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23441U - 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23441U
CN211123441U CN201922479028.9U CN201922479028U CN211123441U CN 211123441 U CN211123441 U CN 211123441U CN 201922479028 U CN201922479028 U CN 201922479028U CN 211123441 U CN211123441 U CN 211123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zoom motor
optical zoom
reed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7902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高峰
王建华
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7902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23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23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234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光学变焦马达包括:外壳,外壳具有用于避让镜头的第一开口部;底座,底座设置在外壳的下方并与外壳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框架组件,框架组件具有用于避让镜头的第二开口部;支架,支架具有用于避让镜头的第三开口部;透镜支撑体,透镜支撑体设置在支架的内部;侧向簧片,框架组件通过侧向簧片与支架连接,以使支架能够带动透镜支撑体在垂直于镜头的轴向的方向上运动;多个侧向线圈;多个驱动磁石;驱动线圈,驱动线圈绕设在透镜支撑体上且处于驱动磁石构成的磁场内。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学变焦马达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望式对焦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手机摄像头为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具有高像素、大光圈、超薄型的要求。
现有的自动对焦装置均是利用音圈马达同镜头以及影像传感器、电路板累加高度形成,由于手机像素的提高以及产品高度要求越来越薄,现有技术在产品的使用上出现瓶颈。大光圈以及高像素的镜头整体的光学高度比较高,造成现有累计的产品高度无法满足超薄的手机机身的需求。同时由于影像传感器的组装会出现偏差,造成光线中心和影像传感器中心无法重合,影响了影像传感器的成像质量,导致最终输出的照片达不到最佳的效果。
由于手机厚度的限制,采用常规竖向放置(即在手机表面上朝向外部)的手机摄像头焦距较小,光学变焦能力有限。而本实用新型的潜望式摄像头区别于传统镜头的竖向排列方式,在手机内横向排放,并增加了光学转换部件,由光学变焦马达、镜头组、棱镜等组成,以特殊的光学三棱镜让光线折射进入镜头组,实现成像,能够达到较高的光学变焦倍数,使镜头能够清晰拍摄到更远处的景物。潜望式结构,应用到智能手机上具有良好的运用前景。
在此,本实用新型旨在通过设计出一种具潜望式功能的光学变焦马达,配以棱镜部分的功能辅助,最终实现将马达平行放置在手机上,进一步使得手机高度得以大大降低,实现超薄机身及高质量光学变焦成像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变焦马达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变焦马达,包括:外壳,外壳具有用于避让镜头的第一开口部;底座,底座设置在外壳的下方并与外壳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框架组件,框架组件设置在容置空间内,且框架组件具有用于避让镜头的第二开口部;支架,支架设置在框架组件的内部,支架具有用于避让镜头的第三开口部;透镜支撑体,透镜支撑体设置在支架的内部,且支架通过轴向簧片与透镜支撑体连接,以使透镜支撑体能够承载镜头相对于支架在镜头的轴向上运动;侧向簧片,框架组件通过侧向簧片与支架连接,以使支架能够带动透镜支撑体在垂直于镜头的轴向的方向上运动;多个侧向线圈,侧向线圈给支架的运动提供动力;多个驱动磁石,多个驱动磁石对应多个侧向线圈设置;驱动线圈,驱动线圈绕设在透镜支撑体上且处于驱动磁石构成的磁场内。
进一步地,外壳包括顶壁和周向侧壁,顶壁与底座相对设置,且顶壁通过周向侧壁与底座连接,周向侧壁的一个壁面上具有第一开口部;和/或框架组件的一组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具有第二开口部;和/或支架的一组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具有第三开口部,且第一开口部、第二开口部、第三开口部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和/或透镜支撑体的镜头开口朝向第一开口部。
进一步地,框架组件一组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侧向线圈,且侧向线圈所在的侧壁与第二开口部所在的侧壁相邻;和/或多个驱动磁石设置在支架上。
进一步地,框架组件包括:框架,第二开口部设置在框架上;柔性PCB板,侧向线圈设置在柔性PCB板上,且柔性PCB板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框架上。
进一步地,框架对应多个驱动磁石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让位开口;和/或框架朝向外壳的顶壁的一侧具有搭接槽,柔性PCB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搭接槽内;和/或框架朝向驱动磁石的侧壁的外表面具有定位槽,柔性PCB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定位槽内。
进一步地,侧向线圈所在的侧壁与外壳的顶壁垂直。
