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09255U - 单火线开关电路 - Google Patents

单火线开关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09255U
CN211909255U CN201922211467.1U CN201922211467U CN211909255U CN 211909255 U CN211909255 U CN 211909255U CN 201922211467 U CN201922211467 U CN 201922211467U CN 211909255 U CN211909255 U CN 2119092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circuit
live wire
power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1146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 Guan Xun D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 Guan Xun D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 Guan Xun D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 Guan Xun D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1146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092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092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092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火线开关电路,主要包括二极管、通断开关、电源转换电路,开关管单元、驱动单元1、检测电路,其中:通断开关包括普通电磁继电器或者机械开关,二极管实现开灯与关灯取电整流,再经过由低功耗开关电源组成的电源转换电路实现单火线取电,驱动单元1采用驱动模块来驱动开关管单元中MOS管和继电器,检测电路包括负载检测电路6、过零检测电路7,负载检测电路6实现判断负载的存在与否,过零检测电路7用于实现继电器过零点开启。实现了一种适用于大小功率负载、损耗小,发热低、能采用ZigBee等高电流无线通信的单火线开关电路。进一步,加入电池管理电路,以拓展实现了NB‑IoT等远距离无线通信的单火线开关电路。

Description

单火线开关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火线开关电路,尤其涉及可适用于大小功率负载、功耗小、发热低、能采用ZigBee或NB-IoT等无线通信的单火线开关电路,属于IOT物联网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单火线开关相比多年以前已经成熟和完善了许多,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 适用灯具负载范围不够宽,尤其是小功率灯具会出现闪烁或者微亮,大功率负载又会发热过高。
2、没有可靠的过零检测功能,不能确保继电器过零点开启,导致大电流负载时继电器触点粘连问题。
3、没有可靠的负载检测功能,不能够正确可靠地识别负载安装与否或者损坏的情况。
4、供电电路结构复杂,效率低,给后级控制单元供电不足,存在不能完美可靠地接ZigBee、或者NB-IoT等高电流无线模块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大小功率负载、能采用ZigBee、或者NB-IoT等高电流无线通讯协议、支持负载检测功能能够正确可靠地识别负载没有安装或者损坏的情况、支持过零检测功能使继电器过零点开启有效防止大电流负载时继电器触点粘连问题、符合电磁兼容性要求能过EMI传导认证的单火线开关电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单火线开关电路,主要包括:二极管、通断开关K1~K3、电源转换电路3,开关管单元2、驱动单元1、负载检测电路6、过零检测电路7,
通断开关K1~K3采用普通磁继电器作为驱动元件来控制所述灯具负载闭合或断开,大大提高了所能控制负载的功率。采用双MOS的开关管单元2和高效驱动单元1以及低功耗电源转换电路3供电,具有功耗低,效率高,损耗小,发热低等特点。
采用负载检测电路和过零检测电路,实现了负载安装检测及继电器过零点开启功能。
进一步,加入电池管理电路,以拓展实现了NB-IoT等远距离无线通信的单火线开关电路。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加入EMI滤波电路,用于滤去单火线开关产生的谐波,避免对交流电网产生骚扰,符合电磁兼容性方面EMI传导认证要求,EMI滤波电路包括电感和电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提供了一种能适应全球电网电压、满足各类负载功率(小功率节能灯和LED灯、大功率电器等)与负载类型(包括阻性、容性、感性负载,如白炽灯、荧光灯、节能灯、LED灯、日光灯等)、无需额外安装任何电阻或电容等“消闪模块”、能通过电磁兼容传导认证、稳定可靠的单火线开关电路,该单火线开关电路最大程度的简化了电路结构、提高了取电电路的输出电流和电压范围及效率、降低了电路功耗,减小了负载暗电流,适应了目前比较先进的智能家居无线通讯技术(如ZigBee、蓝牙、Z-Wave等无线控制技术)。
2)支持负载检测功能,能够正确可靠地识别负载没有安装或者损坏的情况,从而不会开启相应的驱动电路,大大降低的***功耗。
3)支持过零检测功能,确保继电器过零点开启,有效防止大电流负载时继电器触点粘连问题。
4)提供了一种可用于1至多路单火线开关的、简易的、低成本的负载检测和过零检测电路,功能稳定可靠,且价格低廉,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5)针对NB-IoT等需要电池或超级电容供电的单火线开关,实现根据外部灯具负载功率大小通过硬件电路来自动调整充电电路的充电电流,避免充电过程中灯具负载出现闪烁现象。
6)针对NB-IoT等需要电池或超级电容供电的单火线开关,实现根据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电压通过硬件电路来自动切换电池管理电路中DC/DC电路的开通或关断,确保只有在单火线开关通电的条件下才让储能元件对后级控制单元进行供电,避免单火线开关在运输或仓储过程中浪费所储备的电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火线开关电路之一的原理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火线开关电路之二的原理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火线开关电路之三的原理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单火线开关电路之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单火线开关电路之二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单火线开关电路之三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单火线开关电路之一:
如图1所示,单火线开关电路主要包括:二极管、通断开关K1~K3、电源转换电路3,开关管单元2、驱动单元1、控制单元4、负载检测电路6、过零检测电路7,其基本方案是:
所述通断开关K1~K3为继电器,所述继电器为普通电磁继电器;
所述继电器的优选型号包括但不限于:HRS3FNH-S-DC24V-A,或HF32FV-G。
单火线开关的第一负载接线端子L1经过第一号继电器K1的触点开关、所述开关管单元2和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连接,
单火线开关的第二负载接线端子L2经过第二号继电器K2的触点开关、所述开关管单元2和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连接,
单火线开关的第三负载接线端子L3经过第三号继电器K3的触点开关、所述开关管单元2和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连接。
单火线开关的第一负载接线端子L1经过第二十一号二极管D21与关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0连接,再经过第二十号二极管D20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第一电源输入端VI1连接;
单火线开关的第二负载接线端子L2经过第二十二号二极管D22与关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0连接,再经过第二十号二极管D20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第一电源输入端VI1连接;
单火线开关的第三负载接线端子L3经过第二十三号二极管D23与关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0连接,再经过第二十号二极管D20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第一电源输入端VI1连接。
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经过第一号二极管D1与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同时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第二电源输入端VI2连接。
所述开关管单元2包括一只或者两只MOS管,所述MOS管为低内阻N沟道MOSFET场效应晶体管;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与所述控制单元4的电源端VDD连接;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包括开关电源芯片和***元件组成,所述开关电源芯片包括微功耗电源芯片或模块;
所述驱动单元1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之间通过使能端EN、辅助电源端VOUT2连接,利用使能端信号来控制接通或切断辅助电源供给所述驱动单元1的第二电源端VCC1;
所述驱动单元1的第一电源端VCC与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1包括驱动芯片或模块;
所述驱动单元1的场效应管漏极MOS_D、场效应管控制栅极MOS_G 分别与开关管单元2的FET漏极FET_D、FET控制端FET_G连接,用于控制开关管单元2中MOS管的导通与截止;
所述驱动单元1的第一组继电器触点输出端L1与单火线开关的第一负载接线端子L1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1的第二组继电器触点输出端L2与单火线开关的第二负载接线端子L2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1的第三组继电器触点输出端L3与单火线开关的第三负载接线端子L3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1还与继电器的线圈连接用于驱动继电器线圈的通电与断电;
所述控制单元4的继电器输出控制引脚K1_CTRL、K2_CTRL、K2_CTRL分别与驱动单元1的继电器控制输入引脚K1_CTRL、K2_CTRL、K2_CTRL连接,用于实现对继电器的控制;
所述控制单元4包括主控芯片和***元件组成;
所述过零检测电路7的输入端与连接于单火线开关的负载接线端子L1、L2、L3和电源转换电路3的电源输入端之间的串联二极管的中间节点V0、关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0连接;所述过零检测电路7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4连接,用于控制单元4获取过零检测信号。
