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56915U - 无线充电座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56915U
CN211556915U CN202020098618.7U CN202020098618U CN211556915U CN 211556915 U CN211556915 U CN 211556915U CN 202020098618 U CN202020098618 U CN 202020098618U CN 211556915 U CN211556915 U CN 211556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wireless charging
heat dissipation
dissipation box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9861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9861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569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56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569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座,包括底座、线圈模组和散热盒。底座包括充电区,充电区能够用于放置电子设备以进行无线充电。线圈模组设置于底座内且被充电区覆盖。散热盒包括风扇,散热盒连接于底座且能够相对底座运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散热盒叠置于充电区,在第二位置时充电区暴露且风扇能够引导外界空气流至充电区。上述无线充电座,散热盒位于第一位置时,无线充电座具有较小的尺寸,因而能够提升无线充电座的便携性,并利于无线充电座的收纳。散热盒位于第二位置时,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无线耳机等电子设备可放置于充电区进行无线充电,无线充电座能够适配多种机型,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座可用于为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充电,其可分为立式无线充电座和卧式无线充电座两大类。对于立式无线充电座,电子设备在充电时一般倾斜放置于无线充电座上,由于无线充电座的线圈位置相对固定,立式无线充电座适配的机型比较受限。对于卧式无线充电座,电子设备在充电时一般平放在无线充电底座上,卧式无线充电座的散热风道设计较为复杂,散热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座,以使无线充电座能够适配多种机型并具有相对较佳的散热效果。
一种无线充电座,包括:
底座,包括充电区,所述充电区能够用于放置电子设备以进行无线充电;
线圈模组,设置于所述底座内且被所述充电区覆盖;及
散热盒,包括风扇,所述散热盒连接于所述底座且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运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所述散热盒叠置于所述充电区,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充电区暴露且所述风扇能够引导外界空气流至所述充电区并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热交换。
上述无线充电座,散热盒位于第一位置时,无线充电座具有较小的尺寸,因而能够提升无线充电座的便携性,并利于无线充电座的收纳。散热盒位于第二位置时,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无线耳机等电子设备可放置于充电区进行无线充电,无线充电座能够适配多种机型,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由于散热盒设有风扇,在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过程中,风扇能够促使电子设备外周的空气产生流动,以利于无线充电座和电子设备的散热。上述无线充电座的散热风道易于设计,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且能够满足高功率无线充电的需求,以缩短无线充电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盒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盒和所述底座中的一者设有转轴,所述散热盒和所述底座中的另一者设有能够与所述转轴转动配合的轴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轴的轴线沿所述底座的厚度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轴沿轴线方向设有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盒的一端于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风口,在第一位置时所述风口背离所述充电区,在第二位置时所述风口朝向所述充电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区的相对的两边缘分别设有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凸出于所述充电区的外表面;所述散热盒凹陷区,在第一位置时所述支撑体容置于所述凹陷区,在第二位置时所述风扇能够引导所述风口处的空气与相对的两个支撑体之间空气产生相对流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盒能够相对所述底座移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区的相对的两边缘设有支撑体,所述散热盒的一端于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凸台,所述凸台设有风口;所述散热盒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所述凸台能够于两个所述支撑体之间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挡止部,在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止部位于所述底座的背离所述风口的一端,在第二位置时所述散热盒与所述挡止部抵接以限制所述散热盒的移动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座包括设于所述底座内的隔磁片和支架,所述线圈模组叠设于所述隔磁片,所述隔磁片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支架连接于所述底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座包括设于所述底座内的电路板和隔热结构,所述隔热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架的背离所述线圈模组的一侧,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隔热结构的背离所述线圈模组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结构的背离所述线圈模组的一侧与所述底座形成隔热腔,所述电路板容纳于所述隔热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导热体,所述导热体能够将所述电路板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底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座的散热盒位于第一位置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图;
