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46674U - 一种多生物相的一体化污水、污泥及臭气协同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生物相的一体化污水、污泥及臭气协同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46674U
CN211946674U CN202020112485.4U CN202020112485U CN211946674U CN 211946674 U CN211946674 U CN 211946674U CN 202020112485 U CN202020112485 U CN 202020112485U CN 211946674 U CN211946674 U CN 2119466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tank
sludge
filter
siph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1248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以知
刘意成
傅双育
魏敬虎
黄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engyuan Hain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engyuan Hain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engyuan Hain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engyuan Hain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1248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466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466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466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生物相的一体化污水、污泥及臭气协同处理设备,包括预处理池、臭气处理装置、反应池、三相分离装置、污泥浓缩及减量池和深度处理机构,所述预处理池与所述反应池相连通,所述反应池与所述三相分离装置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反应池、预处理池、三相分离装置的气体排出端和污泥浓缩及减量池均与所述臭气处理装置相连通,所述三相分离装置的固体排出端与所述污泥浓缩及减量池相连通,所述三相分离装置的液体排出端与所述深度处理机构相连通,本装置能够提供多生物相的、高度集成的高效协同除臭气、污水和污泥,且节能经济。

Description

一种多生物相的一体化污水、污泥及臭气协同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污泥、臭气协同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多生物相的一体化污水、污泥及臭气协同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实际应用中往往采用上述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基本方法的组合方法,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现有的污水处理***本身都会产生污泥和臭气等污染物,但现有的污水处理***对其本身产生的污泥和臭气的处理能力较弱,没有做到对污水、污泥、臭气的协同处理。对于污水处理厂站,设置独立的除臭***,占地面积达、能耗大、综合费用高;对于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为节省占地面积而不设置污泥处理***和除臭***,设备感官效果冰冷,与自然环境协调性差。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因此迫切需要创造一种处理高效的、高度集成的、占地面积小的、节能经济的、具有观赏性的污水、污泥、臭气协同处理***及一体化设备,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能够提供高效除污、经济、节能、高度集成的一种多生物相的一体化污水、污泥及臭气协同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生物相的一体化污水、污泥及臭气协同处理设备,包括预处理池、臭气处理装置、反应池、三相分离装置、污泥浓缩及减量池和深度处理机构,所述预处理池与所述反应池相连通,所述反应池与所述三相分离装置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反应池、预处理池、三相分离装置的气体排出端和污泥浓缩及减量池均与所述臭气处理装置相连通,所述三相分离装置的固体排出端与所述污泥浓缩及减量池相连通,所述三相分离装置的液体排出端与所述深度处理机构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