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20811U - 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及换热***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及换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20811U
CN211120811U CN201921417551.2U CN201921417551U CN211120811U CN 211120811 U CN211120811 U CN 211120811U CN 201921417551 U CN201921417551 U CN 201921417551U CN 211120811 U CN211120811 U CN 2111208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tube
heat
group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175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博
杨祯杰
蔡锡民
王小汉
肖康
缪根宝
杨超
石景祯
余秀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henshi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henshi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henshi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henshi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175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208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208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208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管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及换热***。换热管包括管体,和密布于所述管体上的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紧密连接,具有多组,任一组所述换热单元沿所述管体的外周方向绕设,相邻两组所述换热单元之间交错设置。通过将换热单元密布于管体上,能够增加管体的换热面积;相邻两组所述换热单元之间交错设置,能够改变液膜的流动状态,增大雷诺系数,提高换热系数;增强制冷剂的紊流强度,进而提高换热管整体的换热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及换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管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及换热***。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换热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形状和材质的变化也很多,有铜、钛、不锈钢、铜镍合金等。大部分换热器内管采用铜管作为换热管,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但单位面积的换热效率不够高。现有技术中,还有采用带有螺旋翅片的管体作为换热器内管,螺旋翅片上形成有齿台,这种换热器内管的换热能力要强于铜管,但是换热能力仍然有限。随着使用客户不断对换热能力及效率的新要求,加之目前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及效率的局限,已逐渐无法满足社会的新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换热管的换热能力有限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换热能力强、换热效果好的换热管,安装有该换热管的换热器,及安装有换热器的换热***。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包括管体,和密布于所述管体上的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紧密连接,具有多组,任一组所述换热单元沿所述管体的外周方向绕设,相邻两组所述换热单元之间交错设置。
多组所述换热单元沿所述管体的轴向重复排列设置。
包括第一组换热单元和第二组换热单元,所述第一组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组换热单元相互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组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组换热单元沿所述管体的轴向重复排列设置。
所述换热单元的远离所述管体的一端为尖端,或所述换热单元的朝向所述管体的一端为尖端。
所述换热单元为金字塔状的凸齿,所述凸齿的高度小于所述管体的壁厚。
所述凸齿的齿高为0.1-0.5mm,同组所述凸齿之间的距离为0.2-0.8mm,所述凸齿的齿顶角为60°-120°。
所述换热单元为金字塔状的向所述管体内凹陷的凹齿,所述凹齿的齿深小于所述管体的厚度。
所述凹齿的齿深为0.1-0.5mm,同组所述凹齿之间的距离为0.2-0.8mm,所述凹齿的齿尖角为60°-120°。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具有上述的换热管。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具有上述的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包括管体和密布于所述管体上的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紧密连接,具有多组,任一组所述换热单元沿所述管体的外周方向绕设,相邻两组所述换热单元之间交错设置。换热单元密布于管体上,能够增加管体的换热面积;相邻两组所述换热单元之间交错设置,能够改变液膜的流动状态,增大雷诺系数,提高换热系数;增强制冷剂的紊流强度,进而提高换热管整体的换热性能。
2.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所述换热单元的远离所述管体的一端为尖端,尖端容易破坏流体表面张力,改变液膜的流动状态,提高换热系数,使得换热管的换热性能更好。而且,所述换热单元的靠近所述管体的一端为尖端时,在相邻的换热单元围成的空隙内,以及所述换热单元的朝向所述管体的一端为尖端时,在换热单元的尖端内,形成汽化核心,汽化形成的气泡迅速长大后溢出,与流体发生热交换,同时破坏流体表面张力使液膜有效扩展,使得换热管的散热性能更好。
3.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金字塔状的凹齿或凹齿的结构相对稳定,并且方便加工和制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的换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换热部的俯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换热部的垂直于所述管体轴向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的换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换热部的俯视图;
图7为图5所示的换热部的垂直于所述管体轴向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管体;2-管体端部;3-换热部;4-凸齿;5-凹齿;6-第一组换热单元;7-第二组换热单元;h-齿高;m-齿深;α-齿尖角;β-齿顶角;w-齿间距;L-壁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的换热管,包括管体1和密布于所述管体1上的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紧密连接,具有两组,为第一组换热单元6和第二组换热单元7,任一组所述换热单元沿所述管体1的外周方向绕设,相邻的所述第一组换热单元6和所述第二组换热单元7之间相互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组换热单元6和所述第二组换热单元7沿所述管体1的轴向重复排列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单元的远离所述管体1的一端为尖端,所述换热单元为金字塔状的凸齿4,所述凸齿4的高度小于所述管体1的壁厚L。所述凸齿4的齿高h为0.1-0.5mm,同组所述凸齿4之间的距离为0.2-0.8mm,所述凸齿4的齿尖角α为60°-120°。
