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16202U - 一种手糊法生产玻璃钢制品树脂混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糊法生产玻璃钢制品树脂混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16202U
CN211616202U CN201921750300.6U CN201921750300U CN211616202U CN 211616202 U CN211616202 U CN 211616202U CN 201921750300 U CN201921750300 U CN 201921750300U CN 211616202 U CN211616202 U CN 211616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mixing
conical cylinder
resin
suppo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5030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连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ohua Zhongyi Hebei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ohua Zhongyi Hebe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ohua Zhongyi Hebei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ohua Zhongyi Hebe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5030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162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16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162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糊法生产玻璃钢制品树脂混和设备,包括混合筒体、混合结构、封口结构和加热结构,混合筒体包括圆筒和锥形筒,圆筒为不锈钢圆筒,锥形筒设置于圆筒的底端,圆筒和锥形筒相通,锥形筒为底端设有出料口的不锈钢锥形筒,圆筒的外壁面底端与圆环支板的内壁固定焊接,圆环支板的底端对称设有底撑板,该手糊法生产玻璃钢制品树脂混和设备,操作简单,便于设备的安装固定,能够准确把控树脂添加量,可以实时监测树脂混合时温度,树脂能够在适宜温度环境内混合配置,保证树脂混合质量,实现高效的搅拌混合,避免搅拌涟漪过大而产生气泡,实现快速的封口注料与分离充分卸料,减轻了人员的工作负担。

Description

一种手糊法生产玻璃钢制品树脂混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材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手糊法生产玻璃钢制品树脂混和设备。
背景技术
玻璃钢手糊法是为了改善和美化玻璃钢制品的表面状态,提高产品的价值,并保证内层玻璃钢不受侵蚀,延长制品使用寿命,将制品的工作表面做成一层加有颜料糊的、树脂含量很高的胶层,这层胶层称之为胶衣层,胶衣层制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制品的外在质量以及耐候性、耐水性和耐化学介质侵蚀性等,手糊法生产玻璃钢制品树脂在制备时需要专门的混合设备加以辅助,但传统的手糊法生产玻璃钢制品树脂混和设备存在诸多问题,操作繁琐,不便于设备的安装固定,不能够准确把控树脂添加量,不可以实时监测树脂温度,因此不能够更好地管控加热进程,树脂不能够在适宜温度环境内混合配置,树脂混合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搅拌混合效率低下,且无法避免搅拌涟漪过大而产生气泡影响了树脂混合质量情况的发生,不能够实现搅拌容器快速的封口注料与分离充分卸料,无形中增加了人员的工作负担,因此能够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手糊法生产玻璃钢制品树脂混和设备的实现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手糊法生产玻璃钢制品树脂混和设备,操作简单,便于设备的安装固定,能够准确把控树脂添加量,可以实时监测树脂温度,树脂能够在适宜温度环境内混合配置,保证树脂混合质量,实现高效的搅拌混合,避免搅拌涟漪过大而产生气泡,实现快速的封口注料与分离充分卸料,减轻了人员的工作负担,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糊法生产玻璃钢制品树脂混和设备,包括混合筒体、混合结构、封口结构和加热结构;
