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03137U - 一种低旁减压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旁减压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03137U
CN212203137U CN202021457011.XU CN202021457011U CN212203137U CN 212203137 U CN212203137 U CN 212203137U CN 202021457011 U CN202021457011 U CN 202021457011U CN 212203137 U CN212203137 U CN 212203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groove
main valve
sealing ring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570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曲永刚
胡海亮
崔志勇
韩小宽
王海涛
安慧伟
陈继民
黄志伟
吴志强
郝伏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Jinxi Fluid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Jinxi Fluid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Jinxi Fluid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Jinxi Fluid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570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031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03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031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 Valve (AREA)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旁减压阀,包括阀体,所述的阀体上设置有阀盖,所述的阀盖下方的阀体内设置有阀笼,阀笼上开设有气体导流孔,阀笼下方的阀体内设置有主阀座,阀笼内设置有主阀瓣,主阀瓣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导向锥,第一凹槽下方的主阀座顶部设置有第一密封环垫。解决了因在高速汽流推动下直接冲击和汽蚀阀芯与阀座密封面从而引起的阀后产生泄漏,造成关闭不严密产生内漏技术问题问题。本实用新型调节、使用方便,是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低旁减压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压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旁减压阀。
背景技术
低旁减压阀是大型再热式汽轮机组旁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核心设备。其作用是:在机组启动前将再热蒸汽先降压再降温后引致凝汽器,而不经过中、低压缸,这样就形成一个蒸汽流通的旁路,保证汽轮机冲转前锅炉的燃烧,控制机组蒸汽参数,加快机组启动时间、改善启动条件,同时能够回收工质。大型再热式汽轮机组中均设有旁路***,是为了适应机组启停、事故情况下而设置的一种调节和保护***。其中,低旁减压阀作为低压旁路的核心部件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是使高温高压蒸汽先降压再降温后引致凝汽器,而不经过中、低压缸,保证汽轮机冲转前锅炉的燃烧,加快机组启动时间、改善启动条件、回收工质、降低噪音。在锅炉点火后汽轮机冲转前,或者汽轮机跳闸时,将热再热蒸汽绕过汽轮机中、低压缸,直接引至凝汽器,保护锅炉再热器不超压、不超温。并且,能够适应机组定压和滑压运行要求,平衡锅炉的产汽量和汽轮机的耗汽量,稳定锅炉和汽轮机的运行,具有启动和溢流等安全调节功能。
低旁减压阀在机组检修后,刚启动时可能没有内漏,但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伴随着管路中存在的维修,在维修过程中通常都需要进行焊接,焊渣往往会掉落至管道内,在运行过程中,伴随着阀门的开启和关闭的反复操作,高压气流携带焊渣反复冲击阀芯的密封面,阀门动作几次后就出现了内漏,这样的情况反复出现。将存在内漏的阀门解体后,经常发现密封面冲蚀、硌伤等缺陷。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大口径阀门的密封效果,大口径阀门大多采用线密封的方式进行密封,即阀瓣和阀座接触为一条环形的密封线,这样的工艺有利于提高密封效果;由于锅炉再热器及其所属***在进行检修后即便是很注意工艺也难免会产生焊渣杂质等,而低旁减压阀位于再热***管道的末端,在机组启动暖管时杂质随之进入到阀门的腔室内,阀门关闭时留在减压笼套内表面上的杂质被阀芯带到密封面上,阀芯密封面作为主要迎流面,由于蒸汽中会夹杂杂质等颗粒物,在高速汽流推动下直接冲击和汽蚀阀芯与阀座密封面,从而导致阀后产生泄漏,造成关闭不严密内漏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因在高速汽流推动下直接冲击和汽蚀阀芯与阀座密封面从而引起的阀后产生泄漏的低旁减压阀,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低旁减压阀,包括阀体,所述的阀体上设置有阀盖,所述的阀盖下方的阀体内设置有阀笼,阀笼上开设有气体导流孔,阀笼下方的阀体内设置有主阀座,阀笼内设置有主阀瓣,主阀瓣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导向锥,第一凹槽下方的主阀座顶部设置有第一密封环垫。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密封环垫采用圆台形环状结构,第一凹槽采用圆台形槽状结构,第一密封环垫外侧面的坡度不小于第一凹槽侧壁的坡度,第一密封环垫和主阀瓣固定连接,第一密封环垫外侧的主阀瓣上开设有第二凹槽。
