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78669U - 一种制动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动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78669U
CN211778669U CN202020280261.4U CN202020280261U CN211778669U CN 211778669 U CN211778669 U CN 211778669U CN 202020280261 U CN202020280261 U CN 202020280261U CN 211778669 U CN211778669 U CN 2117786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brake disc
annular array
radial
rad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8026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春龙
高世阳
李海洋
马常伟
张建中
吕浩民
杨胤烨
陆晓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aoxi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aox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aoxi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aox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8026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786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786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786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动盘,包括内盘体和外盘体,内盘体设置有连接法兰;内盘体和外盘体通过至少两个辐射筋环形阵列组连接为一体,内盘体和外盘体之间的空间形成气流通道;每个辐射筋环形阵列组均包括多个周向间隔设置的辐射筋,相邻两个辐射筋阵列组中的辐射筋交错设置。在气流由外部进来时可在内侧或中间辐射筋阵列组中的辐射筋处形成风阻,进而分流,增加了气流与制动盘的接触时间,提高了散热效果,进而提高了制动盘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制动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动盘。
背景技术
制动盘固定在车辆的轮毂单元上,与制动卡钳配合使用来实现车辆的制动。目前,公知的制动盘包括两个厚度相同的盘体,两盘体之间通过一圈间隔设置的辐射筋连接在一起,相邻两辐射筋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
车辆制动时,两盘体与制动卡钳剧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的热能,气流从制动盘的前部向后部流经气流通道时,与辐射筋接触的气体是带走热量的主体,但是目前气流通道中间的气流束不会形成风阻进而分流,气流与盘体的接触时间过短,因而其散热效果有限,这也是影响散热效率之一。
另外,制动时理论上内外两盘面受制动力一致,但实际使用中,内侧盘体出现裂纹的时间要比外侧盘天早很多,且裂纹生产速度快,裂纹数量多,因此在两盘体厚度一致的情况下,不利于提高制动盘的使用寿命;内侧盘体沿径向由外至内的厚度一致,但是由制动升温冷却不均导致的热裂纹的起始点在内侧,若不对此处进行优先降温,也会影响制动盘的使用寿命。
再者,目前的制动盘采用灰铸铁制成,虽然灰铸铁的散热性比球墨铸铁优,但是耐高温性和抗裂纹远不如球墨铸铁,如何确保散热效果的同时还能采用球墨铸铁以进一步提高制动盘的整体寿命也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制动盘,以提高散热效果和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动盘,包括内盘体和外盘体,所述内盘体设置有连接法兰;所述内盘体和所述外盘体通过至少两个辐射筋环形阵列组连接为一体,所述内盘体和所述外盘体之间的空间形成气流通道;
每个所述辐射筋环形阵列组均包括多个周向间隔设置的辐射筋,相邻两个所述辐射筋阵列组中的所述辐射筋交错设置。
进一步,所述内盘体和所述外盘体通过两个同心设置的所述辐射筋环形阵列组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位于外侧的所述辐射筋环形阵列组中的所述辐射筋的内侧端部为弧形,位于内侧的所述辐射筋环形阵列组中的所述辐射筋的外侧端部为弧形。
进一步,位于外侧的所述辐射筋环形阵列组中的所述辐射筋的径向长度大于位于内侧的所述辐射筋环形阵列组中的所述辐射筋的径向长度。
进一步,所述内盘体和所述外盘体通过三个同心设置的所述辐射筋环形阵列组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位于外侧的所述辐射筋环形阵列组中的所述辐射筋的内侧端部为弧形,位于中间的所述辐射筋环形阵列组中的所述辐射筋的两侧端部均为弧形,位于内侧的所述辐射筋环形阵列组中的所述辐射筋的外侧端部为弧形。
进一步,所述内盘体的厚度大于所述外盘体的厚度。
进一步,所述内盘体与所述辐射筋相接的盘面在纵向截面上从外到内设置有用于形成波浪形的所述气流通道的波浪形结构,所述波浪形结构具有顺序相接的波峰和波谷;由外到内的所述波谷的深度逐渐增大。
进一步,所述制动盘采用球墨铸铁铸造。
