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4226U - 一种新型新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新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04226U
CN211204226U CN201922427204.4U CN201922427204U CN211204226U CN 211204226 U CN211204226 U CN 211204226U CN 201922427204 U CN201922427204 U CN 201922427204U CN 211204226 U CN211204226 U CN 2112042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pipe
air
exhaust
ai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2720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智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reen Bass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reen Bass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reen Bass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reen Bass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2720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042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042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042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新风装置,其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设置有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依次首位连接的第一排风管,换热外管,第二排风管,其中第一排风管远离换热外管的一端与室内机相互连通,第二排风管远离换热外管的一端与室外机相互连通,换热外管内穿设有换热内管;换热内管的一端连通有第一送风管,另一端连通有第二送风管;第一送风管远离换热内管的一端与室内机相互连通,第二送风管远离换热内管的一端与室外机相互连通;室外机内设置有与第二送风管相互连通并的送风机,与第二排风管相互连通的排风机。本实用新型具有减少室内与室外温度交换,进而节约能源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新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是室内空气净化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新风装置。
背景技术
新风装置也叫做新风***,是由送风***和排风***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可分为管道式新风装置和无管道式新风装置两种。
以管道式新风装置为例,送风***中吸入室外的空气,并使其经过滤网过滤,然后吹向室内,排风***可以将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到室外,通过新风装置使得室内的空气流通,从而改善了室内的空气质量。
然而新风装置在加快空气流动的同时也加快了室内外热量交换的速度,夏天时室内空调制冷所产生的冷空气流失,冬天时室内的热空气流失到外界。从而加大了空调或散热器的工作强度,进而产生了一定的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新风装置,其具有减少室内与室外温度交换,进而节约能源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型新风装置,包括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机,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设置有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依次首位连接的第一排风管,换热外管,第二排风管,其中第一排风管远离换热外管的一端与室内机相互连通,第二排风管远离换热外管的一端与室外机相互连通,换热外管内穿设有换热内管;换热内管的一端连通有第一送风管,另一端连通有第二送风管;第一送风管远离换热内管的一端与室内机相互连通,第二送风管远离换热内管的一端与室外机相互连通;室外机内设置有与第二送风管相互连通并向室内输送新鲜空气的送风机,与第二排风管相互连通并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的排风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新型新风装置开始工作时,排风机将室内污浊的空气抽出,并且送风机将室外新鲜的空气吹入室内,从而完成了对室内空气更新促进室内空气流通的工作。改善了室内环境,提高了人们的居住质量。