图4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座的散热盒位于第二位置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座的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图7为图6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8为图4所示无线充电座的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图9为图8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10为图4所示无线充电座的一个视角的***图;
图11为图10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图;
图12为另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座的散热盒位于第一位置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2所示无线充电座的散热盒位于第二位置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2所示无线充电座的一个视角的***图;
图16为图15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图;
图17为图12所示无线充电座的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图18为图17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19为图14所示无线充电座的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图20为图19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21为图14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参考图1、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座10包括底座100、线圈模组200和散热盒300,底座100包括充电区110,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无线耳机等)能够放置于充电区110并进行无线充电。线圈模组200设置于底座100内且被充电区110覆盖。散热盒300包括风扇310,散热盒300连接于底座100且能够相对底座100运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参考图1和图2,在第一位置时散热盒300叠置于充电区110,无线充电座10的具有较小的长度尺寸。参考图4和图5,在第二位置时充电区110暴露且能够用于放置电子设备以进行无线充电,风扇310能够引导外界空气流至充电区110并与电子设备进行热交换,以利于电子设备的散热。
上述无线充电座10,散热盒300位于第一位置时,无线充电座10具有较小的尺寸,因而能够提升无线充电座10的便携性,并利于无线充电座10的收纳。散热盒300位于第二位置时,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无线耳机等电子设备可放置于充电区110进行无线充电,无线充电座10能够适配多种机型,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由于散热盒300设有风扇310,在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过程中,风扇310能够促使电子设备外周的空气产生流动,以利于无线充电座10和电子设备的散热。上述无线充电座10的散热风道易于设计,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且能够满足高功率无线充电的需求,以缩短无线充电时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100内还设有电路板400,线圈模组200和风扇310分别电性连接电路板400。底座100设置有电连接接口,电连接接口与电路板400电性连接,电连接接口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以为无线充电座10供电,进而使无线充电座10能够用于为电子设备充电。电连接接口可以为USB接口,也可以为带插头的电缆线等。进一步,底座100或者散热盒300可以设置指示灯以用于提示无线充电座10的工作状态。进一步,底座100的背离的散热盒300的一侧可以设置防滑垫等,防滑垫的材质可以为硅胶或者橡胶等,以在无线充电座10放置于支撑物例如桌面时,无线充电座10不会轻易滑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路板400可以设置于散热盒300内并与风扇310和线圈模组200电性连接,电连接接口也可以设于散热盒300。
进一步,无线充电座10包括设于底座100内的隔磁片500,结合图6和图7,线圈模组200叠设于隔磁片500。隔磁片500可采用铁氧体吸波材料制成,其具有优异的导磁性能,可以增大线圈模组200的磁通量并降低线圈模组200的损耗,并能够使得磁感线紧紧围绕在以隔磁片500为中心的周围区域以增加电磁感应强度,提高电磁转换效率。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隔磁片500可缺省。
进一步,参考图8和图9,无线充电座10包括连接于底座100的支架600,隔磁片500设置于支架600并被支架600支撑。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100的侧壁和底壁可以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例如侧壁或者底壁可以采用铝合金,或者镁合金,或者不锈钢等材质制成,支架600能够将线圈模组200产生的热传导至底座100。在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过程中,这种设置可以将线圈模组200产生的部分热量传导至金属材质的底座100,并通过底座100将线圈模组200产生的热量散发至外部空气中。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100的侧壁和底壁可以采用非金属材料例如塑胶等制成,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支架600也能够提升线圈模组200和隔磁片500安装的稳定性。