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为金属管,所述换热单元是通过设备对光滑金属管进行加工而成。在加工过程中,在管体1的两端留有管体端部2,在两个管体端部2之间设置换热部3,管体端部2沿管体1轴向的长度为50mm-150mm。
换热单元密布于管体1上,能够增加管体1的换热面积;相邻两组所述换热单元之间交错设置,能够改变液膜的流动状态,增大雷诺系数,提高换热系数;增强制冷剂的紊流强度,进而提高换热管整体的换热性能。
凸齿4的尖端容易破坏流体表面张力,改变液膜的流动状态,增大雷诺系数,提高换热系数;并且能够增加管体1的换热面积,使得换热管的换热性能更好。而且,所述换热单元的远离所述管体1的一端为尖端时,在相邻的换热单元围成的空隙内形成汽化核心,汽化形成的气泡迅速长大后溢出,与流体发生热交换,同时破坏流体表面张力使液膜有效扩展,也会增加换热管的散热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换热单元的靠近所述管体1的一端为尖端。所述换热单元为金字塔状的凹齿5,所述凹齿5的齿深m小于所述管体1的厚度。所述凹齿5的齿深m为0.1-0.5mm,同组所述凹齿5之间的距离为0.2-0.8mm,所述凹齿5的齿顶角β为60°-120°。
密布的凹齿5,能够增加管体1的换热面积,改变液膜的流动状态,增大雷诺系数,提高换热系数,使得换热管的换热性能更好。而且,所述换热单元的朝向所述管体1的一端为尖端时,在换热单元的尖端内形成汽化核心,汽化形成的气泡迅速长大后溢出,与流体发生热交换,同时破坏流体表面张力使液膜有效扩展,也会增加换热管的换热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包括具有三组所述换热单元,分别为第一组换热单元6、第二组换热单元7和第三组换热单元,任一组所述换热单元沿所述管体1的外周方向绕设,相邻的所述第一组换热单元6和所述第二组换热单元7之间相互交错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二组换热单元7和所述第三组换热单元之间相互交错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三组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一组换热单元6之间相互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组换热单元6、所述第二组换热单元7和第三组换热单元沿所述管体1的轴向重复排列设置。同组所述换热单元之间的距离也为0.2-0.8mm,此时换热单元排布的更加密集。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具有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任一个实施例中的换热管。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具有实施例四中的换热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换热管,包括管体(1),和密布于所述管体(1)上的换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紧密连接,具有多组,任一组所述换热单元沿所述管体(1)的外周方向绕设,相邻两组所述换热单元之间交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换热单元沿所述管体(1)的轴向重复排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组换热单元(6)和第二组换热单元(7),所述第一组换热单元(6)和所述第二组换热单元(7)相互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组换热单元(6)和所述第二组换热单元(7)沿所述管体(1)的轴向重复排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的远离所述管体(1)的一端为尖端,或所述换热单元的朝向所述管体(1)的一端为尖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为金字塔状的凸齿(4),所述凸齿(4)的高度小于所述管体(1)的壁厚(L)。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齿(4)的齿高(h)为0.1-0.5mm,同组所述凸齿(4)之间的距离为0.2-0.8mm,所述凸齿(4)的齿尖角(α)为60°-12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为金字塔状的向所述管体(1)内凹陷的凹齿(5),所述凹齿(5)的齿深(m)小于所述管体(1)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齿(5)的齿深(m)为0.1-0.5mm,同组所述凹齿(5)之间的距离为0.2-0.8mm,所述凹齿(5)的齿顶角(β)为60°-120°。
9.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管。
10.一种换热***,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换热器。
CN201921417551.2U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及换热*** Active CN2111208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17551.2U CN211120811U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及换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17551.2U CN211120811U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及换热***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20811U true CN211120811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97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17551.2U Active CN211120811U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及换热***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208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9252B (zh) 一种强化传热管
CN101551207B (zh) 管壳式螺旋扁管换热器
CN106017136B (zh) 一种立式管壳式换热器
CN102278907B (zh) 外凸式非对称型波节管换热器
CN106767039A (zh) 折流栅支撑凹面管管束换热器
CN211120811U (zh) 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及换热***
CN105202950A (zh) 管壳式换热器
CN201413066Y (zh) 管壳式螺旋扁管换热器
CN210833199U (zh) 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及换热***
CN207180425U (zh) 折流栅支撑凹面管管束换热器
CN106949758A (zh) 套管式换热器及换热***
CN204555780U (zh) 一种换热翅片及换热器
CN2238410Y (zh) 三维内肋椭圆翅片换热管
CN112964092A (zh) 一种双向鼓包型套管式换热器
CN112082405A (zh) 换热管、换热器管芯及换热器
CN214426490U (zh) 不锈钢换热盘管
CN100533037C (zh) 一种连续螺旋折流板双壳程组合异形管管束换热器
CN217083400U (zh) 具有支撑结构的热交换器及其***
CN201155932Y (zh) 一种连续螺旋折流板双壳程组合异形管管束换热器
CN101799251B (zh) 单元组合式管外强化传热装置
CN212778759U (zh) 换热管、换热器管芯及换热器
CN216845768U (zh) 一种翅片管换热器
CN212567026U (zh) 热交换器
CN218545385U (zh) 一种微管式管壳换热器
CN217764568U (zh) 一种单管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