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40742U - 一种抗沉降地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沉降地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40742U
CN211340742U CN201921771812.0U CN201921771812U CN211340742U CN 211340742 U CN211340742 U CN 211340742U CN 201921771812 U CN201921771812 U CN 201921771812U CN 211340742 U CN211340742 U CN 211340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foundation
stake
concret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718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建军
井文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Shenzhou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Shenzhou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Shenzhou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Shenzhou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718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407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40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407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沉降地基,涉及地基结构的技术领域,旨在解决地基中的混凝土桩柱在干旱土壤中由于缩水导致的承载力较差的问题。其包括夯实层,设于夯实层内的桩孔、浇筑于桩孔内的桩柱和设于桩柱内部的钢筋笼,夯实层上设有混凝土面层,混凝土面层覆盖各个桩柱的顶端,并与各个桩柱一体浇筑,桩柱上设有将混凝土浆液或水泥浆液导入到桩孔侧壁内的导流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显著提高干旱地区松软土壤上地基的承载力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抗沉降地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基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沉降地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桩基加固地基,主要为微型桩加固,桩身直径不大于300mm,一般按复合地基设计,地基土和桩共同承担上部荷载。但在在土壤含水率低的干旱地区,桩身在浇筑完成后的固化过程中,常常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被土壤吸收掉,导致桩身与周围土层无法紧密结合,进而使得桩身侧摩阻力难以发挥,这显著降低了地基的承载力。
公布号为CN105040720A的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沉降地基结构,包含基桩结构和设置在基桩结构上的桩板结构,桩板结构包含若干桩板,桩板包含桩板主体和设置在桩板主体端部的端头暗梁,桩板主体包含若干横向暗梁和纵向暗梁,相邻桩板之间间隔设置,形成桩板间伸缩缝,基桩结构包含若干设置在桩板主体下方的桩板支撑基桩组件和若干设置在桩板间伸缩缝和端头暗梁下方的桩板缝隙支撑基桩组件,桩板支撑基桩组件包含若干基桩和若干对应设置在基桩顶端的桩帽,桩板缝隙支撑基桩组件包含设置在板间伸缩缝和端头暗梁下方的盖梁、以及若干设置在盖梁下方的基桩,基桩为嵌岩桩,基桩底端进入强风化岩层或中风化岩层。
上述发明通过加大地基结构的深度和加固地基结构的强度,避免地基结构发生沉降。
但是,通过上述加大地基结构深度的方式避免地基沉降,往往需要投入较大的施工成本,并加大施工难度,如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混凝土桩柱在干旱土壤中的缩水问题,则依然难以使地基的承载力发生较大的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沉降地基,其具有显著提高干旱地区松软土壤上地基的承载力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抗沉降地基,包括夯实层,设于所述夯实层内的桩孔、浇筑于所述桩孔内的桩柱和设于所述桩柱内部的钢筋笼,所述夯实层上设有混凝土面层,所述混凝土面层覆盖各个所述桩柱的顶端,并与各个所述桩柱一体浇筑,所述桩柱上设有将混凝土浆液或水泥浆液导入到所述桩孔侧壁内的导流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地基进行夯实形成的夯实层提高了地基底部的承载力,防止地基底层松软下陷;将钢筋笼浇筑于混凝土桩柱中的设置使得桩柱具有较高的抗压、抗拉、抗弯曲和抗倾倒的能力,桩柱的承载力更强;混凝土面层从上方将各个桩柱连为一体,当地基上方受力时,不仅能够通过各个桩柱进行支撑,还能够将力分摊给桩柱之间的土层,进一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防止地基发生下陷;导流结构将混凝土浆液或水泥浆液导入到桩柱侧方,补充由于桩柱凝固过程中水分被吸收引起的缩径等现象,增大桩柱与土壤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再次提高了地基整体的承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结构包括竖直浇筑于所述桩柱侧壁上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远离所述桩柱侧壁的一侧设有溢流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桩柱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