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81549U - 挡水件、室外机与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挡水件、室外机与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81549U
CN211781549U CN202020441047.2U CN202020441047U CN211781549U CN 211781549 U CN211781549 U CN 211781549U CN 202020441047 U CN202020441047 U CN 202020441047U CN 211781549 U CN211781549 U CN 2117815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air duct
shell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4104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宵
蒋彦明
王彦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4104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815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815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815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挡水件、室外机与空调器,挡水件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以及连通第一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的曲折的第一风道,挡水件还包括设于第一风道内的阻挡件,阻挡件上形成有气隙。本实用新型的挡水件内设有曲折的第一风道,当挡水件应用在需要进行挡水的场景时,外部的水难以通过曲折的第一风道,从而能够减少进水几率。

Description

挡水件、室外机与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挡水件、室外机与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室外机内设有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内安装有电控器件,第二腔室内安装有扇叶,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通过通风孔连通,外界的水通过室外机的出风口进入第二腔室后,容易通过通风口进入第一腔室,造成电控器件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挡水件,当挡水件应用在需要进行挡水的场景时能够减少进水几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挡水件,所述挡水件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曲折的第一风道,所述挡水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的阻挡件,所述阻挡件上形成有气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挡水件,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的挡水件内设有曲折的第一风道,当挡水件应用在需要进行挡水的场景时,外部的水难以通过曲折的第一风道,从而能够减少进水几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水件的一侧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上形成有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挡水件的同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沿所述突出部突出的方向伸出,用于与外部结构接触以支撑所述挡水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水件的至少两侧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室外机,包括:
机壳,包括隔板,所述机壳的内部形成有通过所述隔板分隔的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隔板内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在所述隔板上朝向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形成有第二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二腔室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出风口;
所述挡水件,所述挡水件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且所述第一进风口覆盖所述第二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壳与第二风道壳,所述第一风道壳与所述第二风道壳均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风道壳与所述第二风道壳限定出第三风道,所述风道组件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三风道连通的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覆盖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风道壳与所述第二风道壳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运动,以调节所述第三风道的横截面的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道壳与所述第二风道壳之间能够发生相对平移或者相对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导风圈,所述导风圈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扇叶的第四风道,所述机壳上形成有与所述第四风道连通的第四出风口,所述导风圈在所述隔板上的投影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室外机,包括:
机壳,包括隔板,所述机壳的内部形成有通过所述隔板分隔的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隔板内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在所述隔板上朝向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形成有第二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二腔室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出风口;
