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78119U - 立式水冷空调 - Google Patents

立式水冷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78119U
CN212378119U CN202021926078.3U CN202021926078U CN212378119U CN 212378119 U CN212378119 U CN 212378119U CN 202021926078 U CN202021926078 U CN 202021926078U CN 212378119 U CN212378119 U CN 212378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utlet
pipe
cooling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2607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其军
丁栋
丁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92607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78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78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781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尤其是立式水冷空调,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蒸发器、节流装置,还包括:柜机,所述柜机的顶部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一侧;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一侧,且与所述出风口相对设置;水冷冷凝器,所述水冷冷凝器安装在所述蒸发器的下方,且分别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节流装置连接;进出水装置,所述进出水装置与所述水冷冷凝器连接;所述压缩机安装在所述柜机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下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水冷空调无外机、拆装简单、用电少、制冷稳定。

Description

立式水冷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尤其是立式水冷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通常包括外机和内机,外机需要设置在室外进行换热。对于高层建筑,外机的安装和维护困难,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发生坠落。外机随着室外温度变化制冷不稳定,外机的散热风扇消耗电能,传统的空调拆装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外机、拆装简单、用电少、制冷稳定的立式水冷空调,具体技术方案为:
立式水冷空调,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蒸发器、节流装置,还包括:柜机,所述柜机的顶部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一侧;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一侧,且与所述出风口相对设置;水冷冷凝器,所述水冷冷凝器安装在所述蒸发器的下方,且分别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节流装置连接;进出水装置,所述进出水装置与所述水冷冷凝器连接;所述压缩机安装在所述柜机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水冷冷凝器包括:水箱,所述水箱与所述进出水装置连接;制冷管,所述制冷管位于所述水箱内,且分别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节流装置连接,所述制冷管用于与所述水箱内的水热交换。
进一步的,还包括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一端与所述立式水冷空调的排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水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水冷冷凝器包括:制冷管,所述制冷管分别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节流装置连接;水冷管,所述水冷管与所述进出水装置连接,所述制冷管与所述水冷管连接在一起,用于相互换热。
进一步的,所述水冷冷凝器包括:制冷管,所述制冷管分别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节流装置连接;水冷管,所述水冷管与所述进出水装置连接,所述制冷管设置在所述水冷管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水冷冷凝器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制冷剂进口和制冷剂出口,所述制冷剂进口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制冷剂出口与所述节流装置连接,所述进出水装置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分别与所述压缩机、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节流装置连接;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安装在所述水冷冷凝器上,用于加热所述水冷冷凝器。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为贯流风机或轴流风机,所述贯流风机竖直放置,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蒸发器之间或位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进风口之间;还包括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包括:平导风板,所述水平导风板设有多个,所述水平导风板转动安装在所述出风口处;左右导风板,所述左右导风板设有多个,所述左右导风板转动安装在所述出风口处;侧风板,所述侧风板位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出风口的两侧。
