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84576U - 一种中医耙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医耙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84576U
CN211884576U CN202020118717.7U CN202020118717U CN211884576U CN 211884576 U CN211884576 U CN 211884576U CN 202020118717 U CN202020118717 U CN 202020118717U CN 211884576 U CN211884576 U CN 211884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curved
traditional chinese
rake
chinese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1871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建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11871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84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84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845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医耙针,属于中医针灸领域,包括耙针,所述耙针包括主针身和连接在主针身一端的至少两个弯针,所述主针身的另一端设有针柄;所述弯针包括依次相连的针身和刺入段,所述针身与刺入段夹角为40°~60°,且所述至少两个弯针的刺入段朝向同一侧,所述刺入段的端部为圆钝针尖。本实用新型的中医耙针的连接有至少两个弯针,通过多个弯针的设计,外观形似“耙子”,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治疗效率,比如四个弯针时,应用于松解人体背部华佗夹脊穴及膀胱经循行路线,四个针尖可以分别作用于脊柱左右两侧的华佗夹脊穴和膀胱经巡行路线。多个针尖同时工作,可以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中医耙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针灸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医耙针。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多采用钩针进行松解筋膜,钩针由圆柱体(或六角柱体)的针柄,纤细的针身,锋利的针尖组成,针尖短小锋利,一般2-4毫米,针尖与针身呈90°。使用时操作者手持针柄,食指抵住针尖附近的针身,露出针尖,将针尖快速刺破皮肤,进入皮下浅筋膜或深筋膜内,然后在皮下筋膜内做勾拉弹拨动作,以达到松解粘连的作用。但钩针针尖锋利,在做松解动作时存在误伤血管神经的风险,且因针尖锋利会产生疼痛感,且松解筋膜的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提高松解筋膜效率的结构合理中医耙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医耙针,包括耙针,所述耙针包括主针身和连接在主针身一端的至少两个弯针,所述主针身的另一端设有针柄;所述弯针包括依次相连的针身和刺入段,所述针身与刺入段夹角为40°~60°,且所述至少两个弯针的刺入段朝向同一侧,所述刺入段的端部为圆钝针尖。
进一步地,所述针身与刺入段夹角为45°。
进一步地,所述刺入段的长度为1~5cm。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弯针的针尖的距离为2~4cm,用于与人体督脉、华佗夹脊、膀胱经内侧线之间的距离相适应。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个弯针的针身均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主针身和针柄均位于对称中心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耙针采用不锈钢材。
进一步地,所述针柄设有防滑纹。
进一步地,所述弯针的数量为四个,依次为第一弯针、第二弯针、第三弯针、第四弯针,所述第二弯针、第三弯针位于第一弯针和第四弯针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弯针和第三弯针之间的针尖距离为3cm;所述第一弯针和第二弯针之间的距离为2cm;所述第三弯针和第四弯针之间的针尖距离为2c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弯针和第三弯针的针身长度相同,且比第一弯针的针身及第四弯针的针身的长度长0.3cm。
进一步地,所述弯针的数量为两个。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中医耙针的连接有至少两个弯针,通过多个弯针的设计,外观形似“耙子”,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治疗效率,比如四个弯针时,应用于松解人体背部华佗夹脊穴及膀胱经循行路线,四个针尖可以分别作用于脊柱左右两侧的华佗夹脊穴和膀胱经巡行路线。二指耙针(含两个弯针)主要应用于身体其他部位,如治疗肩痛时将二指耙针的两个针尖***肩部进行松解。四个针尖或两个针尖同时工作,可以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效率。本实用新型的针身与刺入段夹角为40°~60°,相对于现有技术中90度夹角,锐角更加有利于医生操作耙针沿平行于皮肤的方向做松解、勾拉筋膜的动作,更加有利于大面积松解,且方便操作。
