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67153U - 新型组合轮胎 - Google Patents

新型组合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67153U
CN212267153U CN202021047851.9U CN202021047851U CN212267153U CN 212267153 U CN212267153 U CN 212267153U CN 202021047851 U CN202021047851 U CN 202021047851U CN 212267153 U CN212267153 U CN 212267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rim
wheel rim
crown
retain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4785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宏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04785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671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67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671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组合轮胎,包括轮圈、挡圈、外胎件及内胎件,轮圈的槽底部外周侧壁设置有两个挡圈,且两个挡圈分别位于轮圈槽底部两端的紧靠其胎圈座位置,挡圈的外周缘的直径大于轮圈轮缘;外胎件包括胎冠件及胎侧件,胎冠件套入置于两个挡圈之间,且其突入段的内周缘的直径小于挡圈的外周缘;轮圈两端的胎圈座上均设置有胎侧件,且,在轮圈同一端,胎侧件的外周缘可拆卸连接于突入段上;内胎件设置于胎冠件、挡圈和轮圈之间。本实用新型利用轮圈外周的两个挡圈、内胎件及胎冠件组合形成轮胎结构;外凸出轮圈轮缘的挡圈具有保险功能,在爆胎时可作为保险圈使用;而外胎拆分成胎冠件及胎侧件,以便更换受损的胎冠件或胎侧件。

Description

新型组合轮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组合轮胎。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轮胎外胎包括胎冠、处于胎冠两侧的胎肩以及处于胎肩内侧的胎侧,一般采用将胎冠、胎肩及胎侧一体化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是一体化结构,只要有部分区域(如胎冠或胎侧)损坏就要进行更换,但是由于路况等外部因素影响,有时胎冠损坏而胎侧还可以使用,或者胎侧损坏而胎冠还可以使用,此时将会造成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组合轮胎,将外胎拆分,以便更换受损的胎冠段或胎侧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新型组合轮胎,包括轮圈、挡圈、外胎件及内胎件,挡圈呈环形状结构,轮圈的槽底部外周侧壁设置有两个挡圈,且两个挡圈分别位于轮圈槽底部两端的紧靠其胎圈座位置,挡圈的外周缘的直径大于轮圈轮缘;外胎件包括胎冠件及胎侧件,胎冠件呈柱面状结构,且其轴向两端均设置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突入段,胎冠件套入置于两个挡圈之间,且其突入段的内周缘的直径小于挡圈的外周缘;胎侧件呈环形状结构,轮圈两端的胎圈座上均设置有胎侧件,且,在轮圈同一端,胎侧件的外周缘可拆卸连接于突入段上;内胎件设置于胎冠件、挡圈和轮圈之间,以充入气体支撑。
作为一选项,挡圈的内周缘轴向向外延伸的固定段,固定段呈柱面状结构,其上设置有径向贯通的通孔,固定段通过配置于通孔内的螺栓与轮圈螺栓连接。如此,限制及固定挡圈,使得挡圈可拆卸的连接于轮圈上。
作为一选项,胎侧件的外周缘设置有轴向向内延伸的卡接段,卡接段呈柱面状结构,且卡接段末端设置有卡凸,突入段上设置有卡槽,卡凸套入并卡接在卡槽内。如此,基于卡接结构,使得胎侧件外周缘连接于胎冠件上,结合胎侧件内周缘固定于胎座上,使得胎侧件较为稳固连接。作为一选项,在轴向截面下,突入段卡槽的内底端的内底壁呈圆弧形或椭圆弧形,且其两侧壁向内收缩形成开口端,开口端的宽度小于内底端。
作为一选项,内胎件一体成型于突入段的内周缘处,且内胎件上配置有气嘴;基于内外连体结构,在其充气后起到支撑作用。作为一选项,内胎件沿挡圈向内延伸至轮圈的外周面。
作为一选项,轮圈为采用螺栓联成一体的对开式轮圈。
作为一选项,挡圈采用钢制成,外胎件采用橡胶制成,内胎件采用橡胶制成。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组合轮胎,利用轮圈外周的两个挡圈、内胎件及胎冠件的相互限定作用,组合形成轮胎结构;外凸出轮圈轮缘的挡圈具有保险功能,在爆胎时可作为保险圈使用;而外胎拆分成胎冠件及胎侧件,以便更换受损的胎冠件或胎侧件,利于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轮圈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例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例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例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例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轮圈,2、挡圈,3、胎侧件,31、卡接段,4、胎冠件,41、突入段,5、内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图3,定义其轴向上,呈柱面结构,具有轴向两端,靠近中心为内侧,反之为外侧;在其周向上,呈环形盘面结构,可划分为外周区和处于外周区内侧的内周区。