进一步的,还包括压缩机安装装置,所述压缩机安装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上装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挡板;底部固定架,所述底部固定架安装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活动底板,所述活动底板上装有压缩机,所述活动底板活动插在所述固定挡板上;隔音罩,所述隔音罩安装在所述活动底板上,压缩机位于所述隔音罩的内部;所述活动底板和所述隔音罩均位于所述底部固定架的内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保温水箱,所述保温水箱与所述进出水装置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水冷空调无外机、拆装简单、用电少、制冷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立式水冷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立式水冷空调隐藏柜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水冷冷凝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制冷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的制冷管并联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十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十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十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十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导风装置、蒸发器和风机隐藏出风顶板后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导风装置、蒸发器和风机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导风装置、蒸发器和风机隐藏出风顶板后的俯视图;
图16是压缩机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压缩机安装装置的剖视图;
图18是图17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18所示,立式水冷空调,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90、蒸发器50、节流装置,还包括:柜机4,柜机4的顶部设有出风口41和进风口42,蒸发器50位于出风口41的一侧;风机54,风机54位于蒸发器50的一侧,且与出风口41相对设置;水冷冷凝器,水冷冷凝器安装在蒸发器50的下方,且分别与压缩机90和节流装置连接;进出水装置,进出水装置与水冷冷凝器连接;压缩机90安装在柜机4的底部,且位于水冷冷凝器的下方。
传统的冷凝器采用风冷进行冷却,因此需要将冷凝器安装在室外,并采用风机54吹风散热,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并且容易产生较大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采用冷却水进行冷却,冷却水可以为自来水、河水、井水等,自来水在夏季的温度不超过30℃,通常在25℃以下,并且温度稳定,因此对制冷的影响小,冷却水经过冷凝器后的排出温度为50~60℃,冷却水冷却前与冷却后存在较大的温差,能够充分利用该温差进行换热,使冷却水的利用率较高,减少水的使用量,采用冷却水冷却换热稳定,换热后形成的高温水可以直接使用或者排放到室外。由于热量通过冷却水排出,因此无需将冷凝器设置在室外,冷凝器可以集成在空调上,可以直接位于蒸发器50的下方,空调安装时仅需要设置一根水管即可,水管与进水管13连接,通入冷却水进行冷却冷凝器,实现了空调无外机,解决了现有外机存在的各种问题。
进出水装置包括:进水管13,进水管13与水冷冷凝器连接;进水阀,进水阀安装在进水管13上;出水管12,出水管12安装在水冷冷凝器上。
水冷冷凝器包括:水箱11,水箱11与进出水装置连接;制冷管22,制冷管22位于水箱11内,且分别与压缩机90和节流装置连接,制冷管22用于与水箱11内的水热交换。
具体的,进水管13和出水管12均与水箱11连接。
制冷剂经过冷凝器冷却后的温度在40~60℃之间,因此在水箱11中的水温与制冷剂冷却后的温度接近时或水箱11中冷却水比制冷剂冷却后的温度低3~10℃时,将水箱11中的水进行更换,换成低温的冷却水继续进行换热,充分利用冷却水。
制冷管22的进口处和出口处均可以装有温度传感器,检测制冷剂的温度,进而控制水箱11中冷却水的温度。
出风口41设置在柜机4的正面,进风口42可以设置在柜机4的背面或侧面。
进水阀用于控制进水,可以为电磁阀或电动阀门。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出水管12上也可以装有出水阀,出水阀为电磁阀或电动阀。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出水管12与泵连接,泵将水箱11中水抽出。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水箱11的内部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检查水箱11内的水温。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进水管13上装有温度传感器,检测进水的温度,防止进水温度过高。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出水管12上装有温度传感器,检测出水温度。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水箱11上还设有热水管14,热水管14位于水箱11的中下部或底部,热水管14上装有热水阀门。热水阀门可以为球阀或闸阀,也可以为电磁阀。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制冷管22盘绕在水箱11的内部。制冷管22为金属管,可以采用铜管,铜管导热性能好。制冷管22根据水箱11的大小进行排布,可以沿着水箱11的内部环形设置或螺旋形设置,也可以设置成多排,每排均设有多列制冷管22。制冷管22进行盘绕可以缩小水箱11的体积,进而减小空调的体积,使结构紧凑。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水箱11的外表面设有保温层。保温层能够防止热量传导到室内,影响室内的温度。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制冷管22设有多个,多个制冷管22并联设置。当制冷管22的长度较长时,采用多个制冷管22并联,减小压降。当冷却管22的长度较小时,可以采用一根制冷管22。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液位计,液位计安装在水箱11内。液位计控制水箱11内部的液位。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进水管13设置在水箱11的底部,出水管12设置在水箱11的顶部或冷却水的最高水位处。