(2)且本实用新型的刺入段较长,在针尖***皮下后,可以平行于皮肤进针,将针尖全部***皮下浅筋膜后,可以大幅度摇摆晃动针柄,以达到松解筋膜的目的,这样可以产生极强的治疗作用,达到松解筋膜、放松肌肉、降低张力、松解粘连、疏通经络、解痉缓急、去瘀散结、激发经气、行气止痛、祛风通痹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医耙针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医耙针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医耙针的实施例,如图1、2所示,包括耙针1,耙针1包括主针身11和连接在主针身11一端的至少两个弯针12,主针身11的另一端设有针柄2;弯针12包括依次相连的针身121和刺入段122,针身121与刺入段122夹角为40°~60°,且至少两个弯针12的刺入段122朝向同一侧,刺入段122的端部为圆钝针尖。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用12号注射器针头对进针点破皮开口,再刺入耙针的钝圆针尖,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治疗时因针体的移动而产生疼痛。通过多个弯针的设计,外观形似“耙子”,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治疗效率,比如四个弯针时,应用于松解人体背部华佗夹脊穴及膀胱经循行路线,四个针尖可以分别作用于脊柱左右两侧的华佗夹脊穴和膀胱经巡行路线。二指耙针(含两个弯针)主要应用于身体其他部位,如治疗肩痛时将二指耙针的两个针尖***肩部进行松解。四个针尖或两个针尖同时工作,可以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针身与刺入段夹角为40°~60°,相对于现有技术中90度夹角,锐角更加有利于医生操作耙针沿平行于皮肤的方向做松解、勾拉筋膜的动作,更加有利于大面积松解,且方便操作。
且本实用新型的耙针为钝圆针尖,***皮下筋膜无伤及神经、血管的风险,针尖沿皮下浅筋膜进针松解时和向下方用力进行勾拨操作时都不会产生刺痛。
且本实用新型的刺入段较长,最长可达5cm,在针尖***皮下后,可以平行于皮肤进针,将针尖全部***皮下浅筋膜后,可以大幅度摇摆晃动针柄,以达到松解筋膜的目的。这样可以产生极强的治疗作用,达到松解筋膜、放松肌肉、降低张力、松解粘连、疏通经络、解痉缓急、去瘀散结、激发经气、行气止痛、祛风通痹的作用。根据需要,刺入段的刺入长度可以进行调整,例如在需要进针5cm时,在浅筋膜内进针,安全、不痛。不需要进针5cm的时候可以少进针一些。
优选地,针身121与刺入段122夹角为45°,更加有利于医生操作耙针沿平行于皮肤的方向做松解、勾拉筋膜的动作,更加有利于大面积松解,且方便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刺入段122的长度可以为1~5cm。相邻两个弯针12的针尖的距离可以为2~4cm,用于与人体督脉、华佗夹脊、膀胱线内侧线之间的距离相适应。且弯针12的针身121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上述实施例中,耙针1可采用不锈钢材。
上述实施例中,针柄2设有防滑纹。
作为一个实施例,弯针12的数量可以为四个,构成四指耙针,依次为第一弯针、第二弯针、第三弯针、第四弯针,第二弯针、第三弯针位于第一弯针和第四弯针之间。主针身位于对称中心线上,使针柄也位于针身对称中心线上,使针柄施加到针身的作用力均匀的分散到每一个针尖,针尖用于***人体浅筋膜中。刺入段可以与针身呈45°,针尖较钩针针尖长,根据耙针大小型号不同,针尖长1-5厘米。
四指耙针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种型号,同一型号的耙针的针身长度和相邻针尖之间的距离是固定不变的。以大号四指耙针为例(中号、小号耙针的针身长度、针尖距离依次按照相同比例减小。)中间的第二弯针的针身和第三弯针的针身,比两边的第一弯针的针身和第四弯针的针身长0.3厘米,这样的针身长度设计,更加便于针尖2和3更加有力地***脊柱两侧的华佗夹脊穴,也更加便于勾拨操作和松解操作。
优选地,第二弯针和第三弯针之间的针尖距离为3cm;第一弯针和第二弯针之间的距离为2cm;第三弯针和第四弯针之间的针尖距离为2cm。这个针尖距离的设计,与人体督脉、华佗夹脊、膀胱经内侧线的距离比例最接近,便于第二弯针的针尖和第三弯针的针尖***华佗夹脊穴,第一弯针的针尖和第四弯针的针尖***膀胱经巡行线。
四指耙针的操作步骤可以为:
1)确定需要治疗的部位;
2)选择使用四指耙针或二指耙针,选择大小合适的耙针型号;
3)(以四指爬针为例)将四指耙针的四个针尖同时按压在治疗部位的皮肤上5秒钟左右,按压的力度以患者皮肤产生短时间内不易消失的压痕为度。
4)收起耙针,对四个针尖压痕进行常规消毒,使用12号注射器针头浅刺四个针尖压痕以破皮开口;
5)将四指耙针的四个针尖同时***四个针眼;
6)进行针尖向下用力的勾拨操作或针尖平行于皮肤大幅度摇摆晃动针柄进行松解筋膜操作;
7)治疗结束,出针,皮肤常规消毒,贴医用敷料,结束。
(二指耙针的操作步骤与上述同理。)
进一步地,弯针12的数量为两个,为二指耙针,主要应用于身体其他部位,如治疗肩痛时将二指耙针的两个针尖***肩部进行松解。
本实用新型的中医耙针,使用安全、设计精巧、结构合理,可实现微创无痛、效率高、疗效好、无不良作用的效果,具有较广泛的应用范围:
1、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如颈椎病、腰背痛、肩周炎、肌筋膜炎等);
2、因筋膜紧张继发的各种疾病;
3、久治不愈的顽固性疼痛;
4、脊柱侧弯、脊柱过度前突、高低背等。(耙针通过松解浅筋膜即可达到放松深筋膜,以及深筋膜下肌肉群的作用。因此,耙针可以用于治疗脊柱侧弯、脊柱过度前突、高低背等。有些脊柱侧弯的病因是脊柱旁肌肉、筋膜张力过高,有些其它病因的脊柱侧弯会合并脊柱旁肌肉、筋膜张力过高。使用四指耙针或二指耙针松解脊柱旁浅筋膜,能松解粘连,放松筋膜、肌肉,降低张力,减轻脊柱侧弯,逐渐恢复正常生理曲度。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用12号注射器针头对进针点破皮开口,再刺入耙针的钝圆针尖,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治疗时因针体的移动而产生疼痛。通过多个弯针的设计,外观形似“耙子”,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治疗效率,比如四个弯针时,应用于松解人体背部华佗夹脊穴及膀胱经循行路线,四个针尖可以分别作用于脊柱左右两侧的华佗夹脊穴和膀胱经巡行路线。二指耙针(含两个弯针)主要应用于身体其他部位,如治疗肩痛时将二指耙针的两个针尖***肩部进行松解。