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25007U - 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25007U
CN211325007U CN201922292820.3U CN201922292820U CN211325007U CN 211325007 U CN211325007 U CN 211325007U CN 201922292820 U CN201922292820 U CN 201922292820U CN 211325007 U CN211325007 U CN 211325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wearable device
guide por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9282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9282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25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25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25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其包括壳体、光学监测模块和导光件,其中,所述壳体开设有透光孔;所述光学监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光学监测模块包括光发射模块和光接收模块;所述导光件包括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所述第一导光部与所述光发射模块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光部与所述光接收模块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光部在从所述光发射模块到所述透光孔的方向上导光,所述第二导光部在从所述透光孔到所述光接收模块的方向上导光。上述方案能解决目前的可穿戴设备由于开孔数量较多而导致可穿戴设备的外观及防水性能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涌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健康监测功能是可穿戴设备的主要功能,在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情况下,可穿戴设备能够检测用户的健康指标,例如心率。
以监测心率为例,可穿戴设备采用光电容积脉搏扫描法,实现连续的心率监测。在具体的监测过程中,由于人体不同的组织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各有不同,其中,骨骼对光线的反射率较大,血液对于光线的吸收率较大,由于血液的脉动与心脏的搏动频率是对等的,脉动的血液会导致肢体的反射率在周期性地发生变化,最终能够在传感器上产生周期性的波形,通过分析波形,从而计算出心率。
目前的可穿戴设备的壳体上通常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光接收孔或者多个间隔设置的光发射孔,较多的开孔会影响可穿戴设备的外观及防水性能。与此同时,光接收孔间隔设置,无疑会导致光只有较少的一部分被接收端接收到,因此存在效率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以解决目前的可穿戴设备由于开孔数量较多而导致可穿戴设备的外观及防水性能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透光孔;
光学监测模块,所述光学监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光学监测模块包括光发射模块和光接收模块;
导光件,所述导光件包括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所述第一导光部与所述光发射模块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光部与所述光接收模块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光部在从所述光发射模块到所述透光孔的方向上导光,所述第二导光部在从所述透光孔到所述光接收模块的方向上导光。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导光件实现对光的传导,在导光件的传导下能够使得光线通过共用的透光孔进出壳体,此种情况下,无需专门为光发射模块和光接收模块单独配置相应的透光孔,进而能够减少在壳体上的开孔数量,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壳体上开孔数量的减少能够提升可穿戴设备的外观,同时还能提高可穿戴设备的防水性能。
与此同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光在导光件中传导,进而能够减少光在传导过程中的损失,使得更多的光能够被光接收模块接收,因此能够提高光的利用率,进而能够提高监测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部分结构的具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应用示意图,图1和图7中的黑色箭头示意的是光线。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110-底盖、111-透光孔、120-壳主体、
200-光学监测模块、210-光发射模块、220-光接收模块、
300-导光件、310-第一导光部、320-第二导光部、330-第三导光部、
400-连接带、
500-血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所公开的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100、光学监测模块200和导光件300。
壳体100开设有透光孔111,可穿戴设备通常还包括连接带400,连接带400与壳体100相连,从而实现整个可穿戴设备的佩戴。光学监测模块200用于检测用户的健康指标的器件,例如,光学监测模块200可以为用于检测用户心率的PPG模块(即光电容积脉搏波扫描模块)。光学监测模块200的检测过程及原理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光学监测模块200设置在壳体100内,光学监测模块200包括光发射模块210和光接收模块220。
导光件300设置于壳体100,具体的,导光件300至少部分位于壳体100的内腔中。导光件300用于实现光的传导。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光件300包括第一导光部310和第二导光部320。第一导光部310与光发射模块210相对设置,第二导光部320与光接收模块220相对设置,第一导光部310在从光发射模块210到透光孔111的方向上导光。第二导光部320在从透光孔111到光接收模块220的方向上导光。
在具体的监测过程中,光发射模块210发出的光投射到第一导光部310中,光通过第一导光部310后射入到用户的体内,经过血管500的反射后光进入到第二导光部320中,并最终通过第二导光部320射出,光接收模块220接收从第二导光部320射出的光,光学监测模块200通过发射与接收的光的差异来确定用户的健康指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导光件300实现对光的传导,在导光件300的传导下能够使得光线通过共用的透光孔111进出壳体100,此种情况下,无需专门为光发射模块210和光接收模块220单独配置相应的透光孔,进而能够减少在壳体100上的开孔数量,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壳体100上开孔数量的减少能够提升可穿戴设备的外观性能,同时还能够提高可穿戴设备的防水性能。
与此同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光在导光件300中传导能够减少光在传导中的损失,使得更多的光能够被光接收模块220接收,因此能够提高光的利用率,进而能够提高监测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100可以包括底盖110和壳主体120,壳主体120与底盖110对接,从而形成壳体100的内腔。在此前提下,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透光孔111可以开设在底盖110上,在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情况下,底盖110紧邻皮肤,因此透光孔111开设在底盖110上无疑能够更方便监测的进行。
如上文所述,导光件300至少部分设置在壳体100内,具体的,导光件300可以固定在壳体100内。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底盖110可以与导光件300为一体式结构件,在此种情况下,导光件300可以随着底盖110的安装,从而实现安装,这无疑能够减少拆装操作,达到方便拆装的目的。具体的,导光件300可以通过双色注塑的方式实现与底盖110的一体式成型。
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导光件300还可以包括第三导光部330,第一导光部310和第二导光部320通过第三导光部330相连。第三导光部330与透光孔111相对设置。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光发射模块210发出的光投射到第一导光部310中,光依次通过第一导光部310和第三导光部330后射入到用户的体内。经过血管500反射的光射入第三导光部330中,然后从第三导光部330进入到第二导光部320中,最终投射到光接收模块220中。第三导光部330无疑能够进一步提高导光件300的导光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光件30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件,例如,导光件300可以为玻璃纤维折弯件,如图5和图6所示。当然,导光件300可以为一体式注塑结构件,如图3和图4所示。
