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88380U - 软包锂电池串并联一体化汇流排 - Google Patents

软包锂电池串并联一体化汇流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88380U
CN211088380U CN202020059965.9U CN202020059965U CN211088380U CN 211088380 U CN211088380 U CN 211088380U CN 202020059965 U CN202020059965 U CN 202020059965U CN 211088380 U CN211088380 U CN 211088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bar
electrode connecting
bar body
connecting support
conn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5996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秀军
章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Tianke Power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Tianke Powe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Tianke Power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Tianke Powe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5996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883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88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883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包锂电池串并联一体化汇流排,包括1个以上中间汇流排、2个输出汇流排;中间汇流排包括中间汇流排排体、2个以上间隔固定连接在中间汇流排排体上的第一电极连接支座;第一电极连接支座包括竖置在中间汇流排排体上端面上的第一连接板;中间汇流排排体上靠近第一电极连接支座第一连接板的地方设有第一槽孔;输出汇流排包括输出汇流排排体、2个以上间隔固定连接在输出汇流排排体上的第二电极连接支座;第二电极连接支座包括竖置在输出汇流排排体上端面上的第二连接板;输出汇流排排体上靠近第二电极连接支座第二连接板的地方设有第二槽孔。本实用新型简化工艺、结构,单体软包锂电池并联的数量超过4个。

Description

软包锂电池串并联一体化汇流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连接汇流排,具体涉及一种软包锂电池串并联汇流排。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尤其是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软包锂电池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既增加容量,又增加电压,现在往往采取将单体软包锂电池并联后再串联的方法。现有单体软包锂电池并联是在需并联的单体软包锂电池电极(如一排需并联的单体软包锂电池正极)之间设置连接块,将离连接块较近的单体软包锂电池电极直接贴近连接块,将离连接块较远的单体软包锂电池电极折弯后贴近离连接块较近的单体软包锂电池电极,这样,叠加后将需并联的单体软包锂电池电极与连接块焊接,一般采用是激光焊接。受单体软包锂电池电极极身长度、激光焊接厚度的限制,采用这种单体软包锂电池并联方法最多只能并联4个单体软包锂电池。单体软包锂电池并联后,单体软包锂电池正极连接块与单体软包锂电池负极连接块之间通过汇流排串联,单体软包锂电池正负极连接块与汇流排之间通过焊接或螺钉连接。现有软包锂电池串并联方法的主要缺陷在于:一是单体软包锂电池并联的数量不能超过4个;二是工艺复杂,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简化工艺、结构,单体软包锂电池并联的数量超过4个的软包锂电池串并联一体化汇流排。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软包锂电池串并联一体化汇流排,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1个以上中间汇流排、2个输出汇流排;所述中间汇流排包括中间汇流排排体、2个以上第一电极连接支座;所述中间汇流排排体为长条形薄板构件,平置;所述中间汇流排排体沿长度方向在上端面上间隔固定连接第一电极连接支座;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支座包括竖置在中间汇流排排体上端面上的第一连接板;所述中间汇流排排体上靠近第一电极连接支座第一连接板的地方设有第一槽孔;所述输出汇流排包括输出汇流排排体、2个以上第二电极连接支座;所述输出汇流排排体为长条形薄板构件,平置;所述输出汇流排排体沿长度方向在上端面上间隔固定连接第二电极连接支座;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支座包括竖置在输出汇流排排体上端面上的第二连接板;所述输出汇流排排体上靠近第二电极连接支座第二连接板的地方设有第二槽孔。
