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00067U - 一种互锁装置和电源输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互锁装置和电源输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00067U
CN211700067U CN202020175053.8U CN202020175053U CN211700067U CN 211700067 U CN211700067 U CN 211700067U CN 202020175053 U CN202020175053 U CN 202020175053U CN 211700067 U CN211700067 U CN 2117000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switch
input device
operating handle
closed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7505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欣泉
查想
冉小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7505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000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000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000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互锁装置和电源输入设备。互锁装置包括:第一把手,用于安装在第一部件的第一开关的操作手柄上;第二把手,用于安装在第二部件的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上;滑动件和限位件,限位件用于安装在第一部件和/或第二部件上,设置为能使滑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滑动,在第一位置时滑动件能使第一把手带动第一开关的操作手柄移动至闭合位置且能阻止第二把手带动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移动至闭合位置;在第二位置时滑动件能使第二把手带动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移动至闭合位置且能阻止第一把手带动第一开关的操作手柄移动至闭合位置。本申请提供的互锁装置和电源输入设备,同一时间只有一路开关接通,对现有部件改动小,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互锁装置和电源输入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互锁装置和电源输入设备。
背景技术
交流输入装置广泛应用于站点电源上,部分电源要求配置两路输入装置,并且需要实现只有其中一路能接通且另外一路必须断开的功能,以防止两路同时接通时由于过载而导致器件烧坏。现有实现该功能的装置对部件结构改动较大并且结构复杂,不利于降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互锁装置和包括该互锁装置的电源输入设备,能够实现同一时间只有一路开关接通的功能,并且对现有部件改动较小,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
为此,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互锁装置,包括:第一把手,用于安装在第一部件的第一开关的操作手柄上;第二把手,用于安装在第二部件的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上;以及滑动件和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安装在所述第一部件和/或所述第二部件上,且设置为能够使所述滑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动件允许所述第一把手带动所述第一开关的操作手柄移动至闭合位置,且能够阻止所述第二把手带动所述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移动至闭合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动件允许所述第二把手带动所述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移动至闭合位置,且能够阻止所述第一把手带动所述第一开关的操作手柄移动至闭合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包括凸出部和位于所述凸出部的沿着滑动方向的两端的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凹陷方向与所述操作手柄朝向闭合位置移动的方向相同,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把手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一凹陷部,使得所述第一把手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开关的操作手柄沿所述凹陷方向移动至闭合位置,所述第二把手的一端对应所述凸出部,以阻止所述第二把手带动所述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沿所述凹陷方向移动至闭合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把手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二凹陷部,使得所述第二把手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沿所述凹陷方向移动至闭合位置,所述第一把手的一端对应所述凸出部,以阻止所述第一把手带动所述第一开关的操作手柄沿所述凹陷方向移动至闭合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均包括板体