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65865U - 触点装置、电磁继电器和具备电磁继电器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点装置、电磁继电器和具备电磁继电器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65865U
CN212365865U CN202020968039.3U CN202020968039U CN212365865U CN 212365865 U CN212365865 U CN 212365865U CN 202020968039 U CN202020968039 U CN 202020968039U CN 212365865 U CN212365865 U CN 2123658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contact
movable member
transmission member
movabl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6803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上丽
喜多见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6803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658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658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658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点装置、电磁继电器和具备电磁继电器的装置。触点装置具备:具有固定触点的固定触点部;具有在第1方向上与固定触点相对的可动触点的可动触点部,通过可动触点部摆动,可动触点在闭合和断开位置之间移动;以及位置限定部,其用于限制传递构件的移动,传递构件的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的一端部经由安装部安装于可动触点部,另一端部被施力以使可动触点部摆动,位置限定部与安装部分开设置,用于限制传递构件相对于可动触点部的、在第2方向或与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上的移动。通过该结构能够抑制传递构件的位置变动,防止触点装置特性变动或产生动作不良。

Description

触点装置、电磁继电器和具备电磁继电器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点装置、电磁继电器和具备电磁继电器的装置,更详细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的触点装置、具备该触点装置的电磁继电器和具备该电磁继电器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触点装置中,存在被传递构件传递来自驱动装置的驱动力来使可动触点在与固定触点接触的闭合位置和自固定触点分开的断开位置之间移动的触点装置。
在这种触点装置中,传递构件在安装时产生位置偏差或传递构件在传递驱动力时位置发生偏离等会导致触点装置的特性发生变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传递构件的安装和动作时的位置变动的触点装置、电磁继电器和具备电磁继电器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固定触点部,其具有固定触点;可动触点部,其具有可动触点,所述可动触点在第1方向上与所述固定触点相对,通过所述可动触点部摆动,所述可动触点在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的闭合位置和自所述固定触点分开的断开位置之间移动;以及位置限定部,其限制传递构件的移动,其中,所述传递构件在所述第1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可动触点部的同配置所述固定触点部的一侧相反的另一侧,所述传递构件的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的一端部经由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可动触点部,所述传递构件配置成与所述一端部相反的另一端部被施力以使所述可动触点部摆动,所述位置限定部与所述安装部分开设置,用于限制所述传递构件相对于所述可动触点部的、在所述第2方向或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上的移动。
也可以是,在上述的触点装置中,所述位置限定部设置在所述第3方向上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的、同所述传递构件对应的位置处,该位置限定部从所述可动触点部向所述可动触点部的所述另一侧延伸并延伸到在所述第1方向上超过所述传递构件的端部的位置。
也可以是,在上述的触点装置中,所述位置限定部在所述可动触点部的所述两侧设置在彼此相向的位置。
也可以是,在上述的触点装置中,通过所述安装部,所述传递构件与所述可动触点部在一个位置处安装。
也可以是,在上述的触点装置中,所述位置限定部与所述可动触点部一体地形成。
也可以是,在上述的触点装置中,该位置限定部是在所述安装部附近将所述传递构件和所述可动触点部铆接固定的铆接部。
