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25573U - 标测导丝及应用其的三维标测*** - Google Patents

标测导丝及应用其的三维标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25573U
CN211325573U CN201921217883.6U CN201921217883U CN211325573U CN 211325573 U CN211325573 U CN 211325573U CN 201921217883 U CN201921217883 U CN 201921217883U CN 211325573 U CN211325573 U CN 2113255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guidewire
mapping
guide wir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1788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闽
王永胜
高国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inova E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Nuomao Med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Nuomao Med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Nuomao Med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1788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25573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01897 priority patent/WO202101781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255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255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标测导丝及应用所述标测导丝的三维标测***。所述标测导丝包括导丝芯、导丝套、电极导线、前端电极及后端电极,所述导丝套套设于所述导丝芯和所述电极导线外,所述前端电极和所述后端电极分别设置于所述导丝芯的远端和近端,所述电极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前端电极和所述后端电极,所述后端电极连接到三维标测设备,不仅操作简单,且能够快速对前端电极所采集的电信号进行标测。

Description

标测导丝及应用其的三维标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标测导丝及应用其的三维标测***。
背景技术
在管腔内介入治疗领域,导丝(Guide Wire)是必不可少的操作工具。导丝在管腔内介入手术导引导管和球囊等器械通过管腔狭窄段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导丝也称为导引钢丝或导引线,是经皮穿刺插管的主要工具之一。导丝对导管引导及支持作用,帮助导管进入血管及其他腔隙,引导导管顺利到达患者病灶部位。
头端为环形结构的介入式医用导管(比如环肺静脉标测导管)是临床介入手术中常见的一类导管。在经导管的射频(RF)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引起的心律失常的临床手术中,环肺静脉标测导管经常用来检查肺静脉内或肺静脉口的电信号。在实施该类手术时,术者对患者的心腔结构和环肺导管头端的位置和形状均不能直接可视。
目前主要通过X光影像和注射造影剂来判断肺静脉口位置和环肺导管的位置和形状。由于这种X光影像是二维的图像,医生不容易判断三维心腔和导管的实际结构和位置,需要丰富的经验,并且过多剂量的X射线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应用很不方便。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利用基于磁场、电场或者电场磁场混合的三维定位技术,可以对导管的头端进行定位,并且可以利用计算机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技术对心腔的形状进行重建,这在临床上明显地方便了该类手术的实施。现有的基于磁场定位技术都是针对导管的,然而,基于导管的磁场定位技术要利用导丝将导管送入远端标测部位,不仅操作复杂、且耗时长。此外,由于导管的直径较大,从而阻碍了直径小的血管或其他腔隙介入诊断及介入器械的进入,因此基于导管不能够准确可靠地对患者的心腔结构进行标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标测导丝及应用其的三维标测***,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标测导丝,所述标测导丝包括导丝芯、导丝套、电极导线、前端电极及后端电极,所述导丝套套设于所述导丝芯和所述电极导线外,所述前端电极和所述后端电极分别设置于所述导丝芯的远端和近端,所述电极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前端电极和所述后端电极,所述后端电极电连接三维标测设备。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维标测***,包括上述的标测导丝及电连接所述标测导丝的三维标测设备,所述三维标测设备包括连接器及信号处理器,所述标测导丝包括导丝芯、导丝套、电极导线、前端电极及后端电极,所述导丝套套设于所述导丝芯和所述电极导线外,所述前端电极和所述后端电极分别设置于所述导丝芯的远端和近端,所述电极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前端电极和所述后端电极,所述后端电极连接到所述三维标测设备,所述转接件的近端电连接所述三维标测设备上,所述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所述电极所采集到的电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标测导丝及应用所述标测导丝的三维标测***。