混合筒体:所述混合筒体包括圆筒和锥形筒,所述圆筒为不锈钢圆筒,锥形筒设置于圆筒的底端,圆筒和锥形筒相通,锥形筒为底端设有出料口的不锈钢锥形筒,圆筒的外壁面底端与圆环支板的内壁固定焊接,圆环支板的底端对称设有底撑板;
混合结构:所述混合结构设置于圆筒和锥形筒的内部;
封口结构:所述封口结构设置于锥形筒的外弧壁底端,且与锥形筒底端的出料口对应配合设置;
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设置于圆筒和锥形筒的壁体内部;
其中:还包括PLC控制器、注料管和管盖,所述PLC控制器设置于圆环支板的上端,注料管设置于圆筒的上端注料口处,管盖设置于注料管的上端管口处,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操作简单,便于设备的安装固定,能够准确把控树脂添加量,可以实时监测树脂温度,以便更好地管控加热进程,树脂能够在适宜温度环境内混合配置,保证树脂混合质量,实现高效的搅拌混合,避免搅拌涟漪过大而产生气泡影响了树脂混合质量情况的发生,实现快速的封口注料与分离充分卸料,减轻了人员的工作负担。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结构包括底撑架板、转动轴、搅拌漏孔条板、漏孔直角搅拌板和电机,所述底撑架板设置于圆筒的内部底端,转动轴通过轴承分别与圆筒的顶壁和底撑架板的上端转动连接,转动轴的底端延伸至底撑架板的下方,搅拌漏孔条板均匀设置于转动轴的外弧壁上端,且均位于圆筒的内部,漏孔直角搅拌板对称设置于转动轴的外弧壁底端,漏孔直角搅拌板均位于锥形筒的内部,且均与锥形筒对应配合设置,电机设置于圆筒的上端中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圆筒的顶壁通孔并通过联轴器与转动轴的顶端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实现高效的搅拌混合,避免涟漪过大产生气泡。
进一步的,所述封口结构包括安装板、电动伸缩杆、撑架板、封盖和插柱,所述安装板设置于锥形筒的外弧壁底端,电动伸缩杆设置于安装板的底面,撑架板设置于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底部,封盖设置于撑架板的内侧端头处,封盖与锥形筒底端的出料口对应设置,插柱设置于封盖的上端,且与锥形筒底端的出料口插接,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实现快速的封口注料与分离卸料,减轻了人员的工作负担。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结构包括加热油腔、支柱、螺旋加热棒和注油管,所述加热油腔设置于圆筒和锥形筒的壁体内部,支柱均匀设置于加热油腔的内部,螺旋加热棒缠绕设置于对应的支柱外表面上,注油管设置于圆筒外壁面上端的注油口处,且与加热油腔相通,注油管的内部串联有管阀,螺旋加热棒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能够快速将油液升温热传递。
进一步的,还包括超声波液位计、温度计和安装孔,所述超声波液位计设置于圆筒顶壁边缘处的安装口内,温度计设置于锥形筒外弧壁底端的安装口内,温度计的内侧触头延伸至锥形筒的内部,安装孔设置于对应的底撑板横向板体中部,超声波液位计的输出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便于准确把控树脂添加量和树脂混合的温度,方便设备的安装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手糊法生产玻璃钢制品树脂混和设备,具有以下好处:
1、通过螺栓将底撑板横向板体中部的安装孔与安装部位连接,实现对圆环支板、圆筒和锥形筒构成的混合筒体以及上方结构进行快速稳固安装,通过PLC控制器调控,电动伸缩杆收缩,带动撑架板上移,从而封盖与锥形筒底端的出料口密闭,插柱与锥形筒底端的出料口插接,实现快速封口,安装板底面的电动伸缩杆伸展,带动撑架板下移,从而封盖与锥形筒底端的出料口分离,插柱从锥形筒底端的出料口抽出,混合完毕的树脂通过锥形筒底端的出料口排出,操作简单,便于安装固定,实现快速的封口注料与分离卸料。