溢流管沿着桩柱的侧壁***,使得溢流管未设有溢流孔的一侧与桩柱侧壁凝固后连为一体,另一侧正对桩孔内壁的土壤,待混凝土桩柱凝固后,向溢流管内高压注入混凝土浆液或水泥浆液,使得混凝土浆液或水泥浆液沿着溢流管流下,并在高压下从溢流孔挤出而渗入桩孔侧壁内,溢流管内的混凝土浆液或水泥浆液凝固之后,以坚硬的形态抵入桩孔内,增大桩柱与桩孔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桩柱发生下陷,增大地基整体的承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管靠近所述桩柱一侧设有若干加固凸起,所述加固凸起浇筑于所述桩柱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混凝土装柱凝固之后,加固凸起被混凝土包围并与桩柱结合成一体,增强了溢流管与装柱之间结合的紧密性,保证了溢流管在桩柱受到下压力时能够与桩柱一起受力,避免溢流管与桩柱之间发生脱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孔上铰接有挡片,所述挡片与所述溢流孔下端采用扭簧连接,所述扭簧自然状态下驱动所述挡片紧贴于溢流孔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溢流管在桩柱初凝之前从桩柱侧壁上向下***时,挡片盖合于溢流孔上,避免了底层土壤从溢流管上的溢流孔中流入的情况发生;当向溢流管中高压灌入混凝土浆液或水泥浆液时,混凝土浆液或水泥浆液冲击盖板,使得盖板沿着铰接位置旋转打开,将混凝土浆液或水泥浆液打入到桩孔土壤中,避免土壤堵塞溢流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筋笼包括若干沿所述桩柱的轴向排布成环状的主筋、位于主筋围成的环状内且与各个所述主筋交叉点焊的箍筋,所述导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钢筋笼外部的注浆管,所述注浆管螺旋固定于所述钢筋笼的外部,注浆管远离所述钢筋笼的一侧开设有导流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浆管随着钢筋笼的放入而一同被放入到桩孔内,人员可在桩柱初凝的过程中向桩柱中加入水,以此补充混凝土被土壤吸收掉的水分,减少桩柱的缩径和塌孔现象,并且,人员还可通过注浆管向混凝土桩柱中加入混凝土浆液或水泥浆液,以此补充混凝土桩柱中已经产生的缩径,从而增加桩柱侧壁与桩孔内壁之间的摩擦力。水或水泥浆从注浆管注入后,从注浆孔中流出,水流或水泥浆的流出方向朝向混凝土桩柱的侧壁,且水或水泥浆流出后的位置距离混凝土桩柱与土壤的交界处更近,更有利于减小桩柱的缩径现象,提高桩柱的承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浆管采用点焊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主筋上,并在箍筋与主筋的交叉处对注浆管进行绑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浆管在起注浆作用的同时,从外侧环抱钢筋笼,进一步起到固定钢筋笼的作用,防止钢筋笼的散开,同时,钢筋笼与注浆管之间相互加固和限制,保证了整个桩柱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筋上端向四周呈发散状折起,折起端位于所述混凝土面层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起的主筋固定于混凝土面层内,从而将桩柱与混凝土面层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避免在桩柱受压后与混凝土面层之间出现脱离,同时,主筋折起的部分也能够讲压力作用于桩柱边缘的土壤上方,达到支撑桩柱的目的,增大了地基的实际受力面积,地基承载力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面层内浇筑有挡筋,所述挡筋横跨多个桩柱的顶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筋不仅增强了混凝土面层的强度,而且与混凝土面层一起将各个桩柱连为一体,保证组成地基的桩柱的整体受力,避免地基局部下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面层上还设有砖瓦碎石层和平整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砖瓦碎石层的蓄水能力较强,将其设置于地基层中,当干旱地区降水时,地下水分被砖瓦碎石层锁于地基中,减少了地基中土壤的干燥松散,增强了地基的抗沉降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在桩柱上方设置混凝土面层,混凝土面层从桩柱上方将各个桩柱连为一体,当地基上方受力时,不仅能够通过各个桩柱进行支撑,还能够将力分摊给桩柱之间的土层,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防止地基发生下陷;
2.通过设置导流结构,导流结构将混凝土浆液或水泥浆液导入到桩柱侧方,补充由于桩柱凝固过程中水分被吸收引起的缩径等现象,增大桩柱与土壤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了地基整体的承载力;
3.砖瓦碎石层将地下水分锁于其中,减少了地基中土壤的干燥松散,增强了地基的抗沉降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披露的一种抗沉降地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一中桩柱及导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披露的一种抗沉降地基中钢筋笼及导流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夯实层;2、桩柱;3、钢筋笼;31、主筋;32、箍筋;4、混凝土面层;5、挡筋;6、砖瓦碎石层;7、平整顶层;8、导流结构;81、溢流管;811、溢流孔;812、挡片;813、扭簧;814、加固凸起;82、注浆管;821、导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抗沉降地基,包括夯实层1,开挖于夯实层1内的桩孔、浇筑于桩孔内的桩柱2和同时浇筑于桩柱2内部的钢筋笼3,钢筋笼3包括若干沿桩柱2的轴向排布成环状的主筋31、位于主筋31围成的环状内、且与各个主筋31交叉点焊的箍筋32;夯实层1上设置有混凝土面层4,混凝土面层4覆盖各个桩柱2的顶端,并与各个桩柱2一体浇筑,主筋31上端向四周呈发散状折起,折起端位于混凝土面层4内,混凝土面层4内还浇筑有挡筋5,挡筋5横跨多个桩柱2的顶端设置,挡筋5不仅增强了混凝土面层4的强度,而且与混凝土面层4一起将各个桩柱2连为一体,保证组成地基的桩柱2的整体受力,避免地基局部下陷。
