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93334U -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 Google Patents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93334U
CN211293334U CN202020071192.6U CN202020071192U CN211293334U CN 211293334 U CN211293334 U CN 211293334U CN 202020071192 U CN202020071192 U CN 202020071192U CN 211293334 U CN211293334 U CN 211293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edge
structures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7119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信玮
翁兆泓
林宏泽
刘明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o Precision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o Precision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o Precision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o Precision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7119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93334U/zh
Priority to TW109202125U priority patent/TWM6013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93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933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及底面。底面具有第一边、第二边、多个凸起条状结构及多个凹陷条状结构。第一边与第二边相对,入光面连接于第一边及第二边之间。每一凸起条状结构及每一凹陷条状结构从第一边延伸至第二边,且从靠近入光面朝远离入光面的排列方向排列。每一凸起条状结构包括第一反射面,第一反射面与底面之间具有第一角度。每一凹陷条状结构包括第二反射面,第二反射面与底面之间具有第二角度。第一角度等于第二角度。本实用新型另提出一种具有此导光板的光源模块。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导光板及光源模块可以减少反射片的吸附现象。

Description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光源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导光板以及使用此导光板的光源模块。
背景技术
一般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而且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所以需要靠背光模块提供照明光源至液晶显示面板。因此,背光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高辉度以及高均匀度的照明光源。
背光模块可分为侧入式背光模块与直下式背光模块。在目前的侧入式背光模块中,有时会在导光板的底面设计有沟状结构(如V沟、R沟等)以调整使光线达到特定的效果(如出光方向的控制、打散光线等),然而,部分光学膜(如反射片等)在搭配此种设计导光板时,会因为光学膜与导光板之间的大面积接触而产生吸附现象,其在显示画面上容易发生各区域的亮度不一致,而产生暗区、亮区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导光板的底面设计点状结构虽然也可达到光线出光及均匀光的效果,并且可减少吸附现象,但点状结构的弧形表面会使出光的角度随着曲率的变化而改变,导致出光的角度不一致,在聚光及出光方向的控制上的效果较差。
本「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因此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此外,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前已被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板,可以减少反射片的吸附现象,进而提升亮度均匀度,并且提升指向性的聚光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可以减少反射片与导光板之间的吸附现象,进而提升亮度均匀度,并且提升指向性的聚光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及底面。出光面与底面相对,入光面连接于出光面及底面。底面具有第一边、第二边、多个凸起条状结构及多个凹陷条状结构。第一边与第二边相对,入光面连接于第一边及第二边之间。每一凸起条状结构及每一凹陷条状结构从第一边延伸至第二边,且从靠近入光面朝远离入光面的排列方向排列。每一凸起条状结构包括第一反射面,第一反射面与底面之间具有第一角度。每一凹陷条状结构包括第二反射面,第二反射面与底面之间具有第二角度。第一角度等于第二角度。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光源模块包括发光元件以及上述的导光板。发光元件相对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藉由将多个凸起条状结构配置于导光板的底面,可以减少反射片与导光板之间的吸附现象,进而提升亮度均匀度。此外,每一凸起条状结构的第一反射面与底面之间的第一角度与每一凹陷条状结构的第二反射面与底面之间的第二角度相同。因此,当光线经第一反射面反射出光以及经第二反射面反射出光后,会具有相同的出光角度,可以提升导光板的指向性的聚光效果,更进一步地提升出光亮度。