所述标测导丝包括导丝芯、导丝套、电极导线、前端电极及后端电极,所述导丝套套设于所述导丝芯和所述电极导线外,所述前端电极和所述后端电极分别设置于所述导丝芯的远端和近端,所述电极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前端电极和所述后端电极,所述后端电极电连接所述三维标测设备,不仅操作简单,且能够快速对前端电极所采集的电信号进行标测。此外,由于导丝的直径较小,因此采用导丝够准确可靠地对患者的血管或者心腔结构进行标测,从而对手术的准确定位提供更确切的依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标测导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标测导丝的导丝本体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导丝本体沿III-III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导丝本体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的导丝本体的B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2中的导丝本体沿VI-VI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图1中的标测导丝沿VII-VII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的标测导丝的C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图7中的标测导丝的转接件的左视图。
图10是图7中的标测导丝的转接件的右视图。
图11是图1中标测导丝的导丝本体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导丝本体沿XII-XII方向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2中的导丝本体的D部分的放大图。
图14是图12中的导丝本体的E部分的放大图。
图15所示为图11中的导丝本体沿XV-XV方向的剖视图。
图16是图1中标测导丝的导丝本体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中标测导丝的导丝本体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标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介入医疗领域,通常将器械靠近操作者的一端称作近端,将器械远离操作者的一端称作远端。具体的,远端是指器械可自由***到动物或人体体内的一端。近端是指供用户或机器操作的一端或是用于连接其他器件的一端。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表述,否则单数形式“一”和“所述”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例。提供以下具体实施例的目的是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更清楚透彻的理解,其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
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然上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请参阅图1,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标测导丝100的结构示意图。标测导丝100应用于三维标测设备200(参看图18)。标测导丝100包括导丝本体1及设置于导丝本体1的近端的转接件2。转接件2套设于导丝本体1外。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导丝本体1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2中的导丝本体1沿III-III方向的剖视图,图4所示为图3中的导丝本体1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5所示为图3中的导丝本体1的B部分的放大图。导丝本体1包括导丝芯10、导丝套20、电极导线30、前端电极40及后端电极50。导丝套20套设于导丝芯10和电极导线30外。前端电极40和后端电极50分别设置于导丝芯10的远端和近端。电极导线30的两端分别连接到前端电极40和后端电极50。在一实施例中,后端电极50的远端连接到电极导线30的近端上,后端电极50的近端连接到三维标测设备200的连接器201(参看图18)上。可选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转接件2的远端连接到后端电极50上,转接件2的近端连接到三维标测设备200的连接器201(参看图18)上。如此,由于后端电极50电连接三维标测设备200,因此三维标测设备200能够快速对前端电极40所采集的电信号进行标测。此外,由于导丝的直径较小,因此采用导丝够准确可靠地对患者的血管或者心腔结构进行标测,从而对手术的准确定位提供更确切的依据。
需要说明的是,导丝本体1也称为导引钢丝或导引线,是经皮穿刺插管的主要工具之一。导丝本体1对导管起引导及支持作用,帮助导管进入血管及其他腔隙,引导导管顺利达到病变处。导丝本体1可以根据其用途进行分类。导丝本体1包括,但不局限于软头导丝、硬导丝、肾动脉导丝、微导丝、推送导丝、超滑导丝、导引导丝及造影导丝等。其中,所述微导丝用于***微导管内,以提供导引和支撑介入诊疗用器材。所述微导丝的头端比较柔软,以便于选择性进入血管;所述微导丝的尾端较硬,从而可以很好地发挥支撑作用。所述导引导丝用于进入冠脉或者其他血管中,从而可以通过设置在所述导引导丝上的球囊和支架进行冠状动脉手术治疗。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主要对涉及改进的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至于导丝本体1其他常规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可行的方案,本实用新型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导丝本体1以导引导丝为例进行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导丝本体1类别并不限于导引导丝,可适用于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导丝,此处不作限定。