当空气从第二送风管经过换热内管并吹向第一送风管时,第一排风管将室内的空气吹向换热外管,换热内管内的空气和换热内管外的空气通过换热内管进行换热,从而减小了室内温度的变换,减少了由于新型新风装置工作而对室内温度变化造成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换热内管螺旋状盘绕在换热外管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盘绕的换热内管增大了换热内管的表面积,从而提高了换热内管的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换热内管为铜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热内管为铜管的设置,由于铜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换热内管的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换热外管的端部设置有将换热外管封堵的封盖,换热内管的端部从封盖的中心垂直穿出;封盖上开设与容纳换热内管穿出的送风孔,封盖上偏离封盖中心的位置开设有与第一排风管或第二排风管相互连通的排风孔,封盖与换热外管通过螺纹配合相互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盖可以通过与换热外管之间的螺纹配合固定在换热外管上,从而将换热外管的两端相互闭合,使得换热内管和换热外管为分体设计,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换热组件的安装,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送风孔内周面固接有一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换热内管的端部从送风孔中穿出时,换热内管的外周面挤压密封圈,从而使密封圈发生弹性形变并填充在送风孔与换热内管连接处的缝隙中,从而提高了封盖与换热内管相互连接时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封盖背离换热外管的一开设有一连接槽,第一排风管和第二排风管朝向换热外管的端部具固接有一连接板,连接板可以卡入进连接槽内部,连接板和连接槽的底壁通过螺栓相互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可以卡入进连接槽内并且通过螺栓与连接槽的底壁相互固定,从而使得第一排风管和第二排风管分别与导热外管相互固定连通。连接板与连接槽的相互配合,提高了第一送风管固定在封板上的稳定性,并且连接板被螺栓紧密的压紧在连接槽的底壁上,从而提高了换热外管在分别与第一排风管,第二排风管连通时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室外机上开设有将空气排出的排风风道,排风风道的出口背离地面设置;室外机内还设置有用于吸收空气的送风风道,送风风道的开口朝向地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风风道和送风风道的开口相背设置使得排风道排出的污浊空气与送风风道吸入的空气不易互相干涉,从而提高了室外机工作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送风风道,排风风道的端口均设置有用于阻拦杂物进入的挡物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物网的设置,可以对送风风道和排风风道的端口进行封堵,从而减少了杂物进入到风道内部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风风道上还架设有一用于遮挡雨水的风雨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雨沿的设置可以对排风风道的端口进行遮挡,从而减少了雨水进入到排风风道内部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减少了新型新风装置工作时室内空气的变化程度,送风气流与排风气流在换热组件处进行换热从而使得送风气流与室内的温度更加接近;
2.提高了对换热组件安拆的便捷性,通过封板的设置使得换热组件可以分为多个零件进行单独铸造,从而降低了生产难度,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新型新风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体现换热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体现换热组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体现室外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体现室内机的内部机构示意图;
图6是体现滤网盒与室内机连接关系的机构示意图;
图7是体现滤网盒及过滤网的剖视图。