为让本实用新型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包括导光板10及发光元件20,并可选择性地包括反射片30。发光元件20相对导光板10的入光面100设置。导光板10具有入光面100、出光面200及底面300。出光面200与底面300相对,入光面100连接于出光面200及底面300。反射片30配置于底面300旁。底面300具有第一边301、第二边302、多个凸起条状结构310及多个凹陷条状结构320。第一边301与第二边302相对,入光面100连接于第一边301及第二边302之间。每一凸起条状结构310及每一凹陷条状结构320从第一边301延伸至第二边302。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凸起条状结构310及每一凹陷条状结构320是沿着延伸方向E延伸,且延伸方向E例如是平行于入光面100,但不局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延伸方向E例如是平行于入光面100且平行于出光面200,或者不平行于入光面100的延伸直线,或者延伸方向E是一条延伸曲线,使得每一凸起条状结构310及每一凹陷条状结构320朝着靠近入光面100或远离入光面100的方向弯曲。此外,多个凸起条状结构310凸起的方向与多个凹陷条状结构320凹陷的方向为相对于底面300的相反方向。
发光元件20用以提供光线L,发光元件20例如是条状光源(如灯管),但不局限于此。发光元件20也可以是包括具有多个点光源的光源组件,其中点光源例如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光源种类。当发光元件20使用点光源时,例如可以与弯曲的凸起条状结构310及凹陷条状结构320的实施例搭配。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附图中所绘示的光线L仅为示意,并非用以限定光线L的行进方向。
多个凸起条状结构310及多个凹陷条状结构320例如是从靠近入光面100朝远离入光面100的排列方向A排列,且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凸起条状结构310及这些凹陷条状结构320例如是沿着排列方向A交替排列,但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并无特别限制多个凸起条状结构310及多个凹陷条状结构320之间的排列方式,可以依据不同设计需求调整。图1中的多个凸起条状结构310及多个凹陷条状结构320的数量仅为示意,本实用新型并不特别限制凸起条状结构310及凹陷条状结构320的数量,并且凸起条状结构310的数量与凹陷条状结构320的数量也不一定相同。
多个凸起条状结构310适于抵触于反射片30,以避免反射片30与导光板10之间的吸附现象(图2中为了清楚呈现导光板10的底面300上的凸起条状结构310,因此将反射片30与凸起条状结构310绘示为分离状态,但不局限于此),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反射片30可为其他光学膜片,例如吸光片,或是光源模块1的背框元件。
以下将详细说明凸起条状结构310及凹陷条状结构320的具体结构设计。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每一凸起条状结构310包括第一反射面311,第一反射面311与底面300之间具有第一角度θ1。每一凹陷条状结构320包括第二反射面321,第二反射面321与底面300之间具有第二角度θ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角度θ1等于第二角度θ2,可使光线L的出光角度控制为大致朝向同一方向。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导光板10在制作过程中可能遭遇到的制作公差问题,具体上第一角度θ1与第二角度θ2可能会有些微的角度差异,其差异范围在1°内,但不局限于此。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为达不同的光学功效,第一角度θ1的范围例如为1°~30°,第二角度θ2的范围也例如为1°~30°。
为了使相同入射角度的光线L入射于第一反射面311的任一部份后的反射角皆相同,本实施例的第一反射面311例如为平面,但不局限于此。同样地,为了使相同入射角度的光线L入射于第二反射面321的任一部份后的反射角皆相同,本实施例的第二反射面321例如也为平面,但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为达不同的光学功效,第一反射面311及第二反射面321可为内凹曲面或外凸曲面。
每一凸起条状结构310例如还包括支撑部312,第一反射面311连接于支撑部312及底面300之间,支撑部312设置于第一反射面311及入光面100之间,支撑部312与底面300之间具有第一高度H1,支撑部312在垂直于入光面110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平行于排列方向A)上具有宽度W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高度H1例如为1μm~50μm,宽度W1例如是小于或等于500μm。图2中所示的支撑部312是以平行于底面300的平面为例,但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态样,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部312例如可以是线或平面,并且可以是平行或不平行于底面300。当支撑部312为线时,宽度W1等于0。此外,当支撑部312不平行于底面300时,第一高度H1为支撑部312与底面300的最大距离。
每一凹陷条状结构320例如还包括平坦部322,第二反射面321连接于平坦部322及底面300之间,第二反射面321设置于平坦部322及入光面100之间,平坦部322与底面300之间具有第二高度H2,平坦部322在垂直于入光面100的方向上具有宽度W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高度H2例如为1μm~50μm,宽度W2例如是小于或等于500μm。在另一实施例中,凹陷条状结构320也可以是不包括平坦部322或宽度W2等于0,本实用新型并无特别限制。