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的新型组合轮胎,包括轮圈1、挡圈2、外胎件及内胎件,挡圈2呈环形状结构,轮圈1的槽底部外周侧壁设置有两个挡圈2,且两个挡圈2分别位于轮圈1槽底部两端的紧靠其胎圈座位置,挡圈2的外周缘的直径大于轮圈1轮缘;外胎件包括胎冠件4及胎侧件3,胎冠件4呈柱面状结构,且其轴向两端均设置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突入段41,胎冠件4套入置于两个挡圈2之间,且其突入段41的内周缘的直径小于挡圈2的外周缘;胎侧件3呈环形状结构,轮圈1两端的胎圈座上均设置有胎侧件3,且,在轮圈同一端,胎侧件3的外周缘可拆卸连接于突入段41上;内胎件设置于胎冠件、挡圈和轮圈之间,以充入气体支撑。
下述将对轮圈进行说明。
参见图1-图3,作为一选项,在一实例中,轮圈1为采用螺栓联成一体的对开式轮圈,其材质及相关尺寸参数等可参照轮圈相关行业标准。当然,也可以采用非对开式轮圈,如常规平底货车轮圈,此时,在安装挡圈时,先将挡圈切开,再支撑开,然后套入槽底,再将挡圈还原呈环形状并焊接好。其中,其上设置有固定挡圈的螺纹孔,可采用螺纹盲孔或螺纹通孔结构。
下述将对挡圈进行说明。
参见图1-图3,作为一选项,在一实例中,挡圈2的内周缘轴向向外延伸的固定段,固定段呈圆柱面状结构,其上设置有径向贯通的通孔,固定段通过配置于通孔内的螺栓与轮圈螺栓连接;如此,限制及固定挡圈,使得挡圈可拆卸的连接于轮圈上。当然,固定段也可以是分成多个吊耳,各个吊耳呈柱面状,即将两个固定点之间的圆柱面切掉形成缺口。
其中,挡圈的内周壁面直径与轮圈槽底适配;作为固定点的通孔呈环形阵列均匀分布,典型如设置6、8、12或16个固定。挡圈可采用钢制成,固定段径向厚度为0.1-1cm,挡圈轴向厚度为2-4cm,其可起到限制内胎及外胎件在轴向活动的作用,当然还可以起到在爆胎时作为保险圈的作用。参见图1-图3,挡圈的内周区随着远离轮圈逐渐向外倾斜,挡圈内周区呈一向外扩的斜面状,防止两个挡圈之间的空间过小,造成充气容积过小。
挡圈作为保险轮圈的原理可参见现有技术当中的处于外胎外侧的保险圈,此时其是一既有方案。其中设轮圈(轮缘)半径为r1,外胎负载半径为r2,胎冠厚度为h1,则挡圈外缘半径r1<r3<(r2-h1),如取[r1+(r2-r1-h1)/2]、[r1+2(r2-r1-h1)/3]。参见图7,爆胎后,外胎件受到挤压,挡圈经外胎件着地,开始作为既有的保险圈支撑。
下述将对外胎件及内胎件进行说明。
参见图1-图3,外胎件采用橡胶制成,胎冠件及其突入段组成了现有技术常规外胎的胎冠段及局部(如中部向外区域)胎侧段结构,其材质及相关尺寸参数等可参照相关行业标准,当然,由于需要再突入段上设置连接胎侧件的结构,因此突入段厚度比现有技术常规胎侧段厚度较厚,如是常规胎侧段厚度的2倍。而突入段突入挡圈外周缘的长度可参照现有技术常规外胎内周缘与轮圈轮缘关系适应性设置。当然,突入段结构及其内周缘与挡圈外周缘高度差,也可以直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外胎内周缘结构及其内周缘与轮圈轮缘高差等参数。
参见图1-图3,作为一选项,在一实例中,胎侧件3的外周缘设置有轴向向内延伸的卡接段31,卡接段31呈柱面状结构,且卡接段31末端设置有卡凸,突入段43上设置有卡槽,卡凸套入并卡接在卡槽内;其中卡槽及卡凸在圆周面上呈圆形延伸,图示画出了1组卡槽及卡凸结构,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同心圆位置设置有2组或3组。如此,基于卡接结构,使得胎侧件外周缘连接于胎冠件上,结合胎侧件内周缘固定于胎座上,使得胎侧件较为稳固连接。作为一选项,在轴向截面下,突入段卡槽的内底端的内底壁呈圆弧形或椭圆弧形,且其两侧壁向内收缩形成开口端,开口端的宽度小于内底端;参见图1-图3,内底端呈圆心角小于180°的圆弧或椭圆弧形,开口端呈矩形;当然内底端也可以圆心角大于180°的圆弧或椭圆弧形。
参见图4,作为一选项,在一实例中,内胎件可采用既有技术的内胎5的结构,其配置有气嘴,内胎采用橡胶制成,材质及相关尺寸参数可参照内胎相关行业标准,需要结合挡圈结构做适应性设置。
参见图5,作为一选项,在一实例中,内胎件一体成型于突入段的内周缘处,为连体内胎51,且连体内胎上配置有气嘴;如此,基于内外连体结构,在其充气后起到支撑作用。其中,连体内胎沿挡圈侧壁向内延伸至轮圈的外周面。参见“一种内外连体的保气轮胎”(公告号:CN209719169U),其结构为现有技术,其材质及相关尺寸参数可参照内胎相关行业标准做适应性设置。
参见图6,作为一选项,在一实例中,突入段采用阶梯状结构,为阶梯突入段42,突入挡圈外周缘的内周区厚度较小,阶梯突入段外周区较厚,便于设置卡接结构。
在安装时,针对对开式轮圈,先将胎侧件套设于两半轮圈胎座上,再将挡圈安装在两半轮圈上,再将胎冠件及内胎件置于一半轮圈上,然后将另一半轮圈套入并螺栓固定,最后将胎侧件卡接在胎冠件上。针对非对开式轮圈,先将一挡圈安装在轮圈上,将胎冠件及内胎件从另一侧置于轮圈上,再将另一挡圈安装在轮圈上,然后将胎侧件套设于两半轮圈胎座上,最后将胎侧件卡接在胎冠件上。
如前述,本实用新型利用轮圈外周的两个挡圈、内胎件及胎冠件的相互限定作用,组合形成轮胎结构;外凸出轮圈轮缘的挡圈具有保险功能,在爆胎时可作为保险圈使用;而外胎拆分成胎冠件及胎侧件,以便更换受损的胎冠件或胎侧件,利于节约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和例证,但这些描述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教导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新型组合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轮圈、挡圈、外胎件及内胎件,所述挡圈呈环形状结构,所述轮圈的槽底部外周侧壁设置有两个挡圈,且两个挡圈分别位于轮圈槽底部两端的紧靠其胎圈座位置,挡圈的外周缘的直径大于轮圈轮缘;所述外胎件包括胎冠件及胎侧件,所述胎冠件