,所述第一凹陷部的板体上设置有第一长孔,所述第二凹陷部的板体上设置有第二长孔,所述第一长孔和所述第二长孔的长度方向均沿所述滑动方向,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穿入所述第一长孔设置,并用于安装在第一部件的第一框架上,所述第二限位件穿入所述第二长孔设置,并用于安装在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二框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各自为螺钉、螺栓、铆钉和销中的一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包括凸台以及沿着所述滑动方向伸出所述凸台且在所述第一长孔的两侧或所述第二长孔的两侧与所述板体相连的第一伸出部和第二伸出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的内部设置有隔室;和/或,所述第一伸出部位于所述凸台的朝向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第二把手的侧面,所述第一伸出部伸出所述凸台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伸出部伸出所述凸台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第二把手的另一端均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用于与所述第一部件或所述第二部件上设置的定位结构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第二把手均包括第一把手部、第二把手部和紧固件,所述第一把手部和所述第二把手部通过所述紧固件连接形成容纳所述第一开关或所述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的容纳腔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把手部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连接形成L形,所述顶板的远离所述侧板的侧边上设置有折弯部,所述侧板的用于朝向所述操作手柄的内侧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第二把手部包括底板,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底板和所述加强筋设置,所述底板的对应所述折弯部的侧边上设置有折弯结构;其中,所述折弯部和所述折弯结构用于卡合所述操作手柄的凸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第二把手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对应所述第一开关或所述第二开关的指示灯设置,所述指示灯用于指示所述操作手柄处于闭合位置或处于断开位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源输入设备,包括:第一输入装置,包括第一开关;第二输入装置,包括第二开关;和上述的互锁装置,所述第一把手安装在所述第一开关的操作手柄上,所述第二把手安装在所述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上,所述限位件安装在作为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输入装置和/或作为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二输入装置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装置包括第一框架,所述第一开关安装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输入装置包括第二框架,所述第二开关安装于所述第二框架;所述限位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装置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把手的导向部配合的定位结构;和/或,所述第二输入装置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把手的导向部配合的定位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和所述定位结构中的一者为孔体且另一者为柱体,所述柱体的外周壁与所述孔体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的取值范围为0.05mm-0.1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输入设备还包括插框,所述插框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插槽,所述第一输入装置和所述第二输入装置在所述插槽内沿着第二方向层叠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第一位置时,滑动件能够使第一把手带动第一开关的操作手柄移动至闭合位置,且能够阻止第二把手带动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移动至闭合位置,而在第二位置时,滑动件能够使第二把手带动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移动至闭合位置,且能够阻止第一把手带动第一开关的操作手柄移动至闭合位置,也就是说,滑动件在第一位置时能够使第一开关接通且同时使第二开关断开,在第二位置时能够使第二开关接通且同时使第一开关断开,从而实现了同一时间只有一路开关接通的功能,并且由于上述功能是通过安装在操作手柄上的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与滑动件的配合实现的,与将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设置为能够与滑动件配合来实现上述功能的方案相比,或者与将滑动件的结构设置为能够与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配合来实现上述功能的方案相比,对诸如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部件的结构改动较小,同时互锁装置的结构简单,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一种电源输入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空气开关的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互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滑动件的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滑动件的主视图;