优选的,所述的阀盖上方设置有液压缸,阀盖下方设置有连接凸起,液压缸包括缸体和伸缩杆,连接凸起和阀盖均套装在液压缸的伸缩杆上,主阀瓣上设置有连接装置,连接凸起的底部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内的液压缸的伸缩杆上套装有第二密封环垫,第二密封环垫和液压缸的伸缩杆活动连接,第二密封环垫和第三凹槽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导向锥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的第一部分位于主阀瓣底面上方,所述的第一部分采用圆柱状结构,所述的第二部分位于主阀瓣底面下方,所述的第二部分采用圆台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密封环垫采用环状结构,主阀座上设置有气流通过孔,气流通过孔和第一密封环垫的内孔位于同一轴线,第一密封环垫位于导向锥的外侧,第一密封环垫的内径不大于导向锥的最大直径。
优选的,所述的阀笼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连接槽,第一连接槽采用环形槽状结构,第一连接槽内套装有第一连接环,第一连接环的顶面和阀盖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槽和第一连接环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凹槽采用环形槽状结构,第二凹槽的内径不小于第一密封环垫底部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二连接槽,第二连接槽位于主阀瓣的顶部,液压缸的伸缩杆的自由端位于第二连接槽内,液压缸的伸缩杆的自由端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上方的液压缸的伸缩杆上套装有第二连接环,第二连接环和第二连接槽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首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阀瓣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固定设置有导向锥,第一凹槽下方的主阀座顶部设置有第一密封环垫,保证了本产品至少有部分阀芯密封面不会直接受到高速汽流的冲击,解决了因在高速汽流推动下直接冲击和汽蚀阀芯与阀座密封面从而引起的阀后产生泄漏,造成关闭不严密内漏问题。
其次,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的导向锥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的第一部分位于主阀瓣底面上方,所述的第一部分采用圆柱状结构,所述的第一部分的直径和第一密封环垫的内径相配合,在闭合状态下,所述的第一部分和第一密封环垫密闭贴合,相当于增加了第二密封面,提高了密封效果。所述的第二部分位于主阀瓣底面下方,所述的第二部分采用圆台形结构,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导引高压蒸汽经过下方的气流通过孔排出本产品,并且所述的第二部分采用圆台形结构更加有利于降低高压蒸汽和所述的第一部分的直接接触,降低了所述的第一部分的损耗,提高了本产品的耐用性。
最后,由于阀笼长时间直接受到高温高压蒸汽的直接冲击,在开停机时经常需要进行更换,为了方便阀笼的更换,本产品在所述的阀笼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连接槽,第一连接槽采用环形槽状结构,第一连接槽内套装有第一连接环,第一连接环的顶面和阀盖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槽和第一连接环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计巧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易于推广使用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细节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细节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细节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闭合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一种低旁减压阀,包括阀体1,所述的阀体1上设置有阀盖2,阀盖2和阀体1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的阀盖2下方的阀体1内设置有阀笼3,阀笼3和主阀座5活动连接,阀笼3上开设有气体导流孔4,阀笼3下方的阀体1内设置有主阀座5,主阀座5和阀体1固定连接,阀笼3内设置有主阀瓣6,主阀瓣6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7,第一凹槽7内固定设置有导向锥8,第一凹槽7下方的主阀座5顶部设置有第一密封环垫9。