图中,1、室内机;11、排风腔;12、送风腔;121、通孔;13、滤网盒;131、过滤网;14、滑轨;15、密封槽;151、连接螺孔;152、容纳孔;153、压缩弹簧;16、密封板;161、连接螺钉;17、分流盒;171、分流板;18、隔板;19、挡片;2、换热组件;21、第一排风管;22、换热外管;23、第二排风管;24、第一送风管;25、换热内管;26、第二送风管;27、封盖;271、送风孔;272、排风孔;273、密封圈;274、连接槽;275、连接板;3、室外机;31、机壳;32、排风机;33、排风风道;34、送风机;35、送风风道;36、挡物网;37、风雨沿;4、墙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新型新风装置,包括放置在室内的室内机1,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3,设置在墙壁4内并且将室内机1与室外机3相互连通的换热组件2,室外机3内设置有将空气吹入室内的送风机34(此处如图4所示)和将室内空气抽出到室外的排风机32(此处如图4所示)。新型新风装置工作时可以将室内污浊的空气通过排风机32的吸力抽出,并且将室外的新鲜空气通过送风机34吹入室内,从而完成了对室内进行换气的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换热组件2包括依次首位相连的第一排风管21,换热外管22,第二排风管23;第一排风管21与室内机1相连,第二排风管23与室外机3相连。换热组件2还包括依次首位相连的第一送风管24,换热内管25,第二送风管26;第一送风管24与室内机1相连,第二送风管26与室外机3相连,换热内管25为铜管材质。换热内管25螺旋环绕在换热外管22的内周面,换热内管25的两端均从换热外管22的端部伸出。第一送风管24,第二送风管26,第一排风管21,第二排风管23均为软管材质。换热外管22的两端各设置有将换热外管22进行封堵的封盖27,换热外管22靠近端部的外周面开设有外螺纹,对应封盖27上开设有与换热外管22相互配合的内螺纹,封盖27可以通过与换热外管22之间的螺纹配合固定在换热外管22上。封盖27的表面开设有送风孔271和排风孔272,其中送风孔271位于封盖27的中心位置,排风孔272位于封盖27偏离中心的位置。
如图2和图3所示,换热内管25的端部垂直从送风孔271中穿出,并且与第一送风管24或第二送风管26相互连通,送风孔271的内周面还固接有一橡胶材质的密封圈273。当换热内管25的端部从送风孔271中穿出时,换热内管25的外周面挤压密封圈273,从而使密封圈273发生弹性形变并填充在送风孔271与换热内管25连接处的缝隙中,从而提高了封盖27与换热内管25相互连接时的密封性。排风孔272的外沿处开设有一连接槽274,对应第一排风管21和第二排风管23的朝向换热外管22的端部均固接有一连接板275,连接板275可以卡入进连接槽274内并且通过螺栓与连接槽274的底壁相互固定,从而使得第一排风管21和第二排风管23分别与导热外管相互固定连通。连接板275与连接槽274的相互配合,提高了第一排风管21,第二排风管23固定在封板上的稳定性,并且连接板275被螺栓紧密的压紧在连接槽274的底壁上,从而提高了换热外管22在分别与第第一排风管21,第二排风管23连通时的密封性。
当工作人员在安装换热组件2时,首先将换热内管25插设在换热外管22内,并将封盖27螺纹旋拧在换热外管22的端部。此时密封圈273受到换热内管25的挤压从而将送风孔271密封,然后工作人员将第一送风管24和第二送风管26分别与换热内管25的两端固接。最后将第一排风管21和第二排风管23上的连接板275卡入进对应的连接槽274内,并旋拧螺栓,通过螺栓与封盖27之间的螺纹配合,从而将连接板275压紧在连接槽274内,此时第一送风管24,第一排风管21位于换热外管22的同一侧。
当空气从第二送风管26经过换热内管25并吹向第一送风管24时,第一排风管21将室内的空气吹向换热外管22,换热内管25内的空气和换热内管25外的空气通过铜制的换热内管25进行换热。在夏天并且室内有空调制冷时,送风管吹向换热内管25的室外的热空气与室内吹出的冷空气通过铜管进行换热,从而使得换热内管25内部的热空气温度下降,减小了室内的冷源流失,起到了节能的作用,在冬天时,换热组件2同理工作,使从室外吹入室内的冷空气温度上升,减少了室内热量的流失。螺旋盘绕的换热内管25增大了换热内管25的表面积,从而提高了换热内管25的换热效率。换热内管25为铜管的设置,由于铜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换热内管25的换热效率。
如图4所示,室外机3包括机壳31,排风机32和送风机34分别固接在壳体的内侧壁上并与对应的第二排风管23和第二送风管26相互连通。排风机32位于送风机34的上方,并且排风机32上还连通有排风风道33,排风风道33的另一端延伸至送风机34外并且开口向上设置。送风机34上连通有送风风道35,送风风道35的一端伸出室外机3并且开口向下设置。送风风道35和排风风道33内的开口处均固接有一蛛网状的挡物网36,挡物网36的设置,可以对送风风道35和排风风道33的端口进行封堵,从而减少了杂物进入到风道内部的情况发生。由于排风风道33的开口向上设置,当下雨时雨水可以会从排风风道33的开口处进入到室外机3内部,故排风风道33的端口处还固接有一风雨沿37,风雨沿37与排风风道33上内的挡物网36固接。风雨沿37的设置可以对排风风道33的端口进行遮挡,从而减少了雨水进入到排风风道33内部的情况发生。排风风道33和送风风道35的开口相背设置使得排风道排出的污浊空气与送风风道35吸入的空气不易互相干涉,从而提高了室外机3工作的稳定性。
如图5和图6所示,室内机1内部开设有排风腔11和送风腔12,排风腔11位于送风腔12下方;室内机1的顶部为开口设置并与送风腔12内部相互连通;室内机1侧壁靠近地面的位置为开口设置并与排风腔11内部相互连通。第一送风管26与送风腔11相互连通,第一排风管21与排风腔12相互连通。室内机1侧壁向排风腔11开设有通孔121,通孔121内插设有滤网盒13,滤网盒13内放置有过滤网131(此处如图7所示),过滤网131按风琴式折叠填充在滤网盒13的内部。通孔121沿室内机1的高度方向开设有三个,对应滤网盒13设置有三个,三个滤网盒13内的过滤网131的目数由下至上逐渐递增设置。
当新型新风装置在长期使用后,滤网盒13的过滤网131中会堆积有大量的灰尘和杂屑,此时工作人员可以将滤网盒13从通孔121中抽出,然后对滤网盒13内的过滤网131进行清洗和替换,从而提高了过滤网131更换的便捷性。多组滤网盒13的设置使得从送风腔12吹出的空气需要经过多层过滤,从而提高了室内机1对空气的净化能力。当空气在经过多个滤网盒13时,由于不同位置的过滤网131目数不同,从而使得空气中不同直径的颗粒可以由大到小被依次过滤,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室内机1对空气的净化能力。
