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64739U - 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 - Google Patents

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64739U
CN211064739U CN201921953943.0U CN201921953943U CN211064739U CN 211064739 U CN211064739 U CN 211064739U CN 201921953943 U CN201921953943 U CN 201921953943U CN 211064739 U CN211064739 U CN 211064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trapper
insect
insect guide
guid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5394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燕
王亚楠
李菊花
王琳
薛建光
张奇
马启超
黄建华
钱海涛
王振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 Lingxianglin Agricultural 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Zoje Sif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herobio Technology Co ltd
Yang Lingxianglin Agricultural 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erobio Technology Co ltd, Yang Lingxianglin Agricultural 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herobi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5394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64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64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647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主要用于点蜂缘蝽等***连接件、支撑杆;其特征在于,左右两子诱捕器对称,并用水平连接件将其固定连接,水平连接件与支撑杆连接固定。子诱捕器收集装置设于导虫器小口径一侧,导虫器另一侧与导虫器连接件小口径端连接,导虫器连接件大口径端通过水平连接件中段与另一对称导虫器连接件部件水平连接,水平连接件两端固定于收集装置连接槽内,支撑杆通过水平连接件锁扣将诱捕器固定在所选高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可以根据点蜂缘蝽习性诱捕点蜂缘蝽及具有类似习性的大田作物害虫的成虫。

Description

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主要用于诱捕害虫。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杀灭有害的昆虫,常规多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然化学农药在防治虫害的时候,往往因为使用不当等多方面原因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的逐步认识,不用或少使用农药生产更健康的食品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使用具有引诱作用的物质或手段配套相应昆虫诱捕器,进行监测和捕捉害虫逐渐成为农业安全生产、生态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
目前,点蜂缘蝽等害虫作为一种大田作物的害虫,给农业生产中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生产中除使用化学农药外,应用生物物理防控则缺少相应的设备和诱捕器,更缺少相应高效的捕捉结构设计,生产中常发现点蜂缘蝽等害虫危害严重时,大豆等大田作物无法结实,往往会出现大面积减产和绝收的现象。
因此,设计出一款对点蜂缘蝽有效,也可兼顾其他具有相类似行为习惯害虫的新型的、高效诱捕装置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通过了解点蜂缘蝽等害虫的相应习性及特征而设计,采用了对称型双收集装置设计,相较于常规诱捕器对大部分害虫的诱捕比率较低相比,采用对称结构,可双方向诱捕,有效提升点蜂缘蝽等害虫的诱捕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高效的害虫诱捕器,将其设置对称连接结构,可在保证害虫被诱后,进入子诱捕器间隙的同时,降低其外逃的可能性,另外,采用对称结构相应扩大了其单位有效面积的空间占比,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害虫的引诱作用。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向倒漏斗诱捕器,主要用于点蜂缘蝽等害虫诱捕,其特征在于,由两个子诱捕器连接构成,包括收集装置、导虫器、导虫器连接件、水平连接件、支撑杆。