具体的,导丝本体1包括相对的导丝头端101和导丝尾端102。导丝本体1的导丝头端101指的是在血管手术中,医疗导丝100进入患者病灶部位的一端,导丝本体1的导丝尾端102指的是连接到三维标测设备200的一端。具体的,导丝芯10与导丝套20在导丝本体1的导丝头端101的远端焊接连接。导丝头端101的表面圆滑过渡,以便导丝本体1的导丝头端101顺利进入血管或其他腔隙。转接件2套接于导丝尾端102外。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导丝本体1为可调弯导丝,例如弯头导丝或偏执导丝。如此,导丝本体1在心腔结构中可调控方向,便于采集各个位置的信息。导丝本体1的导丝头端101呈螺旋状或J形等。在其他实施例中,导丝本体1也可以为直头导丝。
导丝芯10沿导丝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导丝芯10的中心轴线与导丝本体1的中心轴线重叠。导丝芯10轴向贯穿导丝本体1的远端和近端。导丝芯10用于支撑及定形导丝本体1。导丝芯10可以由镍钛材料制成,例如镍钛丝或镍钛记忆合金丝。可选的,导丝芯10由多股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导丝芯10的头端(也即远端)较柔软,以便其进入患者的血管,而导丝芯10的尾端(也即近端)较硬,操控性好,并且可以为导丝本体1提供有力的支撑作用,保证了手术过程的稳定性。
导丝套20为中空的筒状结构,以使导丝套20套设于导丝芯10外。在本实施例中,导丝套20包裹在导丝芯10的整个外表面,以收纳并保护导丝芯10。由于导丝套20位于导丝本体1的外部,因此导丝套20可以采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以减小导丝本体1对血管内壁损伤。所述生物相容性材料例如是,但是不局限于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polytetrafluoro ethylene;e-PTFE)、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 ethylene;PTFE)、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fluorinated ethylene propylene;FEP)、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等摩擦系数较小的材料。所述生物相容性材料还可以是,但不局限于硅胶、聚氨酯,聚醚酰胺等强弹性材料。
导丝芯10和导丝套20之间同轴设置,且导丝芯10和导丝套20形成收容电极导线30的收容空间103。具体的,电极导线30与导丝芯10并列排布,也即电极导线30的轴向与导丝芯10的轴向相平行。电极导线30的远端连接到前端电极40,电极导线30的近端连接到后端电极50。具体的,电极导线30的远端焊接于前端电极40的内壁,电极导线30的近端焊接于后端电极50的内壁。
可选的,电极导线30的外表面除与前端电极40及后端电极50的连接处外设置有绝缘层,以使电极导线30与导丝本体1的其他元件绝缘。所述绝缘层包含有聚氨酯、聚酯亚胺等绝缘材料。
前端电极40用于为采集患者病灶部位的电信号,后端电极50用于将前端电极40采集到的电信号通过转接件2传输至三维标测设备200,从而三维标测设备200可以根据前端电极40所采集到的电信号确定导丝本体1的导丝头端101的位置和形状(即导丝可视化)及病灶部位的位置,例如肺静脉口位置。前端电极40所采集到的信号还可用于建立激动时间顺序图、电压图、阻抗图等。
在本实施例中,前端电极40固定地设置于导丝本体1的远端。其中,前端电极40可以由贵金属材料制成。所述贵金属材料包括,但不局限于黄金、铂金、铂铱合金或其他导电体。
前端电极40及后端电极50均嵌设于导丝套20上,且穿过导丝套20而连接到电极导线30上。可选的,前端电极40的外表面及后端电极50的外表面与导丝套20的外表面相接,也即前端电极40的外表面、后端电极50的外表面及导丝套20的外表面共同形成连续的曲面,从而提高了导丝本体1进入血管及其他腔隙的顺畅性。
在本实施例中,前端电极40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到电极导线3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前端电极40还可以通过压接、绕接、压握、压铆、热熔或其他连接方式连接到电极导线30上。
前端电极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后端电极50及电极导线30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后端电极50和电极导线30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后端电极50和电极导线30分别与前端电极40一一对应,且每一个前端电极40与对应的后端电极50和电极导线30形成一信号通路。如此,各个前端电极40所采集到的电信号彼此之间不干扰,从而提高三维标测设备200的标测准确性,以准确确定导丝本体1的导丝头端101的位置及形状及血管手术部位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由于前端电极40所采集到的电信号较微弱,因此前端电极4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以便对前端电极40的多个位置进行定位,并增强前端电极40所采集到的电信号,从而方便后续的信号处理。多个前端电极40间隔设置,以避免信号干扰而降低标准的准确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前端电极40之间的轴向距离可以根据血管手术部位按一定距离间隔地设置。可选的,前端电极40的数量为2-15个。
需要说明的是,后端电极50的结构与前端电极40的结构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端电极50相较前端电极40可具有更长的轴向长度或其他特殊结构,如凹陷等,使之与转接件2接触更良好。
