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55139U - 电动油泵 - Google Patents

电动油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55139U
CN212155139U CN202020208999.XU CN202020208999U CN212155139U CN 212155139 U CN212155139 U CN 212155139U CN 202020208999 U CN202020208999 U CN 202020208999U CN 212155139 U CN212155139 U CN 2121551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oil
oil passage
rotor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0899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楠
江藤贵光
永井友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Powertrai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oso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osok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oso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551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5513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电动油泵(1),能够抑制泵体的第1主体(57)的成型成本和第2主体(52)的成型成本的增加,并且能够将复杂形状的油路分别设置于第1主体(57)和第2主体(52)。在第1主体(57)与第2主体(52)之间具有隔板(58),隔板(58)具有开口(58b~d),该开口(58b~d)使设置于第1主体(57)的油路与设置于第2主体(52)的油路连通。隔板(58)作为设置于第1主体(57)的油路的轴向后侧的壁而发挥功能,并且作为设置于第2主体(52)的油路的轴向前侧的壁而发挥功能。因此,能够使设置于第1主体(57)的油路和设置于第2主体(52)的油路分别成为沿轴向凹陷的凹部。

Description

电动油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油泵。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的电动油泵:泵部的泵体具有:第1主体,其配置于马达部的轴向一侧;以及第2主体,其配置于轴向另一侧,作为油的通路的油路分别设置于第1主体和第2主体。
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油泵具有作为第1主体的泵罩和作为第2主体的泵壳体,来作为泵部的泵体。泵壳体配置于比泵罩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另外,电动油泵的马达部配置于比泵部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在泵壳体上设置有作为油路的收纳凹部,在收纳凹部内收纳有泵转子。在泵罩中,作为油路,而设置有吸入室、吸入端口、排出室以及排出端口。吸入室与泵壳体的收纳凹部的吸入侧区域连通,吸入外部的油的吸入端口与吸入室连通。排出室与泵壳体的收纳凹部的排出侧区域连通,向外部排出油的排出端口与排出室连通。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63029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油泵中,如果将设置于泵罩的吸入端口和排出端口设计变更为更复杂的形状的端口,则会增大泵壳体的成型成本。具体而言,设置于泵罩的吸入室和排出室是朝向泵壳体的收纳凹部开口的凹部。在通过模具等模型而成型泵罩时,通过模具(罩成型用的模具)而同时成型作为凹部的吸入端口和排出端口。另一方面,吸入端口和排出端口是设置在泵罩的基体的内部的底切凹槽(中空部)。底切凹槽不是通过罩成型用的模具而成型的,而是通过设置在罩成型用的模具中的砂芯等溃散性型芯而成型的。成型底切凹槽需要工夫,因此吸入端口和排出端口的形状越复杂化,泵罩的成型成本越增大。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油泵中,采用了仅在泵罩设置由底切凹槽构成的油路(例如吸入室)的结构,但也有在泵壳体和泵罩双方设置由底切凹槽构成的油路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的背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第1主体的成型成本和第2主体的成型成本的增加,并且能够将复杂形状的油路分别设置于第1主体和第2主体的电动油泵。