如图5和图6所示,送风腔12内与通孔121所在侧壁相邻的两个侧壁上各固接有一滑轨14,滑轨14包括相互垂直固接的横板和竖板,竖板与送风腔12的内侧壁固接,横板的上表面与通孔121靠近地面的侧壁相齐平,滤网盒13可以在滑轨14的表面滑动。滑轨14对滤网盒13起到了承托固定的作用,使得滤网盒13放置在送风腔12内部时更加的稳定,提高了使用者将滤网盒13从通孔121中抽出时的便捷性。
如图5和图6所示,滤网盒13的靠近通孔121的侧壁上固接有一密封板16,密封板16可以将通孔121盖设,对应通孔121的外沿处开设有一密封槽15,密封板16可以嵌入进密封槽15内部,此时密封板16背离滤网盒13的一面与室内机1相互齐平,密封板16上穿设有一连接螺钉161,对应密封槽15底壁开设有一与连接螺钉161螺纹配合的连接螺孔151。密封板16的盖设在通孔121上并且密封板16被固定在密封槽15内,通过连接螺钉161与连接螺孔151的之间的螺纹配合使得密封板16与密封槽15的底壁相互抵靠压紧,从而提高了滤网盒13与通孔121连接处的密封性。密封槽15的设置使得密封板16可以嵌入进密封槽15内部,从而一方面提高了室内机1的整体性,减少了由于密封板16突出于室外机3而造成的磕碰与损坏,另一方面密封板16嵌入进密封槽15内并与密封槽15底壁相互挤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板16盖设在通孔121处的密封性。
如图5和图6所示,由于密封板16嵌入在密封槽15内部,工作人员在安装时不易将其取出,为优化上述问题,密封槽15的底壁上还开设有两个容纳孔152,容纳孔152内设置有压缩弹簧153。当密封板16将密封槽15盖设时,压缩弹簧153的一端顶触在容纳孔152的底壁,另一端顶触在密封板16上,此时压缩弹簧153处于被压缩状态,当工作人员旋拧连接螺钉161,使得连接螺钉161与连接螺孔151相互脱离时,压缩弹簧153自动将密封板16从密封槽15内顶出,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维护滤网盒13时的便捷性。
如图5所示,上述第一送风管24穿入进送风腔12内部,并且第一送风管24的末端连接有一分流盒17,分流盒17为漏斗形的两侧开口设置,并且第一送风管24与分流盒17的小口相互连通,分流盒17的大口朝向滤网盒13设置,分流盒17的内部均匀固接有若干分流板171,当空气从第一送风管24吹入进分流盒17内部,并被分流板171分流成若干股,然后均匀吹向滤网盒13。通过分流板171的设置使得气体在送风腔12内的分布更加均匀,进而滤网盒13上的各个位置与气流接触的更加均匀,提高过滤的效率;并且分流盒17还可以使得提出吹出室外机3吹出的更加均匀,提高了室内机1工作的稳定性。送风腔12的上端开口处固接有一隔板18,隔板18可以减少杂物掉落进送风腔12内部的情况发生。上述第一排风管21与排风腔11相互连通,并且排风腔11的出口处固接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挡片19,挡片19倾斜向下设置。挡片19的设置可以对杂物进行阻拦,减少了杂物进入到排风腔11内部的情况。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新型新风装置在工作时,送风机34可以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出入进室内,排风机32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抽走,从而完成了对室内空气的净化。送风气流与排风气流在通过换热组件2时,分别与换热内管25内外周面接触,从而进行换热,使得送风气流的温度更加接近室内温度,从而减小了由于新型新风装置工作而造成了室内温度大幅度改变。当室内机1在长期使用需要对滤网进行更换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旋拧连接螺钉161,并使得连接螺钉161与连接螺孔151相互脱离,此时压缩弹簧153将密封板16顶出,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滤网盒13进行更换。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新型新风装置,包括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机(1),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3),其特征在于:室内机(1)和室外机(3)之间设置有换热组件(2),所述换热组件(2)包括依次首位连接的第一排风管(21),换热外管(22),第二排风管(23),其中第一排风管(21)远离换热外管(22)的一端与室内机(1)相互连通,第二排风管(23)远离换热外管(22)的一端与室外机(3)相互连通,换热外管(22)内穿设有换热内管(25);换热内管(25)的一端连通有第一送风管(24),另一端连通有第二送风管(26);第一送风管(24)远离换热内管(25)的一端与室内机(1)相互连通,第二送风管(26)远离换热内管(25)的一端与室外机(3)相互连通;室外机(3)内设置有与第二送风管(26)相互连通并向室内输送新鲜空气的送风机(34),与第二排风管(23)相互连通并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的排风机(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内管(25)螺旋状盘绕在换热外管(2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内管(25)为铜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