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59354U - 送风机轴承结构 - Google Patents

送风机轴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59354U
CN211259354U CN201921926600.5U CN201921926600U CN211259354U CN 211259354 U CN211259354 U CN 211259354U CN 201921926600 U CN201921926600 U CN 201921926600U CN 211259354 U CN211259354 U CN 2112593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oil
sleeve
hol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266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嘉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jia Chengdu Glass Fi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jia Chengdu Glass Fi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jia Chengdu Glass Fi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jia Chengdu Glass Fi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266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593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593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593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送风机轴承结构,包括轴承座,轴承座上开有供主轴通过的轴孔,在轴孔的内侧壁上开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轴承,轴承包括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所述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之间形成环形的装配通道,所述装配通道设置有两组同轴的保持架,在轴承座上壁设有与轴承轴线垂直第一通孔,在油嘴下段外圆周壁上套设有与之同轴的套筒,套筒上端面设有供油嘴通过的第二通孔,沿套筒周向在其下段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油孔,第一油孔与装配通道连通;轴承座下壁设有卸油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送风机轴承结构通过对送风机轴承结构的改进,使润滑油能更好的与送风机主轴轴承滚动体接触,使滚动体充分润滑。

Description

送风机轴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风机,具体是送风机轴承结构。
背景技术
送风机是一种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输送气体、给予气体能量的机械。送风机通过主轴将电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叶轮做功,主轴的一端是叶轮,另一端与联轴器和电机相连。一般采用轴承辅助主轴使主轴均匀稳定的转动。传动部位磨损是风机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轴承长期运转,部件容易摩擦磨损,轴承的长期高速运转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其温度过高,导致主轴与轴承之间金属疲劳而出现配合间隙,使主轴受力不匀导致变形。
通常通过在轴承添加润滑油减少轴承内部的滚动体回转摩擦,带走轴承内部摩擦发生的热量和其它从外部传来的热量,合理的润滑是缓解冲击负荷集中应力及延长轴承以及主轴的使用寿命的关键。然而,在实际润滑中常会出现润滑油难以进入送风机主轴轴承滚动体,利用率极低,旧的润滑油填充在轴承内影响润滑效果,导致润滑不良,轴承加速磨损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润滑油难以进入送风机主轴轴承滚动体,润滑油利用率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送风机轴承结构,通过对送风机轴承结构的改进,使润滑油能更好的与送风机主轴轴承滚动体接触,使滚动体充分润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送风机轴承结构,包括轴承座,轴承座上开有供主轴通过的轴孔,在轴孔的内侧壁上开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轴承,轴承包括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所述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之间形成环形的装配通道,所述装配通道设置有两组同轴的保持架,保持架内装配有滚动体,两组保持架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在轴承座上壁设有与轴承轴线垂直第一通孔,油嘴下段贯穿第一通孔向内延伸至装配通道内,且油嘴的轴线位于两组保持架之间,油嘴上段向外延伸且与外部油管连接;在油嘴下段外圆周壁上套设有与之同轴的套筒,所述套筒两端封闭,套筒上端面设有供油嘴通过的第二通孔,沿套筒周向在其下段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油孔,第一油孔与装配通道连通;轴承座下壁设有卸油孔。