本申请的例示的第1方面的实用新型是电动油泵,其具有:泵部;以及马达部,其对所述泵部进行驱动,所述泵部具有泵转子和收纳所述泵转子的泵体,所述泵体具有:第1主体,其在所述马达部的轴向上配置于所述泵体的一侧;以及第2主体,其配置于所述泵体的轴向另一侧,作为油的通路的油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主体和所述第2主体,所述马达部配置于比所述泵部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其中,在所述第1主体与所述第2主体之间具有隔板,所述隔板具有开口,该开口使设置于所述第1主体的油路与设置于所述第2主体的油路连通。
优选为,该电动油泵具有圆环状的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配置在所述隔板与所述第1主体之间,所述第1主体具有对所述密封部件的轴向一侧进行收纳的圆环状的槽。
优选为,该电动油泵在所述第1主体中具有收纳所述泵转子的转子室,所述泵转子被收纳于所述转子室。
优选为,该电动油泵除了具有作为所述密封部件的第1密封部件之外,还具有圆环状的第2密封部件,该第2密封部件配置在所述隔板与所述第2主体之间,所述第2主体具有对所述第2密封部件的轴向另一侧进行收纳的圆环状的槽,所述第2密封部件的直径比所述第1密封部件的直径小。
优选为,所述第2主体具有:第1连通油路,其与所述转子室的吸入侧区域连通;以及第2连通油路,其与所述转子室的排出侧区域连通,所述隔板具有:第1开口,其使所述转子室的吸入侧区域与所述第1连通油路连通;以及第2开口,其使所述转子室的排出侧区域与所述第2连通油路连通,所述第1主体具有吸入油路,该吸入油路朝向所述转子室吸入外部的油。
优选为,所述第1主体具有朝向外部排出油的排出油路,所述第1主体的轴向的一侧端面具有:吸入口,其与所述吸入油路连通;以及排出口,其与所述排出油路连通。
优选为,该电动油泵具有多个凸部,该多个凸部从所述第1主体的轴向的另一侧端面朝向轴向另一侧突出,所述隔板具有多个贯通孔,该多个贯通孔分别供多个所述凸部单独贯通。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的第1实用新型,能够抑制第1主体的成型成本和第2主体的成型成本的增加,并且能够将复杂形状的油路分别设置于第1主体和第2主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电动油泵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该电动油泵的中心轴线J的位置处的剖切面的纵剖视图。
图3是示出该电动油泵的泵部的泵转子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从前侧观察将该泵部的第1主体沿Y-Z方向剖切后的状态的该电动油泵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从后侧观察该第1主体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将该泵部分解后的状态的该电动油泵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从与图6不同的角度示出将该泵部分解后的状态的该电动油泵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出该电动油泵的第1主体和隔板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电动油泵;10:马达部;11:马达;12:轴(马达轴);13:马达壳体;14:电装罩;20:转子;22:定子;40:泵部;47:泵转子;51:泵体;52:第2主体;52a:第1连通油路;52b:第2连通油路;52c:后侧排出油路;52d:圆环状的槽;55:轴承;57:第1主体;57n:排出口;57a:转子室(油路);57b:吸入油路;57c:排出油路;57e:前侧排出油路;57f:排出端口(油路);57g:流入端口(油路);57h:检测端口(油路);57i:圆环状的槽;57j:吸入口;57k:排出口;58:隔板;58a:中心开口;58b:吸入侧开口;58c:排出侧开口;58d:排出用开口;58e:第1定位孔(贯通孔);58f:第2定位孔(贯通孔);59:第1密封部件;60:第2密封部件;61:第1定位销(凸部);62:第2定位销(凸部);65:滑阀;65a:第1套筒;65b:滑阀体;65c:线圈弹簧;65d:弹簧承受体;66:止回阀;66a:第2套筒;66b:止回阀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油泵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各结构,有时使实际的构造与各构造中的比例尺或数量等不同。
另外,在附图中,适当示出XYZ坐标系来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X轴方向是与图1和图2所示的中心轴线J的轴向平行的方向。Y轴方向是与图1所示的电动油泵的短边方向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双方垂直的方向。
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在描绘沿着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的箭头的情况下,将箭头所朝向的一侧设为+侧,将箭头未朝向的一侧设为-侧。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X轴方向的正侧(+X侧)记为“前侧”,将X轴方向的负侧(-X侧)记为“后侧”。另外,前侧和后侧只是用于说明的名称,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轴向前侧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轴向一侧。轴向后侧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轴向另一侧。