挡水件,形成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曲折的第一风道,所述挡水件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且所述第一进风口覆盖所述第二出风口;
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壳与第二风道壳,所述第一风道壳与所述第二风道壳均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风道壳与所述第二风道壳限定出第三风道,所述风道组件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三风道连通的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覆盖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风道壳与所述第二风道壳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运动,以调节所述第三风道的横截面的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实施例的室外机,包括:
机壳,包括隔板,所述机壳的内部形成有通过所述隔板分隔的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隔板内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在所述隔板上朝向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形成有第二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二腔室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出风口;
挡水件,形成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曲折的第一风道,所述挡水件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且所述第一进风口覆盖所述第二出风口;
导风圈,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扇叶的第四风道,所述机壳上形成有与所述第四风道连通的第四出风口,所述导风圈在所述隔板上的投影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所述的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水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挡水件的后视图;
图3为图2中A-A截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室外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室外机隐藏顶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室外机隐藏顶盖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中对第二风道壳进行了局部剖切;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室外机的放大示意图,图中第二风道壳处于分解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挡水件100、第一进风口110、第一出风口120、第一风道130、第一风道段131、第二风道段132、侧壁140、连接板150、阻挡件160、格栅161、突出部170、侧面180、支撑件190。
机壳200、隔板210、第二进风口211、转轴孔212、第一腔室220、第二腔室230、侧板240、第三进风口241、前面板250、第四出风口251、第一风道壳260、第一底板261、第一安装板262、第三出风口263、第二风道壳270、第二底板271、第二安装板272、安装孔273、第三风道280、导风圈290。
电控器件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以上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形成有、设置、设于、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至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挡水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挡水件100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110、第一出风口120以及连通第一进风口110与第一出风口120的曲折的第一风道130,挡水件100还包括设于第一风道130内的阻挡件160,阻挡件160上形成有气隙。
本实施例的挡水件100大致为长方体,一端(例如图1所示的上端)形成有第一进风口110,另一端(例如图1所示的下端)形成有第一出风口120。挡水件100的内部形成有连通第一进风口110与第一出风口120的第一风道130,第一风道130为曲折的风道,本文所称的“曲折的风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包括至少一处弧形的风道段;2.包括至少两处呈一定夹角的直线型风道段。具体的,参照图3,挡水件100内部的第一风道130包括第一风道段131与第二风道段132,第一风道段131大致沿图3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与第一进风口110连通;第二风道段132大致沿图3的上下方向延伸,并与第一出风口120连通。使用时,挡水件100安装在需要进行挡水的部位(例如室外机隔板的通风孔处),进入第一出风口120的水将会被风道壁阻挡,从而能够减少水从第一进风口110流入电控器件安装腔室的几率。
本实施例中,阻挡件160为板状结构,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与挡水件100的主体结构连接。阻挡件160位于第一风道130内,具体是位于第一风道段131与第二风道段132的连接处,且大致与第一风道130的横截面平行。能够理解的是,阻挡件160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风道130的其他位置,例如第一风道段131内。
阻挡件160上形成有气隙,该气隙能够供气流通过,而阻止例如老鼠等小型动物通过,避免老鼠通过隔板上的通风孔进入电控器件的安装腔室,即本实施例的挡水件100还能起到防鼠的作用。能够理解的是,阻挡件160也可以是分体结构,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卡扣连接等方式可拆卸的连接在阻挡件160的主体结构上,便于拆卸阻挡件160后清理第一风道130。
具体的,阻挡件160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格栅161,单个格栅161的两端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在相对的风道壁上,相邻格栅161之间形成有长条状的气隙,气隙的面积可以根据实际调节,在保证能够阻止老鼠通过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大,以降低对风量的影响。能够理解的是,气隙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圆孔状,此时的阻挡件160为多孔板。