2、通过注料管向圆筒和锥形筒的内部注入待混合的玻璃钢制品树脂原料,超声波液位计发出高频脉冲声波,遇到被测的树脂液面时被发射回来,折回的反射回波被超声波液位计中换能器接收,转化成电信号,声波的传播时间与换能器到被测介质表面的距离成正比,将检测数据传递给PLC控制器整合分析,以此来了解添加的树脂量实时液位信息,便于准确把控树脂添加量。
3、添加适量后,通过管盖将注料管的管口封闭,通过PLC控制器调控,支柱上的螺旋加热棒加热,将加热油腔内油液加热升温,热量传递给圆筒和锥形筒内部的树脂实现升温,均匀分布的支柱以及缠绕设置的螺旋加热棒,增大了与油液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快速导热升温,温度计实时监测树脂温度,以便更好地管控加热进程,树脂能够在适宜温度环境内混合配置,保证树脂混合质量。
4、通过PLC控制器调控,电机运转,输出轴转动,由于转动轴通过轴承分别与圆筒的顶壁和底撑架板的上端转动连接,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圆筒的顶壁通孔并通过联轴器与转动轴的顶端固定连接,实现转动轴匀速旋转,进而带动搅拌漏孔条板转动将圆筒内部的树脂搅拌混合,带动漏孔直角搅拌板转动将锥形筒内部的树脂搅拌混合,从而实现高效的搅拌混合,搅拌漏孔条板和漏孔直角搅拌板的漏孔在保证正常的搅拌混合前提下,避免搅拌涟漪过大而产生气泡影响了树脂混合质量情况的发生,定时搅拌混合彻底后,混合完毕的树脂通过锥形筒底端的出料口排出,在卸料的同时,电机继续运转,搅拌漏孔条板和漏孔直角搅拌板匀速转动来加快树脂料体卸出,同时保证卸料的充分性,减轻了人员的工作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剖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合筒体、101圆筒、102锥形筒、2圆环支板、3底撑板、4混合结构、41底撑架板、42转动轴、43搅拌漏孔条板、44漏孔直角搅拌板、45电机、5封口结构、51安装板、52电动伸缩杆、53撑架板、54封盖、55插柱、6加热结构、61加热油腔、62支柱、63螺旋加热棒、64注油管、7 PLC控制器、8注料管、9管盖、10超声波液位计、11温度计、12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手糊法生产玻璃钢制品树脂混和设备,包括混合筒体1、混合结构4、封口结构5和加热结构6;
混合筒体1:混合筒体1包括圆筒101和锥形筒102,圆筒101和锥形筒102提供了树脂混合空间,锥形筒102的特殊设计也保证料体卸出的充分方便,圆筒101为不锈钢圆筒,锥形筒102设置于圆筒101的底端,圆筒101和锥形筒102相通,锥形筒102为底端设有出料口的不锈钢锥形筒,圆筒101的外壁面底端与圆环支板2的内壁固定焊接,圆环支板2起到连接支撑,圆环支板2的底端对称设有底撑板3,底撑板3提供底部支撑;
混合结构4:混合结构4设置于圆筒101和锥形筒102的内部,混合结构4包括底撑架板41、转动轴42、搅拌漏孔条板43、漏孔直角搅拌板44和电机45,底撑架板41设置于圆筒101的内部底端,转动轴42通过轴承分别与圆筒101的顶壁和底撑架板41的上端转动连接,转动轴42的底端延伸至底撑架板41的下方,搅拌漏孔条板43均匀设置于转动轴42的外弧壁上端,且均位于圆筒101的内部,漏孔直角搅拌板44对称设置于转动轴42的外弧壁底端,漏孔直角搅拌板44均位于锥形筒102的内部,且均与锥形筒102对应配合设置,电机45设置于圆筒101的上端中部,电机45的输出轴穿过圆筒101的顶壁通孔并通过联轴器与转动轴42的顶端固定连接,通过电机45运转,输出轴转动,由于转动轴42通过轴承分别与圆筒101的顶壁和底撑架板41的上端转动连接,电机45的输出轴穿过圆筒101的顶壁通孔并通过联轴器与转动轴42的顶端固定连接,实现转动轴42匀速旋转,进而带动搅拌漏孔条板43转动将圆筒101内部的树脂搅拌混合,带动漏孔直角搅拌板44转动将锥形筒102内部的树脂搅拌混合,从而实现高效的搅拌混合,搅拌漏孔条板43和漏孔直角搅拌板44的漏孔在保证正常的搅拌混合前提下,避免搅拌涟漪过大而产生气泡影响了树脂混合质量情况的发生;
封口结构5:封口结构5设置于锥形筒102的外弧壁底端,且与锥形筒102底端的出料口对应配合设置,封口结构5包括安装板51、电动伸缩杆52、撑架板53、封盖54和插柱55,安装板51设置于锥形筒102的外弧壁底端,电动伸缩杆52设置于安装板51的底面,撑架板53设置于电动伸缩杆52的伸缩端底部,封盖54设置于撑架板53的内侧端头处,封盖54与锥形筒102底端的出料口对应设置,插柱55设置于封盖54的上端,且与锥形筒102底端的出料口插接,注料时,电动伸缩杆52收缩,带动撑架板53上移,从而封盖54与锥形筒102底端的出料口密闭,插柱55与锥形筒102底端的出料口插接,实现快速封口,卸料时,安装板51底面的电动伸缩杆52伸展,带动撑架板53下移,从而封盖54与锥形筒102底端的出料口分离,插柱55从锥形筒102底端的出料口抽出,混合完毕的树脂通过锥形筒102底端的出料口排出,便于分离卸料与封口;