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X轴方向)简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即,绕中心轴线J的方向)(θ方向)简记为“周向”。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沿轴向延伸”除了严格地沿轴向(X轴方向)延伸的情况之外,还包含沿相对于轴向在小于45°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沿径向延伸”除了严格地沿径向(即,与轴向(X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情况之外,还包含沿相对于径向在小于45°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
<整体结构>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电动油泵1的立体图。如图所述,电动油泵1具有马达部10和泵部40。
图2是示出电动油泵1的中心轴线J的位置处的剖切面的纵剖视图。中心轴线J是沿着马达部10所具有的马达11的轴12(马达轴)的轴中心的轴。马达部10具有沿着在轴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J配置的轴12。泵部40位于比马达部10靠轴向一侧(前侧)的位置,当被马达部10经由轴12驱动时,吸引/排出油。以下,对每个结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马达部10>
如图2所示,马达部10具有轴12、转子20、定子22、马达壳体13、电装罩14以及电路板15。
马达部10例如是内转子型的马达。转子20固定于轴12的外周面,定子22位于转子20的径向外侧。
(马达壳体13)
马达壳体13是金属制的。马达壳体13的形状呈在轴向另一侧(后侧)具有底部13f的有底筒状。马达壳体13的沿周向延伸的内周面作为对定子22进行保持的定子保持部而发挥功能。在马达壳体13的内周面嵌合有定子22的外侧面(即,后述的铁芯背部22a的外侧面)。定子22被如上所述那样地嵌合而被收纳在马达壳体13内。
(转子20)
转子20具有转子铁芯20a和转子磁铁20b。转子铁芯20a绕轴(θ方向)包围轴12,并固定于轴12。转子磁铁20b固定于转子铁芯20a的绕轴(沿着θ方向)的外侧面。转子铁芯20a和转子磁铁20b与轴12一起旋转。另外,转子20也可以采用在转子20的内部埋入有永久磁铁的埋入磁铁型。与将永久磁铁设置在转子20的表面的表面磁铁型相比,埋入磁铁型的转子20能够减轻离心力使磁铁剥离的可能性,另外,能够积极地利用磁阻扭矩。
(定子22)
定子22绕轴(θ方向)包围转子20,使转子20绕中心轴线J进行旋转。定子22具有铁芯背部22a、线圈22b以及绝缘件(绕线架)22d。
铁芯背部22a的形状为与轴12同心的圆筒状。线圈22b设置于绝缘件(绕线架)22d的周围,卷绕有导电线22e。
(轴12)
轴12沿着中心轴线J延伸,贯通马达部10。轴12的前侧(+X侧)从马达部10突出,向泵部40内延伸。轴12的轴向前侧在泵部40内被后述的轴承55支承为能够旋转。轴12的轴向后侧被配置于比转子20靠轴向后侧的位置的轴承24支承为能够旋转。因此,轴12的支承方式为两端支承。
(电路板15)
电路板15固定于马达壳体13的底部13f的外表面。在电路板15上安装有对轴12和转子20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的霍尔传感器用的霍尔IC等。另外,电路板15具有用于向霍尔传感器提供电源的电源端子、GND端子以及用于输出霍尔信号的第1霍尔信号端子、第2霍尔信号端子、第3霍尔信号端子。
(电装罩14)
电装罩14是在轴向后侧的端部具有底部的有底圆筒状的罩。电装罩14在嵌入固定于马达壳体13的状态下覆盖电路板15。电装罩14具有连接器14a。连接器14a供外部连接器***,该外部连接器用于使外部设备和外部电源与电路板15的各端子和马达11的作为电源输入端子的U相端子、V相端子、W相端子电连接。
<泵部40>
泵部40位于比马达部10靠轴向一侧(前侧)的位置。泵部40被马达部10经由轴12驱动。泵部40具有泵转子47和泵体51。泵体51具有第1主体57和第2主体52。在泵部40中,第1主体57配置于比第2主体52靠轴向前侧的位置。以下,对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泵转子47)
泵转子47安装于轴12的轴向前侧,与轴12一起旋转。
图3是示出泵转子47的立体图。泵转子47具有:内转子47a,其安装于轴12;以及外转子47b,其包围内转子47a的径向外侧。内转子47a呈圆环状。内转子47a是在径向外侧面具有齿的齿轮。
轴12的轴向前侧(+X侧)的端部进入内转子47a的内侧。轴12的前侧的端部进入内转子47a的内侧的方式可以是***,也可以是压入。内转子47a与轴12一起绕轴(θ方向)旋转。外转子47b的形状为包围内转子47a的径向外侧的圆环状。外转子47b是在径向内侧面具有齿的齿轮。
内转子47a与外转子47b相互啮合,通过使内转子47a进行旋转,而使外转子47b进行旋转。即,通过轴12的旋转使泵转子47旋转。
