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17589U - 水上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水上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17589U
CN211417589U CN201922154981.6U CN201922154981U CN211417589U CN 211417589 U CN211417589 U CN 211417589U CN 201922154981 U CN201922154981 U CN 201922154981U CN 211417589 U CN211417589 U CN 2114175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ropeller
aerial vehicle
unmanned aerial
machin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5498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Xinz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Xinz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Xinz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Xinz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5498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175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175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175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上无人机,包括:机身;两个侧翼,各侧翼分别装设于机身端部的两侧,并沿机身的中轴线两侧延伸设置;尾翼,装设于机身远离所述侧翼的一端,并沿机身的中轴线两侧延伸设置;漂浮件,固定装设于机身,用于与水面相接触并形成浮力,以使机身漂浮于水面上;及,推动机构,装设于漂浮件的尾端,用于推动漂浮件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机身处固定装设漂浮件,以使机身漂浮在水面上,同时,在漂浮件的尾端装设推动机构,当无人机降落至水面上时,可通过推动机构推动无人机朝向陆地移动,从而达到在动力耗尽之后其可沿水面自主航行至陆地的效果,以便于水上无人机的回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水上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上无人机。
背景技术
目前,无人机技术发展迅速,在军事、民事等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使用,现有的无人机普遍使用起落架和拉网回收,如果无人机执行海上任务时遇到意外情况而不能找到合适的降落环境,则当无人机动力耗尽后就会坠毁。因此,传统的无人机面临着不能在水上进行升降以及回收难度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水上无人机,该水上无人机能够实现水上升降与漂浮,同时也能够在动力耗尽之后自主航行至陆地,便于回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上无人机,包括:
机身;
两个侧翼,各所述侧翼分别装设于所述机身端部的两侧,并沿所述机身的中轴线两侧延伸设置;
尾翼,装设于所述机身远离所述侧翼的一端,并沿所述机身的中轴线两侧延伸设置;
漂浮件,固定装设于所述机身,用于与水面相接触并形成浮力,以使所述机身漂浮于水面上;及,
推动机构,装设于所述漂浮件的尾端,用于推动所述漂浮件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机构包括驱动单元及第一螺旋桨,所述驱动单元装设于所述漂浮件远离所述侧翼的一端,且所述驱动单元背向所述侧翼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旋桨相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螺旋桨绕所述第一螺旋桨的中轴线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朝向所述第一螺旋桨的侧面装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远离所述驱动单元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螺旋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旋桨通过固定件与所述转动轴进行可拆卸式连接,且所述固定件装设于所述第一螺旋桨背向所述驱动单元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相对的两外侧面均装设有卡扣件,所述套筒通过所述卡扣件卡接于所述漂浮件远离所述侧翼一端的内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漂浮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套筒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以形成水流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机构还包括:电子调速器、控制元件及电源,所述电子调速器与所述驱动单元电连接,用于调整所述驱动单元的转速;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电子调速器电连接,当所述控制元件接收到外部遥控终端所发送的控制信号时,发送调控指令至所述电子调速器,以使所述电子调速器根据所述调控指令调整所述驱动单元的转速;所述电源与所述电子调速器电连接,用于对所述电子调速器、所述控制元件及所述驱动单元进行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