在本实施例中,前端电极40和后端电极50的数量为4个,前端电极40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前端电极41、第二前端电极42、第三前端电极43及第四前端电极44。后端电极50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后端电极51、第二后端电极52、第三后端电极53及第四后端电极54。
请参阅图6,图6所示为图2中的导丝本体1沿VI-VI方向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中,电极导线30包括第一电极导线31、第二电极导线32、第三电极导线33及第四电极导线34。第一电极导线31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一前端电极41和第一后端电极51。第二电极导线32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二前端电极42和第二后端电极52。第三电极导线33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三前端电极43和第三后端电极53。第四电极导线34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第四前端电极44和第四后端电极54。
可选的,多个电极导线30的长度可根据前端电极40和后端电极40所在位置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导线31的长度等于第二电极导线32、第三电极导线33及第四电极导线34的长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导线31的长度也可以大于或小于第二电极导线32、第三电极导线33及第四电极导线34的长度。
如图6所示,前端电极40可以呈环状。多个前端电极40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前端电极40构造为四电极环结构。
具体的,前端电极40的内部沿轴向设置有一个导丝腔401和位于导丝腔401周围的四个电极导线腔402。四个电极导线腔402环绕导丝腔401的轴心线排列。导丝腔401和电极导线腔402均轴向贯穿前端电极40的远端和近端。四个电极导线腔402隔离且周向排布。四个电极导线腔402可以邻接设置或按一定距离间隔设置。具体的,四个电极导线腔402均设置于导丝腔401的周围,且隔离设置。导丝腔401大致呈圆形,电极导线腔402大致呈半圆形,由此前端电极40的内腔结构可以构造成花瓣形状,从而可以防止多根电极导线30发生绞缠,且多根电极导线30之间不会相互干扰,使得导丝本体1可以做到更细,能够满足医疗设备小型化的需求。其中,所述花瓣结构可以是规则的或是不规则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极导线腔402还可以呈圆形或椭圆形,此处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花瓣结构可以是规则的,即两个电极导线腔402相对于前端电极40的中心轴线呈对称分布。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花瓣结构可以是不规则的,即两个电极导线腔402相对于前端电极40的中心轴线呈不对称分布。
其中,导丝腔401的内径大于或等于导丝芯10的直径,以实现导丝芯10可以穿过导丝腔401。进一步的,导丝腔401的中心轴线与导丝芯10的中心轴线共线,从而保证导丝芯10顺利通过导丝腔401。电极导线腔402与收容空间103轴向贯通。由此,电极导线腔402与收容空间103形成供电极导线30穿过的电极导线通道。可选的,电极导线腔402与电极导线30一一对应,也即每一电极导线腔402供一根电极导线30穿过,从而防止多根电极导线发生绞缠。电极导线30的远端和近端均焊接于电极导线腔402远离导丝腔401的一内周壁,以增大电极导线30与电极导线腔402的接触面积,使得前端电极40与后端电极50之间的接触更良好。
需要说明的是,电极导线腔的数量(即电极的环数)可根据电极导线的数量来确定,也即电极导线腔与电极导线一一对应,因此每一电极导线腔可以作为单一电极导线通路,从而防止多根电极导线发生绞缠,此处不作限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极导线腔的数量可以多余电极导线的数量,如此可以供其余导线穿过,此处不作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10,图7所示为图1中的标测导丝100沿VII-VII方向的剖视图,图8所示为图7中的标测导丝100的C部分的放大图,图9所示为图7中的标测导丝100的转接件2的左视图,图10所示为图7中的标测导丝100的转接件2的右视图。如图7所示,转接件2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导丝套20的近端。如此,当导丝本体1的前端电极40所感测到的电信号需要传输至三维标测设备200时,将转接件2连接到导丝本体1的近端,并通过电极导线30导通前端电极40,以收集前端电极40所采集到的电信号。当所述电信号收集结束后,可将转接件2从导丝本体1上移除,此时,导丝本体1可以作为导管的导引结构,用于引导及支持所述导管,以帮助所述导管顺利地进入血管及其他腔隙。
在本实施例中,转接件2的远端沿轴向开设收容导丝本体1的导丝尾端102的收容腔21。其中,收容腔21的内壁设置有金属弹片211。金属弹片211对应连接于后端电极50。收容腔21的横截面大致呈圆形。
可选的,收容腔21的直径略大于导丝尾端102的外径,且相邻两金属弹片211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后端电极50之间的距离,以使后端电极50可抵接或抵顶金属弹片211而实现两者之间的电信导通。
转接件2的近端沿轴向开设供连接器201(参看图18)***的连接口22。连接口22内设置有第一连接头221。连接器201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头221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头2011。第一连接头221的近端连接于第二连接头2011,第一连接头221的远端对应连接于金属弹片211。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头221构造成插针,第二连接头2011构造成与所述插针相配合的插孔。具体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头221构造成插孔,第二连接头2011构造成与所述插孔相配合的插针。