也可以是,在上述的触点装置中,所述固定触点部具有第1固定触点和第2固定触点,所述可动触点部包括第1可动构件和第2可动构件,该第1可动构件由板簧形成且具有在第1方向上与所述第1固定触点相对的第1可动触点,该第2可动构件具有在所述第1方向上与所述第2固定触点相对的第2可动触点,通过所述可动触点部摆动,所述第1可动触点在与所述第1固定触点接触的第1闭合位置和自所述第1固定触点分开的第1断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2可动触点在与所述第2固定触点接触的第2闭合位置和自所述第2固定触点分开的第2断开位置之间移,所述第2可动构件在所述第1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第1可动构件与所述固定触点部之间,所述第2可动构件的在所述第2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经由可动构件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1可动构件的所述第2方向上的另一端部,所述第2可动构件的所述第2方向上的一端部同所述第1可动构件的所述第2方向上的一端部向相同方向延伸,从所述可动构件固定部到所述第1可动触点的第1距离比从所述可动构件固定部到所述第2可动触点的第2距离长,所述传递构件为板状,安装于所述第1可动构件的所述第2方向上的一端部,所述位置限定部与所述第1可动构件一体地形成。
也可以是,在上述的触点装置中,所述传递构件具备所述第3方向上的宽度相对宽的宽幅部和所述第3方向上的宽度相对窄的窄幅部,所述传递构件与所述第1可动构件在所述宽幅部的一个位置处铆接固定,在所述窄幅部形成有贯通所述传递构件和所述第1可动构件的贯通孔,所述位置限定部设置在所述窄幅部的与所述贯通孔对应的位置处。
也可以是,在上述的触点装置中,所述第2可动构件由板簧形成,所述第2可动构件在所述第2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具有在所述第1方向上向自所述第1可动构件分开的方向突出的台阶部。
也可以是,在上述的触点装置中,所述第1可动构件和所述第2可动构件分别包括一片以上的板簧,所述位置限定部与所述第1可动构件的任一片板簧一体地形成。
也可以是,在上述的触点装置中,所述传递构件具备所述第3方向上的宽度相对宽的宽幅部和所述第3方向上的宽度相对窄的窄幅部,所述位置限定部设置在与所述窄幅部对应的位置处。
也可以是,在上述的触点装置中,形成有贯通所述传递构件和所述可动触点部的贯通孔,所述位置限定部在所述第3方向上设置在与所述贯通孔对应的位置处。
也可以是,在上述的触点装置中,该位置限定部是从所述传递构件和所述可动触点部的所述第2方向上的进行安装的一侧包覆并夹紧所述传递构件和所述可动触点部的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触点装置;以及电磁铁装置,其具有线圈、衔铁以及所述传递构件,所述衔铁根据有无向所述线圈通电而摆动来向所述传递构件的另一端部施加力。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具备电磁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继电器是上述的电磁继电器。
根据上述各结构,能够抑制传递构件的位置变动,抑制触点装置的特性发生变动,并能够防止传递构件与触点装置的成型构件接触而产生动作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触点装置和电磁继电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自上述的电磁继电器卸下了盖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3是上述的触点装置的可动触点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上述的触点装置的固定触点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上述的电磁继电器的局部且是触点装置的断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上述的电磁继电器的局部且是触点装置的接通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位置限定部与传递弹簧的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8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位置限定部与传递弹簧的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3A、第1固定触点(第1触点部);13B、第2固定触点(第2触点部);14A、第1可动触点(第1触点部);14B、第2可动触点(第2触点部);20、固定触点部;15、可动触点部;16、第1可动构件;17、第2可动构件;8:传递弹簧(传递构件);9:位置限定部;100、电磁继电器;A1、触点装置;B1、电磁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下述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之一。另外,对于下述的实施方式,只要能够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能够根据设计等而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
【实施方式1】
(1)触点装置和电磁继电器的详细结构
以下,参照图1~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触点装置A1和电磁继电器100的详细结构。