左右两侧子诱捕器对称,并用水平连接件将其水平连接。子诱捕器收集装置设于导虫器小口径一侧,导虫器另一侧与导虫器连接件小口径端连接、导虫器连接件大口径端采用水平连接件与另一对称导虫器连接件部件水平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双倒漏斗型诱捕器其收集装置为桶型,透明,上下部分别有一连接槽,桶型收集装置开口端有卡槽可与导虫器连接器小口径端第二卡口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双倒漏斗型诱捕器其收集装置为桶型,透明,上下部分别有一连接槽,桶型收集装置开口端有卡槽可与导虫器连接器小口径端第二卡口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双向倒漏斗诱捕器其导虫器为锥形网状结构,其大口径端可外接导虫器连接件小口径端第一卡口。
进一步,所述的双倒漏斗型诱捕器其导虫器连接件小口径端为短圆柱塔形结构,内径较小的位置有第一卡口可与导虫器连接,内径大的位置有第二卡口可与圆柱桶型收集装置连接,导虫器连接件大口径端与对称导虫器连接件大口径端通过水平连接件中段连接,水平连接件末端分别连接于左右两收集装置连接槽,支撑杆通过水平连接件锁扣将诱捕器固定于合适高度。
将点蜂缘蝽等害虫引诱剂或引诱技术手段安放于于双向倒漏斗诱捕器对称中心,引诱剂释放特异气味或引诱技术手段吸引点蜂缘蝽对应靶标害虫靠近诱捕器,利用相对较窄的导虫器小口径,即可使点蜂缘蝽等害虫在进入后,也难以逃逸,水平双向设置导虫器和收集装置,则因在诱芯周围较大的表面积比,可较大几率的引诱点蜂缘蝽进入收集装置。从而确保点蜂缘蝽诱捕器能够高效诱捕。
当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诱捕器,可以根据不同的昆虫诱芯,诱捕不同种类的昆虫,主选种缘相近、习性特征相似的昆虫。
本实用新型,对称子诱捕器在连接时采用水平连接件进行连接,应用中可根据点蜂缘蝽或目标害虫体态大小选用可微调的水平连接件灵活调节诱捕器中心两对称导虫器连接件大口径端间距。
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不同长度大小的诱捕器收集装置,灵活改变诱捕器的捕捉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部件参考图。
附图标号说明:1—水平连接件;2—收集装置;3—导虫器;4—导虫器连接件;5—导虫器连接件圆孔端第一卡口;6—导虫器连接件圆孔端第二卡口;
7—诱捕间隙;8—支撑杆;9—连接槽;10—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诱捕大田作物点蜂缘蝽等害虫并可进行虫情监测的诱捕器,如图1,2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该诱捕器左右两侧子诱捕器对称,并用水平连接件将其水平连接。子诱捕器设有:一子诱捕器收集装置设于导虫器(3)小孔一侧,与导虫器连接器小口径端第二卡口(6)连接,一导虫器另一侧与导虫器连接件小口径端第一卡口(5)连接、一导虫器连接件(4)大口径端采用水平连接件(1)与另一对称导虫器连接件(4)部件水平连接;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使用时,水平连接件(1)末端连接左右收集装置连接槽(9),支撑杆(8)通过水平连接杆锁扣(10)固定诱捕器到合适高度。引诱剂释放特异气味引诱点蜂缘蝽靠近诱捕器,利用诱捕器特设的诱捕间隙(7)及双向对称式的导虫器连接件(4)及诱捕收集装置(2),即可使点蜂缘蝽在飞行中最大几率的诱捕到收集装置(2)中,大幅提升引诱剂的使用效能及捕捉效率。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对称子诱捕器在连接时采用水平连接件进行连接,应用中可在诱捕器中心位置,根据不同昆虫选用不同诱芯,再根据点蜂缘蝽及其近缘品种或相近昆虫体态大小灵活调节诱捕器诱捕间隙(7)间距,提高诱捕器使用性能。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诱捕大田作物点蜂缘蝽等害虫并可对害虫进行虫情监测的诱捕器,如图1、2所揭示的较佳施例,该诱捕器左右两侧子诱捕器对称,并用水平连接件将其水平连接。子诱捕器设有:一子诱捕器收集装置(2)设于导虫器(3)小口径一侧与导虫器连接器小口径端第二卡口(6)连接,一导虫器另一侧与导虫器连接件小口径端第一卡口(5)连接、一导虫器连接件(4)大口径端采用水平连接件(1)与另一对称导虫器连接件(4)部件水平连接;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其收集装置为桶型,透明,桶型收集装置开口端可与导虫器连接器第二卡口连接。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导虫器及导虫器连接件为白色,其导虫器为锥形网状结构,其大口径端有卡口可外接导虫器连接件小口径端第一卡口。导虫器连接件小口径端为短圆柱塔形结构,内径较小的位置有第一卡口可与导虫器连接,内径大的位置有第二卡口可与桶型收集装置连接,导虫器连接件大口径端与对称导虫器连接件大口径端通过水平连接件中段连接,水平连接件末端连接左右收集装置连接槽(9)固定诱捕间隙(7),支撑杆(8)通过水平连接锁扣(10)固定诱捕器。
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中心两对称导虫器连接件大口径端间距设为2-3cm。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对称子诱捕器在连接时采用水平连接件进行连接,水平连接件中部设有锁扣,应用中可支撑杆通过水平连接件锁扣后,根据植株高度调整诱捕到合适高度,随后锁死固定诱捕器,提高诱捕器使用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做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Claims (7)

