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43304U - 一种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及木质空间网壳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及木质空间网壳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43304U
CN211143304U CN201921689306.7U CN201921689306U CN211143304U CN 211143304 U CN211143304 U CN 211143304U CN 201921689306 U CN201921689306 U CN 201921689306U CN 211143304 U CN211143304 U CN 2111433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od
hole
connecting piece
blind hole
wood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893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亚明
李瑞雄
姜琦
刘大宇
贾水钟
邱枕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893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433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433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433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及木质空间网壳结构,所述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木构件、第二木构件和第三木构件,第一木构件与第三木构件平行,第二木构件位于第一木构件和第三木构件之间,且其与第一木构件或第二木构件之间具有夹角;第一木构件与第二木构件之间采用第一连接件组进行固定连接;第二木构件与第三木构件之间采用第二连接件组进行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简化节点加工工艺,在保证受力性能的基础上,提高现场施工效率和施工安装精度,同时保持木构件间的连接节点乃至木质网壳结构外观的连续性和美观性。

Description

一种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及木质空间网壳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及木质空间网壳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木结构建筑美观环保,施工周期短,具有良好的保温节能性,抗震性能强,设计布置灵活,材料美观、轻质、绿色、无污染等特性,已经出现了以胶合木杆件连接形成的空间网壳结构。该木梁(木结构梁、木构件、木结构杆件)间连接节点(拼接节点)能够承受不同方向的剪力作用,对木结构梁受力能力基本没有削弱,施工安装精度高。传统的木结构杆件连接节点往往做法复杂,需要预留槽口,且需要使用钢板和螺栓连接,对木结构杆件削弱较大,现场安装施工耗时,连接可靠性和连接后的建筑外观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及木质空间网壳结构,用以实现简化节点加工工艺,在保证受力性能的基础上,提高现场施工效率和施工安装精度,同时保持木构件间的连接节点乃至木质网壳结构外观的连续性和美观性的目的。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包括:
相互连接的第一木构件、第二木构件和第三木构件,所述第一木构件与所述第三木构件平行,所述第二木构件位于所述第一木构件和所述第三木构件之间,且其与所述第一木构件或第二木构件之间具有夹角;
所述第一木构件与所述第二木构件之间采用第一连接件组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木构件与所述第三木构件之间采用第二连接件组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木构件上与所述第二木构件的接触面为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二木构件上与所述第一木构件的接触面为第二连接面;
所述第二木构件上与所述第三木构件的接触面为第三连接面,所述第三木构件上与所述第二木构件的接触面为第四连接面;
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上设有第一盲孔;
在所述第二连接面上与所述第一盲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盲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二盲孔;
所述第一盲孔与所述第二盲孔相匹配形成第一埋孔;
在所述第三连接面上设有第三盲孔;
在所述第四连接面上与所述第三盲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盲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四盲孔;
所述第三盲孔与所述第四盲孔相匹配形成第二埋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埋孔内设有第一定位销,其用于定位所述第一木构件和所述第二木构件;
所述第二埋孔内设有第二定位销,其用于定位所述第二木构件与所述第三木构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销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面以及垂直于第二连接面;
所述第二定位销垂直于所述第三连接面以及垂直于所述第四连接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销与所述第二定位销相互平行或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上间隔设有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木构件的两个侧面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上还间隔设有第五盲孔和第六盲孔;
在所述第二连接面上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七盲孔;
在所述第二连接面上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八盲孔;
在所述第二连接面上与所述第五盲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五盲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三通孔;
所述第三通孔贯穿所述第二木构件的第一侧面;
在所述第二连接面上与所述第六盲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六盲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四通孔;
所述第四通孔贯穿所述第二木构件的第二侧面;
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
优选地,在所述第三连接面上分别设有贯穿所述第二木构件的第一侧面的第五通孔以及贯穿所述第二木构件的第二侧面的第六通孔;
在所述第三连接面上还间隔设有第九盲孔和第十盲孔;
在所述第四连接面上与所述第五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通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十一盲孔;
在所述第四连接面上与所述第六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六通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十二盲孔;
在所述第四连接面上与所述第九盲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九盲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七通孔;
所述第七通孔贯穿所述第三木构件的第一侧面;
在所述第四连接面上与所述第十盲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十盲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八通孔;
所述第八通孔贯穿所述第三木构件的第二侧面;
所述第三木构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木构件的第二侧面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并停止于所述第七盲孔内;
所述第二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并停止于所述第八盲孔内;