以下,将第1固定触点13A和第1可动触点14A排列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将在从第1固定触点13A观察时第1可动触点14A所在的那一侧设为上方,将其相反侧设为下方,由此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在图1中,将第1可动触点14A和第2可动触点14B排列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在从第1可动触点14A观察时第2可动触点14B所在的那一侧设为左方,将其相反侧设为右方,由此进行说明。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固定触点13A和第1可动触点14A排列的方向,换言之,第1固定触点13A与第1可动触点14A相对的方向是第1方向(上下方向)。另外,第1可动触点14A和第2可动触点14B排列的方向,换言之,与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是第2方向(左右方向)。并且,与第1方向和第2方向这两者交叉的方向是第3方向(前后方向)。
另外,在图1~图7中示出的表示上述的方向(上、下、左、右)的箭头仅在于辅助说明,不伴有实体。另外,上述的方向并非旨在限定电磁继电器100的使用形态。
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00是所谓的铰链型继电器。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00包括触点装置A1、电磁铁装置B1以及壳体C1。
如图1和图2所示,触点装置A1包括第1端子板11、第2端子板12、第1固定触点13A、一对第2固定触点13B、第1可动触点14A、一对第2可动触点14B、可动触点部15以及位置限定部9。
第1端子板11由导电性材料(例如铜)以从正面观察时的形状成为L字形的方式形成。如图3所示,第1端子板11具有第1横板111和第1纵板112。第1横板111和第1纵板112均形成为矩形状。在第1横板11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中间部设有沿着厚度方向(上下方向)贯通的一对固定孔114。一对固定孔114用于将可动触点部15固定于第1端子板11(在此为第1横板111)。
第1纵板112自第1横板11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一端(左端)向下方突出。第1纵板112具有第1端子部113。第1端子部113形成为矩形板状,自第1纵板112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上的一端部(下端部)向右方突出。在第1端子部113设有供螺钉等***的圆形的第1端子孔115。
第2端子板12由导电性材料(例如铜)以从正面观察时的形状成为L字形的方式形成。如图4所示,第2端子板12具有第2横板121和第2纵板122。第2横板121和第2纵板122均形成为矩形状。第2横板121的顶端侧(左端侧)弯折为台阶状,在第2横板12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中间部设有沿着厚度方向(上下方向)贯通的3个安装孔124。3个安装孔124中的两个安装孔124靠左设置台阶的左侧,剩余的1个安装孔124靠右设置于台阶的右侧,这样,右侧的安装孔124在上下方向(第1方向)上位于比左侧的两个安装孔124靠上方的位置。
第1固定触点13A的轴部131***位于靠右的位置的1个安装孔124。并且,通过将轴部131铆接于第2端子板12(在此为第2横板121)而将第1固定触点13A安装于第2端子板12。另外,一对第2固定触点13B的轴部131分别***位于靠左的位置的两个安装孔124。并且,通过将各轴部131铆接于第2端子板12(在此为第2横板121)而将一对第2固定触点13B安装于第2端子板12。另外,第1固定触点13A和一对第2固定触点13B也可以与第2端子板12一体地构成。
第2纵板122自第2横板12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右端)向下方突出。第2纵板122具有第2端子部(端子部)123。第2端子部123形成为矩形板状,自第2纵板122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上的一端部(下端部)向左方突出。在第2端子部123设有供螺钉等***的圆形的第2端子孔125。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安装有第1固定触点13A和一对第2固定触点13B的第2端子板12构成固定触点部20。
第1端子部113通过例如螺钉固定而电连接于例如电源和负载(在此为电动机)中的一者。另外,第2端子部123通过例如螺钉固定而电连接于例如电源和负载中的另一者。
如图3所示,可动触点部15具有1片第1可动构件16和多片(在图示例中为3片)第2可动构件17。第1可动构件16由导电性材料(例如铜)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板状。多个第2可动构件17分别由导电性材料(例如铜)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板状,并在上下方向(第1方向)上配置于第1可动构件16与固定触点部20之间。第1可动构件16和多个第2可动构件17分别由例如板簧形成。第1可动构件16在左右方向上比第2可动构件17长。
在第1可动构件16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一端部(左端部)设有沿着厚度方向(上下方向)贯通的一对固定孔161。一对固定孔161用于将第1可动构件16固定于第1端子板11(在此为第1横板111)。在第1可动构件16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右端部)设有沿着厚度方向贯通的安装孔162。第1可动触点14A的轴部141***安装孔162。并且,通过将轴部141铆接于第1可动构件16而将第1可动触点14A安装于第1可动构件16。另外,第1可动触点14A也可以与第1可动构件16一体地构成。
