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00838U - 可供充电排插 - Google Patents

可供充电排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00838U
CN211700838U CN202020649354.XU CN202020649354U CN211700838U CN 211700838 U CN211700838 U CN 211700838U CN 202020649354 U CN202020649354 U CN 202020649354U CN 211700838 U CN211700838 U CN 211700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side plate
charging
strip
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4935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晓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anjiang Intellig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anjiang Intellig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anjiang Intellig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anjiang Intellig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4935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00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00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008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供充电排插,包括第一插座、第二插座和磁吸充电头,第一插座开设有两线插口和/或三线插口;第二插座设于第一插座的一侧,用以供待充电电子设备放置,第一插座的侧壁用以供待充电电子设备侧靠;磁吸充电头包括磁吸配合的输出端子和输入端子,输出端子设于第二插座内,输入端子用以插接于待充电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排插不仅具备输出交流电的基本功能,还额外增加可供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的功能,并且充电操作简单、快速和便捷,大大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可供充电排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插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供充电排插。
背景技术
排插是一种带线多位插座,也称插线板、插排、电线加长组件或延长线插座等。目前,现有的排插大多是只含有两线插口和三线插口,这些插口是用以输出220V的交流电,以供空调、冰箱、洗衣机等设备的电源插头进行插接。而手机、平板和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的通用接口为USB接口,需要通过充电适配器将排插与USB接口连接后才能给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其中,充电适配器的主要作用在于降压以及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为此,相关技术提出了一种带有USB接口的排插,以供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然而,这种排插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连接USB数据线才能给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如此,用户仍需面对充电操作不便和连接线杂乱的问题;而且充电时,手机只能被随意平放,用户不能及时查看到屏幕所显示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可供充电排插,旨在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供充电排插,所述可供充电排插包括:
第一插座,包括顶板和围设于所述顶板周侧的四个边板,所述顶板开设有两线插口和/或三线插口;
第二插座,设于所述第一插座的一侧,所述第二插座用以供待充电电子设备放置,所述第二插座连接于至少一个所述边板,与所述第二插座连接的所述边板用以供所述待充电电子设备侧靠;以及,
磁吸充电头,包括磁吸配合的输出端子和输入端子,所述输出端子设于所述第二插座内,所述输入端子用以插接于所述待充电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供充电排插还包括底壳和电流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第一插座与所述底壳围成容腔,所述电流电压转换模块和所述输出端子均安装于所述底壳上,且所述电流电压转换模块位于所述容腔内,所述输出端子与所述电流电压转换模块电性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边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板和第二长边板,所述第二插座连接于所述第一长边板,且所述第二插座沿所述第一长边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座包括壳座和设于所述壳座侧面的侧板,所述壳座连接于所述第一长边板,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长边板相对设置,所述壳座、所述侧板和所述第一长边板共同围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以供待充电电子设备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座连接于所述第一长边板的下端,所述侧板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长边板的高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的底面自所述第一长边板朝向所述侧板且向上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长边板朝向所述第二长边板且向上倾斜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磁吸充电头包括多个所述输出端子,多个所述输出端子沿所述容置槽的长度方向排列。