所述的阀盖2上方设置有液压缸11,阀盖2下方固定设置有连接凸起12,液压缸11包括缸体和伸缩杆,液压缸11的缸体固定在阀盖2上方,连接凸起12和阀盖2均套装在液压缸11的伸缩杆上,主阀瓣6上设置有连接装置,连接凸起12的底部开设有第三凹槽13,第三凹槽13内的液压缸11的伸缩杆上套装有第二密封环垫14,连接凸起12以及第二密封环垫14均分别和液压缸11的伸缩杆活动连接,第二密封环垫14和第三凹槽13螺纹连接。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二连接槽18,第二连接槽18位于主阀瓣6的顶部,液压缸11的伸缩杆的自由端位于第二连接槽18内,液压缸11的伸缩杆的自由端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块19,限位块19上方的液压缸11的伸缩杆上套装有第二连接环20,第二连接环20和第二连接槽18螺纹连接。
为了降低蒸汽中携带的焊渣等固体颗粒对主阀瓣6以及导向锥8的影响,尽量减小固体颗粒在本产品闭合状态下硌伤和冲蚀损伤本产品的密封面,本产品在所述的第一密封环垫9采用圆台形环状结构,第一凹槽7采用圆台形槽状结构,第一密封环垫9外侧面的坡度不小于第一凹槽7侧壁的坡度,第一密封环垫9和主阀瓣6固定连接,第一密封环垫9外侧的主阀瓣6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0。随着高压气流大部分的固体颗粒随着高压气流排出本产品,少部分固体颗粒未能随高压气流排出本产品的经过第一密封环垫9、导向锥8、主阀瓣6以及主阀座5接触面的多次反弹结合气流动力会进入到第二凹槽10内,以待检修时候的进行清理,所述的第二凹槽10优选采用环形槽状结构,第二凹槽10的内径不小于第一密封环垫9底部的外径,优选的第二凹槽10的内径和第一密封环垫9底部的外径相等这样更有利于固体颗粒接触到第一密封环垫9的侧面直接滑落至第二凹槽10内。
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本产品的所述的第一密封环垫9采用环状结构,主阀座5上设置有气流通过孔15,气流通过孔15和第一密封环垫9的内孔位于同一轴线,第一密封环垫9位于导向锥8的外侧,第一密封环垫9的内径不大于导向锥8的最大直径。导向锥8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的第一部分位于主阀瓣6底面上方,所述的第一部分采用圆柱状结构,所述的第一部分的直径和第一密封环垫9的内径相配合,在闭合状态下,所述的第一部分和第一密封环垫9密闭贴合,相当于增加了第二密封面,提高了密封效果。所述的第二部分位于主阀瓣6底面下方,所述的第二部分采用圆台形结构,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导引高压蒸汽经过下方的气流通过孔15排出本产品,并且所述的第二部分采用圆台形结构更加有利于降低高压蒸汽和所述的第一部分的直接接触,降低了所述的第一部分的损耗,提高了本产品的耐用性。
由于阀笼3长时间直接受到高温高压蒸汽的直接冲击,在开停机时经常需要进行更换,为了方便阀笼3的更换,本产品在所述的阀笼3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连接槽16,第一连接槽16采用环形槽状结构,第一连接槽16内套装有第一连接环17,第一连接环17的顶面和阀盖2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槽16和第一连接环17螺纹连接。
本产品使用方法如下:如图1、2、3、4所示,在闭合过程中,液压缸11驱动主阀瓣6以及导向锥8向下运动,在此过程中高压蒸汽通过气体导流孔4进入到阀笼3,高压蒸汽接触到导向锥8的第二部分,经过导向锥8的第二部分的导向,高压蒸汽经过气流通过孔15通过本产品,当主阀瓣6的底面接触到主阀座5的顶面时,达到闭合状态,此时,主阀瓣6的底面和主阀座5的顶面之间形成了第一闭合面,导向锥8的第一部分和第一密封环垫9之间形成了第二闭合面。
由于阀笼3本体上开设有若干个气体导流孔4其本身就兼具固体颗粒筛选功能,过大的固体颗粒会过滤在阀笼3的外侧,当开启过程中,液压缸11驱动主阀瓣6以及导向锥8向上运动,在此过程中停留在阀笼3的固体颗粒由于瞬间气流过大会有部分焊渣伴随着高压蒸汽进入到阀笼3内侧,进入阀笼3内侧中的绝对部分固体颗粒会伴随高压蒸汽排出本产品,剩余的微量固体颗粒在高压蒸汽的推动力结合第一密封环垫9的外侧壁的综合作用下,进入到第二凹槽10内暂存,避免停留在主阀座5的顶面的顶部造成主阀瓣6的底面或者主阀座5的顶面的硌伤和冲蚀损伤。
通过实施例,解决了因在高速汽流推动下直接冲击和汽蚀阀芯与阀座密封面从而引起的阀后产生泄漏,造成关闭不严密内漏问题。另外需要说明的是300MW等级亚临界机组低旁减压阀每漏汽1t/h,热耗率升高4.0kJ/kWh,煤耗率升高约0.37g/kWh。参考机组全年发电量与低旁减压阀漏汽1t/h所影响的煤耗来推算出产生的标煤量,再结合市场平均标煤单价即可得出产生的燃煤费用成本。但是,实际生产中低旁减压阀的内漏蒸汽量不只有1t/h,因而通过研制实施后消除了内漏,可以产生可观的直接经济效益。
Figure BDA0002596336600000081
另外根据上述发生泄露故障的阀门做了泄漏量的统计
名称 发生泄露故障的阀门 平均漏气量 平均热损失
采用传统结构 95个 3t/h 6.0KJ/kWh
本产品 9个 0.2t/h 0.3KJ/kWh
本实用新型是满足于减压阀领域工作者需要的一种低旁减压阀,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Claims (8)