侧翼背向所述尾翼的一端装设有驱动电机及第二螺旋桨,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螺旋桨相连接,且所述第二螺旋桨连接于所述驱动单元背向所述侧翼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漂浮件包括两个浮筒,各个所述浮筒沿所述机身中轴线的两侧延伸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机身朝向所述浮筒的一侧装设有若干个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底板及两个侧板,所述底板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于各所述浮筒;所述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端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机身朝向所述浮筒的一侧;各个所述侧板远离所述浮筒的一端相向倾斜设置。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一种水上无人机,是通过在机身处固定装设漂浮件,以使机身可基于漂浮件与水面接触所形成的浮力漂浮在水面上;同时,在漂浮件的尾端装设推动机构,进而可通过该推动机构将水上无人机沿水面移动至适宜起飞的水域位置,从而实现水上无人机可在水面进行升降的目的;该推动机构也可推动水上无人机朝向陆地移动,实现其可沿水面自主航行至陆地的目的,以便于水上无人机的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水上无人机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述漂浮件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推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推动机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100、水上无人机;10、机身;20、侧翼;30、尾翼;31、水平尾翼;32、垂直尾翼;40、漂浮件;41、浮筒;42、第一通孔;50、推动机构;51、驱动单元;511、转动轴;52、第一螺旋桨;53、固定件;54、套筒;541、第二通孔;55、卡扣件;56、电子调速器;57、控制元件;58、电源;60、驱动电机;70、第二螺旋桨;80、固定支架;81、底板;82、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水上无人机100,该水上无人机100能够实现其在水面进行升降以及水上漂浮之外,还能够沿水面进行自主航行至陆地,便于水上无人机100的回收。
该水上无人机100包括:机身10、两个侧翼20、尾翼30、漂浮件40及推动机构50。两个侧翼20分别装设在机身10端部的两侧,并且两个侧翼20均沿机身10的中轴线两侧延伸设置;尾翼30装设在机身10远离侧翼20的一端,并且该尾翼30沿机身10的中轴线两侧衍射设置;漂浮件40固定装设在机身10上,并位于机身10的下方,用于与水面相接触并形成浮力以使机身10漂浮在水面上;及,推动机构50装设在漂浮件40远离侧翼20的一端,即推动机构50位于漂浮件40的尾端,其是用于推动该漂浮件40移动。
可以理解的,当水上无人机100因动力耗尽而降落至水面上时,可基于漂浮件40与水面之间的浮力使机身10漂浮在水面上;同时,用户可通过外部控制终端与推动机构50进行无线通信以控制推动机构50的运行,进而推动机构50推动漂浮件40朝向陆地方向移动,从而实现水上无人机100的回收操作。
可以理解的,为了实现水上无人机100的海况监测、获取定位信息等功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机身10上安装GPS***、信号接收器、数码相机等设备。
其中,在两个侧翼20上均安装有驱动电机60及第二螺旋桨70,驱动电机60及第二螺旋桨70均位于侧翼20背向尾翼30的一侧,驱动电机60远离侧翼20的一端与第二螺旋桨70相连接;当水上无人机100起飞时,驱动电机60处于启动状态,驱动电机60将带动第二螺旋桨70转动,从而令水上无人机100处于飞行状态。另外,尾翼30包括水平尾翼31及垂直尾翼32。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推动机构50包括:驱动单元51及第一螺旋桨52,驱动单元51装设在漂浮件40远离侧翼20的一端,即该驱动单元51位于漂浮件40的尾端,并且该驱动单元51位于漂浮件40尾端所形成的开口(图未标)内;另外,该第一螺旋桨52与驱动单元51背向侧翼20的一端相连接,驱动单元51可带动第一螺旋桨52绕第一螺旋桨52的中轴线转动。
其中,在驱动单元51朝向第一螺旋桨52的侧面装设有转动轴511,该转动轴511远离驱动单元51的一端穿设在第一螺旋桨52上;当驱动单元51转动时,可带动转动轴511转动,同时,转动轴511带动第一螺旋桨52转动,从而可基于第一螺旋桨52的转动来带动漂浮件40的移动。
可以理解的,第一螺旋桨52除了可固定装设在转动轴511上之外,还可以与转动轴511进行可拆卸式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螺旋桨52可通过固定件53与转动轴511进行可拆卸式连接,并且该固定件53装设在第一螺旋桨52背向驱动单元51的一侧,如图3所示。
其中,该推动机构50还包括套筒54及多个卡扣件55,各个卡扣件55分别装设在套筒54相对的两外侧面上。驱动单元51、转动轴511、第一螺旋桨52及固定件53均位于套筒54的内部,该套筒54通过卡扣件55卡接在漂浮件40尾端开口的内侧壁上。
可以理解的,在该漂浮件40尾端开口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与卡扣件55的形状相适配的结构,以便于卡扣件55与漂浮件40尾端开口的内侧壁相卡接配合。另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除了可通过设置卡扣件55实现将套筒54安装在漂浮件40尾端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技术手段来达到将套筒54装设在漂浮件40尾端的目的。