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输出端子包括间隔设置的磁条和多个充电触点,多个所述充电触点沿所述磁条的延伸方向排列,所述输入端子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条和第二电极条,所述第一电极条用以与所述磁条磁吸配合,所述第二电极条用以与至少一个所述充电触点配合对接。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输出端子包括安装板和间隔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个所述磁条,多个所述充电触点并排设置于两个所述磁条的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座开设有多个通孔,每一所述通孔用以供对应的所述磁条和所述充电触点露出,每一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夹设于所述底壳与所述壳座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座与所述第二插座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可供充电排插,包括第一插座、第二插座和磁吸充电头,第一插座开设有两线插口和/或三线插口;第二插座设于第一插座的一侧,用以供待充电电子设备放置,第一插座的侧壁用以供待充电电子设备侧靠;磁吸充电头包括磁吸配合的输出端子和输入端子,输出端子设于第二插座内,输入端子用以插接于待充电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当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将电子设备放置到第二插座上,通过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之间的磁吸配合,就能够实现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无需连接USB数据线,充电操作简单、快速和便捷;第二插座以及第一插座的侧壁为电子设备提供了支撑作用,以使电子设备可以竖立放置,方便用户及时查看信息;充电过程中,由于受到电子设备的重力作用,输出端子与输入端子之间的吸附不易断开。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排插不仅具备输出交流电的基本功能,还额外增加可供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的功能,并且充电操作简单、快速和便捷,大大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待充电电子设备在排插上的放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排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排插的***图;
图4为图2所示排插的另一***图;
图5为图2所示排插中输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466110510000031
Figure BDA000246611051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轴线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轴线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轴线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可供充电排插,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供充电排插进行具体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可供充电排插包括:
第一插座100,包括顶板110和围设于所述顶板110周侧的四个边板120,所述顶板110开设有两线插口111和/或三线插口112;
第二插座200,设于所述第一插座100的一侧,所述第二插座200用以供待充电电子设备600放置,所述第二插座200连接于至少一个所述边板120,与所述第二插座200连接的所述边板120用以供所述待充电电子设备600侧靠;以及,
磁吸充电头300,包括磁吸配合的输出端子310和输入端子320,所述输出端子310设于所述第二插座200内,所述输入端子320用以插接于所述待充电电子设备600的充电接口。
其中,第一插座100上的两线插口111和三线插口112用以输出220V的交流电,以供空调、冰箱、洗衣机等设备的电源插头进行插接。而第二插座200则用以供手机等电子设备在充电时放置,具体的,第二插座200连接于至少一个边板120,第二插座200和边板120会共同支撑待充电电子设备600,以使电子设备可以直接放置到排插上进行充电。
具体而言,当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可以先将输入端子320插接于电子设备,然后将电子设备放置到第二插座200上,再使输入端子320靠近输出端子310进行磁吸配合,就能够实现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当然,输入端子320也可以一直插接于电子设备而无需移除,可以对电子设备的插接口起到防尘的作用,还可以避免下次充电时需要先将输入端子320***电子设备中。另外,可以理解,由于输出端子310与输入端子320之间可以相互磁吸,因此,即使不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输入端子320也不易丢失。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相关技术提出了一种带有USB接口的可供充电的排插。然而,这种排插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连接USB数据线才能给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如此,用户仍需面对充电操作不便和连接线杂乱的问题;而且充电时,手机只能被随意平放,用户不能及时查看到屏幕所显示的信息。