外管(22)的端部设置有将换热外管(22)封堵的封盖(27),换热内管(25)的端部从封盖(27)的中心垂直穿出;封盖(27)上开设与容纳换热内管(25)穿出的送风孔(271),封盖(27)上偏离封盖(27)中心的位置开设有与第一排风管(21)或第二排风管(23)相互连通的排风孔(272),封盖(27)与换热外管(22)通过螺纹配合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孔(271)内周面固接有一密封圈(27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27)背离换热外管(22)的一开设有一连接槽(274),第一排风管(21)和第二排风管(23)朝向换热外管(22)的端部具固接有一连接板(275),连接板(275)可以卡入进连接槽(274)内部,连接板(275)和连接槽(274)的底壁通过螺栓相互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3)上开设有将空气排出的排风风道(33),排风风道(33)的出口背离地面设置;室外机(3)内还设置有用于吸收空气的送风风道(35),送风风道(35)的开口朝向地面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道(35),排风风道(33)的端口均设置有用于阻拦杂物进入的挡物网(36)。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风道(33)上还架设有一用于遮挡雨水的风雨沿(37)。
CN201922427204.4U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新型新风装置 Active CN2112042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27204.4U CN211204226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新型新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27204.4U CN211204226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新型新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04226U true CN211204226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55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27204.4U Active CN211204226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新型新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042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5177A (zh) * 2021-07-03 2021-09-17 深圳市朗奥洁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洁净室用新风预处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5177A (zh) * 2021-07-03 2021-09-17 深圳市朗奥洁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洁净室用新风预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4076937A3 (en) Built-in type outdoor unit for airconditioner
CN105490185A (zh) 一种防尘通风性能好的配电柜
CN211204226U (zh) 一种新型新风装置
CN210694584U (zh) 一种户外电气柜
CN203147930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08238170U (zh) 防虫防鼠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1204244U (zh) 一种新风装置
CN204187744U (zh) 窗式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08205324U (zh) 新风机的双向流构建用机箱
CN201387083Y (zh) 厨房用空调器
CN204187789U (zh) 风机进出风一体化风道
CN206626682U (zh) 壁挂式空调一体机
CN200961919Y (zh) 转轮式节能冷气机
CN104101030A (zh) 家用室外空气过滤机
CN206018899U (zh) 一种新风净化器
CN208205323U (zh) 一种新风机
CN101832602A (zh) 一种带有底部进风功能的落地式空调器
CN206540282U (zh) 可单独调节显示进风风量和出风风量的室内换气装置
CN205815359U (zh) 一种新型空气净化器
CN205174735U (zh) 地埋式送风***
CN205299770U (zh) 超薄窗式新风型空气净化器
CN216007966U (zh) 一种便于散热计算机设备机房
CN104949221B (zh) 落地式新风机
CN217817226U (zh) 墙式通风装置
CN221049531U (zh) 一种防潮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