本实施例中,挡水件100在正对第一进风口110的部位设有弧形的侧壁140,侧壁140可以引导气流从第一风道段131流入第二风道段132,减少气流以大致垂直的角度碰撞风道壁时造成的流速损失。
本实施例中,挡水件100上还形成有沿第一进风口110的周向分布的连接板150,连接板150用于与隔板等部件贴合,有利于增强挡水件100与隔板等部件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挡水件100的一侧设有突出部170,突出部170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110,第一出风口120与第一进风口110位于挡水件100的同一侧,并且第一出风口120位于第一进风口110的下方。
参照图1、图3,第一出风口120与第一进风口110位于挡水件100的同一侧(例如图3的前侧)具体的,挡水件100的前侧设有突出部170,突出部170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110,挡水件100上同样位于前侧且低于突出部170的侧面180上形成有第一出风口120,即沿图3的前后方向,第一出风口120位于第一进风口110的下方。基于上述结构,当形成有第一进风口110的面与隔板等部件贴合时,第一出风口120同样朝向隔板设置,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水进入挡水件100的可能性,此外,第一出风口120与隔板之间能够形成供气流流出的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挡水件100的至少两侧均设有第一出风口120。
挡水件100的至少两侧均设有第一出风口120,从而能够增加挡水件100出风口的总面积,进而增加出风量。以图1所示为例,除了可以在挡水件100的前侧设置第一出风口120之外,还可以在左侧、右侧等水难以直接接触的位置设置第一出风口12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件190,支撑件190沿突出部170突出的方向伸出,用于与外部结构接触以支撑挡水件100。
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90为连接在侧面180下侧的支撑板,并朝突出部170突出的方向(例如图1中由后至前的方向)伸出。支撑件190的长度可以等于突出部170与侧面180之间的高度差。当形成有第一进风口110的面与隔板等部件贴合时,支撑件190同样能够与隔板接触以对挡水件100进行支撑,从而增强挡水件100连接的稳定性。能够理解的是,支撑件190可以设于侧面180的其他位置,例如左侧或者右侧。
下面参考图4至图9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外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机包括机壳200与上述各实施例的挡水件100,机壳200包括隔板210,机壳200的内部形成有通过隔板210分隔的第一腔室220与第二腔室230,隔板210内形成有连通第一腔室220与第二腔室230的第二风道,第二风道在隔板210上朝向第一腔室220的一侧形成有第二进风口211,朝向第二腔室230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出风口;挡水件100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110、第一出风口120以及连通第一进风口110与第一出风口120的曲折的第一风道130,挡水件100还包括设于第一风道130内的阻挡件160,阻挡件160上形成有气隙,挡水件100位于第二腔室230内,且第一进风口110覆盖第二出风口。
参照图5、图6,隔板210将机壳20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220与第二腔室230,其中第一腔室220安装有电控器件300,第二腔室230内安装有扇叶。机壳200的侧板240上还形成有第三进风口241,前面板250上还形成有第四出风口251。隔板210内形成有作为第二风道的通风孔。基于上述结构,当电机驱动扇叶转动时,空气将从第三进风口241进入第一腔室220,然后通过隔板210上的第二风道进入第二腔室230,最后从第四出风口251流出。由于第一腔室220与第二腔室230通过第二风道直接连通,外部的水可能会通过第二风道进入第二腔室230,造成电控器件300的损坏。为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将挡水件100安装在第二腔室230内,将形成有第一进风口110的面与隔板210贴合,且使得第一进风口110覆盖第二出风口,如此,水需要经过挡水件100内曲折的第一风道130才能进入第一腔室220,从而能够减少水进入第一腔室220的几率。
本实施例中,第三进风口241位于侧板240的下侧,第二进风口211位于隔板210的上侧,如此,气流能够从下至上流经整个第一腔室220,对第一腔室220的电控器件300进行冷却。
本实施例中,挡水件100按照第一进风口110在上、第一出风口120在下的姿态安装在隔板210上,如此,水在第一风道130内运动时还需要克服重力,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水进入第一腔室220的几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室外机还包括风道组件,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壳260与第二风道壳270,第一风道壳260与第二风道壳270均位于第一腔室220内,第一风道壳260与第二风道壳270之间限定出第三风道280,风道组件上形成有连通第三风道的第三出风口263,第三出风口263覆盖第二进风口211,第一风道壳260与第二风道壳270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运动,以调节第三风道280的横截面的面积。
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壳260固定在机壳200上,具体的,参照图6,第一风道壳260包括用于安装电控器件300的第一底板261,以及连接在第一底板261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安装板262,即第一风道壳260为截面大致呈“U”型的壳体结构。第一风道壳260一侧的第一安装板262与隔板210贴合,并通过螺纹紧固件或者卡扣固定在隔板210上。第一风道壳260另一侧的第一安装板262与机壳200的侧板240贴合,并通过螺纹紧固件或者卡扣固定在侧板240上。与隔板210贴合的第一安装板262上设有第三出风口263,第三出风口263覆盖隔板210上的第二进风口211。第二风道壳270同样固定在机壳200上,具体的,参照图7、图8,第二风道壳270包括第二底板271,以及连接在第二底板271的相对两侧的第二安装板272,即第二风道壳270也为截面大致呈“U”型的壳体结构。第二风道壳270一侧的第二安装板272与隔板210贴合,另一侧的第二安装板272与侧板240贴合。第一风道壳260与第二风道壳270限定出第三风道280,由于与第三风道280连通的第三出风口263覆盖隔板210上的第二进风口211,因此流入第一腔室220的气流都必须经过第三风道280流出,如此,将工作易发热的电控器件300安装在第三风道280内可以实现较好的散热。此外,由于第三风道280的横截面相对较小,因此第三风道280内的气流流速大于第一腔室220内的气流流速,与将电控器件300直接放置第一腔室220内的方案相比,本实施例可以提升散热能力。
第一风道壳260与第二风道壳270能够相对运动以调节第三风道280的横截面的面积,从而调节第三风道280内气流的流速以适应电控器件300不同的发热情况。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壳260固定,第二风道壳270能够相对第一风道壳260运动。能够理解的是,也可以是第二风道壳270固定,第一风道壳260能够相对第二风道壳270运动,或者是第一风道壳260与第二风道壳270均能够运动。