而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出一种新的可供充电排插,当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将电子设备放置到第二插座200上,通过输入端子320和输出端子310之间的磁吸配合,就能够实现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无需连接USB数据线,使得充电操作简单、快速和便捷;第二插座200以及第一插座100的侧壁能够为电子设备提供了支撑作用,使得电子设备可以竖立放置,方便用户及时查看信息;充电过程中,由于电子设备的重力作用,输出端子310与输入端子320之间的吸附不易断开。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可供充电排插还包括底壳400和电流电压转换模块500,第一插座100与底壳400围成容腔,电流电压转换模块500和输出端子310均安装于底壳400上,且电流电压转换模块500位于所述容腔内,输出端子310与电流电压转换模块500电性连接。其中,电流电压转换模块500的主要作用在于将市电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将原电压降压到充电直流电压。具体的,电流电压转换模块500包括PCB板,以及安装于PCB板上的变压器、电容、电阻等电元件,其中,PCB板与输出端子310通过电线缆连接,PCB板还与排插的电源线连接。因此,在所述可供充电排插中,电能的输出方向为:电源线→电流电压转换模块500→电线缆→输出端子310→输入端子320→待充电电子设备600。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将电流电压转换模块500安装于第一插座100内,再使第二插座200上的输出端子310与电流电压转换模块500电性连接,如此,只要将电子设备放置到第二插座200,并通过输入端子320和输出端子310磁吸配合,就能够完成充电操作,而无需额外连接充电适配器和USB数据线,从而有效提升充电效率和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插座100的顶板110上还开设有USB接口113,USB接口113与电流电压转换模块500对应设置。可以理解,USB接口113用以供USB数据线插接,再将电子设备连接USB数据线,如此,也可以完成充电操作。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增加排插的充电插接口,提供多种充电方式,以使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不同的充电方式。
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座100的顶面为类长方形,其是上设有多个两线插口111、多个三线插口112、多个USB接口113,多个两线插口111和多个三线插口112均沿第一插座100的长度方向排列,多个USB接口113则沿第一插座100的宽度方向排列。第一插座100上还设有电源开关114,以控制排插与电源的导通或断开。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插座100也可以为类正方形和椭圆形等形状。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边板12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长边板120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短边板120,所述长边板120包括第一长边板121和第二长边板122,第二插座200连接于第一长边板121,且第二插座200沿第一长边板121的长度方向延伸。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二插座200设置于第一长边板121的一侧,并使第二插座200沿第一长边板121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有利于延伸第二插座200的长度,以使第二插座200可以为电子设备提供更多的充电插接位。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插座200也可以设置于第一插座100的短边板120的一侧,或者第二插座200可以围设在第一插座100的周侧。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插座200包括壳座210和设于壳座210侧面的侧板220,壳座210连接于第一长边板121,侧板220与第一长边板121相对设置,壳座210、侧板220和第一长边板121共同围成容置槽,容置槽用以供待充电电子设备600放置。本实施例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插座200上形成容置槽,能够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放置的稳定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插座200可以平台状,即不形成容置槽,在第一插座100的侧壁的共同支撑作用下,待充电的电子设备也可以平稳放置。
进一步地,容置槽的底面自第一长边板121朝向侧板220且向上倾斜,即壳座210的顶面由第一长边板121朝向侧板220且向上倾斜。如此,当将电子设备放置在容置槽内时,电子设备会自然倚靠在第一长边板121上,使得电子设备不易倾倒,以使电子设备平稳放置在第二插座200上。本实施例中,第一长边板121朝向第二长边板122且向上倾斜设置,如此,当将电子设备放置在容置槽内时,电子设备可以斜靠在第一长边板121,一方面第一长边板121能够对电子设备提供支撑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放置的平稳性;另一方面,有利于电子设备(比如手机)的屏幕正面朝向用户,从而方便用户在充电时查看信息。
另外,如图4所示,底壳400上还设有多个安装部410,多个安装部410沿容置槽的延伸方向排列,以供输出端子310安装。值得注意的是,安装部410为长条状,且多个安装部410的高度均由内向外逐渐增大。如此,当输出端子310安装于安装部410后,输出端子310可以由第一长边板121朝向侧板220且向上倾斜,即输出端子310与容置槽底面的倾斜方向相同,从而确保输入端子320和输出端子310能够很好地对接上并磁吸配合。
本实施例中,壳座210连接于第一长边板121的下端,侧板220的高度低于第一长边板121的高度。可以理解,当电子设备放置到第二插座200上时,侧板220可以起到围设作用,避免电子设备倾倒,而侧板220的高度会低于第一长边板121的高度,则能够避免遮挡用户视线,而使用户可以及时观察输入端子320与输出端子310之间的对接情况。
