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79028U - 板对板插座、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板对板插座、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79028U
CN211579028U CN201921987097.4U CN201921987097U CN211579028U CN 211579028 U CN211579028 U CN 211579028U CN 201921987097 U CN201921987097 U CN 201921987097U CN 211579028 U CN211579028 U CN 2115790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plug
wall
terminal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8709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自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Leiji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Leiji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Leiji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Leiji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8709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790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790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790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板对板插座,包括插座本体及成型于所述插座本体内的插座端子,所述插座本体包括本体底板及自所述本体底板向上延伸形成的插座墙体,所述插座端子包括成型于本体底板内的插座固持部、自所述插座固持部前端延伸形成的焊脚及自所述插座固持部后端延伸并成型于所述插座墙体上的插座接触部,所述插座墙体包括成型所述插座接触部的插座端子墙及将所述插座端子墙间隔开的插座间隔墙,所述插座接触部包括自所述插座固持部垂直折弯并成型于所述插座端子墙靠近所述对接空间一侧的第一插座竖壁,所述插座端子墙与所述插座接触部的叠加厚度大于所述插座间隔墙的厚度。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插头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Description

板对板插座、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板对板连接器领域,尤指一种板对板插座、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01820584125.7号专利揭示了一种板对板插头、插座及连接器组件,所述插头包括插头本体、成型于所述插头本体内的插头端子及包覆于所述插头本体外的屏蔽外壳,所述插头端子包括成型于所述插头本体内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的焊脚与接触弹臂,所述插头本体在位于所述接触弹臂的外周必须形成以供所述接触弹臂形变的弹性空间,即所述接触弹臂外周必须形成避空部;在注塑成型所述插头端子与所述插头本体时,因为板对板连接器尺寸越来越小,结构也越来越精细,如0.35m端子间距、组和高度为0.8mm的板对板插头,而接触弹臂之间还需要形成隔板,扣除隔板尺寸及间隙,用于定位形成有避空部的模具零件的厚度仅为0.045mm,对端子冲压工艺、注塑工艺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国内绝大部分厂家难以实现,少数国外厂家能实现,但是成本非常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板对板插座、插头及连接器组件,通过设置具备一定弹性的塑胶端子墙,通过端子墙的形变来实现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之间接触所需的挤压空间,无需设置在插头或插座端子上设置接触弹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板对板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成型于所述插座本体内的插座端子及成型于所述插座本体***的金属固定件,所述插座本体包括本体底板、自所述本体底板外周向上延伸形成的***壁、自所述本体底板向上延伸形成的插座墙体及形成于所述插座墙体与所述***壁之间的对接空间,所述插座端子包括成型于本体底板内的插座固持部、自所述插座固持部前端延伸形成的焊脚及自所述插座固持部后端延伸并成型于所述插座墙体上的插座接触部,所述插座墙体包括成型所述插座接触部的插座端子墙及将所述插座端子墙间隔开的插座间隔墙,所述插座接触部包括自所述插座固持部垂直折弯并成型于所述插座端子墙靠近所述对接空间一侧的第一插座竖壁,所述插座端子墙与所述插座接触部的叠加厚度大于所述插座间隔墙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插座间隔墙在纵向前或/和后侧设有第二切除部,所述第二切除部降低了所述插座间隔墙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插座端子墙在位于所述对接空间一侧设有插座端子槽,所述插座端子槽沿所述本体底板上表面延伸出所述***壁外,所述第一插座竖壁成型于所述插座端子墙的插座端子槽内。