本实施例中,与第三风道280连通的第三出风口263形成在第一风道壳260上。能够理解的是,第三出风口263也可以形成在第二风道壳270上,或者第一风道壳260与第二风道壳270上均设有出风口,两处出风口拼接形成第三出风口26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风道壳260与第二风道壳270之间能够发生相对平移。
参照图8,第二风道壳270两侧的第二安装板272上均设有多个安装孔273(例如图中的3个),安装孔沿图8的前后方向分布,隔板210与相应第二安装板272之间,以及侧板240与相应第二安装板272之间均通过可拆卸的螺纹紧固件连接。当螺纹紧固件拆卸后,第二风道壳270可以相对第一风道壳260沿前后方向平移以调节第三风道280的截面积。能够理解的是,也可以是在隔板210和侧板240上设置多个安装孔。此外,也可以通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条形孔替换多个安装孔以适应第二风道壳270的平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风道壳260与第二风道壳270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转动。
参照图9,隔板210上设有转轴孔212,第二风道壳270的上部朝向转轴孔212的一侧设有未示出的转轴,该转轴插接在转轴孔212内,使得第二风道壳270能够绕转轴相对第一风道壳260转动,其同样能够调节第三风道280的截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机壳200还包括导风圈290,导风圈290位于第二腔室230内,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扇叶的第四风道,机壳200上形成有与第四风道连通的第四出风口251,导风圈290在隔板210上的投影覆盖至少部分第二出风口。
参照图7,本实施例中,机壳200上前面板250的内侧设有导风圈290,导风圈290与前面板250上的第四出风口251连通。导风圈290的内部形成有第四风道,室外机的扇叶位于第四风道内。导风圈290在隔板210上的投影覆盖挡水件100,也即从图7的左侧向右侧观察,挡水件100被导风圈290遮挡,由于挡水件100完全覆盖第二出风口,因此,第二出风口完全被导风圈290遮挡,从导风圈290内甩出的水将更难以通过第二出风口进入第一腔室220。能够理解的是,导风圈290在隔板210上的投影也可以覆盖部分的第二出风口,也能实现一定的挡水作用。
下面参考图4至图9描述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室外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机包括机壳200、风道组件与上述各实施例的挡水件100,机壳200包括隔板210,机壳200的内部形成有通过隔板210分隔的第一腔室220与第二腔室230,隔板210内形成有连通第一腔室220与第二腔室230的第二风道,第二风道在隔板210上朝向第一腔室220的一侧形成有第二进风口211,朝向第二腔室230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出风口;挡水件100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110、第一出风口120以及连通第一进风口110与第一出风口120的曲折的第一风道130,挡水件100位于第二腔室230内,且第一进风口110覆盖第二出风口;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壳260与第二风道壳270,第一风道壳260与第二风道壳270均位于第一腔室220内,第一风道壳260与第二风道壳270之间限定出第三风道280,风道组件上形成有连通第三风道的第三出风口263,第三出风口263覆盖第二进风口211,第一风道壳260与第二风道壳270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运动,以调节第三风道280的横截面的面积。
参照图5、图6,隔板210将机壳20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220与第二腔室230,其中第一腔室220安装有电控器件300,第二腔室230内安装有扇叶。机壳200的侧板240上还形成有第三进风口241,前面板250上还形成有第四出风口251。隔板210内形成有作为第二风道的通风孔。基于上述结构,当电机驱动扇叶转动时,空气将从第三进风口241进入第一腔室220,然后通过隔板210上的第二风道进入第二腔室230,最后从第四出风口251流出。由于第一腔室220与第二腔室230通过第二风道直接连通,外部的水可能会通过第二风道进入第二腔室230,造成电控器件300的损坏。为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将挡水件100安装在第二腔室230内,将形成有第一进风口110的面与隔板210贴合,且使得第一进风口110覆盖第二出风口,如此,水需要经过挡水件100内曲折的第一风道130才能进入第一腔室220,从而能够减少水进入第一腔室220的几率。
本实施例中,第三进风口241位于侧板240的下侧,第二进风口211位于隔板210的上侧,如此,气流能够从下至上流经整个第一腔室220,对第一腔室220的电控器件300进行冷却。
本实施例中,挡水件100按照第一进风口110在上、第一出风口120在下的姿态安装在隔板210上,如此,水在第一风道130内运动时还需要克服重力,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水进入第一腔室220的几率。
本实施例中,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壳260与第二风道壳270,第一风道壳260与第二风道壳270均位于第一腔室220内,第一风道壳260与第二风道壳270之间限定出第三风道280,风道组件上形成有连通第三风道的第三出风口263,第三出风口263覆盖第二进风口211,第一风道壳260与第二风道壳270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运动,以调节第三风道280的横截面的面积。
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壳260固定在机壳200上,具体的,参照图6,第一风道壳260包括用于安装电控器件300的第一底板261,以及连接在第一底板261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安装板262,即第一风道壳260为截面大致呈“U”型的壳体结构。第一风道壳260一侧的第一安装板262与隔板210贴合,并通过螺纹紧固件或者卡扣固定在隔板210上。第一风道壳260另一侧的第一安装板262与机壳200的侧板240贴合,并通过螺纹紧固件或者卡扣固定在侧板240上。与隔板210贴合的第一安装板262上设有第三出风口263,第三出风口263覆盖隔板210上的第二进风口211。第二风道壳270同样固定在机壳200上,具体的,参照图7、图8,第二风道壳270包括第二底板271,以及连接在第二底板271的相对两侧的第二安装板272,即第二风道壳270也为截面大致呈“U”型的壳体结构。第二风道壳270一侧的第二安装板272与隔板210贴合,另一侧的第二安装板272与侧板240贴合。第一风道壳260与第二风道壳270限定出第三风道280,由于与第三风道280连通的第三出风口263覆盖隔板210上的第二进风口211,因此流入第一腔室220的气流都必须经过第三风道280流出,如此,将工作易发热的电控器件300安装在第三风道280内可以实现较好的散热。此外,由于第三风道280的横截面相对较小,因此第三风道280内的气流流速大于第一腔室220内的气流流速,与将电控器件300直接放置第一腔室220内的方案相比,本实施例可以提升散热能力。
