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47827U - 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47827U
CN211547827U CN201921470957.7U CN201921470957U CN211547827U CN 211547827 U CN211547827 U CN 211547827U CN 201921470957 U CN201921470957 U CN 201921470957U CN 211547827 U CN211547827 U CN 2115478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w
old
waterproof layer
layer
water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709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春荣
余海军
张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Oriental Rainbow Waterproof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Oriental Rainbow Waterproof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Oriental Rainbow Waterproof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Oriental Rainbow Waterproof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709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478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478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478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包括:位于竖直衔接处两侧的旧建筑接茬区和新建筑混凝土底板,旧建筑接茬区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旧建筑混凝土底板、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区和砖胎膜永久墙;砖胎膜永久墙和新建筑混凝土底板的下方设有混凝土垫层并在砖胎膜永久墙与新建筑混凝土底板竖直衔接处加厚;第一新防水层的第一搭接部与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区的下表面粘接,第二搭接部在竖直衔接处上翻后与旧建筑混凝土底板的立面粘接;第二新防水层与第二搭接部粘接,其余部分与砖胎膜永久墙立面粘接后铺设于新建筑混凝土底板下方的混凝土垫层上方。提高了旧防水层与新防水层的搭接强度并降低新旧防水层同步撕裂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的工程防水中,对于新旧混凝土建筑接茬部位的防水处理通常的做法是,后期工程防水与前期工程防水进行搭接,并形成一定的搭接长度,满足整体的防水设计需求。参考《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第二期中《新旧混凝土接茬部位的防水处理应用》,防水处理方法如下:
(1)把旧建筑原有洞体四周破碎处外露的防水卷材清理干净,剪切整齐,并保证外露完好部分的长度不小于100mm;
(2)清理原有洞体结构周圈破碎的接茬部位,然后在结构中间剔凿出一条50mm宽、10mm深的凹槽,并清扫干净;
(3)新施工的垫层要比原有垫层低100mm,在垫层干燥并验收合格后,开始涂刷底子油进行卷材施工,施工时先铺贴新卷材,然后再把原有卷材铺贴在新铺卷材的上部,并保证搭边不小于100mm。卷材铺贴烘烤时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保证粘结牢固,没有开口、空鼓、封边不严等现象;
(4)在新旧卷材搭边处加铺一条200mm宽的盖口条,两侧各搭边 100mm,热熔烤严然后进行封边处理;
(5)基础底板卷材和防水保护层施工完毕后,在前期剔凿出的原有结构四周中间凹槽处安装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并且要可靠固定,保证在混凝土施工时不致滑脱;
(6)橡胶止水条安装完毕后进行底板钢筋绑扎和浇筑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抗渗标号为S10,混凝土浇筑时要振捣密实,以达到混凝土自防水的效果。
以上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
1、旧结构建筑采用的大都为沥青类防水材料,材料本身抗破坏性较差,在凿除面层时很难保证旧防水层的完好无损,且部分年限过久很可能防水层本身性能已大幅下降,从而导致很难完整地保证旧防水层可预留有效的搭接边。
2、新挖土层的压实系数很难达到原土层沉降完成后的密实度,当新建建筑高度较高、地基承重较大时,很难保证新施工的建筑与旧建筑间不出现沉降裂缝从而导致防水层失效。
3、浇筑混凝土在现场很难控制,难以保证预先安装的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不出现脱落现象。
