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52189U - 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52189U
CN211152189U CN202020404447.6U CN202020404447U CN211152189U CN 211152189 U CN211152189 U CN 211152189U CN 202020404447 U CN202020404447 U CN 202020404447U CN 211152189 U CN211152189 U CN 2111521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hole
sound
active noise
noise re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0444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进华
彭文军
李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difi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difi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difi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difi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0444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521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521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521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包括头部壳体,头部壳体内设有扬声器模块,扬声器模块分隔头部壳体的内部空间形成耳机前腔和耳机后腔;耳机前腔内设有隔离体,隔离体与头部壳体的外壳围设形成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设有误差麦克风;头部壳体的前端开设有耳机前嘴,耳机前嘴内设有相互隔离的出音孔和第一收音孔,出音孔向内连通耳机前腔,第一收音孔连通容置空间;出音孔和第一收音孔并排设置。通过将容置空间及误差麦克风置于耳机前嘴开口处,使误差麦克风通过第一收音孔与耳道连通,使其尽可能完整地接收到耳机与耳道之间缝隙传入耳道内的残余噪声NL,据此对耳机佩戴的漏气情况进行评估,并动态调节降噪参数,优化耳机的降噪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背景技术
主动降噪是应用于耳机降噪的方法之一,它通过降噪***产生与外界噪音相位相反的声波将噪音抵消,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
目前市面上的有源降噪耳机主要为入耳式耳机和包耳式耳机,其工作时喇叭前腔与耳道形成封闭的腔体,虽然能够很好地提供降噪效果,但因形成与耳道封闭的腔体而容易产生耳压,影响用户的佩戴舒适度。由于半入耳式耳机的前嘴未完全封闭耳道,佩戴时不会产生耳压,因此能够带来更为舒适的佩戴体验,但未完全封闭耳道带来的漏气和腔体不完全隔离的问题也给主动降噪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解决现有技术中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降噪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包括头部壳体,所述头部壳体内设有扬声器模块,所述扬声器模块分隔所述头部壳体的内部空间,形成靠近所述头部壳体前端的耳机前腔和靠近所述头部壳体后端的耳机后腔;
所述耳机前腔内设有隔离体,所述隔离体与所述头部壳体的外壳围设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误差麦克风;
所述头部壳体的前端开设有耳机前嘴,所述耳机前嘴内设有相互隔离的出音孔和第一收音孔,所述出音孔和所述第一收音孔均连通所述耳机前嘴的开口;所述出音孔向内连通所述耳机前腔;所述第一收音孔连通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出音孔和所述第一收音孔并排设置。
可选的,所述耳机后腔内设有前馈麦克风,所述头部壳体后端开设有对准所述前馈麦克风的第二收音孔。
可选的,所述耳机前嘴位于所述头部壳体前端的周缘;佩戴耳机时,所述耳机前嘴朝向耳道。
可选的,所述耳机前嘴覆盖有第一调音网。
可选的,所述第一调音网上开设有对准所述第一收音孔的避让孔。
可选的,所述头部壳体开设有第一调音孔,所述耳机后腔内对应于所述第一调音孔设有倒相管;所述第一调音孔覆盖有第二调音网;
佩戴耳机时,所述第一调音孔对耳甲腔进行避让。
可选的,所述头部壳***于远离所述耳机前嘴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调音孔,所述第二调音孔覆盖有第三调音网;
佩戴耳机时,所述第二调音孔对耳甲腔进行避让。
可选的,所述头部壳体前端的端面开设有泄压孔。
可选的,还包括尾部壳体,所述尾部壳体内设有通话麦克风,所述尾部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对准所述通话麦克风的第三收音孔。
可选的,所述耳机前嘴呈椭圆形,所述出音孔和所述第一收音孔沿耳机前嘴的椭圆长轴并排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通过将容置空间及误差麦克风置于耳机头部向耳道输出声音的前嘴开口处,误差麦克风通过第一收音孔与耳道连通,并与第一出音孔隔离,使其尽可能完整地接收到耳机与耳道之间缝隙传入耳道内的残余噪声NL,并据此对耳机佩戴的漏气状况进行判断,以选择更合适的降噪参数,进而优化耳机的降噪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图1中的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拆除第一调音网后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中误差麦克风的降噪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中反馈麦克风的降噪原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的又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10、头部壳体;11、耳机前腔;12、耳机后腔;13、扬声器模块;14、耳机前嘴;141、第一调音网;142、避让孔;15、出音孔;16、容置空间;161、误差麦克风;17、第一收音孔;18、前馈麦克风;19、第二收音孔;20、第一调音孔;201、倒相管;202、第二调音网;21、第二调音孔;211、第三调音网;22、泄压孔;23、尾部壳体;231、通话麦克风;232、第三收音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例提供了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包括头部壳体10和尾部壳体23;其中,该头部壳体10和尾部壳体23为一体结构。
