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33838U - 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33838U
CN211633838U CN201922299964.1U CN201922299964U CN211633838U CN 211633838 U CN211633838 U CN 211633838U CN 201922299964 U CN201922299964 U CN 201922299964U CN 211633838 U CN211633838 U CN 211633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efrigeration
neck
housing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9996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苗秀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29996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33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33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338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包括壳体组件、调节组件、第一制冷组件和第二制冷组件,壳体组件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制冷组件和第二制冷组件,第一制冷组件和第二制冷组件的一端之间连接有调节组件。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制冷组件和第二制冷组件的配合使用,可以快速实现使用者颈部皮肤的降温,通过渗透作用便可对流经颈总动脉的血液进行降温,从而实现人体的快速防暑降温效果,通过调节组件的使用,使得装置可以根据使用者颈部的大小来进行尺寸调节,从而使得其可以适用于更多的人群,有效地扩大了装置的使用范围,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能;本实用新型小巧轻便,可折叠收纳,便于携带。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夏季,由于高温天气,使得人们在室外运动或行走时经常会出现大汗淋漓的状态,尤其是人体的面部和颈部。而对于人体颈部其左右侧具有负责脑部血液输送的颈总动脉,到颈上部时分为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前者分布至头顶部和颜面部,后者进入颅内分布至脑和眼眶内。因此可以通过对颈部皮肤降温并渗透至对流经颈总动脉血液降温实现整个头部的降温。
目前在生活中常见的颈部降温方法为:在人体发烧时使用湿毛巾或降温贴敷在颈部都有很好的降温作用,其就是利用蒸发降温原理降低皮肤及流经皮肤颈总动脉血液的温度实现物理“退烧”的作用。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利用半导体技术对颈部降温已经被广泛应用。然而,现有的半导体颈部降温装置存在体积较大和使用场景受限的问题,此外,现有的半导体颈部降温装置其不能根据使用者颈部的大小来进行尺寸调节,从而使得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不能很好地满足于人们的使用需求。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包括壳体组件、调节组件、第一制冷组件和第二制冷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内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制冷组件和第二制冷组件,所述第一制冷组件和所述第二制冷组件的一端之间连接有所述调节组件。
优选的,为了便于实现调节组件、第一制冷组件和第二制冷组件的安装与放置,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和所述第四壳体为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三壳体和所述第四壳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接触。
优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装置的散热效果,便于实现壳体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三壳体和所述第四壳体上均开设有若干散热槽,所第三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和所述第四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均开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配合的开口。
优选的,为了可以实现对装置的尺寸进行调节,满足更多不同人群的使用,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板、固定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调节板的前侧设置有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前侧对称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调节板的中部对称设置有两组调节块,且所述调节块与所述调节板之间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为了可以起到很好的透气效果,提高使用者的佩戴舒适性,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前侧设置有透气板,且所述透气板的后侧通过两组连接柱与所述固定板的前侧中部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
优选的,为了可以通过颈部的降温来实现人体的防暑降温效果,所述第一制冷组件包括第一散热片、第一散热风扇、第二散热风扇、第一固定连接板、第一制冷片和第一传导铝板,所述第一固定连接板的中部卡设有所述第一制冷片,所述第一固定连接板的外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散热风扇和所述第二散热风扇,所述第一固定连接板的内侧设置有所述第一传导铝板。
优选的,为了使得第一固定连接板可以在第一连接板上进行转动,可以更好地贴合于使用者的颈部皮肤,提高其降温效果,所述第一固定连接板的后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之间通过若干第一销轴活动连接。