1.一种低旁减压阀,包括阀体(1),所述的阀体(1)上设置有阀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盖(2)下方的阀体(1)内设置有阀笼(3),阀笼(3)上开设有气体导流孔(4),阀笼(3)下方的阀体(1)内设置有主阀座(5),阀笼(3)内设置有主阀瓣(6),主阀瓣(6)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7),第一凹槽(7)内设置有导向锥(8),第一凹槽(7)下方的主阀座(5)顶部设置有第一密封环垫(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旁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密封环垫(9)采用圆台形环状结构,第一凹槽(7)采用圆台形槽状结构,第一密封环垫(9)外侧面的坡度不小于第一凹槽(7)侧壁的坡度,第一密封环垫(9)和主阀瓣(6)固定连接,第一密封环垫(9)外侧的主阀瓣(6)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旁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盖(2)上方设置有液压缸(11),阀盖(2)下方设置有连接凸起(12),液压缸(11)包括缸体和伸缩杆,连接凸起(12)和阀盖(2)均套装在液压缸(11)的伸缩杆上,主阀瓣(6)上设置有连接装置,连接凸起(12)的底部开设有第三凹槽(13),第三凹槽(13)内的液压缸(11)的伸缩杆上套装有第二密封环垫(14),第二密封环垫(14)和液压缸(11)的伸缩杆活动连接,第二密封环垫(14)和第三凹槽(13)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旁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锥(8)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的第一部分位于主阀瓣(6)底面上方,所述的第一部分采用圆柱状结构,所述的第二部分位于主阀瓣(6)底面下方,所述的第二部分采用圆台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旁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密封环垫(9)采用环状结构,主阀座(5)上设置有气流通过孔(15),气流通过孔(15)和第一密封环垫(9)的内孔位于同一轴线,第一密封环垫(9)位于导向锥(8)的外侧,第一密封环垫(9)的内径不大于导向锥(8)的最大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旁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笼(3)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连接槽(16),第一连接槽(16)采用环形槽状结构,第一连接槽(16)内套装有第一连接环(17),第一连接环(17)的顶面和阀盖(2)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槽(16)和第一连接环(17)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旁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凹槽(10)采用环形槽状结构,第二凹槽(10)的内径不小于第一密封环垫(9)底部的外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旁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二连接槽(18),第二连接槽(18)位于主阀瓣(6)的顶部,液压缸(11)的伸缩杆的自由端位于第二连接槽(18)内,液压缸(11)的伸缩杆的自由端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块(19),限位块(19)上方的液压缸(11)的伸缩杆上套装有第二连接环(20),第二连接环(20)和第二连接槽(18)螺纹连接。
CN202021457011.XU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低旁减压阀 Active CN2122031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57011.XU CN212203137U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低旁减压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57011.XU CN212203137U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低旁减压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03137U true CN212203137U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19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57011.XU Active CN212203137U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低旁减压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031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78389B2 (en) Gas turbine and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steam turbine combined circulation system
US7784279B2 (en) Steam valve and steam turbine plant
CN206845239U (zh) 一种核电厂1250mw汽轮机高压缸
CN212203137U (zh) 一种低旁减压阀
CN112128734A (zh) 135mw燃煤汽包炉亚临界机组电动给水泵无扰切换控制方法
CN206398089U (zh) 新型对空排汽截止阀
CN111750116A (zh) 一种低旁减压阀
CN104456519B (zh) 一种用于二次再热机组的新型高效给水回热***
CN212774713U (zh) 一种核电厂汽动辅助给水泵超速试验装置
CN104482262B (zh) 电站主蒸汽***用侧排汽电磁泄压阀结构
CN208998043U (zh) 一种采用超临界co2为工质的新型试验锅炉
CN201100418Y (zh) 一种防冲刷截止阀
CN204628668U (zh) 电站主蒸汽***用侧排汽电磁泄压阀结构
CN205639851U (zh) 一种钠阀
CN209413948U (zh) 640℃~650℃汽轮机内部冷却的高温转子
CN207245782U (zh) 燃煤电厂汽轮机旁路蒸汽热能回收装置
CN207569283U (zh) 一种抽汽式速关逆止阀
CN202674810U (zh) 高压蒸汽疏水阀
CN203442208U (zh) 超临界高加给水三通阀
CN215890108U (zh) 一种便于更换喷水管的减温减压器结构
CN113324256A (zh) 一种用于海上采油平台的火炬气回收***
CN205841931U (zh) 一种气缸液压缸双重压紧装置
CN216343925U (zh) 一种火电厂零泄漏汽动给水泵再循环调节阀
CN214789066U (zh) 一种减温减压阀
CN111981462A (zh) 循环流化床锅炉失水保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Qu Yonggang

Inventor after: Hao Fuhu

Inventor after: Hu Hailiang

Inventor after: Cui Zhiyong

Inventor after: Han Xiaokuan

Inventor after: Wang Haitao

Inventor after: An Huiwei

Inventor after: Chen Jimin

Inventor after: Huang Zhiwei

Inventor after: Wu Zhiqiang

Inventor before: Qu Yonggang

Inventor before: Hao Fuhu

Inventor before: Hu Hailiang

Inventor before: Cui Zhiyong

Inventor before: Han Xiaokuan

Inventor before: Wang Haitao

Inventor before: An Huiwei

Inventor before: Chen Jimin

Inventor before: Huang Zhiwei

Inventor before: Wu Zh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