进一步地,底座的角部处设置有与框架配合的定位凸起;和/或侧向线圈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柔性PCB板内部;和/或框架朝向外壳的顶壁的一侧的角部处具有定位凸块。
进一步地,支架对应驱动磁石的侧壁上具有容纳驱动磁石的容纳开口。
进一步地,透镜支撑体朝向第一开口部的一侧具有沿径向伸出的第一限位凸起,支架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凸起配合的限位槽。
进一步地,透镜支撑体远离第一开口部的一侧具有第二限位凸起,且第二限位凸起的至少一部分朝向远离第一开口的方向分伸出支架。
进一步地,侧向线圈和驱动磁石均为两个,光学变焦马达还包括:两组侧向簧片,每个侧向线圈和每个驱动磁石之间均设置有一组侧向簧片;两组轴向簧片,一组轴向簧片设置在透镜支撑体靠近第一开口部的一端,另一组轴向簧片设置在透镜支撑体远离第一开口部的一端。
进一步地,光学变焦马达还包括:第一PCB板,第一PCB板设置在底座朝向框架组件的一侧,且第一PCB板上设置有第一电容、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一端脚组和第二端脚组,且第一位置传感器与第一端脚组电连接,框架组件的柔性PCB板与位置传感器电连接,以使侧向线圈与位置传感器电连接;第二PCB板,支架朝向底座的一侧具有容置槽,第二PCB板设置在容置槽上,且第二PCB板上设置有第二电容、第二位置传感器。
进一步地,第一电容的至少一部分、第一位置传感器的至少一部分分别伸入框架组件;和/或第二电容的至少一部分、第二位置传感器的至少一部分分别伸入支架。
进一步地,光学变焦马达还包括:第一霍尔磁石,第一霍尔磁石设置在支架朝向底座的一侧,且第一位置传感器与第一霍尔磁石感应;第二霍尔磁石,第二霍尔磁石设置在透镜支撑体靠近底座的一侧,且第二位置传感器与第二霍尔磁石感应。
进一步地,光学变焦马达还包括:第一连通组件,第一连通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框架组件的框架的内部,且第一连通组件的一端与第二端脚组电连接;第二连通组件,第二连通组件设置在支架上,且第二连通组件的一端通过一组侧向簧片与第一连通组件的另一端电连接,轴向簧片的另一端与第二PCB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PCB板上还设置有第三端脚组,第二连通组件与第三端脚组电连接,第二位置传感器与第三端脚组电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PCB板上还设置有:第四端脚组,第四端脚组与第二位置传感器电连接;第三连通组件,靠近第一开口部的轴向簧片通过第三连通组件与第四端脚组电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通组件和第二连通组件分别包括四个连通体,第二端脚组和第三端脚组均包括四个导电端脚,侧向簧片包括四个子簧片,第一连通组件的四个连通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端脚组的四个导电端脚和侧向簧片的四个子簧片连接,第二连通组件的四个连通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端脚组的四个导电端脚和侧向簧片的四个子簧片连接。
进一步地,第三端脚组的四个导电端脚位于同一直线。
进一步地,第四端脚组包括第一连通端脚和第二连通端脚,轴向簧片包括第一连通簧片和第二连通簧片,第三连通组件包括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第一连通端脚和第一连通簧片通过第一连通部电连接,第二连通端脚和第二连通簧片通过第二连通部电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通端脚和第二连通端脚位于同一直线;和/或第一连通端脚和第二连通端脚分别位于第三端脚组的两侧。
进一步地,第一连通簧片和第二连通簧片上分别设置有焊锡孔,第一连通簧片和第二连通簧片分别通过焊锡孔与透镜支撑体的绕线柱焊接,以实现驱动线圈与第四端脚组的电连接。
进一步地,远离第一开口部的轴向簧片的第一连通簧片和第二连通簧片结构相同;和/或靠近第一开口部的轴向簧片的第一连通簧片的两端均对应支架的同一侧边,靠近第一开口部的轴向簧片的第二连通簧片具有内侧结构和外侧结构,支架与外侧结构连接,透镜支撑体与内侧结构连接,且内侧结构和外侧结构的至少一部分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包括上述的光学变焦马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摄像装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的光学变焦马达包括外壳、底座、框架组件、支架、透镜支撑体、侧向簧片、多个侧向线圈、多个驱动磁石和驱动线圈。外壳具有用于避让镜头的第一开口部;底座设置在外壳的下方并与外壳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框架组件设置在容置空间内,且框架组件具有用于避让镜头的第二开口部;支架设置在框架组件的内部,支架具有用于避让镜头的第三开口部;透镜支撑体设置在支架的内部,且支架通过轴向簧片与透镜支撑体连接,以使透镜支撑体能够承载镜头相对于支架在镜头的轴向上运动;框架组件通过侧向簧片与支架连接,以使支架能够带动透镜支撑体在垂直于镜头的轴向的方向上运动;侧向线圈给支架的运动提供动力;多个驱动磁石对应多个侧向线圈设置;驱动线圈绕设在透镜支撑体上且处于驱动磁石构成的磁场内。
使用上述结构的光学变焦马达时,通过驱动磁石和驱动线圈的相互作用,可以使透镜支撑体相对支架运动,从而实现光学变焦马达的对焦功能。又由于还设置有侧向线圈,所以通过侧向线圈与驱动磁石的相互作用,可以使透镜支撑体随支架一同相对框架组件作用,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光学变焦马达的防抖性能。