加热结构6:加热结构6设置于圆筒101和锥形筒102的壁体内部,加热结构6包括加热油腔61、支柱62、螺旋加热棒63和注油管64,注油管64便于向加热油腔61内注入油液,加热油腔61设置于圆筒101和锥形筒102的壁体内部,支柱62均匀设置于加热油腔61的内部,螺旋加热棒63缠绕设置于对应的支柱62外表面上,注油管64设置于圆筒101外壁面上端的注油口处,且与加热油腔61相通,注油管64的内部串联有管阀,支柱62上的螺旋加热棒63加热,将加热油腔61内油液加热升温,热量传递给圆筒101和锥形筒102内部的树脂实现升温,均匀分布的支柱62以及缠绕设置的螺旋加热棒63,增大了与油液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快速导热升温;
其中:还包括PLC控制器7、注料管8和管盖9,PLC控制器7调控各结构的正常运转,通过注料管8向圆筒101和锥形筒102的内部注入待混合的玻璃钢制品树脂原料,添加适量后,通过管盖9将注料管8的管口封闭,PLC控制器7设置于圆环支板2的上端,注料管8设置于圆筒101的上端注料口处,管盖9设置于注料管8的上端管口处,PLC控制器7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电机45、电动伸缩杆52和螺旋加热棒63的输入端均电连接PLC控制器7的输出端。
其中:还包括超声波液位计10、温度计11和安装孔12,超声波液位计10设置于圆筒101顶壁边缘处的安装口内,温度计11设置于锥形筒102外弧壁底端的安装口内,温度计11的内侧触头延伸至锥形筒102的内部,安装孔12设置于对应的底撑板3横向板体中部,超声波液位计10的输出端电连接PLC控制器7的输入端,超声波液位计10发出高频脉冲声波,遇到被测的树脂液面时被发射回来,折回的反射回波被超声波液位计10中换能器接收,转化成电信号,声波的传播时间与换能器到被测介质表面的距离成正比,将检测数据传递给PLC控制器7整合分析,以此来了解添加的树脂量实时液位信息,温度计11实时监测树脂温度,以便更好地管控加热进程,通过螺栓将底撑板3横向板体中部的安装孔12与安装部位连接,实现对圆环支板2、圆筒101和锥形筒102构成的混合筒体1以及上方结构进行快速稳固安装。
在使用时:通过螺栓将底撑板3横向板体中部的安装孔12与安装部位连接,实现对圆环支板2、圆筒101和锥形筒102构成的混合筒体1以及上方结构进行快速稳固安装,通过PLC控制器7调控,电动伸缩杆52收缩,带动撑架板53上移,从而封盖54与锥形筒102底端的出料口密闭,插柱55与锥形筒102底端的出料口插接,实现快速封口,通过注料管8向圆筒101和锥形筒102的内部注入待混合的玻璃钢制品树脂原料,超声波液位计10发出高频脉冲声波,遇到被测的树脂液面时被发射回来,折回的反射回波被超声波液位计10中换能器接收,转化成电信号,声波的传播时间与换能器到被测介质表面的距离成正比,将检测数据传递给PLC控制器7整合分析,以此来了解添加的树脂量实时液位信息,添加适量后,通过管盖9将注料管8的管口封闭,通过PLC控制器7调控,支柱62上的螺旋加热棒63加热,将加热油腔61内油液加热升温,热量传递给圆筒101和锥形筒102内部的树脂实现升温,均匀分布的支柱62以及缠绕设置的螺旋加热棒63,增大了与油液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快速导热升温,温度计11实时监测树脂温度,以便更好地管控加热进程,树脂能够在适宜温度环境内混合配置,保证树脂混合质量,通过电机45运转,输出轴转动,由于转动轴42通过轴承分别与圆筒101的顶壁和底撑架板41的上端转动连接,电机45的输出轴穿过圆筒101的顶壁通孔并通过联轴器与转动轴42的顶端固定连接,实现转动轴42匀速旋转,进而带动搅拌漏孔条板43转动将圆筒101内部的树脂搅拌混合,带动漏孔直角搅拌板44转动将锥形筒102内部的树脂搅拌混合,从而实现高效的搅拌混合,搅拌漏孔条板43和漏孔直角搅拌板44的漏孔在保证正常的搅拌混合前提下,避免搅拌涟漪过大而产生气泡影响了树脂混合质量情况的发生,定时搅拌混合彻底后,安装板51底面的电动伸缩杆52伸展,带动撑架板53下移,从而封盖54与锥形筒102底端的出料口分离,插柱55从锥形筒102底端的出料口抽出,混合完毕的树脂通过锥形筒102底端的出料口排出,锥形筒102的特殊设计也保证料体卸出的充分方便,在卸料的同时,电机45继续运转,搅拌漏孔条板43和漏孔直角搅拌板44匀速转动来加快树脂料体卸出,同时保证卸料的充分性,使用完毕后,各结构清洗恢复原样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PLC控制器7具体型号为西门子S7-200,超声波液位计10可选用杭州安布雷拉