进一步,所述辐射筋与所述外盘体和所述内盘体均采用圆弧过渡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制动盘,由于内盘体和外盘体通过至少两个辐射筋环形阵列组连接为一体,且相邻两个辐射筋阵列组中的辐射筋交错设置;在气流由外部进来时可在内侧或中间辐射筋阵列组中的辐射筋处形成风阻,进而分流(气流由内部出去时相反),进而增加气流与制动盘的接触时间,提高了散热效果,进而提高了制动盘的使用寿命。
与传统制动盘相比,本申请制动盘的内盘体加厚,外盘体减薄,强化了内盘体的性能,提高了制动盘的使用寿命。
由于内盘体与辐射筋相接的盘面在纵向截面上从外到内设置了波浪形结构,且由外到内的波谷的深度逐渐增大(内侧厚度比外侧厚度小),波浪形结构是气流进来时形成滚动性气流,提高了散热效率;盘面内侧波谷处厚度最小铸造时此处最先冷却,内部组织致密性最好,且使用过程中此处最先降温,有效减少了此处的热应力,进一步提高了制动盘的使用寿命。
上述结构上的改进,弥补了球墨铸铁散热性不如灰铸铁的短板,采用球墨铸使制动盘的使用寿命提高了3-5倍。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制动盘相比传统的制动盘,具有更优的散热效果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制动盘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第一种实施例中气流从外部进来时的流向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_A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制动盘第二种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第二种实施例中气流从外部进来时的流向示意图;
图中:1-内盘体,11-盘面,2-外盘体,21-盘面,3-连接法兰,4-辐射筋环形阵列组,41-辐射筋,5-辐射筋环形阵列组,51-辐射筋,6-辐射筋环形阵列组,61-辐射筋,7-辐射筋环形阵列组,71-辐射筋,8-辐射筋环形阵列组,81-辐射筋,9-气流通道,a-波浪形结构,b-热裂纹起始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由图1至图4共同所示,一种制动盘,包括内盘体1和外盘体2,内盘体1设置有连接法兰3;内盘体1和外盘体2通过两个辐射筋环形阵列组4、5连接为一体,每个辐射筋环形阵列组4、5均包括多个周向间隔设置的辐射筋41、51,内盘体1和外盘体2之间的空间(辐射筋41、51之间的间隙)形成气流通道9;为了使气流通过气流通道9是形成风阻而分流,相邻两个辐射筋阵列组4、5中的辐射筋41、51交错设置。辐射筋41、51与外盘体2的盘面21和内盘体1的盘面11均采用圆弧过渡连接。在气流由外部进来时可在内侧的辐射筋阵列组5中的辐射筋51处形成风阻,进而分流(气流由内部出去时相反),进而增加气流与制动盘的接触时间,提高了散热效果(尤其是热裂纹起始区b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了制动盘的使用寿命。
其中,两个辐射筋环形阵列组4、5优选同心设置。同时,为了在形成风阻处顺利进行分流,位于外侧的辐射筋环形阵列组4中的辐射筋41的内侧端部为弧形,位于内侧的辐射筋环形阵列组5中的辐射筋51的外侧端部为弧形,弧形结构可以对气流的流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且,位于外侧的辐射筋环形阵列组4中的辐射筋41的径向长度大于位于内侧的辐射筋环形阵列组5中的辐射筋51的径向长度。
内盘体1的厚度大于外盘体2的厚度,相比传统设计优化了内盘体1的性能,进一步提高了制动盘的使用寿命。且,内盘体1与辐射筋41、51相接的盘面11在纵向截面上从外到内设置有用于形成波浪形的气流通道9(风进来时形成滚动性气流)的波浪形结构a,波浪形结构a具有顺序相接的波峰和波谷;由外到内的波谷的深度逐渐增大。本实施例中的波谷具有两个,外侧波谷的深度较小,内侧波谷所在位置为内盘体1的厚度最薄的区域即热裂纹起始区b。
本实施例中的制动盘由于进行了上述结构的改进,散热效果大大提高了,弥补了球墨铸铁散热性的短板,可采用耐高温性和抗裂性的球墨铸铁来进一步提高其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内盘体1和外盘体2的连接形式;下面仅针对不同之处进行详细阐述。
由图5和图6共同所示,本实施例制动盘的内盘体1和外盘体2通过三个辐射筋环形阵列组6、7、8连接为一体。气流由外部进来时可在中间和内侧的辐射筋阵列组7、8中的辐射筋71、81处形成风阻,进而分流(气流由内部出去时相反),进而增加气流与制动盘的接触时间,提高了散热效果,进而提高了制动盘的使用寿命。
同样为了在形成风阻处顺利进行分流,位于外侧的辐射筋环形阵列组6中的辐射筋61的内侧端部为弧形,位于中间的辐射筋环形阵列组7中的辐射筋71的两侧端部均为弧形,位于内侧的辐射筋环形阵列组8中的辐射筋81的外侧端部为弧形。
其中,三个辐射筋环形阵列组6、7、8优选同心设置,本实施例虽然设置有三个辐射筋环形阵列组6、7、8的总径向长度与实施例一中两个辐射筋环形阵列组4、5总径向长度基本相同。三个辐射筋环形阵列组6、7、8的单个径向长度可合理分配,不进行限定。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制动盘,相比传统的制动盘,具有更优的散热效果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制动盘,包括内盘体和外盘体,所述内盘体设置有连接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盘体和所述外盘体通过至少两个辐射筋环形阵列组连接为一体,所述内盘体和所述外盘体之间的空间形成气流通道;