所述第三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三通孔并停止于所述第五盲孔内;
所述第四连接件贯穿所述第四通孔并停止于所述第六盲孔内。
优选地,
所述第二连接件组包括第五连接件、第六连接件、第七连接件和第八连接件;
所述第五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五通孔并停止于所述第十一盲孔内;
所述第六连接件贯穿所述第六通孔并停止于所述第十二盲孔内;
所述第七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七通孔并停止于所述第九盲孔内;
所述第八连接件贯穿所述第八通孔并停止于所述第十盲孔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位于与其对应的通孔内的部分的长度与位于相应的盲孔内的部分的长度相同;
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位于与其对应的通孔内的部分的长度与位于相应的盲孔内的部分的长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各个连接件之间不接触;
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各个连接件之间不接触;
以及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各个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各个连接件之间不接触。
优选地,以与所述第一定位销或第二定位销相垂直的水平面作为投影面,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与该连接件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40°~60°;
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与该连接件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40°~60°。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与该连接件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45°;
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与该连接件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范围为45°。
优选地,所述第一木构件、第二木构件和第三木构件中的任意两个木构件上分别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之相接触的木构件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埋孔的孔径比所述第一定位销的直径大1mm;
所述第二埋孔的孔径比所述第二定位销的直径大1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埋孔内和所述第二埋孔内分别填充有结构胶。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均为镀锌螺钉。
优选地,所述第一木构件、第二木构件和第三木构件均为胶合木梁。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木质空间网壳结构,包括:如上文所述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木构件、第二木构件和第三木构件,所述第一木构件与所述第三木构件平行,所述第二木构件位于所述第一木构件和所述第三木构件之间,且其与所述第一木构件或第二木构件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木构件与所述第二木构件之间采用第一连接件组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木构件与所述第三木构件之间采用第二连接件组进行固定连接。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无需在木结构上预留槽口以及使用钢板和螺栓连接,在保证所述第一木构件、所述第二木构件和所述第三木构件的受力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和精度,减小了连接节点对木构件强度的削弱以及具有良好的建筑外观。
其次,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所述第一埋孔和所述第二埋孔,在现场施工时,可以首先在所述第二埋孔内设置所述第二定位销并向所述第二埋孔内填充所述结构胶将所述第二定位销进行固定,由此实现所述第三木构件和所述第二木构件之间的定位;之后还可以在所述第一埋孔内设置所述第一定位销并向所述第一埋孔内填充所述结构胶将所述第一定位销进行固定,由此实现所述第二木构件和所述第一木构件之间的定位;由此可知,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可预先对所述第一木构件、第二木构件以及第三木构件进行定位,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现场施工效率和第一木构件、第二木构件以及第三木构件的安装精度。并且由于所述第一定位销和所述第二定位销分别位于埋孔内,其并不外露,由此可知,其进一步的提高了木构件间连接节点的外观美观性,以及提高了具有该木构件间连接节点的相关建筑的美观性。
再其次,本实用新型还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木构件、第二木构件以及第三木构件进行连接固定的若干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不仅能够实现将所述第一木构件、第二木构件以及第三木构件进行连接固定的目的,同时还能对应的位于所述第一木构件、第二木构件以及第三木构件的内部,即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所有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所有连接件均不外露,由此可知其进一步的提高了木构件间连接节点的外观美观性,以及提高了具有该木构件间连接节点的相关建筑的美观性。
此外,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位于与其对应的通孔内的部分的长度与位于相应的盲孔内的部分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位于与其对应的通孔内的部分的长度与位于相应的盲孔内的部分的长度相同。由此,其进一步保证了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所有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所有连接件均不外露,并且还具有提高所述木构件间连接节点的稳固性或牢固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以与所述第一定位销或第二定位销相垂直的水平面作为投影面,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与该连接件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40°~60°;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与该连接件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40°~60°。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与该连接件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45°;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与该连接件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范围为45°。由此可知,其进一步保证了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所有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所有连接件均不外露,并且还具有进一步提高所述木构件间连接节点的稳固性或牢固性的优点,即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木构件间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
