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53845U - 防弹衣 - Google Patents

防弹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53845U
CN212253845U CN202020443742.2U CN202020443742U CN212253845U CN 212253845 U CN212253845 U CN 212253845U CN 202020443742 U CN202020443742 U CN 202020443742U CN 212253845 U CN212253845 U CN 2122538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lletproof
vest
body armor
wearable vest
wear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4374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晶
李延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Qins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Qinsong Xuany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Qinsong Xuany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Qinsong Xuany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4374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538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538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538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弹衣,包括穿戴背心,所述穿戴背心的前侧设置有插袋,所述插袋用于插装防弹插板,所述防弹插板能够覆盖人体的前胸和腹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背心由超强聚乙烯布料制得;所述穿戴背心的前侧有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插袋,相邻的两个插袋内装入的防弹插板在垂直于所述穿戴背心的前侧面方向重叠并形成有重叠部。本实用新型防弹衣具有贴身效果好,穿着起来更为舒适,防弹保护效果更优,能够降低使用成本的优点。

Description

防弹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体防护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弹衣。
背景技术
防弹衣是用于防护弹头或弹片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重要防护用品。
公告号CN207407739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隐蔽式便携防弹衣,该隐蔽式便携防弹衣隐蔽式便携防弹衣,包括外套,所述外套包括形状匹配的前幅和后幅,所述前幅和后幅上均设有插板袋,所述前幅和后幅之间活动连接有两条腰带和两条肩带,所述后幅上设有与之形状匹配的手提袋,所述手提袋的一面与后幅贴合,所述手提袋的顶部及侧面边缘设有封闭拉链,所述手提袋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拉链,所述前幅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拉链,所述第二连接拉链与第一连接拉链型号规格匹配。
另外,公告号CN20996108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不使用魔术贴固定的紧身便携式防弹衣,包括防弹衣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弹衣本体呈背心状,防弹衣本体上结合有具有弹力的布料,防弹衣本体的胸侧和背侧的位置处均设置有用于放置防弹芯片的防弹插板夹层,防弹芯片通过弹力布料进一步贴紧防弹衣本体。
以上现有的防弹衣均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
防弹衣的背心上往往在前侧或后侧设置有一个较大的插袋,在该插袋中插装有一整块可以遮挡前胸与腹部或背部且呈平板状的防弹插板。人体的前胸或背部往往较为起伏,使得防弹插板与身体之间接触后的压迫感较强,降低穿戴的舒适性。