现有技术中送风机的轴承通常采用单侧补给润滑油的方式进行润滑,润滑油从侧面进入轴承难以进入滚动体,在轴承运转中逐渐流向滚动体,这种方式润滑油在轴承中流动后才与轴承滚动体接触,大部分润滑油在轴承其他位置滞留,润滑油利用率不高,会导致润滑不良;此外,现有油嘴只有一个出油管,大量的润滑油从出油的位置一次流出,一部分会包覆滚动体,大部分会沿着出油的方向流出,沿轴承外圈和内圈内壁流到其他位置,造成润滑油的浪费,也使滚动体的润滑油包覆不够,润滑效果差。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轴承有两组保持架,即轴承有两列环状分布的滚动体,并将油嘴设置在轴承两组滚动体上方,油嘴轴线位于两组保持架之间,即使油嘴位于两列滚动体中间,润滑油从中心位置直接进入轴承滚动体,能同时均匀润滑轴承的两列滚动体;本技术方案还在出油管上套设具有第一油孔的套筒,使润滑油沿第一油孔从出油管的四周流出,周向设置的第一油孔使润滑油沿圆周均匀的流出,对注入的润滑油进行分流,分流后的润滑油能与轴承滚动体更多的部位接触,使滚动体充分润滑;可见本技术方案通过将轴承设为两列滚动体并将油嘴设置与第一轴承中心位置,利用周向设置的第一油孔,使润滑油能沿第一油孔准确的到达轴承内环,更好的与轴承滚动体接触,使滚动体充分润滑。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的轴承可以选择双列调心圆柱滚子轴承;本技术方案中的套筒可以使其上端固定在轴承座上端内侧壁,或将其上端面与油嘴外圆周壁固定连接;本技术方案中主轴转动时,轴承内圈转动使滚动体滚动;本技术方案中轴承外圈的内侧壁和轴承内圈的外侧壁均设有与轴承同轴的环形凹槽,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同轴,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的环形凹槽形成装配通道。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轴承内套设有主轴,所述轴承座端面与主轴外圆周壁连接处设有油封。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座上设有旋转电机,在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锥形齿轮,套筒上段贯穿第一通孔后向外延伸,套筒的延伸段上设有与锥形齿轮配合的行星齿轮,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O型转动密封圈,所述O型转动密封圈的内圆周壁与油嘴的外圆周壁接触。
由于润滑油稠度高,流动性差,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旋转电机,利用电机使套筒转动使润滑油快速的流出进入轴承;此外,当没有电机控制时,润滑油沿重力方向落下,当轴承轴线在水平方向时,润滑油沿重力方向下流到达两列滚子中心位置与滚子端面接触,当轴承轴线在竖直方向时,润滑油沿重力方向向一侧的滚子流去,可见自然状态下,润滑油与滚子的接触面小且不均匀,润滑效果不好,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旋转电机,使润滑油沿抛物线流出,当设置电机旋转速度较快,润滑油沿斜角方向向滚子流去与滚子外圆周壁接触,与滚子的接触面变大,能使润滑油更好的与轴承滚动体接触,使滚动体充分润滑。
进一步的,在套筒底端沿套筒内壁周向方向均匀设有多个侧板,相邻的两个侧板之间形成一个离心区域,每个离心空间设有至少一个与装配通道连通的第一油孔。
本技术方案在套筒内设置多个侧板,相邻的两个侧板、套筒圆周壁和套筒内侧壁形成一个离心空间,并对应设有最少一个第一油孔,这种设置方式将出油路径均匀的划分为多个离心空间,使润滑油能从离心空间均匀的沿第一油孔进入轴承,使润滑油更好的与轴承滚动体接触,使滚动体充分润滑。
进一步的,所述油嘴下段外径沿其轴向由上至下依次递减形成锥形的出油管,出油管底部连接有油柱,出油管外壁设有多个第三油孔,沿油柱轴向在其外圆周壁设置有多个导槽,导槽沿油柱的周向均匀分布。
本技术方案在出油管内设置油柱,是为了将从油嘴流出的单股润滑油沿油柱外圆周壁上的导槽分为多股的细流,使润滑油下落时触达轴承的位置更多、面积更大,使润滑油能更快更均匀的与轴承滚动体接触,使滚动体充分润滑。本技术方案中的出油管形状和第三油孔设置是用于将润滑油从出油管引至油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内圈端面上设有环状油槽,沿环状油槽在轴承内圈上设有多个第二油孔,且第二油孔一端与环状油槽连通,另一端与装配通道连通。
在轴承转动时加入的润滑油可能在加入或后续转动中落在轴承端面,使进入轴承内的润滑油减少,本技术方案在轴承内圈端面设置环状油槽和第二油孔,利用油槽和油孔将落在轴承内圈端面的润滑油引入轴承内与滚动体接触,提高润滑油利用率,使润滑油更好的与轴承滚动体接触,使滚动体充分润滑。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内圈端面设有与其同轴的环状锥套,在锥套上套设有与之螺纹连接的螺母,锥套内圆周壁设有锥面,所述锥面沿锥套轴向向轴承内圈延伸,轴承内圈端面设有与锥面延伸段配合的锥形孔,所述锥套与轴承内圈端面之间设有定位环,通过转动螺母牵拉锥套,使锥套沿轴承轴向移动使轴承固定在锥套上。