优选地,所述插座端子墙在纵向两侧形成有插座端子槽,所述插座端子槽沿所述本体底板上表面延伸出所述***壁外,所述插座端子还包括自所述第一插座竖壁反向折弯形成的第二插座竖壁,所述第一、第二插座竖壁分别成型于所述插座端子墙前后两侧的插座端子槽内。
优选地,所述插座端子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第二插座竖壁的插座跨接部,所述插座跨接部覆盖于所述插座端子槽的顶端,所述***壁包括自所述本体底板前端向上延伸形成的前***壁自所述本体底板横向两侧向上延伸形成侧***壁,所述本体底板后端沿所述插座墙体形成有缺口,所述金属固定件一体成型于所述侧***壁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板对板插头,包括插头本体、成型于所述插头本体内的若干插头端子及包覆于所述插头本体外的屏蔽外壳,所述插头本体包括本体底座及形成于所述本体底座后端的尾部,所述本体底座前后两端分别向下凸出形成有插头墙体及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插头墙体之间形成有插接腔,所述插头端子包括插头固持部、自所述插头固持部前向延伸形成的插头接触部及自所述插头固持部后向延伸至所述尾部上的连接部,所述插头墙体包括成型所述插头接触部的插头端子墙及间隔所述插头端子墙的插头间隔墙,所述插头接触部包括自所述插头固持部垂直折弯形成的且成型于所述插头端子墙位于所述插接腔一侧的第一插头竖壁,所述插头端子墙与所述插座接触部的叠加厚度大于所述插头间隔墙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插头间隔墙在纵向前或/和后侧设有第一切除部,所述第一切除部降低了所述插座间隔墙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插头端子墙在位于所述插接腔一侧设有插头端子槽,所述插头端子槽沿所述本体底座上表面向后延伸至所述尾部上,所述第一插头竖壁成型于所述插头端子墙的插头端子槽内。
优选地,所述插头端子墙在纵向两侧形成有插头端子槽,所述插头端子槽沿所述本体底座上表面后向延伸至所述尾部上,所述插头端子还包括自所述第一插头竖壁反向折弯形成的第二插头竖壁,所述第一、第二插头竖壁分别成型于所述插头端子墙前后两侧的插头端子槽内。
优选地,所述插头端子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第二插头竖壁的插座跨接部,所述插座跨接部覆盖于所述插头端子槽的顶端。
优选地,所述尾部横向两侧向后延伸形成有配接臂,所述尾部上设有端子台及将所述端子台间隔开的间隔块,所述插头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及将所述信号端子间隔开的接地端子,所述信号端子的连接部延伸至所述端子台上方,所述接地端子的连接部向后延伸出所述尾部,所述间隔块压接于所述接地端子上方。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头竖壁朝向所述插接空间冲压形成有接触凸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座及与所述插座插接的插头,所述插座包括插座本体及成型于所述插座本体内的若干插座端子,所述插座本体包括本体底板、自所述本体底板外周向上延伸形成的***壁、自所述本体底板向上延伸形成的插座墙体及形成于所述插座墙体与所述***壁之间的对接空间,所述插座端子包括成型于所述插座墙***于所述对接空间一侧的插座接触部,所述插头包括插头本体及成型于所述插头本体内的若干插头端子,所述插头本体包括本体底座,所述本体底座向下凸出形成有插头墙体,所述插头端子包括成型于所述插头墙体上的插头接触部,所述插头墙体包括成型所述插头接触部的插头端子墙及间隔所述插头端子墙的插头间隔墙,所述插座墙体包括成型所述插座接触部的插座端子墙及将所述插座端子墙间隔开的插座间隔墙,所述插头墙体、插头接触部***所述对接空间内与所述插座墙体、插座接触部对接,所述插头接触部与所述插座接触部相互挤压电性接触并使所述插头墙体与所述插座墙体反向弹性形变。
优选地,所述插头接触部或所述插座接触部上冲压形成有接触凸包,通过所述接触凸包进行挤压并电性接触。
优选地,所述插头间隔墙在纵向前或/和后侧设有第一切除部,所述插座间隔墙在纵向前或/和后侧设有第二切除部,所述插头端子墙与所述插座接触部的叠加厚度大于所述插头间隔墙的厚度,所述插座端子墙与所述插座接触部的叠加厚度大于所述插座间隔墙的厚度。