所述过零检测电路7由三极管和电阻构成,所述过零检测电路7的输入端经过串联电阻分压后与三极管基极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地(GND)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连接,然后从集电极取出过零检测信号,通过分压电阻与三极管电路提供了一种简易、低成本的过零检测电路,功能稳定可靠,且价格低廉,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所述负载检测电路6的输入端与连接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和所述驱动单元1之间的二极管的阴极、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
所述负载检测电路6的负载检测信号输出端LOAD_CHECK与所述控制单元4连接,用于控制单元4获取负载检测信号;
所述负载检测电路6由三极管和电阻构成,所述负载检测电路6的输入端经过串联电阻分压后与三极管基极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地(GND)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连接,然后从集电极取出负载检测信号;通过分压电阻与三极管电路提供了一种简易、低成本的负载检测电路,功能稳定可靠,且价格低廉,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加入EMI滤波电路,用于滤去单火线开关产生的谐波,避免对交流电网产生骚扰,符合电磁兼容性方面EMI传导认证要求,所述EMI滤波电路由电感和电容构成,所述电感串联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与开关管单元2之间,所述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与开关管单元2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增加单火线开关的负载路数不需要相应增加负载检测电路6、过零检测电路7,有效降低了单火线开关的电路成本。
以下结合实施例的原理框图和电路结构图详细说明每部分电路的实现方式。
如图4所示,
驱动单元1:
所述驱动单元1由驱动芯片U2、第四号二极管D4、第五号二极管D5、第六号二极管D6、第三号电阻R3构成,所述驱动芯片U2的第一电源端VCC通过第一号二极管D1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连接,所述第一号二极管D1的阳极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连接,所述第一号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驱动芯片U2的第一电源端VCC、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
所述驱动芯片U2的第一组继电器控制输入端K1_CTRL与第四号二极管D4的阳极、控制单元4的第一组继电器控制输出端K1_CTRL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2的第二组继电器控制输入端K2_CTRL与第五号二极管D5的阳极、控制单元4的第二继电器控制输出端K2_CTRL连接,
所述驱动芯片U2的第三组继电器控制输入端K3_CTRL与第六号二极管D6的阳极、控制单元4的第三继电器控制输出端K3_CTRL连接,第四号二极管D4的阴极、第五号二极管D5的阴极、第六号二极管D6的阴极、第三号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1的使能端EN、电源转换电路3中开关电源芯片U1的辅助电源控制信号输入端EN、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使能端EN连接,所述驱动单元1中驱动芯片U2的第二电源端VCC1与第三号电容C3的一端、电源转换电路3中开关电源芯片U1的辅助电源输出端VOUT2连接,第三号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1中驱动芯片U2的接地端GND、第三号电容C3的另一端、***电源接地端GND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1中驱动芯片U2的第一组继电器线圈供电正极端K1+和负极端K1-分别与第一号继电器K1的线圈两端及第十一号续流二极管D11的阴极、阳极两端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1中驱动芯片U2的第二组继电器线圈供电正极端K2+和负极端K2-分别与第二号继电器K2的线圈两端及第十二号续流二极管D12的阴极、阳极两端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1中驱动芯片U2的第三组继电器线圈供电正极端K3+和负极端K3-分别与第三号继电器K3的线圈两端及第十三号续流二极管D13的阴极、阳极两端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1中驱动芯片U2的优选型号包括但不限于:XD4024,或XD-KC024等。
开关管单元2:
所述开关管单元2由第一号MOS管Q1、第二号MOS管Q2、第一号电阻R1、第二号电阻R2构成,第一号MOS管Q1的漏极D与控制单元4中驱动芯片U2的场效应管漏极MOS_D连接,第一号MOS管Q1的栅极G、第二号MOS管Q2的栅极G分别通过第一号电阻R1、第二号电阻R2与驱动单元1中驱动芯片U2的场效应管控制栅极MOS_G连接,第一号MOS管Q1的源极S和第二号MOS管Q2的源极S与***电源接地端GND连接,第一号MOS管Q1的漏极D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连接。
所述开关管单元2中MOS管的优选型号包括但不限于:CS100N03B4、或IRLR8743PbF,或IRLR7843PbF,或IRLR7833PbF等。
电源转换电路3: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由开关电源芯片U1、第九号电阻R9、第十号电阻R10、第一号电容C1、第二号电容C2、第十一号电容C11、第十二号电容C12、第一号电压抑制器TVS1、第二号电压抑制器TVS2、第三号电压抑制器TVS3、第一号电感L1、第二号电感L2构成,开关电源芯片U1的第一电源输入端VDD1与第一号电容C1的一端、第二号电压抑制器TVS2的阴极、第十号电阻R10的一端连接,关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0经过第二十号二极管D20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第一电源输入端VI1、第十号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号电压抑制器TVS2的阳极与第三号电压抑制器TVS3的阴极连接,开关电源芯片U1的外接电感端SW与第一号电感L1的一端连接,第一号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号电压抑制器TVS1的阴极、第二号电容C2的一端、开关电源芯片U1的第二电源输入端VDD2、开灯取电与关灯取电合成电源网络端VDD2、第九号二极管D9的阴极、第九号电阻R9的一端连接,第九号二极管D9的阳极、第九号电阻R9的另一端与D8的阴极、第十二号电容C12的一端连接,D8的阳极、第十一号电容C11的一端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第二电源输入端VI2、驱动单元1中驱动芯片U2的第一电源端VCC、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第一号电压抑制器TVS1的阳极、第三号电压抑制器TVS3的阳极、第一号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号电容C2的另一端、开关电源芯片U1的接地端GND、第十一号电容C11的另一端、第十二号电容C12的另一端与***电源接地端GND连接;
开关电源芯片U1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连接;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经过滤波电容C5进一步滤波后与所述控制单元4的电源端VDD连接;
开关电源芯片U1的辅助电源输出端VOUT2与驱动单元1中驱动芯片U2的第二电源端VCC1连接;
开关电源芯片U1的辅助电源控制信号输入端EN与驱动单元1的使能端EN连接;
***电源接地端GND与控制单元4接地端VSS之间通过第二号电感L2连接。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中开关电源芯片U1的优选型号包括但不限于:XD3390A。
控制单元4:
所述控制单元4由主控芯片和***元件构成。
所述控制单元4中主控芯片包括但不限于SOC、或CPU、或MCU、或ARM等,优选型号包括但不限于:CC2530、或CC2630、或JN5168、或JN5169、或HI2110等。
所述控制单元4的继电器输出控制引脚K1_CTRL、K2_CTRL、K3_CTRL分别与驱动单元1中驱动芯片U2的三组继电器控制输入引脚K1_CtrL、K2_CtrL、K3_CtrL连接,用于实现对继电器的控制。
所述控制单元4的负载检测信号输入端LOAD_CHECK与负载检测电路6的负载检测信号输出端LOAD_CHECK连接,用于控制单元4获取负载检测信号;所述控制单元4的过零检测信号输入端AC_CHECK与过零检测电7的过零检测信号输出端AC_CHECK连接,用于控制单元4获取过零检测信号。
EMI滤波电路5:
所述EMI滤波电路5由第三号电感L3和第六号电容C6构成,所述第三号电感L3串联在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与所述开关管单元2的第二号MOS管Q2的漏极D之间,所述第三号电感L3的一端、所述第六号电容C6的一端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连接,所述第三号电感L3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管单元2的第二号MOS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六号电容C6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管单元2的第一号MOS管Q1的漏极D连接,
进一步的,第六号电容C6优选:X1或X2安规电容,第三号电感L3优选:铁硅铝磁环电感;
进一步的,EMI滤波电路中第三号电感L3和第六号电容C6的选型需要根据实际应用要求来决定,遵循原则是需要过EMI认证的灯具负载功率越大,第三号电感L3的电感量就需要越大,当不需要过传导认证时,第三号电感L3直接短路,第六号电容C6不用安装。
负载检测电路6:
所述负载检测6电路由第三号三极管Q3、第十九号电阻R19、第二十号电阻R20、第二十一号电阻R21构成,第三号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二十号电阻R20的一端、第二十一号电阻R21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一号电阻R21的另一端与负载检测电路6的输入端、连接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和所述驱动单元1之间的第一号二极管D1的阴极、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第二十号电阻R20的另一端、第三号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源接地端GND连接,第三号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十九号电阻R19的一端、负载检测信号输出端LOAD_CHECK连接,第十九号电阻R19的另一端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连接;
所述第三号三极管Q3为NPN三极管或者N沟道MOS管。
过零检测电7:
所述过零检测电路7由第四号三极管Q4、第十四号电阻R14、第十一号电阻R11、第十二号电阻R12、第十三号电阻R13构成,第四号三极管Q4的基极与第十二号电阻R12的一端、第十三号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第十二号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十一号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第十一号电阻R11的另一端与过零检测电路7的输入端、第二十一号二极管D21与第二十号二极管D20串联支路的中间节点V0、关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0连接,第十三号电阻R13的另一端、第四号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电源接地端GND连接,第四号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第十四号电阻R14的一端、过零检测信号输出端AC_CHECK连接,第十四号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连接;
所述第四号三极管Q4为NPN三极管或者N沟道MOS管。
单火线开关电路之二:
如图2所示,单火线开关电路主要包括:二极管、通断开关K1~K3、电源转换电路3,开关管单元2、驱动单元1、控制单元4、负载检测电路6、过零检测电路7、电池管理电路8,其基本方案是:
所述通断开关K1~K3为继电器,所述继电器为普通电磁继电器;
所述继电器的优选型号包括但不限于:HRS3FNH-S-DC24V-A,或HF32FV-G。
单火线开关的第一负载接线端子L1经过第一号继电器K1的触点开关、所述开关管单元2和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连接;
单火线开关的第二负载接线端子L2经过第二号继电器K2的触点开关、所述开关管单元2和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连接;
单火线开关的第三负载接线端子L3经过第三号继电器K3的触点开关、所述开关管单元2和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连接。
单火线开关的第一负载接线端子L1经过第二十一号二极管D21与关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0连接,再经过第二十号二极管D20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第一电源输入端VI1连接;
单火线开关的第二负载接线端子L2经过第二十二号二极管D22与关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0连接,再经过第二十号二极管D20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第一电源输入端VI1连接;
单火线开关的第三负载接线端子L3经过第二十三号二极管D23与关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0连接,再经过第二十号二极管D20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第一电源输入端VI1连接。
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经过第一号二极管D1与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同时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第二电源输入端VI2连接。
所述开关管单元2包括一只或者两只MOS管,所述MOS管为低内阻N沟道MOSFET场效应晶体管;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包括开关电源芯片和***元件组成,所述开关电源芯片包括微功耗电源芯片或模块;
所述驱动单元1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之间通过使能端EN、辅助电源端VOUT2连接,利用使能端信号来控制接通或切断辅助电源供给所述驱动单元1的第二电源端VCC1;
所述驱动单元1的第一电源端VCC与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1包括驱动芯片或模块;
所述驱动单元1的场效应管漏极MOS_D、场效应管控制栅极MOS_G 分别与开关管单元2的FET漏极FET_D、FET控制端FET_G连接,用于控制开关管单元2中MOS管的导通与截止;
所述驱动单元1的第一组继电器触点输出端L1与单火线开关的第一负载接线端子L1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1的第二组继电器触点输出端L2与单火线开关的第二负载接线端子L2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1的第三组继电器触点输出端L3与单火线开关的第三负载接线端子L3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1还与继电器的线圈连接用于驱动继电器线圈的通电与断。
所述控制单元4的继电器输出控制引脚K1_CTRL、K2_CTRL、K2_CTRL分别与驱动单元1的继电器控制输入引脚K1_CTRL、K2_CTRL、K2_CTRL连接,用于实现对继电器的控制;
所述控制单元4包括主控芯片和***元件组成。
所述过零检测电路7的输入端与连接于单火线开关的负载接线端子L1、L2、L3和电源转换电路3的电源输入端之间的串联二极管的中间节点V0、关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0连接;所述过零检测电路7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4连接,用于控制单元4获取过零检测信号;
所述过零检测电路7由三极管和电阻构,所述过零检测电路7的输入端经过串联电阻分压后与三极管基极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地(GND)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连接,然后从集电极取出过零检测信号,通过分压电阻与三极管电路提供了一种简易、低成本的过零检测电路,功能稳定可靠,且价格低廉,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所述负载检测电路6的输入端与连接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和所述驱动单元1之间的二极管的阴极、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
所述负载检测电路6的负载检测信号输出端LOAD_CHECK与所述控制单元4连接,用于控制单元4获取负载检测信号。
所述负载检测电路6由三极管和电阻构成,所述负载检测电路6的输入端经过串联电阻分压后与三极管基极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地(GND)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连接,然后从集电极取出负载检测信号,通过分压电阻与三极管电路提供了一种简易、低成本的负载检测电路,功能稳定可靠,且价格低廉,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所述电池管理电路8的电源输入端VIN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开灯取电与关灯取电合成电源网络端VDD2连接,
所述电池管理电路8的使能端CE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直接或间接连接;
所述电池管理电路8的电流调整端ADJ与连接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和所述驱动单元1之间的二极管的阴极、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
所述电池管理电路8的输出端OUT与所述控制单元4的电源端VDD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加入EMI滤波电路,用于滤去单火线开关产生的谐波,避免对交流电网产生骚扰,符合电磁兼容性方面EMI传导认证要求,所述EMI滤波电路由电感和电容构成,所述电感串联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与开关管单元2之间,所述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与开关管单元2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增加单火线开关的负载路数不需要相应增加负载检测电路6、过零检测电路7,有效降低了单火线开关的电路成本。
以下结合实施例的原理框图和电路结构图详细说明每部分电路的实现方式。
如图5所示,
驱动单元1:
所述驱动单元1由驱动芯片U2、第四号二极管D4、第五号二极管D5、第六号二极管D6、第三号电阻R3构成,所述驱动芯片U2的第一电源端VCC通过第一号二极管D1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连接,所述第一号二极管D1的阳极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连接,所述第一号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驱动芯片U2的第一电源端VCC、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
所述驱动芯片U2的第一组继电器控制输入端K1_CTRL与第四号二极管D4的阳极、控制单元4的第一组继电器控制输出端K1_CTRL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2的第二组继电器控制输入端K2_CTRL与第五号二极管D5的阳极、控制单元4的第二继电器控制输出端K2_CTRL连接,
所述驱动芯片U2的第三组继电器控制输入端K3_CTRL与第六号二极管D6的阳极、控制单元4的第三继电器控制输出端K3_CTRL连接,第四号二极管D4的阴极、第五号二极管D5的阴极、第六号二极管D6的阴极、第三号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1的使能端EN、电源转换电路3中开关电源芯片U1的辅助电源控制信号输入端EN、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使能端EN连接,所述驱动单元1中驱动芯片U2的第二电源端VCC1与第三号电容C3的一端、电源转换电路3中开关电源芯片U1的辅助电源输出端VOUT2连接,第三号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1中驱动芯片U2的接地端GND、第三号电容C3的另一端、***电源接地端GND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1中驱动芯片U2的第一组继电器线圈供电正极端K1+和负极端K1-分别与第一号继电器K1的线圈两端及第十一号续流二极管D11的阴极、阳极两端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1中驱动芯片U2的第二组继电器线圈供电正极端K2+和负极端K2-分别与第二号继电器K2的线圈两端及第十二号续流二极管D12的阴极、阳极两端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1中驱动芯片U2的第三组继电器线圈供电正极端K3+和负极端K3-分别与第三号继电器K3的线圈两端及第十三号续流二极管D13的阴极、阳极两端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1中驱动芯片U2的优选型号包括但不限于:XD4024,或XD-KC024。
开关管单元2:
所述开关管单元2由第一号MOS管Q1、第二号MOS管Q2、第一号电阻R1、第二号电阻R2构成,第一号MOS管Q1的漏极D与控制单元4中驱动芯片U2的场效应管漏极MOS_D连接,第一号MOS管Q1的栅极G、第二号MOS管Q2的栅极G分别通过第一号电阻R1、第二号电阻R2与驱动单元1中驱动芯片U2的场效应管控制栅极MOS_G连接,第一号MOS管Q1的源极S和第二号MOS管Q2的源极S与***电源接地端GND连接,第一号MOS管Q1的漏极D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连接。
所述开关管单元2中MOS管的优选型号包括但不限于:CS100N03B4、或IRLR8743PbF,或IRLR7843PbF,或IRLR7833PbF等。