再其次,本实用新型所设有的所述第一埋孔的孔径比所述第一定位销的直径大1mm;所述第二埋孔的孔径比所述第二定位销的直径大1mm。由此可知,其便于向所述埋孔内部设置所述定位销,提高了施工效率,防止了具有埋孔的所述木构件被损坏,节约了建筑成本。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在所述第一木构件、第二木构件和第三木构件中的任意两个木构件上分别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之相接触的木构件相匹配。由此可知,由于凹槽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木构件上,由此不会对该木构件本身的截面受力性能造成影响,还可以进一步实现对所述木构件之间的定位的目的,进一步提高所述木构件间连接节点的稳固性或牢固性,即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木构件间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叠放木梁的搭接节点)处,具体的,对于所述凹槽处的形状要求更低,木构件(木梁)截面若是平行四边形,均可按此节点的结构实现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文所述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的木质空间网壳结构,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木质空间网壳结构由于包括上文所述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由此具有上文所述对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的所有优点,即在保证所述木构件节点的受力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和精度,减小了连接节点对木构件强度的削弱以及具有良好的建筑外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木构件间连接节点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木构件间连接节点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木构件间连接节点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第一木构件;102-第二木构件;103-第三木构件;201-第一定位销;202-第二定位销;310-第一连接件;311-第二连接件;312-第三连接件;313-第四连接件;320-第五连接件;321-第六连接件;322-第七连接件;323-第八连接件;120-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3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及木质空间网壳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承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木构件间的节点需要预留槽口,且需要使用钢板和螺栓连接,导致对木结构杆件削弱较大,现场安装施工耗时,连接可靠性和连接后的建筑外观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及木质空间网壳结构,在保证所述木构件间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和精度,减小了连接节点对木构件强度的削弱以及具有良好的建筑外观。
具体的,结合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包括:
相互连接的第一木构件101、第二木构件102和第三木构件103,所述第一木构件101与所述第三木构件103平行,所述第二木构件102位于所述第一木构件101和所述第三木构件103之间,且其与所述第一木构件101或第二木构件102之间具有夹角;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角为90度。
所述第一木构件101与所述第二木构件102之间采用第一连接件组(图中未标号)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木构件与所述第三木构件之间采用第二连接件组(图中未标号)进行固定连接。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无需在木结构上预留槽口以及使用钢板和螺栓连接,在保证所述第一木构件、所述第二木构件和所述第三木构件的受力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和精度,减小了连接节点对木构件强度的削弱以及具有良好的建筑外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木构件101上与所述第二木构件102的接触面为第一连接面(图中未标号),所述第二木构件102上与所述第一木构件101的接触面为第二连接面(图中未标号);
所述第二木构件102上与所述第三木构件103的接触面为第三连接面(图中未标号),所述第三木构件103上与所述第二木构件102的接触面为第四连接面(图中未标号);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角为90度,此时,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为矩形,以及第三连接面和第四连接面也为矩形。在实际应用时,所述夹角不一定为90度,此时所述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第三连接面和第四连接面可能是平行四边形或是其他形状,所述上文所述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依然可以适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木构件101、第二木构件102和第三木构件103中的任意两个木构件上分别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之相接触的木构件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第一木构件101上设有第一凹槽(图中未标号);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即为所述第一连接面;在所述第二木构件102上设有的第二凹槽120,所述第二凹槽120的底面即为所述第三连接面。所述第二木构件102卡接入所述第一木构件101上的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三木构件103卡接入所述第二木构件上设有的所述第二凹槽120内。
由此可知,由于所述凹槽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木构件上,由此不会对该木构件本身的截面受力性能造成影响,还可以进一步实现对所述木构件之间的定位的目的,进一步提高所述木构件间连接节点的稳固性或牢固性,即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木构件间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叠放木梁的搭接节点)处,具体的,对于所述凹槽处的形状要求更低,木构件(木梁)截面若是平行四边形,均可按此节点的结构实现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上设有第一盲孔(图中未标号);在所述第二连接面上与所述第一盲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盲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二盲孔(图中未标号);所述第一盲孔与所述第二盲孔相匹配形成第一埋孔(图中未标号);在所述第三连接面上设有第三盲孔(图中未标号);在所述第四连接面上与所述第三盲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盲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四盲孔(图中未标号);所述第三盲孔与所述第四盲孔相匹配形成第二埋孔(图中未标号)。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埋孔内设有第一定位销201,其用于定位所述第一木构件101和所述第二木构件102;所述第二埋孔内设有第二定位销202,其用于定位所述第二木构件102与所述第三木构件103。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销201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面以及垂直于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定位销202垂直于所述第三连接面以及垂直于所述第四连接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销201与所述第二定位销202相互平行或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销201和所述第二定位销202均可为不锈钢销,但是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其可以为不锈钢钢钉,其他刚性金属柱,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对此作过多限制。