优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体的防暑降温效果,所述第二制冷组件包括第二散热片、第三散热风扇、第四散热风扇、第二固定连接板、第二制冷片和第二传导铝板,所述第二固定连接板的中部卡设有所述第二制冷片,所述第二固定连接板的外侧设置有所述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三散热风扇和所述第四散热风扇,所述第二固定连接板的内侧设置有所述第二传导铝板。
优选的,为了使得第二固定连接板可以在第二连接板上进行转动,可以更好地贴合于使用者的颈部皮肤,进一步提高其降温效果,所述第二固定连接板的后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之间通过若干第二销轴活动连接。
优选的,为了便于实现第一制冷片和第二制冷片的安装与放置,所述第一固定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固定连接板的中部均开设有与别与所述第一制冷片和所述第二制冷片相配合的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制冷组件和第二制冷组件的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完成对使用者颈部皮肤的降温,通过颈部皮肤的降温并渗透至对流经颈总动脉的血液进行降温,在血液的循环带动下,便可实现躯体的降温,从而实现人体的快速防暑降温效果。
2、本实用新型调节组件的使用,使得装置可以根据使用者颈部的大小来对装置的尺寸进行调节,从而使得其可以适用于更多的人群,有效地扩大了装置的使用范围,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能。
3、本实用新型小巧轻便,可折叠收纳,携带使用轻松自在,且使用时间长,使用场景不受限制,同时经过严格的美学和人体工程学设计,不仅美观大方,使用不突兀,而且还可以更好的适用于人体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的***图之一;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的***图之二。
图中:
1、壳体组件;101、第一壳体;102、第二壳体;103、第三壳体;104、第四壳体;105、散热槽;106、开口;2、调节组件;201、调节板;202、固定板;203、第一连接板;204、第二连接板;205、调节块;206、透气板;3、第一制冷组件;301、第一散热片;302、第一散热风扇;303、第二散热风扇;304、第一固定连接板;305、第一制冷片;306、第一传导铝板;4、第二制冷组件;401、第二散热片;402、第三散热风扇;403、第四散热风扇;404、第二固定连接板;405、第二制冷片;406、第二传导铝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于携带的半导体快速降温装置,包括壳体组件1、调节组件2、第一制冷组件3和第二制冷组件4,所述壳体组件1的内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制冷组件3和第二制冷组件4,所述第一制冷组件3和所述第二制冷组件4的一端之间连接有所述调节组件2。具体应用时,该降温装置的中间位置焊接有一条电源线用于该装置的供电使用,且所述壳体组件1上留有一个用于走线的圆孔,所述电源线分别用于所述第一制冷组件3和所述第二制冷组件4的供电,所述电源线的另一端接USB,使用时,可插接在移动电源上进行供电。该装置小巧轻便(135克),可折叠收纳,携带使用轻松自在,展开大小为宽120mm,高30mm、纵深120mm。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制冷组件3和第二制冷组件4的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完成对使用者颈部皮肤的降温,通过颈部皮肤的降温并渗透至对流经颈总动脉的血液进行降温,在血液的循环带动下,便可实现躯体的降温,从而实现人体的快速防暑降温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第一壳体101、第二壳体102、第三壳体103和第四壳体104,所述第三壳体103和所述第四壳体104为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三壳体103和所述第四壳体10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101和所述第二壳体102的一端接触。通过壳体组件1的使用,从而便于实现调节组件2、第一制冷组件3和第二制冷组件4的安装与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壳体103和所述第四壳体104上均开设有若干散热槽105,所第三壳体103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1的一端和所述第四壳体104靠近所述第二壳体102的一端均开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101和所述第二壳体102相配合的开口106。通过若干散热槽105的使用,便于实现装置的散热效果,通过开口106的使用,便于实现第一壳体101与第三壳体103之间、第二壳体102与第四壳体104之间的连接,具体应用时,所述第一壳体101和所述第二壳体102的一端分别设于所述第三壳体103和所述第四壳体104的开口106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2包括调节板201、固定板202、第一连接板203和第二连接板204,所述调节板201的前侧设置有所述固定板202,所述固定板202的前侧对称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板203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04,且所述第一连接板203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04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101和所述第二壳体102构成用于安装调节板201和固定板202的腔室,所述调节板201的中部对称设置有两组调节块205,且所述调节块205与所述调节板201之间为滑动连接,两组所述调节块205的外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101和所述第二壳体102的内侧连接。通过调节组件2的使用,使得其可以根据使用者颈部的大小来对装置的尺寸进行调节,从而使得其可以适用于更多的人群,有效地扩大了装置的使用范围,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203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04的前侧设置有透气板206,且所述透气板206的后侧通过两组连接柱与所述固定板202的前侧中部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03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04之间。