4、上述处理方法并未指出新旧垫层的具体厚度,当新施工的垫层和原有垫层低同等厚度情况下,在后期结构应力作用下,很难降低整体沉降深度,从而导致垫层断裂现象难以避免,卷材满粘容易随垫层开裂而导致卷材同步开裂。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部分的防水结构,能够提高旧防水层的修复可行性及与新防水层的搭接强度,增加接茬部位基础的承重系数,以及降低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而造成的新旧防水层同步撕裂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实现提高旧防水层的修复可行性及与新防水层的搭接强度,增加接茬部位基础的承重系数,以及降低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而造成的新旧防水层同步撕裂的可能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包括:
位于竖直衔接处两侧的旧建筑接茬区和新建筑混凝土底板,所述旧建筑接茬区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旧建筑混凝土底板、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区、柔性填充层和砖胎膜永久墙,其中所述砖胎膜永久墙设于所述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区下方,所述柔性填充层设于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区与砖胎膜永久墙之间;
所述砖胎膜永久墙在所述新建筑混凝土底板下部的混凝土垫层之上,所述混凝土垫层在所述砖胎膜永久墙与所述新建筑混凝土底板竖直衔接处加厚;
第一新防水层,所述第一新防水层包括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的上表面与位于所述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区的旧防水层下表面粘接,所述第二搭接部在所述竖直衔接处上翻后一侧表面与所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在所述竖直衔接处的立面粘接;
第二新防水层,所述第二新防水层的边缘部分与所述第二搭接部的另一侧表面粘接,所述第二新防水层的其余部分与所述砖胎膜永久墙立面粘接后铺设于所述新建筑混凝土底板下方的所述混凝土垫层上方。
可选地,所述第一新防水层的材料包括非固化材料层和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层,所述第一搭接部的非固化材料层与所述防水层新旧水平搭接区的所述旧防水层的下表面满粘连接,所述第二搭接部的非固化材料层与所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立面满粘连接,所述第二搭接部的所述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层表面与所述第二新防水层满粘连接;
其中,当所述第二新防水层采用合成高分子类防水卷材时,所述第二搭接部的所述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层表面与所述第二新防水层采用双面丁基胶带或双面无胎自粘卷材粘结。
可选地,所述第一搭接部的下表面涂覆有非固化材料。
可选地,所述第一搭接部靠近原垫层未剔凿区域的边缘收口位置设有密封膏并通过机械固定方式与所述旧建筑混凝土凝土底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新防水层的所述第二搭接部与所述第二新防水层在所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立面粘结收头处设置有密封膏。
可选地,所述砖胎膜永久墙顶端和所述第一搭接部的下表面之间设有柔性填充层,所述柔性填充层的材料为发泡聚氨酯或聚氨酯密封膏。
可选地,所述砖胎膜永久墙立面外层为水泥找平层,所述砖胎膜永久墙立面设有水平分布的缝隙,所述缝隙嵌填有柔性PE棒,所述柔性PE棒一部分嵌填入所述缝隙中,另一部分突出所述砖胎膜永久墙立面表面。
可选地,所述柔性PE棒对应的所述第二新防水层远离所述柔性PE棒的一侧区域表面设有隔离膜。
可选地,所述柔性PE棒下部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二新防水层远离所述砖胎膜永久墙立面一侧设有块状柔性保温材料,所述块状柔性保温材料与所述第二新防水层远离所述砖胎膜永久墙立面一侧表面点粘连接。
可选地,所述混凝土垫层与所述砖胎膜永久墙底部相交处设有附加防水层,所述附加防水层一端与所述砖胎膜永久墙立面下部粘接,另一端与所述新建筑混凝土底板下方靠近所述衔接处的所述混凝土垫层表面粘接。
可选地,在所述衔接处,所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立面与新建筑混凝土底板立面之间设置有第三新防水层,所述第三新防水层为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以及,所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立面与所述新建筑混凝土底板立面之间从下至上设有多个植入钢筋和遇水膨胀止水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区形成于原垫层的上方,能够在不破坏旧防水层的情况下形成完整有效的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区,有益于提高新旧防水层的搭接强度;通过增厚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接茬部位下部的垫层厚度,增加接茬部位基础的承重系数,降低后期可能出现的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幅度来降低防水层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而造成的同步撕裂。
