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09133U - 一种常压隔膜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常压隔膜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09133U
CN211109133U CN201921419253.7U CN201921419253U CN211109133U CN 211109133 U CN211109133 U CN 211109133U CN 201921419253 U CN201921419253 U CN 201921419253U CN 211109133 U CN211109133 U CN 2111091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r
opening
end enclosure
membrane tank
w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1925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松
苏苗
顾鑫
杨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flex Hvac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flex Hvac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flex Hvac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flex Hvac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1925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091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091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091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常压隔膜罐,包括外层的罐体和安装在罐体内的弹性内层,所述罐体上设有与大气连接的通气接头,所述弹性内层通过进口和出口连接弹性内层内部和罐体外部,所述罐体由上封头和下封头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封头开口处的内侧边沿和上封头开口处的内侧边沿通过焊接垫圈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如何在罐体上封头与下封头连接时,避免罐体内对应的上封头与下封头的连接处产生毛刺等尖锐物的问题,防止毛刺等尖锐物刺破罐体内的弹性内层(一般采用橡胶制成),确保常压隔膜罐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常压隔膜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空调、供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常压隔膜罐。
背景技术
常压隔膜罐主要应用于暖通空调、供水管路等定压排气设备,目前的常压隔膜罐的上封头开口处和下封头开口处之间连接的加工工艺,一般采用直接焊接方式,这样罐体内对应的连接处(上封头与下封头的连接处)容易产生毛刺等尖锐物,毛刺等尖锐物极容易刺破罐体内的弹性内层(一般采用橡胶制成),因此如何在罐体上封头与下封头连接时,避免罐体内对应的上封头与下封头的连接处产生毛刺等尖锐物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常压隔膜罐,主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如何在罐体上封头与下封头连接时,避免罐体内对应的上封头与下封头的连接处产生毛刺等尖锐物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常压隔膜罐,包括外层的罐体和安装在罐体内的弹性内层,所述罐体上设有与大气连接的通气接头,所述弹性内层通过进口和出口连接弹性内层内部和罐体外部,所述罐体由上封头和下封头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封头开口处的内侧边沿和上封头开口处的内侧边沿通过焊接垫圈连接。
进一步,所述下封头开口处的内径和上封头开口处的内径相同,焊接垫圈的外径与下封头开口处的内径、上封头开口处的内径均相同。
进一步,所述上封头顶部设有自动排气阀,自动排气阀下端连通弹性内层内部。
进一步,所述通气接头一端连通罐体外部,另一端连接通气弯管。
进一步,所述上封头和下封头均呈由半椭圆体的闭合端部和圆柱体的开口部组合且一体成型而成的形状;所述通气接头设置在上封头上。
进一步,所述焊接垫圈的宽度为30毫米至50毫米。
进一步,所述下封头底部设有法兰组件。
进一步,所述下封头底部设有至少三根支脚。
进一步,所述弹性内层为橡胶隔膜。
进一步,所述橡胶隔膜为丁基橡胶囊体。
鉴于上述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常压隔膜罐,在上封头与下封头连接时利用焊接垫圈作为垫板,衬上封头开口处内壁与下封头开口处内壁,再通过全自动气保焊平台进行焊接,使得上封头、下封头和焊接垫圈三者连接为一体,实现罐体上封头与下封头连接目的,同时该种连接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在罐体内部产生毛刺等尖锐物,能够防止毛刺等尖锐物刺破罐体内的弹性内层(一般采用橡胶制成),确保常压隔膜罐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尺寸,以满足不同规格的定压排气设备对于常压隔膜罐的不同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一种常压隔膜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一种常压隔膜罐的主视图。
图3是实施例1中一种常压隔膜罐的俯视图。