冷水从底部进入,逐渐替换水箱11内的水,由于水箱11底部的水温低,顶部高,因此在连续制冷时,为保证水箱11内始终有水时,通过从底部加入冷水,从顶部流出热水,实现水箱11内冷却水的更换。
出水管12设置在最高水位处或顶部可以进行溢流。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出水管12为铝塑管或金属管。
金属管和铝塑管导热性能好,能够有效进行散热。金属管可以采用不锈钢管或镀锌管。
空调在使用时间较短后就关机的情况下,水箱11内的水温还没有达到排放温度,因此通过能够导热的出水管12进行散热,逐渐降低水箱11内部的温度,实现节能。出水管12是通往室外进行排水,因此热量散发到室外,不会对室内产生影响。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搅拌器,搅拌器安装在水箱11内,用于搅拌水箱11内的冷却水。
搅拌器用于搅拌水箱11内的水,使水进行流动,进而使水温均匀,并且能够提高与制冷管22的换热效率。搅拌器为现有技术,采用电机驱动搅拌叶片,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三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冷凝管,冷凝管的一端与立式水冷空调的排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水箱11连接。排水口用于排出蒸发器50的冷凝水,冷凝水的温度较低,可以用于冷却制冷剂,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实施例四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四通阀,四通阀分别与压缩机90、水冷冷凝器、蒸发器50和节流装置连接;电加热装置,电加热装置安装在水冷冷凝器上,用于加热水冷冷凝器。
增加四通阀和电加热装置可以实现空调的制暖。
电加热装置为加热管3,加热管3安装在水箱11的内部。加热管3为电加热管3,在制热时对水箱11内的制冷管2进行加热,实现空调制热。制热时,不通入水,通过对水冷冷凝器进行加热,使水冷冷凝器进行换热,从而保证蒸发器50出吹出热风。由于制热时水冷冷凝器的温度较低,容易结冰,因此可以不用水进行热交换,通过加热管3加热制冷管2进行热交换。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水冷冷凝器,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水冷冷凝器包括:制冷管22;水冷管21,制冷管22与水冷管21连接在一起,用于相互换热。
制冷管22用于通入制冷剂,水冷管21用于通入冷却水,制冷管22分别与空调的压缩机90和节流装置连接,用于冷却制冷剂,节流装置为毛细管或热膨胀阀。
水冷管21的一端与进水管13连接,另一端与出水管12连接,进水管13与自来水管连接,进水管13上装有电磁阀,电磁阀控制进水。
采用制冷管22与水冷管21进行相互热交换,结构紧凑,能减少冷凝器的体积,进而减小空调的体积。
制冷管22和水冷管21均为金属管,可以均为铜管,将制冷管22和水冷管21紧紧的并在一起,使制冷管22的外壁与水冷管21的外壁相互接触进行换热。由于可以采用现有的管道,因此成本较低,并且没有了翅片,结构更加简单,装配也方便。
由于排出的冷却水温度较高,可以将排出的冷却水收集起来进行再利用,实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也使水发挥最大的用途,提高水的利用率,降低自来水的使用成本。
工作时冷却水的进水方向与制冷剂的流道方向相对设置,即制冷剂的流道方向与冷却水的流道方向相反,保证充分的热交换。
工作时水冷管21的内部充满冷却水后可以不进行流动,直到冷却水的温度达到排放温度时再进行流动,排出热水加入常温的水。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水冷管21与制冷管22相互平行设置。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水冷管21与制冷管22相互螺旋设置。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水冷管21绕制冷管22螺旋设置。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制冷管22绕水冷管21螺旋设置。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制冷管22和水冷管21并联设有多组。制冷管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制冷总管道连接,水冷管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水冷总管连接。当制冷管22的长度较长时,采用多个管路并联,减小压降。当冷却管22的长度较小时,可以采用一根制冷管22。
实施例六
在上述实施例五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制冷管22与水冷管21为整体结构。整体结构安装简单、方便,提高了装配效率,成本更低。
整体结构是指制冷管22和水冷管21是一根管道,管道的内部设有两个独立的流道,一个流道为制冷剂流道,即为制冷管22,另一个流道为冷却水流道,即为水冷管21道。
实施例七
在上述实施例六的基础上,如图8所示,制冷管22和水冷管21均不少于两个。
多个制冷管22和水冷管21相互连接在一起,增大了热交换面积,能够提高换热效率,减小制冷管22和水冷管21的总长度。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制冷管22与水冷管21相互交替设置。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管道内部设有不少于两个的流道,制冷剂流道与冷却水流道的接触面积增大,换热效率得到提高,在同样管径的情况下,能够使管道的总长度减小。
实施例八
在上述实施例五至实施例七任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制冷管22和水冷管21均位于同一个保温层内。保温层防止热量散发到室内。保温层可以采用保温管套在制冷管22和水冷管21的外部,或者采用发泡的方式包裹制冷管22和水冷管21。
实施例九
在上述实施例五至实施例八任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水冷管21的进水端和/或出水端均装有温度传感器。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水冷管21的进水端装有温度传感器。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水冷管21的出水端装有温度传感器。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水冷管21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装有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检测水冷管21内部冷却水的温度,保证有效冷却。使水冷管21的出水温度在50~60℃之间,保证冷却水的利用率。