臭气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外壳体、第一连通管、布气管、第一填料、第一填料固定网、喷淋管路、带有调节阀和止回阀的第一回流管、第一微生物投加管和生态篮,所述第一连通管将所述反应池、预处理池、三相分离装置、污泥浓缩及减量池的气体聚集空间与所述臭气处置装置相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与所述布气管相连通,所述布气管的出气口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填料下,所述第一填料通过所述第一填料固定网固定,所述第一填料固定网与所述第一外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喷淋管路位于所述第一外壳体内的上方,所述第一微生物投加管与所述外壳体相连通,所述第一回流管分别与所述第一外壳体和所述预处理池相连通,所述喷淋管路上设有喷淋泵,所述生态篮的底部穿过所述外壳体。
优选的,所述深度处理机构包括无阀滤池、生态滤池和消毒渠机构,所述无阀滤池与所述三相分离装置的液体排出端相连通,所述生态滤池与所述无阀滤池相连通,所述消毒渠机构与所述生态滤池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预处理池还包括第一潜水搅拌器、第一放空管、第二放空管、第二连通管、进水管和顶板,所述第一放空管与所述第一潜水搅拌器均设于所述预处理池的底部,所述第二连通管将所述预处理池顶部与所述反应池上部连通,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第一外壳体,所述进水管设于所述顶板下部,所述顶板与所述外壳体相连,所述顶板呈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反应池还包括第二填料、曝气器、第二潜水搅拌器、第二放空管、微生物絮凝剂投加管,所述曝气器、第二潜水搅拌器和第二放空管均设于所述反应池的底部,所述第二填料固定在所述反应池内,所述微生物絮凝剂投加管设于所述第二连通管的管口上方。
优选的,所述三相分离装置包括多孔板、中间隔板、污泥导流板、气体导流板、内回流泵、斜管、集水槽和第三连通管,所述多孔板设于所述中间隔板的下部,所述污泥导流板设于所述中间隔板的内侧,所述污泥导流板倾斜朝向于所述多孔板,所述气体导流板设于所述中间隔板的内侧,所述内回流泵设于所述中间隔板上部,所述斜管设于所述污泥导流板的上方,所述集水槽设于中间隔板内,所述第三连通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水槽相连通,所述第三连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无阀滤池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污泥浓缩及减量池包括污泥沉落管、第二微生物投加管、第三潜水搅拌器、污泥排放管和第四连通管,所述污泥沉落管穿过所述污泥导流板并连通污泥浓缩及减量池和三相分离装置,所述第二微生物投加管设于污泥浓缩及减量池上,所述第三潜水搅拌器设于所述污泥浓缩及减量池的底部,所述污泥排放管设于所述污泥浓缩及减量池底部,所述第四连通管穿过所述污泥导流板连通所述三相分离装置顶部气体聚集空间。
优选的,所述深度处理机构还包括第一滤料、第一滤板、挡板、清水连通管、第三放空管、虹吸上升管、虹吸下降管、虹吸辅助管、抽气管、虹吸破坏管、虹吸破坏器、水封井、排水井、回流泵、第二回流管,所述第一滤板与所述无阀滤池的内壁相连,所述第一滤料设于所述第一滤板上,所述挡板设于所述第一滤料的上方并与所述无阀滤池的内壁相连,所述清水连通管穿过所述第一滤料、第一滤板和挡板,所述第三放空管设于所述无阀滤池的底部,所述虹吸上升管的一端通过所述挡板与所述无阀滤池相连通,所述虹吸上升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虹吸下降管相连通,所述虹吸辅助管设于所述虹吸上升管上,所述虹吸破坏器设于所述挡板上方,所述虹吸破坏管的一端与所述虹吸破坏器相连,所述虹吸破坏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虹吸上升管相连,所述抽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虹吸破坏管相连,所述抽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虹吸辅助管相连,所述水封井与所述无阀滤池相连,所述虹吸辅助管与虹吸下降管均与所述水封井相连通,所述排水井与所述水封井相连通,所述回流泵设于所述排水井内,所述第二回流管通过所述回流泵与所述预处理池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深度处理机构还包括第二滤板、用于种植沉水植物的第二滤料、补水泵、第三微生物投加管、补水管、采光窗、水下光源、平板,所述第二滤板设于所述生态滤池内,所述第二滤料设于所述第二滤板的顶部,所述第三微生物投加管设于所述生态滤池底部,所述补水泵设于所述生态滤池内,所述补水泵通过所述补水管与所述臭气处理装置的顶部连通,所述采光窗设于所述第二滤料上方第一外壳体上,所述水下光源设于所述采光窗对面的所述平板上,所述第二滤料上方水体中用于养殖滤食性水生生物。