因此,通过使用本申请中的光学变焦马达,能够保证拍摄的图像更加清晰,进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学变焦马达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光学变焦马达的***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光学变焦马达的第一PCB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光学变焦马达的第二PCB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中光学变焦马达的支架与第二PCB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中光学变焦马达的支架与第一霍尔磁石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中光学变焦马达的透镜支撑体与第二霍尔磁石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中光学变焦马达的底座与第一PCB板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中光学变焦马达的框架组件与底座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中光学变焦马达的支架与透镜支撑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中光学变焦马达的透镜支撑体与轴向簧片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中光学变焦马达的透镜支撑体、支架以及轴向簧片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外壳;11、第一开口部;12、顶壁;13、周向侧壁;20、底座;21、定位凸起;30、框架组件;31、第二开口部;32、框架;321、让位开口;322、搭接槽;323、定位槽;324、定位凸块;33、柔性PCB板;34、第一连通组件;40、支架;41、第三开口部;42、容纳开口;43、限位槽;44、第二连通组件;50、透镜支撑体;51、第一限位凸起;52、第二限位凸起;53、绕线柱;60、轴向簧片;61、第一连通簧片;62、第二连通簧片;63、焊锡孔;70、侧向簧片;71、子簧片;80、侧向线圈;81、驱动磁石;82、驱动线圈;83、镜头;90、第一PCB板;91、第一电容;92、第一位置传感器;93、第一端脚组;94、第二端脚组;100、第二PCB板;110、第二电容;120、第二位置传感器;130、第三端脚组;140、第四端脚组;150、第三连通组件;160、第一连通端脚;170、第二连通端脚;180、第一连通部;190、第二连通部;200、第一霍尔磁石;210、第二霍尔磁石;300、连通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变焦马达使用性能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其中移动终端包括摄像装置。摄像装置包括下述的光学变焦马达。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中的摄像装置包括但并不限于具有拍照功能的智能手机。并且,在将本申请中的光学变焦马达使用在智能手机上时,不仅可以提高智能手机的相机模块的使用性能,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减少智能手机的整体厚度,并且能够有效地解决智能手机后置摄像头外凸的问题,即解决智能手机的后置摄像头突出于智能手机的后壳。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摄像装置除了应用在手机领域外,还可以应用在平板、电脑、汽车电子等微型影像照相领域。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申请中的光学变焦马达包括外壳10、底座20、框架组件30、支架40、透镜支撑体50、侧向簧片70、多个侧向线圈80、多个驱动磁石81和驱动线圈82。外壳10具有用于避让镜头83的第一开口部11;底座20设置在外壳10的下方并与外壳10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框架组件30设置在容置空间内,且框架组件30具有用于避让镜头83的第二开口部31;支架40设置在框架组件30的内部,支架40具有用于避让镜头83的第三开口部41;透镜支撑体50设置在支架40的内部,且支架40通过轴向簧片60与透镜支撑体50连接,以使透镜支撑体50能够承载镜头83相对于支架40在镜头83的轴向上运动;框架组件30通过侧向簧片70与支架40连接,以使支架40能够带动透镜支撑体50在垂直于镜头83的轴向的方向上运动;侧向线圈80给支架40的运动提供动力;多个驱动磁石81对应多个侧向线圈80设置;驱动线圈82绕设在透镜支撑体50上且处于驱动磁石81构成的磁场内。
使用上述结构的光学变焦马达时,通过驱动磁石81和驱动线圈82的相互作用,可以使透镜支撑体50相对支架40运动,从而实现光学变焦马达的对焦功能。又由于还设置有侧向线圈80,所以通过侧向线圈80与驱动磁石81的相互作用,可以使透镜支撑体50随支架40一同相对框架组件30作用,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光学变焦马达的防抖性能。因此,通过使用本申请中的光学变焦马达,能够保证拍摄的图像更加清晰,进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学变焦马达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当向驱动线圈82通入电流后,驱动线圈82与驱动磁石81之间就会产生电磁力,根据弗兰明左手法则,由于电磁力的作用驱使透镜支撑体50沿镜头83光轴方向作直线移动,透镜支撑体50最终停留于驱动线圈82与驱动磁石81之间产生的电磁力与轴向弹簧的弹性力的合力达到相均衡状态时的位置点。通过向驱动线圈82通入既定的电流,可控制使透镜支撑体50移动至目标位置,从而达到调焦的目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本申请中的光学变焦马达使用在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机上时,需要特别注意光学变焦马达的安装方向。在进行组装时,需要将光学变焦马达与手机后壳平行设置或者与手机屏幕平行设置,也有是说当使用本申请中的光学变焦马达时,在驱动透镜支撑体50进行对焦时,透镜支撑体50的运动方向是与手机后壳或者手机屏幕是平行的。此时,为了保证手机的相机模块的正常使用,在实际摄像过程中,除了需要使用本申请中的光学变焦马达的同时,还要搭配棱镜马达与棱镜***一同使用,即在镜头83末端增加一个度的棱镜采光的驱动***。其结构特征为,棱镜马达的入射面平行于手机后壳或者手机屏幕并能够对待拍摄的目标进行采集,并且棱镜马达的反射面对准屏蔽罩的开口部即镜头83。具体的实现途径为,沿着一条与机身平行的光学轴线对准镜头83,然后通过棱镜的反射将进入摄像头内的光线反射到光学变焦镜头83和图像传感器上,如此一来即可创造出比传统摄像头的竖向安装方向即在手机表面上朝向外部更长的等效焦距。
具体地,外壳10包括顶壁12和周向侧壁13,顶壁12与底座20相对设置,且顶壁12通过周向侧壁13与底座20连接,周向侧壁13的一个壁面上具有第一开口部11。在本申请中,通过这样设置可以在光学变焦马达进行对焦时,可以使透镜支撑体50沿朝向或远离第一开口部11的方向运动。