由于轴承长期高速运转,其稳定性也会影响轴承内的润滑效果,稳定运转的轴承,其油嘴能正对两列滚动体中间位置,使润滑油与滚动体充分接触,轴承一旦发生偏移,润滑油很可能会落在轴承外侧,不能进入轴承内径,使润滑油浪费,轴承润滑效果差。本技术方案在轴承上设置锥套和螺母,利用螺母和锥套配合使轴承固定在锥套上,增加轴承稳定性,使润滑油加入时能准确的触达轴承内部,更好的与轴承滚动体接触,使滚动体充分润滑。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轴承内圈端面可以沿轴承向外延伸,环状锥套套设在延伸段上,延伸段外圆周壁为锥面,且与锥套内圆周壁锥面配合;也可以在主轴外圆周壁设置与锥套内圆周壁锥面配合的锥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组保持架,使轴承内具有两列环状分布的滚动体,并将油嘴设置在轴承两组滚动体上方,使润滑油从中心位置直接进入轴承滚动体,能同时均匀润滑轴承的两列滚动体;还在出油管上套设具有第一油孔的套筒,对注入的润滑油进行分流,并利用电机驱动套筒转动控制润滑油流出,使润滑油能与轴承滚动体更多的部位接触,使滚动体充分润滑。
2、本实用新型在轴承内圈端面设置环状油槽和第二油孔,利用油槽和油孔将落在轴承内圈端面的润滑油引入轴承内与滚动体接触,提高润滑油利用率,使润滑油更好的与轴承滚动体接触,使滚动体充分润滑。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送风机轴承剖视图;
图2为油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油嘴和套筒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套筒内侧板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轴承座、2-轴承、201-轴承外圈、202-轴承内圈、2021-油槽、2022-第二油孔、203-保持架、204-连接杆、205-滚动体、3-油嘴、301-出油管、302-第三油孔、303-油柱、304-导槽、305-套筒、306-第一油孔、307-侧板、308-行星齿轮、309-旋转电机、310-锥形齿轮、401-锥套、402-锥面、403-螺母、404-定位环、5-卸油孔、6-主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送风机轴承结构,送风机轴承结构,包括轴承座1,轴承座1上开有供主轴6通过的轴孔,在轴孔的内侧壁上开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轴承2,轴承2包括轴承外圈201和轴承内圈202,所述轴承外圈201和轴承内圈202之间形成环形的装配通道,所述装配通道设置有两组同轴的保持架203,保持架203内装配有滚动体205,两组保持架203之间通过连接杆204连接,在轴承座1上壁设有与轴承2轴线垂直第一通孔,油嘴3下段贯穿第一通孔向内延伸至装配通道内,且油嘴3的轴线位于两组保持架203之间,油嘴3上段向外延伸且与外部油管连接;在油嘴3下段外圆周壁上套设有与之同轴的套筒305,所述套筒305两端封闭,套筒305上端面设有供油嘴3通过的第二通孔,沿套筒305周向在其下段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油孔306,第一油孔306与装配通道连通;轴承座1下壁设有卸油孔5。本实施例还可以将第一油孔306设置在套筒305底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轴承2有两组保持架,即轴承2有两列环状分布的滚动体205,并将油嘴3设置在轴承两组滚动体205上方,出油管301在两组保持架之间,即位于两列滚动体205中间,润滑油从中心位置直接进入轴承滚动体205,能同时均匀润滑轴承的两列滚动体205;本实施例还在出油管上套设具有第一油孔306的套筒,使润滑油沿第一油孔306从出油管301的四周流出,周向设置的第一油孔306使润滑油沿圆周均匀的流出,对注入的润滑油进行分流,分流后的润滑油能与轴承滚动体205更多的部位接触,使滚动体205充分润滑;可见本实施例通过将轴承设为两列滚动体205并将油嘴在两列滚动体205中间位置,利用周向设置的第一油孔306,使润滑油能沿第一油孔306准确的到达轴承内环,更好的与轴承滚动体205接触,使滚动体205充分润滑;本实施例采用随动环密封油嘴3外圆周壁与第二通孔之间的间隙,随动坏采用固体自润滑材料,使得在随动环与油嘴3外圆周壁之间发生摩擦时,固体自润滑材料能够在油嘴3外圆周壁与第二通孔内圆周壁之间形成一层润滑膜,即起到密封作用也产生润滑的功效,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两者的损耗。
优选的,所述油嘴3下段外径沿其轴向由上至下依次递减形成锥形的出油管301,出油管301底部连接有油柱303,出油管301外壁设有多个第三油孔302,沿油柱303轴向在其外圆周壁设置有多个导槽304,导槽304沿油柱303的周向均匀分布。本实施例在出油管内设置油柱,是为了将从油嘴流出的单股润滑油沿油柱外圆周壁上的导槽分为多股的细流,使润滑油下落时触达轴承的位置更多、面积更大,使润滑油能更快更均匀的与轴承滚动体205接触,使滚动体205充分润滑。
所述轴承内圈202端面上设有环状油槽2021,沿环状油槽2021在轴承内圈202上设有多个第二油孔2022,且第二油孔2022一端与环状油槽2021连通,另一端与装配通道连通。本实施例本在轴承内圈202端面设置环状油槽和第二油孔,利用油槽和油孔将落在轴承内圈端面的润滑油引入轴承内与滚动体205接触,提高润滑油利用率,使润滑油更好的与轴承滚动体205接触,使滚动体205充分润滑。