优选的,所述深度处理机构还包括消毒渠机构,所述消毒渠机构设于所述生态滤池内,所述消毒渠机构包括紫外线消毒器、三角堰集水槽和出水管,所述紫外线消毒器设于所述三角堰集水槽内,所述三角堰集水槽设于所述生态滤池内,所述出水管与所述三角堰集水槽相连,所述反应池设有第二填料,所述生态篮包含主篮、存水芯篮、主篮填料、芯篮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芯篮与所述主篮为整体结构,所述主篮的篮底和篮壁采用镂空结构,所述存水芯篮的篮底和篮壁采用实壁结构,所述主篮填料采用除臭性能良好且挂膜成熟的多孔陶粒,所述芯篮填料采用除臭性能良好且挂膜成熟的颗粒活性炭,所述生态篮用于种植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生物相的一体化污水、污泥及臭气协同处理设备,通过所述预处理池对污水进行预处理,然后将预处理后的污水排入所述反应池内,然后通过所述反应池的进一步的处理,去除绝大部分有机物、氨氮、总磷等污染物,然后即可通过所述三相分离装置将污水分离成臭气、污水和污泥分别导入不同的区域进行后续的处理,通过所述臭气处理装置将分离出的臭气进行处理,通过所述深度处理机构即可将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使水质进一步提升,通过所述污泥浓缩及减量池即可将污泥进行处理,通过本装置的使用,能够高效的将臭气、污水和污泥协同处理,有效降低了处理***的占地面积和能源用量,提高了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生物相的一体化污水、污泥及臭气协同处理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生物相的一体化污水、污泥及臭气协同处理设备的生态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预处理池,2为臭气处理装置,201为第一外壳体,202为第一连通管,203为布气管,204为第一填料,205为第一填料固定网,206为喷淋管路,207为第一回流管,208为第一微生物投加管,209为生态篮,210为喷淋泵,3为反应池,4为三相分离装置,401为多孔板,402为中间隔板,403为污泥导流板,404为气体导流板,405为内回流泵,406为斜管,407为集水槽,408为第三连通管,5为污泥浓缩及减量池,6为深度处理机构,601为无阀滤池,602为生态滤池,603为消毒渠机构,7为曝气器,8为第一潜水搅拌器,9为第一放空管,10为顶板,11为污泥沉落管,12为第二微生物投加管,13为第二潜水搅拌器,14为污泥排放管,15为第四连通管,16为第一滤料,17为第一滤板,18为挡板,19为清水连通管,20为第三放空管,21为虹吸上升管,22为虹吸下降管,23为虹吸辅助管,24为抽气管,25为虹吸破坏管,26为虹吸破坏器,27为水封井,28为排水井,29为回流泵,30为第二回流管,31为第二滤板,32为第二滤料,33为补水泵,34为第三微生物投加管,35为紫外线消毒器,36为三角堰集水槽,37为出水管,38为第二填料,39为补水管,40为第二放空管,41止回阀,42水下光源,43为采光窗,44进水管,45微生物絮凝剂投加管,46为第二连通管,2091为主篮,2092为存水芯篮,2093为主篮填料,2094为芯篮填料,47为调节阀,48为第三潜水搅拌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生物相的一体化污水、污泥及臭气协同处理设备,包括预处理池1、臭气处理装置2、反应池3、三相分离装置4、污泥浓缩及减量池5和深度处理机构6,所述预处理池1与所述反应池3相连通,所述反应池3与所述三相分离装置4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反应池3、预处理池1、三相分离装置4的气体排出端和污泥浓缩及减量池5均与所述臭气处理装置2相连通,所述三相分离装置4的固体排出端与所述污泥浓缩及减量池5相连通,所述三相分离装置4的液体排出端与所述深度处理机构6相连通,通过所述预处理池1对污水进行预处理,然后将预处理后的污水排入所述反应池3内,然后通过所述反应池3的进一步的处理,去除绝大部分有机物、氨氮、总磷等污染物,然后即可通过所述三相分离装置4将污水分离成臭气、污水和污泥分别导入不同的区域进行后续的处理,通过所述臭气处理装置2将分离出的臭气进行处理,通过所述深度处理机构6即可将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使水质进一步提升,通过所述污泥浓缩及减量池5即可将污泥进行处理,通过本装置的使用,能够高效的将臭气、污水和污泥协同处理,有效的提高了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具体的,所述臭气处理装置2包括第一外壳体201、第一连通管202、布气管203、第一填料204、第一填料固定网205、喷淋管路206、带有调节阀47和止回阀41的第一回流管207、第一微生物投加管208和生态篮209,所述第一连通管202将所述反应池3、预处理池1、三相分离装置4、污泥浓缩及减量池5的气体聚集空间与所述臭气处置装置相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202与所述布气管203相连通,所述布气管203的出气口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填料204下,所述第一填料204通过所述第一填料固定网205固定,所述第一填料固定网205与所述第一外壳体20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喷淋管路206位于所述第一外壳体201内的上方,所述第一微生物投加管208与所述外壳体相连通,所述第一回流管207分别与所述第一外壳体201和所述预处理池1相连通,所述喷淋管路206上设有喷淋泵210,所述生态篮209的底部穿过所述外壳体,所述第一填料204为接种除臭性能良好且挂膜成熟的聚丙烯空心环填料。