如图3所示,多个第2可动构件17分别具有安装部171和台阶部172。安装部171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板状。在安装部17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一端部(左端部)设有沿着厚度方向(上下方向)贯通的一对固定孔174。一对固定孔174用于将第2可动构件17与第1可动构件16一起固定于第1端子板11(在此为第1横板111)。台阶部172自安装部17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右端)在厚度方向(上下方向)上向自第1可动构件16分开的方向(向下)突出。换言之,第2可动构件17在第2方向(左右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右端部)具有在第1方向(上下方向)上向自第1可动构件16分开的方向突出的台阶部172。
台阶部172在与上下方向(第1方向)和左右方向(第2方向)这两者交叉的前后方向(第3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第2可动触点用分割片173。在多个第2可动触点用分割片173分别设有沿着厚度方向(上下方向)贯通的安装孔175。在各安装孔175***有一对第2可动触点14B中的一者的轴部141。并且,通过将轴部141铆接于第2可动触点用分割片173而将第2可动触点14B安装于第2可动触点用分割片173。另外,一对第2可动触点14B也可以与第2可动构件17一体地构成。在此,从第2可动构件17的第2方向上的一端部到第1可动触点14A的第1距离L1(参照图5)比从第2可动构件17的第2方向上的一端部到第2可动触点14B的第2距离L2(参照图5)长。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多片(在图示例中为3片)第2可动构件17和1片第1可动构件16构成可动触点部15。并且,使第1可动构件16的一对固定孔161和各第2可动构件17的一对固定孔174与第1端子板11的一对固定孔114重叠,将销23(参照图2)***上述的固定孔161、174、114而进行铆接。由此,将1片第1可动构件16和多片第2可动构件17固定于第1端子板11(参照图2)。
可动触点部15(第1可动构件16和第2可动构件17)被电磁铁装置B1驱动,从而使第1可动触点14A和一对第2可动触点14B以向第1端子板11固定的固定部位(销23)为支点而在断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具体而言,第1可动触点14A在与第1固定触点13A接触的第1闭合位置(参照图6)和自第1固定触点13A分开的第1断开位置(参照图5)之间移动。另外,第2可动触点14B在与第2固定触点13B接触的第2闭合位置(参照图6)和自第2固定触点13B分开的第2断开位置(参照图5)之间移动。
位置限定部9形成为大致矩形板状,从第1可动构件16的与上下方向(第1方向)和左右方向(第2方向)这两者交叉的前后方向(第3方向,图2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两侧,在相互相向且同后述的传递弹簧8对应的位置处,从第1可动构件16向上延伸并延伸到在上下方向上超过传递弹簧8的前后方向(第3方向)上的端部的位置,像抱住传递弹簧8那样从两侧夹持传递弹簧8(参照图7)。该位置限定部9可以与第1可动构件16一体地形成。例如,使形成在第一可动构件16的前后方向两侧的、向前后突出的大致矩形板状的突出部向上方弯折来形成。另外,在位置限定部9的超过传递弹簧8的前后方向上的端部的两个角部可以形成倒角。
如图1和图2所示,电磁铁装置B1包括线圈2、线轴3、定子4、轭铁5、衔铁6、复位弹簧7以及传递弹簧8。定子4、轭铁5以及衔铁6均由磁性材料形成。线圈2通过将电线(例如铜线)缠绕于线轴3的外周面而构成。线圈2具有与电线的第1端和第2端分别电连接的一对线圈端子21。线圈2借助一对线圈端子21供给电流,从而通电,产生磁通。线轴3由例如合成树脂材料等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方筒状。线轴3配置为其轴线方向与左右方向一致。
定子4是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椭圆柱状的铁芯。定子4以其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两端自线轴3暴露的状态***线轴3的中空部31。定子4的长度方向上的第1端(右端)的直径尺寸比中间部的直径尺寸大,定子4的长度方向上的第1端(右端)与衔铁6相对。以下,将定子4的第1端称为“吸引部41”。另外,定子4的长度方向上的第2端(左端)***轭铁5的第1板51(后述)的***孔511(后述),定子4固定于轭铁5。
轭铁5与定子4及衔铁6一起形成供在线圈2的通电时产生的磁通通过的磁路。轭铁5通过弯折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状的板的中间部而形成为从正面观察时的形状成为L字形。如图1所示,轭铁5具有第1板51和第2板52。第1板51和第2板52均形成为矩形板状。第1板51配置于线圈2的轴线方向(左右方向)上的一端侧(左侧)。在第1板51设有沿着厚度方向(左右方向)贯通的***孔511。定子4的第2端******孔511。第2板52配置于线圈2的下侧。
衔铁6通过弯折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状的板的中间部而形成为从正面观察时的形状成为L字形。如图1所示,衔铁6具有第1板61和第2板62。第1板61和第2板62均形成为矩形板状。另外,第1板6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比第2板62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在此,宽度方向是指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中的任一者均大致正交的方向(前后方向)。
如图1所示,衔铁6的第1板61具备突部611。突部611自第1板61的与第1可动构件16相对的一面(下表面)突出。另外,突部611与第1板61一体地形成。