具体地,框架组件30的一组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具有第二开口部31。
具体地,支架40的一组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具有第三开口部41,且第一开口部11、第二开口部31、第三开口部41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通过设置第三开口部41能够对透镜支撑体50的运动进行让位。
具体地,透镜支撑体50的镜头开口朝向第一开口部11。
具体地,框架组件30一组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侧向线圈80,且侧向线圈80所在的侧壁与第二开口部31所在的侧壁相邻。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保证侧向线圈80与驱动磁石81进行感应,从而实现光学变焦马达的防抖功能。
具体地,多个驱动磁石81设置在支架40上。通过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地保证侧向线圈80在与驱动磁石81作用时,支架40能够随驱动磁石81一同运动,从而能够保证支架40与透镜支撑体50之间的稳定性。而且,在驱动线圈82与驱动磁石81作用时,还可以保证透镜支撑体50能够相对支架40进行运动。
具体地,框架组件30包括框架32和柔性PCB板33。第二开口部31设置在框架32上;侧向线圈80设置在柔性PCB板33上,且柔性PCB板33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框架32上。
可选地,侧向线圈80设置在柔性PCB板33朝向支架40的一侧。
可选地,侧向线圈80嵌埋在柔性PCB板33的内部。
具体地,框架32对应多个驱动磁石81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让位开口321。通过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地增强驱动磁石81与侧向线圈80之间的感应效果,并且还可以有效地防止框架32与驱动磁石81之间出现碰撞。并且,通过这样设置,还可以保证光学变焦马达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以及整体重量更轻。
具体地,框架32朝向外壳10的顶壁12的一侧具有搭接槽322,柔性PCB板33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搭接槽322内。
具体地,框架32朝向驱动磁石81的侧壁的外表面具有定位槽323,柔性PCB板33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定位槽323内。
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保证框架32与柔性PCB板33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凑,并能够有效地防止柔性PCB板33与框架32之间出现相对移动,从而保证框架32与柔性PCB板33之间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中,侧向线圈80所在的侧壁与外壳10的顶壁12垂直。
具体地,底座20的角部处设置有与框架32配合的定位凸起21。这样设置,可以通过定位凸起21对框架32进行定位,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底座20和框架32之间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侧向线圈8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柔性PCB板33内部。
具体地,框架32朝向外壳10的顶壁12的一侧的角部处具有定位凸块324。通过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地保证框架32与外壳10之间的稳定性,并能够避免外壳10与框架32之间出现碰撞。
具体地,支架40对应驱动磁石81的侧壁上具有容纳驱动磁石81的容纳开口42。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保证驱动磁石81与驱动线圈82之间的感应效果,并使光学变焦马达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具体地,透镜支撑体50朝向第一开口部11的一侧具有沿径向伸出的第一限位凸起51,支架40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凸起51配合的限位槽43。这样设置,当驱动线圈82和驱动磁石81相互感应并使透镜支撑体50相对支架40运动时,通过第一限位凸起51和限位槽43的配合,能够对透镜支撑体50的运动进行限位。
具体地,透镜支撑体50远离第一开口部11的一侧具有第二限位凸起52,且第二限位凸起52的至少一部分朝向远离第一开口的方向分伸出支架40。通过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地对位于透镜支撑体50内的镜头83进行限位,从而能够保证透镜支撑体50与镜头83之间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侧向线圈80和驱动磁石81均为两个,光学变焦马达还包括两组侧向簧片70和两组轴向簧片60。每个侧向线圈80和每个驱动磁石81之间均设置有一组侧向簧片70;一组轴向簧片60设置在透镜支撑体50靠近第一开口部11的一端,另一组轴向簧片60设置在透镜支撑体50远离第一开口部11的一端。通过设置两组侧向簧片70,能够有效地保证框架32与支架4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而通过设置两组轴向簧片60,则能够有效地保证支架40与透镜支撑体5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地,光学变焦马达还包括第一PCB板90和第二PCB板100。第一PCB板90设置在底座20朝向框架组件30的一侧,且第一PCB板90上设置有第一电容91、第一位置传感器92、第一端脚组93和第二端脚组94,且第一位置传感器92与第一端脚组93电连接,框架组件30的柔性PCB板33与位置传感器电连接,以使侧向线圈80与位置传感器电连接;支架40朝向底座20的一侧具有容置槽,第二PCB板100设置在容置槽上,且第二PCB板100上设置有第二电容110、第二位置传感器120。由于第一PCB板90具有第一端脚组93和第二端脚组94,所以光学变焦马达能够通过第一端脚组93和第二端脚组94实现与外界的电连接。并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92对支架40的位置进行感应,从而来控制进入侧向线圈80的电流,并使侧向线圈80与驱动磁石81感应来达到防抖的目的。而通过设置第二位置传感器120则能够对透镜支撑体50的位置进行感应,从而来控制进入驱动线圈82的电流,进而实现光学变焦马达的对焦功能。