所述第一微生物投加管208依靠外力输送具有良好除臭性能的菌剂进入所述臭气处理装置2内。所述喷淋管路206喷出的液体、所述第一填料204、所述第一微生物投加管208所投加的菌剂之间的配合,从而能够将所述反应池3曝气产生的余气、生化反应产生的臭气、所述三相分离装置4分离出的臭气以及所述污泥浓缩及减量池5产生的臭气进行处理,然后通过所述喷淋管路206喷出的水与臭气混合,并为所述第一填料204上的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使得产生的浓溶液及从所述第一填料204上脱落的生物膜通过所述喷淋泵210通过所述第一回流管207回流至所述预处理池1,增加所述预处理池1内的微生物量及生物相,所述反应池3内曝气溢出的空气携臭气进入所述臭气处理装置2后还能为所述臭气处理装置2内的微生物供氧,在消除臭气的同时提高了氧利用率。
具体的,所述深度处理机构6包括无阀滤池601、生态滤池602和消毒渠机构603,所述无阀滤池601与所述三相分离装置4的液体排出端相连通,所述生态滤池602与所述无阀滤池601相连通,所述消毒渠机构603与所述生态滤池602相连通,通过所述无阀滤池601、生态滤池602和消毒渠机构603之间的配合,能够将所述三相分离装置4分离出来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净化和消毒。
具体的,所述预处理池1还包括第一潜水搅拌器8、第一放空管209、第二连通管46、进水管44和顶板10,所述第一放空管209与所述第一潜水搅拌器8均设于所述预处理池1的底部,所述第二连通管46将所述预处理池1顶部与所述反应池3上部连通,所述进水管44穿过所述第一外壳体201,所述进水管44设于所述顶板10下部,所述顶板10与所述外壳体相连,所述顶板10呈倾斜设置,通过所述第一潜水搅拌器8和第二连通管46的配合,能够将沉积的污泥搅起并使其在所述预处理池1均质存在,并将预处理池1中产生的气体排入反应池3。
具体的,所述反应池3还包括第二填料38、曝气器7、第二潜水搅拌器13、第二放空管40、微生物絮凝剂投加管45,所述曝气器7、第二潜水搅拌器13和第二放空管40均设于所述反应池3的底部,所述第二填料38固定在所述反应池3内,所述微生物絮凝剂投加管45设于所述第二连通管46的管口上方,所述第二填料38为包埋芽孢杆菌、硝化菌、反硝化菌、氨氧化菌等功能菌的活性填料。
具体的,所述三相分离装置4包括多孔板401、中间隔板402、污泥导流板403、气体导流板404、内回流泵405、斜管406、集水槽407和第三连通管408,所述多孔板401设于所述反应池3与所述中间隔板402的连接处,所述污泥导流板403设于所述中间隔板402下部,所述污泥导流板403倾斜朝向于所述多孔板401,所述气体导流板404设于所述中间隔板402的内侧,所述内回流泵405设于所述中间隔板402上部,所述斜管406设于所述污泥导流板403的上方,所述集水槽407设于中间隔板402内侧,所述第三连通管408的一端与所述集水槽407相连通,所述第三连通管408的另一端与所述无阀滤池601相连通,通过所述污泥导流板403和气体导流板404能够促进气体分离,所述集水槽407和第三连通管408的配合即可将经过三相分离后的清水导入所述无阀滤池601内,从而便于将污水、污泥和臭气分别进行后续的处理。所述斜管406为Φ30mm-80mm斜管406填料,斜管406于水平面夹角60°。
具体的,所述污泥浓缩及减量池5包括污泥沉落管11、第二微生物投加管12、第三潜水搅拌器48、污泥排放管14和第四连通管15,所述污泥沉落管11穿过所述污泥导流板403并连通污泥浓缩及减量池5和三相分离装置4,所述第二微生物投加管12设于污泥浓缩及减量池5上,所述第三潜水搅拌器48设于所述污泥浓缩及减量池5的底部,所述污泥排放管14设于所述污泥浓缩及减量池5底部,所述第四连通管15穿过所述污泥导流板403连通所述三相分离装置4顶部气体聚集空间,通过所述污泥沉落管11即可将分离出的污泥导入所述污泥浓缩及减量池5,然后通过所述第二微生物投加管12投加具有良好污泥减量性能的菌剂,从而对分离后的污泥进行处理,污泥在重力作用和微生物的双重作用下减量。
具体的,所述深度处理机构6还包括第一滤料16、第一滤板17、挡板18、清水连通管19、第三放空管20、虹吸上升管21、虹吸下降管22、虹吸辅助管23、抽气管24、虹吸破坏管25、虹吸破坏器26、水封井27、排水井28、回流泵29、第二回流管30,所述第一滤板17与所述无阀滤池601的内壁相连,所述第一滤料16设于所述第一滤板17上,所述挡板18设于所述第一滤料16的上方并与所述无阀滤池601的内壁相连,所述清水连通管19穿过所述第一滤料16、第一滤板17和挡板18,所述第三放空管20设于所述无阀滤池601的底部,所述虹吸上升管21的一端通过所述挡板18与所述无阀滤池601相连通,所述虹吸上升管21的另一端与所述虹吸下降管22相连通,所述虹吸辅助管23设于所述虹吸上升管21上,所述虹吸破坏器26设于所述挡板18上部,所述虹吸破坏管25的一端与所述虹吸破坏器26相连,所述虹吸破坏管25的另一端与所述虹吸上升管21相连,所述抽气管24的一端与所述虹吸破坏管25相连,所述抽气管24的另一端与所述虹吸辅助管23相连,所述水封井27与所述无阀滤池601相连,所述虹吸辅助管23与虹吸下降管22均与所述水封井27相连通,所述排水井28与所述水封井27相连通,所述回流泵29设于所述排水井28内,所述第二回流管30通过所述回流泵29与所述预处理池1相连通,所述第一滤料16为接种具有良好反硝化及氨氧化活性且挂膜成熟的多孔填料。通过第一滤料16、第一滤板17、挡板18、清水连通管19、第三放空管20、虹吸上升管21、虹吸下降管22、虹吸辅助管23、抽气管24、虹吸破坏管25、虹吸破坏器26、水封井27和排水井28之间的配合,能够将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去除有机物、悬浮物、氨氮、总氮等污染物并过滤悬浮物,所述无阀滤池601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在水力作用下自动反冲洗,实现节能经济运行,通过所述回流泵29和第二回流管30之间的配合,能够将反冲洗水排至所述预处理池1进行处理,同时增加预处理池1内的微生物量和生物相。