基于此,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防护效果好,穿着起来更为舒适的防弹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防护效果好,穿着起来更为舒适的防弹衣。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防弹衣,包括穿戴背心,所述穿戴背心的前侧设置有插袋,所述插袋用于插装防弹插板,所述防弹插板能够覆盖人体的前胸和腹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戴背心由超强聚乙烯布料制得;所述穿戴背心的前侧有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插袋,相邻的两个插袋内装入的防弹插板在垂直于所述穿戴背心的前侧面方向重叠并形成有重叠部。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以穿戴背心上靠近胸口的一侧为前侧面,以穿戴背心上靠近背部的一侧为背侧面。
实施时,所述超强聚乙烯布料为现有技术,例如,所述超强聚乙烯无纬布可采用宁波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性能无机纳米材料制备超强聚乙烯无纬布”,详见公告号CN101722698B的专利中提及的“高性能无机纳米材料制备超强聚乙烯无纬布工艺”生产的所述超强聚乙烯。还例如,所述超强聚乙烯布料采用一种包含有超强聚乙烯纤维和石墨烯纤维的超轻防弹布(详见公告号CN106702573B的专利所公开的技术方案)。
实施时,优选在穿戴背心的背侧面也设置有插袋;所述穿戴背心的背侧有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插袋,相邻的两个插袋内装入的防弹插板在垂直于所述穿戴背心的背侧面方向重叠并形成有重叠部。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上述防弹衣具有的优点是:
1、贴身效果好,穿着起来更为舒适
多个插袋的设置,使得相邻的两块插袋中装入的防弹插板,能够随着人体外形适当变形,从而更好适应人体外形,获得更好的贴身效果;与此同时,多个插袋的设置,还能够在人体动作时发生一定形变来适应人体动作时上半身的外形;避免一整块防弹插板易造成的挤压不适感,提升穿着与动作时的舒适感。
2、防弹保护效果更优
采用本技术方案后,相邻的插袋内的防弹插板有重叠部,重叠部即形成了双重厚度的防弹插板,这样即可在重叠部处形成双重的防弹保护效果,获得更优的防护效果。
相邻两块防弹插板具有了重叠部后,即可使得位于外侧的覆盖的防弹插板呈倾斜状(与竖直平面之间具有较小的倾斜夹角),倾斜的防弹插板表面还具有一定导向作用,能够使得直射的子弹出现微偏转,进而降低子弹直射的杀伤力,提升防护效果。
3、能够降低使用成本
在单个插袋内的防弹插板损坏时,仅需更换其中装入的防弹插板即可,这样可降低防弹插板的换装费用,从而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弹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B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
1穿戴背心:10插袋,11护颈套,12护裆板;
2防弹插板:20主防弹层,21附防弹层,22粘结料,23硬质防弹块;
3无纺布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防弹衣第一种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
防弹衣,包括穿戴背心1,所述穿戴背心1的前侧设置有插袋10,所述插袋10用于插装防弹插板2,所述防弹插板2能够覆盖人体的前胸和腹部;
所述穿戴背心1由超强聚乙烯布料制得;所述穿戴背心1的前侧有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插袋10,相邻的两个插袋10内装入的防弹插板2在垂直于所述穿戴背心1的前侧面方向重叠并形成有重叠部。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以穿戴背心1上靠近胸口的一侧为前侧面,以穿戴背心1上靠近背部的一侧为背侧面。
实施时,所述超强聚乙烯布料为现有技术,例如,所述超强聚乙烯无纬布可采用宁波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性能无机纳米材料制备超强聚乙烯无纬布”,详见公告号CN101722698B的专利中提及的“高性能无机纳米材料制备超强聚乙烯无纬布工艺”生产的所述超强聚乙烯。还例如,所述超强聚乙烯布料采用一种包含有超强聚乙烯纤维和石墨烯纤维的超轻防弹布(详见公告号CN106702573B的专利所公开的技术方案)。
实施时,优选在穿戴背心1的背侧面也设置有插袋10;所述穿戴背心1的背侧有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插袋10,相邻的两个插袋10内装入的防弹插板2在垂直于所述穿戴背心1的背侧面方向重叠并形成有重叠部。
上述防弹衣具有的优点是:
1、贴身效果好,穿着起来更为舒适
多个插袋10的设置,使得相邻的两块插袋10中装入的防弹插板2,能够随着人体外形适当变形,从而更好适应人体外形,获得更好的贴身效果;与此同时,多个插袋10的设置,还能够在人体动作时发生一定形变来适应人体动作时上半身的外形;避免一整块防弹插板2易造成的挤压不适感,提升穿着与动作时的舒适感。
2、防弹保护效果更优
采用本技术方案后,相邻的插袋10内的防弹插板2有重叠部,重叠部即形成了双重厚度的防弹插板2,这样即可在重叠部处形成双重的防弹保护效果,获得更优的防护效果。
