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09014U - 可变弹性部件、发动机支架以及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可变弹性部件、发动机支架以及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09014U
CN211809014U CN201922373310.9U CN201922373310U CN211809014U CN 211809014 U CN211809014 U CN 211809014U CN 201922373310 U CN201922373310 U CN 201922373310U CN 211809014 U CN211809014 U CN 2118090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zoelectric stack
engine
vibration
variable
elastic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7331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敬国
袁彬
刘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7331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090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090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090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变弹性部件、发动机支架以及发动机,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包括:弹性体和至少一个压电叠堆,所述压电叠堆安装在所述弹性体内;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压电叠堆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以及所述压电叠堆电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可变弹性部件因具有压电叠堆,故而具有主动施加反向震动以抵消工作物体产生的震动的效果,从而实现主动减震的目的,可以使刚度系数固定的弹性体在与压电叠堆的结构配合下扩大可减震的频率范围,在更为宽的频率范围内进行减震工作,适用场景更为广泛。

Description

可变弹性部件、发动机支架以及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变弹性部件、发动机支架以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的减震方式为被动减震,即在两个物体之间(震动的物体与固定基础)增加橡胶体或弹簧等减震部件,当物体震动时,橡胶体或弹簧吸收一定的震动,减少震动幅度。但是,此时减震效果的大小取决于选择的橡胶或弹簧参数,因被动吸收式减震体通常有一定的固定属性,对不同的震动频率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当震动物体的震动频率较宽时,一套减震体无法满足整个工作过程的减震效果,致使减震效果变差甚至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弹性部件、发动机支架以及发动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减震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变弹性部件,包括:
弹性体和至少一个压电叠堆,所述压电叠堆安装在所述弹性体内;
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压电叠堆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以及所述压电叠堆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体内开设有至少一个容纳槽,所述压电叠堆安装在所述容纳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槽为贯通所述弹性体的通槽,所述压电叠堆的两端与所述容纳槽的两端槽口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体为方体结构或柱体结构,所述容纳槽沿所述弹性体的纵向开设;所述容纳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容纳槽在所述弹性体的横向平面内呈矩形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可变弹性部件还包括:
第一安装座和/或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弹性体的顶端,所述第二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弹性体的底端。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体为橡胶材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支架,包括所述可变弹性部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所述发动机支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可变弹性部件因具有压电叠堆,故而具有主动施加反向震动以抵消工作物体产生的震动的效果,从而实现主动减震的目的,可以使刚度系数固定的弹性体在与压电叠堆的结构配合下扩大可减震的频率范围,在更为宽的频率范围内进行减震工作,适用场景更为广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弹性部件的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弹性部件的装配图。
附图标记:
1、弹性体;2、压电叠堆;
3、检测模块;4、控制模块;
5、第一安装座;6、第二安装座;
11、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变弹性部件,包括:
弹性体1和至少一个压电叠堆2,所述压电叠堆2安装在所述弹性体1内;
检测模块3和控制模块4,所述检测模块3与所述压电叠堆2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4与所述检测模块3以及所述压电叠堆2电连接。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压电叠堆2的固有属性为在压电叠堆2的两极加上一定的交流电压后,该压电叠堆2便会对应的产生一定微位移形变,同时,通过调整施加在压电叠堆2上的交流电压的正反向,可以对应调整压电叠堆2上微位移形变的正反向。需要说明的是,压电叠堆2产生的微位移形变仅能承受轴向的力,也即压电叠堆2中层叠方向的力,而在其除了轴向方向承受力会容易导致损坏。
因此,该可变弹性部件通过弹性体1和压电叠堆2共同构成,通过将压电叠堆2安装在弹性体1的内部使二者构成弹性可变化的可变弹性部件,类似可变刚度系数的弹簧,能够使压电叠堆2在弹性体1的结构配合下承受多方向的力。该弹性体1可以采用橡胶材料,或者采用其他具有弹性、减震效果的材质,在此不做限定。
因此,当震动源发生震动时,震动会传递给该可变弹性部件,传递来的震动可以更为复杂。而与该可变弹性部件中压电叠堆2电连接的检测模块3可以实时检测到传递过来的震动频率及幅度,并记录下来形成反馈控制信号给控制模块4。此时,控制模块4 可以根据该反馈控制信号对可变弹性部件中压电叠堆2进行控制,即通过在压电叠堆2 上施加对应的交流电压,使该压电叠堆2产生对应的微位移形变,从而利用该微位移形变抵消传递过来的震动,以此实现减震效果。其中,该检测模块3可以采用与压电叠堆 2类似的压电结构,利用压电体本身产生变形时压电体两端(两极)产生电荷的原理,通过对电荷的度量检测得出变形量以及被测量物体的加速度。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震动检测功能的震动传感器,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的,参考图1所示,以将该可变弹性部件安装在发动机和支架之间为例。当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发动机产生向B方向的震动位移时,压电叠堆2可以主动压缩,向方向C产生位移,使可变弹性部件同步压缩,产生向C方向的位移,从而使得支架保持相对空间的静止。反之,当发动机向A方向产生震动位移时,此时压电叠堆2可以主动伸长,向方向D产生位移,使可变弹性部件同步伸长,产生向D方向的位移,从而使得支架保持相对空间的静。在该过程中,压电叠堆2的压缩和伸长均通过检测模块3和控制模块4配合控制,具体参考前文,在此便不做赘述。