优选的,轴承2可以选择双列调心圆柱滚子轴承;将套筒305上端固定在轴承座1上端内侧壁,或将套筒305上端面与油嘴3外圆周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轴承2套设在主轴6上,主轴6轴线与水平方向平行,油嘴3设置在主轴6上方,主轴6转动时轴承内圈202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油孔2022轴线从油槽2021内侧壁指向轴承内圈202外侧壁轴向中部。本实施例设置第二油孔轴线从油槽内侧壁指向轴承内圈外侧壁轴向中部,使第二油孔形成环状分布、指向的轴承内圈外侧壁轴向中部的形状,轴承内圈外侧壁轴向中部即为两列滚动体205靠近的一侧,落在轴承内圈端面的润滑油能从油槽经第二油孔到达两列滚动体205中心位置,进一步提高润滑油利用率,使润滑油更好的与轴承滚动体205接触,使滚动体205充分润滑。
本实施例公开的送风机轴承结构通过设置两组保持架,使轴承内有两列环状分布的滚动体205,并将油嘴设置在轴承2两组滚动体205上方,使润滑油从中心位置直接进入轴承滚动体205,能同时均匀润滑轴承的两列滚动体205;还在出油管上套设具有第一油孔的套筒,对注入的润滑油进行分流,使润滑油能与轴承滚动体205更多的部位接触,使滚动体205充分润滑。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轴承座1上设有旋转电机309,在旋转电机309的输出端上设有锥形齿轮310,套筒305上段贯穿第一通孔后向外延伸,套筒305的延伸段上设有与锥形齿轮310配合的行星齿轮308,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O型转动密封圈,所述O型转动密封圈的内圆周壁与油嘴3的外圆周壁接触。
优选的,在套筒305底端沿套筒305内壁周向方向均匀设有多个侧板307,相邻的两个侧板307之间形成一个离心区域,每个离心空间设有至少一个与装配通道连通的第一油孔306。
由于润滑油稠度高,流动性差,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旋转电机309,利用电机使套筒305转动使润滑油快速的流出进入轴承;此外,当没有电机控制时,润滑油沿重力方向落下,当轴承轴线在水平方向时,润滑油沿重力方向下流到达两列滚子中心位置与滚子端面接触,当轴承轴线在竖直方向时,润滑油沿重力方向向一侧的滚子流去,可见自然状态下,润滑油与滚子的接触面小且不均匀,润滑效果不好,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旋转电机309使润滑油沿抛物线流出,当设置电机旋转速度较快,润滑油沿斜角方向向滚子流去与滚子外圆周壁接触,与滚子的接触面变大,能使润滑油更好的与轴承滚动体205接触,使滚动体205充分润滑。通过在套筒内设置多个侧板307,相邻的两个侧板307、套筒305圆周壁和套筒305内侧壁形成一个离心空间,并对应设有最少一个第一油孔306,这种设置方式将出油路径均匀的划分为多个离心空间,使润滑油能从离心空间均匀的沿第一油孔306进入轴承2,使润滑油更好的与轴承滚动体205接触,使滚动体205充分润滑。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轴承内圈202端面设有与其同轴的环状锥套401,在锥套401上套设有与之螺纹连接的螺母403,锥套401内圆周壁设有锥面402,所述锥面402沿锥套401轴向向轴承内圈202延伸,轴承内圈202端面设有与锥面402延伸段配合的锥形孔,所述锥套401与轴承内圈202端面之间设有定位环404,通过转动螺母403牵拉锥套,使锥套沿轴承2轴向移动使轴承2固定在锥套上。本实施例在轴承上设置锥套和螺母403,利用螺母403和锥套配合使轴承2固定在锥套上,增加轴承2稳定性,使润滑油加入时能准确的触达轴承2内部,更好的与轴承滚动体205接触,使滚动体205充分润滑。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送风机轴承结构,包括轴承座(1),轴承座(1)上开有供主轴(6)通过的轴孔,在轴孔的内侧壁上开有环形槽,其特征在于,环形槽内设有轴承(2),轴承(2)包括轴承外圈(201)和轴承内圈(202),所述轴承外圈(201)和轴承内圈(202)之间形成环形的装配通道,所述装配通道设置有两组同轴的保持架(203),保持架(203)内装配有滚动体(205),两组保持架(203)之间通过连接杆(204)连接,在轴承座(1)上壁设有与轴承(2)轴线垂直第一通孔,油嘴(3)下段贯穿第一通孔向内延伸至装配通道内,且油嘴(3)的轴线位于两组保持架(203)之间,油嘴(3)上段向外延伸且与外部油管连接;在油嘴(3)下段外圆周壁上套设有与之同轴的套筒(305),所述套筒(305)两端封闭,套筒(305)上端面设有供油嘴(3)通过的第二通孔,沿套筒(305)周向在其下段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油孔(306),第一油孔(306)与装配通道连通;轴承座(1)下壁设有卸油孔(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1)上设有旋转电机(309),在旋转电机(309)的输出端上设有锥形齿轮(310),套筒(305)上段贯穿第一通孔后向外延伸,套筒(305)的延伸段上设有与锥形齿轮(310)配合的行星齿轮(308),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O型转动密封圈,所述O型转动密封圈的内圆周壁与油嘴(3)的外圆周壁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套筒(305)底端沿套筒(305)内壁周向方向均匀设有多个侧板(307),相邻的两个侧板(307)之间形成一个离心区域,每个离心空间设有至少一个与装配通道连通的第一油孔(30