图6为图4所示的滑动件的右视图;
图7为图4所示的滑动件的后视图;
图8为第一把手或第二把手的组装立体图;
图9为图8所示的第一把手或第二把手的分解立体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输入设备的立体图,其中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均处于断开位置;
图11为图10所示的电源输入设备的变化状态立体图,其中第一开关的操作手柄处于闭合位置,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处于断开位置;
图12为图10所示的电源输入设备的另一变化状态立体图,其中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处于闭合位置,第一开关的操作手柄处于断开位置;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电源输入设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抵触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一种电源输入设备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该电源输入设备包括两个交流输入装置100,每个交流输入装置100包括空气开关1001和框架1002,空气开关1001安装在框架1002上。图2为图1中的空气开关1001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该空气开关1001包括操作手柄Z,操作手柄Z的相对的两侧上设置有凸缘T,操作手柄Z上还可设置缝隙F。其中,空气开关1001可为1P空开、2P空开和3P空开等,图2所示的空气开关为4P空开,即有四根线接入/出。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互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互锁装置包括第一把手1、第二把手2以及滑动件3和限位件4。第一把手1用于安装在第一部件的第一开关的操作手柄上,第二把手2用于安装在第二部件的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上。其中,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可为交流输入装置,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可为空气开关。限位件4用于安装在第一部件和/或第二部件上,例如,限位件4可以安装在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上,优选地,为了避免对现有空开产品的结构改动,以便能够直接应用目前已有的空开产品,限位件4可安装在交流输入装置的框架上。
并且,限位件4设置为能够使滑动件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其中:在第一位置时,滑动件3允许第一把手1带动第一开关的操作手柄移动至闭合位置,且能够阻止第二把手2带动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移动至闭合位置;在第二位置时,滑动件3允许第二把手2带动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移动至闭合位置,且能够阻止第一把手1带动第一开关的操作手柄移动至闭合位置。
也就是说,滑动件3在第一位置时能够使第一开关接通且同时使第二开关断开,在第二位置时能够使第二开关接通且同时使第一开关断开,从而实现了同一时间只有一路开关接通的功能,并且上述功能是通过安装在操作手柄上的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与滑动件3的配合实现的,与将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设置为能够与滑动件3配合来实现上述功能的方案相比,或者与将滑动件3的结构设置为能够与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配合来实现上述功能的方案相比,对诸如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部件的结构改动较小,并且互锁装置的结构简单,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滑动件的立体图。图5为图4所示的滑动件的主视图。图6为图4所示的滑动件的右视图。如图4、图5和图6所示,为了使滑动件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仅有一路开关能够接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件3包括凸出部31和位于凸出部31的沿着滑动方向的两端的第一凹陷部32和第二凹陷部33,第一凹陷部32和所述第二凹陷部33的凹陷方向X(参见图6中箭头X所示方向)与操作手柄朝向闭合位置移动的方向相同,其中:在第一位置时,第一把手1的一端对应第一凹陷部32,使得第一把手1能够带动第一开关的操作手柄沿凹陷方向X移动至闭合位置,第二把手2的一端对应凸出部31,以阻止第二把手2带动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沿凹陷方向X移动至闭合位置,也就是说,在第一位置时,朝向第一凹陷部32按压第一把手1能够将第一开关的操作手柄下压至闭合位置,而由于第二把手2对应凸出部31,按压第二把手2时会被凸出部31顶住,进而无法将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下压至闭合位置,第二