如果着眼于内转子47a与外转子47b的1个啮合部分,则啮合部分之间的区域的容积根据泵转子47的旋转位置而变化。在旋转方向上,产生容积减少的区域是转子室(图5的57a)的排出侧区域DA。在排出侧区域DA中,啮合部分之间的油被加压,从而产生油的朝向泵部40外部的排出力。另一方面,产生容积增加的区域是转子室(图5的57a)的吸入侧区域SA。在吸入侧区域SA中,啮合部分之间的油被减压,从而产生油的朝向泵部40内部的吸入力。
另外,图3的排出侧区域DA和吸入侧区域SA不表示泵转子47的周向的区域,而表示以中心轴线(图2的J)为中心的区域。由此,即使泵转子47进行旋转,排出侧区域DA和吸入侧区域SA的位置也不会变化。
(泵体51)
如图2所示,泵体51具有第1主体57和第2主体52。第1主体57和第2主体52各自的基体例如由铝制的铸造品构成。
(第1主体57)
图4是示出从前侧观察将第1主体57沿Y-Z方向剖切的状态下的电动油泵1的立体图。图2所示的剖视图从-Y侧示出图4的单点划线的位置处的剖切面。如图4所示,在第1主体57内配置有滑阀65和止回阀66。
作为滑阀65的一部分的第1套筒65a是设置于第1主体57的底切凹槽。滑阀65除了第1套筒65a之外,还具有滑阀体65b、线圈弹簧65c以及弹簧承受体65d。滑阀体65b被收纳在第1套筒65a内,能够在套筒长度方向上往复移动。线圈弹簧65c朝向图中箭头α方向对滑阀体65b施力。弹簧承受体65d承受线圈弹簧65c的与箭头α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端部。
作为止回阀66的一部分的第2套筒66a是设置于第1主体57的底切凹槽。止回阀66除了第2套筒66a之外,还具有正球状的止回阀体66b。止回阀体66b阻止第2套筒66a内的油向图中箭头β方向移动。止回阀66的排出侧与排出油路57e的上游端相连。
图5是示出从后侧观察第1主体57的立体图。图2所示的截面从Y轴方向的-Y侧示出图5的点划线的位置处的剖切面。如图5所示,第1主体57具有转子室57a、吸入油路57b、排出油路57c、中心凹部57d、前侧排出油路57e、排出端口57f、流入端口57g、检测端口57h以及圆环状的槽57i。
转子室57a是收纳泵转子(图3的47)的正圆状的凹部。吸入油路57b具有凹部57b1和贯通孔57b2。吸入油路57b的凹部57b1从转子室57a的底面朝向前侧凹陷。吸入油路57b的形状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沿周向延伸的圆弧形状。吸入油路57b的贯通孔57b2从凹部57b1的底面朝向前侧沿轴向贯通第1主体57。吸入油路57b在轴向上与图3所示的吸入侧区域SA对置。
在图5中,位于比吸入油路57b靠+Z侧的位置的排出油路57c具有凹部57c1和贯通孔57c2。排出油路57c的凹部57c1从转子室57a的底面朝向前侧凹陷。排出油路57c的形状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沿周向延伸的圆弧形状。排出油路57c的贯通孔57c2从凹部57c1的底面朝向前侧沿轴向贯通第1主体57。排出油路57c在轴向上与图3所示的泵转子47的排出侧区域DA对置。
在图5中,中心凹部57d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正圆状的凹部。中心凹部57d收纳轴(图2的12)的前侧的端部。
前侧排出油路57e具有凹部57e1和贯通孔57e2。前侧排出油路57e的凹部57e1配置于比转子室57a靠+Y侧的位置,从第1主体57的后侧的端面朝向前侧凹陷。前侧排出油路57e的贯通孔57e2从凹部57e1的底面朝向前侧沿轴向贯通。
排出端口57f、流入端口57g以及检测端口57h分别构成图4所示的滑阀65的一部分。在图5中,仅示出了检测端口57h的凹部57h1,但如图2所示,检测端口57h还具有贯通孔57h2。检测端口57h的凹部57h1从第1主体57的后侧的端面朝向前侧凹陷。检测端口57h的贯通孔57h2从凹部57h1的底面朝向前侧沿轴向贯通。
如图5所示,流入端口57g和排出端口57f分别是从第1主体57的后侧的端面朝向前侧凹陷的凹部。
圆环状的槽57i是从第1主体57的后侧的端面朝向前侧凹陷的凹部。圆环状的槽57i在第1主体57的后侧的端面包围转子室57a、吸入油路57b、排出油路57c、中心凹部57d、前侧排出油路57e、检测端口57h、流入端口57g以及排出端口57f。
另外,如图1所示,马达部10的圆筒状的马达壳体13和电装罩14的圆中心位于与中心轴线J相同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图5中,中心轴线J位于圆形状的中心凹部57d的圆中心。如图所示,圆环状的槽57i的中心位于从中心凹部57d的圆中心偏离的位置。即,第1主体57的圆环状的槽57i的中心位于从图2所示的轴12的轴线偏离的位置。
(第2主体52)
图6是示出将泵部40分解后的状态的电动油泵1的分解立体图。泵部40的第2主体52在轴向上从前侧与马达部10的马达壳体13相邻。第2主体52具有第1连通油路52a、第2连通油路52b、后侧排出油路52c以及圆环状的槽52d。
第1连通油路52a是从第2主体52的前侧的端面朝向后侧凹陷的凹部。第1连通油路52a的形状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沿周向延伸的圆弧形状。第1连通油路52a在轴向上与图3所示的吸入侧区域SA对置。
在图6中,第2连通油路52b位于比第1连通油路52a靠+Z侧的位置,是从第2主体52的前侧的端面朝向后侧凹陷的凹部。第2连通油路52b的形状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沿周向延伸的圆弧形状。第2连通油路52b在轴向上与图3所示的排出侧区域DA对置。