衔铁6构成为能够以其中间部为支点而在第2板62与定子4的吸引部41接触的第1位置和第2板62自定子4的吸引部41分开的第2位置之间旋转。在衔铁6位于第1位置时,衔铁6的第1板61(在此为突部611)借助传递弹簧8向下按压第1可动构件16。另外,在衔铁6位于第2位置时,借助传递弹簧8自第1可动构件16向上按压衔铁6的第1板61(在此为突部611)。
复位弹簧7由金属制的板簧以从正面观察时的形状成为L字形的方式形成。复位弹簧7通过将第2片72和一对第1片71一体地形成而构成。一对第1片71均固定于轭铁5的第2板52。第2片72固定于衔铁6的第2板62。复位弹簧7构成为在衔铁6位于第1位置时挠曲。并且,复位弹簧7要复位为原来的状态,从而将使衔铁6自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的方向的力作用于衔铁6。即,复位弹簧7构成为利用其弹性力将使衔铁6自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的方向的力作用于衔铁6。
传递弹簧8在上下方向上设于衔铁6与第1可动构件16之间,作为在衔铁6与第1可动构件16之间传递力的传递构件来发挥功能。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自衔铁6借助传递弹簧8向第1可动构件16传递力,自第1可动构件16借助传递弹簧8向衔铁6传递力。
如图1所示,传递弹簧8由例如不锈钢(SUS)等金属制的板簧形成。传递弹簧8通过将第1板81、第2板82以及第3板83一体地形成而构成。第1板81、第2板82以及第3板83均形成为矩形状。在此,只要能够发挥在衔铁6与第1可动构件16之间传递力的传递构件的功能,则不限于传递弹簧8这样具有弹性的构件,也可以是不具有弹性的构件。
在第1板81设有沿着厚度方向(上下方向)贯通的孔811。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穿过第1可动构件16的安装孔162的第1可动触点14A的轴部141***孔811,将轴部141铆接于第1板81(轴部41***安装孔162并铆接于第1板81的铆接部相当于安装部),从而将第1板81安装于第1可动构件16。另外,第1板81也可以不与第1可动触点14A一起安装于第1可动构件16。即,传递弹簧8也可以安装于第1可动构件16中的与安装有第1可动触点14A的部位不同的部位。
第2板82利用自第1板81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左端)向斜上方倾斜的第3板83与第1板81一体地形成。第2板82在厚度方向(上下方向)上位于比第1板81靠上方的位置。在传递弹簧8安装于第1可动构件16的状态下,第2板82与衔铁6的第1板61相对,与第1板61的突部611接触。
壳体C1由例如合成树脂等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为箱状。壳体C1通过将基座C11和盖C12利用例如使用热固性树脂的粘接剂的粘接等结合而构成。壳体C1用于收纳触点装置A1和电磁铁装置B1。
(2)触点装置和电磁继电器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2、图5以及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触点装置A1和电磁继电器100的动作。
首先,说明触点装置A1的闭合动作。在触点装置A1的断开状态下,在对线圈2通电时,线圈2产生磁通。于是,在衔铁6的第2板62与定子4的吸引部41之间产生磁吸引力,衔铁6向下按压传递弹簧8的第2板82,传递弹簧8自衔铁6向第1可动构件16传递力。第1可动构件16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第1可动触点14A与第1固定触点13A最先接触,第1端子板11与第2端子板12之间经由第1固定触点13A和第1可动触点14A而导通,电流沿电流路径R2流动。
在衔铁6进一步向下按压传递弹簧8的第2板82时,第1可动构件16因来自传递弹簧8的力而进一步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其结果,一对第2可动触点14B与一对第2固定触点13B分别接触,电流沿电流路径R1流动。即,第1可动构件16和第2可动构件17构成为,在进行闭合动作时,在使第1可动触点14A与第1固定触点13A接触之后,使一对第2可动触点14B与一对第2固定触点13B接触。
触点装置A1的断开动作与闭合动作的过程相反。在触点装置A1的接通状态下,在解除线圈2的通电时,线圈2不再产生磁通。于是,衔铁6的第2板6与定子4的吸引部41之间的磁吸引力也消失。然后,衔铁6借助传递弹簧8向下按压第1可动构件16的力减弱。因此,第1可动构件16因自身的弹性力而解除向下挠曲的状态,以上述固定部位(销23)为支点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在该情况下,与闭合动作时相反,在一对第2可动触点14B自一对第2固定触点13B分开之后,第1可动触点14A自第1固定触点13A分开。即,第1可动构件16和第2可动构件17构成为,在进行断开动作时,在使一对第2可动触点14B自一对第2固定触点13B分开之后,使第1可动触点14A自第1固定触点13A分开。
在衔铁6复位至第2位置而衔铁6的移动完成时,衔铁6在第2位置固定。因此,传递弹簧8的第2板82被衔铁6的第1板61和第1可动构件16夹持,传递弹簧8的第2板82要复位为原来的状态的弹性力作用于第1可动构件16,从而使第1可动构件16减速。因此,第1可动构件16的振动被传递弹簧8抑制而收敛,第1可动构件16的移动完成。