其中,金属弹片211的数量等于后端电极50的数量,且每一金属弹片211电连接于对应的后端电极50。第一连接头221的数量等于金属弹片211的数量。转接件2还包括导线23,每一第一连接头221通过对应的导线23电连接于对应的金属弹片211。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弹片211的数量和第一连接头221的数量均为4个。
其中,第一连接头22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导丝本体1的轴向,从而提高了转接件2的两端分别连接到导丝本体1及连接器201的稳固性,并且避免导丝本体1的近端发生形变而影响手术的效率及安全性。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多个第一连接头221自转接件2的中心轴线呈对称分布。收容腔21的中心轴向与转接件2的中心轴线共线。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导丝本体1的转接件2可以省略,也即导丝本体1可以通过电极导线30直接连接到三维标测设备200的连接器201。
请一并参阅图11至图14,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导丝本体1A的结构示意图,图12所示为图11中的导丝本体1A沿XII-XII方向的剖视图,图13所示为图12中的导丝本体1A的D部分的放大图,图14所示为图12中的导丝本体1A的E部分的放大图。在第二实施例中,导丝本体1A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导丝本体1的结构相似,不同的是,导丝本体1A的电极导线30A、前端电极40A及后端电极50A的数量均为两个。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电极导线30A包括第一电极导线31A和第二电极导线32A。前端电极40A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前端电极41A和第二前端电极42A。后端电极50A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后端电极51A和第二后端电极52A。第一电极导线31A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一前端电极41A和第一后端电极51A。第二电极导线32A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二前端电极42A和第二后端电极52A。
请参阅图15,图15所示为图11中的导丝本体1A沿XV-XV方向的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前端电极40A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前端电极40的结构相似,不同的是,前端电极40A构造为双电极环结构。具体的,前端电极40A的内部沿轴向设置有一个导丝腔401A和位于导丝腔401A周围的两个电极导线腔402A。后端电极50A的结构与前端电极40A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转接件的收容腔内仅设置对应于第一后端电极51A和第二后端电极52A的两个金属弹片,转接件的连接口内设置两个第一连接头,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6,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丝本体1B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导丝本体1B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导丝本体1A的结构相似,不同的是,导丝本体1B还包括收容导丝芯10及电极导线30的鞘管70。
在本实施例中,鞘管70套设于导丝芯10及电极导线30A外。鞘管70设置于相邻的前端电极40A和尾端电极50A之间,且前端电极40A和尾端电极50A露出于鞘管70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极导线30A的数量为一根时,鞘管70的长度与电极导线30A的长度相同。当电极导线30A的数量为多根时,鞘管70的长度短于电极导线30A的长度相同,也即鞘管70的长度等于或小于前端电极40A和尾端电极50A之间的最小距离。
可选的,鞘管70可以由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高分子材料包括,但不局限于尼龙或聚酯嵌段酰胺(PEBAX)等。进一步地,所述鞘管70可选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金属材料包括,但不局限于不锈钢,镍钛合金等,从而加强导丝本体1A的机械强度,且能够屏蔽外界干扰信号。
请参阅图17,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丝本体1C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导丝本体1C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导丝本体1A的结构相似,不同的是,导丝本体1C还包括设置于导丝本体1C的远端的传感器80,且用于检测其所在磁场中的三维坐标以及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80设置于前端电极40的内部。如此,采用前端电极40所采集到的电信号与传感器80所感应到的感应信号同时对患者的血管或者心腔结构进行标测,从而对手术的准确定位提供更确切的依据。在其他实施例中,传感器80也可以与前端电极40间隔设置,例如,传感器80设置在相邻的两前端电极40之间,使得传感器80与前端电极40之间进行信号屏蔽,而减少或避免传感器80与前端电极40之间的影响。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80设置于导丝本体1C的导丝头端101。导丝本体1C还包括信号线缆33及接收电极53。信号线缆33与电极导线30A并列排布,接收电极53设置于的导丝本体1C的近端。信号线缆33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传感器80及接收电极53。