头部壳体10内设有扬声器模块13,扬声器模块13分隔头部壳体10的内部空间,形成靠近头部壳体10前端的耳机前腔11和靠近头部壳体10后端的耳机后腔12;该扬声器模块13包括扬声器。佩戴耳机时,耳机前腔11倾向于朝向耳道内,耳机后腔12倾向于向耳道外延伸。
其中,耳机前腔11内设有隔离体,隔离体与头部壳体10的外壳围设形成一容置空间16,容置空间16内设有误差麦克风161,该误差麦克风161不直接接收扬声器模块的发声,被用于采集耳道内的声音,为耳机佩戴的漏气检测、降噪参数调整、反馈式主动降噪提供依据。耳道内的声音包括通过耳机头部被动衰减后传入耳道的残余噪声Np、耳机与耳道之间缝隙传入耳道内的残余噪声NL,以及耳道内的反射音乐声SL
进一步地,头部壳体10的前端开设有耳机前嘴14,耳机前嘴14内设有相互隔离的出音孔15和第一收音孔17;出音孔15向内连通耳机前腔11,扬声器模块13的发声通过该出音孔15传至耳道内;第一收音孔17连通容置空间16,且该第一收音孔17连通至误差麦克风161的收音端,从而能够将耳道内的声音传至误差麦克风161上。
基于此,佩戴耳机时,误差麦克风161指向耳道内,由于容置空间16的隔离作用使误差麦克风161能够尽量完整地采集到耳道中的残留噪声NL,作为耳机佩戴的漏气状况评估提供依据,以选择最适当的降噪参数,优化耳机的降噪效果;同时,由于误差麦克风161的收音端最大限度地贴近耳道,使其能更完整地采集耳道中残留噪声Np和残留噪声NL的混合声,为降噪电路提供了更完整的主动降噪参数依据。
在本实施例中,该耳机前嘴14呈椭圆形,且出音孔15和第一收音孔17沿耳机前嘴14的椭圆长轴并排设置;此外,由于误差麦克风161设置于头部壳体10内最靠近耳机前嘴14的位置,不占用耳机前嘴的空间,为耳机的出音孔15保留了足够的位置,配合出音孔15和第一收音孔17的排布能够使出音孔15的有效面积最大化,以确保耳机的发声效果。
进一步地,头部壳体10内设有第一降噪电路,该第一降噪电路电连接扬声器模块13和误差麦克风161,用于根据残留噪声Np和残留噪声NL的混合声生成降噪信号,并驱动扬声器模块13产生第一降噪声波;第一降噪电路还用于对第一降噪声波衰减的音乐信号的低频部分进行等幅补偿。
请参阅图7,第一降噪电路的降噪原理如下:误差麦克风161采集残留噪声Np和残留噪声NL的混合声生成降噪信号后输出驱动扬声器模块13产生与混合声等幅反相的第一降噪声波,从而实现主动降噪的效果。
同时,第一降噪电路还对受第一降噪声波衰减的音乐信号的低频部分进行等幅补偿,在确保对低频噪声达到主动降噪目的的同时,避免了播放的音乐低频缺失严重的现象。
进一步地,耳机后腔12内设有前馈麦克风18,头部壳体10后端开设有对准前馈麦克风18的第二收音孔19。佩戴耳机时,前馈麦克风18暴露于耳甲外,通过该第二收音孔19采集外界环境噪声N(20Hz~20KHz),从而为耳机对该部分外界环境噪声N的降噪提供依据。
请参阅图8,第二降噪电路的降噪原理如下:
前馈麦克风18拾取外部环境全频的外界环境噪声N,经第二降噪电路产生降噪信号驱动扬声器模块13产生与外界环境噪声N等幅反相的第二降噪声波,从而对外界的噪音进行主动降噪。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耳机前嘴14位于头部壳体10前端的周缘;当佩戴耳机时,耳机前嘴14朝向耳道,即出音孔15和第一收音孔17均朝向耳道,且误差麦克风161的容置空间16位于头部前嘴处,从而缩短了误差麦克风161监测噪声的路径,缩短了通过耳机头部和耳道之间缝隙传入耳道内的残余噪声NL传输至误差麦克风161的时间误差,保证了残余噪声NL的信号完整性,提高了降噪电路处理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耳机前嘴14覆盖有第一调音网141,且该第一调音网141上开设有对准第一收音孔17的避让孔142,从而避免该第一调音网141对误差麦克风161的拾音效果带来影响。
请再次参考参阅图5、图6,且一并参考图10,壳体内设有通话麦克风231,尾部壳体23的底部开设有对准通话麦克风231的第三收音孔232,通过该通话麦克风231以实现耳机的语音功能。
请参阅图9及图10,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头部壳体10开设有第一调音孔20,耳机后腔12内对应于第一调音孔20设有倒相管201;该第一调音孔20覆盖有第二调音网202。佩戴耳机时,第一调音孔20针对耳甲腔进行了避让,图中朝向耳轮顶部。
该第一调音孔20用于优化耳机的低频响应。
此外,头部壳体10位于远离耳机前嘴14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调音孔21,第二调音孔21覆盖有第三调音网211;佩戴耳机时,第二调音孔21针对耳甲腔进行了避让,图中朝向耳轮后部。该第二调音孔21用于常规的声学调音。
进一步地,头部壳体10前端的端面开设有泄压孔22,泄压孔22能够平衡耳朵内外的压力,进而带来更完美的音质和佩戴舒适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通过将容置空间16及误差麦克风161置于耳机头部向耳道输出声音的前嘴14开口处,使误差麦克风161通过第一收音孔17与耳道连通,并尽可能完整地接收到耳机与耳道之间缝隙传入耳道内的残余噪声NL,并据此对耳机佩戴的漏气状况进行判断以选择更合适的降噪参数,进而大幅度优化了耳机的降噪效果。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壳体,所述头部壳体内设有扬声器模块,所述扬声器模块分隔所述头部壳体的内部空间,形成靠近所述头部壳体前端的耳机前腔和靠近所述头部壳体后端的耳机后腔;
所述耳机前腔内设有隔离体,所述隔离体与所述头部壳体的外壳围设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误差麦克风;