第一风道壳260与第二风道壳270能够相对运动以调节第三风道280的横截面的面积,从而调节第三风道280内气流的流速以适应电控器件300不同的发热情况。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壳260固定,第二风道壳270能够相对第一风道壳260运动。能够理解的是,也可以是第二风道壳270固定,第一风道壳260能够相对第二风道壳270运动,或者是第一风道壳260与第二风道壳270均能够运动。
本实施例中,与第三风道280连通的第三出风口263形成在第一风道壳260上。能够理解的是,第三出风口263也可以形成在第二风道壳270上,或者第一风道壳260与第二风道壳270上均设有出风口,两处出风口拼接形成第三出风口26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风道壳260与第二风道壳270之间能够发生相对平移。
参照图8,第二风道壳270两侧的第二安装板272上均设有多个安装孔273(例如图中的3个),安装孔沿图8的前后方向分布,隔板210与相应第二安装板272之间,以及侧板240与相应第二安装板272之间均通过可拆卸的螺纹紧固件连接。当螺纹紧固件拆卸后,第二风道壳270可以相对第一风道壳260沿前后方向平移以调节第三风道280的截面积。能够理解的是,也可以是在隔板210和侧板240上设置多个安装孔。此外,也可以通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条形孔替换多个安装孔以适应第二风道壳270的平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风道壳260与第二风道壳270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转动。
参照图9,隔板210上设有转轴孔212,第二风道壳270的上部朝向转轴孔212的一侧设有未示出的转轴,该转轴插接在转轴孔212内,使得第二风道壳270能够绕转轴相对第一风道壳260转动,其同样能够调节第三风道280的截面积。
下面参考图4至图9描述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室外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机包括机壳200、导风圈290与上述各实施例的挡水件100,机壳200包括隔板210,机壳200的内部形成有通过隔板210分隔的第一腔室220与第二腔室230,隔板210内形成有连通第一腔室220与第二腔室230的第二风道,第二风道在隔板210上朝向第一腔室220的一侧形成有第二进风口211,朝向第二腔室230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出风口;挡水件100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110、第一出风口120以及连通第一进风口110与第一出风口120的曲折的第一风道130,挡水件100位于第二腔室230内,且第一进风口110覆盖第二出风口;导风圈290位于第二腔室230内,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扇叶的第四风道,机壳200上形成有与第四风道连通的第四出风口251,导风圈290在隔板210上的投影覆盖至少部分第二出风口。
参照图7,本实施例中,机壳200上前面板250的内侧设有导风圈290,导风圈290与前面板250上的第四出风口251连通。导风圈290的内部形成有第四风道,室外机的扇叶位于第四风道内。导风圈290在隔板210上的投影覆盖挡水件100,也即从图7的左侧向右侧观察,挡水件100被导风圈290遮挡,由于挡水件100完全覆盖第二出风口,因此,第二出风口完全被导风圈290遮挡,从导风圈290内甩出的水将更难以通过第二出风口进入第一腔室220。能够理解的是,导风圈290在隔板210上的投影也可以覆盖部分的第二出风口,也能实现一定的挡水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公开有空调器,空调器包括上述各实施例的室外机。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1)

1.挡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件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曲折的第一风道,所述挡水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的阻挡件,所述阻挡件上形成有气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件的一侧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上形成有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挡水件的同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水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沿所述突出部突出的方向伸出,用于与外部结构接触以支撑所述挡水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件的至少两侧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
5.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包括隔板,所述机壳的内部形成有通过所述隔板分隔的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隔板内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在所述隔板上朝向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形成有第二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二腔室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出风口;
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挡水件,所述挡水件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且所述第一进风口覆盖所述第二出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还包括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壳与第二风道壳,所述第一风道壳与所述第二风道壳均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风道壳与所述第二风道壳限定出第三风道,所述风道组件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三风道连通的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覆盖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风道壳与所述第二风道壳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运动,以调节所述第三风道的横截面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壳与所述第二风道壳之间能够发生相对平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风圈,所述导风圈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扇叶的第四风道,所述机壳上形成有与所述第四风道连通的第四出风口,所述导风圈在所述隔板上的投影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出风口。