本申请板对板插头通过在插头本体上设置成型所述插头端子的插头接触部的插头墙体,并在所述插头端子相互之间的插头间隔墙的前或后侧设置第一切除部以降低所述插头墙体的刚性,并使所述插头墙体在纵向方向上具备一定的弹性力。本申请板对板插座通过在插座本体上设置成型所述插座端子的插座接触部的插座墙体,并在所述插座端子相互之间的插座间隔墙的前或后侧设置第二切除部以降低所述插座墙体的刚性,并使所述插座墙体在纵向方向上具备一定的弹性力,避免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插头或插座上至少设置一个接触弹臂而导致注塑成型难度过大的缺陷。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申请板对板插头的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板对板插头的插头本体的立体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板对板插头的插头端子的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板对板插头沿所述插头端子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板对板插头沿两个插头端子之间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板对板插座的立体图;
图8为本申请板对板插座的插座本体的立体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板对板插座沿插座端子位置的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板对板插座沿两个插座端子之间的位置的剖视图;
图11为沿图1所示A-A虚线的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板对板插头-A;插头本体-20;本体底座-21;卡块-211;尾部-22;端子台-221;间隔块-222;配接臂-23;台阶部-24;内凹部-25;插头墙体-26;插头端子墙-261;插头端子槽-262;插头间隔墙-263;第一切除部-264;外侧加强部-265;插接腔-27;间隔块-28;插头端子-40;信号端子-41;接地端子-42;插头固持部-43;插头接触部-44;第一插头竖壁-441、第二插头竖壁442;插头跨接部-443;接触凸包-444;连接部-45;板对板插座-B;插座本体-60;本体地板-61;前***壁-62;侧***壁-63;插座墙体-64;插座端子墙-641;插座端子槽-642;插座间隔墙-643;第二切除部-644;对接空间-67;缺口-68;插座端子-70;插座固持部-71;焊脚-72;插座接触部-73;插座第一竖壁-731;插座第二竖壁-732;插座跨接部-733;金属固定件-8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申请关于方向的定义均以图1为准,以X方向为前后方向(纵向方向)的后方,以Y方向为左右方向(横向方向)的右方,以Z方向为上下方向的上方(垂直方向)。
请参阅图1所示,本申请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座B及与所述插座B对接的插头A。
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本申请板对板插头A包括插头本体20、成型于所述插头本体20内的若干插头端子40、包覆于所述插头本体20外的屏蔽外壳(未图示)及连接所述插头端子40的同轴线(未图示)。
所述插头本体20包括本体底座21、形成于所述本体底座21后端的尾部22及自所述尾部横向两侧向后延伸形成的配接臂23。所述本体底座21前端向下凸出形成有插头墙体26,所述本体底座21在所述插头墙体26后端向下凸出形成有台阶部24,所述台阶部24与所述插头墙体26之间形成有插接腔27,所述尾部22的横向外侧向内凹陷形成有内凹部25。所述插头墙体26包括插头端子墙261、将所述插头端子墙261间隔开的插头间隔墙263、形成于所述插头端子墙261前后两侧的插头端子槽262、切除所述插头间隔墙263前端部分形成的第一切除部264及形成于所述插头墙体26横向两侧的外侧加强部265。
所述插头间隔墙263的前侧设置所述第一切除部264可以降低所述插头间隔墙263的厚度,使所述插头间隔墙263在纵向方式上具备较好的弹性性能。
所述插头端子槽262跨越所述插头端子墙261的顶部,所述插头端子槽262向后延伸至所述尾部22上。所述尾部22设有若干端子台221及将所述端子台221间隔开的后凸部222。所述后凸部222向后延伸的长度大于所述端子台221的延伸长度,所述端子台221与所述后凸部222上均延伸有所述插头端子槽262。所述台阶部24后端在对应所述后凸部222上方还向后延伸形成有间隔块28,所述间隔块28将所述端子台221间隔开。所述本体底座21外周还延伸形成有卡块211。
所述插头端子40包括若干信号端子41及将所述信号端子41相互间隔开的若干接地端子42,每个插头端子包括插头固持部43、自所述插头固持部43前端延伸并跨接于所述插头端子墙261上的插头接触部44及自所述插头固持部43向后延伸至所述尾部22的连接部45。所述信号端子41的连接部45延伸至所述端子台221上并露出于所述端子台221的上表面以与所述同轴线焊接。所述接地端子42的连接部45向上折弯后再向后延伸出所述后凸部222后端。所述接地端子42的连接部45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信号端子41的连接部45的水平位置。所述插头接触部44包括自所述插头固持部43垂直向下折弯延伸并成型于所述插头端子墙261后侧的插头端子槽262内的第一插头竖壁441、自所述第一插头竖壁441低端反向折弯延伸形成的成型于所述插头端子墙261前侧的插头端子槽262内的第二插头竖壁442及跨接覆盖于所述插头端子墙261顶端的插头跨接部443。所述第一插头竖壁441露出于所述插接腔27的侧面上设有接触凸包444。