如图6所示,后侧排出油路52c与第2连通油路52b连通。后侧排出油路52c是从第2主体52的前侧的端面朝向后侧凹陷的凹部。后侧排出油路52c的形状是从与第2连通油路52b的连通部向+Z侧沿Z轴方向延伸的形状。
圆环状的槽52d配置于第2主体52的前侧端面的外缘附近,包围第1连通油路52a、第2连通油路52b以及后侧排出油路52c。
在第1主体57的前侧的端面设置有吸入口57j、排出口57k、检测口57m以及排出口57n。吸入口57j与图5所示的吸入油路57b的贯通孔57b2连通。排出口57k与图5所示的排出油路57c的贯通孔57c2连通。检测口57m与图2所示的检测端口57h的贯通孔57h2连通。排出口57n与图5所示的前侧排出油路57e的贯通孔57e2连通。
在轴向上,在第1主体57与第2主体52之间配置有隔板58。如图2所示,隔板58被夹持在第1主体57与第2主体52之间。
图7是从与图6不同的角度示出将泵部40分解后的状态的电动油泵1的分解立体图。如图6和图7所示,隔板58具有中心开口58a、吸入侧开口58b、排出侧开口58c、排出用开口58d、第1定位孔58e以及第2定位孔58f。
中心开口58a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正圆状的开口。马达部10的轴12贯通中心开口58a。
吸入侧开口58b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沿周向延伸的圆弧状的开口。吸入侧开口58b起到如下的作用:使配置在第1主体57内的转子室(图5的57a)的吸入侧区域(图3的SA)与配置于第2主体52的第1连通油路52a连通。
排出侧开口58c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沿周向延伸的圆弧状的开口。排出侧开口58c起到如下的作用:使配置在第1主体57内的转子室(图5的57a)的排出侧区域(图3的DA)与配置于第2主体52的第2连通油路52b连通。
排出用开口58d是沿Z轴方向延伸的长方形的开口。排出用开口58d起到如下的作用:使配置于第2主体52的后侧排出油路52c与配置于第1主体57的流入端口57g连通。另外,后面对第1定位孔58e和第2定位孔58f的作用进行叙述。
当泵转子47进行旋转时,外部的油通过第1主体57的吸入口57j,被吸入吸入油路(图5的57b),并到达转子室(图5的57a)内的转子47的吸入侧区域SA的啮合部。另外,一部分的油从上述的啮合部通过隔板58的吸入侧开口58b,到达第2主体52的第1连通油路52a。吸入油路(图5的57b)内的油和第1连通油路52a内的油随着泵转子47的旋转而朝向转子室(图5的57a)的排出侧区域DA移动。然后,吸入油路(图5的57b)内的油和第1连通油路52a内的油通过泵转子47的啮合部,到达配置于第1主体57的排出油路(图5的57c)或者配置于第2主体52的第2连通油路52b。
第2主体52的第2连通油路52b内的油随着泵转子47的旋转而被逐渐加压和减容,并且通过转子室(图5的57a)的排出侧区域(图3的DA)的啮合部,到达第1主体57的排出油路57c内。第1主体57的排出油路57c内的油通过排出口57k,被排出到外部。
第2主体52的后侧排出油路52c内的油在通常运转时(未引起后述的压力上升时)被第2连通油路52b内的油向+Z侧推压,但停留在后侧排出油路52c内。
在设置于第1主体57的前侧的端面的检测口连接有来自车辆的变速器等电动油泵的安装对象所具有的排出油接收管的分支管。当排出油接收管内的油的压力过高时(压力上升),第1主体57的检测端口57h内的油的压力也提高。于是,检测端口57h内的油克服图4所示的线圈弹簧65c的作用力而使滑阀体65b向图4的箭头α的相反侧移动。像这样移动的滑阀体65b使图5和图7所示的流入端口57g与排出端口57f连通。于是,图6所示的第2主体52的第2连通油路52b内的油通过隔板58的排出用开口58d,进入第1主体57的流入端口57g。
进入第1主体57的流入端口57g的油通过排出端口57f,到达图4所示的止回阀66的流入侧,使止回阀体66b向图4的箭头β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然后,油在从止回阀66的流入侧移动到流出侧之后,经由图5和图7所示的前侧排出油路57e从图6所示的排出口57n排出。如果持续从排出口57n排出油,则泵部40内的油的压力整体降低,来自排出口57k的油的排出压降低。于是,变速器等安装对象的排出油接收管和分支管内的油的压力降低,线圈弹簧65c的作用力使图4所示的滑阀体65b向箭头α方向移动。然后,停止从排出口57n排出油。
图6所示的第2主体52的后侧排出油路52c本来需要设置为不朝向轴向前侧开口的底切凹槽的状态,但如图所示,设置为凹部。隔板58的后侧的面封闭后侧排出油路52c的开口,从而使后侧排出油路52c成为与底切凹槽相同的状态。在电动油泵1中,能够通过模具对凹部状态的后侧排出油路52c进行成型,因此与成型为底切凹槽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第2主体52的成型成本。
在轴向上,在第2主体52与隔板58之间配置有由氟树脂构成的圆环状的第2密封部件60。第2主体52的圆环状的槽52d收纳第2密封部件60的轴向的后侧。第2密封部件60在使轴向后侧的部分进入第2主体52的圆环状的槽52d中的状态下,使轴向的前侧的部分从第2主体52的前侧的端面朝向前侧突出。当通过使第2主体52相对于第1主体57的螺栓紧固而使隔板58朝向第2主体52按压时,第2密封部件60的前侧的部分在第2主体52与隔板58之间以沿Y-Z方向扩展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通过上述的弹性变形,第2主体52与隔板58之间被密封。