相邻两块防弹插板2具有了重叠部后,即可使得位于外侧的覆盖的防弹插板2呈倾斜状(与竖直平面之间具有较小的倾斜夹角),倾斜的防弹插板2表面还具有一定导向作用,能够使得直射的子弹出现微偏转,进而降低子弹直射的杀伤力,提升防护效果。
3、能够降低使用成本
在单个插袋10内的防弹插板2损坏时,仅需更换其中装入的防弹插板2即可,这样可降低防弹插板2的换装费用,从而降低使用成本。
其中,每个插袋10均为上端具有开口的竖条袋。
这样一来,即便于在各个插袋10内迅捷的插装防弹插板2。
其中,所述重叠部的宽度占每块防弹插板2的宽度为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上述参数范围内的重叠部宽度具有更好防护性的同时,也能够降低自重,更好帮助穿戴人员敏捷移动。
其中,所述穿戴背心1的前侧设置的所有插袋10呈左右对称分布状,且每个插袋10内填充的防弹插板2的宽度为5-10厘米。
这样一来,即所有插袋10中位于居中位置的插袋10内的防弹插板2,能够处在人体的胸部中间的内凹的位置,更好的保护前胸尤其是心脏部位。
其中,每个插袋10呈长方形,且在每个插袋10上顺长度方向的两个长边中其中一边为固定连接边,另外一边为通过魔术贴粘结的粘结边;所述固定连接边与穿戴背心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粘结边通过魔术贴与相邻的插袋10外侧面粘结固定。
这样一来,即可通过上述粘结边来灵活调整粘结位置和粘紧程度,从而使得单套防弹衣能够更好的适应体型有所不同的人,提升产品适应性和实用性。
其中,所述穿戴背心1的领口处上凸成型有护颈套11,所述护颈套11的外层由超强聚乙烯布料制得。
实施时,可在所述护颈套11的前侧的中线位置处设置裂口。裂口的设置不仅便于不同颈粗的人使用,也便于给人体低头时让位。
实施时,优先在护颈套11的还设置有柔软垫。这样可提升使用的舒适度。
上述护颈套11的设置能够对颈部形成有效保护。
其中,所述穿戴背心1的前侧底部中间位置处还设置有护裆板12,所述护裆板12整体呈下凸状且能够遮挡住人体的裤裆部。
设置上述护裆板12后,可使得防弹衣具有更优的防护效果。
实施时,护裆板12与穿戴背心1之间为柔性连接(同步布袋粘结或通过纽扣连接)。
实施时,所述防弹衣的两侧和肩部均是通过魔术贴实现粘结。这样即可使得防弹衣不仅能够适应多种身材体型,还能够实现更好的包裹性,确保防弹衣穿戴防护的可靠性。
其中,所述穿戴背心1的左右外侧面上位于手臂穿出口下方的位置均设置有所述插袋。
现有的防弹衣均没考虑在背心左右两侧设置插袋和防弹挡板来提供保护,本方案采用上述设计后能够提升更好的保护效果,确保人生安全。
其中,位于所述穿戴背心1的左右外侧面的所述插袋内的防弹插板为侧部用防弹插板,所述侧部用防弹插板的上端靠近所述手臂穿出口,下端靠近所述穿戴背心的下边缘。
这样一来,上述侧部用防弹插板设置后,不仅能够保护人体肋骨包裹得内部重要器官(如心脏、肺部);还能够保护好人体肋骨下方的器官(如脾脏和胃部),起到更好的包围防护效果。
其中,所述穿戴背心1的背侧有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插袋,相邻的两个插袋内装入的防弹插板在垂直于所述穿戴背心的背侧面方向重叠并形成有重叠部。
这样一来,即可通过上述结构来有效保护穿戴此防弹衣的人体背部。
【防弹衣第二种实施例,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每个插袋10为长度方向任意一端具有开口的横条袋。
采用横条袋来插装防弹插板2,使用起来同样较为便捷。
其中,所述重叠部的高度占每块防弹插板2的高度为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上述参数范围内的重叠部宽度具有更好防护性的同时,也能够降低自重,更好帮助穿戴人员敏捷移动。
其中,每个插袋10内填充的防弹插板2的高度为10-20厘米。
这样一来,3至5块防弹插板2即可在形成“重叠部”的同时,也能够完全覆盖人体的前胸与腹部,确保更好防护效果;此外,也能够降低结构复杂度,减少防弹衣加工制造以及防弹插板2插装的工作量。
【防弹插板第一种实施例,如图3所示】
防弹插板2,该防弹插板2在厚度方向具有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中具有至少一层由化合物材料制得的主防弹层20和至少一层由纤维材料制得附防弹层21;
所述主防弹层20和所述附防弹层21均能够与水平面平行;
还包括由化合物或纤维材料制得的硬质的偏斜防护板,所述偏斜防护板的内侧与所述多层结构的外侧面之间通过凝固后具有弹性的粘结料22粘结固定,所述偏斜防护板的外侧面具有与水平面具有倾斜夹角的倾斜面。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以靠近人体的一侧为内侧,远离人体的一侧为外侧。
实施时,所述主防弹层20为防弹金属(特种钢、铝合金、钛合金中任意一种)或防弹陶瓷(刚玉、碳化硼、碳化硅、氧化铝中任意一种)。
所述附防弹层21为玻璃钢、尼龙(PA)、凯夫拉(KEVLAR)、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或碳纤维中任意一种材料制得(也称作:超强聚乙烯纤维)。
上述防弹插板2具有的优点是:
1、能够利用倾斜面来使得“直射且最具杀伤力的子弹头”偏转消耗并丧失部分动能和穿透力,从而帮助获得更优的防弹保护效果。
2、具有弹性的粘结料22,能够缓冲并吸收子弹头的部分动能,从而帮助降低子弹的杀伤力,增强保护作用。