当所述插头端子40成型于所述插头本体20上时,所述插头端子40的第一、第二插头竖壁441、442的厚度及夹持于所述第一、第二插头竖壁441,442之间的插头端子墙261的叠加厚度大于所述插头间隔墙263的厚度。所述插头间隔墙263位于所述插接腔27的后侧面与所述第一插头竖壁441的后侧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接触凸部向后凸出所述第一插头竖壁441且位于所述插接腔27内。所述插头端子40的插头跨接部443的底面与所述插头间隔墙263的底面平齐,即所述插头间隔墙263的底面低于所述插头端子墙261的底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头竖壁442与插头跨接部443可以去除不要,仅保留所述第一插头竖壁441即可。
所述屏蔽外壳及同轴线在本申请文件中不再赘述,可以参考中华人名共和国201820584125.7号专利申请文件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
本申请板对板插头A适用于传输低频电信号,如手机屏幕、触控屏等与主板的连接,也适用于传输射频信号,如天线信号等。
所述第一切除部264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插头间隔墙263的后侧,或者所述第一切除部设置在所述插头间隔墙263的前后两侧,或者取消所述插头间隔墙263,但是取消所述插头间隔墙263非最优方案,可能导致各插头端子40及其插头端子墙261的弹性力不均衡。
本申请板对板插头A通过在插头本体20上设置成型所述插头端子40的插头接触部44的插头墙体26,并在所述插头端子40相互之间的插头间隔墙263的前或后侧设置第一切除部264以降低所述插头墙体26的刚性,并使所述插头墙体26在纵向方向上具备一定的弹性力,避免现有技术需要设置接触弹臂而导致注塑成型难度过大的缺陷。
请继续参阅图7至图10所示,本申请的板对板插座B包括插座本体60、成型于所述插座本体60内的插座端子70及成型于所述插座本体60横向两侧的金属固定件80。
所述插座本体60包括本体底板61、自所述本体底板61外周向上延伸形成的***壁、自所述本体底板61中间向上延伸形成的插座墙体64及形成于所述插座墙体64与所述***壁之间的对接空间67。所述***壁包括自所述本体底板61前端向上延伸形成的前***壁62及自所述本体底板61横向两侧向上延伸形成侧***壁63。所述本体底板61后端在所述插座墙体64后侧形成有缺口68。
所述插座墙体64包括若干插座端子墙641及间隔所述插座端子墙641的插座间隔墙643。所述插座端子墙641的前后两侧设有插座端子槽642,所述插座端子槽642延伸至所述插座本体60外。所述插座间隔墙643的前侧设有第二切除部644以降低所述插座间隔墙643的厚度并增加所述插座墙体64在纵向方向的弹性。
所述插座端子70包括插座固持部71、自所述插座固持部71前端延伸形成的焊脚72及自所述插座固持部71后端延伸形成成型于所述插座端子墙641上的插座接触部73。所述插座接触部73包括自所述插座固持部71后端向上垂直折弯形成的第一插座竖壁731、自所述第一插座竖壁731顶端反向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二插座竖壁732及连接所述第一、第二插座竖壁731,732的顶端并覆盖于所述插座端子墙641顶端的插座跨接部733。
所述插座端子70成型于所述插座本体60内,所述固持部71成型于所述本体底板61内,所述焊脚72向前延伸出所述前***壁62下表面。所述插座接触部73成型于所述插座墙体64外。所述插座端子70的第一、第二插座竖壁731、732的厚度及夹持于所述第一、第二插座竖壁731,732之间的插座端子墙641的叠加厚度大于所述插座间隔墙643的厚度。所述插座间隔墙643位于所述缺口68一侧与所述第二插座竖壁732的后侧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座竖壁732与插座跨接部733可以去除不要,仅保留所述第一插座竖壁731即可。
所述金属固定件80一体成型于所述插座本体60的侧***壁63上并与印刷电路板焊接固定。
本申请板对板插座B适用于传输低频电信号,如手机屏幕、触控屏等与主板的连接,也适用于传输射频信号,如天线信号等。
所述第二切除部644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插座间隔墙643的后侧,或者所述第二切除部644设置在所述插座间隔墙643的前后两侧,或者取消所述插座间隔墙643。
本申请板对板插座B通过在插座本体60上设置成型所述插座端子70的插座接触部73的插座墙体64,并在所述插座端子70相互之间的插座间隔墙643的前或后侧设置第二切除部644以降低所述插座墙体64的刚性,并使所述插座墙体64在纵向方向上具备一定的弹性力,避免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插头或插座上至少设置一个接触弹臂而导致注塑成型难度过大的缺陷。
请参阅图1至图11所示,重点参阅图11所示,当所述插头A***所述插座B上时,所述插座墙体64***所述插头A的插接腔27内,所述插头A外侧加强部265***所述插座B的对接空间67内以限位,所述台阶部24容置于所述缺口68内。所述插头墙体26与所述插座墙体64在纵向方向紧密接触,所述第一插头竖壁441上的接触凸包444向后挤压所述第一插座竖壁731并迫使所述插头墙体26与所述插座墙体64相互之间产生相反的弹性形变,该弹性形变的形变量非常微弱,仅需达到所述接触凸包444的厚度即可,即所述形变量需要通过所述接触凸包444的厚度而定。