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在第二位置时,第二把手2的一端对应第二凹陷部33,使得第二把手2能够带动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沿凹陷方向X移动至闭合位置,第一把手1的一端对应凸出部31,以阻止第一把手1带动第一开关的操作手柄沿凹陷方向X移动至闭合位置,也就是说,在第二位置时,朝向第二凹陷部33按压第二把手2能够将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下压至闭合位置,而由于第一把手1对应凸出部31,按压第一把手1时会被凸出部31顶住,进而无法将第一开关的操作手柄下压至闭合位置,第一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如图4、图5和图7所示,为了使滑动件3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陷部32和第二凹陷部33均包括板体,第一凹陷部32的板体上设置有第一长孔321,第二凹陷部33的板体上设置有第二长孔331,第一长孔321和第二长孔331的长度方向均沿滑动方向,如图3所示,限位件4包括第一限位件41和第二限位件42,第一限位件41穿入第一长孔321设置,并用于安装在第一部件的第一框架上,第二限位件42穿入第二长孔331设置,并用于安装在第二部件的第二框架上。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各自可为螺钉、螺栓、铆钉和销中的一者。
并且,为了使得凸出部31能够起到阻止第一把手1或第二把手2移动的作用和同时方便在上面提到的板体上设置第一长孔321和第二长孔331,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出部31包括凸台311以及沿着滑动方向伸出凸台311且在第一长孔321的两侧或第二长孔331的两侧与板体相连的第一伸出部312和第二伸出部313。
进一步地,第一伸出部312位于凸台311的朝向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的侧面,第一伸出部312伸出凸台311的长度小于第二伸出部313伸出凸台311的长度。将第一伸出部312的伸出长度设置的较小,使得在第一把手1的一端或第二把手2的一端沿着凹陷方向X移动至闭合位置时,第一伸出部312不会与第一把手1或第二把手2产生干涉,而将第二伸出部313的伸出长度设置的较长,有助于提高滑动件3的结构强度。
图7为图4所示的滑动件的后视图。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台311的内部设置有隔室C,这样能够减轻滑动件3的重量,同时能够保证滑动件3的结构强度满足工作要求。
图8为第一把手1或第二把手2的组装立体图。如图8所示,为了方便把手带动操作手柄在闭合位置与断开位置之间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的另一端均设置有导向部D,导向部D用于与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上设置的定位结构配合。其中,导向部D可设置在下面将介绍的第一把手部S1的侧板S12上,定位结构可设置在上面提到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上。导向部D可为孔体,定位结构可为柱体。
图9为图8所示的第一把手1或第二把手2的分解立体图。如图9所示,为了方便将把手安装在操作手柄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均包括第一把手部S1、第二把手部S2和紧固件S3,第一把手部S1和第二把手部S2通过紧固件S3连接形成容纳第一开关或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的容纳腔室。其中,紧固件S3可为螺钉,并且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螺钉的数量。图9所示的紧固件S3包括两个螺钉。
并且,为了使第一把手部S1和第二把手部S2通过紧固件S3能够方便且可靠地安装在第一开关或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上,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把手部S1包括顶板S11和侧板S12,顶板S11和侧板S12连接形成L形,顶板S11的远离侧板S12的侧边上设置有折弯部S13,侧板S12的用于朝向操作手柄的内侧设置有加强筋S14;第二把手部S2包括底板S21,紧固件S3穿过底板S21和加强筋S14设置,底板S21的对应折弯部S13的侧边上设置有折弯结构S22;其中,折弯部S13和折弯结构S22用于卡合操作手柄的凸缘(如图2所示的凸缘T)。具体地,可先将顶板S11上设置的折弯部S13和底板S21上设置的折弯结构S22卡合到操作手柄的凸缘上,再通过紧固件S3将第一把手部S1和第二把手部S2连接,从而使第一把手部S1和第二把手部S2卡合固定在操作手柄上。并且,如图8所示,顶板S11上可间隔设置有多个折弯部S13,底板S21上可间隔设置多个折弯结构S22,多个折弯部S13和多个折弯结构S22分别对应,优选地,部分折弯部S13和部分折弯结构S22可伸入操作手柄上的缝隙(如图2所示的缝隙F)内,这样可使得第一把手部S1和第二把手部S2能够更加牢固可靠地卡合固定在操作手柄上,并且,与在顶板S11的整个侧边上设置一个折弯部S13和在底板S21的整个侧边上设置一个折弯结构S22的方案相比,减轻了第一把手部S1和第二把手部S2的重量。
另外,为了方便观察开关的操作手柄所处的位置,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上均设置有通孔S121,通孔S121用于对应第一开关或第二开关的指示灯设置,指示灯用于指示操作手柄处于闭合位置或处于断开位置。其中,通孔S121可设置在上面提到的第一把手部S1的侧板S12上,并且通孔121的数量可根据需要选择,在图9中,通孔S121的数量为4个。举例而言,当指示灯为红色时,操作手柄处于闭合位置,第一开关或第二开关所在的电路为接通状态;当指示灯为绿色时,操作手柄处于断开位置,第一开关或第二开关连接的电路为断路状态。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输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均处于断开位置。如图10所示,该电源输入设备包括第一输入装置10、第二输入装置20和上述的互锁装置30,第一输入装置10包括第一开关101,第二输入装置20包括第二开关201,第一把手1安装在第一开关101的操作手柄上,第二把手2安装在第二开关201的操作手柄上,限位件4安装在作为第一部件的第一输入装置10和/或作为第二部件的第二输入装置20上。其中,第一开关101和第二开关201可为空气开关。限位件4可安装在第一开关101和/或第二开关201上,优选地,限位件4可安装在第一输入装置10和/或第二输入装置20的其他结构上,如下面将介绍的第一框架101和第二框架102。