进一步地,通过非固化材料和卷材结合的方式来设置第一道防水设置,并采用机械固定的方式进行固定,通过非固化材料永不固化和高粘附性的特点来密闭旧底板上的新做防水层收口部位可能存在密闭不严实从而导致水源通路产生的可能性并将第一新防水层的第二搭接部上翻至旧建筑混凝土底板立面衔接处,通过混凝土的自身应力来二次降低水源通路的产生。通过设置发泡聚氨酯密封嵌填,来保证砖胎膜保护层与新做卷材间的密实度。通过增加柔性PE棒处滑动层设置,增加防水卷材的预留量以保证在新旧结构沉降变形的过程中,防水层有足够的余量来适应而不会出现防水层撕裂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的施工节点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的第二搭接部搭接处理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区;2、第一新防水层;3、柔性填充层;4、砖胎膜永久墙;5、柔性PE棒;6、附加防水层;7、第二新防水层;8、隔离膜;9、块状柔性保温材料;10、混凝土垫层;11、机械固定;12、遇水膨胀止水环;13、旧建筑混凝土底板;14、新建筑混凝土底板;15、旧防水层;16、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17、钢筋;18、非固化材料层;19、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层;20、双面搭接胶带;21、密封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包括:
位于竖直衔接处两侧的旧建筑接茬区和新建筑混凝土底板14,所述旧建筑接茬区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旧建筑混凝土底板13、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区1、柔性填充层3和砖胎膜永久墙4,其中所述砖胎膜永久墙4设于所述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区1下方,所述柔性填充层设于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区与砖胎膜永久墙之间;
所述砖胎膜永久墙4在所述新建筑混凝土底板14下部的混凝土垫层10 之上,所述混凝土垫层10在所述砖胎膜永久墙4与所述新建筑混凝土底板 14竖直衔接处加厚;
第一新防水层2,所述第一新防水层2的一部分为第一搭接部,所述第一新防水层2的其余部分为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的上表面与所述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区1的旧防水层15下表面粘接,所述第二搭接部在所述竖直衔接处上翻后一侧表面与所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13在所述竖直衔接处的立面粘接;
第二新防水层7,所述第二新防水层7的边缘部分与所述第二搭接部的另一侧表面粘接,所述第二新防水层7的其余部分与所述砖胎膜永久墙4 立面粘接后铺设于所述新建筑混凝土底板14下方的所述混凝土垫层10上方。
具体地,利用旧建筑原垫层部位已浇筑于防水层上部的保护层(保护层与防水的粘结强度比防水层与垫层的粘结强度高的特性),旧建筑接茬区立面对旧防水层下部进行开挖清理(由于防水层下部为垫层,且90%的垫层密实度均相对较差,强度较低,在开挖时都较为松散,不容易破坏旧防水层)。因此,在旧防水层下部进行开挖比较合理,能够清理出相应的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部1,从而保证旧防水层15可预留有效的搭接区;具体实施过程中,仅对垫层进行剔凿,不动旧防水层15,旧防水层15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破损,但破损处可采用非固化材料强化和修复旧防水层,并给予第一新防水层2与旧防水层15的粘结强度;通过设置砖胎膜永久墙4以及混凝土垫层10增厚接茬部位的垫层厚度,增加接茬部位基础的承重系数,降低后期可能出现的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幅度来降低防水层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而造成的同步撕裂。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新防水层2的材料包括非固化材料层18和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层19,所述第一搭接部的非固化材料层18与位于所述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区1的旧防水层15下表面满粘连接,所述第二搭接部的非固化材料层18与所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13立面满粘连接,所述第二搭接部的所述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层19的表面与所述第二新防水层7满粘连接;其中,当所述第二新防水层采用合成高分子类防水卷材时,所述第二搭接部的所述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层表面与所述第二新防水层采用双面丁基胶带或双面无胎自粘卷材粘结。