上述结构中,所述中间汇流排排体长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向第一电极连接支座所在的一端折弯,形成第三连接板;所述输出汇流排排体长度方向的一侧向第二电极连接支座所在的一端折弯,形成第四连接板。
上述结构中,所述中间汇流排排体上靠近第三连接板的地方设有第一槽孔。
上述结构中,所述输出汇流排排体上靠近第四连接板的地方设有第二槽孔。
上述结构中,所述中间汇流排排体的宽度大于第一电极连接支座的宽度;所述输出汇流排排体的宽度大于第二电极连接支座的宽度。
上述结构中,所述中间汇流排排体上第一电极连接支座的前侧或后侧侧边向第一电极连接支座所在的一端折弯,形成第一折边。
上述结构中,所述输出汇流排排体上第二电极连接支座的前侧或后侧侧边向第二电极连接支座所在的一端折弯,形成第二折边。
上述结构中,所述中间汇流排排体上第一电极连接支座的前侧或后侧侧边向第一电极连接支座所在的一端折弯,形成第一折边;所述输出汇流排排体上第二电极连接支座的前侧或后侧侧边向第二电极连接支座所在的一端折弯,形成第二折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包括1个以上中间汇流排,中间汇流排排体沿长度方向在上端面上间隔固定连接第一电极连接支座,使用时,一排需并联的单体软包锂电池正极从中间汇流排排体一端的下方依次上穿第一槽孔,焊接连接到与第一槽孔对应的第一电极连接支座第一连接板上;需并联的单体软包锂电池负极从中间汇流排排体另一端的下方依次上穿第一槽孔,焊接连接到与第一槽孔对应的第一电极连接支座第一连接板上,这样通过本实用新型的1个中间汇流排就能实现软包锂电池串并联一体化,既显著简化工艺、结构,同时,单体软包锂电池并联的数量也完全可以超过4个,只要加长中间汇流排的长度,增加第一电极连接支座的数量即可。
2、本实用新型中包括2个输出汇流排,输出汇流排排体沿长度方向在上端面上间隔固定连接第二电极连接支座,使用时,一个输出端需并联的单体软包锂电池电极从输出汇流排排体一端的下方依次上穿第二槽孔,焊接连接到与第二槽孔对应的第二电极连接支座第二连接板上;这样,同样显著简化工艺、结构,同时,单体软包锂电池并联的数量也完全可以超过4个,只要加长输出汇流排的长度,增加第二电极连接支座的数量即可。
3、中间汇流排排体长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向第一电极连接支座所在的一端折弯,形成第三连接板,这样,可减少第一电极连接支座的数量;输出汇流排排体长度方向的一侧向第二电极连接支座所在的一端折弯,形成第四连接板,这样,可减少第二电极连接支座的数量。
4、中间汇流排排体上靠近第三连接板的地方设有第一槽孔,这样,与第三连接板连接的单体软包锂电池电极既可以从靠近第三连接板的第一槽孔中上穿与第三连接板连接,也可以直接从第三连接板外侧上穿与第三连接板连接。
5、输出汇流排排体上靠近第四连接板的地方设有第二槽孔,这样,与第四连接板连接的单体软包锂电池电极既可以从靠近第四连接板的第二槽孔中上穿与第四连接板连接,也可以直接从第四连接板外侧上穿与第四连接板连接。
6、中间汇流排排体的宽度大于第一电极连接支座的宽度,这样,可增加中间汇流排的通流面积。
7、输出汇流排排体的宽度大于第二电极连接支座的宽度,这样,可增加输出汇流排的通流面积。
8、中间汇流排排体上第一电极连接支座的前侧或后侧侧边向第一电极连接支座所在的一端折弯,形成第一折边,这样,第一电极连接支座第一连接板与需并联的单体软包锂电池电极焊接连接后折弯贴合在中间汇流排排体上端面上,再将第一折边折弯贴合在第一连接板上,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9、输出汇流排排体上第二电极连接支座的前侧或后侧侧边向第二电极连接支座所在的一端折弯,形成第二折边,这样,第二电极连接支座第二连接板与需并联的单体软包锂电池电极焊接连接后折弯贴合在输出汇流排排体上端面上,再将第二折边折弯贴合在第二连接板上,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间汇流排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俯视图。
图3为图1左视图。
图4为图2中C-C剖视图。
图5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6为图4中B-B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输出汇流排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俯视图。
图9为图7左视图。
图10为图8中F-F剖视图。
图11为图7中D-D剖视图。
图12为图10中E-E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所示的软包锂电池串并联一体化汇流排,包括1个中间汇流排1、2个输出汇流排2(其他实施例中,中间汇流排1的数量多于1个)。