电源转换电路3: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由开关电源芯片U1、第九号电阻R9、第十号电阻R10、第一号电容C1、第二号电容C2、第十一号电容C11、第十二号电容C12、第一号电压抑制器TVS1、第二号电压抑制器TVS2、第三号电压抑制器TVS3、第一号电感L1、第二号电感L2构成,开关电源芯片U1的第一电源输入端VDD1与第一号电容C1的一端、第二号电压抑制器TVS2的阴极、第十号电阻R10的一端连接,关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0经过第二十号二极管D20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第一电源输入端VI1、第十号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号电压抑制器TVS2的阳极与第三号电压抑制器TVS3的阴极连接,开关电源芯片U1的外接电感端SW与第一号电感L1的一端连接,第一号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号电压抑制器TVS1的阴极、第二号电容C2的一端、开关电源芯片U1的第二电源输入端VDD2、开灯取电与关灯取电合成电源网络端VDD2、第九号二极管D9的阴极、第九号电阻R9的一端连接,第九号二极管D9的阳极、第九号电阻R9的另一端与D8的阴极、第十二号电容C12的一端连接,D8的阳极、第十一号电容C11的一端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第二电源输入端VI2、驱动单元1中驱动芯片U2的第一电源端VCC、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第一号电压抑制器TVS1的阳极、第三号电压抑制器TVS3的阳极、第一号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号电容C2的另一端、开关电源芯片U1的接地端GND、第十一号电容C11的另一端、第十二号电容C12的另一端与***电源接地端GND连接;
开关电源芯片U1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连接;
开关电源芯片U1的辅助电源输出端VOUT2与驱动单元1中驱动芯片U2的第二电源端VCC1连接;
开关电源芯片U1的辅助电源控制信号输入端EN与驱动单元1的使能端EN连接;
***电源接地端GND与控制单元4接地端VSS之间通过第二号电感L2连接。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中开关电源芯片U1的优选型号包括但不限于:XD3390A等。
控制单元4:
所述控制单元4由主控芯片和***元件构成。
所述控制单元4中主控芯片包括但不限于SOC、或CPU、或MCU、或ARM等,优选型号包括但不限于:CC2530、或CC2630、或JN5168、或JN5169、或HI2110等。
所述控制单元4的继电器输出控制引脚K1_CTRL、K2_CTRL、K3_CTRL分别与驱动单元1中驱动芯片U2的三组继电器控制输入引脚K1_CtrL、K2_CtrL、K3_CtrL连接,用于实现对继电器的控制。
所述控制单元4的负载检测信号输入端LOAD_CHECK与负载检测电路6的负载检测信号输出端LOAD_CHECK连接,用于控制单元4获取负载检测信号;所述控制单元4的过零检测信号输入端AC_CHECK与过零检测电7的过零检测信号输出端AC_CHECK连接,用于控制单元4获取过零检测信号。
EMI滤波电路5:
所述EMI滤波电路5由第三号电感L3和第六号电容C6构成,所述第三号电感L3串联在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与所述开关管单元2中第二号MOS管Q2的漏极D之间,所述第三号电感L3的一端、所述第六号电容C6的一端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连接,所述第三号电感L3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管单元2中第二号MOS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六号电容C6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管单元2的第一号MOS管Q1的漏极D连接,
进一步的,第六号电容C6优选:X1或X2安规电容,第三号电感L3优选:铁硅铝磁环电感;
进一步的,EMI滤波电路中第三号电感L3和第六号电容C6的选型需要根据实际应用要求来决定,遵循原则是需要过EMI认证的灯具负载功率越大,第三号电感L3的电感量就需要越大,当不需要过传导认证时,第三号电感L3直接短路,第六号电容C6不用安装。
负载检测电路6:
所述负载检测6电路由第三号三极管Q3、第十九号电阻R19、第二十号电阻R20、第二十一号电阻R21构成,第三号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二十号电阻R20的一端、第二十一号电阻R21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一号电阻R21的另一端与负载检测电路6的输入端、连接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和所述驱动单元1之间的第一号二极管D1的阴极、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第二十号电阻R20的另一端、第三号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源接地端GND连接,第三号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十九号电阻R19的一端、负载检测信号输出端LOAD_CHECK连接,第十九号电阻R19的另一端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连接;
所述第三号三极管Q3为NPN三极管或者N沟道MOS管。
过零检测电7:
所述过零检测电路7由第四号三极管Q4、第十四号电阻R14、第十一号电阻R11、第十二号电阻R12、第十三号电阻R13构成,第四号三极管Q4的基极与第十二号电阻R12的一端、第十三号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第十二号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十一号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第十一号电阻R11的另一端与过零检测电路7的输入端、第二十一号二极管D21与第二十号二极管D20串联支路的中间节点V0、关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0连接,第十三号电阻R13的另一端、第四号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电源接地端GND连接,第四号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第十四号电阻R14的一端、过零检测信号输出端AC_CHECK连接,第十四号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连接;
所述第四号三极管Q4为NPN三极管或者N沟道MOS管。
电池管理电路8:
所述电池管理电路8包括前级DC/DC电路81、充电电路82、储能元件BAT1、充电控制电路83、后级DC/DC电路84,
所述储能元件BAT1包括充电电池、或超级电容;
电源转换电路3的开灯取电与关灯取电合成电源网络端VDD2经过所述前级DC/DC电路81与所述充电电路82的电源输入端VI连。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83的输入端ADJ 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和所述驱动单元1之间的第一号二极管D1的阴极、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83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电路82的电流调整端PROG连接,
所述充电电路82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元件BAT1连接并对其进行充电从而存储能。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83实现根据外部灯具负载功率大小、即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电压的高低来自动调整充电电路82的充电电流。
所述储能元件BAT1经过所述后级DC/DC电路84后输出供给控制单元4,前级DC/DC电路81中电源芯片U3的使能端CE和后级DC/DC电路84中电源芯片U4的使能端CE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直接或间接连接,实现了只有在单火线开关通电的条件下才输出供电给控制单元4中NB-IoT或LoRa通信模块等,避免单火线开关在运输或仓储过程中浪费所储备的电能。
电池管理电路8提供了一种可用于NB-IoT等远距离无线通信、自适应各类灯具负载,功耗低、电路拓扑简单、成本低且易于实现的单火线开关电路供电解决方案。
前级DC/DC电路81:
所述前级DC/DC电路81主要用于将来自电源转换电路3的开灯取电与关灯取电合成电源网络端VDD2的电压转换成与储能元件BAT1电压相匹配的电压,所述前级DC/DC电路81包括电源芯片和***元件组成。
实施例:
所述前级DC/DC电路81由电源芯片U3、第二十四号电阻R24、第二十五号电阻R25、第四号电容C4构成,所述电源芯片U3的电源输入端VIN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开灯取电与关灯取电合成电源网络端VDD2连接,所述电源芯片U3的输出端OUT与第二十四号电阻R24的一端、第四号电容C4的一端、充电电路82的电源输入端VI连接,所述电源芯片U3的反馈端FB与第二十四号电阻R24的另一端、第二十五号电阻R2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芯片U3的接地端VSS、第二十五号电阻R25的另一端、第四号电容C4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公共地GND连接,所述电源芯片U3的使能端CE与后级DC/DC电路84中电源芯片U4的使能端CE连接。
所述前级DC/DC电路81中电源芯片U3优选型号包括但不限于:ME6221。
充电控制电路83: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83主要用于充电电流大小控制,包括由晶体管或场效应管构成的调整管电路。
实施例: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83由第一号稳压二极管Z1、第五号电阻R5、第四号电阻R4、第六号电阻R6、第五号三极管Q5构成,第一号稳压二极管Z1的阴极、所述充电控制电路83的输入端与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第一号稳压二极管Z1的阳极与第五号电阻R5的一端、第四号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四号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五号三极管Q5的基极B连接,第五号电阻R5的另一端、第五号三极管Q5的发射极E与***直流电源公共地GND连接,第五号三极管Q5的集电极C与第六号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六号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83的输出端、所述充电电路82的电流调整端PROG连接。
所述第五号三极管Q5为NPN三极管或N沟道场效应管。
充电电路82:
所述充电电路82主要实现对储能元件BAT1进行充电,所述充电电路82包括电池充电器芯片、或者由分立器件构成的充电电路82。
实施例:
所述充电电路82由第二十二号电阻R22、第二十三号电阻R23、第七号二极管D7、第六号三极管Q6、第七号三极管Q7构成,所述第六号三极管Q6的集电极C、第七号三极管Q7的基极B与所述充电电路82的电流调整端PROG连接,第六号三极管Q6的发射极E、第二十三号电阻R23的一端、第二十二号电阻R22的一端、所述充电电路82的电源输入端VI与所述前级DC/DC电路81的电源输出端连接,第二十三号电阻R23的另一端与第七号三极管Q7的发射极E、第六号三极管Q6的基极B连接,第二十二号电阻R22的另一端、第七号三极管Q7的集电极C与第七号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第七号二极管D7的阴极与所述充电电路82的输出端、储能元件BAT1的正极端BAT+连接。
所述第六号三极管Q6、第七号三极管Q7为PNP三极管。
后级DC/DC电路84:
所述后级DC/DC电路84主要用于将储能元件BAT1电压转换成与控制单元4相匹配的电压,所述后级DC/DC电路84包括电源芯片和***元件组成,所述电源芯片包括DC/DC转换器芯片或者CMOS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芯片LDO或者由其组合构成。
实施例:
所述后级DC/DC电路84由电源芯片U4和第七号电阻R7、第八号电阻R8、第五号电容C5、第七号电容C7构成,电源芯片U4的电源输入端VIN与储能元件BAT1的正极端BAT+连接,电源芯片U4的使能端CE与第七号电阻R7的一端、第八号电阻R8的一端、第七号电容C7的一端连接,第七号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源转换电路3中开关电源芯片U1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连接,电源芯片U4的输出端与第五号电容C5的一端、控制单元4的电源端VDD连接,第五号电容C5的另一端、第七号电容C7的另一端、第八号电阻R8的另一端、电源芯片U4的接地端VSS与控制单元4接地端VSS连接,
所述后级DC/DC电路84实现根据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电压通过硬件电路来自动切换后级DC/DC电路84的开或关,确保只有在单火线开关通电的条件下才让储能元件BAT1对控制单元4进行供电。
所述后级DC/DC电路84中电源芯片U4的优选型号包括但不限于:ME6215,或S-8521,或TPS62120,或者HT7533。
单火线开关电路之三:
如图3所示,单火线开关电路主要包括:二极管、通断开关K1、电源转换电路3,开关管单元2、驱动单元1、控制单元4、负载检测电路6、电池管理电路8,其基本方案是:
所述通断开关K1为普通机械开关或双控机械开关;
当所述通断开关K1为普通机械开关时:
单火线开关的负载接线端子L1经过所述通断开关K1、所述开关管单元2和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连接;
单火线开关的负载接线端子L1经过第二十一号二极管D21与关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0连接,再经过二极管或者直接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第一电源输入端VI1连接。
所述通断开关K1为双控机械开关时:
单火线开关的负载接线端子L1、L12经过所述通断开关K1、所述开关管单元2和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连接;
单火线开关的第一负载接线端子L11经过第二十一号二极管D21与关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0连接,再经过第二十号二极管D20或者直接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第一电源输入端VI1连接;
单火线开关的第二负载接线端子L12经过第二十二号二极管D22与关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0连接,再经过第二十号二极管D20或者直接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第一电源输入端VI1连接。
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经过二极管与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同时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第二电源输入端VI2连接;
所述开关管单元2包括一只或者两只MOS管,所述MOS管为低内阻N沟道MOSFET场效应晶体管;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包括开关电源芯片和***元件组成,所述开关电源芯片包括微功耗电源芯片或模块;
所述驱动单元1的第一电源端VCC与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1的场效应管漏极MOS_D、场效应管控制栅极MOS_G 分别与开关管单元2的FET漏极FET_D、FET控制端FET_G连接,用于控制开关管单元2中MOS管的导通与截止;
所述驱动单元1的继电器控制输入引脚与***电源接地端GND连接。
所述负载检测电路6的输入端与连接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和所述驱动单元1之间的二极管的阴极、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
所述负载检测电路6的负载检测信号输出端LOAD_CHECK与所述控制单元4连接,用于控制单元4获取负载检测信号。
所述负载检测电路6由三极管和电阻构成,所述负载检测电路6的输入端经过串联电阻分压后与三极管基极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地(GND)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连接,然后从集电极取出负载检测信号,通过分压电阻与三极管电路提供了一种简易、低成本的负载检测电路,功能稳定可靠,且价格低廉,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所述电池管理电路8的电源输入端VIN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开灯取电与关灯取电合成电源网络端VDD2连接,
所述电池管理电路8的使能端CE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直接或间接连接;
所述电池管理电路8的电流调整端ADJ与连接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和所述驱动单元1之间的二极管的阴极、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
所述电池管理电路8的输出端OUT与所述控制单元4的电源端VDD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加入EMI滤波电路,用于滤去单火线开关产生的谐波,避免对交流电网产生骚扰,符合电磁兼容性方面EMI传导认证要求,所述EMI滤波电路由电感和电容构成,所述电感串联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与开关管单元2之间,所述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与开关管单元2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增加单火线开关的负载路数不需要相应增加负载检测电路6,有效降低了单火线开关的电路成本。
以下结合实施例的原理框图和电路结构图详细说明每部分电路的实现方式。
如图6所示,
驱动单元1:
所述驱动单元1包括驱动芯片U2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2的第一电源端VCC通过第一号二极管D1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连接,所述第一号二极管D1的阳极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连接,所述第一号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驱动芯片U2的第一电源端VCC、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1中驱动芯片U2的优选型号包括但不限于:XD4024,或XD-KC024等。
开关管单元2:
所述开关管单元2由第一号MOS管Q1、第二号MOS管Q2、第一号电阻R1、第二号电阻R2构成,第一号MOS管Q1的漏极D与控制单元4中驱动芯片U2的场效应管漏极MOS_D连接,第一号MOS管Q1的栅极G、第二号MOS管Q2的栅极G分别通过第一号电阻R1、第二号电阻R2与驱动单元1中驱动芯片U2的场效应管控制栅极MOS_G连接,第一号MOS管Q1的源极S和第二号MOS管Q2的源极S与***电源接地端GND连接,第一号MOS管Q1的漏极D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连接。
所述开关管单元2中MOS管的优选型号包括但不限于:CS100N03B4、或IRLR8743PbF,或IRLR7843PbF,或IRLR7833PbF等。
电源转换电路3: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由开关电源芯片U1、第九号电阻R9、第十号电阻R10、第一号电容C1、第二号电容C2、第十一号电容C11、第十二号电容C12、第一号电压抑制器TVS1、第二号电压抑制器TVS2、第三号电压抑制器TVS3、第一号电感L1、第二号电感L2构成,开关电源芯片U1的第一电源输入端VDD1与第一号电容C1的一端、第二号电压抑制器TVS2的阴极、第十号电阻R10的一端连接,关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0经过第二十号二极管D20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第一电源输入端VI1、第十号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号电压抑制器TVS2的阳极与第三号电压抑制器TVS3的阴极连接,开关电源芯片U1的外接电感端SW与第一号电感L1的一端连接,第一号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号电压抑制器TVS1的阴极、第二号电容C2的一端、开关电源芯片U1的第二电源输入端VDD2、开灯取电与关灯取电合成电源网络端VDD2、第九号二极管D9的阴极、第九号电阻R9的一端连接,第九号二极管D9的阳极、第九号电阻R9的另一端与D8的阴极、第十二号电容C12的一端连接,D8的阳极、第十一号电容C11的一端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第二电源输入端VI2、驱动单元1中驱动芯片U2的第一电源端VCC、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第一号电压抑制器TVS1的阳极、第三号电压抑制器TVS3的阳极、第一号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号电容C2的另一端、开关电源芯片U1的接地端GND第十一号电容C11的另一端、第十二号电容C12的另一端与***电源接地端GND连接,
开关电源芯片U1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连接,
***电源接地端GND与控制单元4接地端VSS之间通过第二号电感L2连接。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中开关电源芯片U1的优选型号包括但不限于:XD3390A等。
控制单元4:
所述控制单元4由主控芯片和***元件构成。
所述控制单元4中主控芯片包括但不限于SOC、或CPU、或MCU、或ARM等,优选型号包括但不限于:CC2530、或CC2630、或JN5168、或JN5169、或HI2110等。
所述控制单元4的负载检测信号输入端LOAD_CHECK与负载检测电路6的负载检测信号输出端LOAD_CHECK连接,用于控制单元4获取负载检测信号;
EMI滤波电路5:
所述EMI滤波电路5由第三号电感L3和第六号电容C6构成,所述第三号电感L3串联在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与所述开关管单元2的第二号MOS管Q2的漏极D之间,所述第三号电感L3的一端、所述第六号电容C6的一端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连接,所述第三号电感L3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管单元2的第二号MOS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六号电容C6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管单元2的第一号MOS管Q1的漏极D连接。
进一步的,第六号电容C6优选:X1或X2安规电容,第三号电感L3优选:铁硅铝磁环电感。
进一步的,EMI滤波电路中第三号电感L3和第六号电容C6的选型需要根据实际应用要求来决定,遵循原则是需要过EMI认证的灯具负载功率越大,第三号电感L3的电感量就需要越大,当不需要过传导认证时,第三号电感L3直接短路,第六号电容C6不用安装。
负载检测电路6:
所述负载检测6电路由第三号三极管Q3、第十九号电阻R19、第二十号电阻R20、第二十一号电阻R21构成,第三号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二十号电阻R20的一端、第二十一号电阻R21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一号电阻R21的另一端与驱动单元1中驱动芯片U2的第一电源端VCC、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第二十号电阻R20的另一端、第三号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源接地端GND连接,第三号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十九号电阻R19的一端、负载检测信号输出端LOAD_CHECK连接,第十九号电阻R19的另一端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连接。
所述第三号三极管Q3为NPN三极管或者N沟道MOS管。
电池管理电路8:
所述电池管理电路8包括前级DC/DC电路81、充电电路82、储能元件BAT1、充电控制电路83、后级DC/DC电路84,
所述储能元件BAT1包括充电电池、或超级电容。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开灯取电与关灯取电合成电源网络端VDD2经过所述前级DC/DC电路81与所述充电电路82的电源输入端VI连接。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83的输入端ADJ 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和所述驱动单元1之间的第一号二极管D1的阴极、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83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电路82的电流调整端PROG连接,
所述充电电路82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元件BAT1连接并对其进行充电从而存储能量。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83实现根据外部灯具负载功率大小、即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电压的高低来自动调整充电电路82的充电电流。
所述储能元件BAT1经过所述后级DC/DC电路84后输出供给控制单元4,前级DC/DC电路81中电源芯片U3的使能端CE和后级DC/DC电路84中电源芯片U4的使能端CE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直接或间接连接,实现了只有在单火线开关通电的条件下才输出供电给控制单元4中NB-IoT或LoRa通信模块等,避免单火线开关在运输或仓储过程中浪费所储备的电能。
电池管理电路8提供了一种可用于NB-IoT等远距离无线通信、自适应各类灯具负载,功耗低、电路拓扑简单、成本低且易于实现的单火线开关电路供电解决方案。
前级DC/DC电路81:
所述前级DC/DC电路81主要用于将来自电源转换电路3的开灯取电与关灯取电合成电源网络端VDD2的电压转换成与储能元件BAT1电压相匹配的电压,所述前级DC/DC电路81包括电源芯片和***元件组成。
实施例:
所述前级DC/DC电路81由电源芯片U3、第二十四号电阻R24、第二十五号电阻R25、第四号电容C4构成,所述电源芯片U3的电源输入端VIN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开灯取电与关灯取电合成电源网络端VDD2连接,所述电源芯片U3的输出端OUT与第二十四号电阻R24的一端、第四号电容C4的一端、充电电路82的电源输入端VI连接,所述电源芯片U3的反馈端FB与第二十四号电阻R24的另一端、第二十五号电阻R2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芯片U3的接地端VSS、第二十五号电阻R25的另一端、第四号电容C4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公共地GND连接,所述电源芯片U3的使能端CE与后级DC/DC电路84中电源芯片U4的使能端CE连接。
所述前级DC/DC电路81中电源芯片U3优选型号包括但不限于:ME6221。
充电控制电路83: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83主要用于充电电流大小控制,包括由晶体管或场效应管构成的调整管电路。
实施例: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83由第一号稳压二极管Z1、第五号电阻R5、第四号电阻R4、第六号电阻R6、第五号三极管Q5构成,第一号稳压二极管Z1的阴极、所述充电控制电路83的输入端与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第一号稳压二极管Z1的阳极与第五号电阻R5的一端、第四号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四号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五号三极管Q5的基极B连接,第五号电阻R5的另一端、第五号三极管Q5的发射极E与***直流电源公共地GND连接,第五号三极管Q5的集电极C与第六号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六号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83的输出端、所述充电电路82的电流调整端PROG连接。
所述第五号三极管Q5为NPN三极管或N沟道场效应管。
充电电路82:
所述充电电路82主要实现对储能元件BAT1进行充电,所述充电电路82包括电池充电器芯片、或者由分立器件构成的充电电路82。
实施例:
所述充电电路82由第二十二号电阻R22、第二十三号电阻R23、第七号二极管D7、第六号三极管Q6、第七号三极管Q7构成,所述第六号三极管Q6的集电极C、第七号三极管Q7的基极B与所述充电电路82的电流调整端PROG连接,第六号三极管Q6的发射极E、第二十三号电阻R23的一端、第二十二号电阻R22的一端、所述充电电路82的电源输入端VI与所述前级DC/DC电路81的电源输出端连接,第二十三号电阻R23的另一端与第七号三极管Q7的发射极E、第六号三极管Q6的基极B连接,第二十二号电阻R22的另一端、第七号三极管Q7的集电极C与第七号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第七号二极管D7的阴极与所述充电电路82的输出端、储能元件BAT1的正极端BAT+连接。
所述第六号三极管Q6、第七号三极管Q7为PNP三极管。
后级DC/DC电路84:
所述后级DC/DC电路84主要用于将储能元件BAT1电压转换成与控制单元4相匹配的电压,所述后级DC/DC电路84包括电源芯片和***元件组成,所述电源芯片包括DC/DC转换器芯片或者CMOS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芯片LDO或者由其组合构成。
实施例:
所述后级DC/DC电路84由电源芯片U4和第七号电阻R7、第八号电阻R8、第五号电容C5、第七号电容C7构成,电源芯片U4的电源输入端VIN与储能元件BAT1的正极端BAT+连接,电源芯片U4的使能端CE与第七号电阻R7的一端、第八号电阻R8的一端、第七号电容C7的一端连接,第七号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源转换电路3中开关电源芯片U1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连接,电源芯片U4的输出端与第五号电容C5的一端、控制单元4的电源端VDD连接,第五号电容C5的另一端、第七号电容C7的另一端、第八号电阻R8的另一端、电源芯片U4的接地端VSS与控制单元4接地端VSS连接。
所述后级DC/DC电路84实现根据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电压通过硬件电路来自动切换后级DC/DC电路84的开或关,确保只有在单火线开关通电的条件下才让储能元件BAT1对控制单元4进行供电。
所述后级DC/DC电路84中电源芯片U4优选型号包括但不限于:ME6215,或S-8521,或TPS62120,或者HT753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即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单火线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极管、通断开关(K1、K2、K3)、电源转换电路(3),开关管单元(2)、驱动单元(1)、控制单元(4)、负载检测电路(6)、过零检测电路(7),所述通断开关(K1、K2、K3)为继电器,所述继电器为普通电磁继电器; 单火线开关的负载接线端子(L1、L2、L3)经过所述通断开关(K1、K2、K3)、所述开关管单元(2)和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连接;单火线开关的负载接线端子(L1、L2、L3)经过二极管与关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0)连接,再经过二极管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第一电源输入端(VI1)连接;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经过二极管与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同时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第二电源输入端(VI2)连接; 所述开关管单元(2)包括一只或者两只MOS管,所述MOS管为低内阻N沟道MOSFET场效应晶体管;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与所述控制单元(4)的电源端(VDD)连接;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包括开关电源芯片和***元件组成,所述开关电源芯片包括微功耗电源芯片或模块; 所述驱动单元(1)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之间通过使能端(EN)、辅助电源端(VOUT2)连接,利用使能端信号来控制接通或切断辅助电源供给所述驱动单元(1)的第二电源端(VCC1);所述驱动单元(1)的第一电源端(VCC)与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所述驱动单元(1)包括驱动芯片或模块;所述驱动单元(1)的场效应管漏极(MOS_D)、场效应管控制栅极(MOS_G)分别与开关管单元(2)的FET漏极(FET_D)、FET控制端(FET_G)连接,用于控制开关管单元(2)中MOS管的导通与截止;所述驱动单元(1)还与继电器连接用于驱动继电器线圈的通电与断电; 所述控制单元(4)的继电器输出控制引脚分别与驱动单元(1)的继电器控制输入引脚连接,用于实现对继电器的控制;所述控制单元(4)包括主控芯片和***元件组成,所述控制单元(4)中主控芯片包括SOC、或CPU、或MCU、或ARM; 所述过零检测电路(7)的输入端与连接于单火线开关的负载接线端子(L1、L2、L3)和电源转换电路(3)的电源输入端之间的串联二极管的中间节点、关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0)连接;所述过零检测电路(7)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4)连接,用于控制单元(4)获取过零检测信号;所述过零检测电路(7)由三极管和电阻构成,所述过零检测电路(7)的输入端经过串联电阻分压后与三极管基极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接地端(GND)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连接,然后从集电极取出过零检测信号; 所述负载检测电路(6)的输入端与连接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和所述驱动单元(1)之间的二极管的阴极、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所述负载检测电路(6)的负载检测信号输出端(LOAD_CHECK)与所述控制单元(4)连接,用于控制单元(4)获取负载检测信号;所述负载检测电路(6)由三极管和电阻构成,所述负载检测电路(6)的输入端经过串联电阻分压后与三极管基极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接地端(GND)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连接,然后从集电极取出负载检测信号。