进一步,底座100内设有隔热结构700,隔热结构700设置于线圈模组200和电路板400之间。进一步,支架600与隔热结构700间隔设置于底座100内,隔热结构700的材质可以为塑胶、硅胶、陶瓷、石棉、玻璃纤维等,其导热率较低,因而能够有效减少无线充电过程中线圈模组200传导至电路板400的热量,以防止电路板400上的电子元器件因温度过高导致性能下降或者造成损坏。进一步,参考图8和图9,隔热结构700连接于底座100并于背离线圈模组200的一侧与底座100形成隔热腔701,电路板400设置于隔热腔701内。这种设置能够进一步防止线圈模组200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电路板400。上述无线充电座10能够满足高功率无线充电的需求,以缩短无线充电时间。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隔热结构700也可以呈板状或者其他结构形式以线圈模组200和电路板400隔开。进一步,在底座100的侧壁或者底壁为金属材质的实施方式中,隔热结构700和金属材质的底座100之间可以设置导热体,导热体可以为硅脂或者金属导热片等,以将电路板400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底座100,进而通过底座100将电路板400产生的热量散发至空气中,以进一步提升无线充电座10的散热性能。当然,底座100的侧壁或者底壁可以设置散热孔以提升底座100的散热性能。进一步,底座100内也可以设置另一风扇,以利用另一风扇促进底座100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产生相对流动以进行热交换,进而提升底座100的散热性能。
同时参考图10和图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100大致呈矩形盒状,散热盒300大致呈矩形盒状且与底座100的形状相似。在第一位置时散热盒300叠置于底座100的顶部且散热盒300的周向表面与底座100的周向表面基本平齐,以使散热盒300在第一位置时底座100具有较好的外观特性。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底座100可以呈其他形状例如圆台状、棱柱状等,散热盒300的形状可以与底座100的形状相似以使无线充电座10在第一位置时具备较好的外观特性。当然,散热盒300的形状可以与底座100不同,例如底座100可以呈矩形盒状,散热盒300可以呈圆柱状,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散热盒300能够相对底座100转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具体地,参考图10和图11,散热盒300和底座100中的一者设有转轴320,散热盒300和底座100中的另一者设有能够与转轴320转动配合的轴孔103,转轴320能够穿设于轴孔103以实现底座100与散热盒300的转动配合。结合图9,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转轴320的轴线沿底座100的厚度方向延伸,也即散热盒300能够在水平面内转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转轴320的轴线可以沿底座100的宽度或者长度方向延伸,也即散热盒300与底座100可以呈合页状地开合,以实现散热盒3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转轴320由散热盒300的外壁形成,也即散热盒300的朝向底座100的一侧凸出并形成圆柱状的转轴320,这种结构使得转轴320易于加工成型,且使得散热盒300具有较为简单的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转轴320可以采用焊接或者粘接或者注塑成型或者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于散热盒300的外壁。在这类实施方式中,转轴320可以采用相对耐磨的材质制成,散热盒300则可以采用成本较低的材质制造,以节省无线充电座10的制造成本并提升转轴320的使用寿命。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转轴320也可以设置于底座100。
进一步,参考图7、图9,转轴320沿轴线方向设有通孔321,通孔321可用于穿设风扇310的电连接线,以将散热盒300内的风扇310电性连接至底座100内的电路板400。当然,通孔321也可用于穿设其他器件的电连接线。转轴320的通孔321设置,有利于风扇310电连接线的布置,以使无线充电座10的结构较为紧凑,且能够减小散热盒300转动对电连接线的不利影响。
参考图7、图9,散热盒300的一端于靠近底座100的一侧设有风口301,在第一位置时风口301背离充电区110,在第二位置时风口301朝向充电区110,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散热盒300的与风口301相对的另一端设有通气孔303,风扇310能够引导外界空气从风口301和通气孔303中的一者流入散热盒300,并引导空气从风口301和通气孔303中的另一者流出散热盒300。具体地,结合图9,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在第二位置时,风扇310能够引导外界空气从通气孔303流入散热盒300,并引导空气从风口301流至充电区110以与充电区110附近空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进而对正在充电的电子设备进行散热。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第二位置时风扇310可以引导充电区110附近空间的空气经风口301流入散热盒300内,并引导空气从通气孔303流出散热盒300。这种设置同样有利于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座10的散热。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通气孔303可以设置于其他位置。例如,通气孔303可以设置于散热盒300的周向表面的其他位置。进一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气孔303位于散热盒300的朝向底座100的一侧。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位置时通气孔303被底座100遮蔽而隐藏,这种结构设置可以防止灰尘、水等轻易从通气孔303进入散热盒300内,因此能够提升无线充电座10的防水防尘性能。
进一步,参考图10和图11,充电区110的相对的两边缘分别设有支撑体800,支撑体800凸出于充电区110的外表面。散热盒300设有凹陷区305,在第一位置时支撑体800容置于凹陷区305,在第二位置时风扇310能够引导风口301处的空气与相对的两个支撑体800之间空气产生相对流动。具体地,支撑体800可以为塑胶条,也可以为硅胶条或者橡胶条等,充电区110位于两个支撑体800之间,且散热盒300在第二位置时,两个支撑体800在远离散热盒300的一端形成开放的凹槽状结构。支撑体800能够用于支撑尺寸相对较大的电子设备,以防止电子设备的表面被意外擦伤,且对于尺寸相对较大或较小的电子设备,支撑体800都有利于形成散热流道,以利于电子设备的散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体800可以由底座100形成,即底座100可以延伸形成凸出于充电区110的支撑体800。