所述插头端子40的接触凸包444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插座端子70上。同时,本案的插头或插座的定义是可以互换的,并不绝对地认为当前连接有同轴线的部分为插头,其也可以是说是插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板对板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成型于所述插座本体内的插座端子及成型于所述插座本体***的金属固定件,所述插座本体包括本体底板、自所述本体底板外周向上延伸形成的***壁、自所述本体底板向上延伸形成的插座墙体及形成于所述插座墙体与所述***壁之间的对接空间,所述插座端子包括成型于本体底板内的插座固持部、自所述插座固持部前端延伸形成的焊脚及自所述插座固持部后端延伸并成型于所述插座墙体上的插座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墙体包括成型所述插座接触部的插座端子墙及将所述插座端子墙间隔开的插座间隔墙,所述插座接触部包括自所述插座固持部垂直折弯并成型于所述插座端子墙靠近所述对接空间一侧的第一插座竖壁,所述插座端子墙与所述插座接触部的叠加厚度大于所述插座间隔墙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间隔墙在纵向前或/和后侧设有第二切除部,所述第二切除部降低了所述插座间隔墙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端子墙在位于所述对接空间一侧设有插座端子槽,所述插座端子槽沿所述本体底板上表面延伸出所述***壁外,所述第一插座竖壁成型于所述插座端子墙的插座端子槽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端子墙在纵向两侧形成有插座端子槽,所述插座端子槽沿所述本体底板上表面延伸出所述***壁外,所述插座端子还包括自所述第一插座竖壁反向折弯形成的第二插座竖壁,所述第一、第二插座竖壁分别成型于所述插座端子墙前后两侧的插座端子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端子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第二插座竖壁的插座跨接部,所述插座跨接部覆盖于所述插座端子槽的顶端,所述***壁包括自所述本体底板前端向上延伸形成的前***壁自所述本体底板横向两侧向上延伸形成侧***壁,所述本体底板后端沿所述插座墙体形成有缺口,所述金属固定件一体成型于所述侧***壁上。
6.一种板对板插头,包括插头本体、成型于所述插头本体内的若干插头端子及包覆于所述插头本体外的屏蔽外壳,所述插头本体包括本体底座及形成于所述本体底座后端的尾部,所述本体底座前后两端分别向下凸出形成有插头墙体及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插头墙体之间形成有插接腔,所述插头端子包括插头固持部、自所述插头固持部前向延伸形成的插头接触部及自所述插头固持部后向延伸至所述尾部上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墙体包括成型所述插头接触部的插头端子墙及间隔所述插头端子墙的插头间隔墙,所述插头接触部包括自所述插头固持部垂直折弯形成的且成型于所述插头端子墙位于所述插接腔一侧的第一插头竖壁,所述插头端子墙与插座接触部的叠加厚度大于所述插头间隔墙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对板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间隔墙在纵向前或/和后侧设有第一切除部,所述第一切除部降低了所述插头间隔墙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对板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端子墙在位于所述插接腔一侧设有插头端子槽,所述插头端子槽沿所述本体底座上表面向后延伸至所述尾部上,所述第一插头竖壁成型于所述插头端子墙的插头端子槽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对板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端子墙在纵向两侧形成有插头端子槽,所述插头端子槽沿所述本体底座上表面后向延伸至所述尾部上,所述插头端子还包括自所述第一插头竖壁反向折弯形成的第二插头竖壁,所述第一、第二插头竖壁分别成型于所述插头端子墙前后两侧的插头端子槽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对板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端子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第二插头竖壁的插座跨接部,所述插座跨接部覆盖于所述插头端子槽的顶端。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对板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横向两侧向后延伸形成有配接臂,所述尾部上设有端子台及将所述端子台间隔开的间隔块,所述插头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及将所述信号端子间隔开的接地端子,所述信号端子的连接部延伸至所述端子台上方,所述接地端子的连接部向后延伸出所述尾部,所述间隔块压接于所述接地端子上方。
12.如权利要求6-11任一项所述的板对板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头竖壁朝向插接空间冲压形成有接触凸包。