具体的,所述深度处理机构6还包括第二滤板31、用于种植沉水植物的第二滤料32、补水泵33、第三微生物投加管34、补水管39、采光窗43、水下光源42、平板,所述第二滤板31设于所述生态滤池602内,所述第二滤料32设于所述第二滤板31的顶部,所述第三微生物投加管34设于所述生态滤池602底部,所述补水泵33设于所述生态滤池602内,所述补水泵33通过所述补水管39与所述臭气处理装置2的顶部连通,所述采光窗43设于所述第二滤料32上方第一外壳体201上,所述水下光源42设于所述采光窗43对面的所述平板上,所述第二滤料32上方水体中用于养殖滤食性水生生物,所述第二滤料32为接种具有良好硝化活性且挂膜成熟活性多孔填料。沉水植物选择为去污能力强的狐尾藻、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滤食性水生生物可采用螃蟹、螺、鳙鱼等,所述深度处理机构6反冲洗得到的废液携带从所述第一滤料16、第二滤料32上脱落的生物膜,通过所述回流泵29回流至所述预处理池1,在消除反冲洗废液污染的同时增加了预处理池1内的生物相及生物量,确保了本装置的处理效果,通过所述第二滤板31、第二滤料32、采光窗43、水下光源42、和第三微生物投加管34的配合,能够对污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并增加所述生态滤池602内的生物量及生物相,而通过所述补水泵33的作用,能够将处理后的水通过所述补水管39为臭气处理装置2补水,从而能够有效利用处理后的水进行协同处理臭气。
具体的,所述深度处理机构6还包括消毒渠机构603,所述消毒渠机构603设于所述生态滤池602内,所述消毒渠机构603包括紫外线消毒器35、三角堰集水槽36和出水管37,所述紫外线消毒器35设于所述三角堰集水槽36内,所述三角堰集水槽36设于所述生态滤池602内,所述出水管37与所述三角堰集水槽36相连,所述反应池3设有第二填料38,所述生态篮209包含主篮2091、存水芯篮2092、主篮填料2093、芯篮填料2094,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芯篮2092与所述主篮2091为整体结构,所述主篮2091的篮底和篮壁采用镂空结构,所述存水芯篮2092的篮底和篮壁采用实壁结构,所述主篮填料2093采用除臭性能良好且挂膜成熟的多孔陶粒,所述芯篮填料2094采用除臭性能良好且挂膜成熟的颗粒活性炭,所述生态篮209用于种植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所述主篮填料2093采用接种除臭性能良好且挂膜成熟的多孔陶粒填料,所述芯篮填料2094采用接种除臭性能良好且挂膜成熟的颗粒活性炭填料,水生植物可采用根系发达的蓝花鸢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生物相的一体化污水、污泥及臭气协同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池、臭气处理装置、反应池、三相分离装置、污泥浓缩及减量池和深度处理机构,所述预处理池与所述反应池相连通,所述反应池与所述三相分离装置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反应池、预处理池、三相分离装置的气体排出端和污泥浓缩及减量池均与所述臭气处理装置相连通,所述三相分离装置的固体排出端与所述污泥浓缩及减量池相连通,所述三相分离装置的液体排出端与所述深度处理机构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生物相的一体化污水、污泥及臭气协同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气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外壳体、第一连通管、布气管、第一填料、第一填料固定网、喷淋管路、带有调节阀和止回阀的第一回流管、第一微生物投加管和生态篮,所述第一连通管将所述反应池、预处理池、三相分离装置、污泥浓缩及减量池的气体聚集空间与所述臭气处置装置相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与所述布气管相连通,所述布气管的出气口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填料下,所述第一填料通过所述第一填料固定网固定,所述第一填料固定网与所述第一外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喷淋管路位于所述第一外壳体内的上方,所述第一微生物投加管与所述外壳体相连通,所述第一回流管分别与所述第一外壳体和所述预处理池相连通,所述喷淋管路上设有喷淋泵,所述生态篮的底部穿过所述外