每个所述辐射筋环形阵列组均包括多个周向间隔设置的辐射筋,相邻两个所述辐射筋阵列组中的所述辐射筋交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盘体和所述外盘体通过两个同心设置的所述辐射筋环形阵列组连接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位于外侧的所述辐射筋环形阵列组中的所述辐射筋的内侧端部为弧形,位于内侧的所述辐射筋环形阵列组中的所述辐射筋的外侧端部为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位于外侧的所述辐射筋环形阵列组中的所述辐射筋的径向长度大于位于内侧的所述辐射筋环形阵列组中的所述辐射筋的径向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盘体和所述外盘体通过三个同心设置的所述辐射筋环形阵列组连接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位于外侧的所述辐射筋环形阵列组中的所述辐射筋的内侧端部为弧形,位于中间的所述辐射筋环形阵列组中的所述辐射筋的两侧端部均为弧形,位于内侧的所述辐射筋环形阵列组中的所述辐射筋的外侧端部为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盘体的厚度大于所述外盘体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盘体与所述辐射筋相接的盘面在纵向截面上从外到内设置有用于形成波浪形的所述气流通道的波浪形结构,所述波浪形结构具有顺序相接的波峰和波谷;由外到内的所述波谷的深度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盘采用球墨铸铁铸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筋与所述外盘体和所述内盘体均采用圆弧过渡连接。
CN202020280261.4U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制动盘 Active CN2117786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80261.4U CN211778669U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制动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80261.4U CN211778669U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制动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78669U true CN211778669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38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80261.4U Active CN211778669U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制动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786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251149A (en) Discs for disc brakes
RU2659121C1 (ru) Тормозная накладка для дискового тормоза с секционными накладками, компоновка тормозной накладки на держателе накладки и способ приведения в действие тормозной накладки, удерживаемой на держателе накладки
JP4298099B2 (ja) ベンチレーテッド型ディスク
CN108431445B (zh) 用于车辆的制动盘
CN209977105U (zh) 制动盘
US10989260B2 (en) Air cooling of disc brake unit by longitudinal vortex generator
CN107143594A (zh) 一种散热型汽车刹车盘
CN211778669U (zh) 一种制动盘
US9488238B2 (en) Composite rotor
US6241053B1 (en) Ventilated disc brake rotor
CN210686782U (zh) 一种高强度灰铸铁汽车制动鼓
CN210686783U (zh) 一种具有耐磨抗热性能的汽车制动鼓
CN207526914U (zh) 制动盘
CN109404445B (zh) 一种散热汽车制动盘
CN220378766U (zh) 一种新型风道结构的平面制动盘
CN219712139U (zh) 抑制伞状变形的制动盘
CN211648871U (zh) 一种带加强筋型汽车制动鼓
CN219639307U (zh) 一种轻量化轮装制动盘
CN208651489U (zh) 一种改善通风盘散热性的长短状通风筋结构
CN221120732U (zh) 盘式制动盘的风冷却结构及车桥总成
CN220204499U (zh) 一种高效散热制动定钳总成
CN219639306U (zh) 一种轴装制动盘
CN117489727A (zh) 一种并型碳陶轮装制动盘
CN217152785U (zh) 一种自通风散热碟刹盘
CN221003578U (zh) 一种刹车盘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61307 south head of Weizi Town, Changyi City,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Haoxin Machine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61307 south head of Weizi Town, Changyi City,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HAOXIN MACHINE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