1.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主要用于点蜂缘蝽等***连接件、支撑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其特征在于,两个子诱捕器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成对称结构,并用水平连接件将其水平连接;子诱捕器收集装置设于导虫器小口径一侧,导虫器另一侧与导虫器连接件小口径端连接、导虫器连接件大口径端通过水平连接件中段与另一对称导虫器连接件部件水平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为透明桶型结构,上下分别有一连接槽,收集装置开口端可与导虫器连接件小口径端第二卡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虫器为锥形网状结构,其大口径端可连接导虫器连接件小口径端第一卡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虫器连接件小口径端为短圆柱塔形结构,内径较小的位置有第一卡口可与导虫器连接,内径大的位置有第二卡口可与收集装置连接,导虫器连接件大口径端与对称导虫器连接件大口径端通过水平连接件中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连接件末端连接于左右收集装置的连接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支撑杆顶部通过水平连接件锁扣,固定于合适位置。
CN201921953943.0U 2019-11-13 2019-11-13 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 Active CN211064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53943.0U CN211064739U (zh) 2019-11-13 2019-11-13 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53943.0U CN211064739U (zh) 2019-11-13 2019-11-13 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64739U true CN211064739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34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53943.0U Active CN211064739U (zh) 2019-11-13 2019-11-13 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647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4534A (zh) * 2020-11-26 2021-02-05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点蜂缘蝽全生育期人工饲养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4534A (zh) * 2020-11-26 2021-02-05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点蜂缘蝽全生育期人工饲养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59814A1 (en) Skeeter eater t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centrating then killing mosquitos
Fitch A simplified type of funnel trap for reptiles
KR101874638B1 (ko) 땅바닥 설치형 잡해충 포집기
KR20130069909A (ko) 해충 포획용 다용도 콘트랩 장치
KR102073151B1 (ko) 해충 포획장치
US6772556B1 (en) Insect trap
CN211064739U (zh) 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
CN214546687U (zh) 一种多用型的害虫诱捕装置
CN213369525U (zh) 一种植物保护灭虫灯
KR20200052703A (ko) 유해충 포집장치
KR101835679B1 (ko) 땅바닥 설치형 잡해충 포집기
KR20170139389A (ko) 땅 속 매립식 해충 포집기
KR102610579B1 (ko) 해충 포획장치
CN202014528U (zh) 诱虫灭虫装置
CN211932173U (zh) 一种昆虫诱捕器
CN205390076U (zh) 一种枣食芽象甲成虫诱杀装置
CN209995179U (zh) 一种果树害虫诱捕装置
CN112790173A (zh) 一种基于农业物联网的声波捕捉装置
CN208175873U (zh) 一种农业害虫诱捕水灯装置
CN110402907A (zh) 一种可防止昆虫逃跑的户外采集装置
CN211983376U (zh) 金字塔型诱捕器
CN220694203U (zh) 一种茶树种植用绿色环保驱虫设备
CN217242288U (zh) 多功能害虫诱捕装置
CN214853794U (zh) 一种园林诱杀虫装置
CN214102880U (zh) 一种金龟子捕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712199 No.8 Binhe Road, Yangling agricultural high tech industry demonstration zone, Xianyang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ang Lingxianglin Agricultural Biolo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Zoje Sifang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12199 No.8 Binhe Road, Yangling agricultural high tech industry demonstration zone, Xianyang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ang Lingxianglin Agricultural Biolo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Zoje Sifang Biotechnology Co., Ltd