其中,在漂浮件4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42,在套筒54上开设有第二通孔541,第一通孔42与第二通孔541相正对设置,即第一通孔42与第二通孔541相连通以形成供水流通的水流通道。另外,该第二通孔541正对于驱动单元51远离第一螺旋桨52的一端。
其中,该推动机构50还包括:电子调速器56、控制元件57及电源58,该电子调速器56与驱动单元51通过导线进行电连接,用于调整驱动单元51的转速;控制元件57与电子调速器56通过导线电连接,当控制元件57接收到外部遥控终端所发送的控制信号时,控制元件57将发送含用户所选定的转速参数的调控指令至电子调速器56,进而,电子调速器56根据该调控指令调整驱动单元51的转速。另外,该电源58与电子调速器56之间通过导线进行电连接,用于对电子调速器56、控制元件57及驱动单元51进行供电。
可以理解的,为了减轻漂浮件40的重量,电子调速器56、控制元件57及电源58均位于机身10内部。另外,该驱动单元51为无刷电机,能够按照用户通过外部遥控终端所选定的转速进行转动。
其中,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漂浮件40包括两个浮筒41,各个浮筒41均沿机身10中轴线的两侧延伸设置。另外,在机身10朝向浮筒41的一侧装设有若干个固定支架80,该固定支架80的一端与机身10朝向浮筒41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浮筒41进行固定连接,以使浮筒41与机身10呈一体化设置。另外,该浮筒41是由玻璃纤维材料制备而成。
另外,该固定支架80包括底板81及两个侧板82,底板81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在各个浮筒41上;该侧板8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底板81的端部,另一端连接在机身10朝向浮筒41的一侧,并且各个侧板82远离底板81的一端相向倾斜设置。
可以理解的,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侧翼20、浮筒41、底板81及侧板82均可拆卸式安装在机身10上,能够实现水上无人机100的分段拆装,且打包运输较为便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水上无人机100的水上移动过程可描述为:
当水上无人机100位于水面上时,用户可通过外部遥控终端启动驱动单元51,并使驱动单元51按照用户所选定的转速正向转动(即顺时针转动),驱动单元51带动第一螺旋桨52正向转动,同时,外部的水通过第一通孔42及第二通孔541所形成的水流通道流入至套筒54;在第一螺旋桨52正向转动的过程中将推动套筒54内的水经第一螺旋桨52与套筒54之间的间隙排出,且在将水排出的过程中形成与水流方向相反的推动力以推动该水上无人机100朝前方移动,即:该水上无人机100可以在该推动力的作用下移动至适宜起飞的水域位置或陆地位置。
可以理解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通过外部遥控终端启动驱动单元51进行反向转动(即逆时针转动),驱动单元51带动第一螺旋桨52反向转动以将套筒54内的水由第一通孔42及第二通孔541所形成的水流通道排出,同时在将水由水流通道排出的过程中形成与水流方向相反的推动力以使水上无人机100处于减速移动状态。
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水上无人机100,是通过在机身10处固定装设漂浮件40,以使机身10可基于漂浮件40与水面接触所形成的浮力漂浮在水面上;同时,在漂浮件40的尾端装设推动机构50,进而可通过该推动机构50将水上无人机100沿水面移动至适宜起飞的水域位置,从而实现水上无人机100可在水面进行升降的目的;还可通过该推动机构50推动水上无人机100朝向陆地移动,从而令水上无人机100可沿水面自主航行至陆地的目的,以便于水上无人机100的回收。该水上无人机100的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水上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10);
两个侧翼(20),各所述侧翼(20)分别装设于所述机身(10)端部的两侧,并沿所述机身(10)的中轴线两侧延伸设置;
尾翼(30),装设于所述机身(10)远离所述侧翼(20)的一端,并沿所述机身(10)的中轴线两侧延伸设置;
漂浮件(40),固定装设于所述机身(10),用于与水面相接触并形成浮力,以使所述机身(10)漂浮于水面上;及,
推动机构(50),装设于所述漂浮件(40)的尾端,用于推动所述漂浮件(40)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50)包括驱动单元(51)及第一螺旋桨(52),所述驱动单元(51)装设于所述漂浮件(40)远离所述侧翼(20)的一端,且所述驱动单元(51)背向所述侧翼(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旋桨(52)相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螺旋桨(52)绕所述第一螺旋桨(52)的中轴线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51)朝向所述第一螺旋桨(52)的侧面装设有转动轴(511),所述转动轴(511)远离所述驱动单元(51)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螺旋桨(5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上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桨(52)通过固定件(53)与所述转动轴(511)进行可拆卸式连接,且所述固定件(53)装设于所述第一螺旋桨(52)背向所述驱动单元(51)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50)包括套筒(54),所述套筒(54)相对的两外侧面均装设有卡扣件(55),所述套筒(54)通过所述卡扣件(55)卡接于所述漂浮件(40)远离所述侧翼(20)一端的内侧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上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件(4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42),所述套筒(54)上开设有第二通孔(541),所述第一通孔(42)与所述第二通孔(541)相连通以形成水流通道。