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所述第一埋孔和所述第二埋孔,在现场施工时,可以首先在所述第二埋孔内设置所述第二定位销并向所述第二埋孔内填充所述结构胶将所述第二定位销进行固定,由此实现所述第三木构件和所述第二木构件之间的定位;之后还可以在所述第一埋孔内设置所述第一定位销并向所述第一埋孔内填充所述结构胶将所述第一定位销进行固定,由此实现所述第二木构件和所述第一木构件之间的定位;由此可知,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可预先对所述第一木构件、第二木构件以及第三木构件进行定位,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现场施工效率和第一木构件、第二木构件以及第三木构件的安装精度。并且由于所述第一定位销和所述第二定位销分别位于埋孔内,其并不外露,由此可知,其进一步的提高了木构件间连接节点的外观美观性,以及提高了具有该木构件间连接节点的相关建筑的美观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埋孔的孔径比所述第一定位销的直径大1mm;所述第二埋孔的孔径比所述第二定位销的直径大1mm。由此,本实用新型所设有的所述第一埋孔的孔径比所述第一定位销的直径大1mm;所述第二埋孔的孔径比所述第二定位销的直径大1mm。由此可知,其便于向所述埋孔内部设置所述定位销,提高了施工效率,防止了具有埋孔的所述木构件被损坏,节约了建筑成本。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上间隔设有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木构件101的两个侧面的第一通孔(图中未标号)和第二通孔(图中未标号);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上还间隔设有第五盲孔(图中未标号)和第六盲孔(图中未标号);
在所述第二连接面上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七盲孔(图中未标号);
在所述第二连接面上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八盲孔(图中未标号);
在所述第二连接面上与所述第五盲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五盲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三通孔(图中未标号);
所述第三通孔贯穿所述第二木构件的第一侧面;
在所述第二连接面上与所述第六盲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六盲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四通孔(图中未标号);
所述第四通孔贯穿所述第二木构件的第二侧面;
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三连接面上分别设有贯穿所述第二木构件102的第一侧面的第五通孔以及贯穿所述第二木构件102的第二侧面的第六通孔;
在所述第三连接面上还间隔设有第九盲孔和第十盲孔;
在所述第四连接面上与所述第五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通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十一盲孔;
在所述第四连接面上与所述第六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六通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十二盲孔;
在所述第四连接面上与所述第九盲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九盲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七通孔;
所述第七通孔贯穿所述第三木构件103的第一侧面;
在所述第四连接面上与所述第十盲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十盲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八通孔;
所述第八通孔贯穿所述第三木构件103的第二侧面;
所述第三木构件103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木构件103的第二侧面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组包括第一连接件310、第二连接件311、第三连接件312和第四连接件313;
所述第一连接件310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并停止于所述第七盲孔内;
所述第二连接件311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并停止于所述第八盲孔内;
所述第三连接件312贯穿所述第三通孔并停止于所述第五盲孔内;
所述第四连接件313贯穿所述第四通孔并停止于所述第六盲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组包括第五连接件320、第六连接件321、第七连接件322和第八连接件323;
所述第五连接件320贯穿所述第五通孔并停止于所述第十一盲孔内;
所述第六连接件321贯穿所述第六通孔并停止于所述第十二盲孔内;
所述第七连接件322贯穿所述第七通孔并停止于所述第九盲孔内;
所述第八连接件323贯穿所述第八通孔并停止于所述第十盲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位于与其对应的通孔内的部分的长度与位于相应的盲孔内的部分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位于与其对应的通孔内的部分的长度与位于相应的盲孔内的部分的长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各个连接件之间不接触;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各个连接件之间不接触;以及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各个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各个连接件之间不接触。
优选地,以与所述第一定位销201或第二定位销202相垂直的水平面作为投影面,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与该连接件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40°~60°;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与该连接件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40°~60°。
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与其在所述第一连接面或第二连接面上沿重力方向的投影呈40~60度角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与其在所述第三连接面或第四连接面上沿重力方向的投影呈40~60度角的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与该连接件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45°;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与其在所述第一连接面或第二连接面上沿重力方向的投影呈45度角的方向设置。
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与该连接件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范围为45°。具体的,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与其在所述第三连接面或第四连接面上沿重力方向的投影呈45度角的方向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均为镀锌螺钉(高强全螺纹镀锌螺钉)。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包括了四个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组中包括了四个连接件,但是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相应的连接件的数量,上述数量仅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木构件、第二木构件以及第三木构件进行连接固定的若干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不仅能够实现将所述第一木构件、第二木构件以及第三木构件进行连接固定的目的,同时还能对应的位于所述第一木构件、第二木构件以及第三木构件的内部,即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所有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所有连接件均不外露,由此可知其进一步的提高了木构件间连接节点的外观美观性,以及提高了具有该木构件间连接节点的相关建筑的美观性。
