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65777U - 一种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65777U
CN211265777U CN202020167002.0U CN202020167002U CN211265777U CN 211265777 U CN211265777 U CN 211265777U CN 202020167002 U CN202020167002 U CN 202020167002U CN 211265777 U CN211265777 U CN 211265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w
terminal
female
arm
bullet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6700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uanye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Yuanye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Yuanye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Yuanye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6700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65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65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657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包括用以插接公端子的母端子,所述母端子包括用以插接公端子的框部以及位于框部前后两端的两个插接口,所述公端子用以选择性从任意一个插接口***所述母端子内,所述框部包括主壁面以及侧壁面,所述主壁面向框部内延伸有第一排弹臂以及第二排弹臂,所述第一排弹臂与第二排弹臂分别包括若干弹臂,所述第一排弹臂与第二排弹臂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方向相同或相对,所述公端子用以同时与第一排弹臂和/或第二排弹臂相电性接触。如此,公端子可以双向***,且母端子有多个接触点,形成多点接触,增加接触面积,配合高导材料可满足大电流通过。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以传输信号的插接触式端子。
背景技术
接触式端子主要包括公端子和母端子,用以传输电源信号。所述母端子可安装于电路板,所述公端子用以插接至母端子内用以与母端子之间实现电性连接。
一般而言,母端子会设有一个弹臂,用以与公端子电信接触。但是当需要传输较大的电流时,所述弹臂与公端子之前需要设置较大的接触面积,如果仅具有较小的接触面积时,容易产生接触不良,大大影响电流传输的品质,严重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并且现有的母端子一般与公端子的配合方式是既定的,当插接环境的空间受到的限制时,便无法实现安插对接。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接触式端子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端子可双向***的大电流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包括用以插接公端子的母端子,所述母端子包括用以插接公端子的框部以及位于框部前后两端的两个插接口,所述公端子用以选择性从任意一个插接口***所述母端子内,所述框部包括主壁面以及侧壁面,所述主壁面向框部内延伸有第一排弹臂以及第二排弹臂,所述第一排弹臂与第二排弹臂分别包括若干弹臂,所述第一排弹臂与第二排弹臂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方向相同或相对,所述公端子用以同时与第一排弹臂和/或第二排弹臂相电性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排弹臂与第二排弹臂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方向相对,所述公端子用以同时与第一排弹臂和第二排弹臂相电性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排弹臂的弹臂与第二排弹臂的弹臂在前后方向上相错且左右间隔排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排弹臂或第二排弹臂自主壁面向框部内弯曲延伸而成或自插接口相内翻折后向框部内弯折延伸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部于其中一个插接口处延伸有用以与电路板电信连接的焊接脚,所述电路板上穿设有与所述插接口相通的用以供公端子向内插接的插接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部外侧包覆有母外壳,所述母外壳包括贴近主壁面的基面,所述基面上延伸有弹臂,所述弹臂相应设置于第一排弹臂与第二排弹臂的外侧,用以与所述第一排弹臂与第二排弹臂弹性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母端子包括导电率≥23的铜合金材料,所述母外壳包括不锈钢或铁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母外壳包括位于基面左右两侧的侧面,所述母端子的侧壁面与侧面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扣持凸部与扣持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母端子外壳设有两个母外壳,所述母外壳的侧面上设有弯折向内扣持侧壁面的扣持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用以传输电源信号。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母端子包括用以插接公端子的框部以及位于框部前后两端的两个插接口,所述公端子用以选择性从任意一个插接口***所述母端子内,所述框部包括主壁面以及侧壁面,所述主壁面向框部内延伸有第一排弹臂以及第二排弹臂,所述第一排弹臂与第二排弹臂分别包括若干弹臂,所述第一排弹臂与第二排弹臂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方向相同或相对,所述公端子用以同时与第一排弹臂和/或第二排弹臂相电性接触。如此,公端子可以双向***,且母端子有多个接触点,形成多点接触,增加接触面积,配合高导材料可满足大电流通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第一实施方式用以前插公端子时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中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第一实施方式用以后插公端子时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图3中去除电路板时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5中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组合图。