2.一种单火线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极管、通断开关(K1、K2、K3)、电源转换电路(3),开关管单元(2)、驱动单元(1)、控制单元(4)、负载检测电路(6)、过零检测电路(7)、电池管理电路(8),所述通断开关(K1、K2、K3)为继电器,所述继电器为普通电磁继电器; 单火线开关的负载接线端子(L1、L2、L3)经过所述通断开关(K1、K2、K3)、所述开关管单元(2)和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连接; 单火线开关的负载接线端子(L1、L2、L3)经过二极管与关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0)连接,再经过二极管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第一电源输入端(VI1)连接;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经过二极管与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同时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第二电源输入端(VI2)连接; 所述开关管单元(2)包括一只或者两只MOS管,所述MOS管为低内阻N沟道MOSFET场效应晶体管;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包括开关电源芯片和***元件组成,所述开关电源芯片包括微功耗电源芯片或模块;所述驱动单元(1)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之间通过使能端(EN)、辅助电源端(VOUT2)连接,利用使能端信号来控制接通或切断辅助电源供给所述驱动单元(1)的第二电源端(VCC1);所述驱动单元(1)的第一电源端(VCC)与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所述驱动单元(1)包括驱动芯片或模块;所述驱动单元(1)的场效应管漏极(MOS_D)、场效应管控制栅极(MOS_G)分别与开关管单元(2)的FET漏极(FET_D)、FET控制端(FET_G)连接,用于控制开关管单元(2)中MOS管的导通与截止;所述驱动单元(1)还与继电器连接用于驱动继电器线圈的通电与断电; 所述控制单元(4)的继电器输出控制引脚分别与驱动单元(1)的继电器控制输入引脚连接,用于实现对继电器的控制;所述控制单元(4)包括主控芯片和***元件组成,所述控制单元(4)中主控芯片包括SOC、或CPU、或MCU、或ARM; 所述过零检测电路(7)的输入端与连接于单火线开关的负载接线端子(L1、L2、L3)和电源转换电路(3)的电源输入端之间的串联二极管的中间节点、关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0)连接;所述过零检测电路(7)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4)连接,用于控制单元(4)获取过零检测信号;所述过零检测电路(7)由三极管和电阻构成,所述过零检测电路(7)的输入端经过串联电阻分压后与三极管基极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接地端(GND)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连接,然后从集电极取出过零检测信号; 所述负载检测电路(6)的输入端与连接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和所述驱动单元(1)之间的二极管的阴极、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所述负载检测电路(6)的负载检测信号输出端(LOAD_CHECK)与所述控制单元(4)连接,用于控制单元(4)获取负载检测信号;所述负载检测电路(6)由三极管和电阻构成,所述负载检测电路(6)的输入端经过串联电阻分压后与三极管基极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接地端(GND)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连接,然后从集电极取出负载检测信号; 所述电池管理电路(8)的电源输入端(VIN)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开灯取电与关灯取电合成电源网络端(VDD2)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电路(8)的使能端(CE)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电路(8)的电流调整端(ADJ)与连接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和所述驱动单元(1)之间的二极管的阴极、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电路(8)的输出端(OUT)与所述控制单元(4)的电源端(VDD)连接。
3.一种单火线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极管、通断开关(K1)、电源转换电路(3),开关管单元(2)、驱动单元(1)、控制单元(4)、负载检测电路(6)、电池管理电路(8),所述通断开关(K1)为普通机械开关或双控机械开关; 单火线开关的负载接线端子(L1)经过所述通断开关(K1)、所述开关管单元(2)和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连接; 单火线开关的负载接线端子(L1)经过二极管与关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0)连接,再经过二极管或者直接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第一电源输入端(VI1)连接; 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经过二极管与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同时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第二电源输入端(VI2)连接; 所述开关管单元(2)包括一只或者两只MOS管,所述MOS管为低内阻N沟道MOSFET场效应晶体管;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包括开关电源芯片和***元件组成,所述开关电源芯片包括微功耗电源芯片或模块; 所述驱动单元(1)的第一电源端(VCC)与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所述驱动单元(1)包括驱动芯片或模块; 所述驱动单元(1)的场效应管漏极(MOS_D)、场效应管控制栅极(MOS_G)分别与开关管单元(2)的FET漏极(FET_D)、FET控制端(FET_G)连接,用于控制开关管单元(2)中MOS管的导通与截止; 所述驱动单元(1)的继电器控制输入引脚与***电源接地端(GND)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4)包括主控芯片和***元件组成,所述控制单元(4)中主控芯片包括SOC、或CPU、或MCU、或ARM; 所述负载检测电路(6)的输入端与连接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和所述驱动单元(1)之间的二极管的阴极、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所述负载检测电路(6)的负载检测信号输出端(LOAD_CHECK)与所述控制单元(4)连接,用于控制单元(4)获取负载检测信号;所述负载检测电路(6)由三极管和电阻构成,所述负载检测电路(6)的输入端经过串联电阻分压后与三极管基极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接地端(GND)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连接,然后从集电极取出负载检测信号; 所述电池管理电路(8)的电源输入端(VIN)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开灯取电与关灯取电合成电源网络端(VDD2)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电路(8)的使能端(CE)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电路(8)的电流调整端(ADJ)与连接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和所述驱动单元(1)之间的二极管的阴极、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电路(8)的输出端(OUT)与所述控制单元(4)的电源端(VDD)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单火线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检测电路(6)由第三号三极管(Q3)、第十九号电阻(R19)、第二十号电阻(R20)、第二十一号电阻(R21)构成,第三号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二十号电阻(R20)的一端、第二十一号电阻(R21)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一号电阻(R21)的另一端与负载检测电路(6)的输入端、连接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和所述驱动单元(1)之间的二极管的阴极、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第二十号电阻(R20)的另一端、第三号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源接地端(GND)连接,第三号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十九号电阻(R19)的一端、负载检测信号输出端(LOAD_CHECK)连接,第十九号电阻(R19)的另一端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连接;所述第三号三极管(Q3)为NPN三极管或者N沟道MOS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单火线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零检测电路(7)由第四号三极管(Q4)、第十四号电阻(R14)、第十一号电阻(R11)、第十二号电阻(R12)、第