3、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
其中,所述主防弹层20和附防弹层21通过两个无纺布袋分隔套装,且两个无纺布袋重叠且相邻的边缘之间通过超声波熔接相连。
采用无纺布袋来套装主防弹层20和附防弹层21后,可在任一防弹层损坏时,对其单独更换,从而降低使用成本。此外,无纺布的裁剪与熔接加工易于实现自动化流水线作业,帮助提高各防弹层的套装与生产效率。
其中,所述主防弹层20包夹在两层附防弹层21之间形成夹心层。
上述夹层结构的防弹插板2具有高硬度和良好的韧性,能够避免主防弹层20被击中时内侧出现碎片崩落进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进一步提升防护保护效果。
其中,所述粘结料22为聚氨酯或玻璃胶。
以上两种粘胶均具有隔热减振和弹力可靠的性能,使用起来较为可靠。
其中,所述偏斜防护板包括沿着防弹插板2的长度方向依次紧邻布置的多块硬质防弹块23,每块硬质防弹块23由防弹金属或防弹陶瓷材料制得;相邻的两块硬质防弹块23位于外侧的硬质防弹块23外侧端与位于内侧的硬质防弹块23的表面之间为线或面接触,且相邻的两块硬质防弹块23与所述多层结构的外表面之间填充有所述粘结料22。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通过粘接料的弹力来吸收硬质防弹块23被击中时的动能,还能够通过相邻两块硬质防弹块23之间的线或面接触来传递和吸收子弹头或弹片的动能。
其中,每块硬质防弹块23的外侧套有由无纺布制得的套袋,该套袋的任一边缘向外伸出并形成熔接边,所述熔接边用于通过超声波熔接相连。
这样一来,即可通过套袋的熔接来提升硬质防弹块23的初定位效率;随后,便于可靠的添加粘接料。
其中,每块硬质防弹块23与主防弹层20之间的倾斜夹角小于20度。
上述倾斜夹角的选择,能够在获得较好的“偏转消耗掉弹头的动能”作用的同时,也能够帮助降低防弹插板2的厚度。
实施时,优选所述倾斜夹角为5至15度。能够更好的控制并减低整个防弹插板2的厚度。
其中,所述倾斜夹角朝上、朝左或朝右。
这样避免子弹头被偏转导向至头部,起到更高的头部防护作用。
【防弹插板第二种实施例,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倾斜面的外侧面整体为一个球冠型外凸面。
上述球冠型外凸面易于采用冲压模来加工成型,加工简单且加工成本较低。
【防弹插板第三种实施例,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倾斜面的外侧面整体为一个锥斗型的内凹面。
上述锥斗型的内凹面也易于采用冲压模来加工成型,加工简单,加工成本较低。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需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前提下,作出的若干变形和改进的技术方案应同样视为落入本权利要求书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防弹衣,包括穿戴背心,所述穿戴背心的前侧设置有插袋,所述插袋用于插装防弹插板,所述防弹插板能够覆盖人体的前胸和腹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戴背心由超强聚乙烯布料制得;所述穿戴背心的前侧有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插袋,相邻的两个插袋内装入的防弹插板在垂直于所述穿戴背心的前侧面方向重叠并形成有重叠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弹衣,其特征在于:每个插袋均为上端具有开口的竖条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弹衣,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叠部的宽度占每块防弹插板的宽度为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弹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背心的前侧设置的所有插袋呈左右对称分布状,且每个插袋内填充的防弹插板的宽度为5-10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弹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背心的左右外侧面上位于手臂穿出口下方的位置均设置有所述插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弹衣,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穿戴背心的左右外侧面的所述插袋内的防弹插板为侧部用防弹插板,所述侧部用防弹插板的上端靠近所述手臂穿出口,下端靠近所述穿戴背心的下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弹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背心的背侧有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