中间汇流排1包括中间汇流排排体1.1、6个第一电极连接支座1.2(其他实施例中,2~5个或多于6个第一电极连接支座1.2);中间汇流排排体1.1为长条形薄板构件,平置;中间汇流排排体1.1沿长度方向在上端面上间隔焊接固定连接第一电极连接支座1.2(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连接支座1.2通过其他方式间隔固定连接在中间汇流排排体1.1上端面上);第一电极连接支座1.2为直角形构件,包括竖置在中间汇流排排体1.1上端面上的第一连接板1.2.1、焊接固定连接在中间汇流排排体1.1上端面上的第一底板1.2.5(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连接支座1.2可以不是直角形构件,竖置在中间汇流排排体1.1上端面上的第一连接板1.2.1焊接固定连接在中间汇流排排体1.1上端面上);中间汇流排排体1.1上靠近第一电极连接支座1.2第一连接板1.2.1的地方设有第一槽孔1.1.1。中间汇流排排体1.1长度方向的两侧向第一电极连接支座1.2所在的一端折弯(其他实施例,中间汇流排排体1.1长度方向的一侧向第一电极连接支座1.2所在的一端折弯),形成第三连接板1.2.2。
中间汇流排排体1.1上靠近一个第三连接板1.2.2的地方设有第一槽孔1.1.1(其他实施例中,中间汇流排排体1.1上靠近第三连接板1.2.2的地方也可不设第一槽孔1.1.1,当然,2个第三连接板1.2.2在中间汇流排排体1.1上靠近第三连接板1.2.2的地方分别设第一槽孔1.1.1)。
中间汇流排排体1.1的宽度大于第一电极连接支座1.2的宽度;中间汇流排排体1.1上第一电极连接支座1.2的后侧侧边向第一电极连接支座1.2所在的一端折弯,形成第一折边1.1.2(其他实施例中,中间汇流排排体1.1上第一电极连接支座1.2的前侧侧边向第一电极连接支座1.2所在的一端折弯,形成第一折边1.1.2)。
输出汇流排2包括输出汇流排排体2.1、3个第二电极连接支座2.2(其他实施例中,2个或多于3个第二电极连接支座2.2);输出汇流排排体2.1为长条形薄板构件,平置;输出汇流排排体2.1沿长度方向在上端面上间隔焊接固定连接第二电极连接支座2.2(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电极连接支座2.2通过其他方式间隔固定连接在输出汇流排排体2.1上端面上);第二电极连接支座2.2为直角形构件,包括竖置在输出汇流排排体2.1上端面上的第二连接板2.2.1、焊接固定连接在输出汇流排排体2.1上端面上的第二底板2.2.5(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电极连接支座2.2可以不是直角形构件,竖置在输出汇流排排体2.1上端面上的第二连接板2.2.1焊接固定连接在输出汇流排排体2.1上端面上);输出汇流排排体2.1上靠近第二电极连接支座2.2第二连接板2.2.1的地方设有第二槽孔2.1.1。
输出汇流排排体2.1长度方向的一侧向第二电极连接支座2.2所在的一端折弯,形成第四连接板2.2.2,输出汇流排排体2.1上靠近第四连接板2.2.2的地方设有第二槽孔2.1.1(其他实施例中,输出汇流排排体2.1上靠近第四连接板2.2.2的地方也可不设第二槽孔2.1.1)。
输出汇流排排体2.1的宽度大于第二电极连接支座2.2的宽度,输出汇流排排体2.1上第二电极连接支座2.2的后侧侧边向第二电极连接支座2.2所在的一端折弯,形成第二折边2.1.2(其他实施例中,输出汇流排排体2.1上第二电极连接支座2.2的前侧侧边向第二电极连接支座2.2所在的一端折弯,形成第二折边2.1.2)。

Claims (9)

1.一种软包锂电池串并联一体化汇流排,其特征在于:包括1个以上中间汇流排(1)、2个输出汇流排(2);所述中间汇流排(1)包括中间汇流排排体(1.1)、2个以上第一电极连接支座(1.2);所述中间汇流排排体(1.1)为长条形薄板构件,平置;所述中间汇流排排体(1.1)沿长度方向在上端面上间隔固定连接第一电极连接支座(1.2);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支座(1.2)包括竖置在中间汇流排排体(1.1)上端面上的第一连接板(1.2.1);所述中间汇流排排体(1.1)上靠近第一电极连接支座(1.2)第一连接板(1.2.1)的地方设有第一槽孔(1.1.1);所述输出汇流排(2)包括输出汇流排排体(2.1)、2个以上第二电极连接支座(2.2);所述输出汇流排排体(2.1)为长条形薄板构件,平置;所述输出汇流排排体(2.1)沿长度方向在上端面上间隔固定连接第二电极连接支座(2.2);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支座(2.2)包括竖置在输出汇流排排体(2.1)上端面上的第二连接板(2.2.1);所述输出汇流排排体(2.1)上靠近第二电极连接支座(2.2)第二连接板(2.2.1)的地方设有第二槽孔(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锂电池串并联一体化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汇流排排体(1.1)长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向第一电极连接支座(1.2)所在的一端折弯,形成第三连接板(1.2.2);所述输出汇流排排体(2.1)长度方向的一侧向第二电极连接支座(2.2)所在的一端折弯,形成第四连接板(2.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锂电池串并联一体化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汇流排排体(1.1)上靠近第三连接板(1.2.2)的地方设有第一槽孔(1.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锂电池串并联一体化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汇流排排体(2.1)上靠近第四连接板(2.2.2)的地方设有第二槽孔(2.