9.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包括隔板,所述机壳的内部形成有通过所述隔板分隔的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隔板内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在所述隔板上朝向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形成有第二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二腔室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出风口;
挡水件,形成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曲折的第一风道,所述挡水件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且所述第一进风口覆盖所述第二出风口;
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壳与第二风道壳,所述第一风道壳与所述第二风道壳均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风道壳与所述第二风道壳限定出第三风道,所述风道组件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三风道连通的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覆盖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风道壳与所述第二风道壳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运动,以调节所述第三风道的横截面的面积。
10.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包括隔板,所述机壳的内部形成有通过所述隔板分隔的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隔板内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在所述隔板上朝向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形成有第二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二腔室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出风口;
挡水件,形成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曲折的第一风道,所述挡水件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且所述第一进风口覆盖所述第二出风口;
导风圈,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扇叶的第四风道,所述机壳上形成有与所述第四风道连通的第四出风口,所述导风圈在所述隔板上的投影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出风口。
11.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
CN202020441047.2U 2020-03-30 2020-03-30 挡水件、室外机与空调器 Active CN2117815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1047.2U CN211781549U (zh) 2020-03-30 2020-03-30 挡水件、室外机与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1047.2U CN211781549U (zh) 2020-03-30 2020-03-30 挡水件、室外机与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81549U true CN211781549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29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41047.2U Active CN211781549U (zh) 2020-03-30 2020-03-30 挡水件、室外机与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815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37223A (en) Packaged terminal air-conditioner
EP2157377B1 (en) Indoor unit of an airconditioner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cross-flow fan
KR20150041340A (ko) 카세트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1833303B1 (ko) 카세트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10486848B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CN210441336U (zh) 空调器
CN209877129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2299204U (zh) 移动空调
JP2013029222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11781549U (zh) 挡水件、室外机与空调器
CN211476124U (zh) 窗式空调器
CN113007885A (zh) 空调器
EP2551607A1 (en) Ventilation apparatus
CN111735116A (zh) 移动空调
CN215260404U (zh) 空调器
CN211739320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239048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762624A (zh) 空调器
CN216281724U (zh)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21375802U (zh) 出风框组件和空调器
CN219063729U (zh) 机壳组件和空调器
CN215175529U (zh) 一种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CN217685402U (zh) 空调室内机
WO2019062607A1 (zh) 窗式空调
CN219572081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