进一步地,如图2和3所示,所述磁吸充电头300包括多个输出端子310,多个输出端子310沿所述容置槽的长度方向排列。可以理解,输入端子320可以与其中任意一个输出端子310配合磁吸,使得第二插座200可以为电子设备提供多个的充电插接位。另外,输出端子310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插座200的延伸方向相同,且输出端子310的长度大于输入端子320的长度。因此,在容置槽的延伸方向上,输入端子320的位置可调节,即输入端子320与输出端子310之间的对接位置能够在容置槽的延伸方向上随意调节。如此,用户只要将电子设备放置到第二插座200上,而无需特别注意电子设备的放置位置,输入端子320就能够与输出端子310的任意部分完成磁吸配合,从而使得充电过程简单、快速和便捷。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5所示,每一所述输出端子310包括间隔设置的磁条311和多个充电触点312,多个充电触点312沿所述磁条311的延伸方向排列,输入端子320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条321和第二电极条322,第一电极条321用以与所述磁条311磁吸配合,第二电极条322用以与至少一个充电触点312配合对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条321为输入端子320的负极,磁条311为输出端子310的负极;第二电极条322为输入端子320的正极,充电触点312为输出端子310的正极。可以理解,充电时,输入端子320的负极和输出端子310的负极连接,输入端子320的正极和输出端子310的正极连接,电路导通后,输出端子310将电能传导至输入端子320,以实现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其中,第一电极条321采用磁铁或者可被磁铁吸附的导电材料,以与输出端子310的磁条311磁吸配合;而第二电极条322采用铜片或者其它不可被磁铁吸附的导电材料,以防止第二电极条322被输出端子310的磁条311吸附。本实施例技术方案,能够起到防呆的作用,能够避免输入端子320与输出端子310之间发生正负极接反的情况,保证充电过程顺利进行。
另外,本实施例技术方案中,输出端子310包括多个充电触点312,且多个充电触点312沿磁条311的延伸方向排列,第二电极条322可以与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充电触点312进行配合对接,如此,使得输入端子320与输出端子310之间只要完成上下对接即可,而无需沿输出端子310的延伸方向对输入端子320进行移动调整,即在充电过程中无需对电子设备进行水平移动调整,从而进一步提升对电子设备充电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触点312包括弹簧顶针和导电弹片中的任意一种。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充电触点312为金属弹簧顶针。可以理解,由于弹簧顶针的弹性作用,弹簧顶针可上下伸缩调整自身高度,如此,当电子设备放置到支架上时,弹簧顶针会始终抵接于输入端子320的第二电极条322,同时确保磁条311与第一电极条321之间的吸附。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输出端子310还包括安装板313,安装板313上设有两个磁条311,两个磁条311间隔设置,多个充电触点312并排设置于两个磁条311之间。本实施例技术方案通过在安装板313上设置两个磁条311,两个磁条311均可以与第一电极条321磁吸配合,以使输入端子320与输出端子310之间正接(第一电极条321在前,第二电极条322在后)还是反接(第一电极条321在后,第二电极条322在前)均可以,从而使得用户在充电操作时无需留意输入端子320的放置,从而进一步提升对电子设备充电的便捷性。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板313包括有PCB板,PCB板与电流电压转换模块500通过电线缆电连接。另外,输入端子320还设有插接端口323,插接端口323用以插接于待充电电子装置的充电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壳座210开设有多个通孔211,每一所述通孔211用以供对应的所述磁条311和所述充电触点312露出,每一安装板313的两端夹设于底壳400与壳座210之间。可以理解,当充电完毕后,将电子设备取出时,输入端子320也会随之被拔出,为避免输出端子310在磁吸作用下一并脱离支架,壳座210会对输出端子310的上下运动进行限位,从而避免输出端子310被拔出。值得注意的是,安装板313并不会被夹紧在底壳400与壳座210之间,底壳400与壳座210之间会预留安装板313进行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的空间,如此,当输入端子320靠近输出端子310时,输出端子310的磁条311会主动吸附输入端子320的第一电极条321,从而迅速完成两者之间的磁吸配合。
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座100与第二插座200一体成型设置,如此,能够方便排插的制造,以及增加排插的强度。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插座200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插座100的侧壁,如此,当第二插座200损坏时,无需将第一插座100也一并拆下,而只需将第二插座200拆卸下来即可,从而方便对第二插座200进行维修和更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可供充电排插,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插座,包括顶板和围设于所述顶板周侧的四个边板,所述顶板开设有两线插口和/或三线插口;
第二插座,设于所述第一插座的一侧,所述第二插座用以供待充电电子设备放置,所述第二插座连接于至少一个所述边板,与所述第二插座连接的所述边板用以供所述待充电电子设备侧靠;以及,
