3)内,人工挖孔(1)和机械成孔(3)内浇筑有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处施作的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成孔(3)的直径小于等于人工挖孔护壁(2)的最小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处施作的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挖孔护壁(2)的内壁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处施作的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挖孔护壁(2)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槽(21),上层人工挖孔护壁(2)的下端套设与下层人工挖孔护壁(2)的限位槽(2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处施作的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最上层人工挖孔护壁(2)的上端伸出地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处施作的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4)的直径小于机械成孔(3)的直径。
CN202021448644.4U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处施作的灌注桩 Active CN212405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48644.4U CN212405120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处施作的灌注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48644.4U CN212405120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处施作的灌注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05120U true CN212405120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404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48644.4U Active CN212405120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处施作的灌注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051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7321A (zh) * 2020-07-21 2020-11-03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处施作的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7321A (zh) * 2020-07-21 2020-11-03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处施作的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80763A (zh) 中孔振动套管护壁长螺旋钻孔压灌桩的施工方法
CN102286984A (zh) 一种止水帷幕及其施工方法
CN110735600B (zh) 一种用于喀斯特地质的机械成孔桩施工工艺
CN110374091B (zh) 一种矩形抗滑桩机械成孔施工方法
CN104264683B (zh) 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方法
CN112761076A (zh) 一种应用于水位变化条件下的锁扣钢管桩围堰及施工方法
CN107653878A (zh) 钻孔灌注桩可重复使用纵向分离式钢护筒施工工法
CN111877321A (zh) 一种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处施作的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
CN209958343U (zh)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接桩的连接节点
CN105442614A (zh) 一种基坑围护的施工方法
CN109208594B (zh) 钢护筒下沉遇孤石的处理方法、钢护筒结构及钻孔桩
CN212405120U (zh) 一种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处施作的灌注桩
CN106703034A (zh) 旋转钻机配合套管钻头拔桩施工装置及方法
CN105672309A (zh) 岩溶地区嵌岩桩成孔可回收超长钢护筒护壁方法
CN214245694U (zh) 岩溶地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成桩体系
CN110714460B (zh) 一种降低充盈系数的矩形抗滑桩机械成孔施工方法
CN104264679A (zh) 一种输电铁塔基础大口径水下灌注桩施工方法
CN217053672U (zh) 一种大直径检查井钻桩法施工***
CN101338560A (zh) 钢筋混凝土桩的施工方法
JP4074198B2 (ja) 既設杭の撤去方法
CN114635450A (zh) 盖挖车站永久钢管结构柱施工工法
CN113653052A (zh) 一种大直径地下钢砼组合结构的清障施工方法
CN113738272A (zh) 一种易塌孔砾石区桩基旋挖成孔施工方法
CN113482028A (zh) 一种沉井卡桩破除的施工方法
CN110820733A (zh) 一种改进的简易矩形抗滑桩机械快速成孔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610017 No. 4, floor 1, building 1, No. 28, dongchenggenxia street, Qingyang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after: Chengdu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6, dongyuheyan street, Qingyang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17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