图9是图8中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10是图8中再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组合图。
图12是图11中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13是图11中再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附图标记:
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 100
母端子 1、2、3
框部 10 第一插接口 101
第二插接口 102 主壁面 11
窗口 110
第一排弹臂 111、111’、111”
连接臂 1110
第二排弹臂 112、112’、112”
侧壁面 12 扣持凸部 121
焊接脚 13 定位脚 14
母外壳 4 基面 41
弹臂 411 侧面 42
扣持孔 421 扣持臂 422
电路板 5 焊接部 51
插接孔 52 公端子 6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参图1至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100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100,包括用以插接公端子6的母端子1、2、3,所述母端子1、2、3包括用以插接公端子6的框部10以及位于框部10前后两端的两个插接口,即第一插接口101及第二插接口102,所述公端子6用以选择性从任意一个插接口***所述母端子1、2、3内,所述框部10包括主壁面11以及侧壁面12,所述主壁面11向框部10内延伸有第一排弹臂111以及第二排弹臂112,所述第一排弹臂111与第二排弹臂112分别包括若干弹臂,所述第一排弹臂111与第二排弹臂11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方向相同或相对,所述公端子6为平板状,所述公端子6用以同时与第一排弹臂111和/或第二排弹臂112相电性接触。如此设置,当母端子1、2、3贴板或通孔焊接至电路板5后,公端子6可以双向(由焊板端或非焊板端方向)***,即母端子1、2、3可以满足公端子6从底部或顶部***,便于用户插接使用,满足特定应用场景需求;且母端子1、2、3有多个接触点,用以同时与公端子6形成多点接触,增加接触面积,配合高导材料可满足大电流通过。在本实用新型的图示所示的三个实施方式中,仅示出了第一排弹臂111与第二排弹臂11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方向相对的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同向延伸。且在所示图示中,公端子6用以同时与第一排弹臂111和第二排弹臂112相电性接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与其中一排弹臂411接触,或者仅与其中一排弹臂411中的部分弹臂411接触,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所述主壁面11上设有贯穿的窗口110,所述第一排弹臂111与第二排弹臂112设于窗口110内。
请参图1至13,在所述三种实施例中,第一排弹臂111与第二排弹臂11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方向相对,所述公端子6用以同时与第一排弹臂111和第二排弹臂112相电性接触。如此设置,无论公端子6从哪一端***,所述第一排弹臂111或第二排弹臂112均能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防止插接位置错误,损坏弹臂411。
请参图11至13,在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排弹臂111”的弹臂与第二排弹臂112”的弹臂在前后方向上相错且左右间隔排布。如此设置,第一排弹臂111”与第二排弹臂112”相对方向交叉错位,形成多个接触弹臂,用以与公端子6实现多点接触,提高接触效果,且所述排布方式能够缩小母端子3前后尺寸,在满足母端子3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符合连接器小型化的趋势。
且,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交错式弹臂,可允许所述第一排弹臂111’及第二排弹臂112’均自主壁面11向框部10内弯曲延伸而成,如此,结构简单,节省弯折制造工艺。
请参图1至10所示,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弹臂111、111’或第二排弹臂112、112’还可以自插接口(如第一插接口101)向内反折后向框部10内弯折延伸而成。如此设置,反折形成弹壁与本身折弯弹壁形成多个触点,且可提高该反折式第一排弹臂111、111’或第二排弹臂112、112’的弹性力。所述第一排弹臂111、111’底部设有将相邻弹臂连接在一起的连接臂1110,如此,提供更好的结构稳定性。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框部10于其中一个插接口(如第二插接口102)处延伸有用以与电路板5电信连接的焊接脚13,所述电路板5上设有相应用以焊接的焊接部51,所述电路板5上穿设有与所述插接口相通的用以供公端子6向内插接的插接孔52。如此设置,所述母端子1、2、3可与电路板5电性连接,且所述公端子6仍可通过所述插接孔52插接入所述母端子1、2、3内。所述母端子1、2、3还设有用以插接至电路板5上的定位脚14。如此用以将母端子1、2、3准确定位于电路板5上进行焊接。
具体可参图1至7中,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框部10外侧包覆有母外壳4,所述母外壳4包括贴近主壁面11的基面41,所述基面41上延伸有弹臂411,所述弹臂411相应设置于第一排弹臂111与第二排弹臂112的外侧,用以与所述第一排弹臂111与第二排弹臂112弹性接触。如此,母外壳4上的多个弹臂411与母端子1、2、3弹臂411接触,双重弹力可增加公端子6的配合力,组合式母外壳4双重弹臂411增加接触力,满足严苛的振动环境。
优选的,所述母端子1、2、3选用导电率≥23的铜合金材料,所述母外壳4选用不锈钢或铁材。如此设置,母端子1、2、3的高导材料可满足大电流通过,且所述母外壳4可提供较好的弹性力,优化导电性和双重弹力,可满足高导率并有效保证与公端子6的配合力。
所述母外壳4包括位于基面41左右两侧的侧面42,所述母端子1的侧壁面12与侧面42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扣持凸部121与扣持孔421。所述扣持凸部121与扣持孔421位置可互换。如此,所述母外壳4与母端子1之间可稳定配合。
所述母端子1外壳设有两个母外壳4,所述母外壳4的侧面42上设有弯折向内扣持侧壁面12的扣持臂422。如此设置,所述两个母外壳4可自两侧向内贴置安装至母端子1上,且具有稳定的配合结构。