所以,该可变弹性部件因具有压电叠堆2,故而具有主动施加反向震动以抵消工作物体产生的震动的效果,从而实现主动减震的目的,可以使刚度系数固定的弹性体1在与压电叠堆2的结构配合下扩大可减震的频率范围,在更为宽的频率范围内进行减震工作,适用场景更为广泛。并且,由于压电叠堆2和弹性体1在结构上的配合,可以承受更为复杂的震动。该可变弹性部件可以装配在震动源和与该震动源装配连接的其他机构之间,例如,该可变弹性部件可以装配在发动机和支架之间,当发动机运转产生震动时,该可变弹性部件可以施加反向震动以抵消发动机的震动,从而实现主动减震的效果,使得发动机和支架之间保持微震动或无震动状态,大大降低发电机的震动环境,提高发电机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体1内开设有至少一个容纳槽11,所述压电叠堆2 安装在所述容纳槽11内。其中,容纳槽11可以方便压电叠堆2的安装,同时也方便压电叠堆2的拆卸或更换。容纳槽11可以采用与压电叠堆2配合的槽形,例如矩形等。除此之外,该容纳槽11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槽形,例如圆柱形、棱柱形等。容纳槽11的槽内也可以设置能够使压电叠堆2安装更为牢靠的卡接凸起等结构,在此便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槽11为贯通所述弹性体1的通槽,所述压电叠堆2 的两端与所述容纳槽11的两端槽口平齐。因此,当压电叠堆2安装在容纳槽11内后,压电叠堆2的两端可以直接接触到震动源或者与震动源连接的机构,例如直接接触到发动机和支架。因此,压电叠堆2便能够感应或传递更为准确的震动信息给检测模块3,提高减震的效果。
参考图2所示,所述弹性体1为方体结构或柱体结构,所述容纳槽11沿所述弹性体1的纵向开设;所述容纳槽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容纳槽11在所述弹性体1的横向平面内呈矩形排布。方体结构或柱体结构的弹性体1更容易进行装配,同时配合多个规则排列的压电叠堆2可以多方位、均匀的检测传递过来的震动,以便能够更加准确的施加方向的抵消震动,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该弹性体1也不限于方体结构或柱体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求将该弹性体1设置呈其他适合的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继续参考图1所示,所述可变弹性部件还包括:第一安装座5和/或第二安装座6,所述第一安装座5安装在所述弹性体1的顶端,所述第二安装座6安装在所述弹性体1 的底端。该第一安装座5和第二安装座6可以分别用来将该可变弹性部件与震动源或者与震动源连接的机构进行装配,通过第一安装座5和第二安装座6可以更为均匀和准确的感知传递过来的震动,以便能够更加准确的施加方向的抵消震动,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支架,包括所述可变弹性部件。该发动机支架可以装配该可变弹性部件,从而利用该可变弹性部件将发动机安装在车辆内,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对发动机发出的震动形成主动减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所述发动机支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可变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弹性体和至少一个压电叠堆,所述压电叠堆安装在所述弹性体内;
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压电叠堆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以及所述压电叠堆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内开设有至少一个容纳槽,所述压电叠堆安装在所述容纳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为贯通所述弹性体的通槽,所述压电叠堆的两端与所述容纳槽的两端槽口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变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方体结构或柱体结构,所述容纳槽沿所述弹性体的纵向开设;所述容纳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容纳槽在所述弹性体的横向平面内呈矩形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安装座和/或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弹性体的顶端,所述第二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弹性体的底端。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橡胶材料。
7.一种发动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弹性部件。
8.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支架。
CN201922373310.9U 2019-12-24 2019-12-24 可变弹性部件、发动机支架以及发动机 Active CN2118090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73310.9U CN211809014U (zh) 2019-12-24 2019-12-24 可变弹性部件、发动机支架以及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73310.9U CN211809014U (zh) 2019-12-24 2019-12-24 可变弹性部件、发动机支架以及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09014U true CN211809014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36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73310.9U Active CN211809014U (zh) 2019-12-24 2019-12-24 可变弹性部件、发动机支架以及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090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301787C (en) Fluid filled elastomeric damping device
KR101932659B1 (ko) 진동발생장치
US5452884A (en) Active elastic mount
CA2034631C (en) Hydraulic damping bushing
JP5027037B2 (ja) 制振装置
US20060225980A1 (en) Tunable adjustable multi-element hybrid particle damper
JP2776463B2 (ja) 防振装置
CN108223678A (zh) 用于车辆的减振装置
JP3855709B2 (ja) 制振装置
CN211809014U (zh) 可变弹性部件、发动机支架以及发动机
CN113153968B (zh) 一种基于Stewart构型的主动变刚度减振平台
KR20120001068A (ko) 복합형 방진 마운트 시스템
JP3204914B2 (ja) 能動消振器
KR100941809B1 (ko) 동흡진기형 능동 방진장치의 시험장치
KR101356709B1 (ko) 할바흐 자석 배열과 보이스 코일 모터를 이용한 혼합 제진대
CN212137520U (zh) 双频马达
US20150276009A1 (en) Pneumatic support
CN213954219U (zh) 减振组件、隔振器及压缩机机组
KR20140038327A (ko) 자력을 이용한 마운트
CN109854670B (zh) 一种消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JP3253258B2 (ja) ブレース用の制振装置
RU2653971C1 (ru) Резиновая виброопора
JP4656433B2 (ja) 制振装置
JP2024008186A (ja) 防振装置および防振方法
CN210047372U (zh) 汽车座椅减震器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