进一步,参考图10,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支撑体800的靠近转轴320的一端可以设置弧面,以防止散热盒300在相对底座100旋转的过程中与支撑体800产生干涉,且在散热盒300位于第一位置时,支撑体800的这种结构能够遮挡散热盒300的凹陷区305,以使无线充电座10具有较好的外观特性,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散热盒300位于第一位置时,支撑体800的远离转轴320的一端与散热盒300的背离转轴320的一端相平齐,这种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无线充电座10的外观特性。
对于具有无线充电功能且尺寸稍大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放置于充电区110进行充电时,支撑体800支撑电子设备并使得电子设备与充电区110的外表面之间存在间隙,且电子设备可以遮盖全部的充电区110,并且电子设备与支撑体800之间可以无间隙或者间隙极小。结合图9,在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过程中,风扇310可以从风口301送风,气流流经间隙并进行热交换后,从支撑体800的远离散热盒300的一端流出,进而为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座10散热,以提升无线充电座10的散热效率。
对于具有无线充电功能且尺寸稍小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无线耳机等,电子设备放置充电区110进行充电时,电子设备接触充电区110的外表面,电子设备的外周与支撑体800之间能够形成气流的流道,风扇310能够由风口301送风,气流流经电子设备的外周以携带热量并散发至空气中,这种方式也能够对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座10进行散热,以提升无线充电座10的散热效率。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体800可以呈圆环状、三角形状或者其他形状,支撑体800可以采用粘接或者焊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与充电区110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风扇310可以从风口301抽气,以将电子设备与充电区110附近空间空气抽至散热盒300内,再由通气孔303流出散热盒300。可以理解的是,支撑体800的设置不是必须的。
参考图12、图13和图14,在另一实施例中,散热盒300能够相对底座100移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具体地,结合图15和图16,在本实施方式中,充电区110的相对的两边缘的支撑体800可以具有导向功能,散热盒300的一端于朝向底座100的一侧设有凸台330,风口301设于凸台330的端部。散热盒30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的过程中,凸台330能够于两个支撑体800之间移动。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体800可以限制凸台330沿底座100的宽度方向的移动,以防止散热盒300移动过程中产生偏斜。结合图17和图18,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位置时凸台330可以和支撑体800的一端平齐,支撑体800的另一端可以和散热盒300的背离凸台330的一端平齐,以使无线充电座10具有较好的外观特性。可以理解的是,凸台330和支撑体800的设置不是必需的。例如,底座100的充电区110可以呈凹陷状,且散热盒300在第二位置时,充电区110的远离散热盒300的一端具有开放的缺口,以在电子设备覆盖充电区110时,气流能够于缺口内流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散热盒300和底座100的一者可以设置导轨,另一者设置能够与导轨滑动配合的导向槽,以使得散热盒300能够相对底座100移动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轨和导向槽的滑动配合还可以于底座100的厚度方向形成限位,例如采用梯形槽与梯形滑轨相配合,以限制散热盒300在底座100的厚度方向的移动,进而防止散热盒300轻易从底座100脱离。进一步,参考图15和图16,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100一端可以设有挡止部120,同时参考图17和图18,在第一位置时挡止部120位于底座100的背离风口301的一端,且较为远离风口301,结合图19和图20,在第二位置时散热盒300的凸台330与挡止部120抵接以限制散热盒300的移动范围,在第二位置时风口301较为靠近挡止部120。在散热盒30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这种结构设置可以防止应拉力或者推力过大导致散热盒300从底座100脱离。
结合图21,在散热盒300能够相对底座100移动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的实施方式中,对于具有无线充电功能且尺寸稍大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放置于充电区110进行充电时,支撑体800支撑电子设备并使得电子设备与充电区110的外表面之间存在间隙,且电子设备可以遮盖全部的充电区110,并且电子设备与支撑体800之间可以无间隙或者间隙极小。结合图20,在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过程中,风扇310可以从风口301送风,气流流经间隙并进行热交换后,从支撑体800的远离散热盒300的一端流出,进而为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座10散热,以提升无线充电座10的散热效率。
对于具有无线充电功能且尺寸稍小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无线耳机等,电子设备放置充电区110进行充电时,电子设备接触充电区110的外表面,电子设备的外周与支撑体800之间能够形成气流的流道,风扇310能够由风口301送风,气流流经电子设备的外周以携带热量并散发至空气中,这种方式也能够对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座10进行散热,以提升无线充电座10的散热效率。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体800可以呈圆环状、三角形状或者其他形状,支撑体800可以采用粘接或者焊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与充电区110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风扇310可以从风口301抽气,以将电子设备与充电区110附近空间空气抽至散热盒300内,再由通气孔303流出散热盒30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包括充电区,所述充电区能够用于放置电子设备以进行无线充电;