磁吸充电头,包括磁吸配合的输出端子和输入端子,所述输出端子设于所述第二插座内,所述输入端子用以插接于所述待充电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供充电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供充电排插还包括底壳和电流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第一插座与所述底壳围成容腔,所述电流电压转换模块和所述输出端子均安装于所述底壳上,且所述电流电压转换模块位于所述容腔内,所述输出端子与所述电流电压转换模块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供充电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板和第二长边板,所述第二插座连接于所述第一长边板,且所述第二插座沿所述第一长边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供充电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座包括壳座和设于所述壳座侧面的侧板,所述壳座连接于所述第一长边板,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长边板相对设置,所述壳座、所述侧板和所述第一长边板共同围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以供待充电电子设备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供充电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座连接于所述第一长边板的下端,所述侧板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长边板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供充电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底面自所述第一长边板朝向所述侧板且向上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长边板朝向所述第二长边板且向上倾斜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供充电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充电头包括多个所述输出端子,多个所述输出端子沿所述容置槽的长度方向排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供充电排插,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输出端子包括间隔设置的磁条和多个充电触点,多个所述充电触点沿所述磁条的延伸方向排列,所述输入端子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条和第二电极条,所述第一电极条用以与所述磁条磁吸配合,所述第二电极条用以与至少一个所述充电触点配合对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供充电排插,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输出端子包括安装板和间隔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个所述磁条,多个所述充电触点并排设置于两个所述磁条的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供充电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座开设有多个通孔,每一所述通孔用以供对应的所述磁条和所述充电触点露出,每一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夹设于所述底壳与所述壳座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供充电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座与所述第二插座一体成型。
CN202020649354.XU 2020-04-24 2020-04-24 可供充电排插 Active CN211700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49354.XU CN211700838U (zh) 2020-04-24 2020-04-24 可供充电排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49354.XU CN211700838U (zh) 2020-04-24 2020-04-24 可供充电排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00838U true CN211700838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81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49354.XU Active CN211700838U (zh) 2020-04-24 2020-04-24 可供充电排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008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57318A (en) Structure of battery charger for different size and specification batteries
CN100530852C (zh) 供电插座
WO2019201015A1 (zh) 背夹电池
CN112311040A (zh)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CN105762582A (zh) 一种usb连接插头
CN211700838U (zh) 可供充电排插
CN211930299U (zh) 磁吸充电座及磁吸充电组件
CN216794673U (zh) 一种带充电模组的保护壳
CN210957231U (zh) 转换插座
KR101658200B1 (ko) 모바일 단말을 위한 휴대용 무선 충전 장치
KR200474737Y1 (ko) 모바일 단말기용 충전 거치대
CN216773739U (zh) 一种可拓展式的插座
CN218498532U (zh) 一种新型充电基座
CN217848384U (zh) 一种多功能插排
CN216872427U (zh) 一种方便携带的充电宝用多功能充电线
CN218415115U (zh) 绕线固定排插
CN205141186U (zh) 电连接器
CN219419774U (zh) 一种防尘的usb无线充电插排
CN218215989U (zh) 一种倾倒断电的立式插座
CN212725697U (zh) 智能排插
TWI836858B (zh) 配重式轉接插座構造
CN213072140U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219779352U (zh) 带开关保护的多接口快充插座
CN219145056U (zh) 储能电源
CN216413362U (zh) 可拆卸式插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