参照图1,混凝土面层4上方还设置有砖瓦碎石层6和平整顶层7,砖瓦碎石层6在下,平整层在上,砖瓦碎石层6由建筑垃圾中废旧的砖瓦碎石组成,平整顶层7为砂土层,用于填充砖瓦碎石层6的缝隙,砖瓦碎石层6的蓄水能力较强,当干旱地区降水时,地下水分被砖瓦碎石层6锁于地基中,减少了地基中土壤的干燥松散,增强了地基的抗沉降能力,同时,使建筑垃圾得到了有效利用。
为了防止桩柱2在干旱土层中摩擦力较小造成的下陷,桩柱2上设置有将混凝土浆液或水泥浆液导入到桩孔侧壁内的导流结构8。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此实施例中的导流结构8包括竖直浇筑于桩柱2侧壁上的溢流管81,溢流管81一半在桩柱2内,另一半在桩孔侧壁内,溢流管81远离桩柱2侧壁的一侧设置有溢流孔811,溢流孔811上铰接有挡片812,挡片812与溢流孔811下端采用扭簧813连接,扭簧813自然状态下驱动挡片812紧贴于溢流孔811上。当溢流管81在桩柱2初凝之前从桩柱2侧壁上向下***时,挡片812盖合于溢流孔811上,避免了底层土壤从溢流管81上的溢流孔811中流入的情况发生;当向溢流管81中高压灌入混凝土浆液或水泥浆液时,混凝土浆液或水泥浆液冲击盖板,使得盖板沿着铰接位置旋转打开,将混凝土浆液或水泥浆液打入到桩孔土壤中,避免土壤堵塞溢流孔811。
同时,为了使桩柱2与溢流管81结合得更加紧密,溢流管81靠近桩柱2一侧设置有若干加固凸起814,加固凸起814浇筑于桩柱2内部。当混凝土装柱凝固之后,加固凸起814被混凝土包围并与桩柱2结合成一体,增强了溢流管81与装柱之间结合的紧密性,保证了溢流管81在桩柱2受到下压力时能够与桩柱2一起受力,避免溢流管81与桩柱2之间发生脱落。
本实用新型此实施例披露的抗沉降地基的施工过程为:首先开挖基坑,在基坑底部淋水,使得基坑底部的图纸变得潮湿而易于粘附,之后夯实基坑底部,使得基坑底部的土层更加密实,然后在夯实后的夯实层1上打桩孔,埋设钢筋笼3,以及在桩孔内浇筑混凝土,在形成桩柱2的混凝土层初凝之前,将多个溢流管81竖直向下从桩柱2的侧壁***,使得溢流管81未设有溢流孔811的一侧与桩柱2侧壁凝固后连为一体,另一侧正对桩孔内壁的土壤;待混凝土桩柱2凝固后,向溢流管81内高压注入混凝土浆液或水泥浆液,使得混凝土浆液或水泥浆液沿着溢流管81流下,并在高压下从溢流孔811挤出而渗入桩孔侧壁内,溢流管81内的混凝土浆液或水泥浆液凝固之后,以坚硬的形态抵入桩孔内,增大桩柱2与桩孔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桩柱2发生下陷,增大地基整体的承载力。
本实用新型此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钢筋笼3浇筑于混凝土桩柱2中的设置使得桩柱2具有较高的抗压、抗拉、抗弯曲和抗倾倒的能力,桩柱2的承载力更强;混凝土面层4从上方将各个桩柱2连为一体,当地基上方受力时,不仅能够通过各个桩柱2进行支撑,还能够将力分摊给桩柱2之间的土层,进一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防止地基发生下陷;导流结构8将混凝土浆液或水泥浆液导入到桩柱2侧方,补充由于桩柱2凝固过程中水分被吸收引起的缩径等现象,增大桩柱2与土壤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再次提高了地基整体的承载力。
实施例二
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此实施例披露的一种抗沉降地基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导流结构8的具体设置不同,具体为:导流结构8包括绕设于钢筋笼3外部的注浆管82,注浆管82螺旋固定于钢筋笼3的外部,注浆管82采用点焊的方式连接于主筋31上,并在箍筋32与主筋31的交叉处对注浆管82进行绑扎,注浆管82远离钢筋笼3的一侧开设有导流孔821。
本实用新型此时是胜利的实施原理为:注浆管82随着钢筋笼3的放入而一同被放入到桩孔内,人员可在桩柱2初凝的过程中向桩柱2中加入水,以此补充混凝土被土壤吸收掉的水分,减少桩柱2的缩径和塌孔现象,并且,人员还可通过注浆管82向混凝土桩柱2中加入混凝土浆液或水泥浆液,以此补充混凝土桩柱2中已经产生的缩径,从而增加桩柱2侧壁与桩孔内壁之间的摩擦力。水或水泥浆从注浆管82注入后,从注浆孔中流出,水流或水泥浆的流出方向朝向混凝土桩柱2的侧壁,且水或水泥浆流出后的位置距离混凝土桩柱2与土壤的交界处更近,更有利于减小桩柱2的缩径现象,提高桩柱2的承载力。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抗沉降地基,包括夯实层(1),设于所述夯实层(1)内的桩孔、浇筑于所述桩孔内的桩柱(2)和设于所述桩柱(2)内部的钢筋笼(3),其特征在于:所述夯实层(1)上设有混凝土面层(4),所述混凝土面层(4)覆盖各个所述桩柱(2)的顶端,并与各个所述桩柱(2)一体浇筑,所述桩柱(2)上设有将混凝土浆液或水泥浆液导入到所述桩孔侧壁内的导流结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沉降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8)包括竖直浇筑于所述桩柱(2)侧壁上的溢流管(81),所述溢流管(81)远离所述桩柱(2)侧壁的一侧设有溢流孔(8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沉降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81)靠近所述桩柱(2)一侧设有若干加固凸起(814),所述加固凸起(814)浇筑于所述桩柱(2)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沉降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孔(811)上铰接有挡片(812),所述挡片(812)与所述溢流孔(811)下端采用扭簧(813)连接,所述扭簧(813)自然状态下驱动所述挡片(812)紧贴于溢流孔(8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沉降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3)包括若干沿所述桩柱(2)的轴向排布成环状的主筋(31)、位于主筋(31)围成的环状内且与各个所述主筋(31)交