线圈模组,设置于所述底座内且被所述充电区覆盖;及
散热盒,包括风扇,所述散热盒连接于所述底座且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运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所述散热盒叠置于所述充电区,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充电区暴露且所述风扇能够引导外界空气流至所述充电区并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盒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盒和所述底座中的一者设有转轴,所述散热盒和所述底座中的另一者设有能够与所述转轴转动配合的轴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轴线沿所述底座的厚度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沿轴线方向设有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盒的一端于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风口,在第一位置时所述风口背离所述充电区,在第二位置时所述风口朝向所述充电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区的相对的两边缘分别设有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凸出于所述充电区的外表面;所述散热盒设有凹陷区,在第一位置时所述支撑体容置于所述凹陷区,在第二位置时所述风扇能够引导所述风口处的空气与相对的两个支撑体之间空气产生相对流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盒能够相对所述底座移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区的相对的两边缘设有支撑体,所述散热盒的一端于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凸台,所述凸台设有风口;所述散热盒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所述凸台能够于两个所述支撑体之间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挡止部,在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止部位于所述底座的背离所述风口的一端,在第二位置时所述散热盒与所述挡止部抵接以限制所述散热盒的移动范围。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座包括设于所述底座内的隔磁片和支架,所述线圈模组叠设于所述隔磁片,所述隔磁片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支架连接于所述底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座包括设于所述底座内的电路板和隔热结构,所述隔热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架的背离所述线圈模组的一侧,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隔热结构的背离所述线圈模组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结构的背离所述线圈模组的一侧与所述底座形成隔热腔,所述电路板容纳于所述隔热腔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导热体,所述导热体能够将所述电路板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底座。
CN202020098618.7U 2020-01-16 2020-01-16 无线充电座 Active CN2115569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98618.7U CN211556915U (zh) 2020-01-16 2020-01-16 无线充电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98618.7U CN211556915U (zh) 2020-01-16 2020-01-16 无线充电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56915U true CN211556915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92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98618.7U Active CN211556915U (zh) 2020-01-16 2020-01-16 无线充电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569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89035B2 (en) Wireless charger with fan
US11201481B2 (en) Magnetic attracting type vehicle-mounted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US20140139179A1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CN109617152B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211629895U (zh) 无线充电座
KR20220115055A (ko) 무선 충전기
US20150194816A1 (en) Electrically powered portable device
CN211556915U (zh) 无线充电座
CN113131552A (zh) 无线充电座
CN211556914U (zh) 无线充电座
CN211556913U (zh) 无线充电设备
CN113131551A (zh) 无线充电座
CN211556912U (zh) 无线充电座
CN211908394U (zh) 无线充电座
CN113258623A (zh) 无线充电座
CN209913543U (zh) 一种具有风扇散热结构的无线充电器
CN218648592U (zh) 一种可快速散热的无线充电器
US20220172862A1 (en) Connecting cable, cable connector, charger and charge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CN113193609A (zh) 无线充电座
CN211606140U (zh) 无线充电座
CN212137304U (zh) 无线充电设备
CN211629894U (zh) 无线充电设备
CN108882128A (zh) 扬声器和智能终端
CN210246772U (zh) 无线信***
CN115224813A (zh) 无线充电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