通过这样设置,可以起到很好的透气效果,提高使用者的佩戴舒适性。具体应用时,所述透气板206设于第一连接板203和第二连接板204的前侧且不接触,同时,第一连接板203和第二连接板204位于透气板206与固定板202之间,且能够在调节板201上进行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制冷组件3包括第一散热片301、第一散热风扇302、第二散热风扇303、第一固定连接板304、第一制冷片305和第一传导铝板306,所述第一固定连接板304的中部卡设有所述第一制冷片305,所述第一固定连接板304的外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散热片301,所述第一散热片3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散热风扇302和所述第二散热风扇303,所述第一固定连接板304的内侧设置有所述第一传导铝板306。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连接板304的后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03的一端之间通过若干第一销轴活动连接。通过第一销轴的使用,可以实现第一固定连接板304与第一连接板203之间的转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固定连接板304可以实现转动,进而可以更好地贴合使用者的颈部皮肤,提高降温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制冷组件4包括第二散热片401、第三散热风扇402、第四散热风扇403、第二固定连接板404、第二制冷片405和第二传导铝板406,所述第二固定连接板404的中部卡设有所述第二制冷片405,所述第二固定连接板404的外侧设置有所述第二散热片401,所述第二散热片4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三散热风扇402和所述第四散热风扇403,所述第二固定连接板404的内侧设置有所述第二传导铝板406。通过第一制冷组件3和第二制冷组件4的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完成对使用者颈部皮肤的降温,通过颈部皮肤的降温并渗透至对流经颈总动脉的血液进行降温,从而实现人体的快速防暑降温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连接板404的后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04的一端之间通过若干第二销轴活动连接。通过第二销轴的使用,可以实现第二固定连接板404与第二连接板204之间的转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二固定连接板404可以实现转动,进而可以更好地贴合使用者的颈部皮肤,提高降温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连接板304和所述第二固定连接板404的中部均开设有与别与所述第一制冷片305和所述第二制冷片405相配合的安装槽。通过这样设置,便于实现第一制冷片305和第二制冷片405的安装与放置。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际应用时,通过电源线外接移动电源,对装置进行供电,通电后,第一制冷片305和第二制冷片405开始工作,冷气通过第一传导铝板306和第二传导铝板406与使用者的颈部皮肤接触,并实现对使用者颈部皮肤的降温,当动脉和静脉外皮肤点的动脉血和静脉血经过时,通过渗透原理对动脉血和静脉血进行降温,从而实现人体的快速防暑降温效果;第一制冷组件3和第二制冷组件4散发的热量通过第一散热片301和第二散热片401散发出去,同时通过第一散热风扇302、第二散热风扇303、第三散热风扇402和第四散热风扇403对散热片做功,加快散热循环工作的进行,提高其散热速率。
当需要对装置的尺寸进行调节时,只需双手向外拉动调节块205,便可使得调节块205在调节板201上向外滑动,从而带动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向外侧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分别带动第一连接板203和第二连接板204向外侧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固定连接板304和第二固定连接板404向外侧移动,从而带动第三壳体103和第四壳体104向外侧移动,进而完成尺寸的调节。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制冷组件3和第二制冷组件4的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完成对使用者颈部皮肤的降温,通过颈部皮肤的降温并渗透至对流经颈总动脉的血液进行降温,在血液的循环带动下,便可实现躯体的降温,从而实现人体的快速防暑降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调节组件2的使用,使得装置可以根据使用者颈部的大小来对装置的尺寸进行调节,从而使得其可以适用于更多的人群,有效地扩大了装置的使用范围,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小巧轻便,可折叠收纳,携带使用轻松自在,且使用时间长,使用场景不受限制,同时经过严格的美学和人体工程学设计,不仅美观大方,使用不突兀,而且还可以更好的适用于人体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调节组件(2)、第一制冷组件(3)和第二制冷组件(4),所述壳体组件(1)的内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制冷组件(3)和第二制冷组件(4),所述第一制冷组件(3)和所述第二制冷组件(4)的一端之间连接有所述调节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第一壳体(101)、第二壳体(102)、第三壳体(103)和第四壳体(104),所述第三壳体(103)和所述第四壳体(104)为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三壳体(103)和所述第四壳体(10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101)和所述第二壳体(102)的一端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103)和所述第四壳体(104)上均开设有若干散热槽(105),所第三壳体(103)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1)的一端和所述第四壳体(104