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31753U - 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31753U
CN212231753U CN202020668296.5U CN202020668296U CN212231753U CN 212231753 U CN212231753 U CN 212231753U CN 202020668296 U CN202020668296 U CN 202020668296U CN 212231753 U CN212231753 U CN 2122317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ind channel
heat
air duc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6829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朱钦钦
金立旺
张伟
陆松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6829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317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317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317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主控板、散热器以及风机,散热器上形成有第一风道,壳体上设有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与散热器边缘之间形成与第一风道相邻的第二风道,风机的出风流向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二风道的宽度小于第一风道,主控板包括设于第二风道出口处的发热元器件,第二风道向发热元器件的侧部延伸形成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第一导风板与散热器的边缘形成的第二风道引导风机排出的散热气流,使得流经第二风道的散热气流仅对主控板上的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散热气流对发热元器件的散热效果好,防止发热元器件温升过高而导致机器老化速度加快或其他故障。

Description

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小家电行业的发展和推广,电磁加热装置因其具有易携带、加热快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现有的电磁加热装置中,散热片的进风侧设有风扇,散热片的出风侧设有发热元器件,当机器工作时,风扇吸入的冷空气首先经过散热片对散热片进行散热,然后再对散热片另一侧的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最后经出风口排出电磁加热装置,因为冷空气先流经散热片与散热片进行热交换,散热气流温度升高,所以当冷空气流经发热元器件时,使得发热元器件散热效果差,极易导致机器老化速度加快或其他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至少之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主控板、散热器以及风机,散热器上形成有第一风道,壳体上设有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与散热器边缘之间形成与第一风道相邻的第二风道,风机的出风流向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二风道的宽度小于第一风道,主控板包括设于第二风道出口处的发热元器件,第二风道向发热元器件的侧部延伸形成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
在上述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中,发热元器件包括第一发热元器件和第二发热元器件,第三风道位于第一发热元器件和第二发热元器件之间,第四风道位于第二发热元器件和壳体的侧壁之间。
在上述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中,壳体上还设有位于第二风道出口处以控制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内气流流量的第二导风板,第二风道内的气流经第二导风板的两侧分别流入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
在上述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中,第二导风板和壳体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在上述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中,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卡线槽或过线槽。
在上述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中,壳体上还设有与第一导风板的出风端相接并伸入第二发热元器件和壳体之间的第三导风板,第四风道位于第二发热元器件和第三导风板之间。
在上述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中,壳体包括盖合形成容纳腔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第一导风板设于下壳体上;或者,第一导风板设于上壳体上;或者,第一导风板由分别设于上壳体上的上导风板和设于下壳体上的下导风板拼接形成。
在上述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中,第一风道的宽度为L1,第二风道的宽度为L2,满足
Figure BDA0002469213290000021
在上述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中,壳体上设有面板,第一导风板和面板底部之间的间隙为d,满足0mm≤d≤5mm。
在上述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中,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与主控板错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主控板、散热器以及风机,散热器上形成有第一风道,壳体上设有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与散热器边缘之间形成与第一风道相邻的第二风道,风机的出风流向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二风道的宽度小于第一风道,主控板包括设于第二风道出口处的发热元器件,第二风道向发热元器件的侧部延伸形成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该技术方案有如下技术效果:
目前,现有的电磁加热装置中,散热片的进风侧设有风扇,散热片的出风侧设有发热元器件,当机器工作时,风扇吸入的冷空气首先经过散热片对散热片进行散热,然后再对散热片另一侧的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最后经出风口排出电磁加热装置,因为冷空气先流经散热片与散热片进行热交换,散热气流温度升高,所以当冷空气流经发热元器件时,使得发热元器件散热效果差,极易导致机器老化速度加快或其他故障。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器上的第一风道对散热器进行散热,采用第一导风板与散热器的边缘形成的第二风道,引导风机排出的散热气流,使得流经第二风道的散热气流仅对主控板上的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第二风道的散热气流在对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之前不对散热器进行散热,即对散热路线后部的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前,散热气流的温度较低,使得散热气流对发热元器件的散热效果好,防止发热元器件温升过高而导致机器老化速度加快或其他故障。
发热元器件包括第一发热元器件和第二发热元器件,第三风道位于第一发热元器件和第二发热元器件之间,第四风道位于第二发热元器件和壳体的侧壁之间,使得第三风道的散热气流对第三风道两侧的第一发热元器件、第二发热元器件和其他的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第四风道对一侧的第二发热元器件和其他的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
壳体上还设有位于第二风道出口处以控制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内气流流量的第二导风板,第二风道内的气流经第二导风板的两侧分别流入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第二导风板将第二风道的出口分成分别朝向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的两部分,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的散热气流的流量取决于第二风道的出口两部分的大小,第二风道的出口两部分的大小可通过调节第二导风板的宽度进行调节,即可根据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中的散热气流所分别对应的发热元器件的个数和散热难度调节第二导风板的宽度,使得第三风道或第四风道的散热气流流量与散热需求相匹配,提高散热效率的同时使得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的散热效果更加均匀。
第二导风板和壳体之间连接有加强筋,加强筋增强了第二导风板的强度以及与壳体连接的稳定性,防止第二导风板因散热气流的冲击而发生晃动。
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卡线槽或过线槽,使得容纳腔内的风机或其他元器件的引线需要越过第一导风板或第二导风板与主控板相连时,引线可以从卡线槽或过线槽穿过,保证电磁加热装置内部线路整齐有序,避免因线路无规律交叉引起的机器故障,也可以避免绕过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引线影响其他结构的装配,降低生产成本和装配难度。
壳体上还设有与第一导风板的出风端相接并伸入第二发热元器件和壳体之间的第三导风板,第四风道位于第二发热元器件和第三导风板之间,第三导风板缩小了第四风道的宽度,使得第四风道更集中于主控板区域,集中第四风道中的散热气流对主控板上的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提高第四风道的散热效率。
在上述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中,第一风道的宽度为L1,第二风道的宽度为L2,满足
Figure BDA0002469213290000041
即第二风道的宽度为第一风道的0.1至0.4倍,大大提高第二风道内的散热气流相对于第一风道内散热气流的流速,确保发热元器件的散热效率。
壳体上设有面板,第一导风板和面板底部之间的间隙为d,满足0mm≤d≤5mm,即第一导风板和面板底部之间没有间隙或间隙足够小,确保第二风道中的散热气流能够全部或绝大部分都流向需要进行散热的发热元器件,防止浪费大量的散热气流,保证发热元器件的散热效果。
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与主控板错开,避免出风口和主控板相邻设置而导致液体直接通过出风口流到主控板上导致机器损坏,提高电磁加热装置的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壳体、110第一导风板、120第二导风板、121加强筋、130第三导风板、140进风口、150出风口;
210第一风道、220第二风道、230第三风道、240第四风道;
300主控板;
400散热器;
500风机;
610第一发热元器件、620第二发热元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主控板、散热器以及风机,散热器上形成有第一风道,壳体上设有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与散热器边缘之间形成与第一风道相邻的第二风道,风机的出风流向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二风道的宽度小于第一风道,主控板包括设于第二风道出口处的发热元器件,第二风道向发热元器件的侧部延伸形成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器上的第一风道对散热器进行散热,采用第一导风板与散热器的边缘形成的第二风道,引导风机排出的散热气流,使得流经第二风道的散热气流仅对主控板上的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第二风道的散热气流在对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之前不对散热器进行散热,即对散热路线后部的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前,散热气流的温度较低,使得散热气流对发热元器件的散热效果好,防止发热元器件温升过高而导致机器老化速度加快或其他故障。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内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主控板300、散热器400以及风机500,壳体100上设有进风口140和出风口150,散热器400上形成有第一风道210,本实施例中的散热器400优选的为散热板,散热板包括安装在主控板300上的基板和多个平行设于基板上的散热翅片,相邻两个散热翅片之间形成第一风道210,在壳体100上设有第一导风板110,散热器400的边缘与第一导风板110之间形成第二风道220,第二风道220与第一风道210相邻设置,主控板300包括设于第二风道220出口处的发热元器件,第二风道220向发热元器件的侧部延伸形成第三风道230和第四风道240,四条风道形成散热路线,散热器400位于散热路线的前部,发热元器件位于散热路线的后部。