呈柱面状结构,且其轴向两端均设置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突入段,所述胎冠件套入置于两个挡圈之间,且其突入段的内周缘的直径小于挡圈的外周缘;所述胎侧件呈环形状结构,所述轮圈两端的胎圈座上均设置有胎侧件,且,在轮圈同一端,胎侧件的外周缘可拆卸连接于突入段上;所述内胎件设置于胎冠件、挡圈和轮圈之间,以充入气体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的内周缘轴向向外延伸的固定段,固定段呈柱面状结构,其上设置有径向贯通的通孔,固定段通过配置于通孔内的螺栓与轮圈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组合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的内周区随着远离轮圈逐渐向外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侧件的外周缘设置有轴向向内延伸的卡接段,卡接段呈柱面状结构,且卡接段末端设置有卡凸,突入段上设置有卡槽,卡凸套入并卡接在卡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组合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轴向截面下,突入段卡槽的内底端的内底壁呈圆弧形或椭圆弧形,且其两侧壁向内收缩形成开口端,开口端的宽度小于内底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胎件一体成型于突入段的内周缘处,且内胎件上配置有气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组合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胎件沿挡圈向内延伸至轮圈的外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圈为采用螺栓联成一体的对开式轮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采用钢制成,外胎件采用橡胶制成,内胎件采用橡胶制成。
CN202021047851.9U 2020-06-09 2020-06-09 新型组合轮胎 Active CN2122671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47851.9U CN212267153U (zh) 2020-06-09 2020-06-09 新型组合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47851.9U CN212267153U (zh) 2020-06-09 2020-06-09 新型组合轮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67153U true CN212267153U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82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47851.9U Active CN212267153U (zh) 2020-06-09 2020-06-09 新型组合轮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671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122949C1 (ru) Монтажный обод и колесо, имеющее монтажный обод и поддерживающее кольцо для монтажа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ой шины (варианты)
KR100602405B1 (ko) 외측으로 경사진 시트를 가진 림을 구비한 휠
CN101287614B (zh) 轮结构
US7219707B2 (en) Enhanced hollow foam tire structure
CN212267153U (zh) 新型组合轮胎
CN106476524A (zh) 具有振动阻尼功能的汽车车轮
CN212219805U (zh) 缺气保用轮胎
US4046184A (en) Safety means for preventing demounting of low or flat tires from vehicle wheels
US20140084670A1 (en) Safety Wheel and Tire Assembly
JPS62143708A (ja) 非常時走行用安全装置
CN110217051A (zh) 新型轮胎
RU2001116562A (ru) Шина с закругленным краем борта и форма для ее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CN221137433U (zh) 能够简易安装的保险圈及防爆轮胎
CN204641276U (zh) 备用轮胎组件
US2447428A (en) Automobile tire guard
US4153302A (en) Motor vehicle safety wheel
CN215153626U (zh) 一种三件式平底轮辋
CN216761339U (zh) 一种轮毂总成
CN212098249U (zh) Adv摩托车无内胎辐条式铝合金圈轮组
CN215552361U (zh) 一种泄气可用的新型充气轮胎
CN211166236U (zh) 一种汽车轮辋及汽车轮胎
CN221292791U (zh) 一种汽车轮毂铸件
CN219427840U (zh) 加强型可拆卸轮辋的车轮
CN217753355U (zh) 一种无内胎轮毂结构
JP2020104816A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