图中:100为罐体;110为上封头;120为大气连接的通气接头;130为焊接垫圈;140为法兰组件;150为支脚;160为下封头;161为进口;162为出口;163为后备口;170为焊接间隙;200为丁基橡胶囊体;300为通气弯管;400为自动排气阀;M为罐体内侧壁局部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2,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常压隔膜罐,包括外层的罐体100和安装在罐体100内的弹性内层,罐体100上设有与大气连接的通气接头120,弹性内层通过进口161和出口162连接弹性内层内部和罐体100外部,罐体100由上封头110和下封头160组成,其特征在于:下封头160开口处的内侧边沿和上封头110开口处的内侧边沿通过焊接垫圈130连接。焊接垫圈130与下封头160开口处内侧壁、上封头110开口处内侧壁连接,形成一个圆环状,如图2中M部位所示。
本实施例1中下封头底部设有三个通口,其中任意两个为进口161和出口162。第三个通口为后备口163,一般可以用管帽堵住,也可以作为新增的进口或新增的出口,用于调节水体流进丁基橡胶囊体200和流出丁基橡胶囊体200的水体流动速度,控制丁基橡胶囊体200内部水压。
弹性内层一般为橡胶隔膜,本实施例1中的弹性内层为丁基橡胶囊体200(或又简称“丁基胶囊”),丁基胶囊可容纳超过自身体积1倍的膨胀水(即水体),且丁基橡胶本身的特性,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同时丁基橡胶囊体200更有良好的气密性,防止空气进入丁基胶囊体内的水体,形成一个闭式水***。另外,因为本实用新型的常压隔膜罐是一个闭式膨胀水罐(即丁基橡胶囊体200通过进口161和出口162与罐体100外部连接,用于进水和出水;但罐体100内外通气,维持常压),能够防止丁基橡胶囊体200内部的水体与外界大气接触,抑制水体中的含氧量,抑制水体中空气对管道的腐蚀作用。
弹性内层优选可拆卸地安装在罐体100内部,这样可以便于更换罐体100内的弹性内层(即丁基橡胶囊体200)。
上封头110和下封头160连接后形成罐体100,用于保护弹性内层(即丁基橡胶囊体200),避免弹性内层受到来自于罐体100外部的损伤,同时罐体100还能够限制弹性内层的膨胀空间,防止弹性内层过分膨胀后破裂或影响其性能。上封头110和下封头160优选为由半椭圆体的闭合端部(此时自动排气阀400设置在闭合端部顶部)和圆柱体的开口部组合而成的形状,优选采用拉伸工艺一体成型制成,尽量减少缝隙连接可能,上封头110和下封头160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罐体100为中间部位为中空圆柱体,上下两端为半椭圆体的闭合端部。
上封头110顶部(即罐体100顶部)设有自动排气阀400,自动排气阀400下端连通弹性内层(即丁基橡胶囊体200)内部,负责排除丁基橡胶囊体200内的气体。当膨胀水进入到罐体100内部的丁基橡胶囊体200后,一旦有含气的水,水中气体就会通过顶部自动排气阀400排出,始终控制***内的空气不在发生。
通气接头120优选设置在上封头110上,通气接头120一端连接罐体外部(即接通罐体外部大气),通气接头120另一端与通气弯管300连接,通气弯管300和通气接头120一起所起到的作用是连通罐体100内外,保持罐体100内外(包括囊内)为常压状态,从而使得膨胀水顺利进入丁基橡胶囊体200内。此时通气弯管300一般位于罐体100内部和丁基橡胶囊体200的外部的空间。与大气连接的通气接头120设置在罐体上,既可以设置在上封头110上,也可以设置在下封头160上,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通过调整通气接头120的位置及数量来实现调节罐体内外大气压趋同的速度。
本实施例1中,下封头160开口处的内径和上封头110开口处的内径相同,焊接垫圈130的外径与下封头160开口处的内径、上封头110开口处的内径均相同,下封头160开口处的内侧边沿和上封头110开口处的内侧边沿通过焊接垫圈130连接。因罐体100内部需要安装丁基橡胶囊体200(即橡胶隔膜),因此罐体100内表面(尤其是上封头110和下封头160的连接处)不允许存在毛刺等尖锐物,避免刺破丁基橡胶囊体200。但是上封头110和下封头160的连接处(即焊缝)内壁无法进行打磨,因此下封头160开口处的内侧边沿和上封头110开口处的内侧边沿通过焊接垫圈130连接,可以有效防止上封头110和下封头160的连接处内壁形成毛刺。
尤其是针对由较薄钢板制成且拉伸一体成型的上封头110和下封头160,一般较薄钢板的厚度范围为2毫米至2.5毫米,采用焊接垫圈130来连接上封头110和下封头160,焊接垫圈130能够起到垫板作用,避免在焊接过程中焊穿上封头110或下封头160的薄钢板。焊接垫圈130的宽度(即图2中焊接垫圈130最上端与最下端之间的距离)范围为30毫米至50毫米,本实施例1中优选为40毫米,既能起到良好连接作用又能够节约材料。
下封头160开口处的内侧边沿和上封头110开口处的内侧边沿通过焊接垫圈130连接的焊接装配步骤如下:
(1)通过剪板机将焊接垫圈130制成周长等于下封头160开口处的内径和上封头110开口处的内径,宽度为40毫米的长条状;
(2)通过卷板机将长条状焊接垫圈130,卷制成环状,此时焊接垫圈130的外径约等于下封头160开口处的内径和上封头110开口处的内径;
(3)将环状的焊接垫圈130与下封头160开口处内径部位进行装配,即焊接垫圈130衬在下封头160开口处的内壁上,此时焊接垫圈130露出下封头160开口处(即下封头160断面处)约20毫米;
(4)在焊接垫圈130和下封头160之间(即焊接垫圈130与下封头160开口处的内壁接触部位)等距离电焊4个焊点,起到将焊接垫圈130和下封头160固定作用,此时形成装配好的下封头160;
(5)再将上封头110与装配好的下封头160进行装配(即将露在下封头160开口处以外的焊接垫圈130嵌入在上封头110开口处,此时上封头110开口处的内壁与露在下封头160开口处以外的焊接垫圈130部分接触),同时将上封头110开口处和下封头160开口处之间的焊接间隙170控制在0毫米-2毫米范围的距离;
(6)采用全自动气保焊平台进行焊接,完成上封头110、下封头160和焊接垫圈130的焊接过程,即焊接使得焊接间隙170两端母材加热融化,与焊材相容填充后冷却,实现将上封头110、下封头160和焊接垫圈130焊接在一起的焊接目的。
另外,下封头160底部设有法兰组件140,作用是作为内部丁基橡胶囊体200的安装口和拆装检修口。