由于电源输入设备包括上述的互锁装置30,因此该电源输入设备具有互锁装置的优点,即能够实现同一时间只有一路开关接通的功能,并且对诸如开关的现有部件的结构改动较小,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入装置10包括第一框架102,第一开关101安装于第一框架102;第二输入装置20包括第二框架202,第二开关201安装于第二框架202;限位件4安装在第一框架102和第二框架202上。与将限位件4安装在第一开关101和第二开关201上的方案(当限位件4包括两个螺钉时,第一开关101和第二开关201上需要设置安装螺钉的螺纹孔)相比,将限位件4安装在第一框架102和第二框架202上,能够避免对第一开关101和第二开关201的结构进行改进,这样第一开关101和第二开关201可选用目前已有的空气开关,有利于降低成本。
为了使把手能够带动开关的操作手柄在闭合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准确且顺畅地移动。如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入装置10上设置有与第一把手1的导向部D配合的定位结构P。第二输入装置10上设置有与第二把手2的导向部D配合的定位结构P。
另外,当第一把手1或第二把手2的一端与滑动件3的凸出部31对应而无法朝向凸出部31移动时,导向部D和定位结构P的配合也能够限制把手(第一把手1或第二把手2)的另一端在受到外力按压时朝向闭合位置移动,即能够防止把手的另一端相对把手的一端朝向闭合位置倾斜,从而不会使位于把手的另一端的开关的操作手柄移动至闭合位置。也就是说,定位结构P既具有导向作用,也具有限位作用。由于定位结构P的限位作用,把手的一端对应滑动件3的凸出部31时,把手的另一端无法下压到闭合位置,使得开关(第一开关101或第二开关201)的操作手柄不会接通,电路始终是断开的。
并且优选地,定位结构P设置在第一输入装置10的第一框架102和第二输入装置20的第二框架201上,与将定位结构设置在第一开关101和第二开关201上的方案相比,能够避免对第一开关101和第二开关201的结构进行改进。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防止把手的另一端相对于把手的一端倾斜,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部D和定位结构P中的一者为孔体且另一者为柱体,柱体的外周壁与孔体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的取值范围为0.05mm-0.15mm。优选地,柱体的外周壁与孔体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的取值范围为0.1mm。由于导向部D和定位结构P之间的间隙较小,因此,导向部D的运动路径不会相对定位结构P产生较大偏差,从而有效防止了把手的倾斜。
图11为图10所示的电源输入设备的变化状态立体图,其中第一开关101的操作手柄处于闭合位置,第二开关201的操作手柄处于断开位置。具体地,在图10中,滑动件3下滑至底部,第一把手1的一端对应滑动件3的第一凹陷部32但未下压。在图11中,滑动件3下滑至底部,第一把手1的一端对应滑动件3的第一凹陷部32且已下压。如图10和图11所示,当滑动件3下滑至底部时,第一把手1的一端对应滑动件3的第一凹陷部32(位于滑动件3的凸出部31以上),第一把手1能够带动第一开关101的操作手柄朝向第一凹陷部32移动至闭合位置,即凸出部31没有阻挡第一把手1,第一把手1可以下压;此时,第二把手2的一端对应滑动件3的凸出部31(凸出部31的下端部),凸出部31阻挡第二把手2下压,第二把手2无法带动第二开关201的操作手柄朝向凸出部31移动至闭合位置。
图12为图10所示的电源输入设备的另一变化状态立体图,其中第二开关201的操作手柄处于闭合位置,第一开关101的操作手柄处于断开位置。如图12所示,滑动件3上滑至顶部,第二把手2的一端对应滑动件3的第二凹陷部33且已下压,第二开关201的操作手柄处于闭合位置。具体地,当滑动件3上滑至顶部时,第二把手2的一端对应滑动件3的第二凹陷部33(位于滑动件3的凸出部31以下),第二把手2能够带动第二开关201的操作手柄朝向第二凹陷部33移动至闭合位置,即凸出部31没有阻挡第二把手2,第二把手2可以下压;此时,第一把手1的一端对应滑动件3的凸出部31(凸出部31的上端部),凸出部31阻挡第一把手1下压,第一把手1无法带动第一开关101的操作手柄朝向凸出部31移动至闭合位置。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电源输入设备的立体图。如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输入设备还包括插框40,插框40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插槽401,第一输入装置10和第二输入装置20在插槽401内沿着第二方向层叠设置,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输入设备的具体安装过程可如下:将第一把手1安装在第一输入装置10的第一开关101的操作手柄上,将第二把手2安装在第二输入装置20的第二开关201的操作手柄上,将安装有把手的第一输入装置10和第二输入装置20上下堆叠地放置在插框40的插槽401内,然后安装滑动件3,滑动件3通过第一限位件41和第二限位件42固定在第一输入装置10的第一框架102和第二输入装置20的第二框架202上,安装完成后滑动件3能够上下滑动,即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适合的方式结合。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互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把手(1),用于安装在第一部件的第一开关的操作手柄上;
第二把手(2),用于安装在第二部件的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上;以及