所述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100用以传输电源信号。如此设置,所述所有弹臂411可用以同时传输电源信号。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插接公端子的母端子,所述母端子包括用以插接公端子的框部以及位于框部前后两端的两个插接口,所述公端子用以选择性从任意一个插接口***所述母端子内,所述框部包括主壁面以及侧壁面,所述主壁面向框部内延伸有第一排弹臂以及第二排弹臂,所述第一排弹臂与第二排弹臂分别包括若干弹臂,所述第一排弹臂与第二排弹臂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方向相同或相对,所述公端子用以同时与第一排弹臂和/或第二排弹臂相电性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其特征在于:第一排弹臂与第二排弹臂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方向相对,所述公端子用以同时与第一排弹臂和第二排弹臂相电性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弹臂的弹臂与第二排弹臂的弹臂在前后方向上相错且左右间隔排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弹臂或第二排弹臂自主壁面向框部内弯曲延伸而成或自插接口相内翻折后向框部内弯折延伸而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部于其中一个插接口处延伸有用以与电路板电信连接的焊接脚,所述电路板上穿设有与所述插接口相通的用以供公端子向内插接的插接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部外侧包覆有母外壳,所述母外壳包括贴近主壁面的基面,所述基面上延伸有弹臂,所述弹臂相应设置于第一排弹臂与第二排弹臂的外侧,用以与所述第一排弹臂与第二排弹臂弹性接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子包括导电率≥23的铜合金材料,所述母外壳包括不锈钢或铁材。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外壳包括位于基面左右两侧的侧面,所述母端子的侧壁面与侧面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扣持凸部与扣持孔。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子外壳设有两个母外壳,所述母外壳的侧面上设有弯折向内扣持侧壁面的扣持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用以传输电源信号。
CN202020167002.0U 2020-02-13 2020-02-13 一种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 Active CN211265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7002.0U CN211265777U (zh) 2020-02-13 2020-02-13 一种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7002.0U CN211265777U (zh) 2020-02-13 2020-02-13 一种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65777U true CN211265777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85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67002.0U Active CN211265777U (zh) 2020-02-13 2020-02-13 一种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657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73882A (zh) * 2024-04-15 2024-05-24 东台正耀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能连接端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73882A (zh) * 2024-04-15 2024-05-24 东台正耀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能连接端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75793B1 (en) Audio jack connector
CN111564721B (zh) 电连接器
US7553167B2 (en) Cable connector
US10439315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US5073123A (en) Self terminating tap connector
US10177477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219247035U (zh) 双口连接器
TWI415335B (zh)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體
CN112670738A (zh) Usb插座及其制造方法
CN110098518B (zh) 一种稳定型母端子及其应用的稳定型公母对插电连接器
US665230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ivotable contact
CN211265777U (zh) 一种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
US691879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with pre-pressing structure
CN112909660A (zh) 一种连接器组件
US10431932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metal housing for connection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connectors
US907712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low profile
CN111180928A (zh) 一种双向对插接触式端子
CN210576570U (zh) 板对板插头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110148854B (zh) 一种电连接端子及其应用的公母互配电连接器
CN114914749A (zh) 电连接器、制造方法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10224362U (zh) 一种电连接端子及其应用的公母互配电连接器
CN210111112U (zh) 光电混合插头连接器
CN203466380U (zh) 电连接器
CN110808493B (zh) 电连接器
US2007004262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