此外,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位于与其对应的通孔内的部分的长度与位于相应的盲孔内的部分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位于与其对应的通孔内的部分的长度与位于相应的盲孔内的部分的长度相同。由此,其进一步保证了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所有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所有连接件均不外露,并且还具有提高所述木构件间连接节点的稳固性或牢固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通过以与所述第一定位销或第二定位销相垂直的水平面作为投影面,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与该连接件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40°~60°;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与该连接件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40°~60°。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与该连接件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45°;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与该连接件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范围为45°。由此可知,其进一步保证了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所有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所有连接件均不外露,并且还具有进一步提高所述木构件间连接节点的稳固性或牢固性的优点,即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木构件间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所述连接件与其在所述连接面上沿重力方向的投影的夹角只要满足将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木构件中后,使得其能够实现固定所述木构件且不外露于表面即可皆,其可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上文所列出的夹角范围仅为优选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过多限制。
可选的,所述第一木构件101、第二木构件102和第三木构件103均为胶合木梁。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连接节点除了可应用在胶合木梁结构间,还可应用在其它木结构杆系环境中,例如所述第一木构件101、第二木构件102和所述第三木构件103的结构可以相同或不相同,所有木构件还可以为木柱结构,还有其它应用在此不做赘述。
在现场施工时,可通过如下过程连接上述节点:将下部胶合木梁(第三木构件103)安装定位完成后,首先***不锈钢销(第二定位销202),并在第四盲孔中打入结构胶,将中部胶合木梁(第二木构件102)上的第三盲孔对准所述第二定位销202并拼接后,完成定位,然后钉入4根高强全螺纹镀锌螺钉(所第二连接件组),完成所述第三木构件103与所述第二木构件102固定连接。之后,在所述第二盲孔内***不锈钢销(第一定位销201),并在第二盲孔中打入结构胶,将上部胶合木梁(第一木构件101)上的第一盲孔对准所述第一定位销201并拼接后,完成定位,然后钉入4根高强全螺纹镀锌螺钉(第一连接件组),完成所述第二木构件102与所述第一木构件101固定连接,至此,完成该木构件间连接节点的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预先设置在所述木构件上的用于安装连接件的孔的直径比对应的连接件的直径小于5mm。即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通过使用定位不锈钢销,实现木结构杆件或木构件在施工现场的精确定位,再通过高强全螺纹镀锌螺钉或上文所述的连接件来承担结构杆件的可靠传力。
另一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木质空间网壳结构,包括:如上文所述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木质空间网壳结构由于包括上文所述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在保证所述木构件节点的受力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和精度,减小了连接节点对木构件强度的削弱以及具有良好的建筑外观。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互连接的第一木构件、第二木构件和第三木构件,所述第一木构件与所述第三木构件平行,所述第二木构件位于所述第一木构件和所述第三木构件之间,且其与所述第一木构件或第二木构件之间具有夹角;
所述第一木构件与所述第二木构件之间采用第一连接件组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木构件与所述第三木构件之间采用第二连接件组进行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木构件上与所述第二木构件的接触面为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二木构件上与所述第一木构件的接触面为第二连接面;
所述第二木构件上与所述第三木构件的接触面为第三连接面,所述第三木构件上与所述第二木构件的接触面为第四连接面;
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上设有第一盲孔;
在所述第二连接面上与所述第一盲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盲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二盲孔;
所述第一盲孔与所述第二盲孔相匹配形成第一埋孔;
在所述第三连接面上设有第三盲孔;
在所述第四连接面上与所述第三盲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盲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四盲孔;
所述第三盲孔与所述第四盲孔相匹配形成第二埋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埋孔内设有第一定位销,其用于定位所述第一木构件和所述第二木构件;
所述第二埋孔内设有第二定位销,其用于定位所述第二木构件与所述第三木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销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面以及垂直于第二连接面;
所述第二定位销垂直于所述第三连接面以及垂直于所述第四连接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销与所述第二定位销相互平行或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上间隔设有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木构件的两个侧面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上还间隔设有第五盲孔和第六盲孔;
在所述第二连接面上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七盲孔;
在所述第二连接面上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八盲孔;
在所述第二连接面上与所述第五盲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五盲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三通孔;
所述第三通孔贯穿所述第二木构件的第一侧面;
在所述第二连接面上与所述第六盲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六盲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四通孔;
所述第四通孔贯穿所述第二木构件的第二侧面;
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连接面上分别设有贯穿所述第二木构件的第一侧面的第五通孔以及贯穿所述第二木构件的第二侧面的第六通孔;
在所述第三连接面上还间隔设有第九盲孔和第十盲孔;