在传递弹簧8只是通过将穿过第1可动构件16的安装孔162的第1可动触点14A的轴部141***孔811并将轴部141铆接于第1板81来安装于第1可动构件16的情况下,传递弹簧8的稳定性不足,在安装时容易产生位置偏差,在动作中容易在前后左右方向上发生位置偏离。这样的安装时的位置偏差、动作中的位置偏离还可能会导致与衔铁6的突部611发生刮削、或与周围的其他成型部件相互干扰。在发生以上各种情况时,会导致触点装置A1的特性产生偏差,或在动作中使特性发生变动,或发生动作不良。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从前后方向在传递弹簧8的两侧夹持传递弹簧8的位置限定部9,能够在安装时限制传递弹簧8的位置移动,减少传递弹簧8的位置偏差,加强安装时的稳定性,能够使触点装置A1的特性稳定。另外,在使触点装置A1进行开闭动作时,通过该位置限定部9能够承受使传递弹簧8向转动方向(主要为前后方向)转动的力,能够抑制传递弹簧8的位置变动,从而抑制触点装置A1的特性发生变动。此外,还能够避免传递弹簧8与其周围的成型构件相互干扰而产生动作不良。
【实施方式2】
参照图8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在实施方式2中,传递弹簧8和第一可动构件16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不同,其他结构相同。以下,主要以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省略对相同部分的说明。
如图8所示,传递弹簧8相对于实施方式1的传递弹簧8的不同之处在于,第1板81包括:前后方向(第三方向)的宽度相对宽的宽幅部8111;前后方向的宽度相对窄的窄幅部8112;以及在传递弹簧8的窄幅部、在前后方向上大致对称的位置设置的在厚度方向(上下方向,第一方向)上贯通传递弹簧8的两个贯通孔8113。
第一可动构件16在与传递弹簧8的窄幅部8112的贯通孔8113相对应的位置处,也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下方向)上贯通第一可动构件16的贯通孔,另外,在前后方向的两侧的与传递弹簧8的窄幅部8112的贯通孔8113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向内侧凹入的凹部。
用于***第一可动触点14A的轴部141的孔811形成在第一板81的宽幅部8112,位置限定部9设置在第一可动构件16的上述的凹部处。
在传递弹簧8是具备宽幅部和窄幅部、并且在窄幅部设置有贯通孔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在与设置于窄幅部的贯通孔对应的位置处设置位置限定部,除了实施方式1所起到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增强窄幅部、特别是设置有贯通孔8113的部分的强度。
【变形例】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以设置1片第1可动构件16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第1可动构件16的片数也可以为多片。在第1可动构件16为多片的情况下,位置限定部9可以与第1可动构件16的任一片一体地形成。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以设置3片第2可动构件17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对此没有特别限定,第2可动构件17的片数可以设置1片以上,也可以不设置该第2可动构件17。
在以上本实施方式中,以第2可动构件17是板簧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对此没有特别限定,第2可动构件17也可以不是板簧而是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强度的板材。另外,在以上实施方式中,以第2可动构件17具备台阶部172、在前后方向上进行了分割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对此没有特别限定,第2可动构件17也可以不具备台阶部172和/或在前后方向上不进行分割。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以传递构件是传递弹簧8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传递构件也可以是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强度的板状板材。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以具备多个可动触点14A、14B和固定触点13A、13B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对此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至少设置一个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即可。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以通过铆接将传递弹簧8安装到第1可动构件为16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传递弹簧8也可以通过例如熔接、超声波接合等其他方式安装至第1可动构件16。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以传递弹簧8和第1可动构件16通过安装部在一个位置处安装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多个位置处进行安装。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以从第三方向的两侧的相向的一个位置处设置位置限定部9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只在一侧设置位置限定部9,还可以从第三方向的两侧的错开的位置处设置位置限定部9,还可以是在第三方向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在多个位置处设置位置限定部9。