图7所示的第1主体57的排出端口57f、检测端口57h以及前侧排出油路57e本来需要设置为不朝向轴向后侧开口的底切凹槽的状态,但均设置为凹部。隔板58的前侧的面封闭排出端口57f、检测端口57h以及前侧排出油路57e各自的开口,从而使排出端口57f、检测端口57h以及前侧排出油路57e成为与底切凹槽相同的状态。在电动油泵1中,能够通过模具对凹部的状态的排出端口57f、检测端口57h以及前侧排出油路57e进行成型,因此与成型为底切凹槽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第1主体57的成型成本。
在轴向上,在隔板58与第1主体57之间配置有由氟树脂构成的圆环状的第1密封部件59。第1主体57的圆环状的槽57i收纳第1密封部件59的轴向的前侧。第1密封部件59在使轴向前侧的部分进入第1主体57的圆环状的槽57i中的状态下,使轴向的后侧的部分从第1主体57的后侧的端面朝向后侧突出。当通过使第2主体52相对于第1主体57的螺栓紧固而使隔板58朝向第1主体57按压时,第1密封部件59的后侧的部分在隔板58与第1主体57之间以沿Y-Z方向扩展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通过上述的弹性变形,隔板58与第1主体57之间被密封。另外,第1密封部件59的直径比第2密封部件60的直径大。换言之,第2密封部件60的直径比第1密封部件59的直径小。
如图6和图7所示,第1主体57和第2主体52分别在各个凸缘部上各具有3个供螺栓通过的螺栓孔BH,该螺栓用于使该第1主体57和该第2主体52螺栓紧固于变速器等安装对象。另外,隔板58也具有3个用于供上述螺栓通过的螺栓孔BH。
如图6所示,第1主体57的轴向前侧的端面和第1主体57的凸缘部的前侧的面分别是没有凹凸的平坦的平面。在电动油泵1中,第1主体57的凸缘部的前侧的面是紧贴安装于安装对象的面的安装面。以在安装对象的面上设置有用于供从第1主体57的凸缘部的前侧的面向前侧突出的部分(突出部分)进入的圆形的开口或凹部为前提,完成电动油泵1的设计。在使上述的突出部分进入安装对象的圆形的开口或凹部的电动油泵1中,使轴向前侧的端面与配置在安装对象的内部的连接平面紧贴。在上述的连接平面上设置有用于与吸入口57j连通的开口、用于与排出口57k连通的开口、用于与检测口57m连通的开口(上述的分支管的口)以及用于与排出口57n连通的开口。
当使电动油泵1螺栓紧固于安装对象时,第1主体57的吸入口57j、排出口57k、检测口57m以及排出口57n分别与设置在安装对象的连接平面的开口连通。
如上所述,第1主体57的轴向前侧的端面是平坦的平面。因此,针对在夹着隔板58的状态下对第1主体57和第2主体52进行的螺栓紧固,进行如下作业是高效的。即,首先,将马达部10固定于第2主体52的轴向后侧。接下来,当在第2主体52的圆环状的槽52d之中设置圆环状的第2密封部件60之后,将轴向前侧的端面朝向铅垂方向下方的状态的第1主体57放置在作业台上。然后,当在第1主体57的圆环状的槽57i之中设置圆环状的第1密封部件59之后,将隔板58放置在第1主体57上。最后,将第2主体52朝向铅垂方向下方的状态的马达部10和第2主体52拿到第1主体57的上方,使第2主体52的轴向前侧的面与第1主体57上的隔板58对齐,进行主体间的螺栓紧固。
图8是示出第1主体57和隔板58的立体图。在第1主体57的轴向后侧的端面(凸缘部的后侧的面)上设置有用于压入定位销的第1凹部和第2凹部。在将轴向前侧压入上述的第1凹部的状态下,图8所示的第1定位销61成为使轴向后侧从第1主体57的轴向后侧的端面朝向后侧突出的凸部。另外,在将轴向前侧压入上述的第2凹部的状态下,第2定位销62成为使轴向后侧从第1主体57的轴向后侧的端面朝向后侧突出的凸部。
在进行使第1主体57与第2主体52螺栓紧固的上述的作业中,作业者能够在将隔板58放置在第1主体57上时对隔板58进行定位。具体而言,使第1定位销61通过隔板58的第1定位孔58e并且使第2定位销62通过隔板58的第2定位孔58f,从而能够对隔板58进行定位。
另外,第2主体52具有:第1定位凹部,其接受第1定位销61;以及第2定位凹部,其接受第2定位销62。第1定位销61和第2定位销62还起到使第2主体52相对于第1主体57定位的作用。
<电动油泵1的作用和效果>
(1)电动油泵1具有泵部40和对泵部40进行驱动的马达部10。泵部40具有泵转子47和收纳泵转子47的泵体51。泵体51具有:第1主体57,其配置于泵部40的轴向前侧(一侧);以及第2主体52,其配置于轴向后侧(另一侧)。作为油的通路的油路分别设置于第1主体57和第2主体52。马达部10配置于比泵部40靠轴向后侧的位置。电动油泵1在第1主体57与第2主体52之间具有隔板58。隔板58具有开口(58b~d),该开口(58b~d)使设置于第1主体57的油路与设置于第2主体52的油路连通。
在电动油泵1中,隔板58作为第1主体57的油路(排出端口57f、检测端口57h以及前侧排出油路57e)的轴向后侧的壁而发挥功能。另外,隔板58作为第2主体52的油路(后侧排出油路52c)的轴向前侧的壁而发挥功能。因此,在电动油泵1中,能够将第1主体57的油路设置为能够通过模具而成型的凹部,并且能够将第2主体52的油路设置为能够通过模具而成型的凹部。由此,根据电动油泵1,能够抑制第1主体57的成型成本和第2主体52的成型成本的增加,并且能够将复杂形状的油路分别设置于第1主体57和第2主体52。
(2)电动油泵1具有圆环状的第1密封部件59,该第1密封部件59配置在隔板58与第1主体57之间。第1主体57具有圆环状的槽57i,该槽57i收纳第1密封部件59的轴向前侧。