具体地,第一新防水层2采用非固化材料层18和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层19结合,通过第一新防水层2的第一搭接部与位于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区1的旧防水层15下表面满粘的方式来设置第一道防水措施,第一新防水层2的第二搭接部的复合防水层上翻至旧防水层上部的旧建筑混凝土底板 13立面设置的植入钢筋17下部钢筋底部处,且其表面后期与第二新防水层 7满粘搭接,其中第二新防水层7的卷材可以是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层19,也可以是合成高分子类卷材,若采用合成高分子类卷材,则因两种材料材性的不同,在粘贴施工时可采用双面搭接胶带20或双面无胎自粘卷材进行满粘处理,并通过在新建筑混凝土底板14和旧建筑混凝土底板13间增设植入钢筋17,提高和增强新旧混凝土的一体性、密实度及高夹持力,二次降低水源通路的产生。建立第二道防水密封措施(通过混凝土之间的夹持力及非固化材料的粘结性、密封材料的密封性及卷材与卷材之间的搭接处理有效建立第二道防水密封措施)。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搭接部的下表面涂覆有非固化材料。
具体地,在第一新防水层2的第一搭接部的下表面再次涂布非固化材料,增加密闭性。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非固化材料层18和第一搭接部的下表面涂覆的非固化材料均采用特种非固化材料,特种非固化材料是一种现有全新升级的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主要以沥青为基础材料,加入橡胶、助剂和化学剂,采用先进化学技术制备而成,各组成材料间结构稳定,具有持久不硬化、满粘结的常规性能,同时还具有低粘高耐热、环保少烟气、自愈抗穿刺、可在低温下喷涂或刮涂施工、节能环保以及满足立面与卷材复合防水抗滑移等特种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搭接部靠近原垫层未剔凿区域的边缘收口位置设有密封膏并通过机械固定11方式与所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13固定连接。
具体地,通过在第一搭接部靠近原垫层未剔凿区域的边缘收口位置设置密封膏并采用机械固定11(固定位置在涂布非固化材料的位置处),利用非固化材料高粘度和适应应力变形的特点,增强机械固定11时的密闭性。其中机械固定11可以选择点式固定或线性固定,点式固定即使用专用垫片和螺钉对卷材进行固定,线性固定即使用专用压条和螺钉对卷材进行固定,再通过使用防水卷材覆盖条对压条进行覆盖,本实施例中选择线性固定方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新防水层2的所述第二搭接部与所述第二新防水层7在所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13立面粘结收头处设置有密封膏21。
具体地,参考图3,第二搭接部与第二新防水层在旧建筑混凝土底板立面上下两个粘结收头处需要打密封膏21,以加强第一新防水层2和第二新防水层7粘接处的防水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砖胎膜永久墙4顶端和所述第一搭接部的下表面之间设有柔性填充层3,所述柔性填充层3为发泡聚氨酯或聚氨酯密封膏。
具体地,通过设置发泡聚氨酯或聚氨酯密封膏密封嵌填砖胎膜永久墙4 顶端与第一搭接部的下表面之间的空隙,来保证砖胎膜保护层与新做卷材间的密实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砖胎膜永久墙4立面外层为水泥找平层,所述砖胎膜永久墙4立面设有水平分布的缝隙,所述缝隙嵌填有柔性PE棒5,所述柔性PE棒5一部分嵌填入所述缝隙中,另一部分突出所述砖胎膜永久墙4 立面表面。
具体地,在柔性PE棒5能够顶起部分第二新防水层7,使部位的第二新防水层7在新旧建筑的衔接处具有一定的变形余量,从而确保该第二新防水卷材有足够的高度以及多余的宽度参与后续的新建筑下沉引起的下滑变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PE棒5对应的所述第二新防水层7远离所述柔性PE棒5的一侧区域表面设有隔离膜8。
具体地,柔性PE棒5部位的第二新防水层7卷材的外侧(远离柔性 PE棒5的一侧)采用胶带类隔离材料粘结于第二新防水层7卷材的外侧表面,胶带类隔离材料粘结宽度需大于柔性PE棒5范围。
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PE棒5下部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二新防水层7远离所述砖胎膜永久墙4立面一侧设有块状柔性保温材料9,所述保温材料与所述第二新防水层远离所述砖胎膜永久墙4立面一侧表面点粘连接。
具体地,在永久墙部位柔性PE棒5下部的防水层表面设置的块状柔性保温材料9,块状柔性保温材料9可用非固化材料与第二新防水层7卷材的外侧表面点粘固定,块状柔性保温材料9的设置能够进一步确保第二新防水层7在该部位的变量充足。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垫层与所述砖胎膜永久墙4底部相交处设有附加防水层6,所述附加防水层6一端与所述砖胎膜永久墙4立面下部粘接,另一端与所述新建筑混凝土底板14下方靠近所述衔接处的所述混凝土垫层表面粘接。具体地,附加防水层6是否设置根据所选择的材料进行,若第二新防水层7采用合成高分子类卷材,则附加防水层6可不设,若第二新防水层7采用合成高分子类卷材需设置附加防水层6时,可采用无胎双面自粘卷材作为附加防水层6,以加强防水效果。一般地,常规非高分子类沥青卷材都需设置附加层6。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衔接处,所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13立面与所述新建筑混凝土底板14立面之间从下至上设有多个植入钢筋17和遇水膨胀止水环12。