四个针尖或两个针尖同时工作,可以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中医耙针,其特征在于,包括耙针,所述耙针包括主针身和连接在主针身一端的至少两个弯针,所述主针身的另一端设有针柄;所述弯针包括依次相连的针身和刺入段,所述针身与刺入段夹角为40°~60°,且所述至少两个弯针的刺入段朝向同一侧,所述刺入段的端部为圆钝针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耙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身与刺入段夹角为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耙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刺入段的长度为1~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耙针,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弯针的针尖的距离为2~4cm,用于与人体督脉、华佗夹脊、膀胱经内侧线之间的距离相适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耙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弯针的针身均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主针身和针柄均位于对称中心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耙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耙针采用不锈钢材;
和/或,所述针柄设有防滑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中医耙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弯针的数量为四个,依次为第一弯针、第二弯针、第三弯针、第四弯针,所述第二弯针、第三弯针位于第一弯针和第四弯针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医耙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针和第三弯针之间的针尖距离为3cm;所述第一弯针和第二弯针之间的距离为2cm;所述第三弯针和第四弯针之间的针尖距离为2c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医耙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针和第三弯针的针身长度相同,且比第一弯针的针身及第四弯针的针身的长度长0.3c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中医耙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弯针的数量为两个。
CN202020118717.7U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中医耙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84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8717.7U CN211884576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中医耙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8717.7U CN211884576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中医耙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84576U true CN211884576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303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1871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84576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中医耙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845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63454B (zh) 针刀
CN201223425Y (zh) 松解组合针具
CN211884576U (zh) 一种中医耙针
CN207755338U (zh) 一种圆利针刀
CN213076558U (zh) 一种中医钩活术技术板钩针
CN208371824U (zh) 长圆针
CN208974598U (zh) 五行针套装
CN212089623U (zh) 一种针刺治疗用针具结构
CN211534671U (zh) 一种中医微创小弯针
CN216877173U (zh) 一种新型穿孔针
CN214969032U (zh) 一种中医针灸平刺辅助用具
CN201290736Y (zh) 平刺针刀
CN213665594U (zh) 一种痛根穴钩针
AU2019101011A4 (en) Hook needle for hook ope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function of perpendicular insertion
CN211512675U (zh) 一种通经活络针
CN210354777U (zh) 一种用于肌骨超声的可调型三棱针
CN215133351U (zh) 一种痛根穴锋钩针
CN213099211U (zh) 毫鍉针
CN209437666U (zh) 一种针尖为剑锋形状的针灸针
CN211534566U (zh) 一种消痛针
CN211355632U (zh) 一种新型医用拨针
CN214157979U (zh) 一种用于头部穴位敲击的针灸针刀
CN213129627U (zh) 一种用于聋哑、脑瘫、疼痛的多功能治疗针具
CN213697095U (zh) 一种用于松解肌肉粘连的特殊针具
CN213251217U (zh) 通络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0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