实施例十
在上述实施例五至实施例九任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四通阀,四通阀分别与压缩机90、水冷冷凝器、蒸发器50和节流装置连接;电加热装置,电加热装置安装在水冷冷凝器上,用于加热水冷冷凝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四通阀和电加热装置可以实现空调的制暖。
电加热装置安装在制冷管22上,用于与制冷管22换热。
电加热装置在制暖时对制冷管22进行加热。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电加热装置采用加热丝,加热丝与制冷管22平行设置,或缠绕在制冷管22上。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电加热装置采用加热膜,加热膜包裹在制冷管22的外表面。
制热时,水冷管21不通入水,通过对制冷管22进行加热,使制冷管22进行换热,从而保证蒸发器50出吹出热风。由于制热时制冷管22的温度较低,在低于0℃时容易结冰,因此可以不用水进行热交换。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水冷冷凝器,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水冷冷凝器包括:制冷管22;水冷管21,制冷管22设置水冷管21的内部,用于相互换热。
制冷管22套在水冷管21的内部,能够有效减小冷凝器的体积,提高换热效率和换热效果。
采用制冷管22与水冷管21进行相互热交换,结构紧凑,能减少冷凝器的体积,进而减小空调的体积。
制冷管22用于通入制冷剂,水冷管21用于通入冷却水,制冷管22分别与空调的压缩机90和节流装置连接,用于冷却制冷剂,节流装置为毛细管或热膨胀阀。
水冷管21的一端与进水管13连接,另一端与出水管12连接,进水管13与自来水管连接,进水管13上装有电磁阀,电磁阀控制进水。
采用制冷管22与水冷管21进行相互热交换,结构紧凑,能减少冷凝器的体积,进而减小空调的体积。
制冷管22和水冷管21均为金属管,可以均为铜管,将制冷管22和水冷管21紧紧的并在一起,使制冷管22的外壁与水冷管21的外壁相互接触进行换热。由于可以采用现有的管道,因此成本较低,并且没有了翅片,结构更加简单,装配也方便。
工作时冷却水的进水方向与制冷剂的流道方向相对设置,即制冷剂的流道方向与冷却水的流道方向相反,保证充分的热交换。
工作时水冷管21的内部充满冷却水后可以不进行流动,直到冷却水的温度达到排放温度时再进行流动,排出热水加入常温的水。
制冷管22一般为一根。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制冷管22和水冷管21并联设有多组。制冷管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制冷总管道连接,水冷管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水冷总管连接。当制冷管22的长度较长时,采用多个管路并联,减小压降。
实施例十二
在上述实施例十一的基础上,如图10所示,制冷管22不少于两个。制冷管22设有多个可以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减小了长度和体积。
实施例十三
在上述实施例十一或实施例十二的基础上,如图11所示,制冷管22与水冷管21之间设有连接板23。
连接板23使制冷管22与水冷管21形成整体结构,结构稳定,并且能够增加换热面积。整体结构安装简单、方便,提高了装配效率,成本更低。
实施例十四
在上述实施例十一至实施例十三任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保温层,保温层设置在水冷管21的外部。
保温层防止热量散发到室内。保温层可以采用保温管套在水冷管21的外部,或者采用发泡的方式包裹水冷管21。
实施例十五
在上述实施例十一至实施例十四任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水冷管21的进水端和/或出水端均装有温度传感器。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水冷管21的进水端装有温度传感器。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水冷管21的出水端装有温度传感器。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水冷管21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装有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检测水冷管21内部冷却水的温度,保证有效冷却。使水冷管21的出水温度在50~60℃之间,保证冷却水的利用率。
实施例十六
在上述实施例十一至实施例十五任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四通阀,四通阀分别与压缩机90、水冷冷凝器、蒸发器50和节流装置连接;电加热装置,电加热装置安装在水冷冷凝器上,用于加热水冷冷凝器。
增加四通阀和电加热装置可以实现空调的制暖。
电加热装置安装在制冷管22上,用于与制冷管22换热。
电加热装置在制暖时对制冷管22进行加热。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电加热装置采用加热丝,加热丝与制冷管22平行设置,或缠绕在制冷管22上。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电加热装置采用加热膜,加热膜包裹在制冷管22的外表面。
制热时,水冷管21不通入水,通过对制冷管22进行加热,使制冷管22进行换热,从而保证蒸发器50出吹出热风。由于制热时制冷管22的温度较低,在低于0℃时容易结冰,因此可以不用水进行热交换。
实施例十七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水冷冷凝器,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水冷冷凝器包括换热器20,换热器20上设有进水口201、出水口202、制冷剂进口203和制冷剂出口204,制冷剂进口203与压缩机90连接,制冷剂出口204与节流装置连接,进出水装置分别与进水口201和出水口202连接。
换热器20为现有的成熟产品,通过换热器20直接进行制冷剂的冷却,安装和使用方便,并且结构简单。
换热器20体积小,安装方便,并且换热效率高。
进水管13与进水口201连接;出水管12与出水口202连接。
冷却水与制冷剂在换热器20内部进行热交换,实现制冷剂的冷却。节流装置为毛细管或热膨胀阀。
工作时冷却水的进水方向与制冷剂的流道方向相对设置,即制冷剂的流道方向与冷却水的流道方向相反,保证充分的热交换。
工作时换热器20的内部充满冷却水后可以不进行流动,直到冷却水的温度达到排放温度时再进行流动,排出热水加入常温的水。
实施例十八
在上述实施例十七的基础上,换热器20为板式换热器。
实施例十九