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中,藉由将多个凸起条状结构310配置于导光板10的底面300,可以减少反射片30与导光板10之间的吸附现象,进而提升亮度均匀度。此外,每一凸起条状结构310的第一反射面311与底面300之间的第一角度θ1与每一凹陷条状结构320的第二反射面321与底面300之间的第二角度θ2相同。因此,光线L经第一反射面311反射射出导光板10的出光角度θ3以及经第二反射面321反射射出导光板10的出光角度θ4也会相同,可以提升导光板的指向性的聚光效果,更进一步地提升出光亮度。另一方面,相较于已知技术中表面同时配置有沟状及点状的复合结构的导光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凸起条状结构310与凹陷条状结构320由于形状与结构上相似,因此导光板10仅需使用一种加工方式即可制作出本实施例的凸起条状结构310与凹陷条状结构320,而且凸起条状结构310与凹陷条状结构320由导光板100的第一边301直接延伸至第二边302,可以减少加工时间,提升制程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凸起条状结构310与每一凹陷条状结构320之间的间距D为相同,且例如是小于或等于1000μm,但不局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凸起条状结构310与相邻的两个凹陷条状结构320之间的间距彼此不同。在又一实施例中,每一凸起条状结构310与每一凹陷条状结构320之间例如并不具有间距D,即每一凸起条状结构310直接连接于每一凹陷条状结构320。
每一凸起条状结构310例如还包括第一表面313。第一表面313连接于支撑部312及底面300之间,且靠近入光面100。第一表面313例如主要非用以反射光线L的功能。每一凹陷条状结构320例如还包括第二表面323。第二表面323连接于平坦部322及底面300之间,且远离入光面100。第二表面323例如主要非用以反射光线L的功能。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示意图。请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a与上述的光源模块1结构及优点相似,以下仅针对其结构的主要差异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a中,导光板10a的底面300a上的每一凸起条状结构310a的第一高度H1是从靠近入光面100处朝排列方向A逐渐变大;每一凹陷条状结构320a的第二高度H2是从靠近入光面100处朝排列方向A逐渐变大。当第一高度H1逐渐变大时,第一角度θ1会保持不变;同理,当第二高度H2逐渐变大时,第二角度θ2也会保持不变,因此在出光角度上不会有变动。由于导光板10a上距离入光面100较远的一端会有出光亮度不足的情况,在本实施例的设计调整下,距离入光面100越远的凸起条状结构310a则具有较大的第一高度H1,换言之,其第一反射面311的面积也较大,因此能反射更多光线L,提升导光板10a上距离入光面100较远的一端的出光亮度。同样地,距离入光面100越远的凹陷条状结构320a则具有较大的第二高度H2,换言之,其第二反射面321的面积也较大,因此也能反射更多光线L,与凸起条状结构310a的功能相同,能提升导光板10a上距离入光面100较远的一端的出光亮度。因此可进一步提升导光板10a出光的均匀度。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高度逐渐变大可以指相邻的凸起条状结构310a或相邻的凹陷条状结构320a的高度逐渐变大,或者亦可以多个相邻的凸起条状结构310a或相邻的凹陷条状结构320a为一群组,每一群组内的凸起条状结构310a或凹陷条状结构320a的高度均相同,相邻群组的凸起条状结构310a或凹陷条状结构320a的高度逐渐变大,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虽是将第一高度H1及第二高度H2设计为从靠近入光面100处朝排列方向A逐渐变大,但不局限于此。举例而言,依据不同设计需求,也可以是仅将每一凸起条状结构310a的第一高度H1从靠近入光面100处朝排列方向A逐渐变大,或者是仅将每一凹陷条状结构320a的第二高度H2从靠近入光面100处朝排列方向A逐渐变大。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示意图。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b与图2的光源模块1结构及优点相似,以下仅针对其结构的主要差异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b中,凸起条状结构310b与凹陷条状结构320b之间的间距是从靠近入光面100处朝排列方向A逐渐变小。具体而言,导光板10b的底面300b上的多个凸起条状结构310b之间的间距D1是从靠近入光面100处朝排列方向A逐渐变小;多个凹陷条状结构320b之间的间距D2是从靠近入光面100处朝排列方向A逐渐变小。由于导光板10b上距离入光面100较远的一端会有出光亮度不足的情况,在本实施例的设计调整下,距离入光面100越远的凸起条状结构310b之间的间距D1则越小,换言之,凸起条状结构310b的分布较为密集,因此能反射更多光线L,提升导光板10b上距离入光面100较远的一端的出光亮度。同样地,距离入光面100越远的凹陷条状结构320b之间的间距D2则越小,换言之,凹陷条状结构320b的分布较为密集,因此也能反射更多光线L,与凸起条状结构310b的功能相同,能提升导光板10b上距离入光面100较远的一端的出光亮度。
在本实施例中虽是将间距D1及间距D2设计为从靠近入光面100处朝排列方向A逐渐变小,但不局限于此。举例而言,依据不同设计需求,也可以是仅将间距D1从靠近入光面100处朝排列方向A逐渐变小,或者是仅将间距D2从靠近入光面100处朝排列方向A逐渐变小。
上述的凸起条状结构310a、310b及凹陷条状结构320a、320b亦可分别或组合使用于光源模块1,可以依据不同设计需求而选用不同的条状结构。此外,图3及图4中的多个凸起条状结构310a、310b及多个凹陷条状结构320a、320b的数量仅为示意,本实用新型并不特别限制凸起条状结构310a、310b及凹陷条状结构320a、320b的数量,并且凸起条状结构310a、310b的数量与凹陷条状结构320a、320b的数量也不一定相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示意图。请参考图5,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c与图2的光源模块1结构及优点相似,差异仅在于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c中,导光板10c的底面300c上的多个凹陷条状结构320以两个为一组排列成多组,任两相邻的这些组之间设有多个凸起条状结构310其中之一。光源模块1、1c的多个凸起条状结构310及多个凹陷条状结构320之间的排列方式都仅为实施态样,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凸起条状结构310及多个凹陷条状结构320之间的排列方式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可以依据不同设计需求调整。