所述头部壳体的前端开设有耳机前嘴,所述耳机前嘴内设有相互隔离的出音孔和第一收音孔,所述出音孔和所述第一收音孔均连通所述耳机前嘴的开口;所述出音孔向内连通所述耳机前腔,所述第一收音孔连通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出音孔和所述第一收音孔并排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后腔内设有前馈麦克风,所述头部壳体后端开设有对准所述前馈麦克风的第二收音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前嘴位于所述头部壳体前端的周缘;佩戴耳机时,所述耳机前嘴朝向耳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前嘴覆盖有第一调音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音网上开设有对准所述第一收音孔的避让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壳体开设有第一调音孔,所述耳机后腔内对应于所述第一调音孔设有倒相管;所述第一调音孔覆盖有第二调音网;
佩戴耳机时,所述第一调音孔的朝向针对耳甲腔进行避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壳***于远离所述耳机前嘴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调音孔,所述第二调音孔覆盖有第三调音网;
佩戴耳机时,所述第二调音孔的朝向针对耳甲腔进行避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壳体前端的端面开设有泄压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部壳体,所述尾部壳体内设有通话麦克风,所述尾部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对准所述通话麦克风的第三收音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前嘴呈椭圆形,所述出音孔和所述第一收音孔沿耳机前嘴的椭圆长轴并排设置。
CN202020404447.6U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Active CN2111521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4447.6U CN211152189U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4447.6U CN211152189U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52189U true CN211152189U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56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04447.6U Active CN211152189U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5218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1309A (zh) * 2021-12-20 2022-02-1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降噪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119094A (zh) * 2020-12-30 2022-09-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耳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9094A (zh) * 2020-12-30 2022-09-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耳机
CN114071309A (zh) * 2021-12-20 2022-02-1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降噪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71309B (zh) * 2021-12-20 2023-08-2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降噪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95703B2 (ja) 音響チューニングメカニズムを有するイヤホン
DK1871141T4 (en) Hearing aid with two sound emitters, each amplifying a different frequency range
US8300871B2 (en) Earphone for wideband communication
JP7240734B2 (ja) ワイヤレスイヤホン
CN211152189U (zh) 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DK202070474A1 (en) Earpiece, hearing device and system for active occlusion cancellation
CN210579147U (zh) 一种降噪耳机
CN114125622A (zh) 一种耳机及移动终端
CN211152190U (zh) 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US20090180657A1 (en) Perso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ith reduced audio leakage
CN105556989A (zh) 具有提高的低频响应的听力装置以及用于制造这种听力装置的方法
TW202236866A (zh) 聽力輔助裝置
CN113015052B (zh) 低频噪声降低的方法和可穿戴电子设备及信号处理模块
CN114095818A (zh) 一种耳机
CN210405611U (zh) 一种智能无线耳机
CN216414550U (zh) 一种耳机
WO2022042747A1 (zh) 一种耳机及移动终端
JP2024525497A (ja) アクティブノイズリダクションイヤホン
CN216146436U (zh) 耳机、扬声器模组及其前护盖
TW201906420A (zh) 耳塞式耳機
JP2019145963A (ja) イヤホン
JPH0630490A (ja) イヤーセット型送受話器
CN220985818U (zh) 耳机
CN117412212B (zh) 一种耳屏内侧混合传导耳机装置及其设计方法
CN219611989U (zh) 一种回声啸叫消除式骨传导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