在上述实施例十七或实施例十八的基础上,进水口201和/或出水口202均装有温度传感器。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进水口201装有温度传感器。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出水口202装有温度传感器。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进水口201和出水口202均装有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检测内部冷却水的温度,保证有效冷却。使出水口202的出水温度在50~60℃之间,保证冷却水的利用率。
实施例二十
在上述实施例十七至实施例十九任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保温箱,换热器20安装在保温箱内。换热器20安装在保温箱内,减少环境对换热的影响。
实施例二十一
在上述实施例十七至实施例二十任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四通阀,四通阀分别与压缩机90、水冷冷凝器、蒸发器50和节流装置连接;电加热装置,电加热装置安装在水冷冷凝器上,用于加热水冷冷凝器。
增加四通阀和电加热装置可以实现空调的制暖。
电加热装置安装在换热器20上。电机加热装置在制暖时对换热器20进行加热。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电加热装置采用加热丝,加热丝缠绕在换热器20上。
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电加热装置采用加热膜,加热膜包裹或贴附在换热器20的外表面。
制热时,换热器20不通入水,通过对换热器20进行加热,使换热器20与制冷剂进行换热,从而保证蒸发器50出吹出热风。由于制热时制冷剂的温度较低,在低于0℃时容易结冰,因此可以不用水进行热交换。
实施例二十二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3至图15所示,风机54为贯流风机或轴流风机,贯流风机竖直放置,风机54位于出风口41与蒸发器50之间或位于蒸发器50与进风口42之间;还包括导风装置,导风装置包括:水平导风板52,水平导风板52设有多个,水平导风板52转动安装在出风口41处;
左右导风板53,左右导风板53设有多个,左右导风板53转动安装在出风口41处;侧风板55,侧风板55位于蒸发器50与出风口41的两侧。
蒸发器50安装在出风顶板57和出风底板51之间,出风顶板57与出风底板51之间装有连接杆56。
侧风板55对风向进行导向。侧风板55可以为直板或弧形板。
风机54可以对蒸发器50进行吹风,也可以对蒸发器50进行吸风。
左右导风板53与风机54的轴线平行,水平导风板52与左右导风板53相互垂直。
实施例二十三
如图16至图18所示,压缩机安装装置,包括:固定底座92,固定底座92上装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挡板93;底部固定架95,底部固定架95安装在固定底座92上;活动底板91,活动底板91上装有压缩机90,活动底板91活动插在固定挡板93上;隔音罩,隔音罩安装在活动底板91上,压缩机90位于隔音罩的内部;活动底板91和隔音罩均位于底部固定架95的内部。
安装压缩机90时,先将压缩机90安装到活动底板91上,然后将活动底板91插到固定底座92的固定挡板93上,方便压缩机90的装配。
底部固定架95的顶部用于安置水冷空调的水箱和蒸发器50等。
采用隔音罩进行隔音,减小噪音。
活动底板91***到位后,可以使用螺钉固定在固定底座92上。
固定挡板93为L形。L形的固定挡板93即方便活动底板91***,同时能够限定活动底板91的位置。
还包括隔音固定块94,隔音固定块94安装在活动底板91上,且位于隔音罩底部的外侧面,用于固定隔音罩。隔音固定块94方便隔音罩的固定。
隔音固定块41既能对隔音罩进行定位,同时方便隔音罩的固定,隔音罩可以方便的取下或整体装入。隔音罩为整体结构,隔音效果好,并且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将压缩机90与室内空气隔离。
隔音罩的底部设有通槽,通槽方便制冷管路和导线通过。
实施例二十四
在上述实施例二十三的基础上,隔音罩包括第一隔音罩97和第二隔音罩99,第二隔音罩99设置在第一隔音罩97的内部,压缩机90位于第二隔音罩99的内部。
多个隔音罩保证隔音效果。
实施例二十五
在上述实施例二十三至实施例二十四任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中间定位挡框98,中间定位挡框98固定在活动底板91上,且位于第一隔音罩97与第二隔音罩99之间。
中间定位挡框98用于第一隔音罩97与第二隔音罩99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间,进而保证隔音效果,同时方便固定第二隔音罩99。
实施例二十六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保温箱,保温箱设置柜机4的内部,且位于蒸发器50的下方,保温箱与进出水装置连接。
保温箱与出水管12连接,并且装有泵,泵将水箱11中的热水存储在保温箱内,保温箱上装有水龙头,可以放出热水。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立式水冷空调,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蒸发器、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柜机,所述柜机的顶部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一侧,且与所述出风口相对设置;
水冷冷凝器,所述水冷冷凝器安装在所述蒸发器的下方,且分别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节流装置连接;
进出水装置,所述进出水装置与所述水冷冷凝器连接;
所述压缩机安装在所述柜机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水冷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冷冷凝器包括:
水箱,所述水箱与所述进出水装置连接;
制冷管,所述制冷管位于所述水箱内,且分别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节流装置连接,所述制冷管用于与所述水箱内的水热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水冷空调,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一端与所述立式水冷空调的排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水箱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水冷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冷冷凝器包括:
制冷管,所述制冷管分别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节流装置连接;