13.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座及与所述插座插接的插头,所述插座包括插座本体及成型于所述插座本体内的若干插座端子,所述插座本体包括本体底板、自所述本体底板外周向上延伸形成的***壁、自所述本体底板向上延伸形成的插座墙体及形成于所述插座墙体与所述***壁之间的对接空间,所述插座端子包括成型于所述插座墙***于所述对接空间一侧的插座接触部,所述插头包括插头本体及成型于所述插头本体内的若干插头端子,所述插头本体包括本体底座,所述本体底座向下凸出形成有插头墙体,所述插头端子包括成型于所述插头墙体上的插头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墙体包括成型所述插头接触部的插头端子墙及间隔所述插头端子墙的插头间隔墙,所述插座墙体包括成型所述插座接触部的插座端子墙及将所述插座端子墙间隔开的插座间隔墙,所述插头墙体、插头接触部***所述对接空间内与所述插座墙体、插座接触部对接,所述插头接触部与所述插座接触部相互挤压电性接触并使所述插头墙体与所述插座墙体反向弹性形变。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接触部或所述插座接触部上冲压形成有接触凸包,通过所述接触凸包进行挤压并电性接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间隔墙在纵向前或/和后侧设有第一切除部,所述插座间隔墙在纵向前或/和后侧设有第二切除部,所述插头端子墙与所述插座接触部的叠加厚度大于所述插头间隔墙的厚度,所述插座端子墙与所述插座接触部的叠加厚度大于所述插座间隔墙的厚度。
CN201921987097.4U 2019-11-18 2019-11-18 板对板插座、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15790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87097.4U CN211579028U (zh) 2019-11-18 2019-11-18 板对板插座、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87097.4U CN211579028U (zh) 2019-11-18 2019-11-18 板对板插座、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79028U true CN211579028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31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87097.4U Active CN211579028U (zh) 2019-11-18 2019-11-18 板对板插座、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790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4760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shielding structure
US6902411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US20050048846A1 (en)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joint-type connector
US2017035299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better ant-emi effect
US6241556B1 (en) Retention member for connector
US722931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hielding shell
CN109301546B (zh) 电连接器
CN110994297A (zh) 射频插头
CN111162399A (zh) 板对板插头
CN211579028U (zh) 板对板插座、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CN111146652A (zh) 板对板插头
CN211789724U (zh) 高频板对板插座
CN110797691B (zh) 一种柔性电路插座、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CN110729582A (zh) 板对板插座、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CN109546390B (zh) 电连接器
CN211320383U (zh) 端子组件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110994258B (zh) 射频插头
US744547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housing
CN110957602A (zh) 射频插头
CN111834826A (zh) 电连接器
CN110768044A (zh) 端子组件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111162416A (zh) 板对板插头
CN110970776A (zh) 射频插头
CN211579027U (zh) 板对板插座
CN211929764U (zh) 高频板对板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