具体地,通过在新建筑混凝土底板14、旧建筑混凝土底板13之间增设植入钢筋17,来增强新旧混凝土建筑之间的一体性,同时在钢筋17上设置多道遇水膨胀止水环12进行防渗措施,降低施工缝隙部位出现渗漏的风险。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的施工节点细化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的第二搭接部搭接处理局部放大图,如图2至图3所示,一种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的施工工艺为:
步骤1、在旧建筑混凝土底板13侧面下部的基面剔凿至坚实基础,并将旧建筑混凝土底板13结构底部侧面向上30mm处清理平整至适合防水层施工的基层。
步骤2、在旧建筑混凝土底板13下部垫层(土层)向内300mm~500mm 处进行开挖,开挖深度500~1000mm间,凿除原垫层,并清理原旧防水层 15,形成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部1。
步骤3、用非固化材料对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部1出的旧防水层15进行修补加强处理(厚度0.5mm厚)。
步骤4、铺设第一新防水层2(非固化材料层18+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层19),第一搭接部与位于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部1的旧防水层15搭接范围不小于200mm。其中,本实施例的非固化材料层18采用特种非固化材料。
步骤5、第一新防水层2的第二搭接部上翻至旧建筑混凝土底板13立面距离旧防水层30mm处,满粘施工。
步骤6、旧防水层15第一新防水层2的第一搭接部的收头位置(第一搭接部边缘在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部1出的处的旧防水层15下方靠近旧建筑未剔凿的垫层部位处),在第一搭接部的下表面再次涂布非固化材料,完成后,采用机械固定11(固定位置在涂布非固化材料的位置处),利用非固化材料的高粘度和适应应力变形的特点,增强机械固定11时的密闭性。其中,本实施例的非固化材料采用特种非固化材料。
步骤7、浇筑新建筑混凝土垫层10,在旧建筑混凝土底板13与新建筑混凝土底板14接茬处下部,浇筑高度增加≥200mm,宽度≮500mm(增加该部位的抗沉降开裂变形能力)。
步骤8、原剔凿部位后期未砌筑砖胎膜永久墙4处可用土回填,也可以用素混凝土浇筑回填。
步骤9、砌筑砖胎膜永久墙4(高度至新做防水层底部),在砖胎膜永久墙4侧面水平设置一定间隙的缝隙,间隙宽度为100~150mm,深度为 150mm(便于后续嵌填柔性PE棒5),表面水泥砂浆抹平处理。
步骤10、砖胎膜永久墙4与第一新防水层2的第一搭接部间隙处满填聚氨酯密封膏或嵌填发泡聚氨酯。
步骤11、在砖胎膜永久墙4预留缝隙处设置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568889540000121
的柔性PE棒5,嵌填入设置好的缝隙中,其形状如图2所示。(此步骤为滑动层设置步骤1)。
步骤12、砖胎膜永久墙4底部与新建筑下方混凝土垫层10相交部位(墙角处)铺设500mm宽附加防水层6(采用两端点粘的方式进行铺设)。附加防水层6是否设置根据所选择的材料进行,若采用合成高分子类卷材,则附加防水层6可不设,若合成高分子类卷材需设置附加防水层6,可采用无胎双面自粘卷材作为附加防水层6处理。
步骤13、在砖胎膜永久墙4和新建筑侧的混凝土垫层10上大面铺设第二新防水层7(施工方式选择大面空铺的施工方式,在附加防水层6及第一新防水层2的第二搭接部卷材部位采用满粘法施工);若第二新防水层7采用合成高分子类卷材则采用预铺反粘工法进行,该合成高分子类卷材在与期初设置的与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部1处的旧防水层15搭接处理粘结时可采用双面胶带或无胎双面自粘防水卷材进行搭接处理;在砖胎膜永久墙4 部位应先预铺准确,其标高位置应同与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部1的旧防水层15搭接施工的第一新防水层2的第二搭接部在旧建筑混凝土底板13底部立面上翻的30mm标高处。并与该第二搭接部卷材满粘结施工。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部1的旧防水层15与第一新防水层2的收头部位用密封胶21 密封处理。
步骤14、柔性PE棒5部位卷材外侧采用胶带类隔离材料粘结与卷材表面,粘结宽度为柔性PE棒5范围两侧外扩20~30mm。(滑动层设置步骤 2)。
步骤15、混凝土垫层10与砖胎膜永久墙4部位处卷材预铺时,应充分考虑在新建筑接茬区和旧建筑接茬区的衔接处夹持中的防水层宽度、在柔性PE棒5部位的第二新防水层7余量及在阴角部位(砖胎膜永久墙4与混凝土垫层10交界处)的第二新防水层7粘贴施工余量,从而确保该核心(砖胎膜永久墙4顶部至底部区域)处第二新防水层7有足够的宽度,参与后续的变形,也确保所设置的滑动层的有效性。
步骤16、在砖胎膜永久墙4部位柔性PE棒5下部的第二新防水层7 表面设置1cm~2cm的块状柔性保温材料9,柔性保温材料9可用非固化材料点粘,以确保第二新防水层7在该部位的变量充足。(滑动层设置步骤3)
步骤17、在旧建筑混凝土底板13接茬区立面涂覆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16,然后浇筑混凝土垫层10部位及第二新防水层7上部的新混凝土保护层。
步骤18、在旧建筑混凝土底板13接茬处的立面从下至上设置拉结筋并在每个拉结筋17上设置遇水膨胀止水环12,在混凝土垫层10部位及第二新防水层7上部的新混凝土保护层绑扎新建筑底板14的钢筋,最后浇筑新建筑混凝土底板14.