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嘴(3)下段外径沿其轴向由上至下依次递减形成锥形的出油管(301),出油管(301)底部连接有油柱(303),出油管(301)外壁设有多个第三油孔(302),沿油柱(303)轴向在其外圆周壁设置有多个导槽(304),导槽(304)沿油柱(303)的周向均匀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圈(202)端面上设有环状油槽(2021),沿环状油槽(2021)在轴承内圈(202)上设有多个第二油孔(2022),且第二油孔(2022)一端与环状油槽(2021)连通,另一端与装配通道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圈(202)端面设有与其同轴的环状锥套(401),在锥套(401)上套设有与之螺纹连接的螺母(403),锥套(401)内圆周壁设有锥面(402),所述锥面(402)沿锥套(401)轴向向轴承内圈(202)延伸,轴承内圈(202)端面设有与锥面(402)延伸段配合的锥形孔,所述锥套(401)与轴承内圈(202)端面之间设有定位环(404),通过转动螺母(403)牵拉锥套,使锥套沿轴承(2)轴向移动使轴承(2)固定在锥套上。
CN201921926600.5U 2019-11-08 2019-11-08 送风机轴承结构 Active CN2112593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26600.5U CN211259354U (zh) 2019-11-08 2019-11-08 送风机轴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26600.5U CN211259354U (zh) 2019-11-08 2019-11-08 送风机轴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59354U true CN211259354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59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26600.5U Active CN211259354U (zh) 2019-11-08 2019-11-08 送风机轴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593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9467A (zh) * 2020-12-14 2021-04-30 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座组件、使用了轴承座组件的精轧机鼓形齿接轴和用于鼓形齿接轴的平衡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9467A (zh) * 2020-12-14 2021-04-30 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座组件、使用了轴承座组件的精轧机鼓形齿接轴和用于鼓形齿接轴的平衡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368963A (en) Bearing lubrication
CN211259354U (zh) 送风机轴承结构
EP3586002B1 (en) Wind turbine main rotor arrangement with integrated lubrication facility
EP1767800A1 (en) Lubricating structure of rolling bearing
CN201347963Y (zh) 一种双向推力圆锥滚子轴承
CN113187882A (zh) 一种用于锥齿轮轴承的润滑结构
CN210531407U (zh) 单列圆锥滚子轴承
JP6140969B2 (ja) 転がり軸受けの転動室内に流体を供給するための装置を備えた転がり軸受けアッセンブリならびに転がり軸受けの転動室内に流体を供給するための方法
CN215214666U (zh) 一种用于锥齿轮轴承的润滑结构
JP5018334B2 (ja) 転がり軸受装置
CN215419868U (zh) 转子组件以及具有其的电机
CN105443581A (zh) 一种外引导高速球轴承用保持架
CN213088536U (zh) 一种用于滚动轴承润滑的内圈隔套及滚动轴承润滑结构
CN211937182U (zh) 一种磨辊轴及立磨磨辊润滑装置
CN210461382U (zh) 一种自激式油雾喷射润滑高速轴承
CN210715869U (zh) 一种液体导流构件
CN110405231A (zh) 精密液压车床主轴
CN217081113U (zh) 一种预焊机的侧压轮
CN219366601U (zh) 一种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高效润滑结构
CN220204429U (zh) 一种配对角接触球轴承
CN219853951U (zh) 一种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
JP5082869B2 (ja) 転がり軸受装置
CN213929162U (zh) 一种新型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CN211397986U (zh) 一种农场用环保低噪音风机
CN210531431U (zh) 一种大型双小齿轮驱动磨机的自由端小齿轮轴轴承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