可选的,转接件还设置有与接收电极53电连接的金属弹片及连接头,其中所述转接件的设置方式可以参考第一实施例的转接件2的设置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传感器80为磁传感器,从而本实施例中的导丝本体1C可以应用于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或其他三维标测***。传感器80的数量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多个传感器80按一定距离间隔地设置,以便对传感器80的多个位置进行定位,并增强传感器80所采集到的磁信号,从而方便后续的信号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丝本体1C可以省略电极,也即传感器80所检测到的磁信号直接传输至所述三维标测***,以检测传感器80所在磁场中的三维坐标以及方向。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导丝本体1A,1B及1C均适用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标测导丝100,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标测导丝及应用所述标测导丝的三维标测***。所述标测导丝包括导丝芯、导丝套、电极导线、前端电极及后端电极,所述导丝套套设于所述导丝芯和所述电极导线外,所述前端电极和所述后端电极分别设置于所述导丝芯的远端和近端,所述电极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前端电极和所述后端电极,所述后端电极电连接三维标测设备,不仅操作简单,且能够快速对前端电极所采集的电信号进行标测。此外,由于导丝的直径较小,因此采用导丝够准确可靠地对患者的血管或者心腔结构进行标测,从而对手术的准确定位提供更确切的依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主要对涉及改进的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至于标测导丝其他常规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可行的方案,本文不赘述。
请参阅图18,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标测***1000的程序模块的示意图。三维标测***1000包括标测导丝100及连接到标测导丝100的三维标测设备200。
需要说明的是,标测导丝100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在第一实施例中已经详细描述。此外,第二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的导丝本体1A、1B和1C也可以应用于三维标测***1000。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三维检测设备200包括连接器201、连接线缆202、信号处理器203及显示器204。连接器201、信号处理器203及显示器204可以通过连接线缆202进行耦合。本领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图18仅是三维标测***100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三维标测***1000的限定,三维标测***1000可以包括比图18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三维标测***1000还可以包括信号提取装置、信号放大装置及输入输出装置等等。
标测导丝100的转接件2连接到三维检测设备200的连接器201。如此,前端电极40所采集到的电信号和/或传感器80所检测到的感应信号可以传输至三维检测设备200的信号处理器203。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转接件2具有第一连接头221,连接器201具有与第一连接头221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头201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头221和第二连接头2011可以为无线信号接口,例如是,但不局限于并行接口、wifi、蓝牙或者以太网,或RFID等近场通信技术(NFC)等。
信号处理器203用于通过连接线缆202接收前端电极40所检测到的电信号和/或传感器80检测到的磁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和所述磁信号进行运算处理,以对导丝本体1的导丝头端101的位置和形状进行模拟。
信号处理器203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信号处理器203是三维标测设备2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三维标测设备200的各个部分。
显示器204用于将信号处理器203计算得到的导丝本体1的导丝头端101的位置和形状进行模拟显示。所述显示器204包括,但不局限于平板电脑、显示器、液晶面板、OLED面板、电视等其它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和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三维检测设备200还包括存储器205,用于存储导丝本体1的导丝头端101的初始特性参数,例如,导丝头端101上设置的前端电极40的数目、前端电极40的分布位置、导丝头端101的总长度等等。当导丝本体1连接到三维检测设备200时,存储器205可以获取导丝头端101的初始特性参数,并传送给信号处理器203进行计算。
下面以常见的治疗心房颤动手术为例,其中,导丝本体1为环肺静脉标测导丝(以下简称环肺导丝),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标测设备200在临床上的应用过程。
在进行前,首先将磁场发生装置到手术床合适的位置,使患者心腔位于磁场定位***的最佳检测区域内。