水冷管,所述水冷管与所述进出水装置连接,所述制冷管与所述水冷管连接在一起,用于相互换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水冷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冷冷凝器包括:
制冷管,所述制冷管分别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节流装置连接;
水冷管,所述水冷管与所述进出水装置连接,所述制冷管设置在所述水冷管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水冷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冷冷凝器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制冷剂进口和制冷剂出口,所述制冷剂进口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制冷剂出口与所述节流装置连接,所述进出水装置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水冷空调,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分别与所述压缩机、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节流装置连接;
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安装在所述水冷冷凝器上,用于加热所述水冷冷凝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水冷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为贯流风机或轴流风机,所述贯流风机竖直放置,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蒸发器之间或位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进风口之间;
还包括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包括:
水平导风板,所述水平导风板设有多个,所述水平导风板转动安装在所述出风口处;
左右导风板,所述左右导风板设有多个,所述左右导风板转动安装在所述出风口处;
侧风板,所述侧风板位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出风口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水冷空调,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压缩机安装装置,所述压缩机安装装置包括:
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上装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挡板;
底部固定架,所述底部固定架安装在所述固定底座上;
活动底板,所述活动底板上装有压缩机,所述活动底板活动插在所述固定挡板上;
隔音罩,所述隔音罩安装在所述活动底板上,压缩机位于所述隔音罩的内部;
所述活动底板和所述隔音罩均位于所述底部固定架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水冷空调,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保温水箱,所述保温水箱与所述进出水装置连接。
CN202021926078.3U 2020-09-06 2020-09-06 立式水冷空调 Active CN212378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26078.3U CN212378119U (zh) 2020-09-06 2020-09-06 立式水冷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26078.3U CN212378119U (zh) 2020-09-06 2020-09-06 立式水冷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78119U true CN212378119U (zh) 2021-01-19

Family

ID=74176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26078.3U Active CN212378119U (zh) 2020-09-06 2020-09-06 立式水冷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781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11118B (zh) 一种低温冷却液循环泵
CN111895516A (zh) 立式水冷空调
CN203163566U (zh) 一种防凝露冷媒循环热管***
CN201039641Y (zh) 机房空气调节机
CN212378119U (zh) 立式水冷空调
CN212378118U (zh) 壁挂式水冷空调
CN213090190U (zh) 水冷冷凝器
CN111895515A (zh) 壁挂式水冷空调
CN212841876U (zh) 水冷立式分体空调
CN216159166U (zh) 换热器和空调室内机
CN212777687U (zh) 水冷式中央空调
CN214249971U (zh) 一种柜机新风结构新风空调***
CN2172425Y (zh) 一种制冷空调与热水供给两用的装置
CN212961881U (zh) 水冷壁挂式分体空调
CN111895517A (zh) 水冷式空调及其制冷和制热方法
CN111895687A (zh) 套管式水冷冷凝器
CN216953618U (zh) 一种柜用换热器及冷柜
CN217235928U (zh)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
CN21615916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15915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5825298U (zh) 一种分体式地源热泵空调
CN21615916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511956U (zh) 双管式水冷冷凝器
CN111895686A (zh) 水冷冷凝器
CN203731559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Sun Qijun

Inventor after: Ding Dong

Inventor after: Ding Jiao

Inventor before: Sun Qijun

Inventor before: Ding Dong

Inventor before: Ding J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