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2中,以在传递弹簧8的窄幅部8112设置有贯通孔8113、并在与贯通孔8113的位置相应的位置处设置位置限定部9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窄幅部8112不设置贯通孔8113,以及/或者位置限定部9设置在与窄幅部8112的除贯通孔8113以外的位置相应的位置处。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以位置限定部9与第1可动构件16一体形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位置限定部9也可以作为独立的构件单独形成并与第1可动构件16接合。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以传递弹簧8被包括在驱动装置B1中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这只是为例便于说明而进行了划分,传递弹簧8也可以作为触点装置A1的结构要素来处理。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以位置限定部9形成为向上方延伸至超过传递弹簧8的端部的位置的大致矩形板状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将传递弹簧8、第1可动构件16以及可动触点14A铆接的铆接部(安装部)附近的位置,设置将传递弹簧8和第1可动构件16铆接的铆接部来作为位置限定部。或者,在左右方向(第二方向)上的右侧(传递弹簧8安装至第1可动构件16的一侧),设置倒U字状的构件,从下侧、右侧以及上侧三个方向包覆传递弹簧8和第1可动构件16,并从上下方向(第一方向)夹紧传递弹簧8和第1可动构件16,将这样的结构用作位置限定部9。
以上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所述的触点装置A1、电磁继电器100能够应用于需要利用电磁继电器来进行电力中继的各种装置。

Claims (15)

1.一种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固定触点部,其具有固定触点;
可动触点部,其具有可动触点,所述可动触点在第1方向上与所述固定触点相对,通过所述可动触点部摆动,所述可动触点在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的闭合位置和自所述固定触点分开的断开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位置限定部,其限制传递构件的移动,
其中,所述传递构件在所述第1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可动触点部的同配置所述固定触点部的一侧相反的另一侧,所述传递构件的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的一端部经由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可动触点部,所述传递构件配置成与所述一端部相反的另一端部被施力以使所述可动触点部摆动,所述位置限定部与所述安装部分开设置,用于限制所述传递构件相对于所述可动触点部的、在所述第2方向或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上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限定部设置在所述第3方向上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的、同所述传递构件对应的位置处,该位置限定部从所述可动触点部向所述可动触点部的所述另一侧延伸并延伸到在所述第1方向上超过所述传递构件的端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限定部在所述可动触点部的所述两侧设置在彼此相向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安装部,所述传递构件与所述可动触点部在一个位置处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限定部与所述可动触点部一体地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位置限定部是在所述安装部附近将所述传递构件和所述可动触点部铆接固定的铆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触点部具有第1固定触点和第2固定触点,
所述可动触点部包括第1可动构件和第2可动构件,该第1可动构件由板簧形成且具有在第1方向上与所述第1固定触点相对的第1可动触点,该第2可动构件具有在所述第1方向上与所述第2固定触点相对的第2可动触点,通过所述可动触点部摆动,所述第1可动触点在与所述第1固定触点接触的第1闭合位置和自所述第1固定触点分开的第1断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2可动触点在与所述第2固定触点接触的第2闭合位置和自所述第2固定触点分开的第2断开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第2可动构件在所述第1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第1可动构件与所述固定触点部之间,所述第2可动构件的所述第2方向上的一端部同所述第1可动构件的所述第2方向上的一端部向相同方向延伸,所述第2可动构件的所述第2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经由可动构件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1可动构件的所述第2方向上的另一端部,