下封头160底部设有至少三根支脚150,本实施例1中支脚150为三根,用于支撑固定罐体1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常压隔膜罐,包括外层的罐体和安装在罐体内的弹性内层,所述罐体上设有与大气连接的通气接头,所述弹性内层通过进口和出口连接弹性内层内部和罐体外部,所述罐体由上封头和下封头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封头开口处的内侧边沿和上封头开口处的内侧边沿通过焊接垫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常压隔膜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封头开口处的内径和上封头开口处的内径相同,焊接垫圈的外径与下封头开口处的内径、上封头开口处的内径均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常压隔膜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头顶部设有自动排气阀,自动排气阀下端连通弹性内层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常压隔膜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接头一端连通罐体外部,另一端连接通气弯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常压隔膜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头和下封头均呈由半椭圆体的闭合端部和圆柱体的开口部组合且一体成型而成的形状;所述通气接头设置在上封头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常压隔膜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垫圈的宽度为30毫米至5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常压隔膜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封头底部设有法兰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常压隔膜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封头底部设有至少三根支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常压隔膜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内层为橡胶隔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常压隔膜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隔膜为丁基橡胶囊体。
CN201921419253.7U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常压隔膜罐 Active CN2111091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19253.7U CN211109133U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常压隔膜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19253.7U CN211109133U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常压隔膜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09133U true CN211109133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21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19253.7U Active CN211109133U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常压隔膜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091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09133U (zh) 一种常压隔膜罐
CN201827387U (zh) 自动排气阀
CN202109081U (zh) 球阀
CN210004019U (zh) 一种可移动式室内风口密闭封堵检测装置
CN208348727U (zh) 一种耐热性能好的法兰
CN214119064U (zh) 一种工业燃气安全调压器
CN207906436U (zh) 一种可靠密封燃气表电机阀
CN108266592A (zh) 一种阀门漏口应急堵住装置
WO2020211799A1 (zh) 一种气动截流装置用橡胶套筒及气动截流装置
CN202926454U (zh) 膨胀水箱压力盖
CN218762739U (zh) 一种耐高温高抗压的漏水保护器
CN219622877U (zh) 一种罗茨真空泵机组
CN201710122U (zh) 一种重力安全阀
CN219299928U (zh) 角型截止阀
CN219994450U (zh) 一种隔膜阀用防腐密封隔膜片
CN219317730U (zh) 水暖排气阀
CN216519821U (zh) 具有高密封性的排气阀
CN206971386U (zh) 喷淋头及气膜建筑
CN213088867U (zh) 一种密封阀密封保护装置
CN211649191U (zh) 一种防泄漏的填埋气排气管
CN213455042U (zh) 一种u形管换热器
CN109160116A (zh) 一种室外液体储罐
CN206199021U (zh) 一种反渗透净水机储水桶
CN211117547U (zh) 一种节温器骨架密封圈
CN214662337U (zh) 阀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