具体地,第一电容91的至少一部分、第一位置传感器92的至少一部分分别伸入框架组件30。通过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地保证第一PCB板90与框架32以及底板之间更加贴合,从而保证光学变焦马达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具体地,第二电容110的至少一部分、第二位置传感器120的至少一部分分别伸入支架40。通过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地保证第二PCB板100与支架40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凑。
具体地,光学变焦马达还包括第一霍尔磁石200和第二霍尔磁石210。第一霍尔磁石200设置在支架40朝向底座20的一侧,且第一位置传感器92与第一霍尔磁石200感应;第二霍尔磁石210设置在透镜支撑体50靠近底座20的一侧,且第二位置传感器120与第二霍尔磁石210感应。通过这样设置,当侧向线圈80与驱动磁石81产生感应并使支架40相对框架32运动时,能够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92与第一霍尔磁石200的配合来保证光学变焦马达的防抖性能。而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120与第二霍尔磁石210的配合,则能够使光学变焦马达的对焦更加准确。
并且,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第一PCB板90达到了OIS防抖功能,而设置第二PCB板100则实现了透镜支撑体50的闭环驱动,从而保证了光学变焦马达快速精准的性能。
具体地,光学变焦马达还包括第一连通组件34和第二连通组件44。第一连通组件34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框架组件30的框架32的内部,且第一连通组件34的一端与第二端脚组94电连接;第二连通组件44设置在支架40上,且第二连通组件44的一端通过一组侧向簧片70与第一连通组件34的另一端电连接,轴向簧片60的另一端与第二PCB板100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通组件34采用INSERT-MOLDING的方式一体铸模在框架32内。
具体地,第二PCB板100上还设置有第三端脚组130,第二连通组件44与第三端脚组130电连接,第二位置传感器120与第三端脚组130电连接。
具体地,第二PCB板100上还设置有第四端脚组140,第四端脚组140与第二位置传感器120电连接;第三连通组件150,靠近第一开口部11的轴向簧片60通过第三连通组件150与第四端脚组140电连接。
具体地,第一连通组件34和第二连通组件44分别包括四个连通体300,第二端脚组94和第三端脚组130均包括四个导电端脚,侧向簧片70包括四个子簧片71,第一连通组件34的四个连通体30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端脚组94的四个导电端脚和侧向簧片70的四个子簧片71连接,第二连通组件44的四个连通体3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端脚组130的四个导电端脚和侧向簧片70的四个子簧片7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第一端脚组93同样具有四个导电端脚,且第一位置传感器92和第二位置传感器120分别与第一端脚组93和第三端脚组130的四个导电端脚连接。
对于第一位置传感器92,四个导电端脚分别控制第一位置传感器92上的VCC接入电路的电压、VDD器件内部的工作电压即芯片的工作电压、SDA串行数据线以及SCL时钟数据线。从而对支架40的运动进行补正。
对于第二位置传感器120,四个导电端脚分别控制第二位置传感器120上的VCC接入电路的电压、VDD器件内部的工作电压即芯片的工作电压、SDA串行数据线以及SCL时钟数据线。从而对透镜支撑体50的运动进行补正。
具体地,第三端脚组130的四个导电端脚位于同一直线。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保证第二连通组件44能够更加容易的与第三端脚组130进行点连接,并且通过这样设置,还可以防止第三端脚组130中的导电端脚以及第二连通组件44的连通体300之间出现短路现象。
具体地,第四端脚组140包括第一连通端脚160和第二连通端脚170,轴向簧片60包括第一连通簧片61和第二连通簧片62,第三连通组件150包括第一连通部180和第二连通部190,第一连通端脚160和第一连通簧片61通过第一连通部180电连接,第二连通端脚170和第二连通簧片62通过第二连通部190电连接。
可选地,第一连通端脚160和第二连通端脚170位于同一直线。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通端脚160和第二连通端脚170分别位于第三端脚组130的两侧。
具体地,第一连通簧片61和第二连通簧片62上分别设置有焊锡孔63,第一连通簧片61和第二连通簧片62分别通过焊锡孔63与透镜支撑体50的绕线柱53焊接,以实现驱动线圈82与第四端脚组140的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仅靠近第一开口部11的轴向簧片60的第一连通簧片61和第二连通簧片62与透镜支撑体50的绕线柱53焊接,并且在焊接的过程中先向焊锡孔63中注入焊锡膏,再向焊锡膏进行激光点焊。
具体地,远离第一开口部11的轴向簧片60的第一连通簧片61和第二连通簧片62结构相同。
具体地,靠近第一开口部11的轴向簧片60的第一连通簧片61的两端均对应支架40的同一侧边,靠近第一开口部11的轴向簧片60的第二连通簧片62具有内侧结构和外侧结构,支架40与外侧结构连接,透镜支撑体50与内侧结构连接,且内侧结构和外侧结构的至少一部分相对设置。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使靠近第一开口部11的轴向簧片60的第一连通簧片61和第二连通簧片62能够更加容易的分别与第一连通端脚160和第二连通端脚170进行电连接。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当手机采用本申请中是光学变焦马达时,能够有效地提升手机相机模块的焦距;