如图2所示,电磁加热装置工作时,风机500从进风口140抽取散热气流,从风机500的出口流出的散热气流向相邻设置的第一风道210和第二风道220流动,散热气流由第一风道210和第二风道220的入口分别流入第一风道210和第二风道220,散热气流在流经第一风道210时,与散热器400之间发生热交换并从第一风道210的出口流出以带走散热器400的热量,实现对散热路线前部的散热器400的降温,第一风道210中流出的温度较高的散热气流,在遇到发热元器件时被阻挡发生转向,以向出风口150流动;而第二风道220将第二风道220中的散热气流与第一风道210中的散热气流隔离开,并对散热气流进行导向,使得散热气流在第二风道220的出口处发生转向并从出口处流出时,温度大大低于第一风道210中流出的散热气流,第二风道220流出的散热气流遇到设于第二风道220出口处的发热元器件,散热气流被发热元器件阻挡并分别向发热元器件两侧的第三风道230和第四风道240流动,因为从第二风道220流入第三风道230和第四风道240的散热气流较第一风道210流出的散热气流温度低,所以散热气流在从第二风道220流入第三风道230或第四风道240的过程中与发热元器件发生充分的热交换,并从第三风道230或第四风道240的出口流出以带走发热元器件的热量,然后从出风口150流出容纳腔,实现对发热元器件的快速降温,防止散热气流先经过散热路线前部的散热器400以升高温度后,再对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而导致的散热效果差,延长发热元器件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风道220的宽度小于第一风道210,使得通过第二风道220的散热气流比通过第一风道210的散热气流流速快,第二风道220中的散热气流加速通过第二风道220以绕过散热器400更快抵达发热元器件处,并对发热元器件进行高效散热。
目前,现有的电磁加热装置中,散热片的进风侧设有风扇,散热片的出风侧设有发热元器件,当机器工作时,风扇吸入的冷空气首先经过散热片对散热片进行散热,然后再对散热片另一侧的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最后经出风口排出电磁加热装置,因为冷空气先流经散热片与散热片进行热交换,散热气流温度升高,所以当冷空气流经发热元器件时,使得发热元器件散热效果差,极易导致机器老化速度加快或其他故障。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器400上的第一风道210对散热器400进行散热,采用第一导风板110与散热器400的边缘形成的第二风道220,引导风机500排出的散热气流,使得流经第二风道220的散热气流仅对主控板300上的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第二风道220的散热气流在对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之前不对散热器400进行散热,即对散热路线后部的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前,散热气流的温度较低,使得散热气流对发热元器件的散热效果好,防止发热元器件温升过高而导致机器老化速度加快或其他故障。
本实施例中的发热元器件包括第一发热元器件610和第二发热元器件620,第一发热元器件610和第二发热元器件620并排设于第二风道220的出口处,第二发热元器件620位于第一发热元器件610和壳体100的侧壁之间,使得第一发热元器件610和第二发热元器件620之间形成第三风道230,第二发热元器件620和壳体100的侧壁之间形成第四风道240,第三风道230的散热气流对第三风道230两侧的第一发热元器件610、第二发热元器件620和其他的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第四风道240对一侧的第二发热元器件620和其他的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发热元器件610和第二发热元器件620可以为电容,也可以为其他需要散热的元器件。
为了第二风道220中的散热气流能够进一步精准对主控板300上的发热元器件进行针对性散热,在壳体100上还设有位于第二风道220出口处的第二导风板120,第二导风板120与第一导风板110平行设置,第二导风板120将第二风道220的出口分成分别朝向第三风道230和第四风道240的两部分,第三风道230和第四风道240的散热气流的流量取决于第二风道220的出口两部分的大小,第二风道220的出口两部分的大小可通过调节第二导风板120的宽度进行调节,即可根据第三风道230和第四风道240中的散热气流所分别对应的发热元器件的个数和散热难度调节第二导风板120的宽度,使得第三风道230或第四风道240的散热气流流量与散热需求相匹配,提高散热效率的同时使得第三风道230和第四风道240的散热效果更加均匀。优选的是,在第二导风板120侧壁的底部设有与壳体100相连的加强筋121,加强筋121增强了第二导风板120的强度以及与壳体100连接的稳定性,防止第二导风板120因散热气流的冲击而发生晃动。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风板110和第二导风板120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卡线槽或过线槽,使得容纳腔内的风机500或其他元器件的引线需要越过第一导风板110或第二导风板120与主控板300相连时,引线可以从卡线槽或过线槽穿过,保证电磁加热装置内部线路整齐有序,避免因线路无规律交叉引起的机器故障,也可以避免绕过第一导风板110和第二导风板120的引线影响其他结构的装配,降低生产成本和装配难度。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壳体100上还设有与第一导风板110的出风端相接并伸入第二发热元器件620和壳体100之间的第三导风板130,使得第四风道240位于第二发热元器件620和第三导风板130之间,第三导风板130缩小了第四风道240的宽度,使得第四风道240更集中于主控板300区域,集中第四风道240中的散热气流对主控板300上的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提高第四风道240的散热效率,优选的是第三导风板130贴近主控板300的侧边设置,并且第三导风板130的长度大于主控板300侧边的长度,使得第三导风板130对主控板300单边进行包围,对主控板300形成防水保护,同时确保主控板300上第四风道240附近的发热元器件都能得到充分的散热。
壳体100包括盖合形成容纳腔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第一导风板110可以全部设于下壳体上;第一导风板110也可以全部设于上壳体上;或者,第一导风板110包括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上导风板设于上壳体上,下导风板设于下壳体上,当上壳体盖合到下壳体上时,上导风板的底部与下导风板的顶部相抵,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拼接成第一导风板110。上述三种结构可根据不同的主控板300结构或不同的壳体100结构进行选择。
规定本实施中第一风道210的宽度为L1,第二风道220的宽度为L2,满足
Figure BDA0002469213290000111