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50)还包括:电子调速器(56)、控制元件(57)及电源(58),所述电子调速器(56)与所述驱动单元(51)电连接,用于调整所述驱动单元(51)的转速;所述控制元件(57)与所述电子调速器(56)电连接,当所述控制元件(57)接收到外部遥控终端所发送的控制信号时,发送调控指令至所述电子调速器(56),以使所述电子调速器(56)根据所述调控指令调整所述驱动单元(51)的转速;所述电源(58)与所述电子调速器(56)电连接,用于对所述电子调速器(56)、所述控制元件(57)及所述驱动单元(51)进行供电。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20)背向所述尾翼(30)的一端装设有驱动电机(60)及第二螺旋桨(70),所述驱动电机(60)与所述第二螺旋桨(70)相连接,且所述第二螺旋桨(70)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60)背向所述侧翼(20)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件(40)包括两个浮筒(41),各个所述浮筒(41)沿所述机身(10)中轴线的两侧延伸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上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0)朝向所述浮筒(41)的一侧装设有若干个固定支架(80);所述固定支架(80) 包括底板(81)及两个侧板(82),所述底板(81)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于各所述浮筒(41);所述侧板(8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81)的端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机身(10)朝向所述浮筒(41)的一侧;各个所述侧板(82)远离所述浮筒(41)的一端相向倾斜设置。
CN201922154981.6U 2019-12-04 2019-12-04 水上无人机 Active CN2114175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54981.6U CN211417589U (zh) 2019-12-04 2019-12-04 水上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54981.6U CN211417589U (zh) 2019-12-04 2019-12-04 水上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17589U true CN211417589U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53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54981.6U Active CN211417589U (zh) 2019-12-04 2019-12-04 水上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175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8694A (zh) * 2021-04-02 2021-06-08 北京博观寰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专用于无人机落水自救保护的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8694A (zh) * 2021-04-02 2021-06-08 北京博观寰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专用于无人机落水自救保护的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80423B (zh) 一种水空两栖无人机
CN100532192C (zh) 混合型水下航行器
CN102963514B (zh) 便携式水下海洋环境监测滑翔机
JP5504499B2 (ja) ソーラー水中グライダー及びその潜航方法
CN109204812B (zh) 一种固定翼与滑翔机结合的海空两栖航行器
AU2016301238B2 (en) Water drone
US20130068153A1 (en) Wave-powered endurance extension module for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s
CN109760836A (zh) 一种海空两栖潜水器
CN110775266A (zh) 基于油电混动的海空两栖航行器
CN108583875A (zh) 一种潜空通用飞行器布局
CN106428421B (zh) 一种多航态水中航行器
CN211417589U (zh) 水上无人机
US10661623B2 (en) Multi-modal flying airplane and underwater glider
CN110696574A (zh) 一种可切换航行姿态的旋翼海空两栖机器人
CN111559212A (zh) 一种海空双动力两栖无人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14165267U (zh) 一种新型可下潜无人航行器
CN117360130A (zh) 一种跨介质航行器及其航行方法
CN209427018U (zh) 一种新型光电混合水空两栖飞行器
CN114644112B (zh) 一种水空两用无人机
CN216269839U (zh) 一种新型水下滑翔机
CN114905903B (zh) 一种扇翼航行器的海空两用航行方法
Edwards et al. Flying emplacement of an underwater glider
CN115071971A (zh) 一种基于矢量四旋翼的水空两栖航行器及控制方法
CN115180144A (zh) 一种固定翼跨介质地效飞行器
CN114578850A (zh) 一种长航时两栖无人机及其姿态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