从所述可动构件固定部到所述第1可动触点的第1距离比从所述可动构件固定部到所述第2可动触点的第2距离长,
所述传递构件为板状,安装于所述第1可动构件的所述第2方向上的一端部,
所述位置限定部与所述第1可动构件一体地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构件具备所述第3方向上的宽度相对宽的宽幅部和所述第3方向上的宽度相对窄的窄幅部,
所述传递构件与所述第1可动构件在所述宽幅部的一个位置处铆接固定,在所述窄幅部形成有贯通所述传递构件和所述第1可动构件的贯通孔,
所述位置限定部设置在所述窄幅部的与所述贯通孔对应的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可动构件由板簧形成,所述第2可动构件的所述第2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具有在所述第1方向上向自所述第1可动构件分开的方向突出的台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可动构件和所述第2可动构件分别包括一片以上的板簧,所述位置限定部与所述第1可动构件的任一片板簧一体地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构件具备所述第3方向上的宽度相对宽的宽幅部和所述第3方向上的宽度相对窄的窄幅部,
所述位置限定部设置在与所述窄幅部对应的位置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11所述的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有贯通所述传递构件和所述可动触点部的贯通孔,
所述位置限定部在所述第3方向上设置在与所述贯通孔对应的位置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位置限定部是从所述传递构件和所述可动触点部的所述第2方向上的进行安装的一侧包覆并夹紧所述传递构件和所述可动触点部的构件。
14.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触点装置;以及
电磁铁装置,其具有线圈、衔铁以及所述传递构件,所述衔铁根据有无向所述线圈通电而摆动来向所述传递构件的另一端部施加力。
15.一种具备电磁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继电器是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磁继电器。
CN202020968039.3U 2020-06-01 2020-06-01 触点装置、电磁继电器和具备电磁继电器的装置 Active CN2123658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8039.3U CN212365865U (zh) 2020-06-01 2020-06-01 触点装置、电磁继电器和具备电磁继电器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8039.3U CN212365865U (zh) 2020-06-01 2020-06-01 触点装置、电磁继电器和具备电磁继电器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65865U true CN212365865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56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68039.3U Active CN212365865U (zh) 2020-06-01 2020-06-01 触点装置、电磁继电器和具备电磁继电器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658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64437B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RE49236E1 (en) Contact device and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8354906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5864960B2 (ja) 電磁継電器
JP7456405B2 (ja) 電磁継電器
US8008999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6025414B2 (ja) 電磁継電器
JP3593774B2 (ja) 電磁継電器
US10636603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2002237241A (ja) 電磁継電器
JP2021141084A (ja) 電磁継電器
CN115083844A (zh) 电磁继电器
JP2019096460A (ja) 電磁継電器
KR100924878B1 (ko) 전자계전기
CN212365865U (zh) 触点装置、电磁继电器和具备电磁继电器的装置
CN112582218A (zh) 继电器
CN115910692A (zh) 电磁继电器
CN110520957B (zh) 触点装置和电磁继电器
WO2020110912A1 (ja) 接点装置
JP7468277B2 (ja) 電磁継電器
JP7380028B2 (ja) リレー
JP4941609B2 (ja) 電磁継電器
JP2021190341A (ja) 接点装置及び電磁継電器
CN116888701A (zh) 电磁继电器
JP2017139195A (ja) 電磁継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