滑动件(3)和限位件(4),所述限位件(4)用于安装在所述第一部件和/或所述第二部件上,且设置为能够使所述滑动件(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动件(3)允许所述第一把手(1)带动所述第一开关的操作手柄移动至闭合位置,且能够阻止所述第二把手(2)带动所述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移动至闭合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动件(3)允许所述第二把手(2)带动所述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移动至闭合位置,且能够阻止所述第一把手(1)带动所述第一开关的操作手柄移动至闭合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3)包括凸出部(31)和位于所述凸出部(31)的沿着滑动方向的两端的第一凹陷部(32)和第二凹陷部(33),所述第一凹陷部(32)和所述第二凹陷部(33)的凹陷方向与所述操作手柄朝向闭合位置移动的方向相同,其中:
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把手(1)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一凹陷部(32),使得所述第一把手(1)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开关的操作手柄沿所述凹陷方向移动至闭合位置,所述第二把手(2)的一端对应所述凸出部(31),以阻止所述第二把手(2)带动所述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沿所述凹陷方向移动至闭合位置;
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把手(2)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二凹陷部(33),使得所述第二把手(2)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沿所述凹陷方向移动至闭合位置,所述第一把手(1)的一端对应所述凸出部(31),以阻止所述第一把手(1)带动所述第一开关的操作手柄沿所述凹陷方向移动至闭合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互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32)和所述第二凹陷部(33)均包括板体,所述第一凹陷部(32)的板体上设置有第一长孔(321),所述第二凹陷部(33)的板体上设置有第二长孔(331),所述第一长孔(321)和所述第二长孔(331)的长度方向均沿所述滑动方向,所述限位件(4)包括第一限位件(41)和第二限位件(42),所述第一限位件(41)穿入所述第一长孔(321)设置,并用于安装在第一部件的第一框架上,所述第二限位件(42)穿入所述第二长孔(331)设置,并用于安装在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二框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互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31)包括凸台(311)以及沿着所述滑动方向伸出所述凸台(311)且在所述第一长孔(321)的两侧或所述第二长孔(331)的两侧与所述板体相连的第一伸出部(312)和第二伸出部(3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互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台(311)的内部设置有隔室(C);和/或,
所述第一伸出部(312)位于所述凸台(311)的朝向所述第一把手(1)和所述第二把手(2)的侧面,所述第一伸出部(312)伸出所述凸台(31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伸出部(313)伸出所述凸台(311)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互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1)和所述第二把手(2)的另一端均设置有导向部(D),所述导向部(D)用于与所述第一部件或所述第二部件上设置的定位结构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互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1)和所述第二把手(2)均包括第一把手部(S1)、第二把手部(S2)和紧固件(S3),所述第一把手部(S1)和所述第二把手部(S2)通过所述紧固件(S3)连接形成容纳所述第一开关或所述第二开关的操作手柄的容纳腔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互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把手部(S1)包括顶板(S11)和侧板(S12),所述顶板(S11)和所述侧板(S12)连接形成L形,所述顶板(S11)的远离所述侧板(S12)的侧边上设置有折弯部(S13),所述侧板(S12)的用于朝向所述操作手柄的内侧设置有加强筋(S14);
所述第二把手部(S2)包括底板(S21),所述紧固件(S3)穿过所述底板(S21)和所述加强筋(S14)设置,所述底板(S21)的对应所述折弯部(S13)的侧边上设置有折弯结构(S22);
其中,所述折弯部(S13)和所述折弯结构(S22)用于卡合所述操作手柄的凸缘。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互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1)和所述第二把手(2)上均设置有通孔(S121),所述通孔(S121)用于对应所述第一开关或所述第二开关的指示灯设置,所述指示灯用于指示所述操作手柄处于闭合位置或处于断开位置。
10.一种电源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输入装置(10),包括第一开关(101);