请再次参考图1~图7,导光件300的具体结构可以有多种,具体的,第一导光部310的一端与第三导光部330相连,第一导光部310的另一端为朝向光发射模块210延伸的自由端;第二导光部320的一端与第三导光部330相连,第二导光部320的另一端为朝向光接收模块220延伸的自由端。在装配后,第一导光部310的自由端与光发射模块210相对,第二导光部320的自由端与光接收模块220相对,上述结构的导光件300在不影响光传输的情况下,不会与光学监测模块200产生干涉。具体的,第一导光部310可以与第二导光部320之间形成夹角,夹角不为零。
在更为优选的方案中,第三导光部330可以包括背离第一导光部310和第二导光部320的透光表面,透光表面可以与透光孔111的外侧端口所在的表面共面。在此种情况下,透光表面为可穿戴设备的一部分外观面,透光表面可以与透光孔111的外侧端口所在的表面共面,无疑能够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外观性能及佩戴的舒适性。
具体的,第三导光部330可以安装在透光孔111内,且第三导光部330与透光孔111密封配合,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密封性能,达到提高可穿戴设备的防水性能的目的。具体的,第三导光部330与透光孔111之间可以设置有密封胶,从而实现密封装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第三导光部330与透光孔111之间的密封配合关系。
为了提高检测的效率,光发射模块210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光接收模块220的数量也可以为至少两个。每个光发射模块210与一个第一导光部310相对设置,每个光接收模块220与一个第二导光部320相对设置,第三导光部330的数量为一个,此种情况下,每个第一导光部310均能够向第三导光部330导入光,同时,第三导光部330能够将经过血管500反射的光导向各第二导光部320。在此种情况下,至少两个光发射模块210和至少两个光接收模块220同时工作,无疑能够扩大检测的区域,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如上文所述,第三导光部330能够被第一导光部310和第二导光部320共用,第一导光部310传输的光会经过第三导光部330,最终射入用户的体内,经过血管500的反射后的光进入到第三导光部330,最终通过第三导光部330传输到第二导光部320中。为了避免经过第三导光部330中不同方向的光线之间散射造成的干扰,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第三导光部330内可以设置有隔离件,隔离件用于将第三导光部330隔离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导光部310相对设置,进而使得第一导光部310传输的光经过第一区域而射入人体的血管500中。第二区域与第二导光部320相对设置,进而使得人体的血管500反射的光通过第二区域而传输至第二导光部320中。具体的,隔离件可以为嵌件注塑在第三导光部330内的阻光件。阻光件可以采用不透光的材料制成。
为了防止可穿戴设备内的其它方向的干扰光产生不良影响,第一导光部310和第二导光部320的外侧表面均可以贴附有遮光层,具体的,遮光层可以为遮光油墨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皮带、手链等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可穿戴设备的具体种类。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透光孔;
光学监测模块,所述光学监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光学监测模块包括光发射模块和光接收模块;
导光件,所述导光件包括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所述第一导光部与所述光发射模块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光部与所述光接收模块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光部在从所述光发射模块到所述透光孔的方向上导光,所述第二导光部在从所述透光孔到所述光接收模块的方向上导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盖,所述透光孔开设在所述底盖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与所述导光件为一体式结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部和所述第二导光部通过第三导光部相连,所述第三导光部与所述透光孔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为玻璃纤维折弯件,或者,所述导光件为一体式注塑结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导光部相连,所述第一导光部的另一端为朝向所述光发射模块延伸的自由端;所述第二导光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导光部相连,所述第二导光部的另一端为朝向所述光接收模块延伸的自由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光部包括背离所述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的透光表面,所述透光表面与所述透光孔的外侧端口所在的表面共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光部安装在所述透光孔内,且所述第三导光部与所述透光孔密封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光部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光发射模块或/和所述光接收模块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光发射模块与一个所述第一导光部相对设置,每个所述光接收模块与一个所述第二导光部相对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监测模块为PPG模块。
CN201922292820.3U 2019-12-17 2019-12-17 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1325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92820.3U CN211325007U (zh) 2019-12-17 2019-12-17 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92820.3U CN211325007U (zh) 2019-12-17 2019-12-17 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25007U true CN211325007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06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92820.3U Active CN211325007U (zh) 2019-12-17 2019-12-17 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250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9765B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CN104055508A (zh) 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JP6167581B2 (ja) 生体情報検出装置
CN111973167A (zh) 可穿戴设备、光学装置、光学模组及其封装方法
WO2015004912A1 (ja) 光検出ユニット及び生体情報検出装置
CN216724540U (zh)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105380617A (zh) 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CN104055504A (zh) 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CN211325007U (zh) 可穿戴设备
CN107465861B (zh) 复合盖板、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12723675U (zh) 光学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N213309700U (zh) 可穿戴智能设备
CN209911939U (zh) 光电检测装置、传感器及智能设备
CN214231316U (zh) 智能可穿戴设备
JP6167582B2 (ja) 生体情報検出装置
CN109714651B (zh) 防穿光结构及定位基站
CN110192849B (zh) 智能可穿戴设备
CN216257071U (zh)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213993536U (zh) 一种健康监测装置及穿戴式设备
WO2023279788A1 (zh)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JP6221278B2 (ja) 生体情報検出装置
CN217721757U (zh) 盖板、光体积描记器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09429562B (zh) 生物特征检测装置及电子终端
CN219699908U (zh) 生理信号测量单元、组件及可穿戴式电子设备
CN215959844U (zh) 感测器及可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