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西湖XIHUYL超声波液位计,PLC控制器7控制电机45、电动伸缩杆52和螺旋加热棒63工作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超声波液位计10、电机45、电动伸缩杆52和螺旋加热棒63均为现有技术中复合材料加工设备常用的原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手糊法生产玻璃钢制品树脂混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筒体(1)、混合结构(4)、封口结构(5)和加热结构(6);
混合筒体(1):所述混合筒体(1)包括圆筒(101)和锥形筒(102),所述圆筒(101)为不锈钢圆筒,锥形筒(102)设置于圆筒(101)的底端,圆筒(101)和锥形筒(102)相通,锥形筒(102)为底端设有出料口的不锈钢锥形筒,圆筒(101)的外壁面底端与圆环支板(2)的内壁固定焊接,圆环支板(2)的底端对称设有底撑板(3);
混合结构(4):所述混合结构(4)设置于圆筒(101)和锥形筒(102)的内部;
封口结构(5):所述封口结构(5)设置于锥形筒(102)的外弧壁底端,且与锥形筒(102)底端的出料口对应配合设置;
加热结构(6):所述加热结构(6)设置于圆筒(101)和锥形筒(102)的壁体内部;
其中:还包括PLC控制器(7)、注料管(8)和管盖(9),所述PLC控制器(7)设置于圆环支板(2)的上端,注料管(8)设置于圆筒(101)的上端注料口处,管盖(9)设置于注料管(8)的上端管口处,PLC控制器(7)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糊法生产玻璃钢制品树脂混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结构(4)包括底撑架板(41)、转动轴(42)、搅拌漏孔条板(43)、漏孔直角搅拌板(44)和电机(45),所述底撑架板(41)设置于圆筒(101)的内部底端,转动轴(42)通过轴承分别与圆筒(101)的顶壁和底撑架板(41)的上端转动连接,转动轴(42)的底端延伸至底撑架板(41)的下方,搅拌漏孔条板(43)均匀设置于转动轴(42)的外弧壁上端,且均位于圆筒(101)的内部,漏孔直角搅拌板(44)对称设置于转动轴(42)的外弧壁底端,漏孔直角搅拌板(44)均位于锥形筒(102)的内部,且均与锥形筒(102)对应配合设置,电机(45)设置于圆筒(101)的上端中部,电机(45)的输出轴穿过圆筒(101)的顶壁通孔并通过联轴器与转动轴(42)的顶端固定连接,电机(45)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7)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糊法生产玻璃钢制品树脂混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结构(5)包括安装板(51)、电动伸缩杆(52)、撑架板(53)、封盖(54)和插柱(55),所述安装板(51)设置于锥形筒(102)的外弧壁底端,电动伸缩杆(52)设置于安装板(51)的底面,撑架板(53)设置于电动伸缩杆(52)的伸缩端底部,封盖(54)设置于撑架板(53)的内侧端头处,封盖(54)与锥形筒(102)底端的出料口对应设置,插柱(55)设置于封盖(54)的上端,且与锥形筒(102)底端的出料口插接,电动伸缩杆(52)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7)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糊法生产玻璃钢制品树脂混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结构(6)包括加热油腔(61)、支柱(62)、螺旋加热棒(63)和注油管(64),所述加热油腔(61)设置于圆筒(101)和锥形筒(102)的壁体内部,支柱(62)均匀设置于加热油腔(61)的内部,螺旋加热棒(63)缠绕设置于对应的支柱(62)外表面上,注油管(64)设置于圆筒(101)外壁面上端的注油口处,且与加热油腔(61)相通,注油管(64)的内部串联有管阀,螺旋加热棒(63)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7)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糊法生产玻璃钢制品树脂混和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超声波液位计(10)、温度计(11)和安装孔(12),所述超声波液位计(10)设置于圆筒(101)顶壁边缘处的安装口内,温度计(11)设置于锥形筒(102)外弧壁底端的安装口内,温度计(11)的内侧触头延伸至锥形筒(102)的内部,安装孔(12)设置于对应的底撑板(3)横向板体中部,超声波液位计(10)的输出端电连接PLC控制器(7)的输入端。