十三号电阻(R13)构成,第四号三极管(Q4)的基极与第十二号电阻(R12)的一端、第十三号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第十二号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十一号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第十一号电阻(R11)的另一端与过零检测电路(7)的输入端、连接于单火线开关的负载接线端子(L1、L2、L3)和电源转换电路(3)的电源输入端之间的串联二极管的中间节点、关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0)连接,第十三号电阻(R13)的另一端、第四号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电源接地端(GND)连接,第四号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第十四号电阻(R14)的一端、过零检测信号输出端(AC_CHECK)连接,第十四号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连接;所述第四号三极管(Q4)为NPN三极管或者N沟道MOS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单火线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由开关电源芯片(U1)、第九号电阻(R9)、第十号电阻(R10)、第一号电容(C1)、第二号电容(C2)、第十一号电容(C11)、第十二号电容(C12)、第一号电压抑制器(TVS1)、第二号电压抑制器(TVS2)、第三号电压抑制器(TVS3)、第一号电感、第二号电感构成,开关电源芯片(U1)的第一电源输入端(VDD1)与第一号电容(C1)的一端、第二号电压抑制器(TVS2)的阴极、第十号电阻(R10)的一端连接,关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0)经过第二十号二极管D20与第十号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号电压抑制器(TVS2)的阳极与第三号电压抑制器(TVS3)的阴极连接,开关电源芯片(U1)的外接电感端(SW)与第一号电感的一端连接,第一号电感的另一端与第一号电压抑制器(TVS1)的阴极、第二号电容(C2)的一端、开关电源芯片(U1)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开灯取电与关灯取电合成电源网络端(VDD2)、第九号二极管(D9)的阴极、第九号电阻(R9)的一端连接,第九号二极管(D9)的阳极、第九号电阻(R9)的另一端与D8的阴极、第十二号电容(C12)的一端连接,D8的阳极、第十一号电容(C11)的一端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第二电源输入端(VI2)、驱动单元(1)中驱动芯片(U2)的第一电源端(VCC)、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第一号电压抑制器(TVS1)的阳极、第三号电压抑制器(TVS3)的阳极、第一号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号电容(C2)的另一端、开关电源芯片(U1)的接地端、第十一号电容(C11)的另一端、第十二号电容(C12)的另一端与***电源接地端(GND)连接;开关电源芯片(U1)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连接; ***电源接地端(GND)与控制单元(4)接地端(VSS)之间通过第二号电感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单火线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单元(2)由第一号MOS管(Q1)、第二号MOS管(Q2)、第一号电阻(R1)、第二号电阻(R2)组成,第一号MOS管(Q1)的漏极(D)与控制单元(4)的场效应管漏极(MOS_D)连接,第一号MOS管(Q1)的栅极(G)、第二号MOS管(Q2)的栅极(G)分别通过第一号电阻(R1)、第二号电阻(R2)与驱动单元(1)的场效应管控制栅极(MOS_G)连接,第一号MOS管(Q1)和第二号MOS管(Q2)的源极(S)与***电源接地端(GND)连接,第一号MOS管(Q1)的漏极(D)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单火线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加入EMI滤波电路,用于滤去单火线开关产生的谐波,避免对交流电网产生骚扰,符合电磁兼容性方面EMI传导认证要求,所述EMI滤波电路由电感和电容构成,所述电感串联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与开关管单元(2)之间,所述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与开关管单元(2)的另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2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单火线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电路(8)包括前级DC/DC电路(81)、充电电路(82)、储能元件(BAT1)、充电控制电路(83)、后级DC/DC电路(84),所述储能元件(BAT1)包括充电电池、或超级电容; 所述前级DC/DC电路(81)主要用于将来自电源转换电路(3)的开灯取电与关灯取电合成电源网络端(VDD2)的电压转换成与储能元件(BAT1)电压相匹配的电压,所述前级DC/DC电路(81)包括电源芯片和***元件组成; 所述前级DC/DC电路(81)中电源芯片型号:ME6221;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83)主要用于充电电流大小控制,包括由晶体管或场效应管构成的调整管电路; 所述充电电路(82)主要实现对储能元件(BAT1)进行充电,所述充电电路(82)包括电池充电器芯片、或者由分立器件构成的充电电路(82); 所述后级DC/DC电路(84)主要用于将储能元件(BAT1)电压转换成与控制单元(4)相匹配的电压,所述后级DC/DC电路(84)包括电源芯片和***元件组成,所述电源芯片包括DC/DC转换器芯片或者CMOS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芯片LDO或者由其组合构成;所述后级DC/DC电路(84)中电源芯片的型号:ME6215,或S-8521,或TPS62120,或者HT7533; 电源转换电路(3)的开灯取电与关灯取电合成电源网络端(VDD2)经过所述前级DC/DC电路(81)与所述充电电路(82)的电源端(VI)连接;所述充电控制电路(83)的输入端与单火线开关的火线接线端子(L)和所述驱动单元(1)之间的二极管的阴极、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连接,所述充电控制电路(83)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电路(82)的电流调整端(PROG)连接,所述充电控制电路(83)实现了根据开灯取电电源网络端(V1)电压的高低来自动调整充电电路(82)的充电电流大小; 所述充电电路(82)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元件(BAT1)连接并对其进行充电从而存储能量;所述储能元件(BAT1)经过所述后级DC/DC电路(84)后输出供给控制单元(4);前级DC/DC电路(81)中电源芯片(U3)的使能端(CE)和后级DC/DC电路(84)中电源芯片(U4)的使能端(CE)与电源转换电路(3)的主电源输出端(VOUT1)直接或间接连接,实现了只有在单火线开关通电的条件下才输出供电给控制单元(4)中NB-IoT或LoRa通信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单火线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的,增加单火线开关的负载路数不需要相应增加负载检测电路(6)、过零检测电路(7),有效降低了单火线开关的电路成本。
CN201922211467.1U 2019-12-11 2019-12-11 单火线开关电路 Active CN2119092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11467.1U CN211909255U (zh) 2019-12-11 2019-12-11 单火线开关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11467.1U CN211909255U (zh) 2019-12-11 2019-12-11 单火线开关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09255U true CN211909255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99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11467.1U Active CN211909255U (zh) 2019-12-11 2019-12-11 单火线开关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092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6426A (zh) * 2020-11-30 2021-04-02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火线蓝牙智能开关的控制以及组网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6426A (zh) * 2020-11-30 2021-04-02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火线蓝牙智能开关的控制以及组网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2197B (zh) 一种led驱动电路及使用该电路的led灯具
CN209046912U (zh) 一种多回路单火线智能开关
CN101742784A (zh) 一种led灯具及其驱动电路
CN105939107B (zh) 一种混合型准开关升压dc-dc变换器
CN109661072A (zh) Llc谐振变换器、led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3179731A (zh) 一种led驱动电路及led灯具
CN209448724U (zh) 一种单火线开关取电电路及单火线开关
CN211909255U (zh) 单火线开关电路
CN205319941U (zh) 双路电压转换控制芯片、双路电压转换器和电子式电能表
CN202310206U (zh) 超低功耗单线供电触摸开关控制电路
CN108923424A (zh) 一种单火线电子开关电路
CN116111648B (zh) 一种景区用电智能供电装置
CN208754259U (zh) 一种单火线智能开关电路
CN208707312U (zh) 一种单火线电子开关电路
CN203912290U (zh) 双用照明灯智能控制电路
CN204696953U (zh) 一种适用于光伏发电的z源逆变器
CN101394135B (zh) 一种电器的控制***及控制器电源
CN104039055B (zh) 双用照明灯智能控制电路
CN203734880U (zh) 高压集成交流led多段线性驱动装置
CN216774767U (zh) 一种支持单火线取电的电力线通信的开关面板产品
CN206807284U (zh) 一种无桥pfc电路
CN205213091U (zh) 一种用于交流调光led驱动器的新型启动电路及led照明***
CN216437527U (zh) 线性感应控制电路及led灯
CN220440418U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及其电子设备
CN203423826U (zh) Led供电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