然后手术操作者,比如心内科医生,通过患者的血管***将环肺导丝***患者病灶部位,以使导丝头端101进入到患者心脏的右心房内,穿刺房间隔进入左心房,然后将导丝头端101释放到左心房腔内,此时导丝头端101上设置的前端电极40及传感器80位于定位磁场区域内。
将导丝本体1的转接件2连接到三维标测设备200的连接器201。信号处理器203可以对前端电极40所检测到的电信号和传感器80检测到的磁信号进行初步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号,同时读取存储器205内存储的导丝头端101的初始特性参数。信号处理器203根据获得的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及初始特性参数对导丝头端101的形状进行重建,并在显示器204上显示导丝头端101的位置和形状。
当手术操作者操作导丝本体1的近端时,使环肺导丝在左心房腔内的不同位置移动,前端电极40及传感器80获取定位数据可以实时更新,并在显示器204上的导丝图像也随时更新。手术操作者可以根据显示器204上导丝图像的反馈调整环肺导丝的位置到达目标区域。
当环肺导丝进入肺静脉内,顺着肺静脉血管移动导丝并记录导丝头端101的移动轨迹,即可得到肺静脉的位置和形状。当环肺导丝位于心腔内时,根据导丝头端101到达的位置及其形状可以利用公知的算法重建左心房内壁的三维模型。
当建立左心房内壁的三维模型,手术操作者就可以根据已建立的心腔三维模型的指导下,利用带定位功能的射频消融导丝,根据消融导丝上消融电极的位置指示操作导丝使消融电极到达目标位置,然后对目标位置的组织进行消融治疗。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上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7)

1.一种标测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测导丝包括导丝芯、导丝套、电极导线、前端电极及后端电极,所述导丝套套设于所述导丝芯和所述电极导线外,所述前端电极和所述后端电极分别设置于所述导丝芯的远端和近端,所述电极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前端电极和所述后端电极,所述后端电极电连接三维标测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测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电极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后端电极和所述电极导线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每一电极导线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前端电极及后端电极,每一所述前端电极与对应的电极导线和后端电极形成一信号通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测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电极和所述后端电极嵌设于所述导丝套上,且所述前端电极的外表面及所述后端电极的外表面与所述导丝套的外表面相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测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芯和所述导丝套之间同轴设置,且所述导丝芯和所述导丝套之间形成***述电极导线的收容空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测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电极和/或所述后端电极的内部沿轴向设置有供所述导丝芯穿过的导丝腔和供所述电极导线穿过的至少一电极导线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标测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腔与所述至少一电极导线腔并列排布,所述至少一电极导线腔设置于所述导丝腔的内周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标测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导线腔与所述电极导线一一对应。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标测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导丝芯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电极导线腔与所述收容空间轴向贯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测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测导丝还包括鞘管,所述鞘管套设于所述导丝芯及所述电极导线外。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测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测导丝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标测导丝的远端,且用于检测其所在磁场中的三维坐标以及方向。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测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测导丝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连接于所述后端电极与所述三维标测设备的连接器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标测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导丝套的近端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标测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的远端沿轴向开设***述标测导丝的导丝尾端的收容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标测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的内壁设置有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对应连接于所述后端电极。