CN201921750300.6U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手糊法生产玻璃钢制品树脂混和设备 Active CN211616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50300.6U CN211616202U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手糊法生产玻璃钢制品树脂混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50300.6U CN211616202U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手糊法生产玻璃钢制品树脂混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16202U true CN211616202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23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50300.6U Active CN211616202U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手糊法生产玻璃钢制品树脂混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162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4482A (zh) * 2021-02-24 2021-06-18 山东金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树脂分离箱及固废处理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4482A (zh) * 2021-02-24 2021-06-18 山东金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树脂分离箱及固废处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16202U (zh) 一种手糊法生产玻璃钢制品树脂混和设备
CN207793220U (zh) 一种食用醋发酵罐装置
CN207203904U (zh) 一种实验用和膏***
CN214781750U (zh) 一种牛羊饲料发酵装置
CN219722604U (zh) 防霉片原料制剂的搅拌设备
CN108656386A (zh) 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混合拌料机
CN210206779U (zh) 一种新型全自动加碱装置
CN206715796U (zh) 一种可控温的有机液体搅拌器
CN210058063U (zh) 一种石墨烯加工用搅拌机
CN211963898U (zh) 提升搅拌效果的胶水混料装置
CN211339533U (zh) 一种发酵饲料生产用搅拌装置
CN209952640U (zh) 一种混凝土外加剂加热搅拌装置
CN112881131A (zh) 土样含水率配制仪及其工作方法
CN218901600U (zh) 一种用于加工白乳胶的节能型化工搅拌机
CN207344853U (zh) 一种改性发泡水泥的自动搅拌装置
CN220183275U (zh) 一种香精香料用自动控温发酵罐
CN219111629U (zh) 一种快速控温反应釜
CN220496190U (zh) 一种水性涂料高效搅拌组件
CN220559110U (zh) 一种搅拌均匀的化工搅拌釜
CN210282977U (zh) 一种生产波纹管用发泡机
CN214635594U (zh) 一种高粘度乳化设备低速刮壁搅拌器
CN209934609U (zh) 一种便于排料的消泡剂生产用搅拌桶
CN211216615U (zh) 一种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反应釜
CN220767023U (zh) 一种可控温式微生物发酵装置
CN218901477U (zh) 一种漆液分层搅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