2、有效地提高了光学变焦马达的防抖性能;
3、结构简单,性能稳定。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所述外壳(10)具有用于避让镜头(83)的第一开口部(11);
底座(20),所述底座(20)设置在所述外壳(10)的下方并与所述外壳(10)之间形成容置空间;
框架组件(30),所述框架组件(30)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框架组件(30)具有用于避让所述镜头(83)的第二开口部(31);
支架(40),所述支架(40)设置在所述框架组件(30)的内部,所述支架(40)具有用于避让所述镜头(83)的第三开口部(41);
透镜支撑体(50),所述透镜支撑体(50)设置在所述支架(40)的内部,且所述支架(40)通过轴向簧片(60)与所述透镜支撑体(50)连接,以使所述透镜支撑体(50)能够承载所述镜头(83)相对于所述支架(40)在所述镜头(83)的轴向上运动;
侧向簧片(70),所述框架组件(30)通过所述侧向簧片(70)与所述支架(40)连接,以使所述支架(40)能够带动所述透镜支撑体(50)在垂直于所述镜头(83)的轴向的方向上运动;
多个侧向线圈(80),所述侧向线圈(80)给所述支架(40)的运动提供动力;
多个驱动磁石(81),多个所述驱动磁石(81)对应多个所述侧向线圈(80)设置;
驱动线圈(82),所述驱动线圈(82)绕设在所述透镜支撑体(50)上且处于所述驱动磁石(81)构成的磁场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10)包括顶壁(12)和周向侧壁(13),所述顶壁(12)与所述底座(20)相对设置,且所述顶壁(12)通过所述周向侧壁(13)与所述底座(20)连接,所述周向侧壁(13)的一个壁面上具有所述第一开口部(11);和/或
所述框架组件(30)的一组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具有所述第二开口部(31);和/或
所述支架(40)的一组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具有所述第三开口部(41),且所述第一开口部(11)、所述第二开口部(31)、所述第三开口部(41)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和/或
所述透镜支撑体(50)的镜头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开口部(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组件(30)一组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侧向线圈(80),且所述侧向线圈(80)所在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开口部(31)所在的侧壁相邻;和/或
多个所述驱动磁石(81)设置在所述支架(4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组件(30)包括:
框架(32),所述第二开口部(31)设置在所述框架(32)上;
柔性PCB板(33),所述侧向线圈(80)设置在所述柔性PCB板(33)上,且所述柔性PCB板(33)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所述框架(3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32)对应多个所述驱动磁石(81)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让位开口(321);和/或
所述框架(32)朝向所述外壳(10)的顶壁(12)的一侧具有搭接槽(322),所述柔性PCB板(33)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搭接槽(322)内;和/或
所述框架(32)朝向所述驱动磁石(81)的侧壁的外表面具有定位槽(323),所述柔性PCB板(33)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定位槽(323)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线圈(80)所在的侧壁与所述外壳(10)的顶壁(12)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20)的角部处设置有与所述框架(32)配合的定位凸起(21);和/或
所述侧向线圈(8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柔性PCB板(33)内部;和/或
所述框架(32)朝向所述外壳(10)的顶壁(12)的一侧的角部处具有定位凸块(3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0)对应所述驱动磁石(81)的侧壁上具有容纳所述驱动磁石(81)的容纳开口(4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支撑体(50)朝向所述第一开口部(11)的一侧具有沿径向伸出的第一限位凸起(51),所述支架(4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51)配合的限位槽(4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支撑体(50)远离所述第一开口部(11)的一侧具有第二限位凸起(52),且所述第二限位凸起(52)的至少一部分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分伸出所述支架(40)。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线圈(80)和所述驱动磁石(81)均为两个,所述光学变焦马达还包括:
两组所述侧向簧片(70),每个所述侧向线圈(80)和每个所述驱动磁石(81)之间均设置有一组所述侧向簧片(70);
两组所述轴向簧片(60),一组所述轴向簧片(60)设置在所述透镜支撑体(50)靠近所述第一开口部(11)的一端,另一组所述轴向簧片(60)设置在所述透镜支撑体(50)远离所述第一开口部(11)的一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变焦马达还包括:
第一PCB板(90),所述第一PCB板(90)设置在所述底座(20)朝向所述框架组件(30)的一侧,且所述第一PCB板(90)上设置有第一电容(91)、第一位置传感器(92)、第一端脚组(93)和第二端脚组(94),且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92)与所述第一端脚组(93)电连接,所述框架组件(30)的柔性PCB板(33)与所述位置传感器电连接,以使所述侧向线圈(80)与所述位置传感器电连接;
第二PCB板(100),所述支架(40)朝向所述底座(20)的一侧具有容置槽,所述第二PCB板(100)设置在所述容置槽上,且所述第二PCB板(100)上设置有第二电容(110)、第二位置传感器(12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容(91)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92)的至少一部分分别伸入所述框架组件(30);和/或
所述第二电容(110)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120)的至少一部分分别伸入所述支架(40)。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变焦马达还包括:
第一霍尔磁石(200),所述第一霍尔磁石(200)设置在所述支架(40)朝向所述底座(20)的一侧,且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92)与所述第一霍尔磁石(200)感应;
第二霍尔磁石(210),所述第二霍尔磁石(210)设置在所述透镜支撑体(50)靠近所述底座(20)的一侧,且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120)与所述第二霍尔磁石(210)感应。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变焦马达还包括:
第一连通组件(34),所述第一连通组件(34)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框架组件(30)的框架(32)的内部,且所述第一连通组件(3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脚组(94)电连接;
第二连通组件(44),所述第二连通组件(44)设置在所述支架(40)上,且所述第二连通组件(44)的一端通过一组所述侧向簧片(70)与所述第一连通组件(34)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轴向簧片(6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PCB板(100)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CB板(100)上还设置有第三端脚组(130),所述第二连通组件(44)与所述第三端脚组(130)电连接,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120)与所述第三端脚组(130)电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CB板(100)上还设置有:
第四端脚组(140),所述第四端脚组(140)与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120)电连接;
第三连通组件(150),靠近所述第一开口部(11)的所述轴向簧片(60)通过所述第三连通组件(150)与所述第四端脚组(140)电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组件(34)和所述第二连通组件(44)分别包括四个连通体(300),所述第二端脚组(94)和所述第三端脚组(130)均包括四个导电端脚,所述侧向簧片(70)包括四个子簧片(71),所述第一连通组件(34)的四个所述连通体(3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端脚组(94)的四个所述导电端脚和所述侧向簧片(70)的四个所述子簧片(71)连接,所述第二连通组件(44)的四个所述连通体(3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端脚组(130)的四个所述导电端脚和所述侧向簧片(70)的四个所述子簧片(71)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端脚组(130)的四个所述导电端脚位于同一直线。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端脚组(140)包括第一连通端脚(160)和第二连通端脚(170),所述轴向簧片(60)包括第一连通簧片(61)和第二连通簧片(62),所述第三连通组件(150)包括第一连通部(180)和第二连通部(190),所述第一连通端脚(160)和所述第一连通簧片(61)通过所述第一连通部(180)电连接,所述第二连通端脚(170)和所述第二连通簧片(62)通过所述第二连通部(190)电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通端脚(160)和所述第二连通端脚(170)位于同一直线;和/或
所述第一连通端脚(160)和所述第二连通端脚(170)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端脚组(130)的两侧。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簧片(61)和所述第二连通簧片(62)上分别设置有焊锡孔(63),所述第一连通簧片(61)和所述第二连通簧片(62)分别通过所述焊锡孔(63)与所述透镜支撑体(50)的绕线柱(53)焊接,以实现所述驱动线圈(82)与所述第四端脚组(140)的电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
远离所述第一开口部(11)的所述轴向簧片(60)的所述第一连通簧片(61)和所述第二连通簧片(62)结构相同;和/或
靠近所述第一开口部(11)的所述轴向簧片(60)的所述第一连通簧片(61)的两端均对应所述支架(40)的同一侧边,靠近所述第一开口部(11)的所述轴向簧片(60)的所述第二连通簧片(62)具有内侧结构和外侧结构,所述支架(40)与所述外侧结构连接,所述透镜支撑体(50)与所述内侧结构连接,且所述内侧结构和所述外侧结构的至少一部分相对设置。