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标测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的近端沿轴向开设供所述三维标测设备的连接器***的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内设置有第一连接头,所述连接器设置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的近端对应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的远端对应连接于所述金属弹片。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测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导线的外表面除与所述前端电极及所述后端电极的连接处外设置有绝缘层。
17.一种三维标测***,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6任意一项所述的标测导丝及电连接所述标测导丝的三维标测设备,所述三维标测设备包括连接器及信号处理器,所述标测导丝包括导丝芯、导丝套、电极导线、前端电极及后端电极,所述导丝套套设于所述导丝芯和所述电极导线外,所述前端电极和所述后端电极分别设置于所述导丝芯的远端和近端,所述电极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前端电极和所述后端电极,所述后端电极电连接所述三维标测设备,所述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所述电极所采集到的电信号。
CN201921217883.6U 2019-07-30 2019-07-30 标测导丝及应用其的三维标测*** Active CN2113255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17883.6U CN211325573U (zh) 2019-07-30 2019-07-30 标测导丝及应用其的三维标测***
PCT/CN2020/101897 WO2021017816A1 (zh) 2019-07-30 2020-07-14 标测导丝及应用其的三维标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17883.6U CN211325573U (zh) 2019-07-30 2019-07-30 标测导丝及应用其的三维标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25573U true CN211325573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06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17883.6U Active CN211325573U (zh) 2019-07-30 2019-07-30 标测导丝及应用其的三维标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255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32501B2 (ja) 微小電極アレイ遠位先端部を有するバスケットカテーテル
JP6785909B2 (ja) 切除システム
CN104582613B (zh) 适于进行直接组织接触和压力感测的导管
US20210369132A1 (en) Intraluminal reference electrode for cardiovascular treatment apparatus
AU2004205169B2 (en) Transient event mapping in the heart
EP0888082B1 (en) Mapping catheter
RU2417732C2 (ru) Катетер для картрирования пищевода
EP3915501B1 (en) Intraluminal reference electrode for cardiovascular treatment apparatus
US9125573B2 (en) Electrically transparent introducer sheath
WO201604039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relating to intravascular positioning of distal end of catheter
CN112294433A (zh) 标测导丝及应用其的三维标测***
CN211325573U (zh) 标测导丝及应用其的三维标测***
JP2005137908A (ja) カテーテル
WO2021017816A1 (zh) 标测导丝及应用其的三维标测***
EP4385442A1 (en) Catheter with pull ring coupl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0052 room 316, 3rd floor, building 2, 88 Jiangling Road, Xixing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DeNO electrophysiological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room 316, 3rd floor, building 2, 88 Jiangling Road, Xixing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NUOMAO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