第二输入装置(20),包括第二开关(201);和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互锁装置(30),所述第一把手(1)安装在所述第一开关(101)的操作手柄上,所述第二把手(2)安装在所述第二开关(201)的操作手柄上,所述限位件(4)安装在作为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输入装置(10)和/或作为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二输入装置(20)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入装置(10)包括第一框架(102),所述第一开关(101)安装于所述第一框架(102);
所述第二输入装置(20)包括第二框架(202),所述第二开关(201)安装于所述第二框架(202);
所述限位件(4)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102)和所述第二框架(202)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入装置(1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把手(1)的导向部(D)配合的定位结构(P);和/或,
所述第二输入装置(2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把手(2)的导向部(D)配合的定位结构(P)。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源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D)和所述定位结构(P)中的一者为孔体且另一者为柱体,所述柱体的外周壁与所述孔体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的取值范围为0.05mm-0.15mm。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入设备还包括插框(40),所述插框(40)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插槽(401),所述第一输入装置(10)和所述第二输入装置(20)在所述插槽内沿着第二方向层叠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CN202020175053.8U 2020-02-14 2020-02-14 一种互锁装置和电源输入设备 Active CN2117000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5053.8U CN211700067U (zh) 2020-02-14 2020-02-14 一种互锁装置和电源输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5053.8U CN211700067U (zh) 2020-02-14 2020-02-14 一种互锁装置和电源输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00067U true CN211700067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77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75053.8U Active CN211700067U (zh) 2020-02-14 2020-02-14 一种互锁装置和电源输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000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30697B1 (en)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unit
CN211700067U (zh) 一种互锁装置和电源输入设备
US8217739B2 (en) Micro switch
EP4167263B1 (en) Switch,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EP1905055B1 (en) Switching apparatus, particularly power circuit breaker
JP6587013B1 (ja) 電気機器のレール取付け構造
CN101395773A (zh) 将电器设备应用于设备装配导轨的支撑装置
CN210668192U (zh) 船形开关
CA1125824A (en) Detachable switch structure
CN213816750U (zh) 一种闭锁滑动装置及双电源开关柜
CN111480267B (zh) 端子台以及空调装置
CN219046275U (zh) 一种触头壳体组件及接触器
CN217768195U (zh) 一种微型滑动开关
CN219657750U (zh) 模块盒盖安装结构及电能表
JP3847347B2 (ja) 押ボタンのような制御あるいは信号送信装置
CN220085941U (zh) 动触点组件、安全开关传感器和安全开关
CN214411071U (zh) 交流接触器的上下基座卡扣式组装结构
CN110853950A (zh) 空开互锁机构及电气设备
US7176395B2 (en) Multi-switch throw linkage
CN221176117U (zh) 一种断路器
CN220253065U (zh) 开关装置
CN219459561U (zh) 安装于导轨的模块安装座和导轨组件
CN111452316B (zh) 开模顺序控制机构及模具***
CN219034523U (zh) 一种可调连接组件及门窗***
CN210052693U (zh) 动衔铁固定结构以及接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0

Address after: 518043 No. 01, 39th floor, building a, antuoshan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33, antuoshan Sixth Road, Xiang'an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Bantian,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