以上实施例通过对旧建筑接茬部位旧防水层下方的较为松软的垫层进行剔凿,能够在不破坏旧防水层的情况下形成完整有效的搭接区,提高新旧防水层的搭接强度;通过增厚新旧建筑接茬部位的垫层厚度,增加接茬部位基础的承重系数,降低后期可能出现的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幅度来降低防水层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而造成的同步撕裂;通过非固化材料层和防水卷材结合的方式来设置第一道防水设置(并采用机械固定的方式),通过非固化材料永不固化和高粘附性的特点来密闭旧底板上的新做防水层收口部位,避免存在密闭不严实从而导致水源通路产生的可能性;将第一新防水层卷材上翻至结构层内30mm处,通过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的自身应力来二次降低水源通路的产生;通过设置发泡聚氨酯密封嵌填,来保证砖胎膜保护层与新防水层卷材间的密实度;通过增加滑动层设置,增加防水卷材的预留量以保证在新旧结构沉降变形的过程中,新防水层有足够的余量来适应而不会出现防水层撕裂的情况发生。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1)

1.一种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于竖直衔接处两侧的旧建筑接茬区和新建筑混凝土底板,所述旧建筑接茬区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旧建筑混凝土底板、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区、柔性填充层和砖胎膜永久墙,其中所述砖胎膜永久墙设于所述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区下方,所述柔性填充层设于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区与砖胎膜永久墙之间;
所述砖胎膜永久墙在所述新建筑混凝土底板下部的混凝土垫层之上,所述混凝土垫层在所述砖胎膜永久墙与所述新建筑混凝土底板竖直衔接处加厚;
第一新防水层,所述第一新防水层包括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的上表面与位于所述新旧防水层水平搭接区的旧防水层下表面粘接,所述第二搭接部在所述竖直衔接处上翻后一侧表面与所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在所述竖直衔接处的立面粘接;
第二新防水层,所述第二新防水层的边缘部分与所述第二搭接部的另一侧表面粘接,所述第二新防水层的其余部分与所述砖胎膜永久墙立面粘接后铺设于所述新建筑混凝土底板下方的所述混凝土垫层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新防水层的材料包括非固化材料层和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层,所述第一搭接部的非固化材料层与所述防水层新旧水平搭接区的所述旧防水层的下表面满粘连接,所述第二搭接部的非固化材料层与所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立面满粘连接,所述第二搭接部的所述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层表面与所述第二新防水层满粘连接;
其中,当所述第二新防水层采用合成高分子类防水卷材时,所述第二搭接部的所述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层表面与所述第二新防水层采用双面丁基胶带或双面无胎自粘卷材粘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部的下表面涂覆有非固化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部靠近原垫层未剔凿区域的边缘收口位置设有密封膏并通过机械固定方式与所述旧建筑混凝土凝土底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新防水层的所述第二搭接部与所述第二新防水层在所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立面粘结收头处设置有密封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砖胎膜永久墙顶端和所述第一搭接部的下表面之间设有柔性填充层,所述柔性填充层的材料为发泡聚氨酯或聚氨酯密封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砖胎膜永久墙立面外层为水泥找平层,所述砖胎膜永久墙立面设有水平分布的缝隙,所述缝隙嵌填有柔性PE棒,所述柔性PE棒一部分嵌填入所述缝隙中,另一部分突出所述砖胎膜永久墙立面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PE棒对应的所述第二新防水层远离所述柔性PE棒的一侧区域表面设有隔离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PE棒下部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二新防水层远离所述砖胎膜永久墙立面一侧设有块状柔性保温材料,所述块状柔性保温材料与所述第二新防水层远离所述砖胎膜永久墙立面一侧表面点粘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垫层与所述砖胎膜永久墙底部相交处设有附加防水层,所述附加防水层一端与所述砖胎膜永久墙立面下部粘接,另一端与所述新建筑混凝土底板下方靠近所述衔接处的所述混凝土垫层表面粘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衔接处,所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立面与新建筑混凝土底板立面之间设置有第三新防水层,所述第三新防水层为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以及,所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立面与所述新建筑混凝土底板立面之间从下至上设有多个植入钢筋和遇水膨胀止水环。