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生物相的一体化污水、污泥及臭气协同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处理机构包括无阀滤池、生态滤池和消毒渠机构,所述无阀滤池与所述三相分离装置的液体排出端相连通,所述生态滤池与所述无阀滤池相连通,所述消毒渠机构与所述生态滤池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生物相的一体化污水、污泥及臭气协同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池还包括第一潜水搅拌器、第一放空管、第二放空管、第二连通管、进水管和顶板,所述第一放空管与所述第一潜水搅拌器均设于所述预处理池的底部,所述第二连通管将所述预处理池顶部与所述反应池上部连通,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第一外壳体,所述进水管设于所述顶板下部,所述顶板与所述外壳体相连,所述顶板呈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生物相的一体化污水、污泥及臭气协同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还包括第二填料、曝气器、第二潜水搅拌器、第二放空管、微生物絮凝剂投加管,所述曝气器、第二潜水搅拌器和第二放空管均设于所述反应池的底部,所述第二填料固定在所述反应池内,所述微生物絮凝剂投加管设于所述第二连通管的管口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生物相的一体化污水、污泥及臭气协同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离装置包括多孔板、中间隔板、污泥导流板、气体导流板、内回流泵、斜管、集水槽和第三连通管,所述多孔板设于所述中间隔板的下部,所述污泥导流板设于所述中间隔板的内侧,所述污泥导流板倾斜朝向于所述多孔板,所述气体导流板设于所述中间隔板的内侧,所述内回流泵设于所述中间隔板上部,所述斜管设于所述污泥导流板的上方,所述集水槽设于中间隔板内,所述第三连通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水槽相连通,所述第三连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无阀滤池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生物相的一体化污水、污泥及臭气协同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浓缩及减量池包括污泥沉落管、第二微生物投加管、第三潜水搅拌器、污泥排放管和第四连通管,所述污泥沉落管穿过所述污泥导流板并连通污泥浓缩及减量池和三相分离装置,所述第二微生物投加管设于污泥浓缩及减量池上,所述第三潜水搅拌器设于所述污泥浓缩及减量池的底部,所述污泥排放管设于所述污泥浓缩及减量池底部,所述第四连通管穿过所述污泥导流板连通所述三相分离装置顶部气体聚集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生物相的一体化污水、污泥及臭气协同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处理机构还包括第一滤料、第一滤板、挡板、清水连通管、第三放空管、虹吸上升管、虹吸下降管、虹吸辅助管、抽气管、虹吸破坏管、虹吸破坏器、水封井、排水井、回流泵、第二回流管,所述第一滤板与所述无阀滤池的内壁相连,所述第一滤料设于所述第一滤板上,所述挡板设于所述第一滤料的上方并与所述无阀滤池的内壁相连,所述清水连通管穿过所述第一滤料、第一滤板和挡板,所述第三放空管设于所述无阀滤池的底部,所述虹吸上升管的一端通过所述挡板与所述无阀滤池相连通,所述虹吸上升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虹吸下降管相连通,所述虹吸辅助管设于所述虹吸上升管上,所述虹吸破坏器设于所述挡板上方,所述虹吸破坏管的一端与所述虹吸破坏器相连,所述虹吸破坏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虹吸上升管相连,所述抽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虹吸破坏管相连,所述抽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虹吸辅助管相连,所述水封井与所述无阀滤池相连,所述虹吸辅助管与虹吸下降管均与所述水封井相连通,所述排水井与所述水封井相连通,所述回流泵设于所述排水井内,所述第二回流管通过所述回流泵与所述预处理池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生物相的一体化污水、污泥及臭气协同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处理机构还包括第二滤板、用于种植沉水植物的第二滤料、补水泵、第三微生物投加管、补水管、采光窗、水下光源、平板,所述第二滤板设于所述生态滤池内,所述第二滤料设于所述第二滤板的顶部,所述第三微生物投加管设于所述生态滤池底部,所述补水泵设于所述生态滤池内,所述补水泵通过所述补水管与所述臭气处理装置的顶部连通,所述采光窗设于所述第二滤料上方第一外壳体上,所述水下光源设于所述采光窗对面的所述平板上,所述第二滤料上方水体中用于