在该结构的电动油泵1中,被夹在隔板58与第1主体57之间的圆环状的第1密封部件59使所述间隙密封,从而抑制从所述间隙的漏油。由此,根据电动油泵1,能够抑制从所述间隙的漏油所引起的电动油泵1的性能降低。
(3)电动油泵1在第1主体57具有收纳泵转子47的转子室57a。泵转子47被收纳在转子室57a内。
根据该结构的电动油泵1,能够通过圆环状的第1密封部件59抑制从转子室57a通过隔板58与第1主体57之间而到达外部的漏油。此外,根据电动油泵1,通过在第1主体57配置转子室57a,能够使第2主体52的轴向的尺寸小型化。
(4)电动油泵1除了第1密封部件59之外,还具有圆环状的第2密封部件60,该第2密封部件60配置在隔板58与第2主体52之间。第2主体52具有圆环状的槽52d,该槽52d收纳第2密封部件60的轴向后侧。第2密封部件60的直径比第1密封部件59的直径小。
在该结构的电动油泵1中,被夹在隔板58与第2主体52之间的圆环状的第2密封部件60使所述间隙密封,从而抑制从所述间隙的漏油。由此,根据电动油泵1,能够抑制从所述间隙的漏油所引起的电动油泵1的性能降低。
另外,在电动油泵1中,直径比第1密封部件59小的第2密封部件60在比第1密封部件59在径向上更靠近转子室57a的位置处对隔板58朝向第1主体57加压。具体而言,配置于比第1密封部件59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第2密封部件60对隔板58施加如下的力,从而进行上述的加压。即,如图2的箭头γ所示,该力在比第1密封部件59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以第1密封部件59为支点,使隔板58朝向第1主体57侧挠曲。根据电动油泵1,上述的加压在转子室57a的周边附近提高隔板58与第1主体57的接触面压力,从而能够更良好地抑制从隔板58与第1主体57之间的漏油。
(5)在电动油泵1中,第2主体52具有:第1连通油路52a,其与转子室57a的吸入侧区域SA连通;以及第2连通油路52b,其与转子室57a的排出侧区域DA连通。隔板58具有吸入侧开口58b,该吸入侧开口58b是使转子室57a的吸入侧区域SA与第2主体52的第1连通油路52a连通的第1开口。另外,隔板58具有排出侧开口58c,该排出侧开口58c是使转子室57a的排出侧区域DA与第2主体52的第2连通油路52b连通的第2开口。第1主体57具有吸入油路57b,该吸入油路57b是朝向转子室57a吸入外部的油的吸入油路。
根据该结构的电动油泵1,通过使从外部吸入的油通过转子室57a,而收纳在第1连通油路52a中,并且使排出到外部的油通过转子室57a收纳在第2连通油路52b中,能够提高泵效率。
(6)在电动油泵1中,第1主体57具有朝向外部排出油的排出油路57c。第1主体57的轴向的前侧端面具有:吸入口57j,其与吸入油路57b连通;以及排出口57k,其与排出油路57c连通。
在该结构的电动油泵1中,以使第1主体57的轴向的前侧端面朝向变速器等安装对象的被安装面的安装方式将电动油泵安装于安装对象,从而能够进行以下的操作。即,在将电动油泵1安装于安装对象时,能够使电动油泵1的排出口57k与安装对象的油接收口连通,并且能够使电动油泵1的吸入口57j与安装对象的油送出口连通。由此,省略了用于使电动油泵1的排出口57k与安装对象的油接收口连通的配管作业以及用于使电动油泵1的吸入口57j与安装对象的油送出口连通的配管作业双方。因此,根据电动油泵1,能够提高将电动油泵1安装于安装对象时的安装作业性。
(7)电动油泵1具有从第1主体57的轴向的后侧端面朝向轴向后侧突出的作为凸部的第1定位销61和第2定位销62。隔板58具有:第1定位孔58e,其是供第1定位销61贯通的贯通孔;以及第2定位孔58f,其是供第2定位销62贯通的贯通孔。
在该结构的电动油泵1中,能够进行隔板58在第1主体57上的定位。具体而言,使第1主体57的第1定位销61和第2定位销62贯通隔板58的第1定位孔58e和第2定位孔58f,从而能够对隔板58进行定位。此外,如上所述,能够在使隔板58相对于第1主体57定位的状态下将第2主体52固定于第1主体57。由此,根据电动油泵1,能够抑制隔板58相对于第1主体57和第2主体52的位置偏移,并且能够提高第1主体57与第2主体52的连接作业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能够在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和主旨内,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电动油泵,其具有:
泵部;以及
马达部,其对所述泵部进行驱动,
所述泵部具有泵转子和收纳所述泵转子的泵体,
所述泵体具有:
第1主体,其在所述马达部的轴向上配置于所述泵体的一侧;以及
第2主体,其配置于所述泵体的轴向另一侧,
作为油的通路的油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主体和所述第2主体,
所述马达部配置于比所述泵部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主体与所述第2主体之间具有隔板,
所述隔板具有开口,该开口使设置于所述第1主体的油路与设置于所述第2主体的油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油泵,其特征在于,
该电动油泵具有圆环状的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配置在所述隔板与所述第1主体之间,