即第二风道220的宽度为第一风道210宽度的0.1至0.4倍,大大提高第二风道220内的散热气流相对于第一风道210内散热气流的流速,确保发热元器件的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电磁加热装置可以为电磁炉、IH电饭煲、IH电压力锅、电炖锅、炒菜机等厨房电器,本优选实施例为电磁炉,包括壳体100,还包括设于壳体100上的面板,规定第一导风板110和面板底部之间的间隙为d,满足0mm≤d≤5mm,即第一导风板110和面板底部之间没有间隙或间隙足够小,确保第二风道220中的散热气流能够全部或绝大部分都流向需要进行散热的发热元器件,防止第一导风板110和面板底部之间的间隙浪费大量的散热气流,保证发热元器件的散热效果,d的取值可以为0mm、0.5mm、1mm、1.5mm、2mm、2.5mm、3mm、3.5mm、4mm、4.5mm、5mm。
本实施例的出风口150与主控板300错开,即主控板300与出风口150错开一定的距离,避免出风口150和主控板300相邻设置而导致液体直接通过出风口150流到主控板300上导致机器损坏,提高电磁加热装置的防水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主控板、散热器以及风机,所述散热器上形成有第一风道,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与散热器边缘之间形成与第一风道相邻的第二风道,所述风机的出风流向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的宽度小于第一风道,所述主控板包括设于第二风道出口处的发热元器件,所述第二风道向发热元器件的侧部延伸形成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器件包括第一发热元器件和第二发热元器件,所述第三风道位于第一发热元器件和第二发热元器件之间,所述第四风道位于第二发热元器件和壳体的侧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位于第二风道出口处以控制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内气流流量的第二导风板,第二风道内的气流经第二导风板的两侧分别流入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和壳体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卡线槽或过线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与第一导风板的出风端相接并伸入第二发热元器件和壳体之间的第三导风板,所述第四风道位于第二发热元器件和第三导风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盖合形成容纳腔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第一导风板设于下壳体上;或者,所述第一导风板设于上壳体上;或者,所述第一导风板由分别设于上壳体上的上导风板和设于下壳体上的下导风板拼接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的宽度为L1,第二风道的宽度为L2,满足
Figure FDA00024692132800000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面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和面板底部之间的间隙为d,满足0mm≤d≤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主控板错开。
CN202020668296.5U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 Active CN2122317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68296.5U CN212231753U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68296.5U CN212231753U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31753U true CN212231753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08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68296.5U Active CN212231753U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317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6836A1 (zh) * 2021-06-22 2022-12-2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结构、可移动平台以及散热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6836A1 (zh) * 2021-06-22 2022-12-2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结构、可移动平台以及散热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01786B1 (en) Inverter heat-dissipation device and inverter
CN112152475B (zh) 逆变装置
CN108932039B (zh) 导风罩及散热***
WO2020000182A1 (zh) 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无人机
CN212231753U (zh) 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
CN112152474B (zh) 一种逆变装置及其功率控制方法
CN113031273B (zh)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散热机构
CN112153870B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逆变装置
CN207939933U (zh) 液冷散热器及电机控制器
JP2008187136A (ja) 放熱構造
CN115664165B (zh) 逆变器及电源设备
CN212752148U (zh) 一种逆变装置
CN106101029A (zh) 交换机
CN215991691U (zh) 风冷散热显示器
CN112152476A (zh) 一种逆变装置
JP2019110220A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
CN221262506U (zh) 一种储能设备
CN219160427U (zh) 烹饪器具
CN112004387B (zh) 一种模块散热结构
CN217692251U (zh) 配电设备
CN211127832U (zh) 一种易散热网关机柜
CN211601636U (zh) 散热结构
CN215637643U (zh)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3151387U (zh) 一种墙体内嵌式高安全性配电箱
CN113805686B (zh) 一种gpu模组和cpu模组分开独立散热的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