养殖滤食性水生生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生物相的一体化污水、污泥及臭气协同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处理机构还包括消毒渠机构,所述消毒渠机构设于所述生态滤池内,所述消毒渠机构包括紫外线消毒器、三角堰集水槽和出水管,所述紫外线消毒器设于所述三角堰集水槽内,所述三角堰集水槽设于所述生态滤池内,所述出水管与所述三角堰集水槽相连,所述反应池设有第二填料,所述生态篮包含主篮、存水芯篮、主篮填料、芯篮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芯篮与所述主篮为整体结构,所述主篮的篮底和篮壁采用镂空结构,所述存水芯篮的篮底和篮壁采用实壁结构,所述主篮填料采用除臭性能良好且挂膜成熟的多孔陶粒,所述芯篮填料采用除臭性能良好且挂膜成熟的颗粒活性炭,所述生态篮用于种植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
CN202020112485.4U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多生物相的一体化污水、污泥及臭气协同处理设备 Active CN2119466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2485.4U CN211946674U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多生物相的一体化污水、污泥及臭气协同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2485.4U CN211946674U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多生物相的一体化污水、污泥及臭气协同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46674U true CN211946674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73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12485.4U Active CN211946674U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多生物相的一体化污水、污泥及臭气协同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466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5109B (zh) 厌氧法处理化纤废水装置
CN201587886U (zh) 一种复合式mbr污水处理回用装置
CN102225803B (zh) 生物膜反应器、废水处理***及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4310714B (zh) 一种处理养殖与屠宰污水的***及其工艺
CN106430847A (zh) 一种集约化养猪废水处理设备
CN206512058U (zh) 一种高效村镇污水处理回用装置
CN201321417Y (zh) 多级生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07032556A (zh) 一种改良型abft工艺
CN108975632A (zh) 一种一体化分散式高效污水处理***
CN210764843U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09481413U (zh) 一种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净化罐
CN208933187U (zh) 一种一体化分散式高效污水处理***
CN107117771A (zh) 一种养殖污水联合处理***及其方法
CN106882904A (zh) 一种一体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简易装置及方法
CN201154935Y (zh) 化纤废水处理装置
CN211946674U (zh) 一种多生物相的一体化污水、污泥及臭气协同处理设备
CN113248085B (zh) 一种池塘循环水养殖与尾水处理***以及养殖工艺
CN202011812U (zh) 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一体化设备
CN208327734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槽装置
CN209468196U (zh) 一种基于a2/o工艺的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9098453U (zh) 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装置
CN206901874U (zh) 一种化粪池污水末端处理装置
CN207811366U (zh) 一种污水处理***
CN105133704A (zh) 生活污水二次利用装置
CN205473194U (zh) 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