叉点焊的箍筋(32),所述导流结构(8)包括设于所述钢筋笼(3)外部的注浆管(82),所述注浆管(82)螺旋固定于所述钢筋笼(3)的外部,注浆管(82)远离所述钢筋笼(3)的一侧开设有导流孔(8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沉降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82)采用点焊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主筋(31)上,并在箍筋(32)与主筋(31)的交叉处对注浆管(82)进行绑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沉降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筋(31)上端向四周呈发散状折起,折起端位于所述混凝土面层(4)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沉降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面层(4)内浇筑有挡筋(5),所述挡筋(5)横跨多个桩柱(2)的顶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沉降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面层(4)上还设有砖瓦碎石层(6)和平整顶层(7)。
CN201921771812.0U 2019-10-21 2019-10-21 一种抗沉降地基 Active CN2113407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71812.0U CN211340742U (zh) 2019-10-21 2019-10-21 一种抗沉降地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71812.0U CN211340742U (zh) 2019-10-21 2019-10-21 一种抗沉降地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40742U true CN211340742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097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71812.0U Active CN211340742U (zh) 2019-10-21 2019-10-21 一种抗沉降地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407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2552A (zh) * 2021-10-27 2021-12-17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桩周土体加固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2552A (zh) * 2021-10-27 2021-12-17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桩周土体加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026518A1 (en)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root-type foundation anchorage and bored, root-type cast in-situ pile with anchor bolts
CN103726503B (zh) 用于加固变形桥桩的锚杆桩加固承台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685286A (zh) 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临近道路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
CN108330764B (zh) 浅层固化桩承式路堤及施工方法
CN110700291A (zh) 一种联合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158641B (zh) 一种锚杆加筋复合挡土墙及施工方法
CN110777836A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板式-锚杆复合基础及其使用方法
CN203654308U (zh) 用于加固变形桥桩的锚杆桩加固承台结构
WO2023213117A1 (zh) 一种临河既有路基路堤墙段加宽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847207A (zh) 地铁隧道穿越既有桥桩新建桥梁的构造及施工方法
CN211340742U (zh) 一种抗沉降地基
CN110805049B (zh) 一种山体边坡超厚度喷锚永久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8589747A (zh) Eps轻质路堤拓宽结合植生袋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9410355U (zh) 一种既有铁路高填方路堤柔性帮宽结构
CN208293589U (zh) 一种eps轻质路堤拓宽结合植生袋护坡结构
CN111021378A (zh) 一种公路路基边坡折线型锚固桩支挡结构及其工法
CN215165533U (zh) 一种固废填埋场边坡锚固结构
CN214328330U (zh) 护坡道反压路堤变形控制结构
CN211080248U (zh) 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临近道路的深基坑支护结构
CN211447000U (zh) 一种基坑回填区施工电梯基础
CN204940310U (zh) 一种组合支挡结构
CN110106930B (zh) 一种铁塔基础加固保护方法
CN210315650U (zh) 一种锚杆加筋复合挡土墙
CN209636573U (zh) 一种装配式自平衡通道结构体系
CN114922017B (zh) 一种新建悬臂式挡土墙-既有桩板墙路基帮宽组合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