插袋,相邻的两个插袋内装入的防弹插板在垂直于所述穿戴背心的背侧面方向重叠并形成有重叠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弹衣,其特征在于:每个插袋呈长方形,且在每个插袋上顺长度方向的两个长边中其中一边为固定连接边,另外一边为通过魔术贴粘结的粘结边;所述固定连接边与穿戴背心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粘结边通过魔术贴与相邻的插袋外侧面粘结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弹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背心的领口处上凸成型有护颈套,所述护颈套的外层由超强聚乙烯布料制得。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弹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背心的前侧底部中间位置处还设置有护裆板,所述护裆板整体呈下凸状且能够遮挡住人体的裤裆部。
CN202020443742.2U 2020-03-31 2020-03-31 防弹衣 Active CN2122538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3742.2U CN212253845U (zh) 2020-03-31 2020-03-31 防弹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3742.2U CN212253845U (zh) 2020-03-31 2020-03-31 防弹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53845U true CN212253845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82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43742.2U Active CN212253845U (zh) 2020-03-31 2020-03-31 防弹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538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50025B2 (en) Personal tactical system with integrated ballistic frame
US9851181B2 (en) Personal tactical system
US5996115A (en) Flexible body armor
US20060248623A1 (en) Armor for ballistic-resistant headgear
AU2020203969B2 (en) Female protective vest
CN212058488U (zh) 一种防弹插板
CN212253845U (zh) 防弹衣
JP3932333B2 (ja) 防護用補強芯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防護用衣料
CN211041948U (zh) 一种防弹衣
CN214470395U (zh) 一种强缓冲防钢弹防弹背心
CN107024147B (zh) 一种防弹衣
CN217885151U (zh) 一种防弹防刺隐蔽背心
CN205561654U (zh) 一种新型结构设计的防弹衣
CN201016653Y (zh) 多功能复合防弹衣
CN214666375U (zh) 一种防刺马甲
CN214372036U (zh) 扫雷防护服
CN217953279U (zh) 一种防弹防刺衣
CN212843184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军用防弹衣
CN219301417U (zh) 一种无纬布防弹衣
CN213932219U (zh) 一种便于调节和拆洗的防弹防刺服
CN212233144U (zh) 一种刺杀对抗用防护服
CN212870909U (zh) 一种轻质型防弹衣
CN206540469U (zh) 一种医用的防震背心
CN206787393U (zh) 非金属复合防弹衣
CN106931831A (zh) 非金属复合防弹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08

Address after: 401120 1st-5th floor, No.103 dataguzhong Road, Xiantao street,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QINSO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1120 No.103, Xinji Avenue, Longxi street,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qinsong Xuany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