所述第1主体具有对所述密封部件的轴向一侧进行收纳的圆环状的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油泵,其特征在于,
该电动油泵在所述第1主体中具有收纳所述泵转子的转子室,
所述泵转子被收纳于所述转子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油泵,其特征在于,
该电动油泵除了具有作为所述密封部件的第1密封部件之外,还具有圆环状的第2密封部件,该第2密封部件配置在所述隔板与所述第2主体之间,
所述第2主体具有对所述第2密封部件的轴向另一侧进行收纳的圆环状的槽,
所述第2密封部件的直径比所述第1密封部件的直径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油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主体具有:
第1连通油路,其与所述转子室的吸入侧区域连通;以及
第2连通油路,其与所述转子室的排出侧区域连通,
所述隔板具有:
第1开口,其使所述转子室的吸入侧区域与所述第1连通油路连通;以及
第2开口,其使所述转子室的排出侧区域与所述第2连通油路连通,
所述第1主体具有吸入油路,该吸入油路朝向所述转子室吸入外部的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油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主体具有朝向外部排出油的排出油路,
所述第1主体的轴向的一侧端面具有:
吸入口,其与所述吸入油路连通;以及
排出口,其与所述排出油路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油泵,其特征在于,
该电动油泵具有多个凸部,该多个凸部从所述第1主体的轴向的另一侧端面朝向轴向另一侧突出,
所述隔板具有多个贯通孔,该多个贯通孔分别供多个所述凸部单独贯通。
CN202020208999.XU 2019-03-29 2020-02-25 电动油泵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5513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6618A JP2020165376A (ja) 2019-03-29 2019-03-29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
JP2019-066618 2019-03-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55139U true CN212155139U (zh) 2020-12-15

Family

ID=72716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0899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55139U (zh) 2019-03-29 2020-02-25 电动油泵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165376A (zh)
CN (1) CN212155139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65376A (ja) 2020-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66545B1 (en) Electric internal gear pump
JP6400288B2 (ja) 電動ポンプ
CN111492143B (zh) 摆线转子泵及其制造方法
CN104653453A (zh) 泵模块和包括该泵模块的电动泵
US20190032657A1 (en) Electric oil pump
US20190195347A1 (en) Electric oil pump and method for making electric oil pump
US20070014677A1 (en) Pump
KR101905303B1 (ko) 전동 압축기
JP2003269345A (ja)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
JP4923123B2 (ja) 燃料供給装置
US10148150B2 (en) Liquid pump
CN110500272B (zh) 电动泵
EP2924291B1 (en) Electric pump
CN212155139U (zh) 电动油泵
US20190032656A1 (en) Electric oil pump
CN212272530U (zh) 电动油泵
JP2005291004A (ja) 電動圧縮機
JP2004052664A (ja) モータ駆動式ポンプ
JP4871400B2 (ja) 燃料供給装置
JP2023536941A (ja)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のための組立構造体
CN213906508U (zh) 马达单元和电动油泵
JP2006274968A (ja) 電動ポンプユニット
CN214036097U (zh) 电动油泵
JP2019027432A (ja)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
CN211777990U (zh) 油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