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藉由将多个凸起条状结构配置于导光板的底面,可以减少反射片与导光板之间的吸附现象,进而提升亮度均匀度。此外,每一凸起条状结构的第一反射面与底面之间的第一角度与每一凹陷条状结构的第二反射面与底面之间的第二角度相同。因此,光线经第一反射面反射出光的出光角度以及经第二反射面反射出光的出光角度也会相同,可以提升导光板的指向性的聚光效果,更进一步地提升出光亮度。另一方面,相较于已知技术中表面同时配置有沟状及点状的复合结构的导光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凸起条状结构与凹陷条状结构由于形状与结构上相似,因此导光板仅需使用一种加工方式即可制作出本实施例的凸起条状结构与凹陷条状结构,可以减少加工时间,提升制程效率。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光源模块
10、10a、10b、10c:导光板
20:发光元件
30:反射片
100:入光面
200:出光面
300、300a、300b、300c:底面
301:第一边
302:第二边
310、310a、310b:凸起条状结构
311:第一反射面
312:支撑部
313:第一表面
320、320a、320b:凹陷条状结构
321:第二反射面
322:平坦部
323:第二表面
A:排列方向
D、D1、D2:间距
E:延伸方向
H1:第一高度
H2:第二高度
L:光线
W1、W2:宽度
θ1:第一角度
θ2:第二角度
θ3、θ4:出光角度。

Claims (12)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及底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底面相对,所述入光面连接于所述出光面及所述底面,所述底面具有第一边、第二边、多个凸起条状结构及多个凹陷条状结构,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相对,所述入光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边及所述第二边之间,每一所述多个凸起条状结构及每一所述多个凹陷条状结构从所述第一边延伸至所述第二边,且从靠近所述入光面朝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排列方向排列,每一所述多个凸起条状结构包括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底面之间具有第一角度,每一所述多个凹陷条状结构包括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底面之间具有第二角度,其中所述第一角度等于所述第二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多个凸起条状结构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底面之间具有第一高度,所述第一高度为1μm~50μm,所述第一反射面连接于所述支撑部及所述底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在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或等于5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多个凹陷条状结构还包括平坦部,所述平坦部与所述底面之间具有第二高度,所述第二高度为1μm~50μm,所述第二反射面连接于所述平坦部及所述底面之间,所述平坦部在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或等于5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多个凸起条状结构的所述第一高度是从靠近所述入光面处朝所述排列方向逐渐变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凸起条状结构之间的间距是从靠近所述入光面处朝所述排列方向逐渐变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多个凹陷条状结构的所述第二高度是从靠近所述入光面处朝所述排列方向逐渐变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陷条状结构之间的间距是从靠近所述入光面处朝所述排列方向逐渐变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凸起条状结构及所述多个凹陷条状结构沿着所述排列方向交替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陷条状结构以两个为一组排列成多组,任两相邻的所述多个组之间设有所述多个凸起条状结构其中之一。
11.一种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包括导光板以及发光元件,其中:
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及底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底面相对,所述入光面连接于所述出光面及所述底面,所述底面具有第一边、第二边、多个凸起条状结构及多个凹陷条状结构,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相对,所述入光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边及所述第二边之间,每一所述多个凸起条状结构及每一所述多个凹陷条状结构从所述第一边延伸至所述第二边,且从靠近所述入光面朝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排列方向排列,每一所述多个凸起条状结构包括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底面之间具有第一角度,每一所述多个凹陷条状结构包括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底面之间具有第二角度,其中所述第一角度等于所述第二角度;以及
所述发光元件相对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片,其配置于所述底面旁。