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包锂电池串并联一体化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汇流排排体(2.1)上靠近第四连接板(2.2.2)的地方设有第二槽孔(2.1.1)。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软包锂电池串并联一体化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汇流排排体(1.1)的宽度大于第一电极连接支座(1.2)的宽度;所述输出汇流排排体(2.1)的宽度大于第二电极连接支座(2.2)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包锂电池串并联一体化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汇流排排体(1.1)上第一电极连接支座(1.2)的前侧或后侧侧边向第一电极连接支座(1.2)所在的一端折弯,形成第一折边(1.1.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包锂电池串并联一体化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汇流排排体(2.1)上第二电极连接支座(2.2)的前侧或后侧侧边向第二电极连接支座(2.2)所在的一端折弯,形成第二折边(2.1.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包锂电池串并联一体化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汇流排排体(1.1)上第一电极连接支座(1.2)的前侧或后侧侧边向第一电极连接支座(1.2)所在的一端折弯,形成第一折边(1.1.2);所述输出汇流排排体(2.1)上第二电极连接支座(2.2)的前侧或后侧侧边向第二电极连接支座(2.2)所在的一端折弯,形成第二折边(2.1.2)。
CN202020059965.9U 2020-01-12 2020-01-12 软包锂电池串并联一体化汇流排 Active CN2110883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59965.9U CN211088380U (zh) 2020-01-12 2020-01-12 软包锂电池串并联一体化汇流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59965.9U CN211088380U (zh) 2020-01-12 2020-01-12 软包锂电池串并联一体化汇流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88380U true CN211088380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46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59965.9U Active CN211088380U (zh) 2020-01-12 2020-01-12 软包锂电池串并联一体化汇流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883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87527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
CN211088380U (zh) 软包锂电池串并联一体化汇流排
CN111129411A (zh) 软包锂电池串并联一体化汇流排
CN218123661U (zh) 一种串联的刀片电芯结构
CN208753418U (zh) 一种锂电池模组的连接结构
JP7150714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214176205U (zh) 电芯组件和电池模组
CN211088376U (zh) 软包锂电池汇流排
CN216698452U (zh) 一种锌溴双液流电池用电极框及锌溴双液流电池
CN215496997U (zh) 一种双极耳板栅铅酸蓄电池
CN217983356U (zh) 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
CN209104260U (zh) 电池模组及其汇流构件
CN110854349A (zh) 软包锂电池汇流排
CN204760470U (zh) 一种具有免捏耳铸焊极群的铅酸蓄电池
CN211295247U (zh) 多电芯串并联的电池pack结构
CN113437304A (zh) 一种偏置极耳的蓄电池板栅
CN111244376A (zh) 软包锂电池串并联一体化连接方式
CN201054369Y (zh) 一种电池包用电池极板
CN211907566U (zh) 一种用于铜铝电极电连接的铜铝过渡排
CN209786056U (zh) 电池连接片
CN209843830U (zh) 一种起动用agm铅酸蓄电池极群
CN218160731U (zh) 一种锂电池包用pcb板采样结构
CN216597888U (zh) 一种电芯连接片及电芯组
CN215816266U (zh) 一种汇流排及电池模组
CN212257542U (zh) 铅酸蓄电池的汇流排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