在所述第四连接面上与所述第五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通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十一盲孔;
在所述第四连接面上与所述第六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六通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十二盲孔;
在所述第四连接面上与所述第九盲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九盲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七通孔;
所述第七通孔贯穿所述第三木构件的第一侧面;
在所述第四连接面上与所述第十盲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十盲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八通孔;
所述第八通孔贯穿所述第三木构件的第二侧面;
所述第三木构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木构件的第二侧面相对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并停止于所述第七盲孔内;
所述第二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并停止于所述第八盲孔内;
所述第三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三通孔并停止于所述第五盲孔内;
所述第四连接件贯穿所述第四通孔并停止于所述第六盲孔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件组包括第五连接件、第六连接件、第七连接件和第八连接件;
所述第五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五通孔并停止于所述第十一盲孔内;
所述第六连接件贯穿所述第六通孔并停止于所述第十二盲孔内;
所述第七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七通孔并停止于所述第九盲孔内;
所述第八连接件贯穿所述第八通孔并停止于所述第十盲孔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位于与其对应的通孔内的部分的长度与位于相应的盲孔内的部分的长度相同;
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位于与其对应的通孔内的部分的长度与位于相应的盲孔内的部分的长度相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各个连接件之间不接触;
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各个连接件之间不接触;
以及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各个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各个连接件之间不接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以与所述第一定位销或第二定位销相垂直的水平面作为投影面,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与该连接件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40°~60°;
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与该连接件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40°~60°。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与该连接件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45°;
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与该连接件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范围为45°。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木构件、第二木构件和第三木构件中的任意两个木构件上分别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之相接触的木构件相匹配。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埋孔的孔径比所述第一定位销的直径大1mm;
所述第二埋孔的孔径比所述第二定位销的直径大1mm。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埋孔内和所述第二埋孔内分别填充有结构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组中的每一连接件均为镀锌螺钉。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木构件、第二木构件和第三木构件均为胶合木梁。
19.一种木质空间网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木构件间连接节点。
CN201921689306.7U 2019-10-10 2019-10-10 一种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及木质空间网壳结构 Active CN2111433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89306.7U CN211143304U (zh) 2019-10-10 2019-10-10 一种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及木质空间网壳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89306.7U CN211143304U (zh) 2019-10-10 2019-10-10 一种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及木质空间网壳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43304U true CN211143304U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70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89306.7U Active CN211143304U (zh) 2019-10-10 2019-10-10 一种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及木质空间网壳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433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70675B2 (en) Alignment guides for constructing building components
WO2019016979A1 (ja) 柱固定金具
CN211143304U (zh) 一种木构件间连接节点及木质空间网壳结构
CN210369488U (zh) 一种仿木纹铝板幕墙结构
CN211621960U (zh) 木结构建筑梁柱连接节点结构
CN210767228U (zh) 一种木结构间连接节点
US20070011965A1 (en) Building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same
CN113047428B (zh) 螺纹拼接式钢木组合节点及安装方法
CN211690774U (zh) 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连接节点结构
CN108104373A (zh) 一种t形钢-木复合柱及其制作方法
CN110965665B (zh) 墙体及建筑体
JP5669484B2 (ja) 板壁耐力壁
CN216276474U (zh) 钢木连接柱脚
JP2008214947A (ja) パネルによる木造耐力壁
CN219261338U (zh) 一种杆式蒙古包骨架结构
CN217028177U (zh) 幕墙窗立柱安装定位装置
CN211037288U (zh) 木构件拼接节点构造、杆件及空间网壳结构
JP4039503B2 (ja) 木造建物
CN220167152U (zh) 一种拼装房
JP6928351B2 (ja) 連結構造
CN114182861B (zh) 异型铝合金格栅幕墙施工方法
CN220035721U (zh) 用于胶合木结构体系的隐藏式构件节点连接装置
JP6421292B2 (ja) 木造建築工法
CN213087054U (zh) 一种钢结构房屋拼装连接部件
CN213539883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钢板快速定位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