24.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
2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4中所述的摄像装置。
CN201922479028.9U 2019-12-31 2019-12-31 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11123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79028.9U CN211123441U (zh) 2019-12-31 2019-12-31 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79028.9U CN211123441U (zh) 2019-12-31 2019-12-31 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23441U true CN211123441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06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79028.9U Active CN211123441U (zh) 2019-12-31 2019-12-31 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234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89127A (zh) 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US10274746B2 (en)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OIS) unit of a camera module
CN114326263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模块以及光学设备
CN110663000B (zh)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和光学装置
CN109618104B (zh) 防抖结构、防抖***及摄像装置
JP2017508181A (ja) レンズ駆動モータ
CN112369008B (zh) 相机装置和光学仪器
CN113759634A (zh)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光学设备
CN112162449A (zh) 防抖结构、防抖***及摄像装置
CN117857902A (zh) 摄像头装置和光学设备
KR20230113716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20230106547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20230061307A (ko) 카메라 장치 및 광학기기
CN210442562U (zh) 棱镜马达及成像***
EP3605222B1 (en) Dual lens dri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CN210442563U (zh) 光学变焦马达及摄像装置
KR20090046307A (ko) 자동 초점 카메라 모듈
CN211123441U (zh) 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KR102456661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카메라 모듈
CN213122545U (zh) 防抖结构、防抖***及摄像装置
CN115268182B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相机模块
EP4216533A1 (en) Camera device and optical instrument
TWI420218B (zh) 相機結構
KR102305047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카메라 모듈
KR102490115B1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Optical zoom motor, camera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0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8

Pledgee: Industrial Bank Co.,Ltd. Shanghai Zhabei sub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B.L ELECTRONIC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310000001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122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8

Pledgee: Industrial Bank Co.,Ltd. Shanghai Zhabei sub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B.L ELECTRONIC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310000001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Optical zoom motor, camera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8

Pledgee: Industrial Bank Co.,Ltd. Shanghai Zhijiang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B.L ELECTRONIC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31000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