)靠近所述第二壳体(102)的一端均开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101)和所述第二壳体(102)相配合的开口(1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2)包括调节板(201)、固定板(202)、第一连接板(203)和第二连接板(204),所述调节板(201)的前侧设置有所述固定板(202),所述固定板(202)的前侧对称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板(203)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04),所述调节板(201)的中部对称设置有两组调节块(205),且所述调节块(205)与所述调节板(201)之间为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03)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04)的前侧设置有透气板(206),且所述透气板(206)的后侧通过两组连接柱与所述固定板(202)的前侧中部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03)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0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组件(3)包括第一散热片(301)、第一散热风扇(302)、第二散热风扇(303)、第一固定连接板(304)、第一制冷片(305)和第一传导铝板(306),所述第一固定连接板(304)的中部卡设有所述第一制冷片(305),所述第一固定连接板(304)的外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散热片(301),所述第一散热片(3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散热风扇(302)和所述第二散热风扇(303),所述第一固定连接板(304)的内侧设置有所述第一传导铝板(30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连接板(304)的后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03)的一端之间通过若干第一销轴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冷组件(4)包括第二散热片(401)、第三散热风扇(402)、第四散热风扇(403)、第二固定连接板(404)、第二制冷片(405)和第二传导铝板(406),所述第二固定连接板(404)的中部卡设有所述第二制冷片(405),所述第二固定连接板(404)的外侧设置有所述第二散热片(401),所述第二散热片(4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三散热风扇(402)和所述第四散热风扇(403),所述第二固定连接板(404)的内侧设置有所述第二传导铝板(40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连接板(404)的后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04)的一端之间通过若干第二销轴活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连接板(304)和所述第二固定连接板(404)的中部均开设有与别与所述第一制冷片(305)和所述第二制冷片(405)相配合的安装槽。
CN201922299964.1U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 Active CN211633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99964.1U CN211633838U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99964.1U CN211633838U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33838U true CN211633838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97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99964.1U Active CN211633838U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338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3133A (zh) * 2019-12-19 2020-03-20 苗秀丽 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3133A (zh) * 2019-12-19 2020-03-20 苗秀丽 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68302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03423725U (zh) 一种手机散热装置
WO2015149536A1 (zh) 眼部按摩器
CN211633838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
CN111000630A (zh) 一种手持式半导体激光美容器
CN212899063U (zh) 挂脖风扇
WO2023109472A1 (zh) 一种侧向吹风散热器及无线充电器
CN110893133A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
CN214404034U (zh) 挂脖风扇
CN208863055U (zh) 一种散热性能高的k歌音响
CN105559229A (zh) 一种制冷头盔
CN215860873U (zh) 挂脖风扇
CN209594131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09807220U (zh) 用于帽子的调温装置
CN218458313U (zh) 头戴式眼部按摩仪
CN209489044U (zh) 充电装置
CN109803519A (zh) 一种移动终端散热装置
CN212723912U (zh) 一种笔记本散热器
CN206837012U (zh) 颈部降温装置
CN212961978U (zh) 一种微型降温器
CN218998703U (zh) 一种降温稳定的散热片
CN215872456U (zh) 散热器
CN214909005U (zh) 一种颈部调温仪
CN218442594U (zh) 便携式冷热风扇
CN213213210U (zh) 电机固定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