CN201921470957.7U 2019-09-05 2019-09-05 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 Active CN2115478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0957.7U CN211547827U (zh) 2019-09-05 2019-09-05 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0957.7U CN211547827U (zh) 2019-09-05 2019-09-05 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47827U true CN211547827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88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70957.7U Active CN211547827U (zh) 2019-09-05 2019-09-05 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47827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5380A (zh) * 2021-12-25 2022-03-22 金瀚建设有限公司 既有建筑筏板基础接长施工方法
CN114718122A (zh) * 2022-03-16 2022-07-08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老结构地下连廊基础连接施工缝防渗漏处理的方法
CN115012458A (zh) * 2022-06-14 2022-09-06 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地下空间二次浇筑混凝土结构的外防水***及施工方法
CN115059290A (zh) * 2022-07-04 2022-09-16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狭窄肥槽地下外墙逆作法施工方法
WO2023208309A3 (en) * 2022-04-25 2023-12-21 Emac Lagoons An innovative system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an artificial lake with a huge water body used for recreational purpose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5380A (zh) * 2021-12-25 2022-03-22 金瀚建设有限公司 既有建筑筏板基础接长施工方法
CN114718122A (zh) * 2022-03-16 2022-07-08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老结构地下连廊基础连接施工缝防渗漏处理的方法
WO2023208309A3 (en) * 2022-04-25 2023-12-21 Emac Lagoons An innovative system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an artificial lake with a huge water body used for recreational purposes
CN115012458A (zh) * 2022-06-14 2022-09-06 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地下空间二次浇筑混凝土结构的外防水***及施工方法
CN115059290A (zh) * 2022-07-04 2022-09-16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狭窄肥槽地下外墙逆作法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47827U (zh) 新旧建筑混凝土底板衔接处的防水结构
CN110607809B (zh) 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
CN110747899B (zh) 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
CN106120873B (zh) 一种桩筏基础预铺反粘复合高分子防水卷材的施工方法
CN109667606B (zh) 一种隧道多重防水施工方法
CN108411939A (zh) 一种拼接式预制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CN110185135B (zh) 一种地下室底板与外墙防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5220713A (zh) 地下室外墙沉降缝的防水结构
CN110206073B (zh) 格构柱桩与主体结构节点防水施工方法
CN109944314B (zh) 一种无降水大口径缠绕管复合接口快速施工方法
CN112227755A (zh) 一种旧屋面防水修缮结构及方法
CN211312492U (zh) 一种预应力管桩桩头防水结构及管桩桩头
CN113789816A (zh) 一种地下室高水位预制桩桩头防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102912945A (zh) 一种屋面复式防渗排汽孔细部处理工艺
CN206616711U (zh) 一种用于地铁车站主体与附属接口处的防水结构
CN112252491A (zh) 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用防渗装置及其施工工艺
CN114182901B (zh) 一种伸缩缝防水修缮施工方法及其修缮结构
CN215367399U (zh) 一种地下室侧墙单边支模的防水结构及施工装置
CN116411594A (zh) 一种防水施工方法
CN213979354U (zh) 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用防渗装置
CN215253039U (zh) 底板改性沥青基预铺防水卷材预铺反粘法施工结构
CN208748690U (zh) 预制管廊的底板防水结构
CN209798679U (zh) 一种双层衬砌渠道
CN216277080U (zh) 一种伸缩缝防水修缮结构
CN111608185A (zh) 深基坑狭窄空间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