CN202020071192.6U 2020-01-14 2020-01-14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Active CN211293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71192.6U CN211293334U (zh) 2020-01-14 2020-01-14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TW109202125U TWM601354U (zh) 2020-01-14 2020-02-26 導光板及光源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71192.6U CN211293334U (zh) 2020-01-14 2020-01-14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93334U true CN211293334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19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71192.6U Active CN211293334U (zh) 2020-01-14 2020-01-14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93334U (zh)
TW (1) TWM6013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0781A1 (zh) * 2022-06-27 2024-01-04 盐城维旺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0781A1 (zh) * 2022-06-27 2024-01-04 盐城维旺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WO2024000782A1 (zh) * 2022-06-27 2024-01-04 盐城维旺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WO2024000780A1 (zh) * 2022-06-27 2024-01-04 盐城维旺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WO2024000779A1 (zh) * 2022-06-27 2024-01-04 盐城维旺科技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显示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1354U (zh) 2020-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3500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US10598847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prism sheet thereof
CN100405165C (zh) 背光***及其反光罩
JPH0894844A (ja) 導光板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面光源及び非発光型表示装置
KR20090025108A (ko) 전면에 광학부재를 구비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용 도광판 및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50293296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US20140126236A1 (en) Optical sheet and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CN211786210U (zh)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CN210401732U (zh)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CN211293334U (zh)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CN101614370A (zh) 照明装置及采用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
US7295261B2 (en) Light guide plate with W-shaped structures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CN211293332U (zh)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CN213517809U (zh) 导光元件及背光模块
CN104763919A (zh) 光源模块
KR100864320B1 (ko) 배면에 계단구조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용 도광판
CN100462802C (zh) 背光模组和其导光板
CN214503947U (zh)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KR20000055799A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시스템
CN210294754U (zh) 一种倾斜进光的背光源结构
KR10038729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시스템 및 백라이트 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2022144629A (ja) 照明装置
CN100350311C (zh) 直下式背光模块
CN210222287U (zh)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CN216901236U (zh) 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